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二大

2.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失败”指()

A.二者没有取得成果

B.二者都推翻了反动政府

c.二者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二者的革命成果均被窃取

3.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

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4.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进军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道路。这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共产党的成立

5.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的是()

A.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

B.朱德、邓小平率领的部队

C.贺龙、叶挺率领的部队

D.周恩来、朱德率领的部队

6.“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7.“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

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遵义会议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

8.“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

的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从党的建立到抗战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20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10.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1.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其中“本军”是指()A.太平军 B.北伐军

C.八路军

D.东北军

12.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载: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汉阳工人罢工是为了配合()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反“围剿”

1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4.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向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黄埔军校的建立

1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新四军

C.红四方面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

B.南昌起义时

C.八七会议上

D.长征途中

17.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8.“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19.毛泽东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其中不包括()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北伐

2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们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2.“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万里长征

D.南昌起义

2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关于这场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中央红军自始至终都由毛泽东指挥

D.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24. 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A. 黄埔学生军

B. 蒋介石第一军

C.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D. 吴佩孚的军队

25. .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五大

26.“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

2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道:“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指的是()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8.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育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准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9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30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中“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农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

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以上材料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材料二蒋介石发给刘湘、潘文华的电文称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通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

杀毙,余均释放……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材料三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诺是怎样看待长征的?

(2)材料二蒋介石的电文反映出什么问题?

(3)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说明理由。

(4)材料四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②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③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④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3)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5)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6)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7)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这是什么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2)从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关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会议,请你依据材料分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合作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

(3)“旧三民主义”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什么主张相同?

(5)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

材料二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四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在哪一年创办的?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北伐战争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作战目的,请说出当时北伐军主要想打倒哪些军阀。战争中指挥北伐军先锋部队屡破强敌的将领是谁?

(3)材料三“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4)材料四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5BCABA 6-10CCBDC 11-15BABAD 16-20CBBBD

21-25DCACB 26-30ADDBB

二、材料分析

31、(1)长征是红军的战略转移,保存了红军核心力量,密切了与群众联系,扩大了红军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

(2)蒋介石承认了红军纪律严明,对人民利益秋毫无犯。

(3)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并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开创了革命新局面,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

(4)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②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他列举只要是红军长

征途中的英雄事迹即可)

③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

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④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2、(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6)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7)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3、(1)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反帝反封建。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34、(1)1924年。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叶挺。

(3)南昌起义。1927年。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