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分析化学试题

电分析化学试题
电分析化学试题

1.下列参量中,不属于电分析化学方法所测量的是( c) A 电动势 B 电流 C 电容 D 电量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是(D ) A 电位分析法 B 伏安法 C 库仑分析法D 电子能谱

3.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A ) A 电极电位 B 电极材料 C 电极反应 D 离子浓度

4.分电解池阴极和阳极的根据是( A) A 电极电位 B 电极材料 C 电极反应 D 离子浓度

5.量电极的极化程度的参数是 ( C) A 标准电极电位 B 条件电极电位 C 过电位 D 电池的电动势

6.浓差极化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的浓度差别引起的,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 A 电极电位 B 溶液浓度 C 搅拌程度D 电流密度

7.于极化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A阴极电位变负 B阴极电位变正C阳极电位变正D阳极电位变负

8.列不符合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 (B ) A 电位的稳定性 B 固体电极 C 重现性好 D 可逆性好

9.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B)A 温度 B氯离子的活度C主体溶液的浓度DKCl的浓度

10.位分析中所用的离子选择电极属于(C ) A 极化电极 B 去极化电极 C 指示电极 D 膜电极

11.列哪项不是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C )A Ag-AgCl电极B一定浓度的HCl 溶液C饱和KCl溶液 D 玻璃管

12.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 A 离子透过玻璃膜 B 电子的得失 C 离子得到电子 D 溶液中H+和硅胶层中的H+发生交换

13.璃电极IUPAC分类法中应属于 (B ) A 单晶膜电极B 非晶体膜电极 C 多晶膜电极 D 硬质电极

14.体膜电极的选择性取决于 (D)A 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迁移速度B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电荷数C共存离子在电极上参与响应的敏感程度D共存离子与晶体膜离子形成微溶性盐的溶解度或络合物的稳定性

15.定溶液PH值时,所用的指示电极是:(D ) A 氢电极 B 铂电极 C 氢醌电极D 玻璃电极

16.定溶液PH时,所用的参比电极是: ( A) A 饱和甘汞电极 B 银-氯化银电极 C 玻璃电极 D 铂电极

17.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 D) A 清除不对称电位 B 清除液接电位 C 清洗电极 D 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

18.体膜离子选择电极的灵敏度取决于 (B ) A 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 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 行营离子的活度系数 D 晶体膜的厚度

19.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F-离子的含量时,主要的干扰离子是 ( C) A Cl- B Br- C OH-D NO3-

20.实验测定溶液pH值时,都是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的影响。 (D )

A 不对称电位

B 液接电位

C 温度

D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21.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双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A ) A KNO3 B KCl C KBr D K

22.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3.M1| M1n+|| M2m+|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D)A正极B参比电极C阴极D阳极

24.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D)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2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B)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26.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A )

A KNO3

B KCl

C KBr

D KI

27.中性载体电极与带电荷流动载体电极在形式及构造上完全相同。它们的液态载体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它与被测离子结合以后,

形成(A )A带电荷的化合物,能自由移动B形成中性的化合物,故称中性载体C带电荷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不能自由移动D

形成中性化合物,溶于有机相,能自由移动

28.pH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 D)A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 B H+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pH值偏低 C H+

与H2O形成H3O+,结果H+降低,pH增高D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 传递困难,pH增高

29.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1%,则试液的 pH 应当控制在大于(D ) A 3 B 5 C 7 D 9

30.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 (B )A 0.002 倍 B 500 倍 C 2000 倍 D 5000 倍

31.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1.0×10-5mol/L K+,浓度为 1.0×10-2mol/L Mg

溶液时,由 Mg引起的 K+测定误差为( C) A 0.00018% B 134% C 1.8% D 3.6%

32.碘化银晶体膜电极在测定氰离子时,其电极电位(C )A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B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C随试液中氰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D与试液中银离子浓度无关

33.在电位滴定中,以E/V-V(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C )

A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B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C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D E /V 为零时的点

34.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目的在于 ( B)A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 C 校正电极 D 除去沾污的杂质

3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B)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正负离子都可以由扩散通过界面的电位称为_扩散电位_, 它没有_强制__性和_选择_性, 而渗透膜, 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 造成相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均, 产生双电层,形成_Donnan _电位。

2.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 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_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_试剂, 其目的有第一__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__;第二__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干扰__;第三_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__。

3.用直读法测定试液的pH值, 其操作定义可用式_来表示。用pH玻璃电极测定酸度时, 测定强酸溶液时, 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偏高_, 这种现象称为酸差。测定强碱时, 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_偏低_, 这种现象称为_碱差或钠差_。

4.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 F-_是电荷的传递者, La3+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

Ag|AgCl _, 内参比电极由_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_组成。

5.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 由于测量电池的参数不同而分成各种方法:测量电动势为_电位分析法_;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是伏安法_,其中若使用_滴汞_电极的则称为_极谱法_;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_电导分析法;测量电量的方法称为_库仑分析法_。

6.电位法测量常以_待测试液_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浸入两个电极, 一个是指示电极, 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在零电流条件下, 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_电动势。

7.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表明 A _离子选择电极抗_ B _离子干扰的能力。系数越小表明_抗干扰的能力越强_。

8.离子选择电极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 对加入的标准溶液要求体积要_小__,浓度要__高__,目的是_减小稀释效应_。

X1.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X 2.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3.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X 4.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

X 5.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

X 6.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X 7.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8.参比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电极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X 9.Hg电极是测量汞离子的专用电极。

X 10.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

X 11.甘汞电极和Ag一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

X 12.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氟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

X 13.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 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十离子交换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

X 14.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形关系。

15.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X 16.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

X 17.不对称电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极制作工艺上的差异。

X 18.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19.Kij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通常Kij<<1,Kij值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

X 2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对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更准确。

2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常数,仅能用来评价电极的选择性并估算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大小。

22.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也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X 23.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人TISAB。

X 24.pH测量中,采用标准pH溶液进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及校正由于电极制造过程中电极间产生的差异。

X 25.测定溶液的pH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原因是由于缺乏标准的pH溶液。

X 26.在电位分析中,通常测定的应是待测物的活度,但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时,由于加人了大量强电解质,所以测定的是待测物的浓度而不是活度。

27.标准加人法中,所加人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要小,浓度相对要大。

X 28.直接电导测量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量。

29.电导池的池常数为l/A。

X 30.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计算公式为G = k·K。

31.电导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测定水的纯度,其原理是测定溶液中离子总的电导率。

X 32.在电导率测定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电导率将减小。

X 33.溶液在无限稀释时,其中某一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大小受其他离子的影响较大。

X 34.电导滴定曲线的形状与电位滴定曲线的形状相似。

35.高频电导分析法的特性是使用的电导电极不直接与溶液接触。

X 36.电解分析法是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

37.电解分析法是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

X 38.在电解分析法中,通常的情况下,所施加的外加电压都要小于理论分解电压。

X 39.电解分析法是以电压为“沉淀剂”的重量分析法。

40.欲实现电解分析,则要加直流电压于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

41.在利用电解分析法对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X 42.电极电位值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现象。一般来说,阳极极化时,其电极电位更负。

43.通常情况下,析出金属离子的超电位都较小,可以忽略。

X 44.H2和O2在不同电极上的超电位与电极电位有关。

45.对金属离子来说,在阴极上越容易被还原的离子是析出电位越正越容易还原。

X 46.在控制电位电解中,为了保持工作电极电位恒定,应保持外加电压不变。

47.在控制电流电解中,电流应保持恒定而外加电压变化较大。该种电解方式的选择性较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方式要差。

X 48.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的析出,电解电流越来越小,其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衰减。

49.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电解电流的变化与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无关。

50.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应用控制外加电压的方式即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电化学分析习题解答

一、简答题

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对于一个氧化还原体系:Ox + ne- = Red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纯金属,活度为1,故上式变为:见,测定了电极电位,即可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这就是电位测定法的理论依据。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3.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因为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感膜制成。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表征。称为j离子对欲测离子i的选择性系数。

4.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

5.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

答:误差来源主要有:(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4n E,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3)干扰离子:凡是能与欲测离子起反应的物质,能与敏感膜中相关组分起反应的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的物质均可能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通常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须分离干扰离子。(4)另外溶液的pH,欲测离子的浓度,电极的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6.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7.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一般作用原理

答:主要包括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和敏化电极等。晶体膜电极又包括均相膜电极和非均相膜电极两类,而非晶体膜电极包括刚性基质电极和活动载体电极,敏化电极包括气敏电极和酶电极等。

晶体膜电极以晶体构成敏感膜,其典型代表为氟电极。其电极的机制是:由于晶格缺陷(空穴)引起离子的传导作用,接近空穴的可移动离子运动至空穴中,一定的电极膜按其空穴大小、形状、电荷分布,只能容纳一定的可移动离子,而其它离子则不能进入,从而显示了其选择性。

活动载体电极则是由浸有某种液体离子交换剂的惰性多孔膜作电极膜制成的。通过液膜中的敏感离子与溶液中的敏感离子交换而被识别和检测。

敏化电极是指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这类电极的结构特点是在原电极上覆盖一层膜或物质,使得电极的选择性提高。典型电极为氨电极。

以氨电极为例,气敏电极是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敏化电极,事实上是一种化学电池,由一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试液中欲测组分的气体扩散进透气膜,进入电池内部,从而引起电池内部某种离子活度的变化。而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可以反映试液中欲测离子浓度的变化。

8.列表说明各类反应的电位滴定中所用的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并讨论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

反应类型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酸碱滴定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氧化还原滴定铂电极甘汞电极

沉淀滴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或其它电极玻璃电极或双盐桥甘汞电极

络合滴定铂电极或相关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甘汞电极

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为指示电极的电位响应值应能准确反映出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变化。

二、选择题

C、D、A、A、C、D、A、B、B、C、C、A、B、D、D、A、D、B、C、D、A、 A、D、D、B、A、A、D、D、B、C、C、C、B、B

三、填空题

1.扩散电位;强制;选择; Donnan。

2.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

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

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干扰;

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

3.;偏高;酸差;偏低;碱差或钠差。

4.F-;La3+; Ag|AgCl;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

5.电位分析法;伏安法;滴汞;极谱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6.待测试液;电动势。

7.A;B;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8.小;高;减小稀释效应。

四、正误判断

、、、、、、、、、、、、、、、、、、、、、、、、、、、、、、、、、、、、、、、、、、、、、、、、、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目解析(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版)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

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 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反应定量进行(>99.9%);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A卷

C .ZnO D . AgNO 3 7.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 A 是 B 的1/2; B. A 等于B ; C . B 是A 的4倍; D. B 是A 的1/2 8.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 D 与分配比D 的数值不同, 这是因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 A . 浓度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 化合能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9.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 参比电极; B. 液接电位; C. 不对称电位; D. 被测离子活度 11.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 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 .1.0% B .1.4% C .1.8% D .2.2%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13.摩尔法测定Cl -,所用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分别是: A .NH 4 SCN ,酸性,K 2CrO 4 B .AgNO 3,中性弱碱性,K 2CrO 4 C . AgNO 3,中性弱酸性,K 2CrO 4 D . NH 4 SCN ,碱性,K 2Cr 2O 7 14.用浓度为C 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为满足滴定要求(误差≤0.2%), )H (Y lg α应满足的关系是: A. 9)MY (K )H (Y -≤α B. 6)M Y (lg ≥α C. 6C lg )MY (K lg lg )H (Y -+≥α

分析化学2试题

分析化学2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共20分) 1.不对称电位; 6.Fermi共振 2.指示剂的封闭现象;7.局部抗磁屏蔽 3.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8. Reversed phase 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4.共沉淀;9. 边缘效应; 5.scattering light 10.离子抑制色谱法。 二、选择题(单选题,1.5分/题,共30分) 1.在分析工作中要减小测定的偶然误差可采取()方法: A.空白试验;B. 对照试验;C. 回收试验; D. 校准仪器; E. 多次平行试验。 2.分析数据的处理的步骤应按照()顺序。 A.可疑数据的取舍→F检验→t检验; B. F检验→Q检验→t检验; C. G检验→Q检验→t检验; D. 可疑数据的取舍→t检验→ F检验。 3.在沉淀重量法中,可减小沉淀溶解度的是(): A. 配位效应; B. 酸效应; C. 盐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E. 温度效应。 4.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用它滴定H3PO4至第二化学计量点,则H3PO4 的分析结果将()。 A.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5.在配位滴定中,下列说法何种正确(): A. 酸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有利于反应完全; B. 配位效应使条件稳定常数增加不利于反应完全; C. 所有副反应都不利于滴定反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盐酸和醋酸的均化性溶剂是() A.水;B. 乙醇;C. 液氨;D. 甲酸;E.丙酸。7.用Ce(SO4)2滴定Fe2+时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等的情况是()。 A.仅在化学计量点时;B. 在滴定剂加入50%时; C. 在每加一滴滴定剂平衡后; D.仅在指示剂变色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位滴定法是采用两个不同电极在微电流下测定电池电动势变化; B. 永停滴定法是采用两个不同电极在微电流下测定电池电动势变化;

化学试卷分析小结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结构(总分40分,奖励3分) 《一》单选题(12小题,共12分) 《二》非选题(5小题共28分) 二/各班平均分值 九(1)九(2)九(3)九(4)九(5)21.58 21.55 11.31 8.49 10.68 三试题考查要点分析 1/物理专业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察的要点。 3/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位置或场所的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适中。 6/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8/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及生成物产生的原因。 9/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 10/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正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解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重/量取/溶解)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2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两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水的性质和应用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源的优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4/本考点主要考查仪器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是中考必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15/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综合性较强,需要将题中的知识认识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考查分析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考查总结实验规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难度大。 17/本题主要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及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计算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方法按任务分类的是()。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 A.0.01~0.1g B.0.1~1g C.0.001~0.01g D.0.00001~0.0001g E.1g以上 3.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E.色谱分析 4.鉴定物质的组成是属于()。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E.仪器分析 5.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 A.仪器分析B.化学分析C.常量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试题 〔6-10〕应选用 A.仪器分析法B.化学分析C.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6.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7.确定未知样品的组成 8.测定0.2mg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9.用化学方法测定0.8ml样品溶液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10.准确测定溶液的pH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试题 11.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A.结构分析B.化学分析C.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E.有机分析 12.下列分析方法称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A.光学分析B.重量分析C.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试题a

分析化学试题(A ) 一、单项选择 1.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 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水量为30.3%,则 30.6%-30.3%=0.3%为( b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2.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c )。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3. 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 b )。 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48)% 4. 测定NaCl+Na3PO4中Cl 含量时,选用( c )标准溶液作滴定剂。 a.NaCl b.AgNO3 c.NH4SCN d.Na2SO4 5. 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 b )。 a. 0.84ml b. 8.4ml c. 1.2ml d. 12ml 6. 已知在1mol/L H 2SO 4溶液中,MnO 4-/Mn 2+和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分别为1.45V 和0.68V 。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值为( c )。 a. 0.73V b. 0.89V c. 1.32V d. 1.49V 7. 按酸碱质子理论,Na 2HPO 4是( d )。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8. 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相同,则( b )碱度最强。 a. CN -(K CN 头= 6.2?10-10) b. S 2-(K HS - = 7.1?10-15, K H2S =1.3?10-7) c. F -(K HF = 3.5?10-4) d. CH 3COO -(K HAc = 1.8?10-5) 9. 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c )。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2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 《分析化学》试卷(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总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 24分) 中,计算以Fe3+滴定Sn2+至99.9%、100%、100.1%时的电位分别为多少? ----------------------------------( ) (A) 0.50 V、0.41 V、0.32 V (B) 0.17 V、0.32 V、0.56 V (C) 0.23 V、0.41 V、0.50 V (D) 0.23 V、0.32 V、0.50 V 2. 下列试剂能使BaSO4沉淀的溶解度增加的是 -----------------------------------------------( ) (A)浓HCl (B)1mol/L NaOH (C)1mol/L Na2SO4 (D)1mol/L NH3·H2O 4. 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是由于 --------------------------------( )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B)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C) 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D) 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沉淀重量法中,称量形的摩尔质量越大,将使 -------------------------------- ( ) (A) 沉淀易于过滤洗涤(B) 沉淀纯净 (C) 沉淀的溶解度减小(D)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姓名 学号系别专业班级 得分评卷人…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两江中学2010至2011学年 中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年级化学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10个题,共计60分。 二、内容分布 三、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从总体上来说结构严谨,考查全面,题量适中,难度较为合适,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化学思维能力。 1.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和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本套试题在22题考查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23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8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考查。本套试题考试范围较窄,因此对所学概念,公式、实验 操作等基础知识考查较为细致,多数属于记忆性知识,对于此类知识赋分较重,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多数得分。 3.注重从实验角度考查知识。如考察各种实验操作、分离提纯的知识时都是结合具体实验呈现出的,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思维 四、数据统计分析

五、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第8题,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给出含钙物质的转化图,部分学生不能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就无从判断反应类型,显示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第10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第12题,考查对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概念理解透彻,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更是分不清楚,难以在给出微粒数的情况下求出物质的质量。 第14题,考查用化学方法除杂,学生对给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熟悉,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也不清楚,造成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20题,与第12题类似,题目给出了微粒数目和质量,求摩尔质量,学生对于两个公式的联合运用有困难,显示出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第27题,考查对仪器作用和特点的认识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此题计算量稍大,成为多数学生未能有效的分的主要障碍,显示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从量筒俯视判断误差考查学生的画图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第28题,实验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制备,(1)和(2)得分率较高,(3)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属记忆性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未能答对,(4)考查碳酸的酸性和指示剂的选择,学生对指示剂不熟悉,造成得分率低。 第29题,计算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反复运用n=m/M及其变形式m=nM,部分学生题目空白,说明对这三个物理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更谈

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做对照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做空白试验 2、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μσ=±x u (B) μσ =±x u n (C) μα=±x t s f , (D) μα=±x t s n f , 3.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A) F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 Q 检验 4. 试样用量为0、1 ~ 10 mg 的分析称为----()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 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 5、可用下法中哪种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 A 、进行对照试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6、 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就是 A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 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 范围 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 、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 42-的样品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两位分析人员的分析结 果间就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 A 、u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D 、t 检验法 8.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作对照实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作空白实验 9、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就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10、 已知某溶液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C 、 0、8 mol·L -1D 、 0、851 mol·L -1 11、 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时,为了减小称量误差,被称量样品的质量最小为 。 1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 )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 、 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 、 偶然误差就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 13.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a ?值为12、35,其K a ?值为 A.4、467×10-13 B 、 4、47×10-13 C.4、5×10-13 D 、 4×10-13 14.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就是: A 、 偶然误差小 B 、 系统误差小 C 、 标准偏差小 D 、 相对偏差小 15.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就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 t 检验 B 、 u 检验 C 、 F 检验 D 、 Q 检验 16 、已知某溶液的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 、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 C 、0、8 mol·L -1 D 、0、851 mol·L -1 17.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就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 B、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C、准确度就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D、精密度就是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18. 18、 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 ()000 18020002510100....-?A 、 五位 B 、 四位 C 、三位 D 、 二位 19、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A卷

7.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 A 是 B 的1/2; B. A 等于B ; C . B 是A 的4倍; D. B 是A 的1/2 8.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 D 与分配比D 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 A . 浓度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 化合能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9.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 参比电极; B. 液接电位; C. 不对称电位; D. 被测离子活度 11.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 对误差为: A .1.0% B .1.4% C .1.8% D .2.2%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13.摩尔法测定Cl -,所用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分别是: A .NH 4 SCN ,酸性,K 2CrO 4 B .AgNO 3,中性弱碱性,K 2CrO 4 C . AgNO 3,中性弱酸性,K 2CrO 4 D . NH 4 SCN ,碱性,K 2Cr 2O 7 14.用浓度为C 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为满足滴定要求(误差≤0.2%),) H (Y lg α应满足的关系是: A. 9)MY (K ) H (Y -≤α B. 6)MY (lg ≥α C. 6C lg )MY (K lg lg )H (Y -+≥α D. 6 C lg )MY (K lg lg ) H (Y -+≤α

分析化学试题2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在定量分析过程中,用未经校正的砝码进行称量时,引起误差, 这种误差是属于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操作误差; D 、正误差。 2、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应选用 。 A 、甲酸(Ka=1.0×l0-4)及其盐; B 、HAc —NaAc(Ka=1.0×l0-5); C 、NH 3—NH 4+(Kb=1.0×l0-5); D 、六次甲基四胺。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 应控制在 。 A 、10mL 以下 ; B 、10~15 mL ; C 、20~30 mL ; D 、15~20 mL 。 4、在下列几种物质中,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是 。 A 、H 3BO 3 (Ka=5.8×1 0-10) ; B 、NH 3 (Kb=1.8×10-5); C 、NaAc (HAc :Ka=1.8×10-5); D 、 H 2O (Kw=1×10-14)。 5、下列有关NaHCO 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H +]+[HCO 3-]=[OH -] B 、[H +] + [HCO 3-] =[OH -] +2[CO 32-] C 、[H +]+[H 2CO 3] +[HCO 3-]=[OH -] D 、[H +] +[H 2CO 3] =[OH -]+[CO 32-] 6、H 2PO 4 -的共轭碱是 。 A 、H 3 PO 4 B 、H PO 4 2- C 、 OH - D 、PO 4 3- 7、 若某基准物质A 的摩尔质量为100g 〃mol -1,用它标定0.1 mo1/ L 的B 溶液, 假定反应为A+B=P ,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 。 A 、0.1~0.2g ; B 、0.2—0.3g ; C 、0.4—0.8g ; D 、 0.8—1.0g 。 8、佛尔哈德法使用的指示剂是 。 A 、K 2Cr 2O 7; B 、K 2CrO 4; C 、铁铵矾; D 、荧光黄。 9、 从酸效应曲线上可查得与稳lgK 相对应的准确测定该离子的 。 A 、 lgK α(H); B 、最大pH ; C 、最小pH ; D 、最大pOH 。 10、在EDTA 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 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络合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B 、酸效应系数愈小,络合物愈稳定; C 、反应的pH 愈大,EDTA 酸效应系数愈大; D 、EDTA 的酸效应系数愈大,滴定曲线的pM 突跃范围愈宽。 11、已知在1mol/L H 2SO 4溶液中,'0)(/)(III Ce IV Ce E =1.44V ,'0) (/)(II Fe III Fe E =0.68V 。 在此条件下,用Ce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宜选用的指示剂是 。 A 、次甲基蓝('0In E =0.36V ); B 、二苯胺磺酸钠('0In E =0.85V ) C 、邻二氮菲-亚铁('0In E =1.06V ); 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0In E =1.25V ) 12、 以SO 42-沉淀Ba 2+时,若加入适当过量的SO 42-,则可以使沉淀更完全, 这是由于 。 A 、盐效应; B 、酸效应; C 、络合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13、下列条件中,何者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

化学试卷分析

宁乡县2014年3月理综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云帆实验学校潘剑星 2014年3月调研考试已经结束,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试卷的认真研读分析,我认为试卷有以下特点:考查的知识层次丰富,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突出了主干知识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化学知识网络构建要相当清晰。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次考试对当前高考复习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一、数据统计分析 抽样6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最高分92分;90分以上仅1人;80-90分以上有16人;60分以下有19人,体现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平均分69.1。 选择题:(选项中数字为错选人数) 二、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从学生失分情况不难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中:第9题为实验图形题,学生对于B选项中银氨溶液制备过程不清楚,或者这一实验没有认真做过,故而错选。学生对气体防止倒吸装置中有机溶剂与水组成,防止倒吸原理不清楚。错误率高达30%。第10题中对铅的化合价为+2和+4两种不甚清楚。而错选A项。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金属碳化物与水反应原理不清楚,也是该题错选的主要原因。第11题是一综合性较强的习题,题中对C4H8O2涉及的酯类、羧酸类、环类及双取代类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的掌握,要求较高,故此题也是选择题中失分率高的考题之一。第12题学生对碳的同素异形体中金刚石不能导电不清楚,故错选A项的学生多达6人。第13题原因是学生对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移动方向不清楚。对平衡移动原理不理解,故而认为硫酸钡不能转化为碳酸钡。 26题是一实验探究题,相当多的学生在回答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中回答错误,折射出学生不重视学生实验,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实验不但要重视,还要求学生能够会操作,会回答问题。 27题是一信息题和化学工艺流程相结合的综合考查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由于学生既要有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又要有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要求高,致使本题得分率不高。这一道题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要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8题把化学平衡和原电池的应用两个知识结合在一起,起点高,落点低,故得分率反

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析化学A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__________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 闭卷 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试卷共 7 页 _____ 级_____ 班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则金属离子能 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 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 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 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 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如果X的电负性增 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M=1:1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氯元素。()

分析化学试题a

分析化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 1.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水量为30.3%,则 30.6%-30.3%=0.3%为( b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2.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c )。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3. 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48)% 4. 测定NaCl+Na3PO4中Cl含量时,选用(c )标准溶液作滴定剂。 a.NaCl b.AgNO3 c.NH4SCN d.Na2SO4 5. 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 b )。 a. 0.84ml b. 8.4ml c. 1.2ml d. 12ml 6. 已知在1mol/L H2SO4溶液中,MnO4-/Mn2+和Fe3+/Fe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分别为1.45V 和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值为(c )。

a. 0.73V b. 0.89V c. 1.32V d. 1.49V 7. 按酸碱质子理论,Na2HPO4是(d )。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8. 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相同,则(b )碱度最强。 a. CN-(K CN头= 6.2?10-10) b. S2-(K HS- = 7.1?10-15, K H2S=1.3?10-7) c. F-(K HF = 3.5?10-4) d. CH3COO-(K HAc = 1.8?10-5) 9. 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c )。 a. [H+][OH-]的乘积增大 b. [H+][OH-]的乘积减小 c. [H+][OH-]的乘积不变 d. [OH-]浓度增加 10. 以EDTA滴定Zn2+,选用( b )作指示剂。 a. 酚酞 b. 二甲酚橙 c. 二苯胺磺酸钠 d. 淀粉 11. 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b )。 a. 吸光度 b. 透光率 c. 吸收波长 d. 吸光系数 12. 在EDTA络合滴定中,( 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 酸效应系数愈小,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