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福建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精品 精品

推荐-福建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精品 精品
推荐-福建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精品 精品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基本概况

XX水库位于XX县西部溪口镇XX村附近,距离XX县城关26km。水库水系属XX县濉溪流域杨林溪支流的小溪流,溪流发源于与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脉崇山峻岭的长兰村,流经东坑、下杉溪,在水库下游约2km的渠村与肖家湾河流汇合,流入杨林溪。杨林溪是XX县濉溪流域的主要支流,流向由北向南,沿途流经渠村、溪枫、杨林、枫元、视头、高圳等多个自然村,全河上游陡峻,中游平坦而且弯曲,下游流出高圳村以后,进入空谷,河流落差复又增大,急转直下,在坑井村汇入濉溪。杨林溪流域面积212km2,河道长度36km,河道平均坡降4.3‰。XX水库水系为杨林溪上游的小支流,山高林密,覆盖良好,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0.3km,平均坡降18.75‰,集雨面积28km2,占杨林溪流域面积的13.2%,多年平均径流量2660万m3,多年平均流量0.48 m3 /s。水库下游是XX县的“平原”,村庄毗连,良田成片,两岸分布着一万三千多亩良田。水库总库容223.5万m3,是一座以蓄洪防涝为主,兼有灌溉、发电综合效益的小(1)型水库。工程于1975年10月动工,1978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开始蓄水运行。

XX水库由XX县水利水电局负责设计,1975年8月的初步设计为平板坝,最大坝高30m。开工后根据地质条件,改建重力坝,最大坝高28m。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工程由溪口公社革委会负责建设和施工,抽调各大队劳力农闲突击施工和建立一支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常年施工。工程边勘察、

边设计、边施工,基本资料不全,施工不规范。

XX水库枢纽工程由浆砌石重力坝、溢洪道、输水管道、渠道、引水式电站等组成。原设计大坝防洪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为385.18m,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为386.01m,正常蓄水位382.9m,死水位367.1m。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387.0m,最大坝高28m,坝顶宽2.5m,坝顶长107m,坝轴线为折线,右侧非溢流坝段坝轴线向下游方向偏转27°。坝体防渗为150#砼心墙,心墙厚度1m。大坝迎水面坡比1:0,左、右岸坝段的背水面坡比不相同,左侧非溢流坝段背水面坡比1:0.75,右侧非溢流坝段背水面坡比1:1。大坝基础高程359.0m,心墙底部设置砼齿墙一道及帷幕灌浆一道。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中央,为坝身自由溢流,长25m。溢流堰顶高程382.9m,堰型为克—奥曲线型,直线段坡比1:0.75,反弧段半径8.0m。采用挑流鼻坎消能,挑角接近于0°。设计最大下泄流量268.8m3/s。为了洪水调度,在溢流坝体中埋设2根φ800mm泄洪钢管,泄洪钢管进口高程367.5m,出口高程359.4m,闸阀安装在工作廊道内,最大泄流2×6m3/s。

输水管道位于大坝左侧非溢流坝段,为1根φ800mm钢管,进口高程367.5m,出口高程367.5m,闸阀安装在坝下游的水渠渠首,设计输水流量1.3m3/s。

电站为引水式电站,明渠长约1km,设计水头16m,总装机容量250kW。

1.2 水文

XX水库位于XX县西部的杨林溪上游支流寨溪,寨溪发源于与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脉崇山峻岭的长兰村,流经东坑、下杉溪,在坝前汇入严塘小

支溪。溪流在水库下游约2km的渠村与肖家湾河流汇合,流入杨林溪。杨林溪是XX县濉溪流域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海拔高程为300~800m,山峦起伏连绵,植被茂盛,气候温湿,雨量充沛。

本流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兼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是我省气温低、相对湿度大而降雨量丰富的地区,表现为冷热交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大,冬长夏短,温凉潮湿。多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降雨量1798.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4%,年最大平均风速18m/s,历年最大风速为32m/s。

1.3 地质

本区地处武夷山山脉中段的东坡,与江西省相邻,峰恋叠翠,山岭连绵,沟谷纵横,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山峰海拔高程400~800m,属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

在大地构造上,XX县位于武夷山后加里东隆起带,属邵武地层小区,广泛出露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构造复杂,混合岩化强烈。本区变质地层为上太古界天井坪组(Ar3t),是福建省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以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本区位于崇安—石城的深大断裂带西侧30km,受区域构造影响,本区次一级北北东向的断裂较为发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XX)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4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1)大坝安全鉴定结论

XX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结论如下:

①工程质量评价:水库大坝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考验,未曾发生滑动、隆起、塌陷等异常现象,在现有运行情况下,存在的一些质量缺陷问题,如坝体出现裂缝、多处渗水等,尚不危及工程安全运行。工程质量评为合格。

②运行管理评价:水库实行承包管理,专人常年性值班巡查,并根据大坝运行状况,进行过多次大的维护和加固。建议进一步完善水库的运行管理,加强大坝的安全监测和水位水情观测工作,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和整理。运行管理评价为较好。

③防洪标准复核:洪水复核按防洪标准3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经复核,设计洪水位为385.17m;校核洪水位为385.52m,计算防浪墙顶高程为387.18m。现状坝顶和防浪墙顶高程分别为387.0m、388.0m,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存在防浪墙体单薄、溢流面砼强度偏低、下游护岸有些淘空坍塌等行洪安全问题,水库大坝防洪安全评价定B级。

④结构安全评价:大坝抗滑稳定计算结果表明,大坝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校核洪水位情况下,坝体防渗和排水又失效时,坝体上游面出现拉应力,不符合规范要求,给大坝安全留下隐患。此外,坝顶宽度过于窄小,工作桥为人行桥,坝顶通车极为不安全。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为C级。

⑤渗流安全评价:大坝右岸地质条件差,坝基严重风化破碎,开挖不彻底,未满足大坝“建在弱风化中部~上部基岩”规范要求,有渗流安全隐患。坝体有2处明显裂缝,渗水。坝体廊道内极为潮湿,多处渗漏水,墙面上渗出白浆非常多,坝体存在严重渗水问题。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定为C级。

⑥金属结构安全评价:钢管、闸阀等金结设施已运行30多年,年久老化,锈蚀严重,存在闸阀启闭困难、关闭不密等问题。金属结构安全评定为C级。

(2)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除险加固初步设计阶段经补充勘探工作和进一步调查分析,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挡水建筑物

①由于坝基排水系统失效,大坝上游坝面出现拉应力,坝体应力条件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②大坝裂开,坝体局部浆砌石质量较差,坝体渗漏水比较严重。

③大坝开挖不彻底,左、右岸坝基有部分为全风化岩基,有渗流隐患。

2)溢洪道

①溢流坝面为150#混凝土,抗冲磨性偏低,不能满足高速水流安全过流要求。

②溢洪道下游护岸淘刷、坍塌,对行洪以及左岸水渠构成安全威胁。

3)金属结构和电气设施

金属管道、闸阀等金结设施严重锈蚀。电气设备老化。

4)其它设施

①大坝变形观测精度低,渗流观测已失效,影响到大坝的安全监测。

②水库管理房破旧不堪,距离大坝过远,不便于日常巡视检查,且运行管理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差。

③现有上坝防汛道路局部路段损坏,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造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