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鉴定全过程

DNA鉴定全过程
DNA鉴定全过程

先上个度娘:

鉴定方法

DNA亲子鉴定的方法:

1.DNA指纹法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

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可广泛用于亲自鉴定。

特点:

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

5×10^9。因此,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分析发现,

DNA 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2.STR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又称微卫星DNA(micro satellite D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DNA多态性基因座。它由2~6碱基对构成核心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STR基因位点长度一般在100~300 bp之间.因个体间DNA 片断长度或DNA序列差异而成高度多态性,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共显性方式遗传。因其基因片段短、扩增效率高、判型准确等特点,被称作第二代DNA指纹,近几年亲子鉴定多采用该方法。

3.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成为第三代遗传标志,人体许多表型差异、对药物或疾病的易感性等等都可能与SNP 有关。

4 RFLP分析法。

限制图谱标记和可见表型重组频率是可测量的,将遗传图谱分为基因型和表型两种分子标

记。限制标记成为分子水平上测定遗传基因的有力工具,也是因为它不受对表型有影响的基因组变化。

r?p和snp是连锁图谱的基础,对于亲子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使人致病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可以知道它在遗传图谱的哪一个位置,但是还不知其对应的基因序列或者蛋白质,如囊性纤维化病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是在该基因被标注前,其突变体的分子本质是不知的。病人和正常人的dna限制图谱的比较中,我们常发现其基因组中出现或者缺失特定的限制位点。如果一个限制性标记与某个表型特征相连锁,则该限制位点定位在该表性特征基因附近。鉴定出该标记具有以下两种意义:提供了诊断疾病的程序;为基因的分离提供了参考。

人类基因组频繁出现snp,这对于绘制遗传图谱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根据snp的数量推断出人类基因组中每一千到两千个碱基就有一个snp。对于遗传疾病的基因的鉴定,就可以通过对最近的snp对其进行快速定位。

同样,r?p应用到遗传定位中,我们可以检测未知位点与多态性片段的关系来定位。

r?p的出现为亲子鉴定的精确技术提供了基础。对比“父母和子女”的染色体适当位置的

r?p图谱,就可以精确判断其亲缘关系。

鉴定原理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

个生命,因此,每人从生父处继承一半的分子物质,而另一半则从生母处获得。

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包括血液,腮腔细胞,组织细胞样本和精液样本。由于血液型号,例如A型,B型,O型或RH型,在人群中的运用比较普遍,用来分辨每一个人的血缘关系,但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除了真正双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就好像指纹一样,用于亲子鉴定,DNA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结果通常是比法庭上要求的还准确10到100倍。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准确的亲权鉴定方法,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至少1个)不一致,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血缘关系之外,即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我们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

鉴定步骤

DNA亲子鉴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DNA提取

把样本细胞核中所含有DNA提取出来,然后进行一定的纯化,化除样本中的杂质。

第二步:PCR扩增

PCR的中文名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的说,PCR扩增这一步就是把我们所需要的片段通过酶促反应,在PCR仪上进行大量复制,放大到通过某些专用仪器可以看到的程度。

第三步:后PCR反应

这一步主要是上测序仪检测的准备阶段,将双链的DNA打开,加一些检测用的的内标,主要是用来标记检测的片段长度。

第四步:毛细管测序仪检测

由于DNA带有电荷,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不同片段DNA长度的电泳速度不同,在同样的电压,同样的电泳时间下,泳动的距离不同,这些长短不同距离可以通过前期加入的内标测量分辨出来,同时可通过一定的软件显示在电脑上,方便检测人员处理和分析数据。第五步:分析数据,出具报告

主要是检测人员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计算,然后出鉴定结论和报告。

亲子鉴定呈逐年增加,有人说亲子鉴定增多折射出了夫妻信任危机。实际上鉴定结果证明,绝大部分鉴定者的猜疑是庸人自扰,反而成为家庭危机的导火索。

要求进行亲子鉴定的,主要有三类人群,一是家庭出现危机、夫妻感情不和等的家庭;二是单亲鉴定的,即主要因男方怀疑单独带着孩子前来鉴定的;还有一类是移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内地结婚生子,必须做亲子鉴定。

一男子在鉴定登记表上按手印。

根据相关规定,做亲子鉴定需要填写司法鉴定书。司法鉴定书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被法院、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认可。然后填写《DNA委托鉴定申请表》和《委托书》,采集血液或血痕样品,才能进入DNA检测程序。在所有做亲子鉴定的人群中以男士居多

一位母亲接受抽血

血样抽取与普通门诊抽血没有多大差别

给血样编号登记,以防止错误。

两个工作人员在滴取血样

一个人一个血样样本以供查核

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抽取的一家三口的血

样进行处理

小小的一份试剂价格3.6万。亲子鉴定价格也不菲,普通情况下大约在3000元左右,加急的话还要贵一些,主要由于相关设备和试剂比较昂贵。

一工作人员做DNA抽取实验

一工作人员做DNA抽取实验

一工作人员做DNA抽取实验

离心器对血样的DNA分离

进入PCR程序扩增

将血样加入试剂后,进入电泳仪进行基因

对比。

神奇的基因数字化显示后一目了然。鉴定结果证明了非亲生孩子不足三成,七成以上的孩子属于爹(娘)无端的猜疑。

有人说亲子鉴定增多折射出了夫妻信任危机。但实际上在亲子鉴定中,有的只是丈夫对妻子的怀疑。

而鉴定结果证明,绝大部分的鉴定者原先的猜疑乃是庸人自扰,丈夫也会因冤枉了妻子

而自责内疚,这种伤害,可能将成为永远的痛,成为家庭危机的出现的导火索

在亲子鉴定中,孩子往往也成为了家庭危

机中的受伤者。

实拍DNA亲子鉴定全过程

基本常规医疗流程答案

太原九龙泌尿外科医院基本医疗流程 基本医疗流程 本流程根据医疗常规接诊程序设计,适用于医院日常规范化医疗服务培训、运作、指导。 一、医疗行为准则 ·以病人为中心,医患合作,“一对一”平等交流; ·以主诊为中心,首诊负责,各科配合,流程运作,规范医疗; ·仁爱行医,诚信待人,真诚服务,体贴关爱。 ·交流“五不”:与患者交谈中,不讲不文明的生硬话、不讲与病无关的题外话、不讲不留余地的过头话、不讲不顾后果的刺激话、不讲不负责任的议论话。 ·三个“留意”:留意患者及亲属的情绪变化、留意他们对疾病认识和治疗的期望、留意自我情绪控制和态度。 ·“六心”服务:听主诉及解释耐心;观察、检查细心;语言上贴心;主动帮热心;询问上爱心;行为表达责任心。 二、医疗服务模式 ·链式服务:建立环环相扣的“健康产业”医疗服务链,全程导医,全程陪护,链式服务。 ·行为模式:如图示(附1) 三、医疗责任与义务 1、责任:所有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均负有医疗质量安全责任;负有医院文化 传播、医疗服务宣传、品牌形象维护与推广责任;负有维护医院及社会大局利益和患者合法权益之责任。 2、义务:所有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履行“观察、注意、告知”等法律义 务,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人文关怀服务。其中: ·观察:认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变化与病历,及时分析处置。 ·注意:医师不能只限于常规项目检查,同时必须注意患者特殊症状、体征的专项检查。 不能仅仅只听主诉,只限于单病种诊断,要提高对疾病鉴别诊断水平。 ·告知:常规检查、治疗、手术预先告知;病情变化、特殊处置、治疗方式预先告知;危重病人抢救治疗要事先告知患者家属确认、签字。 3、岗位责任分工

微生物菌种、毒株和样本标准操作程序与流程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标准操作 规程流程 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 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于瑞芳、侯恩言 3.职责 ①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②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③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④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 ⑴报送及入库 ①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2人参加。 ③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④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⑤菌、毒种入库时, 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⑵日常管理 ①保管人员由于瑞芳、侯恩言2名检验人员组成。 ②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③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④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⑤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⑥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⑦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⑶索取、领用和发放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图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 (白大褂)并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 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 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 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 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 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 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 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 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 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感染处理流程图

附件34-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片白细胞- 涂片白细胞+ 阴性 阳性 登记线索:交班本、手术记录、 医嘱单、麻醉单 发热T >38℃;切口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渗透;提前拆线引流;术后24小时后仍用抗菌药物;医生诊断切口感染(临床诊断) 标本采样(涂片、培养) 住院期间无感染症状 手术结束后,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到病房 填写手术病人登记表,观察切口情况,查阅病历、询问医师,观察换药情况 术后随访30天(有植入物者 手术随访1年) 目标监测人群-接受以下手术的住院患者: 1.胆囊切除或和胆管手术 2.结肠、直肠切除术 3.阑尾切除术 4.疝手术 5.乳房切除术 6.剖宫产等 7.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 8.全髋置换术 未找到病原菌 找到病原菌 无切口感染 随访结果 a .1~2位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日安排固定时间到目标监测病房收集登记数据,与科室负责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并密切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体温、敷料、切口外观、应用抗菌药物、切口引流。 b .目标监测科室负责护士(每个目标科室培养3位)协助提供手术患者的情况、手术数据的登记、患者入出院宣教。 c.患者入院时登记出院后的联系方式,手术后填写登记表时核对电话号码并 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手术后一月左右电话询问切口愈合情况。 d.随时干预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出院病历资料进行完善。 怀疑感染 实验室诊断 做好记录 通知医院感染 监控专职人员 到医院就诊

附件34-2 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测流程 1、住ICU 超过48小时,转出ICU48h 小时内 2、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脓痰、痰多、肺部听诊有罗音 3、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体温上升,白细胞上升或下降 临床医师填写相关检查和检验申请,如痰培养、胸部X 线检查、血常规 或血培养,并做好病程记录。ICU 护士填写ICU 患者日志 痰培养采集方法:ICU 护士戴无菌手套,按吸痰方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或是按照吸痰法无菌抽吸痰液送检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报告及胸部X 线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 每3个月小结,得出呼吸机使用率及其相关肺炎感染率,找出不足及时 改正,并召开座谈会与科室进行交流,给予合理建议 如果是VAP ,根据微生物学监测结果选择用抗菌药物,并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做好病程记录 1~2位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2~3次到ICU 收集登记数据,同时观 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 住进ICU 使用了呼吸机的患者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 细菌形态学鉴定16S rDNA 鉴定生理生化鉴定 一、细菌形态学鉴定 1.从-80??冰箱中取出菌株放4??复苏,轻柔混匀后用接种环接一环 菌液在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活化,根据菌株来源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2.放入培养箱倒置培养,实验室一般采用28??培养,特殊菌株依据 该菌最适条件(时间、温度)培养24-48h。 3. 纯化:从活化培养基平板上挑取单菌落继续划板培养。 4.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大小(mm)、形状、干湿、透明度、颜色、边缘整齐还是,,,,,,, 形状干湿透明度颜色边缘细菌大小 (mm) 注意事项: ①接种划线应在酒精灯旁边操作 ②培养时应倒置培养,防止污染

二、革兰氏染色 1.涂片固定 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落均匀涂布水滴中,使其自然干燥,菌面向上,经火焰固定。 注意事项:菌液涂片时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 一般包括初染、没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95%酒精,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2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蕃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晾干后,油镜镜检。 3.结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均匀 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都常呈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①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再出现紫色为止。 ②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 一、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 6.5%NaCL 触 葡萄糖 分群 ②- ②+/- 草 绿 色 链 球 菌 D 群 链 球 菌 血浆凝固酶 DNA 酶肠球菌属 气球菌属 精氨酸 + - 革兰氏阳性球菌 需氧培养 溶血溶血溶血 ①OP ①杆菌肽 ①胆汁七叶苷 ②胆汁七叶苷 ②CAMP ②6.5NaCI ③6.5%NaCI ③胆汁七叶苷 ②- ②- ②+ ③- ③- ③+/- ①+②+③+均-A 群 B 群 D 群 其他 链球菌 肺炎链 草绿色链 D 群链球 球菌 气球菌属 山梨醇 坚忍肠球菌 ①阿拉伯糖②甘露醇③山梨醇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坚韧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S ) 腐生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R ) + 非肠球菌属 乳糖 甘露醇 马肠链球菌

二、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见图 观察平板上菌落特征(特殊形态、漫延生长、拉丝、溶血、荧光、色素等) ②— 革兰氏阴性杆菌 氧化酶(—) KIA 葡萄糖O/F O/-) 肠杆菌科 动力①苯丙氨酸②VP 试验②- ②- ②麦芽糖迅速分解 ③甘露醇 ④DNA 酶 (G-球杆菌) (25% 氧化酶+)②+ ②- ③- ③+ ④+ ④- 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 霍尔德氏菌 (93%氧化酶阳性) 埃希菌属 变形杆属菌 克雷伯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漫延生长) (动力-) 沙门氏菌属 普罗威登氏菌属 沙雷氏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摩根摩根氏菌 (DNA 酶+) 迟缓爱德华菌 (吲哚+,尿素+, 哈夫尼亚菌属 耶尔森氏菌属 糖醇反应差) (蜂房哈夫尼亚) (G-短小杆菌 肠杆菌属 37℃动力(—) 25℃动力(+) 尿素(+)4℃生长 糖醇分解 /黄色素 阴沟肠杆菌聚团多源菌 产气肠杆菌 板畸肠杆菌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 显微镜 酒精灯 接种环 恒温培养箱 各种培养基 革兰氏染色液 触酶试剂 氧化酶试剂 移液器 无菌吸嘴 3.院感标本采集 3.1空气的采样 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3.3医护人员手采样 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3.4医疗用品采样 3.4.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3.4.2采样方法右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培养液中培养。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5使用中消毒剂的采集 3.5.1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剂。 3.5.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被检样品,加入10ml稀释液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灭菌生长盐水;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和%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