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三种。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观现象的数据资料、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并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过程的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它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3)统计学: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即过程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哪些?

答: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a)数量性b)总体性c)变异性d)社会性

3.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单位、标志、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并举例说明。

答:(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全体学生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例如,以我国全部普通高等院校为总体,每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工会、工资等属性或特征。

(4)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

(5)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在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是一个变动的量,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作变量。

(6)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

4.总体好和总体单位有什么关系?

答: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和范围的变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总体单位,也可以转化为总体

5.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a)指标说明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b)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而标志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特征。

联系:a)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用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得到的;b)指标和指标之间存在变化关系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可以按那些标志分类?分为哪几类?

答(1)按其组织形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费全免调查;

(3)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时性调查;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去顶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3.五种调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统计报表、普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特点和作用:待补充。

4.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有什么区别?

答: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在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

典型调查是根据统计点差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总体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从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

重点调查是在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1.什么叫统计原理?有哪两种整理?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地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到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2)统计整理,既包括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也包括对加工过的综合资料,即次级资料进行再整理;

3)第一步,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它是对资料整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步骤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定。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审核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全部收齐,填报是否缺漏与差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资料汇总计算能顺利进行。

第三步,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第四步,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步,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2.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答:概念:把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而有联系的几个部分作用:1)区分现象的不同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3.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2)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变化选择分组标志。

4.统计表从内容和形式上由哪些部分构成?从对主词的分组情况看统计表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答:(1)从外形上看,统计表由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览标题、数字资料。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2)简单表:是主词未经过任何分组,反映出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或同时反映以上内容的统计表;

分组表:是主词按照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也称简单分组表;

复合表:是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1)总量指标可以反映被研究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

(2)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举例说明。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中的总量指标。如:产品产量、产品的销售量、工资总额、粮食产量、人口出生等。

特点:1)可以累积相加;

2)时期指标的大小与现象活动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加的结果。

(2)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时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数、胜出存栏数、土地面积。

特点:1)不能累计相加;

2)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3.什么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答:总体单位总量是反映总体单位数的总量指标,用于说明总体规模的大小。

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总量指标。

4.相对指标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1)它可以说明事物发生的发展程度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的程度、差别程度以及计划执行情况与经济效益状况等;

(2)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对于不能用总量指标直接比对的事物,通过相对数就能使之能够比较。

5.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基本公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2)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各个构成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所得到的比值(即各部分占总体比重)

基本公式: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3)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基本公式: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4)比较相对指标:由不同总体同一时期的同类指标对比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基本公式:比较相对数=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5)强度相对指标: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总量指标之比;

基本公式: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6)动态相对指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指标之比

基本公式: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答:(1)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它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者反映某一总体、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发展的一般水平。

(2)①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部门、单位(即不同总体)发展的一般水平可以说明经济发展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好坏;

②可以用来对同意总体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上进行比较,以反映该现象的发展趋势或规律;

③可以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

④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

⑤可以估算和推算其他有关数字。

2.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同质性;②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③注意用分配数列来补充说明平均数;④把平均指标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分析。

3.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答:①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算数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

②因为两数列原有标志水平不一样,不能用来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因此,当两数列标志值水平不一样或计量单位不同时,要判断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评价其平均数代表性,应进一步计算其标志变异的相对程度。

4.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性对指标有什么区别?

答: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各属于不同总体,它们之间无直接依存关系;平均指标分子分母同总体,各个标志值与各个单位之间必须具有对应关系。

5.标志变动程度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可以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②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变动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和稳定性;③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有助于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

第六章动态数列分析

1.什么是时间数列?它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时间数列(动态数列)是指将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统计数列。

(2)基本要素:①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②反映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发展水平,亦称动态水平。

(3)①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从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变量过程中,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趋势和规律,为制定政策、编制计划提供依据;②通过时间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经济现象进行预测;③利用不同的时间数列对比,可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不同发展方向、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④利用时间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何区别?

答:时期数列:①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总量指标编制而成的动态数列;②在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都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特点:①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是可以相加的;②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③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都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

时点数列:①由时点总量指标编制而成的动态数列;②时点数列中的每一个指标的数值,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上的数量。

特点①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都不能相加;②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③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通常都是定期(间断)取得的。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现象发展方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主要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或增加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计算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现象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表明报告期比基期水平增长(或降低)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计算公式: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

联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4.是么是现象的长期趋势?为什么要测定长期趋势?

答:①之现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总趋势。②目的在于消除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无规则变动等因素因素的影响,显示出想想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第七章指数分析

1.什么是统计指数?统计指数具有哪些性质?

答:(1)统计指数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即广义的统计指数和狭义的统计指数。广义上讲,统计指数是说明一切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狭义上讲,统计指数说明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事物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2)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总变动的方向和程度;②通过指数体系,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③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④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2.什么是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就社会经济现象中举1~2个例子来说明。

答:(1)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情况。按这样变着出来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指数。

(2)①先综合后对比;②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以测定所要研究的另一个因素的变动情况;③分子、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

(3)

3.什么是指数体系?它与因素分析有什么关系?请列举出你所熟悉的指数体系?

答(1)统计上把若干个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构成的有机整体叫做指数体系;(2)指数体系是因素分析法的根本依据,并可以对复杂现象进行因素分析,还可以根据一致的指数体系,推算某一未知数,即因素推算。

第八章抽样推断

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

答:(1)抽样推断是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全部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的数据对总体的某一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的一种统

计方法。

(2)①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②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断总体;③抽样调查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2.区间估计中准确度和可靠程度的关系怎样?

3.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怎样计算?

答:(1)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一般水平的指标

(2)①样本单位数的多少;②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③抽样方法;④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4.什么是极限抽样误差?怎样计算?

答:(1)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样本指标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指标之差的绝对值就可以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这种以绝对值形式表示的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称为抽样极限误差。

(2)

第九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

答:(1)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客观存在但又不具有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2)函数关系是变量间的一种严格、完全确定性的关系,而相关关系一般不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确切地表示出来,而相关关系难以用数学公式准确表达。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1)区别:①相关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先确定其中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②对两个变量x和y来说,相关分析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关系,计算中改变x和y的地位不影响相关系数的数值;回归分析则不同,有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别建立两个不同回归方程;

③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两个变量都必须是随机变量;④相关肥西只研究变量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研究的是变量间存在的是什么关系,比相关关系分析更进一步。

(2)联系: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②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

3.相关系数是怎样计算的?

4.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参数a、b是怎样求得的?它们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代表什么意思?

答(1)P191

(2)a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当x=0时y的坐标;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即回归系数,b 代表自变量x每增加一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