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理学院09统计学1班 200910060111

摘要:合理的调控使用电梯,提高电梯的服务率,尽量减少乘

客的等待时间和乘梯时间,是电梯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上班高峰期建立了电梯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出了最优调度方案。

问题:我们通过对上班高峰时段的电梯运行参数进行分析,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得到了电梯往返运行一次的平均时间和每组电梯运完该组人数的总时间,进而以“运行最慢的电梯的服务时间最小”的“最大最小”原则作为其评价指标得出目标函数:

Min 1i k

Max

≤≤()

19i i i

M f m x

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得出了分层方案是乘客在等待条件下电梯调度的最优方案。

通过本文论证,在交通需求较大的高层或超高建筑可以采用群组分区运行方式,能有效减少了平均运行周期、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及平均行程时间等指标,从而提高电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关键词: 高峰期 最大最小原则 动态规划

平均等待时间 分层方案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regulation elevators, elevator service rate to minimize the waiting time of passengers by ladder time,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elevator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rush of the elevator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model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 to solve the optimal scheduling scheme.

Key word : rush hours maximum and minimum

Dynamic programming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一、问题重述

要求为解决商用写字楼在上班高峰期(早上8:20至9:00)电梯拥挤状况而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电梯调度运行方案。

电梯运行参数及要求:

(1)第一层的高度为7.62m ,从第二层起相邻楼层之间的高度均为3.91 m ;

(2)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是304.8m/min,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为1.22m/s2;

(3电梯的容量为19人.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如果考虑的话)为上面3部分时间总和的10%;

(4)底楼最大允许等侯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

写字楼各层办公人数分布:

要求解决的问题:

第一问:假如现有6部电梯,请你设计一下电梯调运方案,使得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

第二问:

如果大厦管理者想重新安装改造电梯,除满足以上运行要求外,还考虑电梯安装的安装成本,比如用较少的电梯比更多的电梯花费少,一个速度慢的电梯比一个速度快的电梯花费少,能选用电梯分别有快速,中速,慢速三种,请给管理者写一个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实现(如需用数据分析说明,可设选用电梯的最大速度分别是243.8 m/min,304.8 m/min,365.8m/min)。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每个员工均在上班时间之前到达各自楼层,没有迟到现象;

2.假设乘客都已到达,等待进入电梯;

3.乘客在每层楼下的概率是等可能的;

4.乘同一组电梯的乘客到达该组所服务的楼层是随机的;

5.假设电梯运行中不会发生故障;

6.假设电梯下行过程中没有人乘坐,即只考虑上行情况。

三、符号说明

m v :最大速度

a :加速度

k :电梯的组数

i M :第i 组电梯运送的总人数,其中(1,2,)i k

i x :第i 组电梯的电梯数目

1i t :第i 组电梯从底层直达第一站所用的时间

2i t :第i 组电梯由所服务的第一站到最后一站的运行时间

3i t :第i 组电梯直接下到底层所用时间

4i t :第i 组电梯乘客上下电梯,开关门及其他损失的时间 i T :第i 组电梯的运行周期

k m :第k 组电梯所管楼层数 n c :每层的人数 T 间:每组的间隔时间

T 总:每组电梯运完改组人的总时间

i M :第i 组电梯运送的总人数

四、问题分析

由于高层办公楼电梯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重复的上下行运动过程。我们为了简化其过程,选取其中上行过程。其上行如图1所示:

对于问题:

为了尽量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可以考虑为电梯分配不同的负载区域,让每个电梯单独运行的负载楼层,这样不仅减轻了电梯的负荷量,而且可以减少电梯每一次运行中的停靠次数,最终达到减少乘客等待与乘梯时间。

由于乘客乘电梯的需求是随机的,而且上下电梯的地点也是随机的,从而需要对一个确定的电梯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设电梯的服务范围是从第L 层开始的连续k m 层人员。

我们可以最大最小原则,即使得服务最慢的的一组电梯服务时间最短。在上班高峰期,乘客全部在一楼等待进入电梯,而且在自己的工作地点下电梯。

为了研究运载乘客的电梯运行情况,必须了解电梯停靠的次数及位置。由于乘客随机分布在电梯服务范围内的任意楼层,从而电梯的运行中停靠次数以及停靠位置也是随机变量。如果知道停靠次数及位置就可以得到电梯完成运送乘客且返回一楼所用的时间即该组电梯的运行周期T 。进而就可得出该组电梯运载完所服务层数的所有乘客需要的时间。

然后以最大最小原则列目标函数,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求得最佳调度方案。

电梯运行一周示意图

乘客到达电梯口

等待

乘 客 进 入

向上行

电梯暂 停 继续上 行

运送完毕返回门 厅

电梯启动 某乘客到达 目标楼层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电梯运行时间和运送距离的关系

经分析可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只有两种运行情况: (1) 电梯加速至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然后减速运动。 运动曲线如图2:

设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为m v ,电梯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停靠所服务层的距离为x ,所运行时间为()t s ,加速度为a 。

已知电梯初速度为0/m s ,因此电梯在运动中任意时刻的速度满足v

a t ,因此加速到最大速度需要时间为1m

v t a

,其所走位移为2

2m v d

a

。 当2

s d 时,电梯匀速阶段运行时间2

2m

m m

v s d s t v v a

,因此整个过程中的运行时间为2

1

()

2m

m

v s t s t t v a

; (2

)电梯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做减速运动,即2

s

d 时:速度

曲线如图3

)

(/a m (v

电梯未达到最大速度就开始减速。此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v =0

s t a

,其运行位移为()t s = 因此电梯运行时间和运送距离的关系为

(

)2

2

(s>21.1528)=21.1528)m m m v s v a

a t s v a ?+=?

?=??≤??

2.电梯平均往返运行时间

电梯的平均往返运行时间T 周,包含了电梯从门厅出发到第一次停靠时的运行时间1i t ,第一次停靠后电梯后续往上运行2i t ,电梯往下运行的时间3i t ,以及所有乘客上下电梯,开关门及其他损失的时间4i t 。

即 :1

2

3

4i i i i T t t t t 周

电梯运行流程如图所示:

v

图4电梯运行一周示意图

第一部分: 第i 组电梯从底层直达第一站所用的时间:

111(3.917.62)i

i j j t t m -==+∑

第二部分:第i 组电梯由所服务的第一站到最后一站的运行时间:

2

(1)(3.91)i i

t m t

第三部分: 第i 组电梯直接下到底层所用时间:

31(3.91(1)7.62)i

i j j t t m ==-+∑

第四部分: 第i 组电梯乘客上下电梯,开关门及其他损失的时间:

4 1.1[19 1.36]

i i t m =??+

因此可以得出第i 组电梯的运行周期:

1234

11

1

=(3.917.62)+(3.91 3.71)23.5910.18i i i i i i

i

j j i

j j T t t t t t m t m m -===+++++++∑∑

3.每组电梯运完该组人的总时间

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对服务于整个楼的电梯进行分组, 每组服务于不同的楼层考虑。为使等待时间达到最小, 同一组电梯必须均匀分布在它们所服务的楼层。

令11

i

i j j L m -==∑+2,则每组电梯运送的总人数为:

i i i

L m i n

n L M c

+==

设每组有i x 个电梯组成, 则每组的间隔时间为:

i

T T x i

记()i i T f m 则每组电梯运完该组人的总时间:

()

191919i i i i

i i i

M T M M f m T T x x =

==总间 模型建立:

得到每组电梯运完该组人的总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电梯的调度方

案。以用最少的时间把乘客运送完毕作为确定电梯调度方案优劣的标准。

目标函数:

Min 1i k

Max

≤≤()

19i i i

M f m x

约束条件:

16k ≤≤ 00m =

1

29k

i i m ==∑

1

5948k

i

i M

==∑ 1

6k i

i x

==∑

这是一个带整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当分成一个区域(也即不分区)I=1时,由(1)式子可以很容易求某组电梯的总运行时间;但分为多区域时则需要考虑上百种分区点位置,因此需要一个较为简便的算法。

在确定分区点时,一旦当前一个分区点确定以后,其后续分区点的最优位置只受当前分区点位置决定,而不受当前分区点之前分区点位置影响。这个特点刚

好满足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化原理:“一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对于先前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其以后的所有决策应构成最优策略。”因而我们考虑利用动因而我们考虑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各组电梯所服务楼层的最优方案。

根据评判标准,规划方程的目标是使得某一种规划方案(即电梯分组的组数一定)中,各组电梯的完成任务时间的最大值最小化。对

于规划函数

()

19

i i

i

M f m

x

,按分组n进行动态规划得到两组最优方案。

平均等待时间较短的最优方案:

表一:调度方案有关数据

总运送时间最小的最优方案:

上表中,第一种方案是平均等待时间较短的最优方案,第二种方案是总运送时间最小的方案。分析可知,第一种方案虽然平均等待时间最短,但总运送时间较长;第二种方案等待时间较长,但与方案一相差不太大,且总运送时间很短。根据题中所述乘客常常碰到再5分钟就迟到但电梯等了好长时间还没来的情况,因此我们采用总运送时间最短的方案,即方案二。

六、模型评价与推广

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推广到在交通需求较大的高层或超高建筑,通过采用群组分区运行方式,能有效减少了平均运行周期、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及平均行程时间等指标,从而提高电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对于高层建筑中电梯分组优化, 本模型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方法对于下班高峰以及公共汽车的调度等间题, 本模型同样适用。

优点:建立了群组分区的方式划分电梯运行区域,使得电梯能够最大限度的运载乘客,解决上班高峰期电梯拥挤状况。

缺点:模型存在许多细节没有完善, 比如简化为排队等待状态下的电梯调度安排,未考虑乘客在上班时间段的到达的分布情况,而且在现实中电梯可能会因某层无乘客出电梯而不在该层停靠。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对模型的求解只进行了较简单分析,模型没有做到很精细,使得结果跟真正最优值可能存在一些误差,这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宗群,尚晓光,岳有军,等.电梯群控系统的交通模式识别[j].控制与决策(Control and Decision),2001,16(2):163-166.

[2] 高东红,张海龙.几种电梯运行模式的比较及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5月第38卷第10期.

[3] 宗群,蔡昱.基于电梯交通流概率仿真模型的空闲交通模式电梯

调度方法, 控制与决策,2002年8月第17卷第3期.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在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日益增多的今天,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因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关注中,候梯时间和乘梯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据统计,现代高层办公楼高峰期普遍的候梯时间都在10-15分钟,有些旧式办公楼甚至达到20分钟,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除此之外,乘梯时的拥挤和失重感也往往被人所诟病。怎样做到建筑物内电梯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置,尤其是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以让电梯更快捷高效地为我们服务,不仅是建筑设计师、电梯商、开发商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用法制来规范和引导社会发展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电梯的数量跟电梯服务的优质高效密切相关,但高昂的电梯成本以及电梯对楼内建筑空间的占用往往让开发商对安装多数量的电梯望而却步。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电梯数目以让办公楼能够正常运作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综合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办公楼电梯设置的规范有以下条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1:电梯 1、电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 2、电梯井不易被楼梯环绕。 3、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4、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临布置,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8台。 5、电梯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乘客电梯≥最大轿厢深(B)住宅电梯单台≥1.5B;单侧4台≥2.40m;双侧多台≥相对B之和,井≥4.50m。病床电梯单台、单侧多台≥1.5B;多台双侧≥相对B之和。 6、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主要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7、机房应为专用的房间,其转户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潮和防尘;不应在机房顶板上直接设置水箱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8、电梯井道和机房的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消防电梯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另外,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楼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电梯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电梯安装工程 一、前期准备 施工前期准备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 现场施工人员暂舍安置、备件仓库协调; 2 机房和井道建筑工程勘查验收(机房及井道顶面的施工、曳引机混凝土基础及构架的强度、井道内建筑模版及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垃圾清除); 3 脚手架按相关规范搭设和验收; 4 施工用电准备; 5 电梯设备到达工地及保管情况; 6 土建总体进度及施工管理情况; 7 现场总包单位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8 确认具备向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办理电梯施工告知的必需材料。 二、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需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 确认本公司具备本次所装电梯的安装资格,所承担安装的电梯是具有合法资格制造商正式出具产品合格证的产品。本公司亦已充分了解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且已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了安装告知手续。 2 确认已从电梯制造商处获得了本次所安装该类类型电梯最新版本的相关技术文件,按电梯的型式、规格配备了完整的安装工艺文件、企业标准以及自检规程、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技术规范。

3 确认已办理好或办理所有施工人员的用工手续,备齐所有人员相应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 4 检查确认现场施工中所需的计量、测量器具已备齐且具有有效的检测合格证书。 5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施工中须执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材料进场管理措施、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施工操作管理措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等。 6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临时用电管理措施、井道门洞防坠落安全措施、现场消防管理措施、施工机具管理措施等; 7 确认已制订或制订文明施工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生活卫生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卫生管理措施等。 三、施工方法 1 施工主流程如下: 样板架安装、挂基准线→导轨架及导轨安装→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对重安装→轿厢安装→层门安装→井道机械设备安装→钢丝绳安装→电气装置安装→整机调试 2 施工方法 本项目安装的电梯无特殊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1 脚手架搭设方法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登录天涯 | 注册天涯 | 帮助 由于浏览器不支持或者禁用JavaScript ,您可能不能使用到本网站的所有功能。 参见如何启用JavaScript 脚本. 首页提问列表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工程 技术] 悬赏点数 10 1个回答 443次浏览 0 湖北过客 2009-3-12 9:25:01 58.49.8.* 举 报 如何配置电梯数量 回答 登录并发表 取在谷歌搜索如何配置电

回答消梯数量 系统推荐答案 yanlei1212009-3-12 9:33:20 218.83.222.* 举报 可以依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及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条文说明(这里说的很详细):4.1.4 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 表1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标准数量额 定额定 载重量速度 建筑类别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 级(kg) (m/s) 按建筑面积6000 5000 4000 <400 0 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630 0.63 办按办公有效3000 2500 2000 <20 00 800 1.00 使用面积m2/台 m2/台 m2/台 m2 /台 1000 1.60 按人数 350 300 250 <250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

办公楼设计要点

一、写字楼的核心筒: 问题出在写字楼的核心筒里。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要做到70%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超高层,电梯占用面积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30%的核心筒设计好,才能保证70%的使用面积。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但其他内容书上找不到,在审查图纸时就没根据了,尤其是客梯。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说到客梯,电梯的数量是根据人数、高峰等候时间来决定的。但人数的根据又是多少?一时查不到根据,而电梯商可以提供你很多假设,人数有10、11、12平米使用面积/每人不等,高峰等候时间40秒,50秒,60秒或者40秒以下的35-30秒等,电梯载重从1000kg-1150kg-1350kg-1600kg之间又是很多种,再加上电梯速度的变化,所以他们用“电脑计算”来使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吓唬得使我们的设计人从此就不想去弄懂,我遇到的绝大多数境内外很有名的建筑师都声称需另请电梯专家来咨询,看来大家都被电梯商给唬住了。其实所谓人数,就你自己这一层办公室的人数除以这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体就有数了。我们的一层设计室40多人,700多平米,大体是15平米/人。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16.5平米/人。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是一个定数。为什么是定数呢?本来一栋建筑物还没有建成,还没有使用,即使使用以后,一栋高层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电梯数量确定方法 一、一般指标 一般,决定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为电梯数量、承载能力与额定速度。 1、输送能力能满足5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就可以认为电梯的选用是合理的。 2、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太长,一般要求不应超过2-3分钟。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同时符合了消防电梯要求。 3、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应尽量缩短。这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心理要求。比较能接受的限度是: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二、规范指标 《住宅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电梯的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4.1.7 条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4.1.9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的规定,其根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3.1条规定,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中应设消防电梯。第6.3.2条规定,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

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为了节约投资允许设站间层不超过两层。减少电梯设站有利于节约电梯造价,简化电梯管理及减少损坏率。 在《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解释: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测定,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最近,首规委住宅专家组讨论,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3.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6、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7025.1-7025.3-1997)的规定:“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服务于残疾人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0m”。该标准规定住宅电梯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见表4.1.9。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转载)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转载) 老王书院收藏于2011-09-13 阅读数: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郭丽平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在工作中经常要问:这栋楼应设置几台电梯? 电梯的载重量多少?速度多少?怎样的配置才是与本楼最匹配的? 二、电梯选型的参考因素 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它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备不但费用昂贵(约占建筑基建总投资的9%左右);而且电梯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对电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梯设计中应该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关系、建筑物内人员分布、楼内相互间的客流情况和客流高峰期间的电梯使用状况等角度来考虑,并反复进行电梯运输系统的交通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及等级来加以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确定所需电梯的台数、配置方式、服务方式以及电梯的额定荷载、额定速度和控制方式等等。 三、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在方案阶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摘要 繁华的都市和人口密度的高度集中使得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办公场所,每天的上下班时间都会在拥挤的人潮中听到对电梯运行速度和调控安排的不满和抱怨,然而在电梯运行速度既定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电梯停靠楼层的方案变成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唯一出路。 对于问题一,要设计一个较优的电梯调运方案,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模型,对电梯调运可使用的随机运行方案、奇偶层运行方案、分层运行方案、随机与分层相结合这四种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得出分层运行方案为运行效率最高的调运方案。针对问题中有6部电梯的情况,采用上述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即分层运行方案。在负责低层、高层运送任务的电梯数均为3部,且低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不少于高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的原则上,对分两层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三部电梯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另外三部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考虑到最优方案的运行总时间过长,我们对其进行优化,即考虑乘客可步行1-2层楼梯,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6部电梯不可能满足运送要求的结论,为问题二的解决做铺垫。 对于问题二,通过问题一最优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6部电梯无法满足运送要求,在重新安装改造电梯时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以满足要求。运用问题一中建立的最优分层模型来确定需要电梯的型号及数量,不仅考虑要在40min内将所有乘客运送至目的地,还要考虑到电梯的安装成本。对低层可安装低速或中速电梯、高层可安装中速或高速电梯的五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电梯安装的最优方案,即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需12部低速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需12部中速电梯。 关键词:分层运行运行总时间调运方案候梯时间

办公楼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施工方案

建安工程 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审批页

一、编制目的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工期进度的实际安排,墙体砌筑、粉刷等二次结构工程计划于8月25日开始进行施工,为了解决二次结构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相关水电暖通专业的材料设备运输需要,所以需要尽快安装施工电梯。为保证施工升降机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充分发挥安装用起重设备的性能,合理组织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如下安装方案。 二、编制依据 2.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2《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GB5144-2007); 2.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4《施工升降机性能实验》(GB/T5031-2008); 2.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9本工程全套结构图纸; 2.10《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安装手册》 2.11本工程《创文明工地计划》及其相关文明安全管理规定 2.12本工程《应急程序计划、应急预案》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概况 XXXX集团客服中心(西安)建安工程是一幢集办公、培训、活动及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物。由XXXX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99162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下一层,两栋综合办公楼为地上十一层,住宿楼为地上六层,培训楼为地上五层,活动楼为地上两层;建筑高度综合办公楼为47.65米,宿舍、培训和活动楼为23.95米。地下室楼层高度6.30米,办公楼地上楼层高度4.2米,宿舍楼地上楼层高度3.5米。 3.2设备概况 本次安装的外梯型号为SC200/200,即双笼,传动机构在吊笼上方。该型外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

对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探讨xxxx时间: 2002年1月14日16:54 [摘要]本文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有关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规定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梯建筑面积 高层建筑的竖向高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若通过楼梯到达着火层,会因体力不足和运送器材困难而贻误战机,影响扑救火灾及抢救伤员。 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 高层建筑的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米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不仅本身有许多具体的特性及要求,而且它对建筑、电气、暖通以及给排水等专业也有许多相关的要求。它的综合造价远远高于普通电梯,因此一幢建筑物中消防电梯设置数量的多少,既要考虑保证消防的需要,也要考虑其本身的造价。本文拟就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作一探讨。 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新《高规》)和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以下简称老《高规》)中的规定有所不同。老《高规》中规定: “设消防电梯的建筑物,其高层主体部分最大楼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1台;超过1500平方米但不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新《高规》中规定: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时,应设一台;2当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3当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

(整理)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选择依据标准 ( 摘自郭丽平,@地产智库整理)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在工作中经常要问:这栋楼应设置几台电梯?电梯的载重量多少?速度多少?怎样的配置才是与本楼最匹配的? 二、电梯选型的参考因素 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它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设备不但费用昂贵(约占建筑基建总投资的9%左右);而且电梯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还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对电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电梯设计中应该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关系、建筑物内人员分布、楼内相互间的客流情况和客流高峰期间的电梯使用状况等角度来考虑,并反复进行电梯运输系统的交通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及等级来加以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的结果,确定所需电梯的台数、配置方式、服务方式以及电梯的额定荷载、额定速度和控制方式等等。 三、电梯配置的相关规范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认为一台电梯服务60-90户是适宜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规定:在方案阶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确定电梯数量、额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电梯数不应少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3台电梯;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4台电梯。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梯数量应经计算确定。电梯的服务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乘客平均等候时间不宜超过120秒,发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60秒。

北京某办公楼施工电梯施工方案_secret

1编制依据 ****大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1986平方米,地下二层,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上八层,为钢框架结构,檐口高度为40.870~46.500米。 根据工程施工需求,地上二次结构及装修施工期间,在4区地下室结构顶板上、D-E/6-7轴线位置处安装1台施工升降机,最终安装高度为48米,安装5道锚固。第一次安装48米,安装5道锚固,外梯上到8层。 3 电梯技术性能 本工程采用SCD200/200型双笼施工电梯,由北京慧鑫建机厂制造,建委编号为怀·BS08591。

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表3.1 SCD200/200施工电梯主要技术参数 施工升降机安装在主楼南侧D-E/6-7轴线处地下车库顶板上,外梯纵向中心线距锚固点3.5米。具体位置见附图。 5 施工准备 5.1 人员准备:确定具备拆装资质的安装队,确定拆装人员名单,拆装人员安装施工升降机需持证上岗。 5.2 机具准备:用5米板车运送梯笼及标准节,根据现场选择2#塔吊将梯笼吊装到地下室顶板上。 5.3 材料、构件准备:配齐安装施工升降机所需的标准节、附墙架,配齐连接标准节及附着架所需的螺栓。配带吊装标准节所需的电机。 5.4 技术准备:安装前,施工升降机拆、装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签字,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5 现场熟悉:安装前组织安装工人了解现场情况,检查基础准备情况。 6 工作原理 SCD200/200外用电梯是单导架、双笼、齿轮条式升降机,吊笼分左右两个,被提升的人员及物料乘放于吊笼内,吊笼各自都有平衡重(对重),平衡重布置在导轨架的前后两侧,吊笼和平衡重通过绕过天轮的钢丝绳连结起来。吊笼内各装有一套驱动机构。驱动机

电梯数量估算

电梯数量计算(z) 2010-03-23 17:50:16 电梯数量估算法 一,高层办公楼按每3000-5000平米一部客梯进行估算,而服务梯(货梯,消防梯)按客梯数的1/3-1/4进行估算。 二,高层旅馆电梯数量估算一般取决于客房的数量,常按每100间标准间一部客梯进行估算,服务梯数按客梯总数的30%-40%进行估算。 三,高层住宅:18层以下的高层住宅或每层不超过6户的19层以上的住宅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18层以上(高度100米以内)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 电梯交通数量计算 1)12~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不能小于2台.每层住40人,层数为24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 每层住40人层数为35层以上时,应设置3台.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 2)旅馆的工作/服务电梯台数等于0.3~0.4北客梯数.消防电梯要满足"高规"要求.住宅的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消防电梯的速度V>=H/60>=1.5M/S,容量R.=11人(800KG) 3)医院住院捕宜增设1~2台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与病床电梯分开设置.>3层的门诊楼应社长1~2台电梯. a)计算所需要电梯的台数N=KPT/240R b)确定客梯集中率(每5分钟输送乘客率)K

办公楼(同时上班K=25%~16%)(不同时上班K=16%~12.5%) 旅馆(K=12.5%~5%) 住宅(K=5%)医院(K=22%) c)计算使用电梯的总人数P 办公楼(P=办公楼有效使用面积/10=0.55*总面积) 旅馆(P=床位+宴厅人数) 住宅(P=3.5*总户数) 医院(P=1.1床位数) d)计算往返一周总的运行时间T 办公楼T=2H/V+1.25(F+1)(V+3.5)+2R 旅馆住宅医院T=2H/V+1.25F(V+3.5)+3R e)确定电梯的速度V 办公楼旅馆V>=H/30或V=(0.1~0.125)n n:电梯行程总层数住宅医院V=1~2.5 f)计算每班电梯预计停站数F 公式比较复杂,我一般就采用n~0.9n g)确定电梯额定人数R (为了能消防共用条件,我一般选>11人) 嘿嘿~~这么麻烦就为了计算电梯所须台数 总结 电梯台数=乘客的集中率*电梯总人数*电梯往返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0电梯的额定人数) 错别字比较多~~不敢恭维~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捕电梯时,采用联系通廊.”,更正:“部”

电梯设置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4.1.4: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1.2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 ≤4500 m2设2台,>4500m2设3台

高层办公楼交通核设置要求

高层办公楼的垂直交通 ——浅析电梯系统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 发布时间: 2012-04-12 来源:畅言网 | 作者:冯琪 | CCDI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高层办公建筑得到了急速成长,越来越多的高层办公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城市街区毗邻而立,尤其在各大城市商务区,由于用地紧张,办公楼的竖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一栋栋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不但为都市的办公提供舒适高效的场所,同时也往往成为该地域的地标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例如上海金融环球中心,北京的国贸三期,天津的中钢国际广场等。 从左至右:上海金融环球中心(KPF建筑事务所)、北京国贸三期(SOM建筑事务所)、天津中钢国际 广场(MAD建筑事务所&CCDI中建国际) 在一个大型办公楼项目中,建筑设计师必须面临诸多交通问题。从场地内外的立体交通衔接,到场地内各种功能、性质交通的分流,从地下停车库的出入交通,到地上办公大堂的交通组织等等。这些交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办公建筑运行的效率及楼宇的品质。在诸多交通课题中,高层、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垂直交通,无疑是此类建筑的极其重要的特殊命题之一。如果说建筑结构是高层办公楼的骨骼,那么垂直交通就是让建筑充满活力的血脉,而现代电梯的发明和运用,促成了构筑物向高层建筑物的转变,使人们的活动空间从地面扩展到了高空。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电梯,无疑是垂直交通的生命线,承载着日常成千上万办公人员及外来访客的出入上下,成为评价现代办公楼宇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师如果能在办公建筑设计初期,即对电梯交通系统有所了解,可以有助于建筑师尽早对电梯

系统的选择做出正确判断,并为形成高效、便捷的垂直交通创造有利条件。以下将对高层办公建筑,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面临的电梯系统选择,电梯转换层位置安排,电梯数量的计算等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1、电梯系统的组织方式: 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通电梯一般都是逐层停靠,但随着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的攀升,楼层数不断增多,如果电梯依然每层都停,那么电梯往返一次的周期将变得极其漫长,乘客不光要在电梯厅等候很久,而且要在拥挤的电梯轿厢里呆上太长的时间(一般不宜长超过90秒)。为此必须采用不同的电梯组织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将根据项目中办公楼的高度来决定所采用何种电梯系统。 1)分区式:(图表1.a) 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约75米,层数超过25层时,宜采用分区的方式组织电梯,即电梯分成若干组,每组电梯服务50米左右,约8~12层。这样整个办公楼按电梯的服务分区被划分成2-3段,分别为低区、中区和高区等。服务于中区,高区的电梯由于有相当一段距离无需停层,可以保持高速运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候梯的时间。低区电梯因为要不断加速启动,连续密集的停层,所以无须采用高速电梯,即便是采用了高速电梯,也发挥不出其高速的性能。所以,一般低区电梯速度在2.5米/秒以下即可,而中区则要2.5~5.0米/秒,高区5米/秒以上。 2)分段式:(图表1.b) 随着建筑楼层越来越多,电梯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电梯井道所占的辅助面积随之增加,导致标准层的有效使用面积严重降低。电梯分区布置虽然通过分组管理电梯,使各组电梯能够更好的服务其负责的楼层,但对减少电梯井道面积并无太大帮助。于是产生了分段的电梯组织方式。其具体的组织方法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在竖向上先划分为若干段,每段约25~35层,各段又包含各自的若干个电梯分区,在每段之间设置电梯转换层。乘客先从大厦底部乘坐快速穿梭电梯到达电梯转换层,再换乘各段内的区域电梯抵达所要到达的楼层。这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在于:通往转换层的快速穿梭电梯,因没有中间停靠层而能以最快的速度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分段里面的区域电梯可以上下在同一个垂直投影面上运行,为办公标准层节约了大量的可用面积,当然代价是带来了换乘的麻烦。这种组织方式在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里被广泛使用,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有3个空中转换层,每段中又各有2组区域电梯。

电梯施工方案模板

电梯施工方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版本: 文件编号: 电梯改造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电梯有限公司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土建井道布置图、产品随机文件、国家有关电梯安装的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技术条件》、《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 等而编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台数: 楼层: 速度: 速度: 开工日期: 工期: 本工程工序多, 工艺较复杂, 要求高, 需搞好各方面关系, 各有关单位要互相配合, 确保施工安全, 提高安装质量, 按期交付高质量电梯。 三、施工布置: 1 施工准备 1.1施工准备工作流程, 见图 熟悉安装合同 ↓ 熟悉安装工艺文件 ↓ 施工现场以及建筑工程进度了解

↓ 编制施工计划 管理人员施工机具准备暂舍及库房建设电梯开箱编制施工材 料 计 划技术交底机房井道临时用电敷设验收入库加工定货 施工人员验收入库及保管 1.2 前期准备 a) 开工前必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并获得批 准。 b) 现场施工人员的安置。进场前需要总承包商协调提供一个或多个 足够面积的场地, 供我公司搭设备件仓库和暂舍, 同时我公司向工地管理 单位提供各种进场资料。 c) 机房和井道建筑工程的完成。其具体要求: ①结束机房以及井道顶面的工作。 ②曳引机混凝土基础及构架应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 ③井道内建筑部分的模版、脚手架应拆除, 清除废料。 d) 施工用电。由甲方提供符合要求的机房电源及照明。 e) 每台电梯提供一个灭火器、机房通风良好、安装向外开启的防 火门。 f) 电梯设备货物存放以及二次运输。电梯包装箱运至施工现场前, 甲 方提供足够面积的临时周转场地, 以便卸车及转运用。

电梯标准配置与功能解释

电梯标准配置及功能解释 1、全集选控制 ①共乘方式 电梯一边应答轿内召唤,一边依次应答与运行方向同方向的厅外召唤。 ②换方向运行功能 如果完成运行方向的召唤(包括基站),则自动地换方向运行,尽快应答反方向的召唤。 ③待机 当无基站时,完成全部召唤服务后,在最后服务的楼层上关门待机。 当有基站时,可以使电梯回到基站待机。 ④门的开启、关闭 当登记要去的楼层召唤后,电梯自动地关门、出发、平层、开门。 2、检修运行方式 操作人员通过此功能可在电梯的机房、轿内或轿顶用点动运行方式控制电梯在井道中以0.25米/秒的速度慢速行驶。同样,检修时电梯在门区内开关门按钮也为点动开关门。 3、召唤功能 ①轿内召唤: a.按压操纵箱的各层召唤按钮,除电梯所在层的召唤灯不能自保外,其余召唤灯都应亮灯。 b.电梯应按召唤顺序停站,当电梯运行至被召唤的层楼时,对应的轿内召唤灯应熄灭。 ②厅外召唤: a.电梯能按楼层顺序应答厅外的召唤。 b.电梯停靠层的厅外召唤试验:电梯所在层和电梯运行方向相同的厅外召唤应不能登记,但关门过程中按压该按钮应能重开门;电梯所在层和电梯运行方向相反的厅外召唤应能登记。 4、电梯自救运行 电梯故障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电梯在非平层区(离平层位置超过125mm)停车,当故障被排除后或该故障并不是重大的安全类故障时,电梯会自动以低速进行自救运行,并在最近的服务层停车开门,以防止将乘客困在轿厢中。 5、到站自动开门 在自动状态、司机状态或专用状态下,电梯响应指令信号运行,到达服务层后自动开门。 6、自动关门

在自动状态运行时,电梯到站自动开门后,延时若干时间自动关门。 7、对讲机通讯、警铃 可通过轿内对讲机与机房(或值班室[有三方通话功能时])直接对话。可在轿箱按压操纵箱上的“紧急呼唤”按钮,使轿顶警铃发出响声,通知值班人员。 8、关门按钮提前关门 在自动状态运行时,电梯到站自动开门后,可按压关门按钮直接关门。 9、开门按钮开门 电梯关门过程中,可按压开门按钮重新开门。 10、故障重开门 如果电梯持续关门10秒后,尚未使门锁闭合,电梯就会转换成开门状态。 11、起动补偿 使用数字开关量在电梯启动时进行力矩补偿,从而保证电梯在不同负载下都有较好的启动舒适感。12、满载直驶 为保持最大运行效率,在自动状态,当电梯轿厢的载重大于额定载重量的80%时,电梯自动将运行方式切换到直驶运行状态。在直驶运行状态下,电梯将优先响应当前运行方向上的内召唤指令,若当前运行方向上无内召唤指令登记则电梯自动响应该方向的最远外召唤指令。 13、闲驶时轿内照明、风扇自动断电 *如果电梯在30分钟内运行的次数是3次或小于3次,系统判断此时为闲驶状态,则3分钟无呼唤后自动熄灭照明灯、风扇。 *如果电梯在30分钟内的运行次数超过3次,系统判断此时为繁忙状态,则30分钟无呼唤后自动熄灭照明灯、风扇。 *对于观光电梯照明灯不自动熄灭(除泊梯外)。 14、故障历史记录 电梯系统具有全面合理的系统故障自动检测和存储功能,当电梯有故障发生时,电梯自动检测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位置和状态,并对故障作出及时的分项登录和分级处理。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可通过电梯系统的微机故障记录表了解电梯发生故障的资料,以及时排除电梯故障。 15、井道层楼数据自学习 通过此功能能使电梯自动对建筑物层楼高度进行自测定,当测定工作完成后,层楼高度的数据会自动存贮在电梯系统的微机中,这样电梯微机就能准确计算出该建筑物内各层的位置,对电梯的加减速及平层位置实现精确的控制。 16、层楼位置信号的自动修正 在运作过程中,电梯系统会对轿厢所在的位置作监测和分析,当由于故障或人为操作而使电梯轿厢位置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A较严谨)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 田震李文鹏李媖 摘要 电梯调度方案是指在特定的交通状况下,电梯系统应遵循的一组确定控制策略的规则。对于配有多台电梯的现代高层办公楼,如何建立合适的电梯运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调度方案,主要运用概率,运筹学等理论对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等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排及优化方案,已解决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的情况。 本题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排队等待时间,二是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内等待的时间,三是6部电梯将全部员工运送到指定楼层所用的时间,三个评价指标中,排队等待时间与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内等待的时间可以综合为乘客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一,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建立模型一,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不考虑乘客到来的随机性,不考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电梯每次都是满载的,且运送的都是同一层的员工。这样得到一个简化模型,此模型运送完员工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同时求解出在确定的电梯数量确定的办公人数分布前提下电梯调度的最大运载能力。将所有的人都运到的最短的时间为:1955.5秒。 接着对于理想模型实际化建立模型二,以“最后被运送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以“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云则为依据,对几种常见电梯运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其运行效率,得出分段运行方案是符合要求的最优方案。 在极端假设条件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模型三,对所有的楼层进行分段,每个电梯负责特定的楼层,以概率的方法,得出非线性规划方程组,求得最优的分段数,并求出一些表征参数如:总运行时间及运载能力。 确定方案的基本分段数后,对于分段运行方案的具体分段方式进行优化计算,建立模型四。由模型三的结果将楼层分为六段为最优,通过模型四可找出了各个区的具体分区点,以电梯运行一次的往返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于分段模型分段方法进行模拟运行,以枚举法求解,最终得出多组最优分区,但是各组分区方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问题二要求将数学模型进一步实际化首先应考虑电梯上行下行时的加速度最大速度、乘客上下电梯所用时间和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运用物理基础在模型四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关键字:电梯分段运行方案;计算机模拟电梯运行;非线性规划;matlab软件 一、问题重述 1.问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然而,与此同时,在办公场所每天早晚高峰时期,拥挤的人潮中总能听到对电梯运行速度和调度安排的抱怨,也就是说人们对电梯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配套有多台电梯的商务楼,如何安排好各

电梯施工方案

中节能健康城21#楼施工方案 南通九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制

第一章工程总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中节能健康城21#楼共需安装3台奥的斯电梯。电梯生产厂家提供安装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由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负责电梯的安装施工。 第二节工程特点 电梯安装工程根据现场总控计划,电梯设备分批次进场。 第三节施工工期 施工工期:60天,以当地开工报告时间为正式开工时间。 第四节质量目标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电梯安装后性能达到电梯制造商规定的有关技术性能标准。 第五节编制依据 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电梯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及电梯厂家相关质量标准执行。国家/北京市及厂家的相关标准两者取其最高标准。

第二章施工部署 本工程实际施工时间按现场要求进行。在施工中,我公司将服从业主、监理单位管理,统一协调、精心部署,根据施工进度、现场施工条件许可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及时组织好材料、人力进场,做好施工准备,确保工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施工组织与施工中的保证措施 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黄山锋 质量负责人:何明建 环境、安全负责人:司杰 施工组织机构图 2、施工中的保证措施: a)严格按国家颁布的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执行,并派我公司专职质量

b)检查员进行监督,设备开箱、隐蔽工程下道工序前报监理单位现场检查,后方 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其它工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整体检验。 c)为保证工程顺利无事故进行,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对于 不按规定作业者给予处罚处理。 d)为保证在合同期内完成3台电梯的工作量,要求项目经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 表,并严格按进度表完成当日的工作量。 e)在安装过程中,要求各班组必须加强自检、互检工作,并严格填写自检记录, 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有填写人签名,以便日后查找。 2.施工前准备 2.1.电梯安装人员、机具、监测仪器、劳动防护等配备 本工程拟投入1个安装班组,根据电梯安装工程合同文件进行施工。 3.1.1 安装人员配备(1个安装班组配备): 电梯安装4人 3.1.2 劳动防护配备: 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电焊面罩、电焊手套等 3.1.3 主要施工机具、监测仪器列表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