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1、中医康复: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治未病);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治并举;

⑥提倡形神共养:指在中医康复中,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健康、精神健旺,身体与精神得到均衡发展。

⑦强调动静结合

3、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4、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

5、《内经》对康复医学的贡献: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创立了经络学说、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6、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调和阴阳,以平为期;②重视阳气;③强调阴阳转化

7、《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抵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

8、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康复治疗协调脏腑,重在促进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本:①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

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衰老取决于肾气的强弱。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居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的物质无不来源于脾,故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9、精气神论:人体三宝:精、气、神①先天之精: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存发育的物质。②后天之精: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之精,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官窍、筋骨肌肉,充养脑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康复学以养精、益气、调神为原则

10、整体康复观(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的思想)

①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关系密切;重视因事因地而异的康复原则)

②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形与神关系密切;重视形神共养的康复原则)

③人与社会一体观(人与社会关系密切;重视社会康复的康复原则)

11、辨证康复观:辩证康复的原则:①全面分析病情;②掌握病症的病机要点;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功能康复观:(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恒动观,重视神形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组织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13、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康复疗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

①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1)标本结合;2)动静互涵;在选择具体的康复疗法时宜应做到动静结合,平衡协调。3)内外兼治;4)医患配合

②综合康复的意义

1)综合康复更切合康复对象个体的实际状态

杂合以治:针对伤残病患者疾病、病机的不同选择康复疗法,还可根据季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饮食习惯、心理素质等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机的组合,选用多种康复疗法。2)综合康复有利于整体康复

14、康复预防观(以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基础,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伤病的发生,或将病残减低到最低程度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①未病先防②既病防变③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经过治疗。证候基本解除至完全康复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必要的治疗与康复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再次加重,甚至诱发新的病变。1)祛邪务尽;2)防止复发;3)和谐体用

15、中医心理康复法:传统称之情志疗法,是康复工作者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影响或改善伤残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认知和异常情志、行为反应,使形神调和,以减轻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一类康复方法。

16、情志相胜法:根据阴阳五行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纠正其所制约的另一种情志的异常活动,从而改善或消除这种异常情志所导致的身心障碍。

1)五志相胜法2)阴阳情志制约法

17、情志引导法:

1)顺情疗法2)移情疗法3)语言疏导法;

4)暗示引导法:语言暗示、借物暗示、祝由、催眠

18、行为疗法

1)奖惩法:适用于情志心理失常、智残、弱智以及染有某些恶习者2)厌恶法:适用于嗜烟酒、吸毒、嗜异症等染有恶习者。(最早、最广泛)

3)见习见闻法4)劳动疗法

19、针灸康复机制:

①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调节经络功能

②补虚泻实,调畅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③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恢复肢体功能

④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调节情志

20、饮食康复法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1)因人制宜2)因时制宜

②辨证施食③辨病施食④合理调配

1)谨和五味:(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2)粗细结合;3)荤素搭配;4)寒热适宜

21、自然康复法:矿泉疗法、日光疗法、空气疗法、砂浴、海水浴、森林浴、洞穴浴泥浴

22、矿泉疗法按温度分类:

冷泉:25℃以下。滋阴清热的作用

微温泉:26-33℃。安神镇静、镇痛等作用

温泉:34-37℃。镇心安神、疏通经络、温经散寒

热泉:38-42℃。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杀虫解毒

一、偏瘫:一侧上、下肢瘫痪或不能随意运动,常伴有一侧面部口眼歪斜。

病因:中风经救治后,因正气未复,邪气尚留,致气血失和、血脉不畅而后遗。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辨证要点: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脾气虚、肝肾阴虚;标实多为瘀血、痰浊

中药内治:

气虚络淤型: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型:地黄饮子

脾虚痰湿型:参苓白术散

二、截瘫:两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并伴有程度不等的下半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病因:多为跌仆外伤导致

病位:在脊柱和脊髓,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病机:由于外伤后,督脉、肾经等经脉受损,阳气不能运行,而间运动不利。

中药内治:

气血亏虚型:八珍汤

肝肾亏虚型:虎潜丸

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

痰瘀阻络型:双合汤

三、脑瘫: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

中医中无“脑瘫”病名,属“五迟”、“五软”范畴。

临床三大病因:早产、窒息、核黄疸

辨证要点:

先天胎禀不足,后天失调,以虚为本,又以肝脾肾亏虚为主,肝肾阴虚则筋脉失养,脾气亏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肾气不足则脑髓不充。中药内治法:

肾精不足型:河车大造丸

肝肾阴虚型:大定风珠

脾胃虚弱型:补中益气汤

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

病因:久病失治、气滞痰凝,日久肺虚,感邪诱发。

病机:肺脾肾虚,气虚邪恋及气虚血瘀。

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辨证要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中药内治:

痰浊壅肺型:苏子降气汤

痰热郁肺型: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型:涤痰汤

肺肾气虚型:平喘固本汤

阳虚水泛型:真武汤合五苓散

五、高血压病:指血压持久、异常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虚损。风火痰瘀虚。

基本病机:由肝肾心等脏腑阴阳失调、风火痰互结而气机逆乱所致。病位:肝、肾、心

辨证要点:其本在肝肾,其标为风、火、痰、瘀。本病以虚为主,慎用泻法,注意调和气血。

中药内治法:

肝火上炎型:龙胆泻肝汤

阴虚阳亢型:天麻钩藤饮

痰热内盛型:黄连温胆汤

阴阳两虚型:金匮肾气丸

肝风内动型:羚角钩藤汤(实风,风阳上扰);三甲复脉汤(虚风,肝肾阴虚,肝阴虚为主)

六、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五型)

病因病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辩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阴虚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

中药内治法:

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

心阳虚衰型:保元汤

心阴亏虚型:左归饮

痰浊闭阻型:瓜蒌薤白半夏汤

气滞血瘀型:血府逐瘀汤

七、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障碍的综合征。

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位:肺胃肾,肾尤为关键。

辨证要点:辨病位、辩标本、辨本症与并发症

中药内治法:

①上消肺热津伤型:消渴方

②中消胃热炽盛型:玉女煎、气阴亏虚型:七味白术散

③下消肾阴亏虚型: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型:金匮肾气丸

八、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的广泛梗死,引起大脑细胞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最终导致脑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已痴呆为主的一组疾病。

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肾精亏耗,脑髓失养、复因中风,风痰上扰,痰浊瘀血闭阻脑脉而成。

基本病机: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神机失用而成。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辩证:虚实夹杂之证,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不足,实为痰气交阻或气滞血淤。

辨证要点:抓主症;分证型;测预后

中药内治:

肝肾亏虚型:七福饮

脾肾不足型:还少丹

痰气交阻型:指迷茯苓丸

气滞血瘀型:通窍活血汤

九、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

病因:正气不足、外感六淫、痰浊瘀血

基本病变为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气血闭阻,失于濡养。病位:起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深入筋骨,甚则客舍脏腑。

辩证:正虚邪恋、虚实相杂,寒热错杂

要点:辨虚实;辨病邪;辩证型

中药内治:

风寒湿阻型:蠲痹汤

风湿热淤型:白虎桂枝汤

痰瘀互结型:桃红饮

肝肾亏虚型:独活寄生汤

十、肩周炎:又称肩凝症、冻结肩,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是一组表现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病因病机: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下降、气血津液不足,造成经筋失濡养,关节失滑利。

辨证要点:抓主症;分证型

中药内治:

风寒湿型:蠲痹汤

瘀滞型:活络效灵丹

气血虚型:秦桂四物汤

十一、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病因:年老肾亏、后天失养、少动过逸、久病卧床

主要病机:肾虚髓减骨枯;脾精不足→肾精生化之源→精亏骨枯失养→气滞血瘀

病位:肝脾肾

中药内治:

肾阴亏虚型:六味地黄丸

肾阳不足型:肾气丸

肾精亏损型:七宝美髯丹

气血两虚性:八珍汤

瘀血阻络型:身痛逐瘀汤

十二、亚健康状态:指无临床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或者出现非特异性主观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疾病倾向信息的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体质和心理失衡状态。

病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气血失运;劳逸失度→内伤脏腑;七情内伤→阻滞气机

病位:肝肾脾

中药内治:

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

痰湿内阻型:二陈汤

瘀血内阻型:血府逐瘀汤

阴虚火旺型:知柏地黄丸

气血两虚型:八珍汤

十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综合症,可伴有头晕、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低热、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躯体或神经症状。

病因:劳役过度、情志所伤、外邪侵袭、病后失养、先天不足。

病机:五脏气血阴阳失调。

病位:肝脾肾

中药内治:

肺气虚:补肺汤

心气虚:七福饮

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肾气虚:大补元煎

心血虚:养心汤

脾血虚:归脾汤

肝血虚:四物汤

肺阴虚:沙参麦冬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益胃汤

肝阴虚:补肝汤

肾阴虚:左归丸

心阳虚:保元汤

脾阳虚:附子理中汤肾阳虚:右归丸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2

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 A.温 B.清 C.燥 D.湿 E.热 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 A.热 B.温 C.清 D.燥 E.湿 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 A.寒 B.燥 C.湿 D.热 E.清 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 A.清 B.寒 C.湿 D.热 E.燥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 A.张洁古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 A.防风通圣散 B.双解散 C.天水一、凉膈半 D.天水凉膈各半 E.三一承气汤 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 A.以解表为主 B.和解表里 C.表里双解 D.以清里热为主 E.以上都不是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二)B型题 A.小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三一承气汤 D.黄连解毒汤 E.大柴胡汤 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 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 名词解释: 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 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 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 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目的:改善言语功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4、构音障碍: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15康复辅具:疾病和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需一些专门的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作用: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16、假肢: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17、矫形器: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18、助行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分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9、生活辅具: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具。 20、肌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度。正常的肌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

康复复习题 中西医康复 整理版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总论 1、中医康复的三观: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填空) 2、康复医学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1-9可能在同一大题)康复、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能力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康复医学: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特点:1、功能取向 2、跨科干预 3、社会性强 组成: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 康复范畴、康复服务方式、康复服务对象:范畴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方式:康复机构内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康复医学对象主要是由于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发育不良者。 2、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3、功能障碍分类:功能障碍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社会水平残障 4、康复的最终目标:康复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5、康复措施:康复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一切手段。 6、全面医学—保健、预防、临床、康复医学 7、康复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常用三个)、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8、(大题)康复评定定义:是对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 9、肌张力及肌力评定:(1)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3)肌张力增高的两种类型:痉挛、强直 10、掌握痉挛评定的两个量表:手法快速PROM评定;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课本p34) 11、肌力的定义::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的力量。 12、肌力测定的方法有哪几类、测量工具:有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检查两大类。测量工具有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和等速测力器等 13、(一定掌握)掌握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Lovett分级法(表格在课本p24下) 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14、关节活动范围的定义、分类:指关节运动是所通过的运动弧,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15、常用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方盘量角器、电子量角器 16、理解ROM异常的常见原因:(1)关节本身疾病(2)关节外疾病 17、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参考p20)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义、分类: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内容。分为基础性或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1、中医康复: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治未病);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治并举; ⑥提倡形神共养:指在中医康复中,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健康、精神健旺,身体与精神得到均衡发展。 ⑦强调动静结合 3、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4、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 5、《内经》对康复医学的贡献: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创立了经络学说、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6、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调和阴阳,以平为期;②重视阳气;③强调阴阳转化 7、《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抵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 8、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康复治疗协调脏腑,重在促进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本:①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

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衰老取决于肾气的强弱。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居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的物质无不来源于脾,故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9、精气神论:人体三宝:精、气、神①先天之精: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存发育的物质。②后天之精: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之精,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官窍、筋骨肌肉,充养脑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康复学以养精、益气、调神为原则 10、整体康复观(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的思想) ①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关系密切;重视因事因地而异的康复原则) ②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形与神关系密切;重视形神共养的康复原则) ③人与社会一体观(人与社会关系密切;重视社会康复的康复原则) 11、辨证康复观:辩证康复的原则:①全面分析病情;②掌握病症的病机要点;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功能康复观:(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恒动观,重视神形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组织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13、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康复疗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 ①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 A.清 B.凉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 B.喻昌 C.绮石 D.缪仲淳 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 B.消渴 C.结阳 D.热毒 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 B.阴虚火旺所致 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 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 B.消中 C.肾消 D.上消 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C.《三消论》 D.《宣明论方》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 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 C.里证攻下里热 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 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最新中医康复学.pdf

中医康复学概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 型学科。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自然、物 理、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 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尔雅·释诂》谓:“康,安也。”《尔雅·释言》又谓:“复,返也。”故康复的含意为恢复平安或健康。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载一老 人病残三十多年,“膝趾肿痈,不能动履”,已成“痼病”,经“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可见,“康复”还包含有重新恢复参加社会生活能力的意思。 在古代,中医学古籍中的“康复”主要是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精神情志的康复及正气 的复原。 现代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职业等措施,减轻各疾病、损伤和年 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康复的对象为伤残者、老年病、慢性疑难病患者,目标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整个康复治疗,要求尽量帮助患者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尽量提高患者 的活动功能,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重返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 1、预防与康复结合 预防,即“治未病”。中医康复医学始终坚持综合的防治思想和方法,进行着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实践。如气功导引、食物调养、药物调摄、泉水饮浴、情志调适等方法,既能 施于未病之先又能用于既病之后,既可用于养生防病又可用于医疗康复。 2、长于功能康复:中医具有详于脏腑功能而略于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强调功 能的恢复。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 ,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 ,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 ,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 ,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精彩文档

中医康复科题库

中医康复科题库 [单选]在A1.3建筑物区架设的10-20kV的架空线路,其轴线与1.3建筑物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的()。 A.1倍 B.1.2倍 C.1.5倍 D.2倍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Brunnstrom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 A.增强肌力 B.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C.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 D.按神经生理特点恢复功能 E.利用张力性反射与协同模式改善运动控制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Ⅱ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A.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B.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训练 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D.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传统医学的"四诊"是指() A.察、言、观、色 B.视、触、叩、听 C.切、闻、望、问 D.摸、视、听、叩 E.触、动、量、望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推拿基本手法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摩擦、叩击、熏蒸、拿按 B.振动、摩擦、摇动、推揉 C.振动、充气、拿按、叩击 股票开户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59615743.html,/

D.叩击、推揉、拿按、电针 E.电针、摇动、充气、振动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软组织急性损伤物理治疗中,下列哪项不适合() A.脉冲磁 B.超短波(无热量) C.旋磁 D.静磁 E.蜡疗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脑性瘫痪肌张力测定不包括() A.头背屈角 B.臂弹回试验 C.围巾征 D.内收肌角 E.WeeFIMSM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量表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瑞文测试 B.感觉统合核对表 C.Ache ch儿童行为量表 D.FIM量表 E.希内智测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脑性瘫痪最常见的临床分型() A.不随意运动型 B.强直型 C.混合型 D.痉挛型 E.肌张力低下型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失语:是指因脑损伤引起的原以习得的言语—语言功能丧失或损伤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脑可塑性脑具有适应能力,能够修改自身而适应损伤的现实。 脊髓休克: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物理治疗学: 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药物导入疗法:利用电场、磁场或超声场的作用将药物分子或离子从外部导入人体内的过程。 超声作用的空化作用:超声所致介质中气体或充气空隙形成,即当液体处于强大负压作用下,拉力超过内聚力时出现微小空泡 超声作用的触变作用:超声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瘢痕等均有软化作用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物理治疗学―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的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状态。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针对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与转归,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评定。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独立学科,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最小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以最小红斑量表示(MED)即,某一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下垂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MED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又称生物剂量(BD),其计量单位为秒(s) 等长收缩:运动时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但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为了维持特定的体位和姿势。术后固定肢体的和肌肉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短,起点和止点两短的距离相互靠近,。如屈肘是肱二头肌的收缩,屈膝—腘绳肌,肩外展时—三角肌 半吸收层(半价层):指超声波在某种介质中衰减至原来能量一半时的厚度,表明一种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超声波在某一介质中的穿透能力),半吸收层(厚度)越大,表示穿透能力越强而吸收能力越弱。 超声波治疗:研究超声波对机体组织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使用强度、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科学,构成超声治疗学。 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辐射能量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康复:合理、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功能障碍,使其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提高生存质量 作业疗法: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疾病、损伤、情绪障碍、先天性或发育上残疾、老化而造成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上的障碍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以便使患者掌握良好的活动技能和职业能力,预防病残发展,保持健康。 脑卒中: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或引起死亡。 联合反应: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当健侧肢体用力时,兴奋波及至患侧,引起患侧肢体的肌肉收缩。在上肢为对称性活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曲伸展为相反性。 共同运动(又称连带运动) 由意志引起的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只能按一种固定模式进行的运动,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为主。 痉挛:发生在皮质或内囊部位,常在病后的1—3周,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 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状态的扭转。 填空: 脊髓损伤恢复期步态训练的原则?(1)有的放矢(2)循序渐进(3)量力而行 (4)注意全身。 当颈椎牵引的重量达到6~7kg,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减小70 %。牵引时的颈椎位置有1.前屈 2.后伸3.中立位 尿潴留患者可听指导尿的条件是残余尿量<100ml或少于膀胱容量20%以下 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1.创伤性脊髓损伤 2.非创伤性脊髓损伤 人体的脊柱共有33块椎体。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 块,骶5块,尾椎4块。 系统间功能重组,包括由脑古旧部分所代偿,由对侧半球所代偿,由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所代偿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假说有功能在神经系统不同等级上再现说,功能替代说,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 偏瘫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 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创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紫外线红斑反应的特点是照射后经大约2-6小时的潜伏期,辐射区的红斑界限清楚。红斑的病理表现其实是皮肤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增高是发生在阴极下,组织酸性增高变化是发生在阳极下,组织内含水量减少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含水量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碱性代谢产物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 水化膜的厚度,(1)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2)与溶液的温度成反比.(3)与被水化离子的原子量成反比.(4)与被水化离子的化合价成正比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因人而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针对功能障碍作业疗法又分为:功能性作业训练,技能性作业训练 康复医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的障碍者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表现最明显,小剂量超短波作用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而大剂量超短波则有某种程度免疫抑制作用。 认知障碍的康复:(1)改善自知力的康复训练(2)注意障碍的康复(3)记忆障碍的康复(4)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5)感知障碍的康复 大题: "肩痛”就是肩周炎吗?除了肩周炎之外还有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肩痛?(请列出2-3种疾病)“肩痛”就是肩周炎。急性颈神经根炎,泮柯斯托综合症,化脓性肩关节炎。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性颈椎病的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步发展至上肢,开始有下肢无力,小腿发紧.步态笨拙.上下肢麻木.手足颤抖。严重者大小便障碍。体查中有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X线片.CT.MRI显示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变形。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损伤的主要康复问题有那些,如何处理?1)肌肉瘫痪可以来源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失能,也可以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肌肉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口 才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矫形器应用、步行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等到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关节挛缩畸形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导致关节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从而影响口才的步行和活动。纠正挛缩畸形是应用矫形器的必要前提。牵张训练、理疗、手法治疗等都是纠正挛缩的有效方法。 (3)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往合并脊髓中枢兴奋性失控,导致肌肉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痉挛的特点:①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从而造成皮肤损伤或压疮。②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③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④诱发疼痛或不适。痉挛的优点:①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②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③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起立性低血压。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痉挛作用的双重性,因此痉挛处理是康复治疗艺术性的体现。 (4)压疮压疮是最觉的合并症,与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障碍、身体活动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等有密切关系。压疮的皮肤损害往往是感染的来源,同时也使患者比较难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姿势,甚至影响卧位。康复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压疮问题得以解决。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哪些?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 (1)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肌力三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练习;肌力二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一级时 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肉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三级以上,以恢复使用肌肉功能。 (2)肌肉与关节牵张:包括腘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度,以实现独立坐。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

中医康复技术(A卷)

《中医康复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康复预防观不包括()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病 C.除邪务尽 D.防止复发 E.辨证施治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当先实() A.脾 B.肺 C.心 D.肾 E.大肠 3.《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 A.缓 B.消 C.下 D.上 E.乱 4.针对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悲胜怒 B.怒胜恐 C.恐胜喜 D.喜胜优 E.怒胜思 5.常用于健脾除湿类药膳的食物是() A.雪梨 B.人参 C.燕窝 D.薏苡仁 E.黄芪 6.食物配伍禁忌中,柿子忌() A.葱 B.蜂蜜 C.螃蟹 D.猪肉 E.苋菜 7.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可选择的浴疗是() A.矿泉浴 B.泥浴 C.沙浴 D.森林浴 E.日光浴 8.印堂的进针法应采用 A.指切进针 B.夹持进针 C.提捏进针 D.舒张进针 E.单手进针 9.用三棱针刺破四弯处的浅表静脉() A.点刺 B.散刺 C.刺络 D.挑刺 E.叩刺 10.头针主要用于治疗() A.神经性疾病 B.脑源性疾病 C.全身性疾病 D.血液性疾病 E.四肢的疾病 11.下列哪种疾病不适用灸法治疗() A.虚证 B.寒证 C.阴证 D.热证 E.以上均非 12.擦法的运动形式是() A.单向直线 B.往返直线 C.环形 D.弧形 E.不确定 13.以下不属于滚法操作要领的是() A.前臂摆动带动手掌旋转 B.可滑动、拖动、跳跃 C.手腕被动屈伸 D.频率在120-160次每分钟 14.下列不属于中医内治八法的是() A.汗法 B.温法 C.清法 D.通法 E.补法 15.下列不属于重要康复外治方法的是() A.药酒 B.刮痧 C.熏洗 D.艾灸 E.药物封闭 16,患者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

康复学重点

【冠状动脉硬化评定】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康复医学的影响】改善有功能障碍对象的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检查】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腰椎慢速牵引多用体重50-70% 【康复(rehabilitation)】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一级预防】预防各类疾病伤残造成的身体结构损伤的发生是最为有效的预防。可降低70%的残疾发生率。三级预防:是残疾预防实施的基本对策 【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物理治疗(PT)】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和手法治疗,重点改善躯体功能,具体包括声、光,、电、磁、力、热、冷等。国外称为3M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 【作业治疗(OT)】通过选择性的作业活动去治疗有身体及精神疾患或伤残人士。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的各方面达到最高程度的功能水平和独立性 【颅脑损伤(TBI)】是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膨出、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变性、钙化等原因,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肌肉等组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临床特征】脊髓休克、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控制障碍、痉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不完全性损伤特征】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后束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神经离断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外周效应】指心脏之外组织器官适应性改变(肌肉适应性改善、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的机械效率提高,最大运动能力提高),是公认的冠心病和各类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 【中心效应】指训练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主要为侧支循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储备提高,心肌内收缩性相应提高 【肌肉的收缩形式】①等张收缩:等张向心性收缩、等张离心性收缩②等长收缩③等速收缩【运动治疗】①关节活动技术②软组织牵拉技术③ 肌力训练技术④神经发育疗法⑤运动再学习疗法⑥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⑦运动处方 【电疗法】通常分为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0<f<1000Hz)、中频电疗法(1kHz<f<100kHz)、高频电疗法(100kHz<f<300GHz) 【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短波波长100~10m,f3~30MHz;超短波波长10~1m,f30~300Hz 【脑卒中(apoplexy)】亦称脑血管意外(CAV),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危险因素】①可调控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②可改变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③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各期康复及目的】【急性期康复治疗】①体位与患肢的摆放:预防压疮,舒适患者②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③床上活动:有助于受损功能的完善④物理因子治疗:放松瘫痪肌肉,改善肌张力⑤传统疗法: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完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①床上床边活动:上肢上举活动、床边坐与床边站、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桥式运动②坐位活动:坐位平衡训练、患侧上肢负重、上、下肢功能活动③站立活动:站立平衡训练、偏瘫侧下肢负重、上下台阶运动④减重步行训练⑤平衡杠杆行走⑥室内行走与户外运动⑦物理因子治疗⑧传统康复疗法⑨作业治疗⑩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言语治疗【恢复中期的康复治疗】①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提高偏瘫侧上肢和手的使用功能②下肢的治疗性活动:促进踝背伸功能的恢复③作业性治疗活动④认知功能训练【恢复后期的康复治疗】①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②下肢功能训练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④言语治疗⑤人职工功能训练⑥心理治疗⑦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恢复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①肩部问题:在肱骨外旋位做肩部运动,加用局部理疗、中药外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②肌痉挛与关节挛缩:抗痉挛体位和手法的应用、被动活动与主动参与、矫形支具的应用,必要时可手术③吞咽困难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⑤肺炎⑥压疮⑦抑郁 【人体的力学杠杆】①第一类杠杆: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②第二类杠杆: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③第三类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根据上肢、手和下肢肌张力与运动模式将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分为6期①1期:为无随意运动②2期:出现随意运动,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③3期:异常肌张力明显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④4期: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出现分离运动⑤5期:几张力逐渐恢复,出现精细运动⑥6期: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小儿脑性瘫痪(CP)】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可以引起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觉和行为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临床分型】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根据肢体障碍

康复专业局部解剖学重点..

康复专业局部解剖学重点 1.腰椎穿刺和胸膜腔穿刺 答:腰椎穿刺经过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 2.胸腰筋膜 答: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附中层分隔脊肌和腰方肌。深层覆盖在腰方肌的前面,三层浅筋膜回合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机的起点。 3.乳房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 答:血液供应: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外侧动脉的乳房的外侧支和肋间后动脉乳房支。 淋巴回流: (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经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流至锁骨下淋巴结。 (2)部分乳房内侧淋巴液经肋间淋巴管流至胸骨旁淋巴结 (3)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淋巴液可流向对 (4)乳房深部淋巴液可经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肝。 4.一般乳房脓肿以乳突为中心呈放射状;乳房后间隙脓沿乳房下皱襞作弧形切 口。 5.胸部的骨性标志 答:胸颈静脉切记、胸骨角、剑突、锁骨、肋骨、肋弓、肋间隙、左剑肋角。6.锁胸筋膜 答:深层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部分,称锁胸筋膜 7.腋鞘:是由颈部的椎前筋膜延伸而成,包裹腋动脉、静脉和臂丛。 8.腋淋巴结的分群、排列及主要收集区 答:腋淋巴结的根据位置可分为五组: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排列,收纳上肢大部分的淋巴;胸肌淋巴结胸外侧动静脉周围收纳外侧部及部分上部淋巴、胸前外侧壁及脐平面以上腹壁淋巴;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肩胛下动脉和胸背神经周围,收纳项背部、肩胛部及胸后壁的淋巴;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疏松结缔组织内,收纳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和外侧淋巴结;尖部淋巴结位于锁胸筋膜深面,沿腋静脉近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及部分乳房上部的淋巴。 9.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包括 答:腹股沟浅环、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共同围成腹股沟镰、提睾肌 10.腹股沟管的四壁、两口和内容 答:4壁:前壁主要由腹外斜肌肌膜构成,但尚有腹内斜肌起始部位参加;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自腹横筋膜,在内侧三分之一处有联合腱。2口:腹股沟管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外口是腹股沟管的浅环可容一个示指的距离,内容:男性腹股沟管有精通过,女性腹股沟管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1.海氏三角 答:又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股沟前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