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03200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 三、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四、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五、A.传染区B.无菌区C.清洁区D.非消毒区 六、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七、A.水俣病B.痛痛病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八、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 九、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 十、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十一、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十二、A.磷B.汞C.砷D.铁 十三、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十四、A.氟斑牙B.甲肝C.水俣病D.痛痛病 十五、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十六、A.75g/d B.100g/d C.150g/d D.200g/d 十七、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 十八、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

十九、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 二十、A.苯B.二甲苯C.硝基苯D.三硝基甲苯 二十一、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 二十二、A.2~40小时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二十三、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 二十四、A.动物性食品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二十五、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 二十六、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 二十七、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 ) 二十八、A.病人B.健康人C.动物D.植物 二十九、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 三十、A.1~2年B.3~4年C.5~6年D.7~8年 三十一、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 ) 三十二、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 三十三、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 三十四、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三十五、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 三十六、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之二(含答案)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聋人的交往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看话和________。 2.护士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沟通技巧和________沟通技巧。 3.思维具有概括性和________两个重要特征。 4.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是与学习密切联系的________感。 5.一般而言,人们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________和抑郁质。 6.人类心理行为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________属性,其二是________属性。 7.原发性高血压与________型行为有关。 8.内科急性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情绪________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关于异相睡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眼球呈静止状态 B.常出现梦境 C.肌张力下降,躯体完全松弛 D.脑电图为去同步低幅波 2.关于病人的需要,哪一项最为首要( ) A.被社会认识和尊重 B.需要得到各种信息 C.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D.生活有规律、有内容 3.情绪和情感一个共有的基本特征是( ) A.情境性 B.强烈性 C.持久性 D.两极性 4.对护士注意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集中性 D.灵活性 5.患病后依赖性增加的心理因素是( ) A.角色身份的改变 B.体力消耗 C.病痛体验 D.食欲减退 6.关于认知疗法,以下哪项是错的( ) A.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 B.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 C.重视无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D.重视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7.关于催眠,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 A.暗示是催眠的基础 B.催眠是将被催眠者诱导到一种特殊意识状态 C.催眠后催眠者可对被催眠者进行各种疾病治疗 D.催眠后被催眠者意识域缩小,暗示性升高 8.保持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最能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 ) A.稳定的情绪 B.宁静的心境 C.情绪压力 D.适当的焦虑 9.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苦味酊属哪种治疗( ) A.厌恶想象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满灌治疗 10.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 1、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2、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什么水平的敏感指标 A、卫生文化水平 B、经济水平 C、政治水平 D、教育水平 E、科技水平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 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 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D、胆碱酯酶活性 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 B、S C、R D、C V E、S X 6、X线胸片诊断矽肺主要依据 A、肺门改变 B、肺纹理改变 C、胸膜改变 D、类圆形、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 E、肺气肿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定量资料 E、计量资料 8、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月~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平均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

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 A、工业用水管线泄漏,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 B、城市污水污染了水源 C、供水过程中有被投毒的可能 D、供水设施和净化消毒措施未能正常运转 E、以上都不是 9、概率P(A )=0时表示事件 A、已经发生 B、可能发生 C、极可能发生 D、不可能发生 E、在一次抽样中不发生 10、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除了 A、搜集资料 B、统计设计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得出结论 11、某皮鞋厂制帮车间女工,工龄3年,近来常有头痛、头晕、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多次化验检查WBC 波动在(4~4.5)×10的9次方/L,血小板低于80×10的9次方/L。如果考虑是某种职业中毒,该中毒的诊断分级为 A、观察对象 B、轻度中毒 C、中度中毒 D、重度中毒 E、亚急性中毒 12、为预防缺钙应多食 A、低盐、高蛋白质 B、低盐、低胆固醇 C、奶及奶制品 D、动物性食品 E、合理热能,优质蛋白,富含铁,锌,碘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 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 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4、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水果 D、豆类 E、粮谷类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预防医学(二)》2017年4月自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预防医学(二) 试卷 (课程代码03200)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是 A.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B.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 C.改善环境、保护环境 D.对病人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2.吸收酸性环境污染物的人体主要器官是 A.胃 B.小肠 C.结肠 D.食道 3.就业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职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 B.发现职业者临床病变 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 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评价 4.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 A.细菌、病毒、霉菌 B.异常气象条件、噪声、震动 C.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D.生产过程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 5.目前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依地酸二钠钙 B.二巯基丙磺酸钠 C.二巯基丁二酸胶囊 D.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 6.金属汞主要的存在形态是 A.烟 B.固体 C.蒸汽 D.雾 7.我国矽肺病例约占尘肺总病例的 A.30%左右 B.40%左右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

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

8、需要。 9、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0、【填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 12、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体的需要, 二、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三、食物对人体无害,四、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五、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质量,营养素指数。 14、营养质量指数INQ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中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15、【填空、多选】膳食模式4种类型:东方膳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1 . A B C D 1.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A.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B.营养与食品卫生 C.环境与职业卫生 D.以上都是 2 . A B C D 2.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以上都是 3 . A B C D 3.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A.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不对称分布 4 . A B C D 4.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A.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D.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5 . A B C D 5.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A.肌红蛋白 B.含铁酶 C.血红蛋白 D.肝、脾、骨髓 6 . A B C D 6.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薯类 B.豆类 C.谷类 D.坚果类 7A B C D 7.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接种后免疫力在1-2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B.接种后免疫力在1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C.接种后免疫力在1-3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D.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8 . A B C D 8.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乙脑疫苗 D.百白破三联疫苗 9 . A B C D 9.国际ICD-10与国内CCD 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14类 类,15类 类,16类 类,13 类 1 0. A B C D 10.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A.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B.减少出门 C.防治骨质疏松症 D.分析跌落原因 1 1. A B C D 11.抽样误差是指: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1 2. A B C D 12.能量的单位,常用为Kcal 与KJ ,其换算是: = = = = 1 3. A B C D 1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A.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B.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D.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2)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03200预防医学(二)自考资料完全版教案资料

1、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和虚弱。 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以农场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据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 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4、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 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 度超多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反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 7、【填空、多选】环境污染来源:a.生产线污染, b.生活性污染, c.交通运输性污染, d.其他污染来源。 8、【简答题】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毒性作用、慢性毒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免疫毒作用。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并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综合毒性效应,称 为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10、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11、【选择、填空】长波紫外线UV-A→主要有致色素沉着作用;中波紫外线UV-B→对机体具有抗佝偻病和致红斑作用;短波紫外线UV-C→有极强的杀菌和增强免疫等生物学效应, 但对机体细胞也会产生严重损害。 12、温室效应:指地球表面大气中的CO2、、CH4、N2O和CFCs等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的现象。 1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基本要求:一,感官性状良好。二,流行病学安全,三,水中所含的 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四。水量满足需要。 14、健康相关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市场产品, 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健康相关知识。 15、【填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6、合理膳食:又称平衡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 衡。 17、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体的需要,二、摄入的营养素保持平衡,三、食物对 人体无害,四、食物加工与烹调合理,五、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8、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营养素质量,营养素指数。 19、营养质量指数INQ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中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20、【填空、多选】膳食模式4种类型:东方膳食模式、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日本膳 食模式和地中海膳食模式。 21、【填空】医院膳食分为3大类,即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和试验膳食。 22、【填空】基本膳食按其质地即烹调加工原则又分为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流质4种。

4月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二级预防是指()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2.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 A.高温 B.矽尘 C.通风照明不良 D.精神过度紧张 3.我国诊断标准规定,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数应低于() A.4.5×109/L B.4×109/L C.3.5×109/L D.3×109/L 4.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A.尿ALA降低 B.尿CP降低 C.血FEP升高 D.Hb升高 5.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 A.一氧化碳 B.有机磷农药 C.氰化氢 D.硫化氢 6.氯乙烯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是() A.肝血管肉瘤 B.膀胱癌 C.肺癌 D.皮肤癌 7.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8.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A.保肝解毒 B.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 D.节省蛋白质消耗 9.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膳食纤维 10.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粮谷类 B.肉类 C.干果 D.新鲜蔬菜及水果 11.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 A.G1 B.M1 C.B1 D.B2 12.为防止粮食霉变,一般粮食含水量应在() 1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真题试卷.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历年自考预防医学(二)真题 课程代码: 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是() A .食物含氟量过高B.饮水含氟量过高 C.煤烟含氟量过高D.长期摄入过量氟 2.与人类癌症关系最密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 .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心理因素 3.驱汞治疗的药物是() A .二巯丙磺钠B.依地酸二钠钙 C.阿托品D.青霉胺 4.诊断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出现的体征是() A .瞳孔缩小B.意识模糊 C.肺水肿D.肌束震颤 5.医院污水经处理消毒后,总大肠菌群数不得大于() A . 300cfu/L B. 400cfu/L C. 500cfu/L D. 600cfu/L 6.参考蛋白质指的是() A .牛奶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 C.鱼肉蛋白质D.大豆蛋白质 7.按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热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 A .薯类和豆类B.肉类和蛋类 C.果品、蔬菜类和奶类D.粮谷类和薯类 8.目前比较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 A .亚麻酸B.亚油酸 C.二十碳五烯酸D.花生四稀酸 9.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1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A .普通线图B.直条图 C.散点图D.直方图 10.单因素方差分析中, F 值的计算公式为() A . SS 总 -SS 组间B. SS 组间 /( k-1) C. SS 组内 /(N-k) D. MS 组间 /MS 组内 11.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A . t 检验B. 2 检验 C. q 检验12.对两变量A . r>0 , b<0 C. r<0 , b>0 D.秩和检验 X 和 Y 同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其结果一定是() B. r>0, b>0 D. r=b 13.有季节性升高的疾病是() A .肝炎B.性病 C.胃炎D.肺炎 14.混杂因素是() A .该疾病的相关因素B.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C.是研究目标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中间成份D.是使病因研究更为清楚的因素15.针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称为() A .计划免疫B.二级预防 C.特异预防D.三级预防 16.传染病能够得以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病原体生存的条件B.传染源和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D.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17.各种死因中比例最高,称之为第一杀手的疾病是() A .心脑血管疾病B.恶性肿瘤 C.结核D.艾滋病 18.我国意外事故的特点是() A .致残率低B.女性自杀率较男性高 C.年龄在60 岁以上D. A 型性格较少 19.属于医院内感染的疾病是() 2

智慧树知到 《预防医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预防医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健康生态学模型的结构分为为几层?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5 2、三级预防的概念最早是由Hugh Leavell于哪年提出? A:1965 B:1964 C:1963 D:1962 正确答案:1965 3、健康生态学模型中的第一层是? A:遗传因素 B:行为特点 C:人际网络 D: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遗传因素 4、我们将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5 5、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该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构成了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包括了()?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社会 正确答案:物理,化学,生物 6、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 A:生活方式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医疗卫生服务 正确答案: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疗卫生服务 7、全面健康状态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全人群策略干预的是病因链的远端因素(及原因背后的原因)来预防疾病,使整个人群受益?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1、采取高危人群策略,其优点是重点关注病因链的远端,干预针对性强和效果明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2、Rose预防策略认为,大多数的健康影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都呈连续性的分布,随着数量的累积而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增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防医学(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是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结合 C.提高卫生服务 D.提高卫生教育和科研 2.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职业人群数量扩大 B.中小企业违规多见、监管困难 C.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多,患病数量大,检测难度大 D.职业人群数最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市务工导致的职业人群流动性增大 3.下列属于生产性毒物的是 A.矽尘 B.紫外线 C.布氏杆菌 D.有机氯农药 4.有组织的职业健康促进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是 A.危害范围小 B.影响群体性 C.处理较为简单 D.事件发展速度慢 6.卫生法规制定的依据是 A.卫生规章 B.卫生标准 C.公众提议 D.宪法和卫生法律 7.下到属于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的是 A.痛痛病 B.森林脑炎 C.地方性砷中毒 D.地方性甲状腺肿 8.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中晚期临床表现是 A.弥漫性甲状腺肿 B.一般无自觉症状 C.甲状腺功能没有改变 D.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 9.接触毒物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发生的时间应为 个月以上个月以上个月以上个月以上 10.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特异性表现为 A.震颤 B.手脚凉 C.听力下降 D.振动性白指 11.一般成人每日摄人的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是 % % % % 12.一般主张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摄人量应低于 A?300mg 13.疾病治愈和未愈人数属于的资料类型是 A.定量贷料 B.半定量资料 C.二分类计数资料 D.多分类计数资料 14.推断多个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防医学(二)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防医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是() A.食物含氟量过高B.饮水含氟量过高 C.煤烟含氟量过高D.长期摄入过量氟 2.与人类癌症关系最密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心理因素 3.驱汞治疗的药物是() A.二巯丙磺钠B.依地酸二钠钙 C.阿托品D.青霉胺 4.诊断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应出现的体征是() A.瞳孔缩小B.意识模糊 C.肺水肿D.肌束震颤 5.医院污水经处理消毒后,总大肠菌群数不得大于() A.300cfu/L B.400cfu/L C.500cfu/L D.600cfu/L 6.参考蛋白质指的是() A.牛奶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 C.鱼肉蛋白质D.大豆蛋白质 7.按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热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 A.薯类和豆类B.肉类和蛋类 C.果品、蔬菜类和奶类D.粮谷类和薯类 8.目前比较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 A.亚麻酸B.亚油酸 C.二十碳五烯酸D.花生四稀酸 9.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普通线图B.直条图 C.散点图D.直方图 10.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值的计算公式为() A.SS总-SS组间B.SS组间/(k-1) C.SS组内/(N-k) D.MS组间/MS组内 11.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A.t检验B.2 检验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防医学(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是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结合 C.提高卫生服务 D.提高卫生教育和科研 2.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职业人群数量扩大 B.中小企业违规多见、监管困难 C.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多,患病数量大,检测难度大 D.职业人群数最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市务工导致的职业人群流动性增大 3.下列属于生产性毒物的是 A.矽尘 B.紫外线 C.布氏杆菌 D.有机氯农药 4.有组织的职业健康促进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是 A.危害范围小 B.影响群体性 C.处理较为简单 D.事件发展速度慢 6.卫生法规制定的依据是 A.卫生规章 B.卫生标准 C.公众提议 D.宪法和卫生法律 7.下到属于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的是 A.痛痛病 B.森林脑炎 C.地方性砷中毒 D.地方性甲状腺肿 8.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中晚期临床表现是 A.弥漫性甲状腺肿 B.一般无自觉症状 C.甲状腺功能没有改变 D.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 9.接触毒物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发生的时间应为 A.3个月以上 B.6个月以上 C.9个月以上 D.12个月以上 10.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特异性表现为 A.震颤 B.手脚凉 C.听力下降 D.振动性白指 11.一般成人每日摄人的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是 A.10% B.15% C.20% D.25% 12.一般主张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摄人量应低于

A?300mg B.330mg C.350mg D.400mg 13.疾病治愈和未愈人数属于的资料类型是 A.定量贷料 B.半定量资料 C.二分类计数资料 D.多分类计数资料 14.推断多个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方差分析 B.秩和检验 C.四格表资料x2检验 D.行×列表资料x2检验 I5.可利用复式直条图描述的是 A.一家医院的肺结核、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死率 B.两家医院的肺结核、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死率 C.某医院2012年住院病人中肺结核、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构成 D.某医院2012和2013年住院病人中肺结核、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构成 16.几何均数描述集中趋势的资料类型是 A.正态分布资料 B.非正态分布资料 C.分布类型不清的资料 D.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17.卡介苗接种的对象是 B.老年人 A.青少年 C.怀孕的妇女 D.新生儿和婴儿 18.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目标是 A.临床治疗 B.康复治疗 C.降低危险因素 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9.筛检试验评价为假阳性的结果是 A.筛检试验阳性,金标准确诊为患者 B.筛检试验阴性,金标准确诊为患者 C.筛检试验阳性、金标准确诊为非患者 D.筛检试验阴性,金标准确诊为非患者 20.疾病因素模型将病因分远因和近因.其中近因指的是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致病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多种多样,按照危害类型可分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传染病 D.食源性疾病 E.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 22.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包括 A?氟骨症多发生在成年人 B.氟斑牙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C.氟斑牙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 D.氟斑牙是否发病与居住年限无关 E氟斑牙发病率随居住年限增长而增加 23.药源性疾病的种类有 A.毒性反应 B.过敏反应 C.二重感染 D.特异质反应 E.药物依赖性 24.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病原种类不同分为 A.带菌者 B.带虫者 C.带病毒者 D.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E.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