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概论

平面设计概论
平面设计概论

平面设计概论

在人类产生语言之前,人类直接利用姿势动作来表达信息,继而结绳传递信息,再就用声音交流。语言产生之后,人类逐渐用语言交流。并且创造文字进行信息传播。随着印刷技术的发明,逐渐形成大众传媒(mass communication)

平面设计采用各种大众传媒来实现传达意图,宣传服务和推销商品的目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各种广告和标志设计中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视觉传达的媒介经历了:身体语言-结绳-语言-书面印刷-电子媒体等阶段,各种媒体有报纸,书籍,电影,电视,广播,摄影,录音,网络等。

平面设计在本质上是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兴起于19世纪欧美印刷美术设计(graphic design)我们翻译为平面设计,图形设计,或者装潢设计。它是平面设计的拓展和延伸。平面设计是英文Graphic design的翻译。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人德维金斯,1922年用该词形容自己所从事的书籍装帧设计工作,直到二战之后,特别是70年代之后才成为国际设计界的通用术语。

Graphic,意思为:图形的,书写的,雕塑的;说明性图画或图表,版画,印刷术,印刷图像等。王受之先生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中把平面设计定义为:所谓“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因此,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印刷设计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平面设计的构成因素

1,文字;2,标记、象征符号、商标;3,组合字体(Logotype),商标、署名、广告语等;4,插图(Illustration),描述内容、图解;

平面设计的分类

1,字体设计2,标志设计3,印刷美术设计(海报,编排,插图,书籍装帧等)

4,广告设计5,包装设计6,CIS设计7,影像设计(动画,影视,多媒体设计等)

中国汉字是构成古代视觉传达的重要条件。汉字从诞生到规范,主要经历了象形文字、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上古之时,结绳而治,后来伏羲画八卦以治天下,抽象的符号传达着一定的含义;而到了黄帝时期,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天雨粟、鬼夜哭”!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经迈开了刀笔欢歌、墨漆共舞的舞步,尽管甲骨文还显得原始、随意。刀刻的甲骨文笔势方折,劲瘦挺拔;笔写的圆润畅达,浑厚雄壮。

中国古代书籍设计样式:

(1)简策装(2)卷轴装(3)旋风装(4)经折装(5)蝴蝶装(6)册页装及其发展(1.包背装2.线装)

传统广告的名称:

招幌:是招牌与幌字的复合式通称,是工商等诸行业用以宣传所经营的内容,特点,档次等招徕性信息的视觉标识。

招徕市声:市工商等诸行业用以宣传经营内容等招徕性信息的听觉标识。

招幌以图形,色彩等视觉标识播布招徕信息

市声通过有声语言或乐器、音响招徕顾客

中国平面设计史简述

一春秋至东汉

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石、木、贝壳等制造各种简单实用的器具,又用藤条、树枝及植物纤维等编织成类似现在使用的篮、筐、篓、麻袋等物,并使包装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生存之需。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人类就发明了织布和烧制陶器。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出现,原始的广告应运而生。

约在殷商时期,我国酿酒业兴起,酒店挂酒旗已较广泛。酒旗,也称幌子、酒望、酒帘、望子等,是酒家的标志。当时的人们选择陶器,青铜器作为装酒的主要容器。木桶、木匣、木箱也是常用包装。如战国时期“买椟还珠”的故事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另外,中国传统风俗中端午节吃粽子以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而粽子采用箬叶包装历经千年不变,被喻为“千古包装”。

从春秋后期起,图书的简册、版牍和缣帛形式应时而生。早期纪录文字的材料,除甲骨,金石之外,使用时间最长也最为广泛的就属竹和木了。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就是用竹片和木板制成的简策和版牍。在纸发明之前,简牍是书籍最主要的形式。

在简牍盛行时期,又出现了写在缣帛上的书。由于丝织品本身易朽烂,难于久存,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很少有幸见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第一次出土了大批帛书,共二十多种,约十余万字,字体为小篆和隶书,比较重要的有《老子》、《战国策》、《史记》、《易经》等。

纸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大事。轻便,经济,易于印刷或书写,才促成了知识的平民化。从我国发明的古纸,是利用植物作原料,经过打浆等一整套化学处理工序之后,制作出的能用与书写的纸。

据《后汉传·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对我国纸的发现时间最为明确的记载。造纸术的发明,替人类开拓了文化的天地,确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大功。

“卷轴书”是帛书形式的进一步完善。今天人们有幸能见到的最早的卷轴书,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卷轴书的基本形式由卷、轴、缥、带四部分组成。古人常以5卷或10卷为单位,用布或其他材料包裹起来加以保护,这一书籍的外包装称“书衣”。

二、唐代时期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年代可考的印刷书籍,是公元868年用雕版印刷而成的《金刚经》,乃唐代的佛教经文,为斯坦因于1900年在西域敦煌千佛洞发现并掠走,现存与大英博物馆。它长约533厘米。

木版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明代已见出一定的流行,而清代木版年画的印制就更为普遍。从作品的产量、影响和浓郁的风格特点来看,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最为典型,都曾盛及一时。

月份牌与近代广告

作为典型的“海派艺术”,月份牌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上海,作为一种商品广告形式,月份牌鼎盛与20世纪20、30年代。

之所以称“月份牌”,是因为画面除印有广告外,还印有商号和全年的月份年历,包括阳历和阴历,由商号大量印制,逢年过节发行面世或随产品赠予客户。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月份牌在上海工商业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名付其实的“海派艺术”。画法上采用海派擦笔水彩法,这是上海画家受西方绘画之影响,在月份牌的创作中将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与西方水彩技法相结合的创造。因水彩的透明与莹润的质感,很适合表现月份牌人物形象那种女性的丰腴、秀媚、丽质天生的阴柔之美。从内容上看,无论人物形象、服装饰品、还是行为举止和场景,都具有强烈的大上海的时代

特征,新式旗袍、摩登洋装、壁炉挂钟、沙发地毯、泳池、高尔夫球场,无不展现出上海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调。

月份牌广告符合大众审美情趣,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其中以美女形象为第一题材,占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有的单个品种因畅销甚至印到上千万张,当时月份牌画坛上,周慕桥、郑曼陀、杭稚英运用各自手法赋予美女形象三种风格,极具代表性。如周慕桥塑造的古装仕女,郑曼陀笔下的清纯女学生,而杭稚英创作的旗袍摩登女郎更具视觉美感,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具有商业广告价值。

其中以英国英美烟草公司印发的月份牌画最为流行,内容主要是美女,配上月历和香烟广告。而当时的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布头贴头设计和颜料盒贴的设计也常见类似于月份牌的画式。

欧美平面设计史简述

一从原始穿越中世纪(1450年之前)

现存于世最早的平面广告是在埃及古城底比斯(Thebes ruins)的废墟中发现的,写于莎草纸上悬赏追捕一名逃亡奴隶Shem的告示,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现存与英国伦敦博物馆。此外从庞贝和迦太基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古罗马时代张贴的马戏和斗剑的海报,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娱性招贴了。

据说,1142年法国皇帝路易斯七世准许酒商呼号于市,使市民先尝后买,这也成为广告的原始遗迹。

书籍的雏形依书写材料不同而各异:古埃及的莎草纸书,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泥版书,玛雅文的树皮书,印度树叶书,还有古罗马、古希腊的木板蜡版书、羊皮书。最早的出版物可推溯到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人们开始传抄书籍,在柏拉图和欧玻利斯时代,已有购买图书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有个大型图书馆,公元前47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失火时,据说藏书已达70万个纸卷。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造出了近乎今天意义上的纸,这为文字寻找到了一种轻便的书写媒介,大大方便了思想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

从初期的书籍形式来看,公元前2500年,埃及的莎草纸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了。巴黎卢浮宫保存有距今约四千五百多年的埃及莎草纸卷,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当时书中已有绚丽的插图及描摹各种事物的装饰。

羊皮纸书写平滑,可正反两用,可擦拭修改,质地柔韧耐用。羊皮书开本不一,装潢讲究,用于抄写法典、经文,《西奈法典》最具代表性。到6世纪时,羊皮书的版心已形成与当今图书相似的形式,文字行距先经测定,作横向书写,大型书籍采用两栏或多栏处理。一般用斜削的鹅毛笔蘸墨水书写,特殊需要时用金银色,标题用红色吉彩绘。书中常有插图、花体大写字母和装饰纹样,精美流畅的文字书写与插图相互辉映,对后世的平面设计,尤其是版式设计影响很大。

现存的最早的羊皮纸抄本之一,是基督教诞生初期的《梵蒂冈维吉尔》诗集,它大约完成于4世纪末到5世纪初,整体上看,完全是罗马式的古典主义风格,插图绘有罗马神话中的拉奥孔父子被蛇吞噬的情景。

中世纪的书籍设计主要特点集中表现在圣经和相关的宗教书籍上。

二印刷发明后的四百年(1450—1850)

直到15世纪前,欧洲人的所有书籍都还是手抄本。在欧洲,发明印刷术的荣誉则属于古登堡。这个来自德国小城市曼兹的默默无闻的金工,把中国的造纸术、油墨制作和活字概念结合在一起,经过二十年的探索,终于在西方第一次实现了铅字的活字浇铸。然后,他把一台葡萄压榨机改造成了第一台印刷机,这一年是1450年,比毕升晚了400年。

文艺复兴时期,图书从抄写业变成了出版业。如马克思所言:“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报纸广告的问世

印刷术的引入,也使广告出现了飞跃。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william Caxton)印出第一张出售祈祷书的广告,并且张贴在伦敦的街头,甚至张贴在教堂的门上。这是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而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份报纸广告刊登在1625年2月1日的英格兰《每周新闻》(Weakly News)封底下部,由乔治·马塞林写的出售书籍的介绍。

美国的第一张报纸是《国内外公闻》(Public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1704年4月24日改名为《波士顿新闻通讯》,当日的创刊号上即刊出了广告。

1630年,巴黎一个医生开设了一家特殊商店,任何人只需花3个苏(法国古铜币),就可替他在商店门口贴出一张广告,内容听便,这似乎是世界上第一家广告公司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对花卉图案装饰的喜爱是一大特色,这时期的家具、建筑、抄本上都广泛地采用卷草花卉图案做装饰。因此,一旦印刷普及,这种风气就立即反映在平面设计上,在书籍中被大量采用,文字外部全都环绕着图案装饰。1501年,较有影响的出版业者玛努提斯(Aldus Manutius)首创“口袋本”(pocketsize)即袖珍开本书籍,从此,书籍不再是教堂和图书馆中的奢侈品,而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的读物。

16世纪上半叶,瑞士的巴塞尔(Basel)和法国的里昂成为出版印刷业新的中心。另外,报纸也出现在17世纪,成为日后信息流量最大的传播媒体,也是广告的重要阵地。

到18世纪,洛可可(the Rococo)风格盛行在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宫廷,这种风格赋予女性风格特征,强调浪漫情调,设计语言从自然形态、东方装饰、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的装饰中吸取灵感,大量采用C形和S形曲线作为装饰手段,色彩柔和淡雅,也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常以不对称构图。把洛可可风格引入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是方涅勒让(Pieere Simon Fournier Le Jeune),174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字体手册《印刷字体》,收集了4600种字体,他的版面设计引入洛可可式非常幽雅大方的曲线花纹装饰,文字大量采用罗马体,版面基本以简单的纵横几何式编排,布局工整,阅读方便。这一时期法国的平面设计几乎都采用当时流行的这种时尚风格。

18世纪英国平面设计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字体设计家卡斯隆(William Caslon)的创新,他从1720年开始从事新字体的设计和铸造。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卡斯隆体”,迄今依然是平面设计常用字体。卡斯隆的设计创新主要集中在对古典风格字体的再设计和改造,也包括对流行字体的改造,力求字体形式稳健典雅。同一时期英国的插图画家莱克(William Black)的设计则充满幻想和浪漫的色彩,是书籍插图中的杰出代表,推动了英国书籍插图艺术在19世纪进入全盛时期。

“现代”字体的形成标志着欧洲现代平面设计的一大突破,主要设计人物是意大利的波多尼(Giambattista Bodoni)。由于当时古罗马城市庞贝和赫古拉纽(Herculaneum)的发现,使古典文化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设计界造成很大冲击,波多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造出“现代”体例来。是在古罗马体上的改进,因而被视为新罗马体。这种“现代”字体清晰典雅,更具良好的可视性与传达功能,体现出简明大方的新风格.

三迈向20世纪的发展时期

1 传媒的成长

1846年,高速滚筒印刷机的改进使文字终于和快速复印的机器及技术结合起来,达到每小时印报2万张。至此,报纸成为第一种真正意义的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杂志逐渐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平面设计也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的重要组成。而19世纪后期摄影技术在平面设计上日益广泛的采用,更加促进了平面设计的演化与进步。1898年,美国人路易斯提出了“AIDA”的广告公式,即A:注意(attention),I:趣味(interest),D:欲望(desire),A:购买行动(action)。后又发展为“AIDCA”公式,C:确信(conviction)。

这说明当时广告理论的研究已深入展开,广告逐渐形成一门融营销、船舶、艺术等为一体的新学科。

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的广告形式是海报招贴,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招贴艺术出现了从以文字为主的单色海报向有插图的有色海报的转变。不少颇有声望的大画家如德加、杜米埃、波奈尔也都参与了欧洲早期现代海报的创造,且影响深远。

美国纽约的哈伯四兄弟,他们投身于自己家族的出版公司从事设计印刷、出版和发行事业。举世闻名的《哈伯周刊》(Harper?s Weekly)不但成为美国平面设计的重要阵地,更是美国人民19世纪最热衷的娱乐性读物之一。

19世纪40年代,哈伯兄弟决定出版几种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其中包括《哈伯版插图本圣经》,这本设计精美的《圣经》,配有1600张木刻插图,都以维多利亚风格的花边作环绕装饰,每章开始的第一个词的首写字母都采用华贵的图案装饰。插图本圣经因形象生动丰满,释义深入浅出,问世后受到广泛的欢迎。

哈伯公司由此更坚定了出版通俗读物的信心,又在1867年推出《哈伯市场周刊》(Harper?s Bazar)这份标榜“文明杂志”的刊物,比较注意内容的典雅和插图的精彩,平面设计极为讲究,一些杰出的插图艺术家为每周的刊物创作插图和漫画,刊物的质量可想而知。其中尤以画家纳斯特(Thomas Nast)的创作个性鲜明,在当时的美国文化阵地上如旗帜般猎猎飘扬。

由于纳斯特对于社会问题和政治时局的深刻认识,他的插图往往回避开琐碎的细节,简练的表现出象征意义,鞭辟入里,广受人民喜爱,被誉为“美国漫画之父”。他设计刻画的象征性形象,包括迄今仍非常流行的圣诞老人(santa clans)、象征英国的“约翰牛”(John Bull)、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Uncle Sam)、象征自由的哥伦比亚女神(Columbia),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

派尔(Howard Pyle)是新生力量的杰出代表,是美国现代插图的重要奠基人,他为历史名著《亚瑟王》创作的插图,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不知激励了多少年轻的艺术家立志投身于插图设计工作。

2.欧洲设计兴起波澜

1850年前后,“维多利亚”一次开始被用来形容英国这一时期的一种风格特征和美学价值,进而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精神文化风貌。维多利亚女王1838年登基,执政时间长达六十多年。“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 Era)无论是建筑与室内设计,还是产品乃至平面设计,都弥漫着矫揉造作、繁琐装饰的风格。

1851年,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关注下,经过英国艺术学会(Society of Art)的倡议,决定在伦敦举办一次工业博览会,以此展示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成果,并促进工业的发展。这次博览会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直接导致新的设计风格的产生,由此引发现代设计运动的开始。首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的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的产品造型粗糙丑陋,装饰风格繁缛、矫揉造作、不伦不类。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倡导和发起了这场运动。反对机械生产,主张把美术和产品设计相结合,倡导朴实无华的风格,推崇自然主义。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他的装饰图案中常萦绕着“花卉、枝蔓环绕着小鸟的歌唱”般的浪漫主义气质,应用于家具、地毯、墙纸、以及书籍的插图和封面,显出统一的风格和情致。具有流动感,富于人情味。他的书籍设计往往在书封和扉页上的大写字母注重哥特风格的装饰细节,古朴雅致;扉页装饰往往采用整版的植物纹样为底,标题和插图对称编排;每段开头的手写字母附加了植物纹样装饰,插图的外围也有流畅的卷草纹环绕,书籍整体风格统一和谐,成为19世纪末期书籍设计的典范。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发展的设计艺术运动,涉及10多个国家,时间约从1895年到1910年前后,长达十几年,广泛覆盖到各个设

计领域,影响深远。它基本上是从装饰的角度去改进设计风格,与工艺美术运动有相似之处。反对繁缛的维多利亚风格,主张回到自然中去,放弃参照传统风格,并受到日本的浮士绘影响。这场设计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现代设计的探索。

法国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最早设计广告的是朱尔·谢列特(Jules Cheret 1835-1932),他把1866年从英国学习来的色彩石版技术用到广告印刷上,风行一时。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

劳特累克是法国招贴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招贴画成熟的标志。

穆卡的设计既有鲜明的“新艺术”特征,又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他的灵感来自拜占庭时期的陶瓷镶嵌,作品具有很浓的装饰味。他集中地甚至夸张地运用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曲线设计,避免直线,色彩绚丽并采用平涂,构图和布局力求主题和形象突出,他创作的形象都具有理性化的典雅迷人的特点,人物、纹样、字体和谐统一。“穆卡风格”很快成为欧洲各国设计界热衷模仿的潮流。

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英国新艺术运动最有才华的插图画家,被认为是颓废派艺术的代表人物。其流畅的曲线和神秘的象征意味体现了新艺术运动审美趣味,具有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著名作品有;为王尔得的剧本《莎乐美》绘制的插图。比亚兹来通常避开写实,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其独特的简练手法和装饰趣味,舍弃一切无住于构图单纯化的细节,破除惯用的造型程序,表现出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独创性。

卡桑德尔(1901-1968)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号设计的海报是装饰艺术风格的经典之作。法国印象派艺术家探索色彩的奥秘,并由此引发新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流派,并最终引起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

印象派得名于1874年在巴黎举办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共29位画家的160余件作品展出。莫奈的《印象·日出》海景画被记者路易·勒洛瓦撰文讽刺,由此得名。后印象派三位大师:塞尚、高更、凡高成就非凡。

1919年3月20日,包豪斯(Bauhaus)成立。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是第一所以建筑为主的手工艺与工业技术设计相结合的现代设计学校。

纳吉和拜耶是包豪斯最著名的平面设计师。

贝耶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创造简洁的字体和版面设计上。他创造出以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无饰线新字体系列,把字母减到只剩下简洁、清晰、合理的结构造型,成为包豪斯字体的典型特征。包豪斯的后期出版物基本由他设计,而无饰线字体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字体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包豪斯与无饰线字体几乎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933年,纳粹统治德国,下令封闭包豪斯。

系统设计的思想

20世纪50年代,瑞士版面风格成为流行世界各国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它讲究在非对称布局前提下的统一性、功能性和理性化,所有的设计因素在一个方格网络中工整排列,因而显出高度的次序性,字体全都采用无饰线体,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由马克斯·彼尔等人创建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真正成为战后欧洲的新包豪斯,其教学思想在更加注重设计的理性与科学的同时,也形成了战后“新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成为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一大贡献,为德国设计史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系统设计的概念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系统思维方式是高度发展的工业时代的必要条件。系统设计既是设计观,又是一种设计方法论,系统设计的真正内涵在于“能够通过系统化综合不可思议的多样化”。这就意味着,设计不仅关心产品的系列形象,而且包括了与产品相关的全部造型活动,如公司的名片、标志、包装、广告等,并在字体形式、大小、颜色和间距的设置上都保持一种标准形态,使企业产品系统的统一性更加明显、强烈。这就是后来日趋完善与成熟的CI体系。

推动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德国发展的主要设计师是奥托·艾舍(Otl Aicher),1962年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委托为其设计企业形象系统。

这种设计方法很快受到其他各国的注意,美国企业从此年代起,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提高企业形象的强度,其中就有向来对平面设计特别关注的美国集装箱公司。他们强调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企业的运作、管理、销售和经营活动的整体特征,体现企业的完整结构和统一精神,企业形象则应反映企业的完整性格。企业形象设计在不久的将来0年代已经发展到了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水平,成为“企业形象体系”,简称“CI体系”CI体系是为一个企业所做的全方位的形象包装,通过设计的手段使其建立起独特而统一的视觉识别特征,并使所有的视觉因素系统化程序化,包括产品设计、包装系统、广告系统、服饰系统、建筑环境系统,确立起一套企业形象的宣传体系。

国际通用符号系统设计(略)

概念形象招贴设计

一设计观念的转折

二战以后,与瑞士国际主义版面风格和纽约派同时发展的另一个设计新流派,是概念形象海报设计。它更强调视觉形象,强调艺术的表现,以及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在欧洲国家,概念形象设计常为政治海报所采用,而在美国,概念形象设计则更趋向单纯的艺术表示,常为唱片设计所采用。

一战前后出现的图画现代主义运动,是应当时大量的战争海报、政治宣传的需要,以打破传统叙事插图式的海报形式,重新创造新形象来反映时代精神和进步的视觉观念。

概念形象海报设计,不仅仅是为传播政治内容服务,而且还包括传达某种理想、某种观念,常是简洁鲜明的标语口号配以图形强化思想内容,观念和形象配合密切,因而被设计界成为“概念形象”的设计。

二战后平面设计中的“观念艺术”,一是以政治观念的宣传为中心的政治海报,二是以设计者个人观念的表达为中心的独具个性的招贴艺术,两者共同组成了概念形象设计的内容。

二波兰招贴

波兰的海报设计在全世界享誉盛名,无论是政治宣传画还是其他非政治性海报,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水准。

1964年,波兰举办了第一届华沙国家海报双年展,而普拉卡图博物馆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报博物馆,都显示了平面设计在波兰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美国“图钉”设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间,纽约一帮艺术和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合伙出版了一份名为《图钉年鉴》(The Push Pin Almanac)的刊物,并于己于人954年正式成立了“图钉设计工作室”,成为纽约新一代平面设计的中心,并形成独特风格,“图钉设计”进一步发展了综合设计的方法,使每一页纸张上的印刷内容都能够成为无法分割的统一整体。他们博采众长,汲取历史上各种设计资料作为参考,使图钉设计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通过自由的设计组合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在当时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图钉”设计形成的自由、综合、统一的艺术风格,被喻为“图钉风格”,这种风格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模仿,是美国二战后平面设计的新贡献。

美国概念形象设计的另一个中心是德克萨斯州。风格既有美国概念形象设计的普遍特征,又加入了本土气质,特别是开朗、幽默、友好的特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视觉魅力,并且由于更加通俗易懂,所以能赢得国内和国际的认同。

四视觉诗人

60年代以来,一种诗意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出现在欧洲大陆,所谓“视觉诗人”也由此而来。欧洲的“视觉诗人”们形成了平面设计的一种核心力量,他们反对所有保守的传统,以及商业

化的设计风格,力求在设计中表现出个人的艺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立场,把设计视为诗歌一样可以自由发挥才情的手段,广泛使用摄影拼贴、剪辑,流畅自如地运用设计因素,形象经常是破碎支离的,但总体感觉却又非常清晰和完整。“视觉诗人”们从海报开始,逐步把设计探索引向书籍和杂志设计,当然仍是以文化招贴为主,创造意想不到的形象去传达思想或感情。他们的设计,对丰富世界平面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人物莫过于根特·凯泽(Gunther Kieser)。凯泽为爵士音乐会等文化艺术活动设计的海报成为他的代表作。

1959年,《Twen》杂志在慕尼黑创刊,名称由英文“Twenty”而来,词以“二十”已表明读者的年龄层次。这份青年刊物由佛兰克豪斯(Willy Fleckhouse)负责计划,他也是“视觉诗人”之一,因而杂志也充溢着“诗人”特色,讲究艺术性和个人的感情相融,其板式醒目且不受陈规约束,成为编辑设计的里程碑。编排在比例设定和空白运用上,以及浪漫诗意的形象创造都不同凡响,成为“视觉诗人”风格的代表。

欧洲这个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家首推法兰克福的根特·兰勃(Gunter Rambow)。他的设计常以摄影为基础,加以拼贴、分解、重组,并以喷绘等处理,把原本实实在在的摄影变成近乎抽象的对象,给平凡的内容蒙上了诗意的色彩,充满隐喻的含义。他的手法常是超现实主义的。

五古巴革命招贴

1959年元旦,古巴人民在领袖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下推翻了独裁政权,成立了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政府提出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原则和立场:保证文艺创作的自由,并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前提,提倡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卡斯特罗政府还成立了专门从事对外宣传的政治海报设计部门,即“亚非拉团结组织”(OSPAAAL——Qrganization of Solidarity with Asia,Africa and Latin America),所有海报经由这个组织主持设计并负责印刷发行。因为海报设计针对许多不同国家,文字难以沟通,所以须采用强烈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一种信念、支持和斗志。文字虽少,却以通俗的表现,新颖的形式,突出了战斗性和鼓动性。这时期的古巴革命海报最终成为时代的杰作。

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海报在当时依然是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设计的,比较突出的是前苏联和中国的大量政治海报,确实是时代精神的又一种体现。

六招贴文化的浪潮

二战后(Pop Art)波普艺术在英国产生,并在美国获得极大发展。这个时期的海报风格在一种激进、反抗饿气氛中显出一种狂热、怪诞、放纵的特征,既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具有非常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

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人,发展了“嬉皮文化”(hippiesub culture),嬉皮海报代表了典型的反主流文化的激进特征,与波普艺术有风格相似之处,也有类似的动机和目的。

七后现代平面设计(略述)

1946年,以太笨重单一完备的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问世。80年代,出现个人计算机,后来又出现了手掌式微型计算机。

90年代,信息加工系统不仅在制造方面,而且在辅助设计(CAD)方面完全一体化了。尼葛洛`庞蒂说“电脑不再只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平面设计似乎早已越出了平面的范围,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领域寻求发展,如与电子媒介相关的多媒体设计(multimedia),或交叉界面(interface)设计。21世纪的平面设计新范畴,不仅仅是处理平面的问题,它还必须同时处理声、光、动画形象。平面设计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包装、海报,而更包括了电脑网络(Internet)、激光资料影碟(CD ROM)上的平面视觉传达形式等等。

日本设计的崛起

在日本设计中,传统的平面化艺术处理方式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日本设计以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进的发展模式,成为现代设计的典范。

1960年,东京召开“世界设计大会”,无疑为日本现代设计带来了第一次繁荣,而同时流行于世的欧美设计风格,都给当时的日本海报设计带去强烈刺激,推动了60年代日本设计的巨大飞跃。

被尊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的龟仓雄策在二战后全力以赴地推动日本的设计事业,在他的促进下,日本设计一改以往平面设计须是手工绘画式的陈旧观念,设计日渐专业化、职业化。1964年,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其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庞大的设计项目,成为世界范围内树立宣传日本设计的最佳时机.

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喜爱可以从设计师田中一光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他的设计强调面和空间的关系,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的视觉效果。田中一光的设计还经常采用日本传统的绘画、戏剧场景或脸谱、书法、面具、浮世绘作为装饰动机,把高度民族性的装饰主题纳入方格网中,显得既理性统一而又富有韵味。

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另一重要奠基人增田正认为,好的设计出自团队工作的结晶,所有的设计人员都是不可分割的组成,因而团队精神是实现高水准设计的必要原则。设计的所有因素必须协调、平衡、互相关联和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强化与突出设计主题的核心内容。

横尾忠则对日本传统浮世绘木刻和欧洲超现实主义、达达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60年代中期他大量采用日本流传广泛的连环画作为装饰动机,把日本民俗艺术和现代艺术综合地运用于平面设计,反映了新一代设计师的追求。

福田繁雄的设计带有漫画意味和浓厚的幽默感,没有鲜明的日本传统特点,完全是基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需求而设计的,作品构思巧妙,形式单纯、内涵深刻明了。相比之下,佐藤晃一的设计则流露出禅宗哲学意境,传达出清静无为、朴实无华的精神,即使是商业海报也显出宁静、渺远、出世、纯净的特点,从一片商业潮流中脱颖而出,颇具日本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不失现代格调。

主要参考书目《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和美学》芦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初编撰完毕,与诸君共赏。

本科毕业设计---铁路选线

摘要 铁路选线设计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本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定性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本设计是对“能力计算”、“平纵面设计”等知识的拓宽与综合应用。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在巩固所学能力计算和方案经济比较的基本方法,熟悉并运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设计施工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黄杖子龙须门进行铁路选线设计,线路设计K0+000到K20+390选线设计,铁路全长共20.39km,铁路设计时速200km/h,为单线铁路。 通过对沿途的地形地貌及房屋建筑分布进行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从而确定铁路的等级以及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参数。根据所学过的《铁路选线设计》、《路基工程》、《铁路轨道》等知识,运用CAD以及相关软件绘制线路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以及挡土墙的相关的计算说明。 关键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挡土墙

ABSTRAC Railway route design is civil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and a practical courses, This design main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the basic knowledge, raises the student 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problem. This design is calculated for "ability" and "flat vertical plane design" knowledge, broade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graduation design makes the students learned capacity calcul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basic methods of economic comparison, familiar with and use the railway line design specification, thus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conten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or continue. 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election design the huangzhangzi longxumen new railway K0+000 to K20+390 segment,railways total length of 20.39Km,railway design speed of 200Km/h,single-track railway. Analyed by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istribution and along topography, look up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he railway and the various paramenters of the design.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railway line selection,subgrade,railway track,the use of CAD and relate soft ware to draw the line plan,longitudinal section, cross-sectional diagaram , related calculationa show and Retaining wall. Key words: plane, longitudinal,cross-sectional, Retaining wall

铁路选线设计习题DOC

铁路选线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铁路能力 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铁路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衡量。 2、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近期通过能力是指运营后的第(五)年通过能力。 4、远期运量是指运营后的第(十)年运量。 5、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三)年的客货运量。 6、(机车牵引力)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解的外力。 7、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的性质可分为(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和(起动)阻力三类。 8、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 9、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0、列车阻力是(机车)阻力和(车辆)阻力之和。 11、单位阻力的单位是(N/t)。 12、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13、牵引质量就是机车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 14、列车的制动距离是指(制动空走距离)和(有效制动距离)之和。 紧急制动时,对于时速120KM及以下列车,我国目前规定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为(800)米。 15、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6、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地方吸引范围)两种。 18、铁路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19、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的数目。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走向的选择,同样的运输任务,采用大功率机车,可采用较大的坡度值,使线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2、紧坡地段和缓坡地段的定线方法是相同的。(×) 3、控制大中项目的设计阶断是初步设计。(√) 4、对于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按施工设计一阶段设计。(√) 5、铁路等级划分为四级。(×) 6、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近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的铁路,在《线规》中规定为Ⅰ级铁路。(×) 7、铁路的等级可以全线一致,也可以按区段确定。如线路较长,经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运量差别很大时,就可按区段确定等级。(√)

设计概论思考题

思考题 1.设计学怎样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2.设计史,设计理论与涉及批评对于设计实践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4从历史与社会角度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5设计与科学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改) 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空前的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遗传学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着新的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 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的甚至惊人的突变速度发展,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艺术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技术的洗礼。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在现代设计运动中有一部分人是服从现代设计的规则的。而在同时期还有部分人并不愿意完全的服从这一当前比较流行的规则。服从规则的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构成派,斯堪的那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还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和制作展示出了复杂和多变性,但是他们其中始终有着共同的联系。例如,荷兰艺术和设计运动中的风格派,提倡严格的审美观,在创作中使用原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按照几何的式样。此次运动中法国和意大利也有杰出的代表。意大利未来派把自己和左翼法西斯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要利用工业文化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国家。法国勒.柯布西埃的建筑设计艺术也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

浅论平面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创意表现讲解

学校代码10126 学号01035076 分类号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 浅议平面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创意表现 学院、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年级2010 级2班 学生姓名付佳 指导教师王巍 2014年4月13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一、绪论 (1) 二、想象力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2) (一)想象力是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 (2) (二)想象力是平面设计的价值所在 (2) 三、想象力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3) (一)提高平面设计作品意图表达准确性 (3) (二)充分体现平面设计作品独特性 (4) 四、想象力与创意表现在平面设计中的结合 (5) (一)平面设计中想象力的创意表现手段 (5) (二)平面设计中想象力的创意表现原则 (7) 1.具体形象设计不脱离实际 (7) 2.充分表达自由设计情志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创意表现 摘要 本文着重于想象力与创意表现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介绍。只有设计者具有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文章中我论述了想象力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作用以及想象力与创意表现在平面设计中的结合。平面设计中想象力的来源离不开设计者对生活和自然的仔细观察和丰富积累,先通过事物间相关性在可能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具有一种新的内涵及意义;再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力对具体形象的加工以及运用能够表达感情的形态、线条、色彩的创意表现手段结合于平面设计之中。 关键字:平面设计,想象力,创意表现

On the graphic design of th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Author:Fujia Tutor:Wangwei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introduced in graphic design. Only designers with rich and strange imagination to create outstanding graphic design works. In the article I discussed the imagination performance in graphic design,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combined with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in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 Source imaginative designers inseparable from careful observation of life and nature and rich accumulation, the first thing to establish contact through the inter-correlation between two things may have no relationship, it has a new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recycling concrete image of things,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of a specific image processing and the use of forms to express feelings, lines, colors combined with creative means of expression in flat design. key words:Graphic design, imagination, creative expression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参考doc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名称毕业留念册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4日

前言 Photoshop是世界上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它的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是平面设计爱好者首选的图像处理工具。作为平面设计与图像处理的专业软件,Photoshop带给设计者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随着Photoshp版本的升级,PhotoshopCS4中文版优化了原有的许多功能,使图象处理更加容易、效果更加完美。 大家都知道,学习电脑软件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际操作”,而实际操作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实力训练“。因此,读者想要快速学会乃至精通Photoshop,通过上机实力训练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本书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倾力打造、精心组织,在编写过程中调整拉大量拥护的实际需要,并结合软件的应用特点,通过丝丝入扣的典型实例,深入分析了PhotoshopCS4的各项重要功能,并介绍了PhotoshopCS4中文版在平面设计各领域最具带表性的应用。 PhotoshopCS4的特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使我能够图文对照,思路更加清晰。语言活泼,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涉及领域广泛。能激发创作灵感。采用“图象处理技巧篇+平面设计典型实例篇”处理技巧与典型实例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目录 前言 (4) 目录 (6) 摘要 (7) 第一章 Photoshop软件介绍 (9) 1、概述 (11) 2、基本界面 (12) 3、Photoshop的颜色模式 (14) 第二章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7) 第三章设计构思 (18) 第四章设计过程 (19) 第五章技巧 (34) 1、选择技巧 (34) 2、复制技巧 (34) 第六章收获和体会 (36) 第七章致辞 (38) 第八章参考文献………………………………………………………………… 39

铁路选线设计_题库

铁路选线设计自编习题库 2013.06.15 第一章铁路能力 1、客货运量的重要意义(P12) 答:(1)客货运量是设计铁路能力的依据 (2)客货运量是评价铁路经济效益的基础 (3)客货运量是影响线路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 2、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参数(P14) 答: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物波动系数零担、摘挂、快运货车和旅客列车。 3、根据阻力的性质,将列车阻力分为哪几类?(P20) 答:(1)基本阻力(2)附加阻力(3)启动阻力 4、分析列车运动状态(P27) 答:(1)牵引运行(2)惰力运行(3)制动运行 5、牵引质量检算的限制条件(P31) 答:(1)启动条件的限制 (2)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限制 (3)车钩强度限制 6、列车运行速度(P42) 答:(1)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走行速度(3)技术速度(4)旅行(区段)速度 7、铁路等级的划分(P46) 答:一级铁路二级铁路三级铁路 8、各级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P46) 答: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闭塞类型 9、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P47) 答:(1)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内燃牵引;蒸汽牵引 (2)机车类型 (3)限制坡度 (4)到发线有效长度 10、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P49) 答:(1)正线数目(2)车站分布 (3)闭塞方式:电气路签;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 11、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P50) 答:(1)最小曲线半径 (2)机车交路(3)其他主要技术标准

第二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什么要求?(P54) 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2)应力争节约资金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2、夹直线长度的的确定(P58) 答:(1)线路养护要求(2)行车平稳要求 3、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P63) 4、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65) 答:(1)增加线路长度答:(1)增加轮轨磨耗 (2)降低粘着系数(2)维修工作量增大 (3)轨道需要加强(3)行车费用增高 (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 5、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P66) 答:(1)旅客舒适条件(2)轮轨磨耗均等条件 6、最小曲线半径选定的影响因素(P67) 答:(1)路段设计速度(2)货物列车的通过速度(3)地形条件 7、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P68) 答:(1)曲线半径取值原则 (2)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 (3)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8、缓和曲线长度的设计条件(P70) 答:(1)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轨 (2)超高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 (3)欠超高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舒适 9、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P73) 答:(1)各级铁路中地形简易地段、自由坡地段、旅客列车比例较大路段和将来有较大幅度提高客货列车速度要求的路段应优先选用“推荐”栏数值。 (2)各级铁路中地形困难、紧坡地段或停车站两端、凸形纵断面坡顶等行车速度不高的地段以及二、三级铁路中客车对数较少且货车速度较低的路段和对行车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段,可选用“最小”栏数值,或“最小”栏与“推荐”栏间的10m整数倍的缓和曲线长度。 (3)条件允许时,宜采用较表中规定数值长的缓和曲线。 10、限制坡度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P74) 答:(1)对输送能力的影响(2)对工程数量的影响(3)对运营费用的影响 11、影响限制坡度选择的因素(P76) 答:(1)铁路等级(2)运输需求和机车类型(3)地形条件 (4)邻线的牵引定数(5)符合“线规”规定 12、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的条件(P77) 答:(1)轻重车方向货流显著不平衡且预计将来也不致发生巨大变化 (2)轻车方向上升的平均自然纵坡较陡,而重车方向上升的平均自然纵坡较缓,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可以节省大量工程。 (3)技术经济比较证明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是合理的

选线设计 学习指南

"选线设计"学习指南 土木工程专业适用 课程名称:选线设计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代码:0148200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选线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着重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选线设计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了解铁路线路总体规划与勘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铁路能力与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理解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铁路定线、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和增建多线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等专业知识,了解重载运输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特点等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内容,掌握综合利用多专业领域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听课、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 1.课堂学习: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利用学生对铁路线路的直观感受进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授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要注意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掌握知识体系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与道路工程的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本考纲中,它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有机部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结构关系是: 基本理论部分,即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该部分主要从理论上概括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条件,从而建立铁路选线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部分,即铁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等。该部分具体阐述铁路选线的设计原则、技术条件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该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 本课程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必须首先抓住知识体系,把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统一在逻辑系统内,循序渐进,

试论平面设计中创意及想象力

试论平面设计中创意及想象力 摘要: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创意和想象力的运用,使得作品得到更多的吸引和关注。创意和想象力是平面设计的生命源泉,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基础,它需要作者具有更高的表现能力和构思技巧。本文结合作者创作实践详细介绍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创意和想象力运用过程和运用技巧。 关键词:创意和想象力平面设计运用技巧艺术形式 平面设计是通过选取和排列视觉元素,将要表达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观众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随着传媒手段的日益丰富多样,设计师们如何使作品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在我国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刚刚兴起不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活动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平面设计也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平面设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处于现代生活中的多媒体环境,平面设计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一般是以视觉美学和视觉心理学的规律变化为依据来表达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就使得创意和想象力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意和想象力是平面设计的灵魂 平面设计中的创意和想象力就是在创作中的瞬间灵感的显现,能够突出表现作者所设计的作品主题内容的新颖构想以及表达形式的独特技巧。创意和想象力是平面设计过程中的灵魂,是感染力和表现力重要的要素之一。 因此,创意和想象力在平面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著名的DDB广告公司总裁伯恩巴克曾经说过:“创意和想象力是广告的灵魂,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过程”。同样,创意和想象力的运用也是平面设计的灵魂。优秀的创意和想象力不单单是指作品色彩明亮,也不是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有机组合画面和文字。新奇的创意给人启示,令人过目不忘;丰富的想象力都有戏剧性的成分存在,让人不知不觉感受到平面设计作品魅力和内涵。 二、平面设计的创意和想象力的过程 平面设计中创意和想象力的过程,一般来说,首先把作者脑海中想到的事物有机组合,然后在加以研究和规划,最后用创新的思维表现方法和生动恰当的艺

平面设计毕业开题报告

平面设计毕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然,把握要点。下面是平面设计毕业开题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平面设计中的最炫民族文化—图腾元素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1)选题 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的体现已成为设计师的一个使命。深刻挖掘传统文化,体会本民族文化精髓,用现代和国际的语言去叙述本民族的文化是平面设计国际化的一个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内心的安慰和真正的情感归宿,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中人们才能感到真正的亲切和温暖。合理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要素,立足于传统文化之本,这样作品才能从“民族性”的高度引起观者的认同和共鸣,这样才能体现作品的文化底蕴,体现平面设计的生命力。在平面设计中以传统文化为创意点,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不仅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能促进民族的认同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平面设计的深层次使命。一、传统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图案和图形,一字之差,所承载的含义却大不相同。中国的图案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

会抽象的几何图案,到商周时期的动物图案以及后来的以植物、人物为题材的图案,其设计手法的多样性,表现手段的成熟性,以及含义的深刻性,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2)内容 少数民族在现代中国平面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设计界能与世界接轨的一个文化交流途径。 图腾在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先祖,在平面设计中占据一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现代平面设计在图腾的影响下,在历史潮流中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形成各种风格的设计。 远古的“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意思是“他的亲族”。无论是作为词语本身还是作为词语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图腾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语境中都会向它的感知者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神秘感。远古图腾产生于人类早期的巫术礼仪活动的象征图案和信仰。而在中国多民族发展悠久的历史中也存着这样的文化少数名族的“图腾”文化。它带给现在中国设计界的思潮是全新的文化融合。 (3)价值 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中国名族元素特色。首先在解和掌握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 上融合中国特有的多民族文化特点,将平面设计和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讨论其发展的目的和交流方向。

铁路选线设计总结

客运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计算时间内(一年或者一天)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 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 客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 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计算,采用客流量预测决定。 货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计算。 旅客列车设计行走速度:根据运输要求,铁路等级,正线数目,地形条件及机车类型,线路平纵断面运营条件所确定的旅客列车行车速度。 列车走行速度:是指普通货物(或旅客)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技术速度: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也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旅行速度: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和中间车站停车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控制站间:运行图周期值最大的站间,通过能力最小,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要受到它的控制,称为控制站间。 铁路通过能力:指该铁路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的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铁路输送能力: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夹直线: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HZ1)与后一曲线起点(ZH2)间的直线,称为夹直线。 到发线有效长:到发线有效长是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 有害坡段: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需要制动的坡段,一方面使列车在坡顶具有的位能,因制动而消耗一部分,不能充分被利用,另一方面轮箍闸瓦因制动而磨损,增大行车费用,称为有害坡度。 无害坡段: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不需要制动的坡段,位能完全得到利用,又不会引起轮箍闸瓦的磨耗,不至增大行车费用,这样的坡度称为无害坡度。 克服高度:线路上坡方向上升的高度,又称拔起高度。 1.什么是限制坡度,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限制坡度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 (1)铁路等级 (2)运输需求和机车类型 (3)地形条件 (4)邻线的牵引定数 (5)符合《线规》要求 2.纵断面设计时,坡段长度什么情况下可以缩短至200米。 (1)凸形纵断面坡顶为缓和坡度差而设置得分坡平段; (2)最大坡度折减地段,包括折减及其间形成的坡段; (3)在两个同向坡段之间为了缓和坡度差而设置的缓和坡段; (4)长路堑内为排水而设置的人字坡段。 (5)枢纽疏解引线范围内的线路坡段。 6.夹直线不够时,如何修改线路平面,试说出三种方法并配合 减小曲线半径;选用较短的缓和曲线; 改移夹直线的位置。 7.解释缓和曲线,其作用是什么。 缓和曲线是曲线半径和外轨超高均逐渐变化的曲线。 作用:在缓和曲线内,其半径由无限大渐变到圆曲线半径,从而使车辆产生的离心力逐渐增加,有利于行车平稳;在缓和曲线内,外轨超高由零递增到圆曲线上的超高量,使向心力逐渐增加,与离心力的增加相配合;当曲线半径小于350m,轨距需要加宽时,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由标准轨距逐步加宽到圆曲线上的加宽量。 4.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有什么基本要求? (1)应力争节约资金。 (2)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8.曲线半径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有哪些? 1增加线路长度2降低粘着系数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 第四章铁路定线 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铁路定线就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就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 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 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与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 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与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 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 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与方法 1.走向选择 2.带状范围选线 3.详细定线 第二节走向选择 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 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她建设的配合 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与运量要求 3.自然条件 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条件 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 1.经济定线的影响

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 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 4.交通走廊选择 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 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 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 8.地质条件的影响 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 接轨点的选择 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 1.路网规划 2.线路走向 3.主要客货流方向 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 接轨方向的选择: 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 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 铁路车站就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车站分布的一般过程: 先结合机车交路的设计分布区段站,然后结合纸上定线,并保证需要的通过能力,分布一般的中间站、会让站或越行站。 总之,要点线结合,才能得到总体上较为理想的线路位置与适当的车站分布。 第五节定线的基本方法 定线的基本方法 1.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 2.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则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 限制,更受高程障碍的控制。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解读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 一、六西格玛试验设计概述 在六西格玛改进阶段经常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正交DOE方法合理经济地寻求设 计优化方案,以确定显著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在过程开发方面可以实现提 高产量,减少波动,缩短开发时间以及降低总成本。 一家专门作西装裤的服装公司,想要比较四种不同布料:麻纱、棉质、丝质和毛 料做出来的西装裤,哪一种布料的西装裤最耐穿?于是,每种布料做10条西装裤,提供给40位志愿试穿的人各穿6个月,试穿期间每周4天,然后再拿回来比较裤子破损的 情形。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同一种布料作的裤子,给不同人试穿,其破损的程度 都不尽相同,何况不同种布料作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分辨哪些破损是由于人为的 因素?哪些是因为布料本身的耐磨?还是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类比较试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如几种不同的感冒药,哪个疗效最佳?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哪种教学效果最好?通常每作完一次试验,都会有一些数据,这些数 据经过分析后会得到一些结论,如在六西格玛管理中,通过界定、测量和分析阶段我 们已经收集了一定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作了一定的考察,发现了一些对响应变量(指标有重要影响的少量因子。那么这些结论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我们是否可以放心 的引用它?这类试验,若事前没有经过周详的考虑与设计,即使作完试验,所得的结果 可能与事实有极大的偏差。分析试验设计的目的需要包含下列几点: ①确定潜在的少数变量x是否对响应变量y有影响; ②确定这些有影响的变量x值在什么范围内使响应变量y几乎围绕目标值波动; ③确定x的值以改变响应变量分布的均值,并减少其波动;

④确定具有影响的x值使其不可控变量的影响最小,即使响应变量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稳健的。 试验设计的方法于20年代由英国学者R. A. Fisher所创,他开发出并首次应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作为试验设计中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其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张方差分析表表示。试验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方法用方差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中,所用到因子、水平、指标等概念与方差分析中概念相同,不再重复。 二、6 Sigma试验设计的思路 试验设计是一个试验策划的过程,通过试验,能收集到合适的数据。希望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必要的技术信息,而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如果我们希望从数据中得到有用的结论,则试验设计的统计方法是必要的。因此,任何试验设计方法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试验设计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统计分析方法依赖于所采用的设计方案。 ①试验问题的提出 明确的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所要解决隐含问题的现象。 ②对目前状况的理解 为试验问题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历史数据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理解现在的状况,可以从文献或者涉及的各个方面收集信息,如工程、质量保证、制造、市场、操作人员等等。 ③响应变量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响应变量,还要考虑响应变量是如何度量的,这种度量的精度应得到保证。 ④因子及其水平的选择

毕业设计 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4.9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元素……………………………………………………………………… 2 (一)中国元素的定义……………………………………………………… 2 (二)中国元素的分类……………………………………………………… 2 二、平面设计……………………………………………………………………… 3 (一)平面设计的含义……………………………………………………… 3 (二)平面设计的分类……………………………………………………… 3 三、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基本法则。 (4) 四、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 (一)、中国水墨山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 (二)、中国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 (三)、中国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元素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 戏脸谱、皮影、武术等等艺术种类繁多,这其中以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创 作素材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都“形中带意,意必吉祥”,体现出中国人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则更加趋向于中国文 化元素的应用,把其图形语言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会使设计更具本民族文 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平面设计 前言 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是离不开广告的。而平面广告则能更直接、方便的使企业的信息让消费者了解、认知,就离不开平面设计了。因此,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居于不败之地,整合各种媒体的优劣势及自身的问题,会选择利用报纸、杂志等一系列平面广告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平面设计中,大量的应用中国元素的部分,这样既不背离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要求,既继承了中国文化优秀的部分,又结合了现代先进的东西,使传统与现代设计得以结合。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

20.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21.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答: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22.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车站、桥涵、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因此,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各类建筑物对线路的技术要求,还要从总体上保证这些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合理。 23.铁路定线中车站分布时,最好将车站设在纵断面的什么部位,简要说明理由。答:铁路定线与车站分布最好将车站设在纵断面的凸起顶部。这是因为将车站设在纵断面的凸起顶部时,列车进站为上坡,有利于列车减速,减少列车制动而引起的轮箍和闸瓦的磨耗及相应的运营支出;列车出站为下坡,有利于列车加速,咳减少能量消耗,也有利于提高列车在区间的平均走行速度。 16.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的车站,称为会让站。17.到发线有效长答:车站到发线的有效长是指可以停放列车而又不影响邻线办理行车进路的长度。18.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等高答: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不大于5.0m 时,两线修建在共同路基上,且轨面标高相同,称为并行等高。19.曲线的渐伸线答:曲线OA 表示任一曲线,将一条没有伸缩性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把细线拉紧使其密贴于曲线OA 上,然后把细线另一端点A 自曲线OA 拉开,使拉开的直线随时保持与曲线OA 相切,A 点的移动轨迹即为曲线OA 之端点A 的渐伸线。20.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答: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是指两线中心线间在既有线法线方向上的距离。 21.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与新线纵断面设计比较,有哪些主要区别,为什么要有此区别?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新线纵断面设计是以路肩标高为准设计的,而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是以轨面标高为准设计的;2)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要求比新线设计更细致精确,所以采用放大纵断面图设计,其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新线纵断面图放大5-10倍,即1:100-1:200.之所以要有此区别,要采用放大纵断面图进行设计,一是为了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减少改建工程;二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与既有线正常运营之间的干扰,也要求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这两方面的原因,就要求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比新线纵断面设计更细致,精确,准确。 22.简述用渐伸线原理计算拨距的前提条件和终点条件。答:首先,曲线长度应基本保持不变,才能保证必要的计算精度。所以该方法仅适用于将错动的既有曲线拨正为规则线形,以及拨动前后曲线长度不会大量变化的改建设计。若既有曲线的转角较大,且要增大曲线半径,则改建后线路长度缩短;若采用一般方法计算拨距,就要产生很大误差,需要用特殊方法计算拨距。其次,保证终切线不拨动。首先,要保证既有曲线的转角不变动,以免终切线发生扭转。所以设计时应保证设计曲线和既有曲线的转角??相等。最后,还必须使既有曲线测量终点的拨距为零,以免引起终切线的平行移动,所以设计时应使测量终点设计曲线和既有曲线的渐伸线长度相等,即J S E E 。 23.简述既有铁路能力加强中,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答: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有行车组织措施、改换信联闭装置、增设车站和线路所和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行车组织措施包括缩短控制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采用特种运行图、减少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等。采用较完善的信号、连锁、闭塞装置,可使列车在车站上交会、越行的作业时间缩短,从而提高通过能力。增设车站或线路所可减少控制区间的站间距离,从而提高通过能力,但站间距不能过短。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包括:向控制区间延长站线;修建双插段,组织不停车交会;在控制区间铺设第二线;增建二线。 24.简述横列式会让站布置图式的特点 答:会让站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主要分为横列式会让站和纵列式会让站两类。横列式布置图型的特点是到发线横向排列。因此站坪长度短,工程费小,车站值班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望条件,便于管理,到发线使用灵活,站场布置紧凑。纵列式会让站是将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行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因此,需要较长的站坪,工程费用大;车长与值班员联系时,走行距离较长;列车在站会车不灵活,特别是在三交会的情况下,有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