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设计方案

路面设计方案
路面设计方案

一、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1路段所在地区基本资料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II2区;设计车速:80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中液限粘性土,填方路基高1.6m,地下水位距路床2.2m,属中湿状态;年降雨量850mm;

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5℃;多年最大冻深120cm;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粘质土,查表可得土基回弹模量值为

40MPa

3交通量资料

(1)EXCEL计算:

(2)Hpds2006软件计算: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 1975 ,属特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20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009389E+07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1634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7.49E+06

属中等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

4 初拟路面结构

拟定采用两种路面结构。按计算法确定方案一、方案二的路面厚度。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施工机具的功能等因素,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

厚度如下:

方案一: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12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 30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水泥石灰砂砾土层,以水泥石灰砂砾土为设计层。

方案二: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15cm密级配沥青碎石+25cm水泥稳

定砂砾+20cm级配砂砾。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1试验材料的确定

半刚性基层所用集料与结合料取自沿线料场,沥青选用重交通90#石油沥青,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相关规

定。

2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1)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中规定的项目顶面法测定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2)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测定20℃、15℃的抗压回弹模量,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与设计参

数见下表:

半刚性材料及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定与参数取值

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定与参数取值

3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测定

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测定规定温度和龄期的材料劈裂强度。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与《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路面厚度设计(Hpds软件计算)

(1)方案一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 一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准轴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8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5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3.8 (0.01mm)

H( 5 )= 150 mm LS= 1.4 (0.01mm) 由于设计层厚度 H( 5 )=Hmin时 LS<=LD,

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5 )= 150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5 )= 15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5 )= 150 mm(仅考虑弯沉)

H( 5 )= 15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6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20 mm ----------------------------------------

水泥稳定碎石 300 mm ----------------------------------------

水泥石灰砂砾土 150 mm ----------------------------------------

新建路基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2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3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5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7.9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45.6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51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3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64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21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11 (MPa)

(2)方案二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 一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准轴载 : BZZ-100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3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5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8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8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0.3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45.6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88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9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46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217 (MPa)

最小防冻600mm,满足要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一

1.交通分析

表1可靠度设计标准

表2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由上表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上表2,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O.20。计算得到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

106

30e 08.92

.007.03651)07.01(18.13163651)1(?=??-+?=?-+=ηr t r s g g N N

属重交通等级。 2.初拟路面结构

表3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

由表1,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3,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O.25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0.20m 。垫层为O.18m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4.5m ,长

5.0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表4中湿路基路床顶面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范围(MPa)

查表4,路基回弹模量取40MPa 。查表5,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取700MPa ,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1500MPa 。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

MPa h

h E h E h E x 114218

.020.018.070020.015002

2

2

222

2

12

22121

=+?+?=++=

)

(54.418.0700120.0150014)18.020.0(12

18.070020.01500114

)(121

23

31

221

12

2132

231

1m MN h E h E h h h

E h E D x ?=?

?

? ???+?++?+?=

?

??? ??+++

+=--

()

)

(363.01142

54.41231

123

1

m x

E

x D x h =?==??

? ?

? ()

637.440114245.051.1122.645.051.1122.6=????????--?=?

???

??????

--=??? ??o E x E a

()

772.040

114255

.044.1155

.044.11=-?-=--=??

?

??o E Ex b

)(27.2593

1401142

40767.0363.0637.431MPa o E x E O E b x ah t E =??

? ?????=???

? ??=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计算为

()

)

(677.027

.259310003

1

25.0537.031537.0m t E c E h r =?==??

?

??

4.荷载疲劳应力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

)(961.025.02661.06.0077.026.0077.0MPa h r ps =-?=-=σ

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 r =O.87。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

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492.2)

1008.9(057

.06=?==n

e f N k 。

根据公路等级,由下表,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k c =1.25。

c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

(6.2961.025.1492.287.0MPa K K K ps c f r pr =

???==σσ

5.温度疲劳应力 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

由上表,Ⅱ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3(℃/m)。板长5m ,r l / =5/0.677=7.56,由书本483页图16-14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h =0.25m ,B x =O.8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

应力计算为

)

(8.282.028325.0310001012

5MPa B hT E x g

c c tm =

?????==

-ασ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 t ,计算为(查书包484表16-29可得Ⅱ区回归系数

a=0828,b=0.041,c=1.323)

613.0041.0)58.2(828.08.25)(

323.1=?????

?-??=??????-=b f a f k c r tm tm r t σσ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

)(72.18.2613.0MPa k tm t tr =?==σσ

查表1,一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相应于二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90%。再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书本484表16-22,确定可靠度系

数r γ=1.15。

MPa

f MPa r tr pr r 0.597.4)6.272.1(15.1)(=

≤=+?=+σσγ因

而,所选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O.25m)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

劳作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二

1.交通分析

由上表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上表2,临界荷位处的车辆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O.20。

2.初拟路面结构

由表1知,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变异水平等级,查表3,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O.24m ,碾压混凝土基层O.15m ,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O.18m ,垫层为O.15m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水泥混凝土上面层板的平面尺寸长为5.0m 、宽从中央分隔带至路肩依次为4.5m 、4.5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碾压混凝土不设纵缝,横缝设假缝,间距(板长)4m 。

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按书本480页表16-23和表16-25,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 ;碾压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为4.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

值为27GPa 。

查表4,路基土回弹模量取40MPa 。查表5,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取700MPa ,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1500MPa 。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MPa h h E h E h E x 114218.020.018.070020.015002

2222

22122

2121=+?+?=++=

)

(54.418.0700120.0150014)18.020.0(12

18.070020.01500114

)(121

23

31

221

12

213

2

2311m MN h E h E h h h E h E D x ?=??

? ???+?++?+?=

?

???

??+++

+=--

()

)(363.0114254.41231

1231

m x E x D x h =?==??

? ??

()

637.440114245.051.1122.645.051.1122.6=????????--?=????

??????

--=??? ??o E x E a ()

7.040

114255

.044.1155

.044.11=-?-=--=??

? ??o E Ex b

)(27.2593

140114240767.0363.0637.431MPa o E x E O E b x ah t E =??

?

?????=???

? ??=

4.荷载疲劳应力

普通混凝土面层与碾压混凝土基层组成分离式复合式面层。此时k u =O ,h x =O 。复合式混凝土

面层的截面总刚度,计算为

)

(928.44)

16.02700024.031000(41

.024.0(16.02700024.03100012

16.02700012

24.031000)

(4)(12123

3

0220112

0201022011302

2301

1m MN k h E h E h h h E h E h

E h E D u

c c c c c c g ?=?+?+????+

?+

?=

+++

+=

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计算为

)

(686.027.259/395.3123.1/23.133m E D r t g g ===

标准轴载在普通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

)(848.0928

.441224.031000686.0077.012077.06

.00116.01MPa D h E r g c g

ps =????==σ

)

(492.0928

.446)

0016.05.0(27000686.0077.06)5.0(077.00226

.02MPa D k h h E r g u x c g ps =??+???

?=+=σ

普通混凝土面层,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r k = O .87;碾压混凝土基层不设纵缝,不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r k 。水泥混凝土面层,考虑设计

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49.2)1008.9(057.06=?==n

e f N k ;碾压混凝土基层,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

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833.2)1008.9(065.06=?==n

e f

N k 。根据公路等

级,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后c k =1.25。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742.1492.025.1833.2222MPa K K ps c f pr =??==σσ

5.温度疲劳应力

可查Ⅱ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3 (℃/m)。普通混凝土面层板长4m ,768.5694.0/4/==g r l ,由

书本483页图16-14可由普通混凝土面层h 01=O.22m ,查得B x =0.69, C x =1.03。

最大温度梯度时普通混凝土上面层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

811.0)5.2ln(

81.032.0102

01202101==+?-h h

E h E h x

c c C ξ

422.052.0811.011=?==x x B B ξ

)

(38.16

.02

88

24.03100010

12

5

10111MPa B T h E t x g

c c m =?????=

=

-ασ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t k ,计算为

398

.0041.0)

0.538.1(828.038.10.5)(

323

..11

1=?

?

?

??

?-??=??????-=b f a f k c

r

tm tm r t σσ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

MPa k tm t tr 55.038.1398.01=?==σσ

分离式复合式路面中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温度翘曲应力可忽略不计。

查表1,一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目标可靠度为90%,相应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再据

此查书本480页表16-22,确定可靠度系数

15.1=r γ。

普通混凝土面层

MPa

MPa tr pr r 0.527.3)55.0296.2(15.1)(1≤=+?=+σσγ

碾压混凝土基层

MPa

MPa tr pr r 0.4003.2)0742.1(15.1)(2≤=+?=+σσγ因而,拟定的由厚度0.22m 的普通混凝土上面层和厚度O.12m 的碾压混凝土基层组成的分离

式复合式路面,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三、沥青路面方案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技术经济比选

1沥青路面方案比选:

经过工程概算分析,两种路面结构的总造价分别为:方案一路面每米造价5025.89元,方案二路面每米造价4474.781元。结合经济等情况采用方案二沥青路面更加合理。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比选:

经过工程概算分析,两种路面结构的总造价分别为:方案一路面每米造价2180.35元,方案二路面每米造价2572.82元。考虑到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方案二

路面。

3沥青路面方案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比选:

沥青路面方案二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二二者各有各的有点,在经济方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占有效明显的优势,在技术指标方面,沥青路面优势比水泥混凝土路面要大一点,使用水

泥混凝土路面方案二可能会更好些。

方案比选

第一章方案比选 桥梁的形式可考虑拱桥、梁桥和斜拉桥作比较,技术标准和桥梁设计原则等各方面比选,最终确定桥梁形式。 1、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设计时速:80km/h; (3)桥梁跨径:24m; (4)路面横坡:2%; 2、桥梁设计原则 (1)适用性 桥梁上部应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及畅通,且应该满足未来交通量变化的要求。桥梁下部应满足安全通航通车及泄洪等的要求。桥梁应该保证设计使用寿命,且使用中应保证便于检测和维修。 (2)舒适与安全性 要保障桥梁在行车过程中的竖向与横向位移,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车辆在桥上振动和冲击。桥梁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各部件及整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经济性 桥梁建设的经济性一般应占第一位。经济性应该考虑桥梁建设费用和以后的养护及维修等费用。 (4)美观性 桥梁特别是城市桥梁应具有优美的造型,应该和城市景观相互协调呼应。合理的结构布局和优美的桥梁外形是美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绝不能可以追求美观性而忽略适用性及安全性。 以下对桥梁的形式进行比选。

由于本桥跨径为24m,故斜拉桥不适用,可从梁桥和拱桥中选择。相对于拱桥,梁桥虽然造型相对不美观,但是梁桥施工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技术成熟,所以对于本次设计,选择梁桥更为合适。 下面就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还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进行讨论。

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结合桥梁设计标准和原则,在美观与环境协调方面上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好,但是在施工工期、设计技术及建筑造型方面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优秀。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方案选择T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方案设计比选文件

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方案设计 中 介 机 构 比 选 文 件 比选人: 漳州市游泳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招标代理机构: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日期: 2015年 5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比选通知函 第二章:比选申请人须知 第三章:比选申请书的编制

第一章比选邀请公告 本招标项目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已由漳发改审[2015]57号批准建设。根据《漳州市国有单位选择中介机构比选办法》(漳政综〔2009〕70号)的规定委托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工程设计进行比选,通过邀请比选确定该项目工程方案设计单位。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本工程占地面积为3386 平方米,初步拟定建设1个50米2个25米游泳池、一个标准射击训练馆、一个综合健身馆及羽毛球馆。设计功能需符合体育部门相关要求,建筑层数不得多于4层,建筑面积控制为10000㎡以内,项目估算单方建安造价控制在3000万元,总的工程直接费用控制在2500万元以内。工程涉及项目较多,且功能差异性较大,根据本项目基本情况并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第7.3.1条说明,该项目的复杂程度为Ⅱ级。 该项目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估算单方建安造价为2900元,总的工程直接费用约2320万元。按计费标准计算,总工程设计费约万元。现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的第条,我们认为该项目方案阶段的设计费应占总设计工作量15%,即方案设计费为×15%=万元。 2.工程名称: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 3.建设地点:漳州市游泳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4.招标内容: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编制方案设计。 5.合同方式:固定合同总价加风险包干。 6.设计周期:中选单位在中选15日历天内完成该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工程建筑设计方案、交通影响分析等的修改、调整、优化及报审(并配合在10天内完成方案审批)。 二、资质要求: 1、投标单位资质等级,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且年检合格的综合设计资质或建筑工程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或建筑专项乙级及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 三、提交材料: 1、申请书(写明申请项目名称、参选单位名称);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若无委托,无需提供此项); 4、经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5、经年检合格公司资质证书复印件;

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招标及合同文本》、《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其它有关资料。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现场调查资料,苗木市场及苗圃的调查。 4、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力量、财务状况及以往类似的施工经验。 5在类似地区的施工经验,以及对当地约定俗城的乡规民约和风土人情的了解。 二、编制原则 在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当地林场、水源、电源通讯及民俗民情情况,针对业主对工期质量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在施工中组织精干队伍,装备优良的机械设备,配备专业化施工技术人员,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强化施工管理、狠抓施工质量”的原则,做到组织机构严密,现场指挥有力,施工方案合理、检测手段可靠,工期安排紧凑,质量把关严格。 三、工程概况 我公司所承接的至高速公路好力堡(蒙辽界)至段公路绿化工程HTLH01合同段,该标段位于市境。沿线地处科尔沁沙地与西辽河冲洪积平原区,总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80M~260M。土壤类型以黑钙土、栗钙土、沙壤土和风积沙为主,主要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热同季,秋季短暂而霜早,冬季长而寒冷。工程容包括U型转弯、超限检测站、省界主线收费站、博王服务区、甘旗卡收费站、甘旗卡互通和伊胡塔停车区的绿化美化以及各互通配套的收费站、宿舍区等的绿化设计及主线边坡植物防护等。工程工期4个月,计划于2014年7月30日完工。 四、总体施工计划安排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我项目部将抽调一批专业骨干,成立两个专项施工

(完整版)公路投标勘察设计方案

勘察设计方案 (一)、项目理解、总体设计思路 1.1项目理解 本项目为筠连县大雪山镇至高坎乡公路改建6.9公里;筠芭路水源至芭茅坡段改建11公里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 本项目为筠连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勘察设计。包括路线、桥涵、路基、路面、路线交叉、及沿线设施所有配套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1.2总体设计思路 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目前毛路已经形成。我们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注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地域性的和谐统一,在项目勘察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设施自身安全和道路使用者运营安全,路线设计应力求平纵线形的连续、均匀和流程。 尊重自然,树立“不破坏时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设计中“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的设计理念。 (二)、项目勘察设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措施 2.1项目特点 (1)、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方面: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公路上的资金投入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公路建设等级低下,公路中有一半都是属于沙石路面,甚至泥土路面,导致全天通行的能力是特别弱;第二是在抗灾方面,整体的能力都比较的弱,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所以在资金上非常的紧张,涵挡等配套设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就相当的弱。 (2)、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公路因为长时间没有维修,造成了公路的通行不是特别顺畅,所以很容易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并且在农村基本上都没有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公路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桥梁毕业设计方案比选参考

第1章基本资料 1.1基本资料 1.1.1设计标准 荷载:公路-I级+人群作用; 桥面宽度:双向两车道14+2×2m人行道,单车道宽度为3.5米,自行根据规范设计其它细部构造尺寸; 地震荷载:按六度设防; 桥面纵坡:2%,对称设置,需采用圆弧线或缓和曲线连接,曲线设置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桥面横坡:1.5%。 1.1.2地质情况 表1.1 里程桩号与地面高程 1.1.3 气象情况: 年平均气温20~30℃;月平均高温32.5℃;月平均低温10.6℃;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3℃。 1

1.1.4通航要求 V级航道,净宽38m,净高5.0m,航道断面为矩形截面。最高通航水位6.94m。 1.2 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3-200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1-2005)

第2章方案比选 2.1 方案拟定 2.1.1设计原则 桥梁设计必须遵照“实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基本原则。 (1)符合当地复杂的地质条件,满足交通功能需要。 (2)设计方案力求结构安全可靠,具有特色,又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工程总造价经济。 (3)桥梁结构造型简单,轻巧,并能体现地域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 2.1.2 方案简介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技术标准,且由于该桥有通航要求,在布跨的时候桥墩的位置不能影响通航,拟选出以下六个初选方案分别为: 1、方案一:45m+70m+45m连续梁桥; 2、方案二:45m+70m+45mT型刚构; 3、方案三:35m+90m(拱桥)+35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4、方案四:50m+80m+30m主跨80m边跨50m的独塔斜拉桥; 5、方案五:35m+90m+35m双塔悬索桥; 6、方案六:50m+110m单塔悬索桥。 从总体布局、环境协调、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能、景观要求、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方案一、二、三来作工程量计算,作进一步比较。 2.2方案比较 2.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方案 1、孔径布置 此方案的桥孔径布置主桥为45m+70m+45m连续梁桥。该桥跨越河道是V级航道,设计时必须考虑满足通航净空的要求,还要考虑与两岸接线道路的衔接。采用预应力连续梁桥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空间限制的要求,而且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2、桥跨结构构造 桥跨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跨Lmax=70m,边跨与中跨比为0.64,即 3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_条文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条文说明) 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 总则 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

路面设计方案

一、沥青路面设计方案 1路段所在地区基本资料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II2区;设计车速:80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中液限粘性土,填方路基高1.6m,地下水位距路床2.2m,属中湿状态;年降雨量850mm; 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5℃;多年最大冻深120cm;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粘质土,查表可得土基回弹模量值为40MPa 3交通量资料 (1)EXCEL计算: (2)Hpds2006软件计算: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 1975 ,属特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20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009389E+07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1634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7.49E+06 属中等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 4 初拟路面结构 拟定采用两种路面结构。按计算法确定方案一、方案二的路面厚度。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施工机具的功能等因素,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厚度如下: 方案一: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12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 30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水泥石灰砂砾土层,以水泥石灰砂砾土为设计层。 方案二: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15cm密级配沥青碎石+25cm水泥稳定砂砾+20cm级配砂砾。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1试验材料的确定 半刚性基层所用集料与结合料取自沿线料场,沥青选用重交通90#石油沥青,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相关规定。 2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某医院热水系统设计方案比选

攀枝花某医院内科楼热水系统设计方案比选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方案设计 (2) 第二章系统清单 (6) 第三章空气能热水机与其它方式运行对比表 (7) 第四章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介绍 (8) 第五章空气能中央热水机工作原理 (11) 第六章空气能中央热水机特点 (13) 第七章空气能热泵中央热水机的优势分析 (14) 第八章工程施工方案 (15)

第一章方案设计 一、本工程设计热水系统范围包括: 1、工程概况:根据甲方提供的信息,本工程设计生活热水日用热水量50吨; 2、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加热、保温。 二、热水系统设计室外计算参数: 1、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 2、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0℃,冬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6℃; 3、攀枝花地区气象参数: 全年平均气温---------------17.2℃; 冬季平均气温(1月)--------9.4℃; 4、攀枝花地区自来水年平均温度为10-20℃。 三、设计依据: 1.《给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 4.《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GB50235-2010 5.《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手册》1990年第一版。 6.《管道工程安装手册》1987年第一版。 四、热水系统设计说明: 热水系统的设计: 1、设计参数依据 《建筑小区给水排水工艺》第八章第一节<建筑小区热水用设备和用热水有关参数>,根据水温、卫生洁具完善程度、热水供应时间、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确定集中供应热水时热水用量。 2、方案数据分析 1、工程概况 (1)项目现状及参数: 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为贵方提供热水。 本方案须考虑产热水设备、贮水设备、自控电气系统、管道动力系统及其之间的管道连接。 (2)环境参数:

桥梁设计方案比选

第一部分东青高速公路小清河桥设计 1.1 概述 桥梁方案比选应综合考虑梁的受力特点,建桥材料,适应跨度,施工条件,经济安全等方面来综合比较,最终选定一种构造合理造价经济的优美适用的桥型。 (1)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及国家和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办法; (2)适用安全耐久,保养维修方便,行车舒适; (3)技术先进可靠,施工方便,快捷,便于工厂化生产,标准化施工,确保施工周期; (4)经济上合理适度,上,下部工程投资适当,节省投资;(5)充分考虑提防要求,满足江堤要求防线和跨度的净空需求;(6)尽量减拆迁,改线的工程量少,降低投资; 1.3考虑因素 桥址位于位于野外一般区,Ⅰ类环境条件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桥位属斜坡浅丘及河流阶地。拟建场地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粉砂页岩,的陡坡为全新堆积地层。该桥为双向两车道公路桥,桥梁为直线桥梁,规划桥梁净宽为9米。 1.4比选方案简介 根据桥位区水文,气象,地质,防洪等建设条件,结合桥梁建设工期,施工条件,桥面宽度,景观要求等实际情况。适宜的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预应力空心板桥,钢筋混凝土拱桥。

方案一:预应力混凝土T 型简支梁桥 该桥采用单跨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桥面净宽为-11+2x0.5米。桥梁上部结构采用6片梁,主梁间距2.0米,其中预制梁宽为1.6米,翼缘板中间接缝宽度为0.4米,根据一般中等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T 型梁,高跨比可取为161—18 1,则跨径为30米时,设计所采用梁高为2.5米,梁肋宽度为20cm ,梁肋下部呈马蹄形,加宽时,横隔梁延伸延伸至马蹄加宽处,横隔梁的宽度为12—16米,并做成是上宽下窄和外宽内窄的楔形,上宽为16厘米,下宽为14厘米,翼板的厚度应满足强度和构造的最小尺寸要求。翼缘和梁肋衔接处的厚度应不小于主梁高度的101 ,则梁的高度为2.5米,根据预应力T 梁的尺寸,翼缘 根部的厚度取其为21厘米,端部一般不小于10厘米,取其为15厘米。马蹄宽度取为梁肋宽度的2—4倍,根据T 型梁基本尺寸,取其马蹄宽度为42厘米,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6厘米。马蹄全宽部分高度加2 1 斜坡区高度约为(0.15—0.20),且斜坡宜陡于45度,所以当斜坡的坡脚取为60度是,马蹄全宽部分高度41厘米,斜坡区高度为18厘米,横隔梁的高度应延伸至马蹄加宽处,则根据计算取其高度为2.1米,横隔梁间距为7.828.桥面设有1.5%的双向横坡,由改良做成斜面坡找平来实现。预应力简支梁桥的特点: 1.简支梁桥属于单孔静定结构,它受力明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结构内力系受外力影响,能适应在地质条件差的桥位上建桥。 2.在多孔简支梁桥中,由于各跨径结构尺寸相近,其结构尺寸易于设计成系列化,标准化。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工厂预制生产并用现代

浅析桥梁设计前期方案比选的重要性

浅析桥梁设计前期方案比选的重要性 浅析桥梁设计前期方案比选的重要性 1、安全是桥梁结构设计的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城市车辆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十分繁忙,车速也在不断提高,桥梁结构不光要求结构自身的受力安全,而且要求桥梁构造的安全。在作乐山市大渡河龚嘴电站大桥设计中,我们设计组也进行了许多方案比选,有河中设墩的连续箱梁,有连续刚构,有上承式拱桥等桥梁结构形式。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地物,最后综合比较选择了中承式拱桥,一跨135米跨过,保证了急流的大渡河流水断面和桥梁结构自身安全(该桥验算荷载为特种荷载-300,已于1999年10月通车,并进行了动、静载实验,运行良好)。又如在大营坡立交桥设计中,桥墩是采用圆柱还是方柱问题上,我们设计组也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讨论,最终一致选择用方柱,保证桥墩的结构刚度(因上部结构传下的偏心弯矩较大),方柱的四角采用了R15cm的圆角,以尽量减少桥下车辆对桥墩摩擦引起桥梁结构的不安全和增强桥梁建筑的美观。 2、经济是桥梁结构设计的保证 一座桥梁建筑设计的再如何漂亮,若它的造价比看上去一般化的桥梁高出许多,这座漂亮的桥梁设计也是失败的。在乐山市大渡河龚嘴电站大桥设计中,定下采用中承式拱桥后,拱圈是用钢筋砼呢,还是钢管砼?

经过比选,我们设计组采用了变截面钢筋砼拱圈。因为本桥地处偏远大山之中的大渡河上,当地的砂、石料比较丰富,可就地取材,而钢管拱不仅昂贵,且钢管运距也相当远。故在桥梁设计中,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地考虑经济。 3、功能在桥梁结构设计中也不应忽视 城市桥梁不同于公路桥梁,在城市交通日益剧增的情况下,桥梁方案设计中,交通组织功能也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尤其是立交桥,不光桥上有车辆,桥下车辆也川流不息。如果不综合考虑交通功能,下行车辆撞击桥墩或有关桥梁部分,导致桥梁坍塌,这种事故在国内外都有发生。作为桥梁设计人员必须注意这一点来进行桥梁方案比选,乃至方案确定后的桥梁分跨。在贵阳市都司路高架桥跨越中华路的大南门交叉口位置,设计者在地面设置了交通导流环岛,一跨20米跨径的桥梁正好处于环岛内。桥梁建成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多,该交叉口经常塞车,不得已取消了地面环岛。由于该交叉口的桥梁跨径较小,导致左转车辆的行车轨迹不顺畅,司机抱怨连天,这无疑是桥梁设计败笔。 4、美观是桥梁设计必须考虑的一部分 城市桥梁建筑不仅是交通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而且也是美化环境的点缀品,所以设计必须精心方案比选、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期求得在增加投资不多的条件下,取得桥梁美观的效果。比如在城区建一座二、三十米跨度的立交桥,不管用钢还是预应力砼,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根等截面梁跨越,但由于人们的视觉有错觉,所以往往把这根梁看成是带下

公路工程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设计方案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xx市道路工程B标段招标文件、xx开元路、文化街、佐西街、学院前路、先锋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及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2)、业主主持召开的招标会及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 3)、道路施工的相关技术规及验标。 4)、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和标准有关本项目的技术会议纪要。5)、我公司现阶段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组,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要求。3)、遵循施工技术规和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4)、遵循实事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突出体现城市施工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把交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容,制定专题方案,确保使施工对城市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的施工作风和精神风貌。 5)、体现“安全第一、防结合”的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6)、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应用“四新”成果,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作用。 7)、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 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8)、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使IS09002质量标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9)、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原则 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xx市的有关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二、工程概况 2.1开元路工程概况 本工程起点为开元小区门口,终点为佐西街全长xx米,红线宽xx米。 2.1.1主要技术标准 2.1.1.1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设计车速:20km/h 设计使用年限:15年(沥青路面) 设计车道:3.5m

乡村公路设计方案

乡村公路设计方案 (一)、项目理解、总体设计思路 1.1项目理解 本项目为筠连县大雪山镇至高坎乡公路改建6.9公里;筠芭路水源至芭茅坡段改建11公里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 本项目为筠连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勘察设计。包括路线、桥涵、路基、路面、路线交叉、及沿线设施所有配套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1.2总体设计思路 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目前毛路已经形成。我们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注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地域性的和谐统一,在项目勘察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设施自身安全和道路使用者运营安全,路线设计应力求平纵线形的连续、均匀和流程。 尊重自然,树立“不破坏时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设计中“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的设计理念。 (二)、项目勘察设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措施 2.1项目特点 (1)、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方面: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公路上的资金投入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公路建设等级低下,公路中有一半都是属于沙石路面,甚至泥土路面,导致全天通行的能力是特别弱;第二是在抗灾方面,整体的能力都比较的弱,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所以在资金上非常的紧张,涵挡等配套设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就相当的弱。 (2)、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公路因为长时间没有维修,造成了公路的通行不是特别顺畅,所以很容易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并且在农村基本上都没有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公路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路面结构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授课老师:

0 前言 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垫脚石,道路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和人们交往的日益扩大,道路交通的作用更大重要和突出。道路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旅游等出行的通道,是旅客、货物中转和集散的最主要途径,是城乡结构的骨架、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通道,是自然灾害或战争时人员集散的场地,等等。总之,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设施,在工农业生产、国土开发、国防建设、旅游事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个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家高速公路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主要有刚性和柔性两种,即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耐候性、耐高温性能强,抗弯拉强度高、疲劳寿命长,平整度衰减慢、高平整度持续时间长,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取材方便,路面环保,运行油耗低经济性好,路面色度低、色差小、隔热性好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同等平整度舒适性差,板体性强、对基层的抗冲刷性能要求高,反射易使眼睛疲劳,超载、板底脱空等很敏感,且受施工质量的影响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破坏就会迅速发展,难以维修、维护,并且破坏后修复困难,维修费用很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可以分期修建、通车快,平整度易于得到保证、整体性好、行车舒适、易于修复、噪音小等优点,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对水和温度比较敏感,在水文、气候条件较差及缺乏碱性集料的地区,易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路面平整度保持性差,路面材料耐久性差,使用寿命较短,运行及养护维修成本较高、环保性能差等缺点。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各有其的优缺点。路面结/构设计就是合理设置路面各结构层的位置和层厚,充分发挥各层材料的特性,以抵抗车轮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实现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同时,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在设计路面结构时,采用何种结构类型不是简单的问题。很有必要从筑路地区气候环境、地质状况、交通量大小、材料种类及供给情况、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两种路面的施工方法、使用性能、破坏状况、维护方式、养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权衡,从道路等级、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技术、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较合理的路面结构类型。

毕业设计方案比选

桂江大桥设计方案比选 1 概述: 广西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马江至梧州段是国家规划西部8条省际公路中阿荣旗至北海公路南宁至桂林支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国家重点公路临汾至三亚的规划路段,同时是广西公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江大桥作为跨越桂江的主要结构物,对保障交通畅通和城镇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路网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桂江大桥的设计方案方案选择也就显的尤为重要。 综合考虑目前的造价控制以及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桥梁施工的普遍水平,高速公路上合理桥型的选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桥型方案选择力求能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合理选择上部结构形式。2)桥型方案选择应结合桥梁重载车辆多的特点,不但要选用结构受力明确、造型简捷、技术先进、可靠,工程方案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的桥型,而且还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 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参考当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初步拟定引桥部分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采用预制安装施工;主桥部分拟定如下4种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方案 梁拱组合体系桥方案 斜拉桥方案 2 桥型方案的提出及结构介绍 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1)桥型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粱是常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属于超静定体系。其在恒载、活载作用下,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其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结构刚度大,变形小,动力性能好,丰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有利于高速行车。可采用悬臂施工法、顶推法、逐跨施工法施工,充分应用预应力技术的优点使施工设备机械化,生产工厂化;采用预制厂,预制主梁,然后安装就位,张拉负弯矩钢筋,形成连续结构,施工速度快。(2)尺寸拟定 ①桥跨布置 当采用多跨连续梁时,中间跨一般采用等跨布置,边跨跨径约为中跨的0.5~0.7倍,按此经验初步确定桥跨布置为: 50+2×90+50,总长为280m.布置图如图1所示。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姓名:李卓 班级: 10级路桥一班学号: 13

施工组织设计 一、前言 1)适用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仅适用于高碑店至北京高速公路合用段工程项目。 2)引用文件 (1)《质量手册》(JXLQ/SC-A/0-2003)。 (2)《程序文件》(JXLQ/CX-A/0-2003)。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6)《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版,交公路发【2003】94号)。 (7)本项目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高速公路工程路线起点自高碑店市,终点为北京市,路线全长59.349公里。本合同段地处高碑店市境内,起讫桩号为K85+000~K96+000,总长11Km,路基宽28m,为双向四车道,路线走向基本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施工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立交、防护、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工程。 (二)地区特征 1.地形、地貌、地震 本合同段地处河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稍有起伏,微地貌复杂,普遍存在起伏不大的缓岗、倾斜平地和浅平碟状洼地,排水困难,加上河流多次泛滥改道,以及河床淤积加高,致使古河床形成高地和波形沙地等,全线植被多为农作物及枣林。地表覆土层多为第四纪冲洪积亚砂土及亚粘土松散堆积物。 本合同段穿越区属于华北地震构造区,为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 2.气象、水文 路线穿越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少雨气候区,四季特点分明。春季干燥,风沙盛行;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清气爽,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约12℃,年最大冻深度为500mm左右。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70~600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本路线经过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在8~15m左右,沿流向逐渐变浅。 (三)设计特点 本合同段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km/h,路基宽28.0m,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1.道路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形式,双向四车道。断面组成为:行车道宽2×7.5m,硬路肩2×4.0m,中间带宽3.5m,土路肩2×0.75m。设计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坡度3%,路基边坡设计坡度为1:1.5,采用菱形格网及植灌木的护坡形式。路两侧设三维网及浆砌片石排水沟。 路面结构层总厚72cm,其中底基层18cm石灰稳定土;下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与面层间设SBS改性沥青封层;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路基防护、排水 ⑴填土高度小于3.0m时,坡面采用植被防护;大于3.0m时,坡面采用菱形格网防护。土质挖方路堑边坡,采用六棱形格网防护。格网内种植被防护。路线大、中桥头至桥头搭板尾段端边坡,采用实心六棱形预制块护坡;易受水淹、冲刷路段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而人们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了设计人员能够在路线 设计时不仅能够考虑到公路路线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还要考虑到其安全性和协调性。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公路路线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 了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公路选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思路 引言: 公路建设往往与生态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而公路路线 设计则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所在,与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就要求了公路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能够对路况信息和施工建设地 点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调研,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提升公路路线的设计 质量。 一、公路路线设计之中的问题 (一)不良路段路基稳定性问题 在公路路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对不良路段的设计要点加以把握, 从而使路基的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一般来说,不良路段的路面结构层厚度较低,而一般公路路段的填方高度不足,导致路面的基层往往会长期处在湿度过高的状 态之下,导致公路建设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不良路 段公路设计时,必须遵循我国当前相应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提升路 基填土的高度,并对不良路段的纵坡加以调整,使路基的标高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使过田路段的高度能够比原始地面要高。在抬高路面之后,还要选用强度和 力学性能符合公路通行需求的填料来提升不良路段路基的稳定性,使公路工程的 使用寿命得到全面的提升[1]。 (二)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 对于公路建设而言,旧路改建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注意到多种问题。而对于公路旧路改建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边坡塌方问题,有些公路工程的旧 路改建往往会出现旧路降坡过多的情况,而在施工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导 致较大裂缝以及下滑塌方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交通中断等多种问题。这也就 要求了公路路线的设计人员能够对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 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使路基标高与原旧路面保持一致,使边坡稳 定性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如果公路路段邻近悬崖或者滑动的高边坡,那么应该在 设计之中采用最大纵坡的设计形式,以不降低原设计标准为基本要求,将坡脚设 计改为抬坡脚不降坡顶设计,并在平面上对平曲线半径加以合理调整,进而使大 规模滑坡现象得到避免,降低开挖土方的数量,提升了工程的总体进度。 (三)公路与村庄交叉路段的设计 对于公路路线设计而言,道路交叉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道路交叉 口设计必须根据沿线不同等级的公路交叉情况进行设计,并要能够使车流量满足 从村庄的支路到次道再到主道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之中,应该根据村庄路口 的高程来控制公路的高程,防止出现村道路纵坡增大的情况[2]。 二、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 (一)安全性原则

水泥路白改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白改黑段施工方案 1. 前言 浦口区象山湖休闲景观改造工程道路工程KO+170-K1+256.257段为水泥砼路面结构,通车多年来,其路面层逐渐出现啃边、断板、沉陷等病害。为改善行车条件,管养单位启动了改造工程。我单位采用了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方案为上面层为5cm AC-16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为2.5cm AC-5cm沥青砂混合料,该方案采用了对病害水泥砼面板及板缝进行处治,然后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工艺,有效利用了旧水泥砼路面,大修造价较低,施工方便,是提升改造路段行车舒适性和承载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但由于旧水泥砼路面存在着纵横缝及病害裂缝,若未完全处理就进行罩面施工,当车辆通过时,旧路面原裂缝位置相邻板块间将由于弯沉变化产生竖向位移而出现剪应力,若应力超过罩面层的抗弯拉极限,将引起其底部应力集中部位的开裂,裂缝由下至上缓慢扩展,最终在罩面层上出现反射裂缝;另外,由于路面暴露于大气中,反射裂缝受雨水侵蚀和温度应力差的双重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使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最终导致沥青层出现早期水损坏病害,影响了大修工程质量。 为保证水泥砼路面大修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止沥青层出现早期裂缝而加速大修路面损坏,降低路面大修改造完工后的维护费用,我公司组建了水泥砼路面大修改造反射裂缝防治技术攻关小组,对如何减少和预防沥青罩面改造工程反射裂缝的出现进行技术攻关,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 工法特点 2.1 通过对水泥砼面板进行病害处治,可避免沥青层受下卧层病害的直接影响而产生早期结构裂缝病害。 2.2通过在沥青缓冲层上铺设长毛土工布,并在水泥砼路面纵缝、横缝的对应合理范围内加铺经编复合增强防裂布、聚酯玻纤布,可有效减缓沥青罩路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育扩展。 2.3 本工法直接利用旧水泥砼路面作为沥青罩面层的下卧层,不需破碎水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