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

草原民生合作社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草原民生合作社

建设地点: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

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草原民生合作社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草原民生合作社

建设地点: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济负责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承担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建设性质 (1)

1.3项目建设单位 (1)

1.4建设地点 (1)

1.5建设期限 (1)

1.6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1)

1.7投资估算 (2)

1.8资金来源 (2)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市场预测 (9)

3.1市场前景 (9)

3.2市场风险分析 (12)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场址选择 (16)

4.1建设规模 (16)

4.2场址选择 (16)

4.3场址建设条件 (17)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9)

5.1工艺技术方案 (19)

5.2主要设备选择 (21)

5.3工程方案 (22)

第六章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供应 (24)

6.1主要原辅材料 (24)

6.2燃料动力消耗 (24)

第七章总图与公用辅助工程 (25)

7.1总图运输 (25)

7.2辅助设施与公用设施 (27)

第八章土地利用、节能与节水 (30)

8.1土地利用 (30)

8.2节能 (30)

第九章环境保护 (35)

9.1设计依据 (35)

9.2设计原则 (35)

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6)

9.4主要治理措施和环保工程 (37)

第十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39)

10.1设计依据和标准 (39)

10.2劳动安全 (40)

10.3工业卫生 (42)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6)

11.1组织机构设置 (46)

11.2人力资源配置 (46)

11.3员工培训 (47)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49)

12.1建设工期 (49)

12.2项目进度安排 (49)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0)

13.1投资估算依据 (50)

13.2估算原则 (50)

13.3投资估算 (50)

13.4资金措筹 (53)

13.5资金使用和管理 (53)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54)

14.1财务评价依据 (54)

14.2销售(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54)

14.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54)

14.4财务效益分析 (56)

14.5财务评价结论 (58)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和社会评价 (59)

15.1风险分析 (59)

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16.1结论 (62)

16.2建议 (62)

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1-1:土建工程投资估算表

附表1-2: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

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4: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外购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表

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件

附件1:建设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草原民生合作社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

1.2建设性质

新建

1.3项目建设单位

草原民生合作社

1.4建设地点

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

1.5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5个月,即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

1.6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结合本项目的场地基础设施条件、市场供需现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未来预测,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为年产生物质颗粒1万吨。

二、建设内容

1、建筑工程

(1)生产车间1095m2;

(2)办公室、车库、宿舍384m2;

(3)水泥地面1200m2;

(4)库房维修400m2;

(5)新建围墙800米。

2、设备购置:

购置加工、监控和运输等设备42台套。

1.7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049.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89.88万元。

1.8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49.41万元,其中:银行贷款400万元,自有资金649.41万元。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或指标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年产生物质颗粒t 10000

2 产品方案

2.1 生物质颗粒t 10000

3 年运行时间天300

4 主要原材料用量

4.1 秸秆t 15000

5 主要燃料动力用量

5.1 电Kw.h 3136000

6 运输量

6.1 运入量t 15000

6.2 运出量t 10000

7 项目定员人22

7.1 生产人员人18

7.2 管理及技术人员人 2

7.3 质检人员人 1

7.4 业务员人 1

8 总占地面积m232850

8.1 建筑面积m23079

9 项目总投资1049.41

9.1 建设投资万元959.53

9.2 流动资金万元89.88

10 财务分析指标

10.1 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 3.9

10.2 年总成本万元499.2 正常年10.3 年利润总额万元146.9 正常年10.4 年所得税万元36.7 正常年10.5 税后利润万元110.2 正常年

10.6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 13.07 税后16.95 税前

10.7 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144.44 税后万元337.28 税前

10.8 投资回收期(Pt) 年7.97 税后年 6.06 税前

10.9 总投资收益率% 14.00

11 不确定分析

11.1 盈亏平衡点% 60.17

1.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QBJS5-2005《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三、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生物质能(biomass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它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的特点。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固型生物质燃料燃烧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新技术,它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再采取传统的燃煤设备燃用。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生物质固体燃料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它对煤炭的替代使用可以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固型生物质燃料主要有生物质颗粒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是利用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加工过程提供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木屑、梢头、

板皮和截头等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稻壳等作为原料经过专业机械处理,压缩制作成为致密型燃料颗粒,改变其密度、强度和燃烧性,从而限制了挥发物的溢出速度,在成型颗粒表面燃烧,主要用于壁炉、生物质锅炉以及各种适用颗粒燃料的燃烧设备,是代替煤、柴油以及电的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材料。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

根据现在的生物质开发利用方向来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仍然是在替代传统能源方面。综合利用生物质能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能源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对于提

高我国综合国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许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有关的机构、部门不断加强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先后建立了一些试验和示范项目,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农村边远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其能源发展初期的动因。因此,生物质能也就成了广大农村的主要能源。中国2005月28日通过,自2006日起实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2020年中国初级能源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数量也较大。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种主要的农作物,其产生的废弃物-秸秆是我国主要的生物质能资源之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总量6.04亿吨,其中约有15%,即0.91吨的秸秆被用来直接还田造肥;有25%,即1.51亿吨的秸秆被作为饲料;9%,即0.54亿吨的秸秆被用做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约51%,即3.08吨的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能源用途,其中已有1.9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民在炉灶内直接燃烧用来炊事和采暖,其余约1.2亿吨则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或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的环境,农业废弃物同时是一块最大的、宝贵的搁臵资源。

长期以来,农业废弃物资源能源化利用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主要用于炊事,部分用于饲料和造纸原料,一部分用于稻草还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农村生活水平提

高,农村能源结构迅速变化,电、油、煤、液化气等石化能源使用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牲畜饲料量不断减少,加上本地区肉畜饲料规模不大,秸秆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的比重大幅度减少。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稻草还田量也在大量减少,每年农作物秸秆大量剩余。多年以来,每到夏收夏种或秋收冬种季节,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危及交通安全,危害居民健康,田野焚烧秸秆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因此,生物质利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问题,而且已关系到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市场预测

3.1市场前景

一、产品特性

生物质能源颗粒燃料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林业生产中的三剩物,木材加工,竹材加工和人造板生产中产生的锯屑,刨花,树皮,砂光粉,废旧木材,枝丫材,农作物收获后产生的各类秸秆以及其他各类可燃烧的生物质均可制造颗粒燃料。林业及农业剩余物作为能源的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直接燃烧的原始阶段,其燃烧特性较差,利用率低,一般在10%~30%左右。直接燃烧给城市的整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了生物质能资源的巨大浪费。

煤炭作为燃料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且污染严重。煤炭中的全硫份包括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两种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生成SO2,第三种为不可燃性硫,列入灰分。据估算,燃烧1吨煤将排放0.9~1.2万标m3燃烧废气、9.6Kg~24Kg的SO2、30Kg~60Kg的烟尘,同时可产生0.144~0.288吨炉渣和大量的NOx。

而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据测定,生物质成型燃料含硫量占总量的0.36%,燃烧后产生的灰分占总量的0.61%,其燃烧后烟气中CO、CO2、SO2、NOx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目前燃煤锅炉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的环保要求,生态优势明显。

二、产品效益

1、大力培育和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资源可以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生物质燃料的排放的气体以CO2为主,比化石能源清洁,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尤其是林木生物质燃料在消耗过程中排放的CO2量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从大气中吸收的CO2量,因此可基本实现CO2吸收排放平衡。同时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发展带动作用,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有利的探索。

2、开发生物质颗粒项目可以为林业创造一个新的产业,在本项目的发展和资金投入建设过程中,使绿色农业同新能源、环境保护高度融合起来,把单纯的生态保护,转化成生态产业、生态经济。

三、国内市场供求现状

国内生物质颗粒燃料起步较晚,生产企业都存在着无标准的无序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限制了使用领域。不但产能与产量相差悬殊,而且使用范围非常有限,由于没有行业标准,与工业企业燃料装备不匹配,难以达到替代燃料效能。而我国地域辽阔,幅度广大,能源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区,广大中南地区相对较少,“北煤南运,西气东送”的格局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由于煤炭紧缺,尤其是每年冬夏两季更为突出,对于广大农村,使用柴薪作燃料。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这种现象只会加剧。生物质颗粒燃料正好解决了直接燃烧桔杆、柴薪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热效率问题,另外,

农林废弃物的利用,还可使得农民或林农从中获得每吨数百元的经济收入。

四、产品需求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4%,属缺油国家,我国煤炭资源的状况是煤炭总资源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和年产20×108t煤计,我国煤炭使用年限约为90~100年,与其他煤资源大国相比,有效供给不足;我国天然气主要应用领域有化工、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城市民用及商业和油气田生产自用气,其中工业用气比例约为34%,发电及热力用气约占13%,城市燃气比例约为30%,由于原油资源的紧缺及价格的大幅上涨,天然气在化工中的应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原油、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供求矛盾和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为了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仅仅是能源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还存在清洁能源需求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石油短缺是中国国内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高度重视国家能源安全,必须立足本国优势能源,开发和推广清洁煤技术,大幅提高核能消费比重,加快和扩大国际合作,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

经过技术革新生产加工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其燃烧值与普通二类烟煤接近,其热能转换与矿煤相似,且CO2、SO2综合平衡可

以达到零排放。生物质成型燃料既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为城市分散供热的燃料。目前包括农村乡镇农户、小型服务业(洗浴、小型养殖等)、火力发电,工厂动力,建筑取暖在内的广大用户群正在逐渐形成,市场将迅速扩大,本项目紧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时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3.2市场风险分析

一、要风险因素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风险性和不确定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产业政策

目前国家有关扶持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尚未完善,造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销售价格偏高。在现行能源价格条件下,生物质颗粒燃料缺乏市场竟争能力,投资回报率低即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又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

2、对生物质颗粒产品认识不足

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多数人对生物质颗粒产品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甚至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颗粒产品,更谈不上认识和应用。

3、是服务配套措施跟不上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出来后,运输、贮藏、供应等服务措施跟不上,用户使用不方便,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

的推进过程。

二、解决方案

1、加强生物质颗粒燃料利用的宣传力度

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缓和气候变化,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发展生物质能源比发达国家更具竞争力,该项目的推广将为成千上万的人创造就业机会,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新型能源的利用技术,应该在做好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使生物质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2、制定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推进生物质颗粒

制定生物质颗粒燃料管理办法,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规范市场活动,为生物质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产业化方面,加强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商品化工作,引导建立生物质颗粒燃料供需的登记制度,鼓励建设大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物流交换中心,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存储和供应。

3、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国家尚未制定能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政策来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结合在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用电按民用电价收取、政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及资金补贴以及给予享受煤炭燃料铁路运输运价同等待遇等,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使用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