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生活适应量表

青年生活适应量表
青年生活适应量表

青年生活适应量表

编制者、年份:陈李绸教授 1996年6月

出版社、地点:行政院青少年辅导委员会,台北市

工具目的及其发展过程

此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青年人在现今环境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与想法,评估及诊断青年人的适应问题。而期发展过程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工具及方法来了解及协助青年人士应问题的过程,故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特于民国八十四年十月至八十五年六月期间,委托陈李绸教授编制。此量表以整合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模式为基础,并参考本研究者自编的大学生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基础,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适应为出发点,探讨青年人的适应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能,以青年投入社会后,面对工作与生涯决定时,解决问题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人格发展的成熟度来编制此量表。

工具内容介绍

本量表共有140题,分别可测出七个适应指针。每个适应指针包含20题,七个适应适应指针包括:自我觉知及决策力、工作技能、家庭及社会适应力、个人技能、工作适应力、工作定向感及价值观。本量表是以五点量表评定之,前五项适应指针可获得五个分数,分数愈高代表适应力愈高,第六项指针可分为四种分数,其中包括自主定向、追寻方向、他主方向、与迷失方向四类;第七项指针可得两项分数,即内敛与外敛分数,该两项指针分数与常模对照,百分等级或T 分数愈高者,其倾向愈强。

七个适应指针测验内容:

作定向感:可分为个人对生活目标、生活方式、工作方向与职业的自我定向感。其中有可分类成四种定向程度:

自主定向:表示个人曾经经历过危机与生活挫折的考验,但已经在工作、职业与生活上得到定向。

追寻定向:表示个人正经历危险中,且有模糊的追求方向,有较高的焦虑与叛逆的冲突感。

他主方向:表示个人未曾或很少经历过危机与生活挫折的考验,但已经有他人或

父母长辈为他安排生活方式、工作方向与职业。此类人面对压力情境时,表现不加,喜欢寻求别人的赞同。

迷失方向:表示个人无所谓危机感,无方向,缺乏生活目标与奋斗精神,自卑感重,在有压力情境下表现最差。

自我知觉及决策力:代表个人对人、事、物的处理态度有明确、正向的认知与判断力。

工作技能:代表个人在工作上具有计划、分析、负责、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信心、有技巧达成工作目标与工作伙伴的沟通。

家庭及社会适应力:代表个人对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的交往、生活环境,及与朋友的相处与交往,有愉快、积极的认知及满意的经验。

个人技能:代表个人对自己才能、语言、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身心特质有正向积极的认知与信心。

工作适应力:代表个人对工作环境、工作型态、工作成就、工作压力的应变立及调适能力。

价值观:代表个人对生活、工作与成就表现的信念及哲学理念。可分为两种倾向:内敛信念:代表个人相信一切的成功与成就表现来自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切的成败操之在自我。重视工作精熟与目标取向,强调自我比较。

外敛信念:代表个人相信一切的成功与成就表现非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所能掌握的,宇宙间有许多未知及无法掌握的事实,因此一切成败操之在外在情境;较重视人际与竞争比较,重视工作表现与自我取向。

评量方式介绍

本量表可分别测出七个适应指针,每个适应包含20题,共140题。其作答方面是采五点量依对各叙述之符合程度:1.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大部分不符合』,3. 表示『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4. 表示『大部分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并分别以1.、2、3、4、5计分,其中有题在计分表上有打*者为反向计分。然后将每一项之分加起来得总分后,与百分等级或T分数对比较,换算成百分等级或T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