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二unit5 reading文本研读

人教版(2019)必修二unit5 reading文本研读
人教版(2019)必修二unit5 reading文本研读

WHAT’S IN A NAME?

Analysis of the text(文本研读):

Paragraph1:

The United Kingdom, Great Britain, Britain, England -- many people are confused by what these different names mean. So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f any? Getting to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British history will help you solve this puzzle.

Paragraph2: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nearby country of Wales was joined to the Kingdom of England.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country Scotland was joined to create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Kingdom of Ireland was added to create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Finally,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broke away from the UK, which resulted in the full name we have today: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Most people just use the shortened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or “the UK”. People from the UK

are called “British”, Which means the UK is also often referred to as Britain or Great Britain.

Paragraph3:

The four countries that belo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 They use the same flag, known as the Union Jack, as well as share the same currency and military defence. However, they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 For example,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all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 systems and legal systems.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s, like their own national days and national dishes And they even have their own football teams for competitions like the World Cup.

Paragraph4: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 long and interesting history to explore, which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much more about the country and its traditions. Almost everywhere you go in the UK, you will be surrounded by evidence of four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who took over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history. The first group, the Romans, came in the first century.

Some of their great achievements included building towns and roads. Next, the Anglo-Saxons arrived in the fifth century. They introduced the beginning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changed the way people built houses. The Vikings came in the eighth century, left behind lots of new vocabulary, and also the names of many locations across the UK. The last group were the Normans. They conquered England after the well-known Battle of Hastings in the 11th century. They had castles built all around England, and made changes to the legal system. The Normans were French, so many French words slowly entered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Paragraph5: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learn about the interesti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Kingdo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will make your visit much more enjoyable. The capital city London is a great place to start, as it is an ancient port city that has a history dating all the way back to Roman times. There are countless historic sites to explore, and lots of museums with ancient relics from all over the UK. The UK is a fascinating mix of history and modern culture, with both new and old traditions. If you

keep your eyes open, you will b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you can see both its past and its present.

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

(美丽的爱尔兰及其传统)

Analysis of the text(文本研读):

influence

on its

great

writers and poets something for each of the senses. The peaceful landscape of the"Emerald

has and dining. To

and relax with a

glass of wine or a local beer

Beef Stew.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学习资料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达州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知识分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高考真题 2019年全国语文卷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答案

文档说明: 1. 本文档经过本人认真校对并排版,能力有限,难免有不良之处。欢迎指出。 2. 文档板式:题目字体是宋体五号,材料字体是楷体五号,1.5倍行距;页眉有内容提要, 页脚有页码。 3.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传记文本阅读.doc

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传记 文本阅读 一、传记文体知识概述 (一)传记及其特点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3.通俗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二)传记的种类 1.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2.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3.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高一必修一unit5课文翻译

伊莱亚斯的故事 我叫伊莱亚斯。我是南非一个穷苦的黑人工人。第一次见到曼德拉的时候,是我一生中非常艰难的时期。当时我才12岁。那是在1952年,曼德拉是我寻求建议的黑人律师。他为黑人提供法律问题上的指导。他对此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我很感激他。我需要他的帮助是因为我只受到很少的教育。我六岁开始上学。学校离家有3英里远,我仅仅在那里读了两年。我不得不辍学,因为我的家庭无法支付学费和交通费。我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几经周折,我才在一家找到工作。可是那个时候你想要住在就非得要有身份证不可。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这个证件,因为我不是在那里出生的,我很担心我会不会失业。 有曼德拉帮助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告诉我要在站住脚,应当如何获取证件。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充满了信心。我永远不会忘记曼德拉多么善良。当他组织了非国大青年联盟时, 我立即加入了这个组织。他说:“过去30年来所出现的许多法律剥夺了我们的权利,阻挡了我们的进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处在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的阶段。”

他说的是真话。当时黑人不能选举或选择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他们在城里的住宅区都是由白人决定的。他们被打发去居住的城镇之外的地方是南非最贫穷的地区。在那儿没有人能够种庄稼。事实上就像曼德拉所说的: “……我们被置于这样一个境地:我们要么被迫接受低人一等的现实,要么跟政府斗争。我们选择向法律进攻。首先我们以和平的方式来打破法律法规,而当这种方式也得不到允许时……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暴力……但在1963年的时候,我帮助他炸毁了一些政府大楼。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如果我被抓住了,可能要做几年牢。但是我乐于帮忙,因为我知道,这有助于实现我们黑人和白人平等的梦想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卷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 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2019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将是重要题材

2019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将是重要题材 一、新闻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二、文体特点 新闻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三、解读新闻文体的几种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达州 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毁大约4艘重达7吨的进步号。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 ?在世界范围内,废弃航天器(不同于有巨大翼面的航天飞机或者受到保护且带有降落伞等装置的返

2019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 第七讲实用类文本阅读 【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中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能力层级。具体就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结合全国各地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尤其新课标卷,句子含义、筛选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往往是必考内容,其他各项都会交替出现。 高考题型依旧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形式,综合分值一般在15至18分,所占比重比较大。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采用问答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既能对文中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能够理解透彻,更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表达的主题思想、运用的写作手法等。 信息筛选和概括评价主要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方式有下面几种:信息的筛选和要点的归纳是否正确,多采用主题词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评价作者观点相结合,必须注意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表现形式为边叙述边评价,筛选辨别一定要结合内容仔细分析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无中生有。 【考点透视】 文本一:传记 一般选取较为典型人物的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读者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赏、探究的文章。如《晚清学人杨守敬》(2018江苏高考卷)等这类体现奋斗与机遇,养性与修身,挫折与成功的作品。 一段或一篇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考点1、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 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考点2、“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

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命题趋势 现有考查的坚守与微调 坚守是主旋律 从2008年开始的全国课标卷基本上趋于稳定。其特征主要是:文本文 体局限于传记,且多数节选自传记作家的著作;传主主要出自近代以来 影响中国发展的各方面的人物,有实业家卢作孚、盛宣怀,有教育家 陶行知,有将军陈纳德、戴安澜,有科学家袁隆平、谢希德、邓叔群,画家黄宾虹,学者朱东润,而外国科学家只有波尔;命题形式固定为一 个多项选择题,三个主观表述题,且选择题的赋分借鉴了国际上的 PISA法(分层级给分),即完全准确、不完全准确和完全不准确三种,不完全准确又包括绝大部分准确和小部分准确;考点覆盖较全,第1题 主要考查感知、理解水平,第2、3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水平,第4 题主要考查探究能力。这些试题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命意,引导我们追 寻人物的成长经历,感知人物的心灵世界,体悟人物的博大情怀,有 利于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社会正能量。这种对命题导向的坚守,贯 穿于这些年来的试卷中,不但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语 文时代性、工具性的重要体现。 微调是协奏曲 新课标卷强调选择性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选考题上。从其他省市以往 的考情来看,绝绝大部分考生选择做实用类文本题,而不愿做文学类 文本题,且做传记比做小说的平均得分要高很多。为了应对这种违背 新课标理念的考场规则,全国课标卷的命题持续实行改革,期望通过 微调来引导考生真正发挥他们的阅读个性,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这种微调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相关链接”,扩大阅读量。从2013 年开始,在节选的传记正文后添加二到三则“相关链接”,构成非连 续文本,人为造成阅读的断续,阻滞阅读的连贯性,以此强化阅读的 难度。二是选择文学倾向明显的传记,设置阅读障碍。在增加“相关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南京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14分) “走两步”,认出你 影片《碟中谍5》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人们对步态识别技术的关注,戴着面罩的间谍在 安保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形了,原来是他的步伐“出卖”了他。知道吗,影片中的步态识 别技术如今已走进了现实。 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以步态识别技术最远,可达50米。“步态识别技术”中的“步态”不仅包括体型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还包括运动特征,如运动方 式、姿态等。 在“走两步”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动步态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摄像机、计算机以及步 态视频序列处理与识别软件,而建立步态数据库也是非常关键性的工作。这一系统在识别身份的功能基础上,能够存储和跟踪个人信息,关注个人健康发展,在运动员精准训练、疾病筛查、智能家居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炫酷新装备 心情杯这款智能水杯,杯身颜色可以根据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你的心情而变化。例如,你支持的球队进球时,水杯内置的LED灯会立刻呈现蓝色,似乎它也在跟你一起为球队助威。 “小纽扣”这款高清智能摄像机外形像纽扣,能通过语音、面部和步态识别,锁定你的拍摄对象,自动选择、录制最精彩的瞬间,并将其编辑成可共享的短视频。 爱牙仪它是一款智能口腔自测仪,让你的口腔环境清晰可见,还能通过精准定位牙菌斑,准确检出蛀牙、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有效预防、诊断各种口腔疾病。 触感屏这是模拟实物触感的屏幕。当手指在鱼的图像上移动,能充分感受到鱼鳞特有 的质感。若是将手指移动到鱼眼位置,你会发现手指的滑动没有丝毫阻力,就好像拨弄一颗小珠子。 “大白”它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只要说出“大白”的名字就可以将其唤醒,进而完成 你的各项指令。它可以陪着你出去或者在家玩耍,解答你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能预 报天气状况,播放投影电影,甚至可以跟你聊天。 砰!音乐来了!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的语音交互问题,它的代表产品就是智能音 箱。让音箱听懂你的语言,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听见、听准和听懂。从技术角度来看, 就是拾音、读音和解音三个关键技术环节。拾音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必须保证音箱听见你的 声音;读音是将符合要求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解音则是识别人类的指令甚至情感。距离音箱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臻品资源-语文】专题9: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真题回顾] 例1. (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 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 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 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 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 材料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 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考向预测 (新闻与报告) 专题9 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 阅读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 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 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审题立意】本题更加突出信息筛选的题型特点,直接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梳理与概括能力。D项错在节目制作后传送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然后才到达电视观众,其梳理少了“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这个环节。 【答案】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 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 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重点

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重点、难点Unit five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1、A great person is someone who devotes his /her life to helping others.一个伟大的人就是一个把一生用于帮助别人的人。devote… to… 献身于… The old man has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eaching. 那位老人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She devotes all her spare time to looking after her sick mother.她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照顾生病的母亲上。 特别提示:devote… to…句型中的宾语多用(all) one’s life; (all) one’s time; one’s effort / efforts。 即时活用: 1、Although the working mother is very busy, she still _____a lot of time to her children. A. devotes B. spends C. offers D. provides 答案:A 2、_____ two years to ________after the sick woman, she badly needed a holiday. A. Devoting herself; look B. Devoted; looking C. Devoting; looking D. Devoted; looked 答案:B 2、He fought against the German Nazis and Japanese invaders during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反对德国纳粹和日本侵略者。 fight vt.& vi. 战斗用法归纳: (1)fight with.. 和…并肩作战 We fought with the Soviet Red Army during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和苏联红军并肩战斗。 (2)fight against 反对; 和…作斗争 Every one should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每个人都应该和污染作斗争。 (3)fight for…为…而战 Nelson Mandela fought for the equal rights of the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纳尔逊曼德拉为了南非黑人的平等权利而战。 (4)fight back 还击;还手 If you beat me again, I will fight back. 如果你再打我,我就还手了。 即时活用: England fought ______ Germany in the war of 1914—1918. A. against B. with C. for D. to 答案:A 3、He offered guidance to poor black people on their legal problems. 他为贫穷的黑人群众提供法律引导。 offer vt. 提供用法归纳: (1)主动提出做某事My daughter offered to clean the room yesterday. 女儿昨天主动提出打扫房间。 特别提示:offer表示―主动提出做某事‖时,后面一般跟动词不定式。 (2)主动给与They offered me a cup of tea when I arrived. 我到的时候他们给我了一杯茶。 (3)出价How much do you offer for my car? 我的车你给多少钱? 特别提示:offer表示―出价‖时,一般用― offer some money for sth.‖句型。 联想扩展: (1)―要价;索价‖用― charge some money for sth.‖ 句型。I charge 100,000 Yuan for this car. 这辆车我要十万块钱。(2)offer还可以作名词,表示―提供;报价‖。He didn’t accept my offer. 他没有接受我的报价。 即时活用: 1、—Why are you looking pleased ? —Oh , I’ve just had a job _____. A.offered B.offering C.to offer D.being offered 答案:A 2、– How much do you _____ mending a pair of shoes? -- $ 15. A. ask B. spend for C. charge for D. pay 答案:C 3、The missing boy was last seen ______ near the river. A. to be playing B. play C. playing D. having played 答案:C 4、– How much do you _____ mending a pair of shoes? -- $ 15. A. ask B. spend for C. charge for D. pay 答案:C

2019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附)

2019高中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2019年高考语文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8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18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 (含解析)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抗战音乐家张曙 张曙原名张恩袭,1908年9月18日,出生于安徽歙县坑口乡柔川村一农家小院,“张曙”这个名字,是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田汉为他取的,寄意他在音乐道路上如“初 生曙光”,大放异彩。 童年时期,母亲所教的山歌,随处流传的微调,无不给幼小的张曙以音乐的启蒙和艺术的滋养。从此,他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1年底,张曙随在外经商的父亲到浙江衢州,先后就学于衢县高等小学、浙江省立八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1925年3月,浙江省立八中调来音乐教师华盖,华盖对张曙重点培养,使他在音乐上进步神速。华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对张曙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6年秋,张曙中学毕业,没有按照父亲预先设置好的人生道路投考法政学校博取仕途,或是回乡经商。张曙执意报考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在上海艺术大学求学期间,张曙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田汉。 1927年起,张曙开始了左翼音乐创作,一首首激昂的革命歌曲,一部部鞭挞万恶旧社会的话剧配乐,使张曙的音乐才能锋芒初露。1928年,张曙考入当时国内最高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跟随俄国声乐教授斯拉诺娃和声乐组主任周淑安学习声乐,还师从黄自学习作曲,师从朱英兼修二胡 1933年1月,张曙在田汉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革命工作与音乐事业彻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935年是张曙创作的高峰期,他为话剧《洪水》写下了三首插曲《风雨催眠曲》、《云儿词》、《筑堤曲》,又先后创作了《爬山运动歌》、《青年劳动歌》、《抗战进行曲》等一系列进步歌曲。 1936他在南京《新民报》发表了《谈作曲》、《看〈回春之曲〉后》、《谈谈国难时期的音乐运动》等音乐文论,坚决反对在国难当头之际“制作消闲音乐”,“把音乐完全趣味化”。张曙进一步阐述用音乐去唤起民众抗日热情的主张与手段:“我们既然要通过音乐去唤起大众、组织大众,那末我们必得先要懂得大众的疾苦与希求。倘若你没有懂得大众的生活情绪,无论你的作曲技巧怎样高,你一辈子也作不出大众真正需要的音乐来,所以我们得要先从大众去学习,然后才能去教育大众。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田汉连夜创作出话剧《卢沟桥》,交由张曙配乐编曲,张曙借用河北民间戏曲《小放牛》的曲调改编《卢沟问答》,此曲在南京公演后不胫而走,成为社会大众人人爱唱的抗战歌曲。同月,张曙深感于国家危亡,倾力创作抗战歌曲的力作《保卫国土》。歌曲铿锵有力,听众为之感奋不已。之后,张曙还为阳翰笙的电影剧本《夜奔》写了插曲《一条心》。与同时代的新音乐工作者相比,张曙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