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稳定性研究

片剂稳定性研究
片剂稳定性研究

片剂稳定性研究

一、稳定性内容: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微生物学稳定性

1.化学稳定性:指药物的化学变化,如水解,氧化,光解等。

2.物理稳定性:指药物的物理变化。片剂主要的物理变化有:形状和表面

性质、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主药溶出速度等的改变。这些性质的

变化主要受片剂中残存的水分含量、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影响,会使

片剂的干湿度发生变化,以致影响片剂的硬度以及其他性质。

3.微生物学稳定性:指微生物学的变化,药物的腐败,霉变等。

二、稳定性研究的特点:

1.固体药物一般分解较慢,需要较长时间和精确地分析方法。

2.固体状态的药物分子相对固定,不像溶液那样可以自由移动和完全混合,

因此具有系统的不均匀性,含量等分析结果很难重现。

3.一些易氧化药物的氧化作用往往限于固体表面,而内部分子被保护起来,

以致表里变化不一。

三、片剂稳定性实验的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片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

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并

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2.加速试验:考察片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

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

3.长期试验:考察片剂在拟定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为确保包装,贮藏条件及

有效期/复检期提供数据支持。

四、片剂稳定性试验的要求:

基本要求(《中国药典2015 指导原则9001》):

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实验。影响因素试验用

一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实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片剂至少应为10000片。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

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

与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

特殊要求:

1.水分对于固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每个样品必须测定水分,加速试

验过程中也要测定。

2.样品必须置于密封容器中,但为了考察包装材料的影响,可以用开口容

器与密封容器同时进行,以便比较。

3.对于需要测定药物含量和水分的样品都要分别单次包装

4.固体剂型的药物含量应尽量均匀,以避免测定结果的分散性。

5.试验温度不宜过高,以60℃以下为宜。

关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研究的读书报告

关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研究的读书报告 1、判据概述 对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常常是很困难的,因此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就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可用于任意阶的系统,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不必求解系统状态方程而直接判定稳定性。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运用时需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借助数字计算机不仅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而且还能确定系统的稳定区域。但是想要找到一套对于任何系统都普遍使用的方法仍很困难。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主要涉及稳定、渐近稳定、大范围渐近稳定和不稳定四种情况。 (1)稳定 用表示状态空间中以原点为球心以ε为半径的一个球域,表示另一个半径为的球域。如果对于任意选定的每一个域,必然存在相应的一个域,其中,使得在所考虑的整个时间区间内,从域内任一点出发的受扰运动的轨线都不越出域,那么称原点平衡状态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 (2)渐近稳定 如果原点平衡状态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而且在时间趋于无穷大时受扰运动收敛到平衡状态,则称系统平衡状态是渐近稳定的。从实用观点看,渐近稳定比稳定重要。在应用中,确定渐近稳定性的最大范围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决定受扰运动为渐近稳定前提下初始扰动的最大允许范围。 (3)大范围渐近稳定 又称全局渐近稳定,是指当状态空间中的一切非零点取为初始扰动时,受扰运动都为渐近稳定的一种情况。在控制工程中总是希望系统具

有大范围渐近稳定的特性。系统为全局渐近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它在状态空间中只有一个平衡状态。 (4)不稳定 如果存在一个选定的球域,不管把域的半径取得多么小,在内总存在至少一个点,使由这一状态出发的受扰运动轨线脱离域则称系统原点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 2、理论应用研究现状 (1)估计非自治系统的吸引域 对于非自治系统,设是R中包含原点的一个开发区域,对所有和任意给定的总能找到一个,使当时,有成立,则称是系统零解的一个吸引域。当零解渐进稳定时,它有一个邻域作为吸引域,希望能估计出一个范围较大的吸引域。 定理:若上述系统的右端函数关于连续,,且在,中有界。若有一个正定函数满足:时关于连续,且有,则零解渐进稳定的。 (2)判断非线性系统的中心或焦点 对于非线性系统,与之相应的线性系统为或,其中,显然当且仅当时,系统有唯一的奇点,因为系统(1)与系统可通过拓扑变换相互转化,即二者是拓扑同胚,二者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稳定性。 判断中心焦点的V函数法:设原点O是系统的一个奇点,并且是对应线性系统的中心,在原点的领域U内存在一个连续可微的正定函数,有以下几种情形:若沿着系统轨线的全导数,则0是系统的中心。其中全导数满足若沿着系统的轨线全导数负定,则0是系统的稳定焦点。若沿着系统的轨线全导数正定,则0是系统的不稳定焦点。 3、实际应用情况 (1)对大学生体育素质稳定性的评估 大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尤其

稳定性实验办法

稳定性实验方案(参考) 诊断原料稳定性考核主要包括热稳定性、真实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四部分,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方案见下文。 根据抗原和抗体进行分类,此外结合产品的用途,综合考虑上述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以便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合理调配公司资源。现给出各类型开展稳定性评价分具体实验方案。 1 1.1 此外为间2-8℃ 1.2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校准品、质控品等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稳定性基质的筛选和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采用不同的稀释液制备客户检测的工作浓度样品,一般主要为低值和高值两个测值样本,通过评价-20℃、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的测值相对偏倚来考核其分析内稳定性结果。分析间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低值和高值样本的制备过程,要求将当时制备的高浓度蛋白分装冻存于-80℃条件下,需要开展组间分析时,采用重现性实验过程,执行过程的重复制备。分析间评价主要用于考核-20℃条件下存放不稳定的蛋白样品。 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工作浓度蛋白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

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蛋白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例如:采用经过热稳定性评价合格的抗体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蛋白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该过程不涉及制备环节,是真实地反应蛋白使用时的稳定性,输出内容为校准品或质控品解决方案。 注:用于检测抗体的蛋白,即用于捕获或标记的蛋白,只评价1.1,不涉及1.2。 2 抗体的稳定性实验方案 2.1 发货抗体的稳定性实验 37℃条件存放于 (可以 2.2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采用抗体制备的诊断试剂本身的稳定性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以及检测系统平台方法学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案建立检测系统,对该检测系统开展的稳定性实验,包括热稳定性和真实的稳定性监测两块。最终输出结果为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结论,客户根据该结果可以作为建立检测系统的参照。 将检测系统相关的试剂,分别放于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通过功能性实验来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以2-8℃和37℃之间的相对偏倚来标识,此外检测系统本身的功能性能也至关重要(如灵敏度、精密度等)。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给出,最终达到我们对产品后续性能的足够了解,以便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进展_何金龙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进展 何金龙1,法永生2 (1.卓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22;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4) 【摘 要】 就目前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基本问题,常用的处理方法,判别准则与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简要总结和综述,并且对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与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结构; 动力稳定性; 处理方法; 判别准则;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T U311.2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结构承受荷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结构稳定问题分为静力稳定和动力稳定两大类。动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由于时间参数的引入,使问题变得极为复杂。对于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定义一直难以确切给出,这是因为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具有复杂性使得其在数学意义上的定义很难予以准确表达[1]。长期以来,力学工作者致力于结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发展了经典稳定性理论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动力稳定理论研究的前进。如稳定性判定准则的建立、临界载荷的确定、初缺陷的影响或后分叉分析等。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逐渐增多,使得这门学科不仅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说,现在的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分析已经是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法、数值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产物,属于现代工程结构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1 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分类及主要的研究问题 结构动力稳定性就其承载的动力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在简谐荷载等周期性荷载作用下,当结构的自振频率与外载荷的强迫振动频率非常接近时,结构将产生强烈的共振现象;当结构的横向固有振动频率与外荷载的扰动频率之间的比值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时,结构将产生强烈的横向振动,即参数振动。对于这类问题,前苏联学者符华·鲍络金(Bolito n)在其著作《弹性体系的动力稳定》中给出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他们导出的区分稳定区和不稳定区的临界状态方程是一个周期性方程,即M athieu-Hill方程。在周期相同的解之间存在着不稳定区域,便把问题归结为确定微分方程具有周期解的条件,从而解决了稳定的判别问题。但是对于大变形的几何非线形结构,结构的刚度矩阵需要经过迭代,微分方程非常复杂,这些理论将难以成立。 (2)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与冲击类型密切相关,而且首要问题在于合理、实用的判别准则,它不仅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又要在实际上可行,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目前对结构承受瞬态冲击作用下的冲击稳定性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想脉冲以及阶跃荷载下的动力稳定性。在脉冲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动力屈曲称为脉冲屈曲,已有的研究表明[2][3][4],脉冲屈曲是一类响应式屈曲或者动力发展型屈曲。阶跃荷载是一类具有恒定幅值和无限长持续时间的载荷形式。在试验或者实际当中,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冲击引起的屈曲就可看作脉冲冲击。 (3)结构在随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所谓随动荷载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荷载的幅值保持不变而方向发生变化的作用力,它是非保守力。它的分析将极其复杂,目前还难以见到可借鉴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文献。因此,许多学者通常采用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常用的手段,将这类荷载作为确定性荷载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动力平衡路径全过程进行跟踪,根据结构的各参数在动力平衡路径中的变化特性,对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判定[5]。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动力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大致为:对周期荷载下的参数动力稳定性问题、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冲击动力稳定性问题和阶跃荷载下的参数阶跃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较多,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6][7][8]。恒幅阶跃载荷及矩形脉冲载荷或其它冲击载荷作用下杆的动力稳定问题也有很多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一些稳定性判定准则。但冲击载荷作用下板的动力稳定问题还没有获得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对于较为复杂的冲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想脉冲载荷和阶跃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稳定问题。在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最常采用的屈曲准则有B-R准则、Simitses总势能原理和放大函数法。对非周期激振、参数激振和强迫激振耦合引起的动力稳定问题研究较少;对弹性基本构件和简单模型研究较多(如周期激励下的柱子、梁、拱及壳等已得到了成功的分析),对复杂工程结构研究较少。对于在地震、风荷载等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具有较强的几何非线性的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虽然最近几年也有一些,但距离真正地合理解决这类动力稳定性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收稿日期]2006-06-12 [作者简介]何金龙(1962~),男,工学学士,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工作。 155  ·工程结构·  四川建筑 第27卷2期 2007.04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ⅪⅩ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得目得就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得影响下随时间变化得规律,为药品得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得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得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得考察,用1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就是一定规模生产得,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得批量,原 料药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得供试品应就是放大试验得产品(如片剂或胶囊剂在10000片左右或10000粒左右,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3)供试品得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得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得容器与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 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得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她变化所生成得产物)得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结果得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有关

物质得检查、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就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得条件下进行。其目得就是探讨药物得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得因素及可能得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得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得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得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适宜得密封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与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2。高湿度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与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要求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得重量,以考察供试品得吸湿潮解性能。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5%以下,且其她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考纲要点 考点精粹 一、概述 (一)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药物制剂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质量发生变化的速度与程度,就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 ①保证药品质量,作到安全、有效、稳定; ②用于指导新药及其剂型的研制开发; ③减少损失,创造经济效益。 2、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包括 ①考察制剂在制备与保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②探讨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③寻找避免或延缓药物降解、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各种措施 ④预测制剂在贮存期间质量标准的最长时间,即有效期。 3、药物制剂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与生物学三个方面。 ⑴化学稳定性: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⑵物理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 ⑶生物学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与氧化就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她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一种药物可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解途径。表10-1 总结了制剂中主要的降解途径及药物举例。 表10-1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典型药物

1、水解反应: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含内酯)、酰胺类(含内酰胺)等。水解反应规律符合一级或伪一级反应。 ⑴酯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 ⑵酰胺类药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为代表药物。 2、氧化反应: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关,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发生氧化反应。一般为自氧化反应(链反应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如:光、氧、金属离子等。 ⑴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不啡、去水不啡、水杨酸钠 ⑵烯醇类:维生素C ⑶其它类: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 3、其她降解途径 ⑴异构化: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与几何异构化。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如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A等。 ⑵聚合: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 ⑶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 二、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分为处方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如表10-2所示。 表10-2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方案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活动方案 重庆巴南中学蒲东 一、方案名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二、方案目标: 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如对不同材料进行强度试验,目的在于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如对结构进行加载模拟试验,目的在于检测或改进结构的强度。技术试验有多种方式,如撞击试验、承载试验和模拟试验等。 做以下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并通过技术试验测试了解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 三、活动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3年3月至5月 五、方案主体: (一)按要求进行试验 1.将3条长30cm,横截面10mm×10mm的木棍销接在一个圆盘上,组成一个三脚架。将三脚架放在光滑的台面上,在三脚架上加载重物,观察三脚架的几何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如下。

2.在三脚架的3条腿处拴上橡皮筋,重复试验1的加载过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记录橡皮筋的长度。 思考:橡皮筋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 3.用弹簧测力计替代橡皮筋,重复试验2的加载过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思考:在三脚架结构承载时,若要保持其几何形状基本不变,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对三脚架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在承载质量不超过5kg时,能保持其几何形状基本不变,在这里我们推荐在三脚架各边增设横档的方法进行改进。 讨论选择横档材料应考虑哪些因素,横档怎样与三脚架连接。 (二)同学们自行设计技术试验方案: 对改进后的三脚下架结构进行承载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1.检验横档材料的选择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 2.检测改进后的三脚下架结构是否能承载5kg的重物。 3.检测三脚架结构中各构件的连接是否牢固。 技术试验过程:

大跨度公路隧道长期稳定性分析.

大跨度公路隧道长期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前面的分析都是基于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进行的,未考虑时间效应和长期蠕变的影响。前人研究发现,地下工程开挖后一段很长时间内,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一直在变化,可见岩石的蠕变对于隧道特别是深埋隧道围岩的变形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78]。为保证现场隧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考虑到长期蠕变效应。 蠕变是当应力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是流变效应的最重要表现特征。岩石的蠕变曲线有三种主要类型[88],见图6-1。 图6-1 岩石蠕变曲线 图中三条蠕变曲线是在不同应力下得到的,C B A σσσ>>,蠕变试验表明,当岩石在较小荷载σC 持续作用下,变形量虽然随时间增长有所增加,但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变形趋于一个稳定的极限值,这种蠕变称为稳定蠕变;当荷载σA 很大时,变形速率逐渐增加,变形量一直加速增长,直到破坏,蠕变为不稳定蠕变;当荷载较大时,如图中的abcd 曲线所示,此时根据应变速率不同,蠕变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如曲线中ab 所示,应变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故又称为减速蠕变阶段或初始蠕变阶段;第二阶段,如曲线中bc 所示,应变速率保持不变,故又称为等速蠕变阶段;第三阶段,如曲线中cd 所示,应变速率迅速增加直到岩石破坏,故又称为加速蠕变阶段。 一种岩石既可发生稳定蠕变也可发生不稳定蠕变,这取决于岩石应力的大小。超过某一临界应力时,蠕变向不稳定蠕变发展。小于此临界应力时,蠕变按稳定蠕变发展,通常称此临界应力为岩石的长期强度。对岩石隧道来讲,由于开挖和支护导致应力重分布,围岩产生不同的应力分布状态,在进行长期蠕变效应分析时,应计算相应监测点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判断其蠕变效应。 众所周知,固体本构关系有三种:弹性、塑性和粘性。文献中,通常将围岩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称为粘弹性问题,将围岩应力大于屈服极限时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称为粘塑性问题。研究表明,在隧道开挖完毕后的长期运营过程中,大多数岩石都表现出瞬时变形(弹性变形)和随着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粘性变形),即岩石是粘弹性的[80];为使巷道维持稳定状态,人们也总是力图使围岩应力小于屈服极限。 下面采用FLAC 软件进行数值分析,版本为FLAC2D 5.00.355。 6.3 弹塑性数值分析 ε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2015版药典)分析

范围:药物制剂。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1.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1.1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报告

L- 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报告 一、概述 L-腈化物是L- 肉碱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中间体(第二步中间体: L-肉碱粗品;第三步中间体:L-肉碱潮品),由于L- 肉碱生产工艺为 间歇操作,即每生产一步中间体,生产完毕并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后,存 入中间体仓库,以备下一步生产投料所需。根据本公司L- 肉碱产品的 整个生产周期,L- 腈化物入库后可能存放的最长时间为4 周(约28 天)。以此周期为时间依据制定了L- 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方案,用于验 证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限内的各项质量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并且能否符 合L- 腈化物的质量标准,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整个周期为28 天,具体 的稳定性试验方案以ICH 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为基础制定,以确保L- 腈化化物稳定性试验的可操作性。 二、验证日期 2010 年1 月13 日- 2010 年2 月10 日 三、验证方案 1)样品储存和包装: 考虑到L- 腈化物今后的贮藏、使用过程,本次用于稳定性试验的样品 批次与最终规模生产所用的L- 腈化物的包装和放置条件相同。 2)样品批次选择:此次稳定性试验共抽取三批样品,且抽取样品的批次与 最终规模生产时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相同

3)抽样频率和日期:从2010.1.13 起,每隔7 天取样一次,共取五次,具体日期为:2010.1.13 、2010.1.20 、2010.1.27 、 2010.2.3 、2010.2.10 ,以确保试验次数足以满足L- 腈化物的稳 定性试验的需要。。 4)检测项目:根据L- 腈化物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检测项目共五项,分别为外观、氯含量、熔点、比旋度、干燥失重。这 些指标在L- 腈化物的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有可能影响 其质量和有效性。 5)试样来源和抽样:L- 腈化物由公司102 车间生产,经检测合格后储存于中间体仓库,本次稳定性试验的L- 腈化物均取自于该中间体仓 库,其抽样方法和抽样量均按照L- 腈化物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抽 样完毕后直接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保存,作为稳 定性数据评估的依据。 四、稳定性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及评估 通过对三批L- 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对其物理、化学方面稳定性资料进行评价,旨在建立未来相似情况下,大规模生产出的L- 腈化物是否适用 现有的再试验期(28天)。批号间的变化程度是否会影响未来生产的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

? 管理·教育·教学 ? 749 外的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锻炼了队伍[2]。 4.2 电话式回访的方式,患者出院后遇到难题或疑问时,随时能得到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虽然回到家中,但能享受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消除了患者的疑虑,满足了病患心理和日常生活的需求[3]。4.3 通过电话回访拓展了医疗市场。经出院病员的主动宣传,带来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增加和稳固了患者的来源渠道,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收入增长了23.2%。 4.4 在回访中促进了医患双方的互动,医方主动联系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随时可以与医方取得联系,及时、准确地处置健康问题,把健康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增强了医患双方信任,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4]。 4.5 通过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开展,将健康教育延伸至社区家庭中,进一步拓宽了整体护理内容,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也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开展新思维、新方法的结果。 4.6 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体会到护理职业的真谛,护理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赞誉,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3%上升到98%以上。自开展电话回访以来未发 生过一起护理事故、投诉和纠纷。5 结 论 实施对肛肠疾病出院患者电话式回访健康教育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区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进一步促进康复和巩固疗效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经济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参考文献 [1] M arvin L,Coman.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144. [2] 朱莺,吉新慧.开展电话回访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J].护理管理杂 志,2006,6(7):47-48. [3] 罗英.电话回访在拓展医院与患者沟通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 志,2008,8(32):8023. [4] 槐玉昌,宋童明.医院管理中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作用[J].安徽卫 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9-10. 对药物制剂进行使用,其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稳定、有效。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就是指在体外的相应稳定性,也就是说从制备到临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保证[1]。由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其自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2] :①化学稳定性:药物制剂由于出现水解、氧化等化学反应,致使药剂中含有的有效物质出现变化;②物理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物理性态出现变化。例如:外观、气味、溶解性等出现变化;③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稳定性:由于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致使药物制剂出现变质、腐败现象。2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2.1 处方因素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包括[3] :液体制剂自身的pH 值,对于用于酸性催化或者是特殊酸性催化的药物,对其进行水解时的速度主要是由pH 值进行决定;离子强度、赋形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均可能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2 外界因素 ①温度:以Van't Hoff 规则作为依据,当温度升高10℃,相应的反应速度就会提升2~4倍。同时Arrhenius 方程中:K=Ae-E/RT (K 表示速度常数,A 表示频率因子,E 表示活化能,R 表示气体常数,T 表示绝对温度),根据方程进行相应计算,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常数就会增加。②光线:在药物制剂中部分对光较为敏感,如 维生素A 、硝普钠、氢化可的松、核黄素、叶酸、氯丙嗪等,如果这些对光敏感的药物,见光就会出现化学降解现象,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③氧:氧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并且在容器空间内也有氧的存在,所以对药物制剂进行制备与储存的过程中,对于易氧化的药物制剂,十分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空气。但药物制剂发生氧化反应后,不仅降低了其自身具有的有效价值,而且其颜色会加深,或者是变色,甚至会出现沉淀,同时也许还会出现不良气味,对药物制剂的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水杨酸钠、肾上腺素、吗啡、左旋多巴等含有酚羟基的药物,还有维生素C 等含有烯醇类的药物,均十分容易出现氧化现象。④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对部分药物制剂发生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药物制剂中出现的微量金属离子,是由于辅料、容器、溶剂,还有在制备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等带来的,会促进药物制剂的氧化,从而降低其自身的稳定性,对药物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⑤湿度:对于固体的药物制剂来讲,湿度对其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固体的药物制剂对水分进行吸收后,其表面会出现一层水化膜,并且其可以发生相应的分解反应,从而对药物制剂的稳定应造成影响。⑥包装材料:通常药物制剂会在室温环境中进行储存,主要会受到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进行选取与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对防治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材料与药物制剂之间存在的反应进行考虑[4]。对药物制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一般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玻璃、橡胶、金属、塑料等。其中玻璃材料的理化性质较为稳定,通常不会与药物制剂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不透气,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材料。但是部分玻璃材料会对碱性物质进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研究 陈宏杰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平顶山 462500) 【摘要】药剂的稳定性就是指在制备、储存药物的过程中,药物制剂是否会出现质量变化状况。如果在制备、储存期间,药物制剂没有较高的稳定性,就很难保证患者用药的稳定与有效,所以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升药物制剂自身的稳定性。【关键词】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9-0749-02

稳定性试验箱校验方法

5.确认内容 6.再确认要求 7.确认结果汇总 8.结果评价 1.目的 明确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项目、校验条件、校验方法、接受标准、校验周期等,便于检验人员按规程进行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操作。保证实验室使用的称量点称量的准确性。 2.确认人员及职责

QC分析人员:负责起草确认方案和报告、组织协调开展确认; QC主管:审核确认报告和报告; 质量部长:批准确认报告和报告。 3. 确认前确认 复核人:日期:年月日4. 确认依据及判断标准 4.1确认依据 4.1.1《ZSW系列稳定性试验箱安装使用说明》 4.1.2《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JJF1101-2003 4.1.3《稳定性试验箱的校验操作规程》(QC-4011) 4.2评判标准 4.2.1性能确认(PQ)

4.2.2 时间 确认 温度 分别 值有℃和 的差值时 发出 5. 5.1 于 按以上要求布放温湿度记录仪探头,将实验设备的温湿度设定到规定的温度,等待温湿度稳定。温湿度稳定后开始读数,每2分钟记录所有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60分钟内共测试30次。 5.2超限度报警时间确认 确认打开箱门至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显示与设定值有2℃和5%RH的差值时报警器均应发出报警声,并记录这个时间;关上箱门记录温湿度恢复至设定值所用的时间。 5.3短信报警功能确认 确认当温湿度超限度时,短信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6.再确认要求 6.1再确认周期 6.1.1设备大修后需再校验。 6.1.2由于检修、调整、迁移或其它原因,可能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有影响时,应进行再确认。 6.1.3稳定性试验箱每年校验1次,更换部件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确认。 6.2再确认内容 进行设备的再校验,可针对设备性能中部分必须的项目进行再确认,而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确认。 8. 结果评价 起草人/日期: QC审核人/日期:

药物稳定性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药物稳定性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在确定有效期的统计分析过程中,一般选择可以定量的指标进行处理,通常根据药物含量变化计算,按照长期试验测定数值,以标示量%对时间进行直线回归,获得回归方程,求出各时间点标示量的计算值(y'),然后计算标示量(y')95%单侧可信限的置信区间为y'±z ,其中: 2 2 02)()(1X Xi X X N S t z N -∑-+ ??=- (12-21) 式中,t N -2—概率0.05,自由度N-2的t 单侧分布值(见表12-4),N 为数组;X 0—给定自变量;X —自变量X 的平均值; 2 -= N Q S (12-22) 式中,xy yy bL L Q -=;L yy —y 的离差平方和,N y y L yy /)(2 2∑-∑=;L xy —xy 的离差乘 积之和N y x xy L xy /))((∑∑-∑=;b —直线斜率。 将有关点连接可得出分布于回归线两侧的曲线。取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含量低限(根据各品种实际规定限度确定)与置信区间下界线相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药物的有效期。根据情况也可拟合为二次或三次方程或对数函数方程。 此种方式确定的药物有效期,在药物标签及说明书中均指明什么温度下保存,不得使用“室温”之类的名词。 例:某药物在温度25±2℃,相对温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实验,得各时间的标示量如表12-4。 表12-4 供试品各时间的标示量 时间/月 0 3 6 9 12 18 标示量/% 99.3 97.6 97.3 98.4 96.0 94.0 以时间为自变量(x ),标示量%(y )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y= 99.18-0.26x ,r=0.8970,查T 单侧分布表,当自由度为4,P=0.05得 t N -2=2.132 9279.04 444 .32==-= N Q S 210)(2=-∑X X i

稳定性试验报告范文

摘要:xxx是,研究其稳定性是在考察其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其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高温、高湿、光照等试验方法,通过测定其含量,得出其稳定性较好,产品有效期以上,暂定其有效期为年。 关键词:稳定性试验、xxx、 正文 1 前言 1.1 xxx简介 1.2 xxx生产工艺(如工艺保密,可改为质量标准) 1.3 取样信息: 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地点批量包装试验类型1.4 稳定性试验指导: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

2考察项目及检测方法2.1性状 2.1.1 外观 2.1.2 熔点 2.13 水分 等等 2.2 含量测定 检测方法: 样品制备: 实验条件: 2.3 有关物质

3 试验方法 3.1高温试验 试验设备 取本品,在60℃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检测相关指标。 3.2高湿试验 试验设备 取本品,于25℃、RH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 3.3光照试验 取本品,在光强度为4500lx的光源下,距光源30cm,放置10天,在0天、5天和10天取样测定。 3.4加速试验 试验条件 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容器 包材类型 包材生产商 包材注册证号 包材注册证有效期 包材质量标准编号 取采用包装的三批次样品,试验条件为

40℃±2℃、RH75%±5%,试验时间从开始,为6个月,分别于0、1、2、3、6个月取样检测。 3.5长期试验 试验条件 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容器 包材类型 包材生产商 包材注册证号 包材注册证有效期 包材质量标准编号 取采用包装的三批次样品,试验条件为25℃±2℃、RH60%±10%,试验时间从开始,取样时间点为第一年每3个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末一次,以后每年末一次。(如为阶段性试验报告,可如下描述:试验时间从开始,已完成月试验,接下来将持续到年月,此报告为阶段性试验报告。)

持续稳定性考察实施方案.docx

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 1.对各品种生产的前三批进行稳定性考察每批拟计划一定量进行 考察其余批次只做一般留样考察留样量为三次复检的全项检验量 2.考察项目:依据《中国药典》 XX版二部中《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确定 3.考察方法: 3.1加速试验: 3.1.1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 2℃、相对湿度 75%±5%的条件下放置六个月在试验期间第 1 个月、 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 3.1.2 在上述条件下如 6 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则应在如下条件温度 30℃± 2℃、相对湿度 65%±5%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六个月 3.2长期试验: 按市售包装在温度 18~26℃、相对湿度 60%±15%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 每 3 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 0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2个 月末取样按各剂型品种具体的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12 个月后仍继续考察分别于18 个月 24 个月 36 个月(以此类推)末取样检测将结果与 0 月比较以确定药品有效期 3.3高温试验:

供试品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条件下放置 10 天于第 5 天和第10 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如供试品发生显著变化则在40℃下同法进行试验如 60℃无显著变化则不必进行40℃试验 3.4高湿试验: 试品置恒温密闭容器中于25℃相对湿度为 90%±5%条件下放置 10天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取样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吸湿增重项若吸湿增 重 5%以上则应在 25℃RH75%±5%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 5%以 下且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液体可不进行高湿 试验 3.5光照试验:供试品置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容器内于照度 不< 5000Lx 的条件下放置 10 天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取样检测 3.6以上为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根据药品的性质必要 时可以设计其他试验如酸、碱及氧化降解等 3.7检测时间的规定: 3.7.1取出时间:1个月加速绝不允许提前和推迟;两个月允许±1 天;三个月允许± 1 周;六个月允许± 2 周;一年后允许±四周 3.7.2样品取出先放在常温下一般要求一周内完成检测;温湿度 敏感的产品要及时检测 3.8恒湿条件的获得方式 恒湿条件可以通过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而获 得根据不同湿度要求可以选择NaCl 饱和溶液 [ 相对湿度为( 75±1)%15.5℃~60℃] 、KNO3饱和溶液 [ 相对湿度为 92.5%25℃] 、NaNO3

稳定性分析

Ⅰ形大高宽比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基于普通钢板剪力墙具有易发生平面外屈曲,不能充分发挥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捏缩效应严重,不利于耗能减震;钢板耐火性能差等主要缺点,提出一种新型大高宽比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本文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4组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模型进行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并与一组纯钢板剪力墙试验进行对比。试验表明,预制混凝土钢板剪力墙可以有效地对钢板平面外失稳进行约束,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和耗能性能。同时还推导了这种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的理论公式,通过与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该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关键词]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缩尺模型试验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slim Ⅰ-shape buckling-restrain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Abstract]As a promising lateral load resisting elements in new or retrofit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s, buckling-restrainedcomposite steel plate shear wall clamped with concrete plates (BRSP) has gained a g rea t deal of attention of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However , almost all of BRSPs being studied and constructed are in small aspect ratio , ofwhich width is equal or larger than the height .Actually , in some situations, BRSP in large aspect ratio may beserviceable if there do not have enough space to put a wide BRSP .Therefore , sever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have been conducted on narrow BRSPs with large aspect ratio , including monotonic loading tests and cyclic loadingtests on four sets of BRSP with different aspect ratio from 2∶1 to 4∶1, as w ell as a comparative test on a normal steelplate shear wall.Form of the walls was modified to improve their energy dissipa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areexamined to reveal the wall' s failure mechanics, ductility performance , hysteretic behavior and ultimate load-carryingcapacity .Analytical models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s and design guidelines have been provided for theapplication of BRSP . [Keywords]buckling-restrain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习题及答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学稳定性 2.物理稳定性 3.化学稳定性 4.广义酸碱催化 5.药物降解半衰期 6.专属酸碱催化 7.稳定性加速试验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盐酸普鲁卡因的主要降解途径是A A.水解 B.光学异构化 C.氧化 D.脱羧 E.聚合 2.维生素C的降解的主要途径B A.脱羧 B.氧化 C.光学异构化 D.聚合 E.水解 3.酚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C A.水解 B.脱羧 C.氧化 D.异构化 E.聚合 4.酯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D A.脱羧 B.聚合 C.氧化 D.水解 E.异构化 5.下列关于药物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通常将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B.大多数药物的降解反应可用零级、一级反应进行处理 C.若药物降解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药物有效期与反应浓度有关 D.对于大多数反应来说,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更为显著 E.若药物降解的反应是零级反应,则药物有效期与反应浓度有关 6.既能影响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又与药物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的是A A.pH B.广义的酸碱催化 C.溶剂 D.离子强度 E.空气 7.以下关于药物稳定性的酸碱催化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也叫广义的酸碱催化 B.在pH很低时,药物的降解主要受酸催化 C. pH较高时,药物的降解主要受OH-催化 D.在pH-速度曲线图中,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最稳定的pH E.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都可能催化水解 8.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制剂因素不包括D A.溶剂 B.广义酸碱 C.离子强度 D.温度 E. pH 9.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B A.温度 B.pH C.光线 D.空气中的氧 E.空气湿度10.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是A A.温度 B.溶剂 C.离子强度 D. pH E.广义酸碱11.下列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 A.药物制剂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质量变化属于稳定性问题 B.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C.药物制剂的最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 D.稳定性研究可预测药物制剂的有效期 E.药物制剂稳定性有化学、物理稳定性 12.一级反应半衰期公式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