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东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东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东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东问题的几点看法

摘要:中东问题一般是指阿拉伯与以色列间的争端,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问题的由来渊源已久,其产生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本文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对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形成原因以及其现状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中东;巴勒斯坦;以色列;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平进程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

导致美国“九一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人们不禁要问: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一、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3000年前,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园。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500年后,阿拉伯半岛上又诞生了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

大陆上的为数不多的异教徒。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

在犹太人饱受欺压迫害的同时,他们开始寻求新出路。1896年,《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在维也纳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像一颗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犹太人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燎原烈火。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会上犹太人统一了认识:“要想使我们的子孙不再受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在大会上,到会者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决定把建国的地点定为巴勒斯坦,把奋斗的目标从“建立犹太国”改为“恢复犹太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得到美国的更多支持,拉美国参战,于1917年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声称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国家。英国发表《贝福尔宣言》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向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统治了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英国向犹太人放开了移民巴勒斯坦的大门,于是大量犹太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不满开始爆发,巴勒斯坦各地不时发生抗议和暴乱。在阿拉伯人的抗议和暴乱面前,英国统治当局动摇了。英国当局于1939年宣布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

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为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英国的限制犹太人新政策让阿拉伯人感到满意,这当然也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和愤怒。一些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英国人丧失了统治巴勒斯坦的信心。1947年2月,英国宣布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这就是所谓联大181号决议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获联大通过的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上街欢庆。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该消息后的反应却与犹太人截然相反,阿拉伯人激愤了、爆发了,声明拒不承认联大181号决议案,拒绝按照该决议案在巴勒斯坦成立政府。联大181号决议,不仅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和平,反而给巴勒斯坦带来了暴力和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统治当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犹太人以为建立以色列国后,他们的苦难就过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着他们。可是现实却与犹太人们的梦想背道而驰,就在他们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的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一齐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几十年间,该地区战争不断。

二、中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中东问题是现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国际纠纷。到底谁是造成中东问

题的主要责任者?到底是谁之过?这些都不是容易解释清楚的,不同立场观点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第一原因: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迫使犹太人痛感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导致了犹太复国运动。如果欧洲人对犹太人再宽容一些,也就不会有犹太人复国,当然也不会有阿以冲突了。

第二原因:犹太人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执着。犹太人应该明白,不管到哪里建国,都难免与当地居民发生民族冲突。如果犹太人到人烟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国,遇到的民族冲突可能会小得多。可是犹太人偏要执着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复国”,这就难免与阿拉伯人发生激烈的民族冲突。

第三原因: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美国过分偏袒以色列,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太不公平。如果美国在中东问题上能公正一些,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划分领土等较公平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许还能接受。联大181号决议这样赤裸裸地不公平条约,又让阿拉伯人如何接受?让他们的自尊心往哪里放?在联大181号决议公布以前,阿以双方虽然已经激烈对立,但还不至于到相互残杀的地步。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阿以双方才大开杀戒,兵戎相见。

中东问题不解决,世界时刻都将面临着战争的危险。特别是恐怖主义组织的恐怖袭击,更令很多国家饱受其害。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能够作出一定的让步,美国能够

更公正一些,让阿拉伯人民得到一个“站着的和平”,那中东问题亦能妥善地、和平地解决了。

三、中东问题的现状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上世纪90年代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之后,在华盛顿签定了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又称《巴勒斯坦加沙-杰里科自治协议》。它标志着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但是在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巴以局势再次恶化。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在该计划公布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激进组织曾单方面宣布停火3个月。但是8月21号,哈马斯三号人物阿布?沙纳布遭以军“定点清除”,巴激进组织中止了停火。随着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中东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中东地区的不断动荡,不仅是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单方面对抗的原因,更是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利益的不断变动问题,而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不团结,内部的利益争夺,更是首要的原因,要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所提出的建立一个小型巴勒斯坦国确实是一个十分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的实施,确实困难重重。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浅析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中东属性及其安全联系 【摘要】: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关键词】:巴基斯坦;地缘政治;中东;安全 一 巴基斯坦在东面与印度享有长达1800公里的边境线;中东边境上,其俾路支省和伊朗接壤,有800公里的边境线;在西北面与阿富汗享有2200公里的边境线,并且两边的地形地貌雷同;在东北面和中国的边境线相对较短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因此,巴基斯坦从印度来看是一个南亚国家;从阿富汗来看是一个中亚国家;从波斯湾来看则是一个中东国家。而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波斯湾国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紧密相连。 巴基斯坦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波斯湾。从卡拉奇向西延伸600公里与伊朗1500公里的海岸线相连,并在恰巴尔到达波斯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与伊朗边境省首府扎黑丹一条长达400公里的铁路以及公路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条通往中东的陆上连接。除了在地理上与穆斯林世界联为一体外,巴基斯坦还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拥有共同信仰、共同观念和共同生活方式,这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有利条件。独立之初,为了不被在南亚独占优势的印度所吞并,巴基斯坦不得不构建一个特殊的掩体--伊斯兰教【1】,积极建立与穆斯林国家的安全联系与合作。 二 巴基斯坦与中东国家的安全联系可以从两个阶段和两个方向来考察。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由陆路朝向中东,从伊朗经土耳其到达伊拉克。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巴基斯坦的海岸线朝向波斯湾,包含阿联酋、科威特、阿曼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半岛和穆斯林世界的国家。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正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开始。美苏相互争夺以扩大各自在世界的影响力。巴基斯坦尽管力量弱小仍然成为了西方联盟的伙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充当南亚板块抵抗苏联的力量。1955年,巴基斯坦也加入了美国成立的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同年,巴基斯坦加入了”巴格达条约组织”(Baghdad Pact),1959年伊拉克退出后更名为”中央条约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国际会议于6月18至19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党总书记萨利希认为,中国应该加入有关这一问题的四方(联合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会谈中。对此,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中国同“四方会谈”的各方保持联系,但暂不考虑加入其中。 吴思科的这番话让人感到意外。以讨论中东问题的“四方会谈”是由美国牵头的,从2005年7月这一机制建立至今,就阿盟-以色列、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东局势等问题召开了10多次会议,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却一次也没有受邀参加会议。 按理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负有责任。中国应当在中东事务上起一定的作用。况且,许多中东国家也呼吁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中国派出了中东特使,或参与处理中东事务的国际会议。在一些国家的建议下,虽然中国任命了大使,有时也到中东进行穿梭访问,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一些观察家称,中国的中东特使每次穿梭访问后,一般都是召开记者会解释中国立场,并无多大建树。当然,这跟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实行“韬光养晦”多,“有所作为”少的外交政策有关。如果中国的中东特使只是到部分国家巡游,见见一些政界人士,但提不出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其穿梭访问只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中东对于中国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2年平均每天从中东进口550万桶原油,2014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石油最大进口国。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约有46%来自中东,预计从2013年至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4倍,其中大部分增幅仍来自于中东的供应国。 有人批评,中国关注中东更多的源于对保障石油进口的需要。这样的政策有着某种的取巧性和策略性,不能承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中东更加独立地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在中东的盘子已经很大了,不仅有数十万人在中东地区求职谋生,还有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这里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数十万中国人还能轻松撤离吗? 当前中东越来越脆弱的国境线,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1916年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在英国和法国绘制的地图上划定的几条线。英法作为外来强权主导这一地区的时代,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期间彻底告终,当时美国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干涉。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是这里最大的操盘手。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在中东发挥影响力的唯一超级大国。不过,由于美国目前削减军事开支,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发生了一定变化。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12年美国政府主动提出,在中美政治、经济战略经济对话的框架下,将中东问题加入中美政治战略对话的主要方面。6月20日,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中东对话,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和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就中东局势,特别是叙利亚、伊朗、中东和平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更大范围合作进行磋商。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 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 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 8.2%。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 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 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

浅谈利比亚动荡成因

浅谈利比亚局势动荡成因 杨婷婷 1049721103449 资环1103班 摘要 利比亚局势一直是国际关心的重点,虽然最终以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的被推翻并身亡为节点,且利比亚的局势也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还是有很多复杂因素的。内有前政府的专制独裁,外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涉”,终归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尽管局势已趋于稳定,在此也就各方面的因素稍作浅谈。 关键词:利比亚武力干涉卡扎菲石油利益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虽然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东接有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的埃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乎整个国际的贸易,该国稳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加之利比亚还是石油盛产国,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属热带荒漠带。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经开采。利比亚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想这也是法,美,英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主要原因。 前政权领导人的专制统治 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是在1969年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军事政变中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以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他还通过定期改

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中 东 北 非 局 势 对 我 国 的 影 响 姓名:吴月红 学号:090124018 专业:对外汉语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浅谈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总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北非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非洲和中东政局的不稳加剧了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 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继续扩散,尤其是利比亚动乱更是推动了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由于暴乱,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动乱,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致即使平乱,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动乱无法中止,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现在纽约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伦特原油逼近110美元,并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毕竟当一个月前埃及爆发动乱时,市场并未预期到利比亚的局势会变得如此严重。 作为国际重要石油储备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不可否认,对我国对外经济和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个地区局势的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能源合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国家局势的不稳定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对石油需求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将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动。石油价格的变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高企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根据目前中国国情,我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 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甚至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石油供应来源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而且中东的石油是中国未来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所以,油价走高对于我国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目前出现动荡的国家中,大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和运输已受重创,必然减少原油供给,导致近期油价走高。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不排除一些小的波澜。与此同时,世界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综合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前进,致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就局部来讲,并不和平。但世界需要和平,这更是世界上每个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意识潮流。 以下是鄙人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拙见。主要就4方面的问题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对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中国的态度也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态度。发展中国家要结成友好联盟,共同奋进,充分利用这把双刃剑,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世界竞争力,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进军。 二、世界多极化发展 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场大半世纪之久。但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被打破,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化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且逐步形成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多极化格局。 面对多极化发展,中国作为其中的一级该如何面对,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人民日报》 课本《形势与政策》

美俄中东问题

布什总统8年执政不仅未使中东地区趋向和平,他以“反恐”名义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反而使中东乱上加乱。奥巴马尚未就职,以军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巴以爆发空前规模的流血冲突。这场战事已经开始考验他的神经,同时也提醒他:中东乱局是他就职后必须认真应对的重要课题。奥巴马现已就职,从其讲话和各方面的情况看他势将调整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要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两手始终是美外交的传统手段,奥巴马也不会轻易放弃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高压手段。但奥巴马可能会更偏重于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遏制黩武冲动,避免轻启战端。奥巴马会慎施单边主义,可能会更加借重联合国的作用,寻求欧洲盟友以及俄罗斯、中国的协调与配合,争取获得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在巴以和谈和伊朗核问题上,更加注意发挥四方机制和六方机制的作用。奥巴马还将极力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改变布什政府推行的“非友即敌”的政策并放缓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奥巴马调整中东政策,不是要放弃美在中东的利益,更不是从中东乱局脱身而去,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持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实现美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有人认为美在中东会进行战略收缩,但这有待观察。布什执政8年,美硬软实力从巅峰开始下滑,现又面临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奥巴马执政后主要精力将放在国内经济上,在外交上,包括中东在内的热点问题他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先后次序上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中东仍将是美国必须控制的重点地区,这是美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反恐、防扩散,控制地区能源生产的运输通道,推行美式民主制度仍将是美中东战略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中东目前的三大热点,奥巴马已经表示,他就职后将会不失时机地推动巴以和谈取得成果。就职后的奥巴马急需应对两大难题:其一是以色列右翼大选胜出、内塔尼亚胡上台,和平进程有可能受阻,如何推进。其二是如何对待哈马斯。以对加沙血腥打击再次表明,武力消灭哈马斯难以奏效,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都会强烈反对;而听任哈马斯与法塔赫分裂割据,巴以和谈难以重启;推动巴两大派和解,势必要对哈马斯作些妥协,美和以色列还难以迈出这一步。奥巴马竞选时曾提出16个月从伊拉克撤军,他在就职演说中也表示要负责任地撤出伊拉克。但是撤军真的要付诸实施,他将会发现情况十分复杂。首先,美为伊拉克战争花费了2.3万亿美元,付出4200多士兵的生命,6万多伤残的巨大代价,换取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军事占领伊拉克。继续控制伊拉克是美利益之所在。确保美对伊拉克的控制,防止“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平息伊教派和民族之间战乱是撤军的前提。因此能否如期撤军还要视情况而定。奥巴马竞选时曾表示当选后将与伊朗进行高层对话,后又强调伊朗必须停止铀浓缩活动并停止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领导人曾表示,他的讲话不能接受。美与伊朗矛盾的实质是伊朗要在中东发挥地区大国作用,这与美国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相抵触。伊朗核问题只是美伊矛盾的表象。布什的高压政策迄今未能迫使伊朗就范。因伊拉克战争前车之鉴,布什任内未敢对伊朗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奥巴马当然也不会贸然对伊朗使用武力。奥巴马有何高招处理与伊朗的矛盾,仍有待观察。奥巴马能否缓和与伊朗的关系也将影响其他两大热点问题的走向。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特别是对萨德尔领导的“迈赫迪军”以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都有相当的影响。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拉克局势走向有重要作用。哈马斯能否改变武力抗以的强硬立场是巴以和谈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总之,中东地区三大热点对奥巴马的外交能力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 俄国高举反对恐怖主义的大旗军事介入叙利亚,以叙利亚为桥头堡,同时组建俄国主导的国际性反恐同盟,意在挑战美国在该地区40多年的主导权,并且冲击美国主导的的中东安全框架。美国操纵中东可控动荡与冲突的战略,是以其他大国势力无意于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为敌、美国的的势力在这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势力处于绝对优势的为前提的,这也是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得以存在的基础。俄国在叙利亚发动针对美国的战略反击,也是俄美乌克兰冲突的后续发展,其矛头所向指向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表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不过也难怪,熟悉点历史的都知道,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和平可望不可及。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沙特阿拉伯派出部队平息巴林内乱,也门动乱不断升级,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预测和危险的地方。 一直以来,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近期中东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还有待密切关注。国外部分学者习惯把复杂的中东局势比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而一些中东地区的资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可预料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谈中东地区问题,首先说说中东地区这个概念吧。所谓中东地区,其实是欧洲人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称谓,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晒普、塞浦鲁斯等。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围绕着该区域的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而近期系列动乱追溯根源,不外乎都是由以前的老问题所引起。首先是中东内部矛盾突出,因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社会问题严重造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此外中东国家的政治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是外部势力的强势入侵,国外势力破坏性地对中东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和赤裸裸的政治干涉,诸如某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基本以其石油利益为基本尺度。“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组成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中东近期的动荡既是中东各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也有外部势力干预等深层原因。 近期的系列动乱可谓是中东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老问题的新爆发。这系列动乱,对于中东各国来说是一场有硝烟的动乱;而对于国际上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则是一场无硝烟的超限战。 关注中东地区的动乱,人们首先关心的将是石油价格变化,今天加油贵了多少?石油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资源,中东局势牵动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历史上三次油价大涨均与中东政局相关。对中国而言,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不存在想不想牵涉进去的问题,而是已经身陷其中。据了解,本次动乱覆盖中国85%的石油进口量,而且中国进口能源60%经过亚丁湾,中国出口欧洲的大部分商品也经过该区域,中国的经济深受本次中东地区系列动乱的影响。简言之,当前中东乱局一方面使国际油价飙升从而使中国经济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对待中东的新动荡,亟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中东乱局及其成因——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 二、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三、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在写作本篇论文之前,我仅代表我个人向巴黎遭受ISIS恐怖组织袭击的无辜群众表达我的同情,并希望你们能从伤痛中重新站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寻求快速发展,世界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前的,但不乏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发生。而这些局部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波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也是指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包括了部分西亚和非洲的埃及。在二战之后,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大型战争包括五次中东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及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进入21世纪以后的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可以说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印象就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中东地区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久久不能消散,而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是无尽的伤痛与苦难。

那么,造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经广泛阅读资料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地理因素。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部和非洲东北部的地区,是一个三大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汇聚之地。可以说地理环境相当复杂,陆上可以沟通亚欧大陆,海上又将地中海与印度洋相联系。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然而,这并不是地理因素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当属资源因素。在我看来,这也是造成中东地区乱局的一个比较的重要的问题。资源有多有寡。多的是什么,石油;少的是什么,水。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而这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利益与财富。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中东地区要相互争夺,也吸引了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争相来到这里争取利益。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其次,水资源是中东地区及其匮乏的一类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资源。为了生存,这些国家自然避免不了口角,也就避免不了争执,运气不好还要大动干戈。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当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给那些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的国家带来经济安全上的致命打击。而局势的持续动荡,使得地区经济进一步恶化,造成恶性循环,民众苦不堪言。 三、政治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东北非地区各国多是独裁专制政权,贪污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制独裁政权被推翻,但由于长期缺乏民主

地缘政治与大国崛起_以美国为例

理论导刊 2006#1 世界经济与政治 1.廉政专员由行政长官委任,并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廉 政专员要定期向行政会议汇报重要的政策事项。廉署的职责是调查和搜集证据,但无权指控与《防止贿赂条例》有关的罪行。一切所调查的材料均交由律政司全权决定是否检控。这种程序亦保障廉署不致滥用权力。 2.廉署在行使某种权力前,须先获法庭许可,只有法庭才 能对案件作出判决。在作出审判前,廉署会听取法官因顾及调查所用的方法而提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地研究并对执行程序予以检查,以确保权力不会被滥用。按法例规定,廉署须向立法会呈交年报,汇报其工作,立法会议员亦可在需要时就重要事项传召廉署人员回答提问。 3.由社会各界贤达40人组成四个独立的委员会,专责监 查廉署各方面的工作,并向廉署提出意见。负责审议廉署整体政策的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负责监察执行处工作的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负责各项防贪研究并向廉署建议处理程序的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市民传播反贪信息,提供意见,争取公众支持,打击贪污的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四个咨询委员会,每年均提交工作报告,有关报告亦须向市民公开,便于市民监督各委员会的运作。为确保运作独立和公正,各咨询委员会主席职位均由非官方人士出任。除四个咨询委员会外,还另设一个 独立的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专门监察及检查任何对廉署 的工作程序或廉署人员所作的投诉。该委员会由非官方人士担任主席。 4.传媒监察。香港享有高度的新闻自由与公开性,这使广 大市民通过大众媒介更加明了廉署的工作,以增加廉署工作的透明度(transparency),便于市民监督。腐败犹如瘟疫,不仅使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且也扭曲了经济环境,破坏了民主,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寻求根治腐败的良策。香港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仅仅依靠事后的惩戒是远远不够的,对腐败的全面预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也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毕竟预防优于治疗,防病胜于治病。参考文献: [1]香港廉政公署.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专员二零零二年年报 [R].2002. [2]香港廉政公署、公务员事务局.持廉守正———公务员实务守 则[R].200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崔颖] !!!!!!!!!!!!!!!!!!!!!!!!!!!!!!!!!!!!!!!!!!! 100多年前,当欧洲即将跨入20世纪时,地缘政治学 说的奠基者麦金德曾说:“政治的进程是驱动和导航两种力量的产物。这种驱动的力量源于过去,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传统的历史之中,而今天则通过经济的欲求和地理的机遇来引导政治的动向,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实践充分展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各种国际事务中地理因素自始至终如影随形,各国制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中无不蕴含着对地缘的思考。人们发现,一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同地缘政治的成功运用存在着不解之缘。这一点在美国的崛起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地缘政治的涵义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其涵义长期以来争论不已。只有首先弄清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地缘政治在国家崛起战略决策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地缘政治”这一术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地缘政治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使其具有许多内容各异的涵义,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第一种观点把地缘政治等同于政治地理学。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认为,地缘政治的涵义之一是用来“作为政治地理学的同义语,这样它就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描述个别国家的结构和世界政区的划分。”第二种观点认为地缘政治是研究权力与地理的关系。美国地缘政治学家索尔?科恩如此定义:“地缘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国际政治权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三种观点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根据地理因素策划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或者说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及其外交政策的空间逻辑。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 对地缘政治学的涵义,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崛起:以美国为例 封永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上海200062) [摘 要]从根本上说,地缘政治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考察和策划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国崛起的成功同地缘 政治的娴熟运用密不可分。在美国崛起的实践中,以马汉、斯皮克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理论,为美国的成功崛起和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而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更深远的蕴涵与启示。 [关键词]地缘政治;美国;崛起战略[中图分类号]D7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6)01-0082-03 82

浅析中东问题现状及对我国启示

浅析中东问题现状及对我国启示 摘要:2011年4月“阿拉伯之春”的后果令美国失望。亲美的突尼斯和埃及总统被扳倒,两国新议会选举使民族宗教势力大增,以色列被明显孤立,伊朗抗美声势加大,中东各国较普遍出现动荡。受财政拮据制约,西方干预选项有限。利比亚虽然被西方军事征服,但留下诸多难以化解的后患。从许多方面来看,中东已成为“烫手的山芋”。20 12年中东动乱的规模可能超过去年。 关键词:中东局势动荡发展启示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一、中东问题的现状 岁末年初,一场大规模抗议浪潮席卷被誉为“和平绿洲”、“非洲发展典范”的突尼斯,导致执政23年的本?阿里下台。这刺激了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埃及随即爆发类似骚乱并迅速扩大。穆巴拉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住执政地位,但在抗议浪潮不断升温、政治社会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最终仍被迫下台。目前突尼斯过渡政府组建波折不断,人事变动频繁,迄今已产生三届临时政府。埃及政权落入军队之

手,尽管军方为安抚民众、实现权力平稳移交,已如期举行有关修宪的全民公决,并初定于9月举行议会选举,之后1至2个月内举行总统选举,但埃及局势仍然不稳,抗议示威时有发生。 突、埃剧变在中东地区形成连锁反应,也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等多国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示威和骚乱。利比亚甚至爆发反政府武装与政府间的军事冲突,国家陷入内战,并最终招致美西方的军事打击,成为中东局势动荡的新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稳定的君主制国家巴林也出现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将动荡的火种带入海湾地区,且诱发沙特、阿联酋等国派军队直接介入巴林局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二、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 中东地区各国的国情各有不同,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但这些国家都面临诸多深层次的共性问题,成为引发此轮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空前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加剧国内动荡。中东很多国家经济对外特别是对发达经济体依存度高。突尼斯、埃及、利比亚都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贸出口、侨汇、旅游收入和石油资源。近年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东一些国家尝试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受到体制制约,转型相对缓慢。与此同时,中东一些国家社会发展中的贫穷、失业以及地区或部落间的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普通民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尤其是受国际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代号“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定点清除”了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对哈马斯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空中打击,并威胁发动地面攻击。加沙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予以还击。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交火。下列关于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以问题源于联合国“分治”决议的不公平 B、影响中东和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宗教、领土、资源、大国插手等 C、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D、巴以问题能够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因素有( )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漫画《飞不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着中东的和平,然而这只“和平鸽”却“飞不动”了。该 漫画所寓含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国的干预 B、民族矛盾尖锐 C、宗教矛盾复杂 D、水资源、领土的争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地图展示了当今世界某一热点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因素有( )①战略位置②历史遗留问题③宗教问题④大国介入问题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阿以冲突的焦点是巴勒斯坦问题,此地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影响巨大的三个宗教的圣地。以下教派选项中不包括在这三个教派中的是(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以之间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直到今天巴以冲突仍时有发生,中东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特点是( )

地缘政治学与国际问题分析

一.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定义:美国著名学者斯皮克曼给地缘政治学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依据地理因素对于安全政策的统筹规划”。而另外两名美国学者佩尔蒂尔和潘赛则把地缘政治学看作是“运用地理学为政治目的寻求指导方针的艺术或科学”。显然,这几位美国学者把地缘政治学视为战略地理学,也就是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战略(包括国防和外交战略)决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英国《牛津英语辞典》(第2版,1989)对地缘政治学提出两种解释:“①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研究本身;②在民主社会主义德国发展起来的一门伪科学。”第一种解释是给地缘政治学下的又一个定义,它和美国学者的定义大同小异;第二种解释专指为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的“地缘政治学说”。 丛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1.[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他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政治区域,是第一个在对国家的比较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空间和位置影响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 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它是人民和土地的统一,具有生长、扩展和衰亡的生命周期。 空间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国家必然要为保卫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国家的衰落就是由于对空间观念淡薄所致。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象征着它的权力份额。世界强权力量的瓦解和替代过程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政治地图上就是不同尺度的国家相互组合。 国家的疆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出现移动或变更的现象。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和生物进化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国家为了生存和强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对,它就会越过边界。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它是人民和土地的统一,具有生长、扩展和衰亡的生命周期。 归结起来,就是三点: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能动的疆界 2.[瑞典]鲁道夫·契伦的扩张理论:他以德国为中心来分析地缘政治问题。 国家的行为类似一个生物体,它应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竞争力量。所以,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部分吞并弱小的部分,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