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练习题一

非洲练习题一
非洲练习题一

非洲部分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非洲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北高、中间低

2.图中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3.流量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最小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尼日尔河

C.刚果河

D.赞比西河

4.读“尼日尔河流示意图”,下列图表示尼日尔河上、中、下游的流量变化?()

5.造成尼日尔河中游水量比上游和下游少的原因有()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为气候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尼日尔河水文的一大特点: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月一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才到达下游。这样,就使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以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②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③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做7--11题。

7.甲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表现为()

A.位于大陆的内陆,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B.位于重要地理事物的交汇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

C.位于大陆南端,世界上某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D.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8.甲国家的地形特征为()

A.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9.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10.图中分布最广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11. 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读“20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2--14题。

12.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洋流

13.G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14.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A.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 B.船由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D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左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

照片上显示的时间()

A.越来越早

B.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

C.越来越晚

D.先越来越晚,然后越来越早

16.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 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1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18.有关图示海峡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 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 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19.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

B. 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 有冬汛

D. 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20.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磷酸盐

C. 黄金

D. 铝土矿

二、综合题:

涛对非洲八国(图中阴影):①喀麦隆、②利比里亚、

③苏丹、④赞比亚、⑤纳米比亚、⑥南非、⑦莫桑

比克和⑧塞舌尔进行了国事访问,读图完成下列要

求:

(1)①②两国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2)⑤、⑦两国沿岸地区主要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

导致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③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4)④国埋藏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该矿的出口主要依赖于。

22.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几年,在国际环境与金融组织的鼓励下,撒哈拉以南非洲进行了大量跨国

界保护区的建设。下右图为非洲四个跨国生态保护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一

(1)上左图所示时间是_______(1月或7月),简述判断的理由。(提示:据左图至少找出三点))

(2)上左图中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大致与下列哪一气候区的边界重合()A.热带雨林气候区与热带草原气候区 B.热带草原气候区与热带沙漠气候区C.地中海气候区与热带沙漠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与地中海气候区(3)比较图7中甲、乙两个跨国保护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4)丁跨国保护区南部的国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其发展这些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什么?

(5)甲保护区西侧的国家主要的出口商品是什么?我国从该国进口该商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并简述该运输方式的优点。

23.读“世界上甲、乙两个国家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国家西临洋,乙国家北临海。(4分)

(2)甲国家主要属于气候,描述该种气候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乙国家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气候成因是

。该气候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4)乙图所示国家北部沿海地区属于气候,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属于气候。简述两种气候的异同点。(11分)

非洲部分练习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卡:

21.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赤道暖流、

(2)⑤为热带沙漠景观⑦为热带草原景观洋流

(3)尼罗河灌溉水源 (4)铜矿坦赞铁路

22.(1)7月;理由:①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为西南

风②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③非洲南端受盛行西风控制;④图中热带辐合带北移(四选三,即可得满分)

(2)B(3)气候特征: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夏半年多雨。

(4)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距离优良海港近,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经营

(5)原油海洋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23.【参考答案】(1)大西地中(4分)

(2)热带雨林(2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分) 成因: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3分)

(3)热带沙漠(2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3分)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2分)

(4)地中海(2分) 亚热带季风(2分) 相同点:都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2分);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等(2分)。不同点:降水的季节不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集中在冬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存夏季等(3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非洲-练习题学习资料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非洲-练习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2非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洲。 2.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它发源于________(地区)。 3.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A为热带雨林气候________ ②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________ ③非洲气候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________ 4.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非洲西临________ ,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 带。 (2)①是________ 沙漠。归纳非洲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________ 。(至少2点,2分)“金砖五国”之一的南非正努力振兴本国的经济,探索强国之路。 (3)读图2,南非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 部。据图上信息推测,南非利用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有:冶金、________ 、________ 等。 二、单选题 5.读非洲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B.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C.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D. 撒哈拉沙漠位于大陆中部 (2)有关非洲地形、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 南非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C. 高原面积广大,有“高原大陆”之称 D. 阿特拉斯山脉分布于西北部的大陆边缘 6.好望角位于非洲大陆的() A. 东端 B. 西端 C. 南端 D. 北端 7.关于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均高度据各洲之首,被称为“高原大陆” B. 热带气候面积在各洲中最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C. 居民90%以上是黑种人 D. 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 8.读“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图”和“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的最主要气候类型是 ( )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2)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 A.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B.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C. 从大陆中心向沿海更替 D. 以0°经线为中心,东西对称分布 9.读图2,图3,回答小题。

五年级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精选范文集合

五年级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精选范 文集合 《彩色的非洲》描写了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以下是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够快速浏览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抓住*重点内容,了解*写作方法和结构,领悟*的表达特点。 4、通过看图片和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师: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走进非洲 1、检查词语认读。 (1)预习课文时,通过你的各种努力,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炽热天穹硕大聆听粗犷含情脉脉扎伊尔维龙加奥旺多省扎伊尔戈马

色彩斑斓湛蓝殷红 2.紧扣“色彩斑斓”,感知课文。 (1)浏览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非洲整体感受的两个句子。 生: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师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课件)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都是感叹句,一个在课文的前面,一个在*的最后,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 生:表达出了作者对非洲的赞叹之情! 师:作者在赞叹什么? 生:(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3.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可以做一下摘记,读后同桌之间交流。 三、研读重点句段,感受彩色非洲。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防疫源输入我县,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按照“广排查、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全根除”要求,强化全面排查巡查、强化疫情应急处置、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强化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检疫监督执法、强化联防联控、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推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 (二)、工作目标 1、监测排查覆盖率达到100%; 2、运载工具消毒率达到100%; 3、严禁从疫区及疑似疫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4、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二、防控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防控重点 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发现临床类似猪瘟症状,且治

疗效果不良或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生猪,立即限制移动,及时送检,将情况按程序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工作措施 1、对全县所有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进行告知、排查; 2、严禁从疫区或高风险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3、严格环境、设备及运输车辆消毒; 4、对类似猪瘟及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场所进行隔离、抽样送检、同时上报省防控中心。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按照省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以所长朱春奎为组长,副所长王能相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确保防控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 (二)、监测排查 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宣传告知,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监测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对监测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完善监测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要突出

非洲综合练习

高二地理综合训练(非洲、大洋洲)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1~4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 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 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 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5.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6.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 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 干燥 读某国家经济活动分布示意图,回答7~9题 7.影响该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河流 B.矿产C.交通 D.农业 8.有关该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 B.有多个经济区,说明该国是发达国家 C.大型水库的建设,主要是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D.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9.该国发展工业,应侧重发展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资金指向型工业 右面甲图中a~l表示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乙 图中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1月与7月的降水量分布, 甲、乙和丙中的某一条直线表示赤道。据此完成10~ 11题。 10.甲图中的E、F、G、H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走过的路线,有关探险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火山在喷发

第八章非洲

第八章非洲 一、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 (一)古代非洲 非洲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二)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列强对非洲的野蛮瓜分 (三)民族解放运动与政治地图现状 二、非洲居民 (一)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非洲人口约7.97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16%,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非洲人口低龄化现象严重。 目前,非洲人口密度为26人/平方千米,只及世界平均数的57%左右,可谓地广人稀。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各地人口分布状况却极端不平衡。 (1)滨海地区。 (2)内陆高地。 (3)铁路沿线地区。 (4)干燥地区的沿河及绿化带。 (5)岛屿。 非洲的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二)复杂的种族构成 非洲居民的种族构成复杂。 三、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 (一)贫困的大洲 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非洲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它成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大洲。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 在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也不平衡。往往在很短的距离内,便会出现原始部落村社与现代化都市的鲜明对比。 (二)非洲贫困的原因 1.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3.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 4.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5.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爱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愈困。 六、产业发展与布局 (一)农、牧业 农业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支柱。第一产业约提供了非洲生产总值的1/5,全洲55.6%

非洲专题练习

非洲 一、单项选择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左图)及某地气候资料图(右图)(图8-17),回答17~18题。 1.右图中气候资料所属的地区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有关非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平均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图8-17 B.气候南北对称,以热带气候为主 C.沙漠分布广,没有发育大江大河 D.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纬度 4.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 16 B. 20 C. 23 D.13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读南部非洲示意图3,完成6~7题。 6.图中M水文站这几年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减小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 C.该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减小D.该河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7.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最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温度较高 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 9月25日上午1 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 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图回答8—9题。 8.专家抵湘时,马达加斯加区时为() A.25日6:30B.25日16:30 C.25日0:30 D.24日11: 30 9.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读非洲某国及附近地区简图,回答10-13题。 10.该国的地形特征是 A.中高周低 B.东高西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11.该国西部沿海地区河流普遍较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12.关于L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自南向北流 B.暖流、自北向南流 C.寒流、自北向南流 D.寒流、自南向北流 13.P地气候特征是 A.雨热同期 B.全年高温 C.终年少雨 D.冬雨显著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字母A、B两地洋流的性质分别为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D.暖流、寒流 14.字母C处气候的特征为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高温少雨、夏季低温多雨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D.全年温和多雨 15.字母D处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现象有所不同,表现为 A.降水东侧大于西侧B.温度东侧高于西侧 C.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D.东侧为水稻种植业,西侧为混合农业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1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称为“接地气”。可贵的是,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几乎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影随学习的弟子以及本校的语文教师开放课堂。征求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课堂录音或录像)进行整理,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我们的原创制作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和电影剪辑录音等)适合于教研活动、讲学、大赛评比、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按照年级,已经整理好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040918296、1795654731、2946510905和991762498,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公开课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拼音教学 1.a o e 2.i u v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 Z c s 8.zh chi shi ri 9.ao ou Iu 10 an en in un 11.ang eng ong ying 12——15,复习一、二、三、四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在家里》 3. 《操场上》 课文 1.《画》 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 4 《那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6《静夜思》 7《小小的船》8 《阳光》 9《影子》10《比尾巴》 识字二 1.《比一比》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课文 11.《我多想看看》12 《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 《识字1 >> 《识字2》《识字3》30《识字4》《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地要切实增强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基础上,着力解决瞒报疫情、调运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生猪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水平,重点强化十二项工作措施。 一、组织开展重点区域和场点入场采样检测。农业农村部制定科学的入场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对生猪调出大县、规模猪场和其他高风险区域进行入场采样检测。落实到人到场监督责任制,做好入场抽样检测。对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测,对年出栏500—2000头的规模猪场随机抽样检测。 二、建立疫情分片包村包场排查工作机制。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对非洲猪瘟疫情实施包村包场监测排查,确保不漏一场一户。逐村逐场明确排查责任人,建立排查对象清单和工作任务台账,发现异常情况即时上报。养殖场户要明确排查报告员,每天向包村包场责任人报告生猪存栏、发病、死亡及检出阳性等情况。对不按要求报告或弄虚作假的,列为重点监控场户,其生猪出栏报检时要求加附第三方出具的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地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成立相应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疫情排查报告。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抓紧组织实施本省份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力争8月底前在全国498个生猪调出大县先配齐1万人的队伍,努力做到一个乡镇特聘一名动物防疫专员。 三、完善疫情报告奖惩机制。基层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及时报告、果断处置疫情是成绩,不得追责,绩效考核还应当加分。要推广一些地方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及时奖励的好做法,对疫情报告、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明确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等情形认定标准,对生产经营主体瞒报的,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瞒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从严追责;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从重处罚并予以通报。 四、规范自检阳性处置。养殖场户自检发现阳性的,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经复核确认为阳性且生猪无异常死亡的,按阳性场点处置,不按疫情对待,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后,可正常饲养。及时报告检测阳性的,扑杀生猪给予补助;不及时报告的,不予补助,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五、健全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及时核查举报线索,查实的及时兑现奖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有奖举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关情况按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瞒报、谎报、迟报疫情和检测阳性信息,以及售卖屠宰病死猪、违规调运生猪、逃避检疫监管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特别是对恶意抛售染疫生猪的,一律顶格处罚,坚决追究有关主体的责任并通报。 七、加强养殖场户风险警示。建立养殖场户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疫情形势、生产安排、市场变化等因素,广泛运用讲座、视频、短信、微信、挂图等多种形式,加强生产和疫情风险警示。特别要提醒养殖场户不要引进价格异常便宜的生猪,不要采购没有动物检疫证明、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地中海气候 2、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干旱、粮食和环境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C.人口、粮食和就业问题 D.宗教、资源和粮食问题 3、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符合的是() A.殖民统治已经过去,因此这不是导致本区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 B.扩大耕地面积是解决本区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 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样主要是黑种人 D. 人口增长太快是阻碍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4、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 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的南非洲的( ) A 热带沙漠中 B 热带草原上 C 热带雨林中 D 温带草原上 5、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是() A.能源供应不足 B.粮食供应不足 C.油料供应不足 D.肉类供应不足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没有的是:() A.浩瀚的沙漠 B.茂密的森林 C.辽阔的草原 D.充足的粮食 7、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白种人的故乡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低 8、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哪种人的故乡:() A.白种人 B.黑种人 C. 黄种人 10、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 B.季风气候显著 C.干燥地区广大 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11、乞力马扎罗ft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12、下列非洲的矿产中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的是() A.煤、铁 B.石油、铀 C.铁、锰 D.金刚石、黄金 13、关于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东南低,西北高B.南非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C.东非裂谷带若干年后会隆起形成高大的ft脉 D.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地形区是刚果盆地14、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 A.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B.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C.南北回归线之间D.南北极圈之间 15、非洲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地区,而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 A. 远离海洋 B. 原始森林遭破坏 C. 地势高,气温低 D. 受洋流影响 16、赤道穿过的非洲国家有()

(完整版)区域地理非洲练习题

区域地理非洲练习题 高二地理备课组 (2013·安徽联考)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2.示区域与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 素是()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 意图。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7~18题。 3.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8题 5.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6.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 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7.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 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

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8.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右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9~10题。 9. 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10.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09宁夏、辽宁)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1~12题。 1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势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14.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 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

《彩色的非洲》教案

《彩色的非洲》教案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非洲风情录像片断)。 4.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和书面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音乐声中以课件的形式翻阅非洲风光、非洲动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艺术的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针对课题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生感情读这三句子: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

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 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张桂红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非洲专题训练题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4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1.关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 B. 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C. 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 D. 甲乙两河流主要依靠上游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泥石流和滑坡 C.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D. 洪涝灾害 3.区内最重要的特产是( ) A. 甘蔗、黄麻 B. 棉花、石油 C. 水稻、石油 D. 茶叶、棉花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示两三角洲 A. 农产品都以长绒棉为主 B. 河流均可以进行梯级开发 C. 均为所在国人口密集区 D. 都易受强风暴潮影响 5.关于图示河口两国,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都超过一亿 B. 都是地跨两洲的国家 C. 都以沙漠景观为主 D. 宗教信仰都以伊斯兰教为主 读“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6.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7.以下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B.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C. 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严峻 D. 矿产资源贫乏 加那利群岛位于大西洋,是著名的火山群岛,面积7273平 方千米,人口209万。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加那利群岛 A. 位于非洲西北部 B. 基岩中多化石 C. 全年高温多雨 D. 河流流域面积广阔 9.加那利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 暖寒流交汇 B. 上升流带来深层营养物质 C. 位于河流入海口 D. 港阔水深 10.加那利群岛炼油工业发达,其优势区位条件是 A. 地处国际石油运输航线 B. 石油资源丰富 C. 炼油技术发达 D. 本地市场广阔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

小学语文_《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阅读拓展课《彩色的非洲》《广玉兰》 教学内容: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17课《彩色的非洲》,苏教版的《广玉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写作方法。 2、体会散文中的语言美,学习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将课文读熟。2、做好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小艇》、学习了我国学界泰斗、散文大家季羡林的《夹竹桃》,了解了《傣家竹楼》,通过这三篇散文的学习,领略了作家们在写景状物时各自独特的写作视角。这节课我们接着欣赏两篇散文《彩色的非洲》和《广玉兰》。齐读课题。(课前板书课题) 二、交流疑惑点,捋清文章脉络 1、纠正字词 上课之前,老师批阅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在生字的认读上还有这些词语存在问题(投影预习单,用红笔圈出出错较多的字)。找一位全对的同学读一下。数世同堂,数的读音有三种读shu(三声)时是一个一个地计算的意思;数(四声)是数目、几,几个的意思;读数shuo时是屡次的意思。这里非常明显应该是数世同堂,几世,几代的意思。找两位同学再读。出示全对的一张。 请有错误的同学对照大屏幕认真修改,修改完后同桌之间读一读,出错的字要至少读三遍。 2、(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上,《彩色的非洲》同学们做的 非常好。个别同学在这里存在问题。(出示图片)哪位同学给他说一下,问题出在哪?

生:第六自然段中的承上句自然景观既指第五自然段的动物,也指第四自然段的植物,还有第三自然段的蓝天骄阳。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板贴一下。 文章开头总写色彩斑斓,中间分写五个方面的色彩,分别是蓝天骄阳、植物、动物、日常及艺术,最后总写非洲的多姿多彩。这样的谋篇布局方式我们称为总分总(生齐答) (2)《广玉兰》在内容的概括上出现问题比较多,大家结合着预习单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待一会老师请大家上台展示你们修改的学习成果。 师:哪个小组为我们展示《广玉兰》? 生:(上来两人,一人读,一人贴) 下面我们小组来为大家展示。《广玉兰》先写吸引了我,……(照着预习单读。读的慢一些,让贴的同学跟上) 在刚才的交流中发现我们组的在(地方)出错,我们告诉他一定要抓住文章中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色彩)和(质感),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也就是第一句的中心词概括。还有概括第三自然中四种花的形态时,也要紧扣形态,抓住关键词。 师:(边说边在屏幕上点出)关键词,中心句说得真好,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小组请回 师:刚才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出错比较多。现在我们看《广玉兰》的第二自然段,这一小组也告诉我们要抓住关键词?你用什么方法找出了色彩和质感? 生:我无法,我也无法…… 师:其实,这一自然段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标点符号也是可以帮我们理清文章内容的,哪位同学找到了? 生:分号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2T11:19:2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郭金良 [导读]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 汶上县汶上街道办事处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数次非洲猪瘟,急需动物卫生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 引言: 自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多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非洲猪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工作,已成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ASF)的致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家猪和野猪均属于ASF高度易感对象,发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直接接触传染,或经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带毒机体组织等间接性接触传播,各种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节肢动物,软蜱、蚊蝇等)也可携原散播疾病。由于ASFV在动物耐受值范围内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极长,猪场一旦感染发病将长期难以净化,发病场可呈周期性发病、反复发病。传播主要经上呼吸道侵入感染,近代兽医临床研究证明阳性猪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高致病性ASFV,尤其是在口鼻分泌物中浓度更高。经临床观察发现,给猪喂泔水,或生物安全防范及保洁消毒不到位,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严(节肢动物、蚊蝇、鼠类等)的猪场发病风险最高。 2.非洲猪瘟的严重性 2.1病原体对环境的抗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这种病毒的诱惑性非常强。一旦有细胞被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内会出现至少100种以上的病毒去诱导蛋白,致使蛋白发生异变。而且这种病原体还具有吸附猪红细胞的特性,致病毒性非常强,其严重性在目前尚未出现中和抗体。不管是被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接种都不会出现抗体。而且这种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抗性非常强。即使是被冰封多年依然可以保持病原体的活性。这种病原体对干燥的环境或酸性物质都有一定抵抗力,但比较害怕高温,要想杀死这种病原体可以在60°C 的高温下进行30min的杀菌即可将其杀死。 2.2传染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传染性非常强。虽然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但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和野猪体液、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里都含有这种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寄生虫传播,且传染性非常强。因为非洲猪瘟可以在猪和寄生虫之间传播,导致这种疾病很难被根除。因为非洲猪瘟还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患有非洲猪瘟的猪没有被发现患病,和病猪接触过的猪群都会感染这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被感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2.3疾病特点 非洲猪瘟有急性发病和潜伏期发病。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猪群会在患病后迅速死亡,甚至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在患病后没有食欲,先是体温非常高,然后体温开始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会有昏迷症状。昏迷一段时间后,病猪心率增加,呼吸急促,体表出血,最终死亡,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死亡率非常高。拥有潜伏期的病猪在患有非洲猪瘟之后会慢慢出现临床症状,患有慢性非洲猪瘟的病猪传染性非常强。因为这些病猪在出现临床反应前会通过一些接触使其他猪群感染这种疾病。 3.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只有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才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彻底根除。特别是在2018年诸多地区先后暴发疫情的情况下,各地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确认疫情的地区进行第一时间的封锁,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在封锁区范围的把控上,基层畜牧兽医站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在疫点周围3km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在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情筛查、防控措施准备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要注意对野猪和蜱的监控,最大限度地阻滞疫情传播。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3.1严格控制他国产品入境 目前已查明,导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猪及相关产品的跨区域调运。因此,在研究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技术手段的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入境产品及生猪的检验检疫力度,从根源上切断病原,防治病菌侵入。 3.2严格落实生猪免疫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生猪养殖户的免疫意识不强,甚至为了节省资金故意避开免疫,最终导致疾病肆虐,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容易在当地引起社会恐慌。尽管目前对非洲猪瘟还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疫苗,但定期接种常规疫苗,对提升猪群免疫力,降低染病率也能起到有效作用。动物卫生部门要严格落实免疫制度,深入基层,确保所有养殖户都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落实奖惩。派遣专员到基层地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免疫落实情况,抽样检测,向养殖户普及基本的养殖和疾病防控常识[1]。 3.3宣传科学养殖知识 为了提高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水平,起到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作用,基于当前许多养殖户盲目养殖,一味关注成本的错误化养殖方法,应加强对养殖技术和常识的推广。高温和消毒剂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因此,应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剩余的饲料,不给病菌提供繁殖和生存空间。此外,出入养殖场内的人员和车辆也要严格控制和检查,做到出入消毒。不用来路不明的泔水、

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非洲专题 练习题

浙江高二第二学期非洲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读尼罗河和刚果河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土壤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2.关于两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果河流域面积大,经过的气候类型复杂 B.刚果河水量大且稳定,以湖泊补给为主 C.两河流水的补给,都与赤道低气压带有关 D.两河流的汛期都在6——9月份 河堤是指沿江河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可抵御洪水、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之一。下面为世界上两条著名河流中下游某河段河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造成两条河流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特征B.景观设计 C.航运条件D.气候类型

4.推测图1和图2中的河流分别可能是 A.莱茵河、尼罗河B.黄河、尼罗河 C.黄河、莱茵河D.尼罗河、黄河 在决定建设长江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埃及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6.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下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不断向北延伸的原因是 A.地形影响B.降水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D.洋流因素8.图中分布最广的自然带是

《彩色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彩色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标》强调指出: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在教授中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从非洲的自然景观、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非洲的艺术风采感受非洲的色彩斑斓,从而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背景: 因为学生受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所限,对本文所描绘的非洲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感到陌生疏远。且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所以要把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与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在读的目的、层次、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关注课文导读,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 先扶后放。因为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完全自学难度较大,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骄阳蓝天”部分,再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学“动植物”“日常生活”和“艺术风采”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过渡: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在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课件一) 2、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来自哪里吗?(非洲)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这里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黑色人种,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刚才看了那么多图片,如果让你在非洲前面加一个词,准确表达出非洲的特点,你会加哪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块古老的大陆,去感受彩色的非洲。齐读课题《彩色的非洲》。(板书) 二、检查预习 1、现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读词语。(课件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