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10、(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 教学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1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

式( C )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D)很高。

A 难度

B 信度

C 效度

D 区分度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B )

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1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D )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15、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

A 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 小班教学 D 小组合作学习

16、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 )

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性策略 D方法性策略

17、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 B )

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型策略

D 方法型策略

18、检验和考试应把握( B )

A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 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 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9、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0、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B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1、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D )

A 容型

B 形式型

C 方法型

D 综合型

2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B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3、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 D )

A 个别教学法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B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 )

A教学任务 B教学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26、难题提供了试题的(C)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2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28、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B)

A 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29、( B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 教学大纲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教学进度

3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C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32、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D )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3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A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5、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B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B )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3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 D )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3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C )

A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D )

A 杜威

B 华虚朋

C 柏克赫斯特

D 克伯屈

40、( B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4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42、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B )方式。

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43、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C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容

44、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B )

A 教学任务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容

45、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C )

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进程

D 课的类型

46、教学策略的核心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 D )

A 学习策略

B 学习计划

C 学习方法

D 学习容

47、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 B )

A 杜威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霍姆林斯基

48、“探究训练”策略提出者是( A )

A 萨奇曼

B 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 多尔

49、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形成解释

D 组织实验

50、结构化策略属于( A )

A 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51、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 C )

A 集体教学的形式

B 个别教学的形式

C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 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52、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D)

A 分组教学

B 集体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复式教学

53、课题计划即(A )

A 单元计划

B 教案

C 课时计划

D 教学大纲

54、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B)

A 选择题

B 论述题

C 填空题

D 判断题

55、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其中不包括哪一项( D )

A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B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C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D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语言

56、( A )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57、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 C )

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58、( C )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 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6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 )

A克伯屈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61、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 A )

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D )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6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C )

A 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4、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 C )

A 单一课 B技能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65、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 A )

A 先决条件

B 中心环节

C 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66、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 C )

A 课外辅导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C )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6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 )

A 信度

B 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9、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C )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7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A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71、(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 教学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72、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C )

A 唐代

B 宋代

C 清末

D 新中国成立后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

教育学问答题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P133)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39) 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 答:(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P145)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第八章汇总

第八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内涵;“教学”和“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至于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教学的主要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三、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

巧(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凯洛夫提出的五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教育学》第八章讲义

(一)教学的概念 1、识记:教学概念的含义 2、领会: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 领会:(1)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的任务 (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领会: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六大走向。 (四)教学系统 1.识记:(1)教学系统的概念的含义(2)教学系统的特性(3)教学系统的要求 2.领会(1)教师中心说的含义(2)学生中心说的含义(3)学科中心说的含义 第一节、教学概述 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p262识记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p262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一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教学与智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p262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的是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教学的地位p262 (二) 教学的基本作用p263~265 从教育目的看:培养德智体美 从心理发展角度: 一方面,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 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的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 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教学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点: a: 授受基础知识 b:形成基本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发展基本能力 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 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p265~267 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教育 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 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 (一)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二)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教法的实质是学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四)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观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 现代重视儿童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和谐发展,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精神。 (五)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传统:非常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观念:第一,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 第三,强调“知-情”对称; 第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儿童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六)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传统: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继承已有知识经验。 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创造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掌握知识经验,形成创造文化和创新生活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系统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归纳

一.名词解释 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身心发展:是指人从胚胎、出生、成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而且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莰基认为个体有两个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一种是个体尚未完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在指导下,借助他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智力任务的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过渡阶段称“最近发展区”。 4.继续护理学教育:是为正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护理人员提供的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的、持续终身的在职教育。 1.教育机智:是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 2.移情理解:是指教师应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觉察他们的知觉,体验他们的情感,从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3.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知觉程度。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智力和体力、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2.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 4.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测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与学双方都应努力去实现

历年真题之(中学教育学)问答题总结

1: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5: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6:学校文化的特性(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7:学生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渡性、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 种: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1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 学科专业素:(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5: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

教育学第八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八章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辨析,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错误)(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看见基本途径就是教学。看见根本途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详见书p80,p81)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统一原则的规律:(狂+巨) 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5,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狂+巨) 6,直观教具一般分为三类: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8,循序渐进原则: A按照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B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C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有具体到抽象 (选填,ABC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9,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10,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既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 1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种计划,既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狂+巨) 13,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14,课外辅导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15,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 16,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百分之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评语法1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狂+巨) 18,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狂+巨) 20,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1,教学方法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注入式又名填压式) 22,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3,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问答法,包括: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24,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全班获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2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欣赏教学法(包括: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艺术的欣赏),b情景教学法 26,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或设备

《护理教育学》选择题汇总

《护理教育学》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将题号写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教育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属于( ) A、理想教育 B、慎独品质教育 C、敬业品质教育 D、诚实守信教育 2.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 A、教学媒体 B、教学评价 C、教学环境 D、教学方法 3. 编制护理教学目标时,确定教学目标在层次系统中的层次及类别,称为( ) A、目标定位 B、目标分解 C、目标反馈 D、目标表述 4. 认为学习是一种建立刺激-反应的连接过程,是下列哪位教育心理学家的观点(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桑代克D、罗杰斯 5.一次考核确能测量到的知识及能力的程度,称为()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教师的角色:() A、护理知识的传递者 B、学生心理保健者 C、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D、学生生活的管理者 7.护理院校中每一个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保证有效协作,称为:() A、系统化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整体效应原则 D、最低岗位数原则 8.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的课程称为( ) A、核心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必修课程 9. 美国护理学家班娜发现的护理临床技能的学习模式称为:() A、经验教学法 B、带教制学习法

C、学习过程阶梯模式 D、“从生手到专家”模式 10. 下列哪个记忆过程具有运作性() A、感觉记忆 B、长期记忆 C、短期记忆 D、感觉登记 三、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将题号写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2分) 1. 教育的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E、教育手段 2. 下列哪些是人类的操作条件作用与学习行为:( ) A、应答性行为 B、惩罚性行为 C、负性行为 D、消退性行为 E、操作性行为 3.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标准包括:() A、人道性 B、民主性 C、合作性 D、相容性 E、教育性 4. 美育的原则包括:( ) A、寓教于乐 B、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环境结合 E、内环境熏陶 5. 临床护理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 ) A、临床带教 B、生产实习 C、护理查房 D、临床见习 E、专题报告 6. 课程编制的程序包括:( ) A、指导阶段 B、形成阶段 C、反馈阶段 D、评价阶段 E、功能阶段 1.B 2.D 3.A 4.C 5.B 6.D 7.C 8.B 9.D 10. C 1.ABDE 2..AE 3.ABCDE 4.ABC 5.ACE 6.ABDE

教育学万能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教育学原理——教学选择题及答案(第8章)

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2、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瓦?根舍因 D.布卢姆 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 A.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 4、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 温故而知新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 上施下效 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的意义。 A. 传授科学知识 B. 反复联系巩固 C.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D.提升思想品德 6、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 上课 C. 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卢姆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掌握学习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法 9、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 A.发展说 B.交往说 C.特殊认识说 D.双边活动说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1、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2、在教育史上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杜威 13、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1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5、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法”是( ) A.讲授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1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7、“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18、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19、诸如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实际上是指学生的() A.智力因素 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 20、以倡导暗示教学模式而闻名于教育界的学者是() A.谢夫特 B.洛扎诺夫 C.布卢姆 D.罗杰斯 2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2、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23、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背诵 绪论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学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方面(怎样学习教育学)? 答: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③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④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3.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①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教育宗旨,第一个提出启发性原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人格 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教育原则方法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答: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

合一”等重要主张。 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答: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 ②首创班级授课制 ③教育“遵循自然” 6.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①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②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模式。 ③现代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第一章教育 7.简述教育的两大功能 答:(1)社会发展功能 ①经济功能: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 ②政治功能: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 ③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2)人的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作用 包括:①促进个体社会化 ②促进个体个性化 8.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答: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教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D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C )。 A、运用知识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知识的巩固 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性的实践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 B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 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A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式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 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C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感觉、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9、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主是( D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及时而教 D、开而弗达 二、填空题 1、《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设计是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