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发布作者:李香勇、左明章、王志锋摘要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在促进学习分析的创新推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2016年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的主题及主旨演讲,从模型与方法、技术与工具、实践与应用、伦理与道德四方面对会议收录论文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进而从深化基本理论研究、统一技术标准及规范、拓展实践与应用领域、加强安全与伦理道德探讨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探寻未来发展路径,即学习分析依赖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研究和多学科协同。关键词:学习分析;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文献分析一、引言

学习分析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浪潮(吴永和等,2013)。国际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2011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将学习分析技术列为远期或近期发展目标,并将其视为促进学习的关键技术。人们将学习分析理解为对学习者及其所在情境产生的数据进行测量、搜集、分析和报告,以便理解和优化他们的学习及所处环境(牟智佳等,2016)。学习分析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使人们对学习发生和发展的认知更加明晰和透彻,对学习的监控和预警更加直观和便捷,为不

同风格、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提供精准服务和个性化学习支持。为促进学习分析的创新与发展,学习分析研究协会(Society for Learning Analytics Research,简称SoLAR)自2011年开始举办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简称LAK),迄今已举办六届,为教师、教育管理者、研究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搭建研究和交流的平台。2016年的会议信息见表一。本研究即对此次会议进行综述,以帮助国内同行了解学习分析研究前沿。二、研究现状本次会议共收录会议论文62篇,其中长论文36篇,短论文26篇。通过对会议专题和论文的研究分析,本文将研究热点总结并归类为四个方面(见图1:模型与方法、技术与工具、实践与应用、伦理与道德。其中,模型与方法提供学习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指引学习分析的发展进程;技术与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手段,它的进步助力了学习分析的开展;实践与应用是学习分析的目标,它能检验技术与工具有效性并对模型与方法形成反馈从而促进其调整和优化。这三个模块相互支撑并形成迭代循环,都处于“伦理与道德”的约束之下,因为学习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在关注学习进程的同时离不开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遵守一定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一)学习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1. 学习分析模型学习分析模型是

对学习分析过程和元素的抽象和概括。会议主要关注了四种

学习分析模型,本文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总结和比较(见表二),并对与会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第一,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可以帮助指导智能导师系统的构建,为研究人员跟踪、了解学生学习提供参考。如何改进这一模型并应用于实践是本届会议关注的问题。大卫等人(David et al.,2016)对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进行优化后提出一种新的排序问题算法,以提升学生绩效和参与度。刘然等人(Liu et al.,2016)构建了一个知识组件跟踪模型,对引起常见错误和误解的潜在因素建模,并应用于分数算术案例中模拟误解强度的演变,评估每增加一个误解如何改善整个模型对数据的适应性。贝叶斯知识跟踪模型能对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供帮助,虽然它早在195年就被引入智能教育领域(王卓等,2015),鉴于其复杂性,国内相关研究少有涉及。第二,预测模型对了解学习者的未来学习走向、提供决策支持和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帕尔多等(Pardo et al.,2016)提出的学习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学生的考试成绩并进行分类,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支持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反馈和教师干预的有效支持。布朗等人(Brown et al.,2016)收集了566名学生第一年通识教育课程中与学业成绩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预测学生在预警系统中的潜在分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下降,从而实现对

学生个性化反馈和教师干预的有效支持。帕尔多斯等人(Pardos et al.,2016)则从优化模型的角度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模型的学习属性和预测精度将随着先验知识的个性化而提高,并通过调查验证了控制个人先验知识可以减轻自我选择的偏差。虽然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优势,但预测精度和可信度仍有待考量,预测结果仅供参考。第三,在学习满意度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学者对其实证调查较多,而建立相应的学习满意度模型进行量化研究较少。凯万等人(Kevan et al.,016)提出了慕课满意度模型,将学生满意类型分为四方面:内容满意度、社交满意度、非正式学习满意度和正式学习满意度,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测量。瑞尼提斯等人(Rienties et al.,2016)则强调学习设计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模型中将学习模块和学生的满意度及表现相联系,以研究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设计在预测和理解学生表现方面的重要性。第四,学习者的行为差异深刻影响学习成效,因而有必要构建合适的学习行为模型进行相应研究。帕帕米特西乌(Papamitsiou et al.,2016)基于学习行为数据轨迹的分析了解和识别这些差异,进而对学生进行精确分类并预测其表现。希克斯等(Hicks et al.,2016)基于“量子光谱”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错误,建立了相应行为模型用以分析时间数据和退出率,从而评估学习和学习环境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上学习分析模型均有各自的侧重

点和聚焦问题,充分利用各类模型的优势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习分析的具体问题。此外学习分析模型还包括学习动机模型、学习投入度模型、学习情感模型以及针对学习分析整体过程的模型等,如西门斯(George Siemens)提出的学习分析过程模型等。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导致学习模型的种类纷繁多样,后续研究可探索建立统一的、通用的模型与方法,简化学习分析的步骤和过程,这是学习分析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 学习分析方法学习分析方法为学习分析的开展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首先,以评估促改进的方法。该路径从评估的视角进行反思,促进学习设施和环境的调整,从而有效支持教学。奥斯特罗等人(Ostrow et al.,2016)认为学习基础设施的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研究人员、学习平台及其内容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推动学习平台的改进和促进个性化学习。其次,数据驱动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智能导师系统,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预测学生的学习方式。莫斯塔法等人(Mostafavi et al.,2016)结合数据驱动的反馈和问题选择方法,开发了数据驱动能力分析器,并应用于交互学习系统。最后,综合应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麦克费深等人(McPherson et al.,2016)结合现实主义的社会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调查结果,从学习者对数据需求的视角检视学习分析,提出了一个支持和遵循知识建构原则和学科差异的分析

框架。该框架可以提供并使用课程、教学法和学科实践的相关数据以支持学习分析。(二)学习分析的技术与工具技术与工具是学习分析的核心,其创新应用可以为学习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扫除障碍,进而为学习分析的深度发展提供支持。1.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通过对语言的内容、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可以表征学习者的行为、认知和情感。陈业等人(Chen et al.,2016)应用机器学习语言工具包(Machine Learning for Language Toolkit)通过主题建模的方式对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探索,并依据主题的相关性和字数等指标对反思日记进行自动评估和分级,从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帮助。克罗斯利等人(Crossley et al.,2016)将点击流数据(Click-stream Data)和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针对学生网上论坛至少50字的发言、MOOC视频的浏览和下载以及作业的撰写等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精准预测78%的学生是否完成MOOC,从而对学习预警和相应管理提供帮助。科瓦诺威克等人(Kcsanovic et al.,2016)借鉴自动衔接测量工具(Automated Cohesion Metric Tool)和语言查询和字数统计(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的特性,开发了一项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探索对学生在线讨论记录进行自动化内容分析。目前话语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对论坛留言、反思性写作、在线讨论的记录等文本进行挖掘和分析,而直接以人类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还有一定难度。语音识别技

术的完善,例如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云服务,能以较高的识别率迅速识别人的自然语言并将其转换成文本,可以突破学习分析发展的又一阻碍。2. 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可以对抽象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图表等形式将结果简洁、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从而简化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工作,使其直接运用分析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干预和决策。肖等人(Hsiao et al.,2016)研究和设计了一个创新的语义可视化学习分析系统——教育分析(EduAnalysis)。这一系统嵌入了智能概念索引支持,通过将概念集与考试问题相关联,自动处理纸质考试中的语义构成,从而为教师提供即时反馈。坦等人(Tan et al.,2016)通过学习仪表盘呈现学生阅读成绩、学习倾向、关键素养能力和课堂社交学习网络的定位,从而洞察学习分析的潜力、矛盾和前进路径。这种学习状态及结果的实时呈现,增强了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的直观了解,成为他们反思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视化分析直观表征数据背后的隐藏含义及相互联系,突显了学习分析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如何依据对学习者追踪记录的数据流实时更新仪表盘的图形化呈现,达成从浅层信息显示(学习频率、时长)到深层数据挖掘(习惯、兴趣、情绪),进而实现不同主体的个性化显示和支持是可视化研究未来的重要内容。3. 视觉追踪学习数据的收集通常依赖学习者的交互操作,而视觉跟踪技术拓展了数据收集

的方式,且在学习者无意识情况下收集的数据会更真实客观。目前,视觉追踪的量化过程用得最多的是时间指标(如注视时间),其次是量值指标(如注视点个数),最后是空间指标(如注视位置)(郑玉玮等,2016)。夏尔马等人(Sharma et al.,2016)开展了MOOC环境下的注视学习分析,发现视觉感知干预对学习者注意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追身”表明学习者成功跟随老师的程度,他们设计一种叠加在视频上的工具来提高“追身”,并且当“追身”低于平均值时进行预警,从而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注视程度和学习效益。本尼迪克特等人(Benedict et al.,2016)通过视觉跟踪技术监测60名毕业班学生在线学习时的眼睛注视情况,区分和识别其认知活动和学术潜能,从而明确在线学习环境中如何使用教学设计刺激高阶认知活动。视觉追踪通过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分析其学习活动过程,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等领域,在学习分析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在软件和平台的应用方面,卡卡拉斯等人(Karkalas et al.,2016)通过“反思性设计者分析平台”案例,开发能够增强设计师(作者)和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技术和资源,从而为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在线电子阅读效果提供帮助。欧斯特等人(Oster et al.,2016)使用学习分析准备工具调查了24家机构和560名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发现文化、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通讯与策略应用、训练等因素明显影响了学习者的学

习准备和反思过程。(三)学习分析的实践与应用学习分析实践与应用分为基于学习者、教师、学习方式和学习系统四个方面。1. 基于学习者的实践与应用基于学习者的实践与应用主要关注学习社交网络、学习情感与态度。1)学习社交网络学习者的在线交互、协作和沟通以及网上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形成了特定的学习社交网络,它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及程度如何仍不明朗。约克西莫维奇等人(Joksimovic et al.,2016)将描述和统计方法相结合并运用于MOOC案例,探讨了社会网络向心性措施(程度、紧密性和中介性)和课程学习结果之间的联系。朱梦晓等人(Zhu et al.,2016)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把来自MOOC平台的用户参与、绩效和社交联系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基于论坛交互建立的社交网络相对松散且缺乏预期的紧密度,拥有较高绩效的个人更倾向在社交网络中进行互动,社交联系、绩效和参与度之间的关系会随着时间变弱。此外,社交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加强定量研究以了解社交网络的作用机理;构建优质的社交网络环境,以促进学习资源的聚合;改善社交网络的监管,实现对群体行为的良性引导和规范。2)学习情感与态度学习情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情绪体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进而对学习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如何分类、量化和呈现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学习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格文美尔等人(Grawemeyer et al.,2016)

以“italk2learn”网站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自适应学习环境,它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提供智能支持。研究发现,不受情感影响的学生觉得无聊和开小差的比例要显著高于

受情感影响的学生,且这两个因素都对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写作训练系统的开发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但是这些系统侧重于用精确的分数,忽略了影响学习者成功的情感和态度等因素。艾利等人(Allen et al.,2016)通过计算机系统搜集学生信息并建立了情感预测模型,进而在写作会话中使用个体差异测量、文本索引和击键分析来预测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厌倦度,从而指导写作系统的开发。鲁伊斯等人(Ruiz et al.,2016)构建了包含十二种情绪模型(Twelve Emotions in Academia)以追踪学生课堂上的情感变化,其中包含六种积极情感(喜悦、希望、自豪、自信、激动、兴趣)和六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害羞、绝望、厌倦、挫折),并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数据收集,将个人及小组的情感变化趋势呈现在学习仪表盘上。这种对学习情感状态的跟踪和呈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干预。如何补充传统的自我报告或小组、教师评价获得情感数据,进而通过面部识别、生理数据收集判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变化,是学习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 基于教师的实践与应用学习分析帮助教师了解教和学的过程,为其教学干预和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俨然成为

教师的得力助手。然而,面授教学中如何通过机器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和探究成为挑战。普列托等人(Prieto et al.,2016)使用可穿戴传感器,收集视觉跟踪、脑电图、加速度计、音频和视频五方面的数据,提取144种特征并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机器学习技术自动提取课堂教学行为多模态数据,辅助教师了解学习过程、开展教学干预。苏姆等人(Shum et al.,2016)认为教师仍然欠缺评估反思性写作的经验,于是开发并应用一个新型的Web应用程序开展反思性写作的自动化评价。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习分析工具的应用简化了教师的工作,为教师从不同层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提供了帮助。 3. 基于学习方式的实践与应用1)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技能,深化了学习者的协作认知和互助情感,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其发生和实施的过程研究仍然不明确。与会者从方法和生理角度对协作学习进行了探讨。库库罗瓦等人(Cukurova et al.,2016)从实践学习活动中收集关于协作学习过程维度和行为粒度的数据,构建了一种基于实践学习活动的协同问题解决分析框架。海克特等人(Héctor et al.,2016)探讨了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协作学习中的作用。他们通过生理耦合指数的确定来探讨其对协作意识、协作学习产品和双重学习增益的影响。这一研究从生理角度理解协作学习的过程,呈现了学习分析的独特视角,对如何收集和处理关

乎学习过程的多模态数据提供了新的思路。2)MOOC MOOC因能记录海量的在线用户行为数据而受到追捧,针对MOOC学习交互的文本挖掘、网络角色定位及情感研究逐渐成为学习分析研究的热点。MOOC讨论区中的交互内容是学习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怀斯等人(Wise et al.,2016)认为甄别和分析讨论内容是否与课程内容充分相关,可以解决MOOC平台讨论区信息过载和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什么样的讨论主题有助于MOOC学习?王旭等人(Wang et al.,2016)通过研究发现社会导向的主题比生物心理学导向的主题更能激发丰富的讨论和学习。目前,针对MOOC讨论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习者的行为和讨论内容,如何加入教师的监督、引导和干预值得深入研究。MOOC教学存在时空分离,导致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障碍的产生。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认知和情感支持,加强对学习情感和意识的了解能够有效支持MOOC教学的开展。浦科特等人(Poquet et al.,2016)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分析和统计网络建模等方法,分析了MOOC论坛中参与者发展社交能力的进程和逐步加深分享的认知参与,及其对MOOC学习持续性和完成率的影响。罗宾森等人(Robinson et al.,2016)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学习预测模型从非结构化文本分析学习情感、意识和动机,从而预测哪些学生将完成在线课程。目前,MOOC 中学生情感与意识研究大多基于文本分析,因而文本挖掘及

语义分析的发展将有助于学习情感研究的推进。 4. 基于学习系统的实践与应用学习分析为教育和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合理决策等提供了帮助。威尔士等人(Wells et al.,2016)以伦敦帝国学院学习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两门研究生学位在线课程的学习者交互数据进行参与度和绩效关系的分析,以改进在线系统的管理和课程设计。海瑞森等人(Harrison et al.,2016)以早期预警系统在澳大利亚大学的应用为例说明其对财政的影响。他们通过对收集到的

2011-2013年16214名注册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名辍学生的平均花费4687美元。被早期预警系统识别的学生保持在读的时间更久,并且这些学生能够给学院增加约4004美元的额外收益。学习分析可以促进教育机构的改革和节约教学成本,这为我国学习分析的开展提供了借鉴。我国需要平衡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多方需求,共同推进学习分析的发展。(四)学习分析的伦理与道德库伯等人(Cooper et al.,2016)通过比较残疾学生和非残疾学生之间的学业完成率,辨明学习者电子学习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习分析工具的开发和完善,以满足残疾学生对电子学习的相关需求。这一研究对我国通过学习分析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启示。同时,学习分析也带来了一系列网络安全、个人隐私等伦理道德规范等问题。迪瑞科斯勒等人(Drachsler et al.,2016)明晰了学习分析相关概念,总结了

学习分析伦理和隐私的现状,提出了一份名为“DELICATE”的清单,即总结了“决心(Determination)、意图(Explain)、合法性(Legitimate)、主体(Involve)、认可度(Consent)、匿名(Anoymise)、技术(Technical)、外部合作(External)”八方面的思考,并详细描述了数据处理过程中具体关涉的21个问题。这份清单较全面地提出了关乎数据的伦理道德分析框架,揭示了学习分析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对可信赖的学习分析实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三、发展趋势及未来路径(一)发展趋势本次会议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学习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为学习分析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对会议论文的解读,有助于了解目前学习分析研究领域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 深化基本理论研究学习分析的概念尚未统一,其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晰,专家、学者对其理解也各不相同。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要发展,理论体系必须明确,这是发展之基、力量之源,可以指导实践与应用的开展。学习分析虽然是在其他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构建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夯实实践与应用基础;需要建立通用的话语体系(郑旭东等,2016),规划和加强行业内的沟通与交流。2. 统一技术标准及规范我国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软件积累了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但是系统不同、平台各异,容易形成数据孤岛。

如何基于xAPI等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学习技术规范,使得各平台和系统能够交流、联通和整合,进而为数据的获取、筛选、挖掘、分析、呈现提供规范流程和体系建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欧盟学习分析交流项目于2014年已经着手学习分析标准的研究(吴永和等,2014),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研究状况制定促进我国学习分析发展的国家标准是重要议题。3. 拓展实践与应用领域学习分析侧重于微观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对象或活动、平台或系统,研究成果难以实现迁移;学习分析的实践和应用侧重于高校,关注K12教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且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分析模式,难以在K12阶段应用和推广;学习分析研究主要基于在线学习,但是传统面授教学的学习分析显得举步维艰。如何扩大学习分析的研究范围,建立立体智慧学习环境,通过生理参数采集、面部识别等多种方式自动捕获多模态数据,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数据整合,从零散的数据节点累积成完整的行为印记(顾小清等,2016),进而客观地描绘出学习者的整体画像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因而,学习分析的实践与应用需要扩展多维度的研究,探寻多样的解决路径,使其面向更大的领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4. 加强安全与伦理道德探讨学习分析既要关注、服务社会,也受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一方面,学习分析需要加强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并给予支持和帮扶,通过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教

育公平,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力,体现其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安全与伦理道德的挑战越发明显。详细的数据收集是否会给学习者的心理带来不安?社会的功利性是否会侵犯学习分析数据所涉及的个人隐私和档案,使得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数据的公开和滥用是否会让学习过程的一点小错误被无限放大,并因为数据的跟踪和长久保存而成为他们人生发展抹不掉的黑色印记,以至对其发展产生影响?这些都成为人们担忧和反思的问题。本届会议上迪瑞科斯勒等学者已开始关注伦理框架建设的研究,并将引发更加广泛的讨论。(二)未来路径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学习分析的创新、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引发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学习分析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未来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协同与共进。 1. 学习分析的发展依赖技术进步学习分析是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兴研究领域。它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情感计算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的革新与发展。每次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能扫除学习分析进程中的一些障碍,使学习分析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更加有效,学习者的数据收集更加完备,对学习者的分析更加全面和客观,数据驱动的学习和评估更加切实,从而改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为教育提供精准服务,让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同时,我们要辩证看待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

的双面效应,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2014)所说,与大数据同行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我们对潜在后果和概率性结果的预测有加大教育不平等的可能。如何破解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迷失和困境,是影响未来学习分析发展的重要问题。 2. 学习分析的发展依赖多学科协同学习分析依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经济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融合与互通。本次会议多强调通过学科协同增强学习分析的应用和影响,主旨发言人米斯·李维也提到将心理测量方法应用到学习分析中,利用学科协同消除发展的阻碍。学科之间的协同不仅是共享学科成果,更是深层次的互通与支持,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虽然学科之间的协同必然会经历质疑、冲突、协商、互通、汇聚、共享、融合等过程,且这一过程也许并不一帆风顺,但是唯有多学科的协同才能为学习分析提供创新视角和动力、创新技术与工具、创新应用与实践;唯有协同才能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性优势进而产生“1+1>2”的效果。学科的多元和交叉是学习分析的趋势,也将成为学习分析研究的常态。总之,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构建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共同迎接学习分析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针对学习分析模型、学习系统和工具应用的研究依然是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习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学习者生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数据安全与伦理道德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但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学习分析所带来的双面效应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如何避免学习分析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因而,学习分析的发展进程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阻碍,其未来发展需要依赖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才能更好地指导其实践创新应用,从容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科技馆体系展品展示关键技术研究及创新平台构建应用示范”

(2015BAK33B00)。作者简介:李香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学习分析、信息化教育;左明章,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学习分析、信息化教育;王志锋,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转载自:《开放教育研究》第23卷第1

期2017年2月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慕编组成员:大叶子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

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摘要:辽宁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作为省内IT行业的领军企业,面对行业技术发展日 新月异,市场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产业技能和品行道德,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但在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培训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 企业虽然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企业培训工作水 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培训;现状;对策分析。 1.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现阶段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与企业的不能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有很大关系,企业内部各事业部普遍存在重使用人才,轻培养人才的情况。长久以来,企业内的培训形式仅限于岗前 培训、在岗技能培训等简单的培训,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没有针对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结合各个员工的特点做出较详细的人员培训规划。由于IT行业的独特性,需要企业员工不断推进技能的进步,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但是企业没有依据员工的需求指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企业员工失去竞争的优势并对自我发展失去信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员工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将日益重要起来。员工能够在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需求的培训,将对员工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目前企业培训主要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管理与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对于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的培训主要是职业道德培训和岗前培训。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的有工作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和企业规章制 度方面的培训。表面上看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接受到了应有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没有针对性,员工无法提高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培训的效果往往却是事倍功半。 1.2现阶段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虽然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执行情况较差。 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制定了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但是在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竞争的核心早已从早期的效率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G公司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相关培训理论,在充分研究G公司培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解决G公司培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稳健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引言

员工培训与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迅速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可以提高企业竞争的软实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G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成因、培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入手,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对改进G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2 培训概念及意义 2.1培训的概念 培训就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1]。所谓员工培训,是指一个组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和改进员工的理念、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使其按照组织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2]。 2.2培训的意义 2.2.1 为企业造就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企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若单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等角度,已不能正确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起重要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但是,人力资本的获取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资本的投入,在企业中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人力资本,只有通过一定的投资方法——培训,才能使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成为企业一切资本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2.2.2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2.2.3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不少企业采取自培和委培的办法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将这种自发主动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自觉地带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班 学号: U201014990 姓名:李波 指导教师:刘有军 实验时间: 2013.09 ---- 2013.10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七: 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VISSIM的界面; 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 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 5.设置冲突区 三、实验步骤 1、界面认识: 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 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 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时间; 行程时间; #Veh; 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3600; 18.8; 24; 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 五、实验结论 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1.底图的导入 2.交叉口专用车道和混用车道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3.交通信号设置 4.交叉口冲突区让行规则设置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中提出,学校教育方式的变革要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突破。“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要建设“三通二平台”,其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持与政策保障。可见,国家信息化政策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必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媒体技术发展的实践轨迹来看,、社交网络、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与设备与教育的逐步融合,反映了媒体技术在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导向下自卫性的结果。因此,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育技术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诉求和价值取向。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智慧教室的建设势必将个性化学习落到实处。 本课题主要对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给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并对各环节做了详细的说明,使个性化教学具备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针对实际教学中涉及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案例,并利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实验过程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实验的阶段性结论。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调节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推进

未来学校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使学生通过智慧教室实验平台,实现师生交互式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课堂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视频和课堂学习任务书,确保学生达成课前学习目标。学生在任务单“问题导向”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在家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至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课前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接受检测(含协作评价),完成进阶任务(含协作评价),参加微项目学习(包含协作探究和展示、质疑、阐释),达到内化知识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3.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通过对特定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学生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使之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阅历更丰富,并具有更强的独立创新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评述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运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提出,大数据改善了学习的三个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智慧教室应用系统的移动端APP,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都成为了数据采集的渠道,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网,任何一个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记录,这样就形成了智慧课堂的特色。这些大数据来自学生、家长和老师,记录内容包括学生自画像、学期总结,还有同伴、老师、家长的个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中小学课外辅导班成明显扩张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民众对教育有着十分强烈的需要。这种现象事实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为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分析对策 教育事业总是和社会一样,不断有新的现象出现。如果说这几年与教育有关的现象最集中是什么,中小学校外培训算得上是一个明显的现象。 一、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现状 (一)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1、北京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为了了解北京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外培训现状,笔者通过随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人大附中是北京最好的一所中学,要参观交流过程中,该校一位领导回答笔者有关问题时认为,他们学校约有八成左右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班! 北京另一所重点中学——101中学,笔者课间随机问了3名初一学生,他们都有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而且是不少于2门。 北京105中初二(6)班一男同学参加物理和数学辅导班,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科的成绩。一学期费用在4000多元,折算单价为120元/小时。 北京市育鸿学校初三(1)班某男同学参加了5门课的辅导班。学费更是高达每节课200多元。该同学还说,他们班还有一位同学根本不来学校上课,每天就在辅导班上课。学校党支部书记、前任校长对于学生参加辅导班持反对意见。她认为教师应当把学生教好。为什么你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不,这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她还认为,参加辅导班家长也是不理性的表现,迷信上辅导班的作用。然而,该校一名校领导的女儿曾经请过作文家教,请了一位专家上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领导的儿子也一直在上各种辅导班。该院一名研究教育的副教授的幼儿园孩子也在老婆的直接掌控下上了几门兴趣班。 到底北京的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如何笔者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了了解。

交通仿真技术国内外详情分析及发展概述

交通仿真技术国内外详情分析及发展概述 1、国外的发展概况 交通仿真技术发展较快,发展较早的国家是美国,世界其他国家的仿真软件全部都是在美国的交通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的。美国在1967年有计算机专业的专家组织建立了美国的计算机仿真学会(SocietyforComputerSimulation),仿真学会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美国在交通仿真研究的发展。在美国成立了仿真学会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慢慢地开始了对交通仿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陆陆续续开发设计了许多不太成熟的交通仿真软件,到现在为止,有很多开发设计的仿真软件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许多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仿真软件的商业化。 从整个交通仿真软件的发展历程来看,交通仿真软件经历了初步阶段、飞速发展阶段和商业化阶段。 1.1交通仿真软件发展初步阶段 初步阶段交通仿真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实现交通信号的合理设计,这个阶段,设计模型

主要还是运用的宏观设计模型,这种模型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机动性以及表述性不够理想,通过这种模型的到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虽说这个阶段的仿真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如车辆的跟驰行为、超车变换车道、车流的速度密度流量模拟等。初步阶段出克可以对车辆速度、延误、里程、排队等常规性指标外进行模拟仿真之外,对于车辆的燃料消耗、废气废物的排放也可以进行模拟计算,对于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设施的描述也有很强的机动性。 初步阶段交通仿真模型的领头羊以罗伯逊在开发设计的仿真软件TRANSYT实至名归,这款软件主要定位还是一款宏观软件,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较为合理的计算出交叉口配时的最佳信号周期;在1963年由Ger-lough仿真专家开发设计出的适合用于道路面控信号配置的仿真软件TRANS可以与TRANSYT媲美。此外,美国政府部门开发设计的美国SICOP 仿真系统也是这一时期具备代表性的交通仿真软件。 在交通仿真初步阶段交通仿真模型的发展主要还是收到了当时计算机技术的滞后的影响导致发展比较缓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的限制,交通仿真模型处理数据问题的准确性以及仿真效果的可视性都不高。 1.2交通仿真软件飞速发展阶段 1970年到1980年间,交通仿真软件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时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相关产业的同步飞速发展,这其中交通仿真软件便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有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作为基础,仿真软件的仿真模拟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软件的功能也倾向了多元化色彩。在宏观软件全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微观交通仿真也踏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两款软件便是NESTSIM、AIMSUM2交通仿真软件,两款软件中,有以美国政府开发设计的NETSIM仿真软件为代表。这款模型是对于单个车辆的运动状态的网络微观交通仿真,NETSIM的出现将城市道路的交通现象的描述推到了一个新的

最新罗湖区小学智慧课堂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5罗湖区小学智慧课堂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深圳市罗芳小学体育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校申报的“罗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风险识别的研究”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做此结题报告,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请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国内: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体育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表1)。据教育部、公安部和卫生部等部门的初步统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60%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户外(教育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现状: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体育风险事件的发生,总是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取消或禁止开展那些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以及身体活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牺牲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这种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仅影响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体育的精神。这种所谓的安全,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基因。 本研究就是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提出,以我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风险的识别为研究对象,以我校体育工作的执行层——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我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正确认识我校体育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掌握学校对体育风险的认知、识别状况,找出学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体育风险管理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二、研究方向 1、学生能够养成体育课堂上学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动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风险的识别。 3、学校对体育课堂上风险领域应对的识别。 三、课题延伸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对策探讨 分校: 吕梁电大 学生姓名: 宋红艳 专业层次: 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 1114001401230

指导老师: 康建民 完稿日期:2013年3月27日 目录 论文提纲 (3) 内容摘要、关键词 (4) 正文 (5) 参考文献 (14)

论文提纲 一、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培训需求分析缺乏。 3、培训内容欠科学,培训方式手段较单一。 4、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效果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5、培训机构不够完善,培训基地建设落后。 二、对策探讨。 1、更新公务员培训理念。 2、不断创新培训教育内容。 3、改革传统的培训方式方法。 4、促进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5、进一步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内容摘要,关键词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新出台的《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及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需要,由于受到起步较迟、机制不够灵活、方法相对陈旧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公务员市场经济活动培训需求师资队伍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一、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市场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管理国际化,高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对公务员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培养一大批精通多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行政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强化公务员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而许多单位和部门对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对受训人员来讲,由于宣传教育不够,约束措施不力,对培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不少人感到培训作用不大,训与不训一个样。 2、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现代培训认为,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取得培训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我们的一些培训中,这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却常常给“精简”了。上级让学什么,就培训什么;即使搞需求分析,也往往强调需求的统一性、总体性多,忽略地区、人才层次、类别的个体差异,不明了需要培训什么和想学什么,使需求分析停留在大一统表面层次上,这样导致正规系统化培训多,联系

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企业员工培训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A公司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培训观念、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评估和培训效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A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员工培训对策 【正文】 一、引言 随着A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员工数量越来越多,90后已成为公司的主力军,且基层干部大部分都是从内部员工提升起来的,怎样留住员工,怎样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怎样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已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公司目前的这种情况,公司已逐渐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价值,希望通过开展各方面系统的培训,来解决和优化目前公司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且相差甚远,在这种背景下,本人针对A公司的培训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改善措施,希望对A公司未来的培训能有所帮助。 二、培训基本概述 (一)员工培训的定义 培训是指提供和开发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以满足要求的过程。具体讲就是企业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为了使员工获得和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 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进而提高其工作绩效, 而对其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二)员工培训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知识培训,也称为认知能力的学习,要求员工学习各种有用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脑力活动,促进工作改善;二是技能培训,员工的某项技能的操作能力,通过做来学会某种技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对员工使用工具,按要求作好本职工作,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技巧与能力的培训;三是态度培训,主要涉及对员工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处理,以及个人行为方式选择等内容和项目的培训。 (三)员工培训的意义 1.从企业角度来说,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在众多的人力资源调查中,“较多的培训机会”越来越成为吸引好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仅次于薪酬的留才要素。 2.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来说,培训可以减少事故发生、改善工作质量、降低损耗。研究发现,企业事故80%是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违规操作造成的。员工通过培训,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操作规程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自然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培训后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会自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主动服从和参与企业的管理。 3.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培训可以让自己更具竞争力。未来的职场将是充满了竞争的职场,随着人才机制的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人才加入到竞争的队伍中,让您每时每刻都面临

“提升教师教学智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沙坪坝区教育科学规划办2012年度规划课题“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滨江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固定、僵化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机智地处理一切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近两年来,我校结合区“十一五”规划课题“特色课堂行动研究”开展了“智慧课堂”的研究,我们发现,智慧的课堂更需要智慧的教师。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却成了制约课堂的短板,面对课堂中的一些生成的问题,我们往往缺少睿智的思考,机智的应对,灵活的处理,课堂少了一点生气和灵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提出“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实践研究”课题,其研究的核心是“教学智慧”,其落脚点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题界定 智慧是指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概括地说,智慧就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安身立命、直面人生、应对生活的一种最高境界的品质和状态。它与一个人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的

智商、人生的阅历、能力的水平、知识程度等密切相关,更与教育的质量有着特殊的关系,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会影响到一个人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水平。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理解教师智慧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具体地说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学智慧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 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个体借助理论学习的积淀和教学实践的反省,逐步地使自己从低层次的技能熟练且恰当运用的教学智慧阶段,经过中间层次的机智应对突发性教学情景的教学智慧阶段,最终达到最高层次的圆融贯通、自由和美的教学智慧境界。 三、理论依据 近十年来,教师的教学智慧备受人们的关注,对教学智慧的研究既有专门的学者,又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前者偏重于理论研究,理论性较强,如赵建军认为:“所谓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王鉴认为:教师的教学智慧是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企业培训资料场现状分析报告

企业培训市场现状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1.中国企业培训市场前景与行业现状 1999年7月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企业家特训班开班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 中国企业需要培训的意识已经在企业家心里扎根。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培训业蕴含价值5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企业培训需求不断增长,但中国培训机构不成熟,现在全国大约有7万家培训机构,力量分散,市场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战,老师价格越来越高,门票价格却越来越低,招生困难,培训机构的利润越来越微薄; 2、不具备规模化经营,没有树立自身品牌; 3、核心缺陷:没有稳定的赢利模式。 整个企业培训行业越来越难做,培训市场一片混乱,但是虽然现状是这样,但企业培训市场的前景,依然被看好,因为全国有多达3000万家企业,而每个企业在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对内、对外的问题(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节约成本、销售管理等等),所以存在着巨大的企业培训需求。据2005年权威机构统计数据:2005年有培训计划的企业占86%,实际实施的企业占40%,这一数据能充分证明我们培训行业的前景。正是由于这样巨大的潜在市场前景,风险投资机构时刻都在关注着企业培训市场,但是由于整个企业培训业没有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导致风险投资在这个行业得投入比例

只占在中国投资总额的0.6%。故此,只要谁有了稳定的盈利经营模式,具备了核心的团队和巨大市场,那么,势必将会吸引风投的注入! 2中国企业培训机构的六大危机 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企业培训市场,为什么没有造就出象分众传媒那样在资本市场上耀眼的明星企业?一个核心的缺陷,就是市场过于分散,没有一个稳定的赢利模式!中国企业培训市场正在面临以下几大危机: 师资整合危机 没有师资整合能力,知名老师请不起,没名气老师推不动 产品研发危机 绝大多数机构已经习惯了根据课程找老师找老师,自己根本就不具备课程的研发能力 宣传推广危机 手段单一,除了电话营销,搞人海战术,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进行广告宣传,更不用说电视广告了。 品牌影响危机 很多机构是依靠老师的影响力来招生,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 售后服务危机 培训业属于服务行业,但是培训机构根本没有售后服务意识,大多数是一锤子买卖。造成客户流失严重。 风险抵抗危机 各地机构之间不团结,各自为战,相互竞争,内耗严重,造成抵抗风险能力相当差。 这是我们各培训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以上每种危机都是制约我们培训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