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美学优秀学生作业1(可以把握住老师的口味)

复旦大学美学优秀学生作业1(可以把握住老师的口味)
复旦大学美学优秀学生作业1(可以把握住老师的口味)

学生作业一

女性中性化风潮的审美思考

男女有别,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在今天,这句话却时不时遭遇尴尬。女性中性化的风潮,令我们通行的男女识别系统出现混乱,更不必说颠覆了我们对两性美丑的判断标准。中性化现象作为审美对象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态——中性美。所谓中性美,是指由于性别模糊所产生的与传统审美标准相悖的审美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中性化并非当代的专利,但一直以来,对女性中性化的审美还只是隐性的,如此彰显中性风格并把它纳入审美视角的只能是当代。中性已然从幕后走向台前,由隐性发展为显性。本文希望从审美角度对女性中性化风潮进行剖析,挖掘其“席卷而来”的原因,并由此探讨其趋势走向。

一、女性中性化风潮的审美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审美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已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硕人》);“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和“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国风·召南·野有死麕》)等优美诗句。中国古典审美的标准,大多指向女性,这是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有关。中西方对人的形体的审美都遵循男性刚健、女性柔美的标准。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对于形体美的认识或比较含蓄,或依附于伦理道德,其审美尺度偏向于凡人遥不可及的神性世界和道德世界,传统的审美标准除了郎才女貌外,更有一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要求。

而2005年的夏天,年度“超女”李宇春凭借其帅气的中性外形将一种性别错位的审美以娱乐化的方式打造成焦点,当我们重新审视“超级女声”时,最大的惊讶就是审美取向,“标准美女”的出局标志着传统审美在2005届“超女”中彻底崩溃,中性美俨然登堂入室,“本是女娇娥,却偏像男儿郎”的风格成了众多人热衷和追逐的对象。而后,一向擅长复制翻版的娱乐圈再度成就了2006年的“超女”:尚雯婕、刘力扬等一大批在个人魅力中点缀着力量、弹性的女孩,使“中性化风潮”在受众中进一步蔓延,并逐渐确立为一种新的前卫风向标。可以说“超女”先是揭露了“中性审美大流行”,然后引爆整个社会的中性风潮。女性中性化风潮的审美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翻传统的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关于男女两性的审美,传统的标准总离不开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婉约之美,而超女们代表的裤子女生,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体现出男孩子特有的帅气与沉稳,与传统的长发乖乖女形成巨大的反差。以女性中性化风潮的引领者李宇春为例,她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女或淑女,1.74米的瘦高身材,短头发,单眼皮,低厚的中性嗓音,瑞奇·马丁式的拉丁舞蹈,从小学起就只穿裤装不穿裙子,让人听上去、看上去都分不清男女,却奇迹般地夺冠。各种媒体对她的评论里采用的高频形容词都是帅和酷,而非一般女明星所专用的漂亮、美丽、有女人味之类。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相对新型的女性标准定义正在悄悄成型。中性化的魅力是超越性别的,李宇春的出现,让中性之美重获评价,她所具有的震撼性撼动了男性社会关于女性美的传统定义。对于“中性美”的出现,《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反映,60. 8%的人认为这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正常表现,只有10. 1%的人认为是性别混乱的另类行为。大多数人认为,促进男女平等,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

(二)忽略男性对女性的审美预期

女性中性化风潮的涌现,还体现了女性已不再满足于趋向男性的心理预期,其社会角色已日益“雄性化”。过度“雄性化”会带来生态失衡,因此,“中性”在二者间提供了一条微妙的界线。女性通过调节内在的阴阳间距,而趋于成熟、完满的平衡状态。女性中性化也有褒

贬两个方向,女人英姿飒爽和粗鲁野蛮都是中性,显然前者的健康反叛之美才是风潮流行的主体。这种美决不是变性手术所带来的,也不单单靠妆扮来完成,而是通过内心认同,自发地、流畅地模糊自己的性别,将内在积累的男女双料优点,转化为中性气质的外在表现。(三)审美的平民性

传统的审美,似乎总是与高贵、典雅为伍,审美活动也就成了阳春白雪,和者概寡。而那些具有平民性、娱乐性色彩的电视节目,由于给参加者提供了一定的平等参与的机会,成为观众的新宠,“超级女声”最具代表性。“超女”给予平民选手和观者充分的选择空间,体现了对普通人的最大尊重,填补了观众许多内心的空白。李宇春、周笔畅、尚雯婕、刘力扬、许飞等都是全民票选产生的平民偶像,他们身上所共有的中性化气质是投票给他们的超女拥护者做推崇和赞赏的。而这种推崇从对偶像的崇拜内化成中性美的欣赏,并由此主动参与到中性化风潮中去,从而为这一潮流推波助澜。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更是把“超级女声”当作一场美学民选的预演。

(四)中性化审美引领时尚风格

时尚是指风尚,特指时下最新、最流行的风气,时尚既是炫目的,也是易变的。中性之风如今领导着时尚潮流沸沸扬扬的演艺圈,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娱乐圈始终不缺浑身散发中性魅力的明星。而谈起中性美,服装界又首当其冲,风衣、工装裤、剪裁利落的套装等都早已被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们推上了舞台。“中性时装”早在上世纪上半叶就被设计师香奈尔所倡导,而且被赋予了“离经叛道”和“女权主义”的味道。再后来,伊夫·圣洛朗和阿玛尼等时装大师都不同程度地推动过“中性风格”的浪潮。这两年时装界的“复古”之风又让“中性”成为设计师手中的魔棒。可以说,时尚界的雌雄同体“中性风”从未像今天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二、解读中性化风潮产生的原因

剖析女性中性化风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性中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大环境讲,“美”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价值观紧密相连,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业社会中,生活资料主要依靠能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强壮男性生产,一个刚健有力的男性比一个柔弱无力的女性显然更符合社会的要求,生存的需要使得女性在无形中依附于男性。尤其在“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社会里,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扩及到各个层面,那种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形象往往难以被社会所认同。而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女性可以更多凭借个人智慧和能力获取各类社会资源,在大大降低对男性的依赖程度的同时,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样,两性社会地位逐渐平等、经济依赖关系的消解都不同程度地淡化了男女性别的严格界限,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在两性的中间地带自由徜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社会不会因为女人是女人而宽容她、特别优待她,而需要女性不断地付出甚至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让女孩和男孩一起竞争,这要求女生要有像男生一样的能力和素质,如坚韧不拔、刚强、冒险的精神。而传统的温柔、亭亭玉立、善解人意的特质往往就被取而代之。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女性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选择面对。

(二)女性自身审美意识的回归是女性中性化风行的动力

中性美一定程度上是纯粹女性心理审美的体现。在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结构中,男性是审美的主体,这种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视觉文化本质就是将男性和女性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固定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中。女性无可逃避的成为男性观赏的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投射的对象。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趋势,现代社会中女性获得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萌生出自发的背离和反叛男性权力话语结构的意识的现代女性首先要“扬弃”的就是传统社会审美规范强加于女性的标准——女性不再由男性来评判,而由女性自身来评判。有了审美选择的自由,关于女性的美学标准也可以彻底地脱离男性话语,占据审美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的女性不再顺应男人的审美眼光,开始建立她们的审美观——“她”的标准是由“她们”而不是“他们”定。

超级女生舞台上身材高大、缺乏玲珑曲线,声音醇厚、缺乏甜美娇羞,感情内敛、拒绝矫揉造作的中性化女性形象的出现,无疑让所有女性眼睛一亮。这些中性化的女性缺少甚至没有任何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看点”,而正是这种坚强独立、有自我意识、散发着一身以往被视为男性独有的冷静、霸道、自我,避免了让女性的身体异化成“性对象”的危险,自然也就可以独立于这种男权的视角之外。尽管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审美理想常常体现出一种无序和无意识的特征,但是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的变迁常常是在难以察觉的深层结构层面进行的。超级女声比赛里中性化女性的最终获胜以及粉丝们的狂热崇拜,充分体现了女性审美主体意识的回归以及对性别角色的重塑。

(三) 现代传媒主导中性化审美的传播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得以在感受外部世界方面自我扩张。而现代传媒的高度延展性与及时性使得媒介话语的影响力与辐射面也在不断扩展,媒介的内容不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甚至可以左右我们生活中每天的中心议题与思考内容。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指出,许许多多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这也是李宇春、周笔畅的中性气质一下子成为社会关注的原因。2005年“超级女声”的最终名次由观众短信投票产生, 李宇春以3 528 308票夺得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 另外两名选手周笔畅和张靓影分别以3 270 840票和1 353 906票获得亚军和季军。三人所得短信投票相加超过了800万张。外电报道,同期收看电视和网络互动的观众超过了5亿。李宇春等的中性形象由于媒体的操纵和导向使之蓬勃为时下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

其实,中性气质在女性身上一直都有,只是传统的女性审美判断,更多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审美标准,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表达也一直都是在男权话语的主导下进行的。大众传媒中对女性的表现一直都是站在男性主导的立场上,因而有了传播学中对传媒的女性刻板印象的众多研究。媒介中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电视上男性出现的机率远大于女性,且女性多是温柔、迷人、少竞争的、性感的、情绪化的依赖男人的角色,男性则多是具有理性、智慧、坚强、勇敢等特征的重要的社会角色。这些印象是传媒基于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男权话语而有的表现。

三、女性中性化风潮的审美评价

审美作为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感性的实在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于具体对象的感性的把握,同时还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由此来看,现代女性对中性美的青睐并不足为奇,这合乎进入21世纪后整个全球性的审美趋向。21世纪以简约为美,这种趋向渗透在建筑、美术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女性美上,即为中性美。传统淑女的头发一定是长的,服饰精致、全身用很多配饰去装点,显得很繁复。而像《超级女生》中大受欢迎的李宇春的中性美——直短发、简洁的衬衫、长裤、平底鞋,清爽、干练,正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许多标准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定的,并非就是绝对的真谛,审美标准亦然,如果可以坦然接受新事物对现有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观和社会观的质疑,那么,它将为你打开一片新视野。

这个世界正在迅速改变,强调个性的年代势必是极度崇尚自由的,反叛与另类是自由的一种象征。中性之美的出场,将反叛的尺度拿捏得刚刚好,让人欣然接纳之余不禁为之痴迷。中性之美反映了一种超前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忽视性别意识,打破现实中太多为性别符号所束缚了的东西,消除那些“男人应该做的”、“女人不应该做的”等观念。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重新定位我们的健康生活。在张扬个性、个体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和体现的现代社会里,对人评价的这种全面性、立体性,既张扬和鼓励率性性情,同时又承担起应该承当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审美标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中性,是未来的时代趋势,中性偶像的出现其实正反映着社会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时期,需要我们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引导,从而进一步发现当代人审美特点的变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规律,形成一定的适合当代人的新的审美思想和理论,指导精神产品的打造,创造出更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美丽产品,引导当代人在健康的审美轨道上走进心灵的幸福。

四、结语

早在三十年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过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性别的中性化。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会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典型的性别角色消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性别边界模糊、性别中性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青年文化现象,由超级女声所引发的女性中性化潮流也正是其中之一。当男人不再是经济支柱,女人不再是家庭动物,两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开始接近起来,而时尚的风潮也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性别美学。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会加入到中性化的队伍中来,中性化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丽:《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 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3月,138-142页

[2] 顾惟颖:《第三性》[J],《中国新时代》, 2001年4月,32-34页

[3] 何平、吴风:《“超级女声”与性别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47-53页

[4] 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202页

[5] 陈惠芬:《谁决定了时代美女———关于百年中国女性形象之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 2001年3月,135-141页

[6] 刘博宇,陈利:《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64-66页

[7] 王美芳,郑金香:《女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进程述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1月: 58-60页

[8] 夏之放:《转型期的当代审美文化》,作家出版社,1996年

[9] 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中国境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 夏青:《从开始到现在:不为人知的“超级女声”》,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3月

[11] 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2] 《超女是个“跨性别主义”的胜利》,http: //la-dy·qq·com /a/20050826/000006_1·htm, 2006-04-01

[13] 《“超女”文化现象谈》

http: //ent·people·com·cn/GB/1083/3745721·htm,l 2007-06-01·

[14] 《两个成熟女性中性化历程:中性时尚成第三种魅力》

http: //news·sina·com·cn/s/16197910734·shtm, 2006-06-30

[15] 咎玉林:《青年文化热点的时代透视—“超级女声”热的冷思考》《青年探索》2006年1期

[16] 叶烨:《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精英文化的命运—从“超级女声”说开去》,《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17] 冯洁:《观众的审美引导》,《记者摇篮》,2006年1期,47页

[18] 何平,吴风:《“超级女声”与性别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47-53页

[19] 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202页

[20] 程乃珊:中性美是纯粹女性心理的审美.http: / /www. southcn. com / lady/ zt /nvxing05 /20051231494. htm ?2005年12月31日.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审美提升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文学文本 B、文学史 C、文学批评 D、社会学 正确答案:D 4 美学主要谈什么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都是 正确答案:D 5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 6 自然美没有阶级性 正确答案:√ 7 孔子删定以后《诗经》多少首 A、100.0 B、205.0 C、305.0 D、450.0 正确答案:C

8 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历史的 D、个人的 正确答案:D 9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统称为什么 A、审美原则 B、审美主体 C、审美对象 D、审美经验 正确答案:C 10 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正确答案:√ 11 美学主要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正确答案:√ 12 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心灵美 正确答案:D 13 审美对象的内容包括四类。 正确答案:× 14 审美体验指的是个人的。 正确答案:√ 文艺美学(下)已完成 1 关于审美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变化的 D、历史的 正确答案:C 2

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用什么看艺术美? A、审美经验 B、审美体现 C、审美体验 D、审美对象 正确答案:C 3 审美主体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 4 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清华 B、人民大学 C、北大 D、川大 正确答案:C 5 宗白华是艺术美学论 正确答案:√ 6 朱光潜是主客观统一论 正确答案:√ 7 《美学散步》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B 8 《西方美学史》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A 9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艺术论美学 正确答案:√ 10 哪位学者的美学是主客观统一论 A、朱光潜 B、宗白华 C、高尔泰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答:“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一般认为,它作为一个独立而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提出。席勒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的作用等层面全面地阐发了他的基本思想。他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设想出发,把美育放到与体育、智育、德育相并列的独立地位进行强调。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培育和养成完整的人,而不是分裂的、冲突的人。 2、艺术作品的内形式 答:是指内容的内部结构态势,即由作品意旨或情趣所制约的题材各因素、各部分之间的那种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因此内形式实际上所构成的就是形象、形象体系即各种各样能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态 3、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 答: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可以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而存在。表象是物象被反复感知强化之后,在主体思维中形成记忆并随时可以复现的映象。意象(审美意象)是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会进主体思想情感的产物。它是意与象 的统一,审美者“我”与审美客体“物”的统一。 4、康德的“崇高”观 答:康德认为,崇高的对象之特征是无形式,这里的无形式不是体积、大小、力度的无,而是对象在形式上的无规律无限制,具体表现为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数学的崇高),力量的无限大(力学的崇高)。这种无限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超出了主体想象力所能把握的限度,对象压倒了主体,但同时,作为具备理性能力的主体又能战胜无理性的对象,因而唤起了主体的崇高感。 5、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 答: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1)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2)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 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 6、休谟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答案: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中强调的,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应该不要求支配别人的感觉。休谟强调,应该充分重视经验的特殊性,诚其特殊,使得诸种审美活动,包括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均不再能够放在普遍主义的框架中进行讨论。这也意味着,没有某种纯粹的、抽象的、同质化的审美趣味。 7、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答: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的著名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8、大地艺术 答: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

美学第1次(题目带答案)

美学》作业 第一编 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对。审美趣味的选择取决于美学观念。 2、黄金分割律是用于分割黄金的。错。黄金分割律是指最佳的分割比率。 3、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错。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 4、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有两大罪状:A、远离真理;B、伤风败俗。错。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的。 5、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属于表现论范畴。错。在西方,表现论是近代才有的观点。 6、鲍姆加敦是现代美学之父。错。费希纳才是现代美学之父。 7、康德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 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错。鲍姆加敦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 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 8、黑格尔的《美学》是美的。错。学术著作不应用审美范畴来形容。 9、费希纳提出要用“自上而下”的美学代替“自下而上”的美学。错。费希纳提出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 10、格林伯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音乐。错。格林伯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术。 11、罗兰?巴尔特的神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古希腊神话。错。罗兰?巴尔特神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当代文化现象,即“今日神话” 。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点。A、艺术是积极的摹仿。B、多样统一,有机整体说。 C悲剧理论。 2、简述鲍姆加敦的主要美学命题“感性认识的完善” A、这儿的感性认识是指与理性认识平行的审美能力 B、感性认识是对个别的认识 C、审美不是对象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主观性 D、这个命题既是指感性认识的完善,又是指凭感性认识到的完善 第二编 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儒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美与自然的结合。错。儒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美与善的结合。道 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才是美与自然的结合。 2、道家美学思想强调美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美学思想最大特点是把美与自然结合在一起。 3、道家认为人为的痕迹越少,艺术价值越高。对。道家主张自然或道是美的根源,而人为的东西只 能破坏美。 4、“尽善尽美”是道家的美学观点。错。“尽善尽美”是儒家的美学观点。 5、乐记认为,禽兽也能听懂音乐。错。乐记认为禽兽只能听到声响。 6、提倡“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崇尚“韵” 、“味”、“神”审美倾向的表现。对。“言有尽而意 无穷”是崇尚“韵” 、“味”、“神”审美倾向在诗歌中的表现。 简答题 1、简述孔子与善相结合的美学理想。 A 、作为社会和谐整体组成部分的美。 B、作为内心修养的审美。

(最新)文艺美学_期末考试_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考试 成绩:1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 1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 清华 B、 人民大学 C、 北大 D、 川大 我的答案:C 2后现代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 A、 时空统一论 B、 时间论 C、 空间论 D、 以上均不是 我的答案:C 3“零度写作”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 A、 卡夫卡 B、 歌德 C、 罗兰·巴特 D、 阿多诺 我的答案:C 4艺术本体论是对什么的关注 A、 人的对象 B、 人自身 C、 自然 D、 宇宙 我的答案:B

5中国乐曲什么线条多 A、 单线条 B、 双线条 C、 三线条 D、 多线条 我的答案:A 6不属于后现代派的书法家是 A、 王南明 B、 强 C、 古干 D、 徐彬 我的答案:C 7本体存在于实际思维和思维活动中的“观念”的对象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C 8龚鹏程是哪个地区的教授 A、 B、 澳门 C、 D、 发大陆 我的答案:C 9“科学的入口”是“地狱的入口”是谁说的 A、 康德 B、

C、 黑格尔 D、 恩格斯 我的答案:B 10自在之物就是本体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1”音乐神童“是指谁 A、 莫扎特 B、 肖邦 C、 柴可夫斯基 D、 贝多芬 我的答案:A 12《黄金时代》出自 A、 小枫 B、 王小波 C、 米兰昆德拉 D、 王岳川 我的答案:B 13《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谁写的 A、 康德 B、 马克思 C、 歌德 D、

我的答案:C 14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容是A、 文学文本 B、 文学史 C、 文学批评 D、 社会学 我的答案:D 15“文化突围”是变相的什么?A、 文化转移 B、 文化更替 C、 文化投降 D、 文化失败 我的答案:C 16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A、 客观的 B、 共通的 C、 历史的 D、 个人的 我的答案:D 17“回忆论”是谁的理论? A、 黑格尔 B、 亚当·斯密 C、 康德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D 18《江河水》是哪家音乐? A、

王岳川尔雅文艺美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文艺美学课程评价 《文艺美学》期末考试 成绩:93.0points 一、单选题(Num:50,total 50 points)1 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1.0 points A、 清华 B、 人民大学 C、 北大 D、 川大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2 后现代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 1.0 points A、 时空统一论 B、 时间论 C、 空间论 D、 以上均不是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3 “零度写作”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 1.0 points

A、 卡夫卡 B、 歌德 C、 罗兰·巴特 D、 阿多诺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4 艺术本体论是对什么的关注 1.0 points A、 人的对象 B、 人自身 C、 自然 D、 宇宙 Right Answer:B My Answer:B 5 中国乐曲什么线条多 1.0 points A、 单线条 B、 双线条 C、 三线条 D、 多线条

Right Answer:A My Answer:A 6 不属于后现代派的书法家是 1.0 points A、 王南明 B、 张强 C、 古干 D、 徐彬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7 本体存在于实际思维和思维活动中的“观念”的对象是哪位学者的观点1.0 points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8 龚鹏程是哪个地区的教授 0.0 points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2.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的一个分支。 A.哲学 B.语言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3.()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A.普列汉诺夫 B.黑格尔 C.鲍姆加登 D.康德 4.美感的()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 A.客观性 B.直觉性 C.差异性 D.愉悦性

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A.立普斯 B.黑格尔 C.布洛 D.弗洛伊德 6.()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 A.形式化 B.独立化 C.普遍化 D.抽象化 7.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A.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C.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 A.1:1.518 B.1:1.528 C.1:1.618 D.1:1.628 9.英国美学家()在其代表性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A.苏珊?朗格

B.克莱夫?贝尔 C.弗洛伊德 D.卡西尔 10.宏观地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类,可以()地按不同的标准把艺术分为若干类别。 A.共时 B.历时 C.同时 D.实时 11.“期待视野”是()当代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2.建筑是()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A.“空间创造” B.“空间表现” C.“空间存在” D.“空间再现” 13.创作出《亚威农的少女》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康斯泰勃尔 D.克拉姆斯柯依

《美学》作业答案

《美学》答案 一、填空 1、康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____《判断力的批判》__。 2、车尔尼雪夫斯基给美下的定义是___美是生活___。 3、关于美育蔡元培曾提出_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主张。 4、喜剧中的“鄙夷说”的提出者是__霍布斯___。 5、中国当代美学中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代表人物是__朱光潜。 6、社会美是十分丰富的,包括_社会环境美、生产劳动美_、社会变革美_、_人体美_、____人格美。 7、在审美中想象可以分为两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_。 8、大致说来,希腊的神话和悲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 ( B )1、美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认知科学D.都不对 ( A )2、美学真正成为独立为一门学科的时间为 A.1750 B.1850 C.1950 D.1650 ( B )3、“寓教于乐”的原则是谁提出的 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柏拉图D.席勒 ( B )4、“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 ( A )5、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表现的审美特征属于A.优美B.崇高C.悲剧性D.喜剧性 三、名词解释 1、鲍姆加登: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他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一术语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明确规定了这门学科的对象和任务,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的诞生,他因此获得了“美学之父”的称号。 2、想象:想象是人脑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期待视野:德国理论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接受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以往的接受经验构成一种思维定式或先结构。这种思维定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舍取,基本态度以及评价。 四、简答题 1、简述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答:狄德罗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说。认为“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美的根源。狄德罗还认为“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根据这一点,他把“关系”基本上分为实在的关系、察知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与这3类相应,美也分为3种:“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2、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 答:一、美育是形象化的教育。 美育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人,达到教育的目的。

国开电大美学原理第一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题目1.名词解释:美学思想 【答案】: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题目2.名词解释:美学 【答案】: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题目3.名词解释:摹仿说 【答案】: “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题目4.名词解释:游戏说 【答案】: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题目5.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解析

文艺美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本体论”的思想?()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正确答案:D 2、“人应知道什么”是康德哪一本著作中的思想?()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变色龙》 正确答案:B 3、下列哪个选项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A、《彼得大帝的黑奴》 B、《澡堂》 C、《保卫马克思》 D、《变色龙》 正确答案:A

4、()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 A、胡塞尔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康德 正确答案:B 5、()最早提出了为何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写作何为等一系列问题。 A、弗洛伊德 B、萨特 C、荣格 D、加缪 正确答案:B 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作者是()。 A、李泽厚 B、刘小枫 C、宗白华 D、朱光潜 正确答案:B

7、()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感性世界,还可以摹仿观念世界”? A、达·芬奇 B、圣托马斯·阿奎那 C、柏拉图 D、普洛丁 正确答案:D 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正确答案:D 9、()主张符号矩阵的文学作品批评方法。 A、解构主义 B、结构主义 C、新批评 D、形式主义 正确答案:B

10、()是音乐三要素中最贴近身体本能的。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正确答案:C 11、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正确答案:A 12、()认为,死亡、孤独、焦虑都是不可分担而难以传达的。 A、现代主义 B、传统主义 C、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A

《艺术美学》作业答案

1、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P8 答: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如归纳和演绎法,实证和思辨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和之下而上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方法等。 2、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7 答:概括起来说,艺术美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性的艺术理论学科,他的研究对象就是探索艺术内在的基本没学规律,就是透过丰富多彩的的艺术现象来探寻艺术的没学本质,探寻艺术的审美加之奥秘。从具体探讨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将艺术的审美本质分为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从形而上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艺术的审美价值;(二)从形而下的看法: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各门具体艺术的本质,也就是各门具体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征. 3、何为价值。P49 答:价值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指一定事物对一定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用和无用等关系)。或者说,价值就是事物与人构成的需要关系。 4、价值的结构。P50 答:价值是和意义相关联的,它是意义的结构形式。价值给每一种意义提供一个“两值对立”的结构。如友善必有恶,有美就有丑,有真就有假。这就构成了两值对立;同时每一值规定相应的价值等级。它具有价值源和元价值两个价值要素。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认识价值、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 5、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在这儿,它是不是把理推到了一个绝对价值的位置? 答:"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谈的"天”不是绝对价值的"天”,是天、地、人合一的"天”,是直接指人格化为"天子”的天,是带有浓厚的伦理价值的"天”。所以我们是以自然之理和人伦之理来把握人的行为,所谓的"灭人欲”,其指向的是人不要过分的表现自己贪婪的**。伦理价值提倡的"天”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行为。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是一个道德哲学,而非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哲学。中国的两大价值系统都是伦理价值,包括由道家发展而来的道教。 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十分注重人的。儒家以"人”的社会为本,道家以"人”的自然之道为本。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人”的字形中的,"人”字就像一个人双足站在地上。"大”字就是一个人双手展开,这世界除了天大、地大就是人最大,也就是天地之间人为大。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核心的。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以人为本的学说。道家以人的自然性为本,儒家则是以人的群体性为本。两个人为"仁”,三个人为"众”,这些都是从儒家精神中演化出来的。

2018文艺美学(尔雅期末考试题)

古典音乐最重视音乐三要素中的()。(分)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2 中国古典乐曲《十面埋伏》中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分) A、二胡 B、古筝 C、竖笛 D、琵琶 3 《红楼梦》中()的名誉被描述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分) A、妙玉 B、黛玉 C、惜春 D、宝玉 4 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分)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形式主义结束于20世纪()。(分)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 ()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理念就是本体。”(分) A、叔本华 B、胡塞尔 C、康德 D、黑格尔 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分)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是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特点。()(分) A、雅俗共进 B、粗俗坦荡 C、精致 D、雅

()在美术学术界被称为“本体论年”。(分)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10 ()提出人最好不要出生,其次是早死,再次就爱艺术吧,艺术会使人快乐地过一生。(分)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维特根斯坦 11 ()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分) A、契诃夫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海明威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本体论”的转向叙述错误的是()(分) A、由“客体论”(必然)转向“本体论”(自由) B、由传统实在的自然绝对本体论转向人类生命本体——个体感性生命本体 C、由逃避自由转向人的自由 D、由恒定不变的存在转向人的感性生成

美学复习作业答案讲解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尖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尖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矢系、功利尖系一和审美矢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一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矢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 )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3?简述审美尖系中美的多重属性。 (1 )个体性和集体性。(2)民族性。(3)阶级性。 五、论述题: 1?试析马克思矢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尖于美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说:( 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西南大学-文艺美学答案

第1批次 [论述题] 一、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2、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3、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4、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5、列举5种以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 6、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题 1、审美态度 2、崇高 3、悲剧 4、喜剧 参考答案: 论述 1、言志缘情的传统、深于取象的传统、重气感物的传统、知人论世的传统。 2、模仿再现的传统、和谐整一的传统、激情天才的传统、愉悦教化的传统。 3、情感性、形象性、非功利性、超越性。 4、自由、饱含着情感、形象性整体性、创造性 5、模仿说、游戏说、符号说、有意味的形式说、表现说、情感传达说、巫术说等等。

6、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活动。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生理性与心理性的矛盾统一。 7、强调美善结合,注重社会人格之美。把中和、中庸作为评价美的尺度。强调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格塑形作用。 8、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追求对于欲利超越的自由心态。注重美的相对性。追求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 名词解释: 1、指非功利的、非科学的而以自由心态的形象直观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 2、主体与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后达成的一种间接的愉悦。是一种混合的情感。外在特征是“大”。动态心理转化过程是其审美心理标志。内容和形式之间更注重内容。感性理性之间更多理性参与。 3、人类面临困境时表现出的主体精神的胜利所带来的审美心理。 4、内容与形式之间透明的错位所带来的心理突然的愉悦审美状态。 第2批次 [单选题]孟子提出() A:里仁为美 B:尽善尽美 C:充实之为美 D:君子成人之美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国语》里记载的伍举提出的美学观是() A:充实为美 B:自然为美

2018年文艺美学(尔雅期末考试题(卷))

1 古典音乐最重视音乐三要素中的()。(1.0分)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2 中国古典乐曲《十面埋伏》中的主要乐器是什么?()(1.0分) A、二胡 B、古筝 C、竖笛 D、琵琶 3 《红楼梦》中()的名誉被描述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1.0分) A、妙玉 B、黛玉 C、惜春 D、宝玉 4 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1.0分)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5 形式主义结束于20世纪()。(1.0分)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 ()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理念就是本体。”(1.0分) A、叔本华 B、胡塞尔 C、康德 D、黑格尔 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1.0分)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是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特点。()(1.0分) A、雅俗共进 B、粗俗坦荡 C、精致 D、雅 9 ()在美术学术界被称为“本体论年”。(1.0分)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10 ()提出人最好不要出生,其次是早死,再次就爱艺术吧,艺术会使人快乐地过一生。(1.0分)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维特根斯坦 11 ()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1.0分) A、契诃夫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海明威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本体论”的转向叙述错误的是?()(1.0分) A、由“客体论”(必然)转向“本体论”(自由) B、由传统实在的自然绝对本体论转向人类生命本体——个体感性生命本体 C、由逃避自由转向人的自由 D、由恒定不变的存在转向人的感性生成 13 音乐要素中的“和声”又被称为()?(1.0分) A、附体 B、伴体 C、织体 D、并体 14 ()认为现代主义的作品“往往象征着通往地狱的旅程,象征着向无意识的沉沦以及对人世的辞别”。(1.0分) A、弗洛伊德 B、艾略特 C、黑格尔 D、荣格

艺术学概论网上形考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

艺术学概论网上形考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雀之灵》是我国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独舞_。 2. 话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创作的。 3. 狮身人面像是_ _埃及_的雕塑作品。 4. 《祝福》是我国现代小说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5.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___B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A. 新月派 B. 山药蛋派 C. 鸳鸯蝴蝶派 D. 创造社 6. 我国当代画家____D_____的《父亲》画出了我国农村千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 A. 齐白石 B. 李可染 C. 范曾 D. 罗中立 7. 清初画家____B_____的《荷花水鸟图》创造出了物我合一、悲凉惨淡的意境. A. 石涛 B. 朱耷 C. 郑板桥 D. 任伯年 8. ____D_____在中国古代文论《诗品二十四则》中把艺术风格概括为24种类型。 A. 曹丕 B. 刘勰 C. 钟嵘 D. 司空图 9. 扬州八怪之一的___A_____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A. 金农 B. 黄慎 C. 郑板桥 D. 朱耷 10.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___C_____。 A. 冼星海 B. 田汉 C. 光未然 D. 聂耳 二、简答题(共2 道试题,共20 分。) 1. 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五种,第六种说法便是“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原始文化、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原始艺术相互融合在一起,延续了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艺术的起源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产生是人类的需要和满足。我的理解是,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说,艺术教育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第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就是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第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

文艺美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本体论”的思想()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正确答案: D - 2、“人应知道什么”是康德哪一本著作中的思想()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变色龙》 正确答案: B 3、下列哪个选项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A、《彼得大帝的黑奴》 B、《澡堂》 ^ C、《保卫马克思》 D、《变色龙》 正确答案: A

4、()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 A、胡塞尔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康德 【 正确答案: B 5、()最早提出了为何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写作何为等一系列问题。 A、弗洛伊德 B、萨特 C、荣格 D、加缪 正确答案: B 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作者是()。 A、李泽厚 B、刘小枫 C、宗白华 D、朱光潜 正确答案: B - 7、()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感性世界,还可以摹仿观念世界”

A、达·芬奇 B、圣托马斯·阿奎那 C、柏拉图 D、普洛丁 正确答案: D ` 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正确答案: D 9、()主张符号矩阵的文学作品批评方法。 A、解构主义 B、结构主义 C、新批评 D、形式主义 正确答案: B 10、()是音乐三要素中最贴近身体本能的。 A、旋律 :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正确答案: C 11、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正确答案: A 12、()认为,死亡、孤独、焦虑都是不可分担而难以传达的。 A、现代主义 B、传统主义 C、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A 13、()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本体” A、黑格尔 B、海德格尔 C、康德 D、胡塞尔 ; 正确答案: C

艺术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0580艺术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1、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有哪几种观点?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1)2003年才去世的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的历史。(2)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认为根本就没有美学,一切都是语词的问题。(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4)鲍姆嘉通,康德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把美学视为关于美的学说。(5)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也把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学的对象界定为善。(6)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7)车尼尔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的唯心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8)朱光潜、马奇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洪毅然认为美学就是研究美,李泽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他们都是科学观一派的。(9)邱看来,艺术美学就应该从哲学、审美心理学、文艺批判学那里建起一座桥梁,使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和通道。 2、研究艺术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一类是基本方法,如归纳和演绎,实证和思辩,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方法等。 所谓自上而下的的方法,是指从一个先验的形而上的概念(如柏拉图的理式)推演出一套美学的逻辑体系。在西方古典美学中,这种倾向很普遍。而自下而上的方法则相反,它强调从具体实证的经验现象出发,从对事实的归纳中概括出美学规律及其体系。近代美学的经验主义已暗含了这一倾向,然而最先明确亮出自下而上研究大旗的则是实验美学的鼻祖费希纳。自下而上的方法论观念在现代美学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所谓科学主义是受到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影响,在实证主义哲学的羽翼下形成的一股思潮。它要求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观念、手段来研究审美活动,并认为唯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是科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则与之相对,强调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主张理解、体验和主观介入的研究方式,坚决反对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 第二类方法即是以学科本身作为方法,如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发生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美学中又分出了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分支学科。 3、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探索艺术内在的基本美学规律,就是透过丰富多彩的艺术现象来探寻艺术的美学本质,探寻艺术的审美价值奥秘。从形而上来划定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艺术的本质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研究艺术的美、美感、艺术特征和艺术鉴赏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也就是艺术的审美价值;从形而下来划定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各门具体艺术的本质,也就是各门具体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征。 4、西方美术史上主要有哪几种美的本质论? 答:英国美学家瑞恰思认为适应的、多样的、单纯的、复杂的、统一的、符合比例尺的这种数量关系肯定是审美的,也就由此构成艺术的本质。(1)从客体对象自然属性上探讨美的本质。如热内亚画马,罗丹《巴尔扎克》随意闲适。(2)从审美主体意识领域来探讨美的本质。弗洛依德。(3)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上来;卢浮宫,狄德罗(4)从社会性上,探讨美的本质。毕加索《小公鸡》。 5、何为价值?价值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答:价值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指一定事物对一定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 价值的结构,价值源元价值两值对立结构对立两值各自派生的价值等级。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认识价值、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 6、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7、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