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技术_第四版》课后题答案_问答题部分

《供电技术_第四版》课后题答案_问答题部分
《供电技术_第四版》课后题答案_问答题部分

第一章

1-4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特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故障相电容电流增大到原来的3倍。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特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非故障相电压升高√3倍,三相导线之间的线电压仍然平衡。

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特点:当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即构成单相接地故障,供电中断,可靠性降低。但由于中性点接地的钳位作用,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在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中,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减少中性点的电压偏差,同时防止一相接地时出现超过250V的危险电压。

$

1-5简述用户供电系统供电质量的主要指标及其对用户的影响

答:

决定用户供电质量的主要指标为电压、频率和可靠性。

影响:①当电压出现偏差时会对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产生影响;电压

波动和闪变会使电动机转速脉动、电子仪器工作失常;出现高次谐波会干扰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三相不对称电压会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②频率偏差不仅影响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③根据负荷等级来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1-6试分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系统的电压会发生什么变化此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如何确定

答: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间电压不变,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故障相电容电流增大到原来的3倍。

1-7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对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有哪几种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答:全补偿方式、欠补偿方式、过补偿方式

)

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在过补偿方式下,即使系统运行方式改变而切除部分线路时,也不会发展成为全补偿方式,至使系统发生谐振。

第二章

2-1.什么是计算负荷确定计算负荷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负荷是用电设备的等效负荷,对于已运行的电力用户而言,计算负荷Pc就是该用户典型负荷曲线的半小时最大平均负荷P30.计算负荷是用户供电系统结构设计,供电线路截面选择,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选择,电气设备额定参数选择等的依据。

2-2.计算负荷与实际负荷有何关系有何区别

电力用户的实际负荷并不等于用户中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用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对配电设备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与等效负荷产生的热效应相等,将等效负荷称为计算负荷。

2-3. 什么是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在求计算负荷时有何作用

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负荷曲线。求计算负荷的日负荷曲线时间间隔△t取30min。通过对负荷曲线的分析,可以掌握负荷变化的规律,并从中获得一些对电气设计和运行有指导意义的统计参数。2-4.什么是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什么是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τ有何区别

Tmax是一个假想时间:电力负荷按照最大负荷Pmax持续运行Tmax时间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Wa。τ是线路输送相当于最大负荷Sc在t时间内产生的电能损耗恰好等于线路全年实际电能的损耗,称τ为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Tmax与τ是不同的概念。Tmax是指用电时间除了有效消耗也包括无效消耗的电能;τ是指用电时间仅为无效消耗的电能。

}

2-5 用户变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1、总降压变电所或总配电所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并适当靠近电源的进线方向,以便使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最少和线路功率及电能损耗最小。同时,还应考虑变电所周围的环境、进出线的方便和设备运输的方便。

2、10(6)KV变电所:10(6)KV变电所的位置应该深入到低压负荷的中心,但往往受到生产工艺和建筑的制约。考虑到运输的方便及进出线方式,10(6)KV变电所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独立变电所

(2)附设变电所

(3)箱式变电所

(4)地下变电所

2-6 变压器台数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是明备用什么是暗备用答:台数选择考虑因素:(1)供电可靠性要求

(2)负荷变化与经济运行

#

(3)集中负荷容量大小

明备用:一台变压器工作,另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作为备用,此时两台变压器均按最大负荷时变压器负荷率均按100%考虑。

暗备用: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正常情况下每台变压器各承担负荷的50%,每台变压器宜按全部最大负荷的70%选择。

2-7 变压器容量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变压器的容量需要满足在计算负荷下,变压器能够长期可靠运行

对单台变压器满足条件:SNT>SC SNT: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c:计算负荷

对两台变压器(一般为等容量,互为备用)满足条件:

SNT1+ SNT2>= sc SNT1、SNT2:分别为并列运行的两台变

压器的额定容量;

SNT1>= sc1+ sc2 Sc1、Sc2:分别为负荷Sc中一级和二级负

荷的容量。

SNT2>= sc1+ sc2

{

2、为了适应工厂发展和调整的需要,变压器容量应留有15~25%裕量。

3、满足变压器经济运行条件

2-8 什么是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对变电所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电气主接线表示电能从电源分配给用电设备的主要电路,它包括电气设备与连接关系.。

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灵活、经济

2-9.用户供电系统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有哪几种请从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

2-10.简述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与区别

高压断路器是供电系统中最重要的开关之一,线路正常时,用来通断负荷电流,线路故障时,在保护装置的作用下用来切断巨大的短路电流,具有良好的灭弧装置和较强能力。高压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其灭弧能力很小,仅当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用来隔离电源,造成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以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

2-11我国10(6)kV配电变压器常用哪两种联结组在3次谐波比较突出的场合,宜采用哪种联结组

答:常用Yyn0和Dyn11联结组。

在3次谐波比较突出的场合,宜采用Dyn11联结组。(零序过电流保护灵敏度高和抑制零序谐波)

2-12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各有哪些功能电流互感器工作时二次侧为什么不能开路

答:电流互感器:将主回路中的大电流变换为小电流信号,供计量和继电保护用。

?

电压互感器:将高电压变换为低电压,供计量和继电保护用。

使用中二次侧不允许开路,以避免产生高压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2-14 在供电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哪些

1、提高用户自然功率因数

2、无功补偿:1)就地补偿2)集中补偿:分组集中补偿,高压集中

补偿,低压集中补偿。

2-15 在供电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有哪几种各种补偿方式有何特点

无功补偿方式分为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

就地补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系统中流过的无功功率,使整个供电线路的功率及能量损耗、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开关设备和变压器容量都相应减少或降低,单从补偿效果来看,这是最好的补偿方式。

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比,所需的电容器总容量较少,即电容器的利用率较高,但其补偿效果稍差。

第三章

3-1,什么是大容量电源供电系统该系统发生短路时其电流该如何变化

答:无限大容量电源是指内阻抗为零的电源,不论输出的电流如何变动,电源内部均不产生压降,电源母线上的输出电压维持不变。

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的全电流瞬时值由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合成,经过短路电流的幅值达到冲击电流值,非周期分量衰减至零,暂态过程结束,短路进入稳态,稳态电流只含短路周期分量。

3-2,说明短路全电流、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短路冲击电流、短路稳态电流、短路容量的物理含义。

答:短路全电流:指短路时电流的瞬时值,它是由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与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组成。

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指短路全电流的稳态部分,只要短路持续,电

源电压维持恒定,这部分则保持不变。

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指短路全电流的暂态部分,经一段时间后很快衰减至零。

短路冲击电流:指短路全电流达到幅值。

短路稳态电流:当非周期分量衰减结束,余下的周期分量就是短路稳态电流。

短路容量:发生短路的回路中的功率。

,

3-3.在短路计算中,为什么要采用平均电压平均电压与电网额定电压有何区别

答:

在短路电流的计算中,普遍采用近似计算的标幺值法,取系统各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为相应的基准电压,即UB=Uav,而且认为每一元件的额定电压就等于其相应的平均额定电压。

Uav=

3-4 什麽叫短路电流的力效应为什麽要用短路冲击电流来计算

答:(1)短路电流的力效应:三相载流导体水平敷设在同一平面上,三相短路电流流过各相导体时,根据两平行导体间同相电流力相吸,异相电流力相斥的原理,中间相受力最大。

(2)根据可知短路时情况最糟,影响最大,所以用短路冲击电流来计算;

3-5 什麽叫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为什麽要用短路稳态电流来计算

答:(1)在线路发生短路时,强大的短路电流将产生很大的热量。工程上,可近似地认为导体在短路时间内是与周围介质绝热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热量不向外扩散,全部转化为载流导体的温升;

(2)由于短路全电流的有效值在整个短路过程中非常数,特别是发电机端短路,变化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计算,工程上以短路稳态分量有效值代替短路全电流的有效值;

'

3-6 短路电流作用的假想时间是什麽含义该假想时间应如何确定答:

短路电流作用的假想时间是指稳态短路电流在假想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等于实际短路电流在在实际短路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短路电流的假想时间tj等于短路电流周期分量作用的假想时间tjz加上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作用的假想时间tjfi。而周期分量的假想时间tjz与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t相同,也就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tb和断路器切断电路的实际动作时间tQF之和。tj=tjz+tjfi=tb+tQF+

3-9.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各如何选择和校验

答:

电流互感器:应根据二次设备对互感器的精度等级要求以及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电压与长期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来选,并按短路条件校验其动、热稳定性。

电流互感器的额电电压应大于或等于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线路最大工作电流的~倍。

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与它的二次侧所接的负荷大小有关,即与它接入的阻抗Z2大小有关。

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校验可按下式进行。

Kd≥ish(3)/√2IN 为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

(Kt*2*t≥I∞2tj Kt为产品给定的热稳定倍数;tj:产品目录给出的热稳定时间。

校验短路冲击电流通过它一次绕组时在出线瓷帽处出现的应力F是否低于绝缘瓷帽上给定的最大允许应力Fal。即Fal≥F=**ish(3)2*l/a*10-7 未考虑互感器所受的外部冲击力在其绝缘瓷帽与间距为l的两绝缘子之间的分布系数。

电压互感器:由于电压互感器两侧均装有熔断器,故不需进行短路条件上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电压互感器的选择项目如下:

其额定电压要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

合适的类型:户内型、户外型。

应根据TV(电压互感器)的测量精度要求来确定二次侧允许接入的负荷。

第四章

4—1 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供电系统对继电保护有哪些要求

答: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能反映供电系统中电气元件(电力线路、变

压器、母线、用电设备等)发生故障或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逻辑判断、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继电保护一般应满足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和速动性4个基本要求。

4—2 什么是过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如果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过低,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

动作电流是指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它是可以根据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的,用Iop表示。

返回电流是指能使继电器返回到原先状态的最大电流,用Ire表示。

返回电流Ire与起动电流Iop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可表示为:kre=Ire/Iop

;

返回系数过低可能导致动作后输出状态不稳定、不可靠。

4—3什么是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它有什么用途

答:

所谓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是指互感器的电流误差为10%时一次电流对其额定电流的倍数k=I1/与二次侧负荷阻抗Z2的关系曲线。

通常是按电流互感器接入位置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来确定其Ik (3)/ 值,从相应型号互感器的10%曲线中找出横坐标上允许的阻抗欧姆数,使接入二次侧的总阻抗不超过此Z2值,则互感器的电流误差保证在10%以内。

4-4 电流互感器在供电系统中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哪些各种接线方式有何特点

答:

全星形联结方式:利用三个电流互感器串接三个电流继电器而成,Kkx=Ik/=1,Kkx为接线系数,这种结线方式对各种故障都起作用,当短路电流相同时,对所有故障都同样灵敏,对相间短路动作可靠,至少有两个继电器动作。主要用于高压大电流接地系统,以及大型变压器、电动机的差动保护、相间保护和单相接地保护。

<

非全星形联结法:广泛应用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因为这种联结对单相接地的误动作率低。

差接法: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变压器、电动机及线路的相间保护。

4—5简要说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和反时限过流保护装置的组成特点、整定方法。

答: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组成特点:它是由电流继电器1KA和2KA、时间继电器KT和信号继电器KS组成。整定方法:为了实现过电流保护

的动作选择性,各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按阶梯原则进行整定。即相邻保护的动作时间,自负荷向电源方向逐级增大,且每套保护的动作时间是恒定不变的,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通常用在线路和母线保护上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组成特点:带有瞬时动作元件的反时限电流继电器,其本身带有时限并有动作指示掉牌信号,所以回路不需要接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整定方法:

根据已知的保护装置I的继电器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限,选择相应的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曲线。

根据线路l1首端k1点三相短路时流经保护装置I继电器的电流I k1(3)‘,用下式计算出保护装置I的继电器动作电流倍数n1: n1=I k1(3)’/ I

根据k1点短路时流经保护装置II继电器的电流I k1(3)“,用下式求出保护装置II此时的动作电流倍数n2: n2=I K1(3)”/

当k1点短路时,保护装置II也将起动,为了满足保护装置动作的选择性,保护装置所需的动作时限t2应比保护装置I的动作时限大一个时限△t,即t2=t1+△t

;

4—6电流速断保护为什么会出现保护“死区”

答:由于可靠系数kk的引入,使得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大于被保护范围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不能保护线路全长而有一段死区。

4-9 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常采取哪些

保护措施

答:(1)绝缘监测装置,

(2)零序电流保护。

4-10 试说明变压器可能发生哪些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应装设哪些保护

答:变压器的故障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内部故障主要有:绕组的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和单相接地。外部故障有:套管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单相接地故障。

变压器的不正常工作状态有:外部短路或过负荷引起的过电流,风扇故障或油面降低引起的冷却能力下降等。这些都会使绕组和铁心过热。此外,对中性点不接地运行的星形接线变压器,外部接地短路是有可能造成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威胁变压器绝缘。

·

对于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一般应装设下列保护:

(1) 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反应变压器的内、外部故障,瞬时动作于跳闸。

(2) 瓦斯保护:反应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或油面降低,瞬时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3) 过电流保护:反应变压器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带时限动作于跳闸,可作为上述保护的后备。

(4) 过负荷保护:反应过载而引起的过电流,一般作用于信号。

(5) 温度保护:反应变压器油、绕组温度升高或冷却系统的故障,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4-11 作图分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分析其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原因及抑制措施

变压器一、二次绕组接线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措施:将变压器一次侧的电流互感器连接成三角形而变压器二次侧连接成星形。

电流互感器的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措施:通过平衡线圈或简单计算来补偿。

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措施:通过提高保护动作电流来躲过。

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改变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措施:躲过采用分接头调压而造成的不平衡电流。

变压器励磁电流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措施:采用具有速饱和铁心的中间变流器,采用二次谐波或间断角的办法鉴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

4-12 在Yd11接线的变压器上构成差动保护时,如何进行相位补偿变

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应该如何选择

;

在差动回路中也存在一个由相位差引起的不平衡电流。为了消除这一不平衡电流,(1)一般将变压器一次侧的电流互感器连接成三角形,而变压器二次侧连接成星形,使得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的相位相同(2)同时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还应满足:√3*INT1/KTA.△=INT2/。

第六章

6-1、影响电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负荷无功功率或无功功率变化量

2>、电网短路容量或电网等效电抗

负荷无功功率或无功变化量越大,对电压质量的影响越大;电网短路容量越大,则负荷变化对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越小

6-2、什么叫电压偏差产生电压偏差的主要原因

1>、电压偏差是指电网电压偏离电网额定电压的程度。电压偏差的定义为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对额定电压的百分比,即

δU%=(U-UN)/UN*100%

;

2>、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损失是产生电压偏差的主要原因,变压器的分接头调整也直接影响到下级电网的电压偏差。

6-4.在用户供电系统中,减小电压偏差的主要措施有哪些(p158)

答1>、减小线路电压损失。通过正确设计供电系统,并采用各种措施,努力达到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损失的目的。如高压深入负荷中心

供电、配电变压器分散设置到用电中心,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截面积、设置无功补偿设置等。

2>、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在用户降压变电所中,变压器一次电压及变压器中电压损失随负荷大小而变。应就近选取标称的分接头。如果降压变压器作为普通变压器,则不能在带点的情况下改换分接头,这时只能选取一个平均值后再做校检。如果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调压要求,必要时也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根据负荷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电压。

6-5什么是电压波动什么是电压闪变产生电压波动和闪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60)

答:电网电压幅值(或半周波方均根值)的连续快速变化称为电压波动。

照明用白炽灯对电压波动特别敏感,电压波动使灯光闪烁,刺激眼睛,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电压波动的这种效应称为电压闪变。电压闪变:电压波动引起的灯光闪烁对人眼、脑产生的刺激效应。

电压波动和闪变主要是由用户中的波动负荷从电网取用快速变动的功率引起的。

6-9用户供电系统中减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系统短路容量:①提高供电电压②采用双回线路并联供电③采用线路串联补偿。

]

减小波动负荷无功功率变化量:①改进操作过程和运行工艺减少波动负荷②改变波动负荷供电回路参数③采用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采用合理的供电方式。

6-12、为什么供电系统中会产生谐波谐波对供电供电系统有什么影响(p172)

使电力系统产生谐波的因素有很多,可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通常发电机产生的谐波很小,而变压器由于其铁心的非线性磁化特性,变压器励磁电流波形严重畸变。第二类谐波源主要为电力用户中的非线性用电设备,如冶炼电弧炉、电力机车、大容量变流设备、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第二类谐波源是电力系统谐波的主要来源。

影响:①谐波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容器等几乎所有连接于电网的电气设备都有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谐波附加损耗,使设备过热以及谐波过电压加速设备绝缘老化等。在三相四线制低压系统中,各相3次谐波在中性线中叠加,导致中性线过电流。

②当配电系统存在并联电容器时,并联电容器与系统等效电抗可能在某次谐波附近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的严重放大,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③谐波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线路距离保护及电容器过电流保护等保护和自动装置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

④谐波对电能计量精确度有影响。当供电系统含有谐波时,工频电能表对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产生的谐波功耗的计量存在误差;此外谐波的存在会影响电能表的磁电特性,从而导致基波计量误差。

⑤谐波对通信质量有影响。当含有谐波电流的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并行敷设时,由于高次谐波的辐射作用,将使通信信号产生杂音干扰。

6-13、供电系统中抑制谐波的方法有哪些简述这些方法的作用原理。>

1、增加整流装置的相数

多相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进行不同组合,可实现6相、12相、24相、或48相整流。理论上讲,p相整流装置仅产生h=mp±1的各次特征谐波(m为正整数)电流,且h次特征谐波电流值为基波电流值的1/h。因此,增加整流装置的相数可消除较低次谐波电流,显著降低总谐波畸变率。

2、采用PWM整流器

PWM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其中存在的谐波次数高,谐波含量小,采用简单的并联型高通滤波器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滤波效果。

3、改变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改变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保持三相系统平衡,可以减小整流器的非特征谐波电流。此外,合理布局无功补偿装置,避免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作用。

4、加装滤波装置(包括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装置)

无源滤波器采用调谐原理来抑制谐波,有源滤波器采用电力电子装置向电网注入与原有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使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

15..不平衡负荷对供电系统有何影响改善供电系统中负荷不平衡度有哪些措施

(1)感应电动机:负序电压在电动机中产生反向转矩从而降低了电动机的有用输出转矩;负序电压产生负序电流。不仅产生负序功耗,使电动机效率下降,而且还会使电动机总电流增大,电动机过热,绝缘老化加快。

变压器:变压器容量不能充分利用。

整流装置:整流装置会产生较大的非特征谐波,进一步影响电能质量。解决措施:合理分配和布局单相用电负荷;采取补偿装置,补偿系统中的不平衡负荷。

第七章

7-5什么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供电系统对APD有哪些基本要求答: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工作电源因故障被断开后,能自动而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投入,保证用电负荷的正常供电的装置。

要求:

1)当常用电源失电压或电压很低时,APD应将此路电源切除,随即将备用电源投入,以保证不间断地向用户供电。

2)常用电源因负荷侧故障被继电保护装置切除或备用电源无电时,APD均不应动作。

3)APD只应动作一次。以避免将备用电源合闸到永久性故障上去。4)APD的动作时间应尽量缩短。

5)电压互感器的熔丝熔断或其刀开关拉开时,APD不应动作。

小学工程问题应用题集锦

工程问题汇编 工程问题是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列举有关练习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别进行思路分析,并加以简要的评点,旨在使同学们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问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一、基本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 例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工,乙单独做30天可以完工。现两队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中甲休息了2 .5天,乙休息了若干天,这样共14天完工。乙休息了几天? 例3: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例4:某工程,甲、乙合作1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24 5 。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 24 13 。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例5:一项工程,甲先单独做2天,然后与乙合做7天,这样才能完成全工程的一半。已知甲、乙工效的比是2:3。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例题详解: 例1解:可以理解为甲队先做3天后两队合挖的。 ?? ? ??+÷??? ???-121813811=3(天) 例2解:分析:共14天完工,说明甲做(14-2.5)天,其余是乙做的,用14天减去乙做的天数就是乙休息的天数。 14-301205.2141÷??? ??-- =14 1 (天) 例3解:分析:把乙先开做6小时看作与甲做2小时,与丙做2小时,还有2小时,现在可理解为甲乙同开2小时,乙丙同开2小时,剩下的是乙2小时放的。1÷ ? ?? ???÷?????????? ??+-2241511=20(小时) 例4解:分析:可以理解为两队合作2天,余下的是乙1天做的,乙的工效 8 1 22452413=?-,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流水行船问题应用题教案(强烈推荐:包括习题及答案,保你百分百满意)

数学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专题:流水行船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流水行船的基本概念 2、能够准确处理流水行船中相遇和追及的速度关系 【解读:知识梳理环节要注意“诱导公式过程的推导”的讲解.】 知识梳理10 min.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典例精讲27 min. 例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解析: 顺水速度为25328 ÷=(小时). +=(千米/时),需要航行140285 例2: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解析:(352÷11-352÷16)÷2=5(千米/小时). 例3: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解析 顺水速度:208÷8=26(千米/小时),逆水速度:208÷13=16(千米/小时),船速:(26+16)÷2=21(千米/小时),水速:(26—16)÷2=5(千米/小时) 例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秒. 解析:本题类似于流水行船问题. 根据题意可知,这个短跑选手的顺风速度为90109 ÷=米/秒,那么他在 ÷=米/秒,逆风速度为70107 无风时的速度为(97)28 +÷=米/秒.

宪法练习题和答案

(单选题)我国1982年宪法是在()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o A.1978年宪法 o B.1954年宪法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D ?2、(单选题)区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o A.是否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o B.是否具有最高效力 o C.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o D.是否有书面文字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3、(单选题)“宪法”一词,来源于()constitution,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 o A.希腊文 o B.英文 o C.法文 o D.拉丁文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4、(单选题)含有人权保障、权力制约等意义的近代宪法源自()。 o A.西方 o B. o C.北方

o D.南方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5、(单选题)国家通过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一轮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全体公民的宪法和法治观念。 o A.十年 o B.三年 o C.七年 o D.五年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B ?6、(单选题)宪法的容同其他一般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 o A.民族组成 o B.历史传统 o C.文化传统 o D.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A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容是()。 o A.公民基本权利 o B.公民具体义务 o C.国家根本制度 o D.国家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8、(单选题)()泛指规定代议制度、确认宪政的法律。 o A.基本法 o B.宪法 o C.刑法 o D.民法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9、(单选题)下列关于宪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o A.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o B.宪法是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o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o D.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B ?10、(单选题)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是以()。 o A.有无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 o B.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 o C.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 o D.有无最高法律效力为标准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B ?11、(单选题)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不包括()。 o A.立法监督机制

工程问题应用题集锦

典型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列举有关练习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别进行思路分析,并加以简要的评点,旨在使同学们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问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一、基本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 例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工,乙单独做30天可以完工。现两队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中甲休息了 2 .5天,乙休息了若干天,这样共14天完工。乙休息了几天? 例3: 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5 例4:某工程,甲、乙合作1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一。如果这项工程由甲

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甲、乙两队单独 24 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例5:一项工程,甲先单独做2天,然后与乙合做7天,这样才能完成全工 程的一半。已知甲、乙工效的比是2:3。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例题详解: 例1解:可以理解为甲队先做3天后两队合挖的。 (I o 1 __汉3 ÷—十一=3 (天) I 8 八8 12丿 例2解:分析:共14天完工,说明甲做(14 — 2.5)天,其余是乙做的,用14 天减去乙做的天数就是乙休息的天数。 一:14-2.5 ). 1 d 1 /工、 14 —1 ---------- 厂一=1 一(天) J 20 丿30 4 例3解:分析:把乙先开做6小时看作与甲做2小时,与丙做2小时,还有2 小时,现在可理解为甲乙同开2小时,乙丙同开2小时,剩下的是乙2小时放 的。1 ÷ <5 2 =20 (小时) 例4解:分析: 可以理解为两队合作2天,余下的是乙1天做的, 乙的工效 迢」2 J 24 24 8 甲:1 '' ^-1∣=12 (天) <24 8 丿

小升初应用题流水行船问题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概念理解: 船在江河里等流动的水中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会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 流水行船问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路程=顺水速度×顺水时间 逆水路程=逆水速度×逆水时间 公式应用: 1一只船在河中航行,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则该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船逆水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 2一只船在河中顺水航行了4小时,航程为48千米,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则该船在河中逆水航行时需要()小时。 例题讲解: 1某船从A地航行到B地需5小时,返回时只需4小时。已知A,B两地相距的120千米,则船的静水速度和水速分别是多少? 2 晓雪同学制作了一只船模在河边进行试航,它逆水11分钟航行的距离为88米,顺水11分钟航行了242米,若晓雪把航模放在静水中航行,2分钟能够航行多少米? 3.一学生顺风跑90米和逆风跑70米均用了10秒,求出在无风的情况下参加百米竞赛的成绩?

巩固练习: 4.甲乙两船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船静水速度为30千米/小时,乙船静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2小时后两船相遇,则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一艘快艇往返于A,B两地,去时顺水航行 36千米/小时,返回时24千米/小时,。往返一共用了15小时,则A,B两地是多少千米? 6甲,乙两港相距1071千米,一条船从甲港顺水航行51小时到达乙港,并且船的静水速度与水速都是质数,则该船从乙港返回到甲港用几小时? 7两艘游艇在河流中同时相向出发,A艇静水速度为35千米/小时,B艇逆流而上为25千米/小时。若水速为5千米/小时,则相遇时A艇行驶的路程是B艇行驶路程的几倍? 8甲,乙两船从相距120千米的A,B两港出发,水速为 3千米/小时,3小时候在C点相遇。第二次航行时,水速每小时增加2千米,则甲乙两船在D点相遇,此时共用了多长时间?C,D两地是多少千米? 9 一艘快艇从码头开出逆流而上,半小时后一游船也从该码头开出逆流而上。经过1小时发现了1小时前从快艇上掉下来的一样东西,则快艇航行速度是游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几倍? 奥数流水行船抛物问题: (1)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 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2018年宪法习题及答案

1、(单选题)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是国家(),担负着审判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能。 ?A.党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2、(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规定。 ?A.法律 ?B.部门规章 ?C.民政部门 ?D.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C 3、(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选举。 ?A.选民直接 ?B.同级上一届人大 ?C.下一级人大 ?D.上一级人大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A.国家根本任务 ?B.国家根本制度 ?C.公民具体义务 ?D.公民基本权利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5、(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有权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低一级是()。 ?A.乡级 ?B.市级 ?C.省级 ?D.县级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6、(单选题)下列关于宪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 ?B.宪法是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7、(单选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行使的职权不包括()。 ?A.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B.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C.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D.撤销上一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8、(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A.地方各级党委 ?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大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9、(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工程问题应用题集锦之令狐文艳创作

典型工程问题 令狐文艳 工程问题是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列举有关练习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别进行思路分析,并加以简要的评点,旨在使同学们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问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一、基本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 例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

工,乙单独做30天可以完工。现两队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中甲休息了2 .5天,乙休息了若干天,这样共14天完工。乙休息了几天? 例3: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例4:某工程,甲、乙合作1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245 。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2413 。甲、乙两队 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例5:一项工程,甲先单独做2天,然后与乙合做7天,这样才能完成全工程的一半。已知甲、乙工效的比是2:3。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例题详解: 例1解:可以理解为甲队先做3天后两队合挖的。 ??? ??+÷??? ???-121813811=3(天)

例2解:分析:共14天完工,说明甲做(14- 2.5)天,其余是乙做的,用14天减去乙做的天数就是乙休息的天数。 14-301205.2141÷??? ? ?--=141(天) 例3解:分析:把乙先开做6小时看作与甲做2小时,与丙做2小时,还有2小时,现在可理解为甲乙同开2小时,乙丙同开2小时,剩下的是乙2 小时放的。1÷??????÷?????????? ??+-2241511=20(小时) 例4解:分析:可以理解为两队合作2天,余下的是乙1天做的,乙的工效81224 52413=?-, 甲:??? ??-÷812451=12(天) 例5解:分析:乙的工效是甲工效的3÷2=1.5倍,设甲的工效为x ,乙的工效为1.5x , (2+7)x+1.5x ×7=21 ,解之得:x=391,乙工效1÷1.5x =26(天) 基本练习(附参考答案): 1、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15天完工,乙队独

传热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3 宇宙飞船的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明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解:遮光罩与船体的导热 遮光罩与宇宙空间的辐射换热 1-4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气流温度,分析热电偶节点的换热方式。 解:结点与气流间进行对流换热 与管壁辐射换热 与电偶臂导热 1-6 一砖墙表面积为12m 2,厚度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 W/(m ·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确定此砖墙向外散失的热量。 1-9 在一次测量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对的对流换热试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69℃,空气温度20℃,管子外径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积传热系数为? 1-17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 W/(m 2·K),壁面厚2.5mm ,导热系数46.5 W/(m ·K),水侧表面传热系数5800 W/(m 2·K)。设传热壁可看作平壁,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从哪个环节着手。 1-24 对于穿过平壁的传热过程,分析下列情形下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向:(1)0→λδ;(2)∞→1h ;(3) ∞→2h 第二章 2-1 用平底锅烧水,与水相接触的锅底温度为111℃,热流密度为42400W/m 2。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结了一层平均厚度为3mm 的水垢。假设此时与水相接触的水垢的表面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别等于原来的值,计算水垢与金属锅底接触面的温度。水垢的导热系数取为1 W/(m ·K)。 解: δλt q ?= 2 .2381103424001113 12=??+=?+=-λδ q t t ℃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0.794mm 、 152mm 及9.5mm ,导热系数分别为45 W/(m ·K)、0.07 W/(m ·K)及0.1 W/(m ·K)。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37.2m 2,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和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1.5 W/(m 2·K)及2.5 W/(m 2·K)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2 3 233221116.95.21101.05.907.015245794.05.1123011m W h h t R t q =+ ???? ??+++--=++++?=?= -λδλδλδ总 W A q 12.3572.376.9=?=?=Φ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且δA =2δB (见附图) 。 h 1 t f1 h 2 t f2 t w δA δ B

(完整版)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

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2.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 千米. 在176 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 个小时. 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3.一只船每小时行14 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 千米,问这只船逆水航行112 千米,需要几小时? 4.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航行12 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8 千米,问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各是多少? 6.甲、乙两码头相距72 千米,一艘轮船顺水行需要6 小时,逆水行需要9 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7.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22 千米,乙船速度是每小时18 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2 小时后,甲船同地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8.一条大河有A 、B 两个港口,水从A 流向B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甲、乙同时由A 向B 行驶,各自不停的在A 、B 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8 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0 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40 千米,求A 、B 两港之间的距离。 9.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10.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1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12.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

流水行船问题练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2.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 30 千米 . 在 176 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 11 个小时 . 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3.一只船每小时行 14 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6 千米,问这只船逆水航行 112 千米,需要几小时? 4.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航行 12 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 8 千米,问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各是多少? 6.甲、乙两码头相距 72 千米,一艘轮船顺水行需要 6 小时,逆水行需要 9 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7.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 22 千米,乙船速度是每小时 18 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 2 小时后,甲船同地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4 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8.一条大河有 A 、 B 两个港口,水从 A 流向 B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 千米,甲、乙同时由 A 向 B 行驶,各自不停的在 A 、 B 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 28 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20 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的地点相距 40 千米,求 A 、 B 两港之间的距离。

9.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10.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1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12.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13.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2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14.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启航.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宪法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我国 1982 年宪法是在( )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A.1978 年宪法 B.1954 年宪法
o o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D
?
2、(单选题)区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
o o o o
A.是否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B.是否具有最高效力 C.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D.是否有书面文字
正确答案:C
?
用户选择:C
3、(单选题)“宪法”一词,来源于( )constitution,本是组织、确 立的意思。
o o o o
A.希腊文 B.英文 C.法文 D.拉丁文
正确答案:D
?
用户选择:D
4、(单选题)含有人权保障、权力制约等意义的近代宪法源自( )。
o o o
A.西方 B.东方 C.北方

o
D.南方
正确答案:A
?
用户选择:A
5、 (单选题)国家通过在全体公民中开展( )一轮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切实加强全体公民的宪法和法治观念。
o o o o
A.十年 B.三年 C.七年 D.五年
正确答案:D
?
用户选择:B
6、(单选题)宪法的内容同其他一般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 )。
o o o o
A.民族组成 B.历史传统 C.文化传统 D.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正确答案:D
?
用户选择:A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
o o o o
A.公民基本权利 B.公民具体义务 C.国家根本制度 D.国家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流水行船问题常见练习题

流水行船问题 两个基本公式: 1、顺水速度=船速 2、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两个变式 1、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船速=顺水速度- 船速=顺水速度+ 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 水速=船速-- 例题1李刚驾驶一只小船在河中行驶,顺流划行的速度时每小时10千米,逆流划行的速度时每小时6千米,水流的速度是多少? 1.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2.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3.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在176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个小时.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 例题2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时每小时32千米,汽船由甲城开出逆流而上,开行8小时到达相距224千米的乙城,汽船从乙城开回甲城需要多少小时? 1.一只船在河里航行,顺流而下每小时行18千米.已知这只船下行2小时恰好与上行3小时所行的路程相等.求船速和水速。 2.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水流速度。

例题3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两码头,每天定时甲乙两艘船速度相同的客轮 分别从两码头同时出发想、相向而行,一天甲船从上游码头出发时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顺流漂下,4分钟后,与甲船相距1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后几小时可以与此物相遇? 1.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甲、乙两船分别从A、B码头同时启航.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2.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了几小时? 列车过桥 时间=(车长+桥长)÷速度 一“死桥” 例题1一辆火车全长280米每秒钟行驶25米,要经过一座全长920米的大桥,求全车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秒? 二“活桥” 例题2小明100米每分钟沿着3路电车方向行走,电车完全从他身边经过时用了5分钟,已知电车的速度为200米每分钟,求电车的速度? 三“点桥” 例题3一列火车以200米每分钟的速度经过一根电线杆用了10分钟,求火车车长?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0.2m ,导热系数为45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2.5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2.k),热流密度q=5110w/ m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管内壁温度为: 1-1.按20℃时,铜、碳钢(1.5%C )、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2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0.0424+0.000137t W/(m·K) =0.0424+0.000137×20=0.04514 W/(m·K); 矿渣棉: λ=0.0674+0.000215t W/(m·K) =0.0674+0.000215×20=0.0717 W/(m·K); 由附录7知聚乙烯泡沫塑料在常温下, λ=0.035~0. 038W/(m·K)。由上可知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其它三种是好的保温材料。 1-5厚度δ为0.1m 的无限大平壁,其材料的导热系数λ=100W/(m·K),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稳态导热时如下两种情形的温度分布并分析x 方向温度梯度的分量和热流密度数值的正或负。 (1)t|x=0=400K, t|x=δ=600K; (2) t|x=δ=600K, t|x=0=400K;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 无限大平壁在无内热源稳态导热时温度曲线为直线,并且 x x 02121t t t t t dt x dx x x 0 δ δ==--?===?-- x x 0x t t q δλ δ==-=- (a ) (1) t|x=0=400K, t|x=δ=600K 时 温度分布如图2-5(1)所示 图2-5(1)

关于宪法的一些课后习题答案

宪法作业题 1.何为宪法?宪法的法律特征? 答: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法律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其主要目地就在于以国家最高法的形式确认革命斗争胜利的结果,调节统治者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并规划其将来的发展,最终实现其经济利益。包括(1)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在最高地位,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其效力最高。(2)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国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以维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宪法的实质,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宪法的本质主要是指它的阶级属性,即都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的,都是维护一定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的有力工具。宪法规范的特点有:第一,宪法规范的原则性。这是指宪法规范比较原则,而不对国家生活中大量的具体问题作详尽的规定。第二,宪法规定的最高性。宪法规范最高性是指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基本原则有:第一,人民民主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第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的思想和理论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说。第三,法制原则。实行法制是民主宪政的内在要求。第四,权力制约原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规律,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分权和制衡的理论。 3.何谓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有何异同? 答: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指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政权。 相同点:一,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和最高原则的国家政权。二,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是一致的,即俩者都有相同的对内对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是防御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活动,支援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在对内职能方面,则是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三,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其最终目的都是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不同点:一,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因此,无产阶级的概念不能准确恰当的涵盖人民民主专政对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一些新内涵。二,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相比,人民民主专政比较直观的反映了我国政权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的俩个方面。虽然无产阶级专政原本也包含了民主和专政俩个方面的内容,但在符号形式上只有专政,没有提及民主,因而没有直接将民主和专政俩层含义表达出来。 4.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也是我国政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它包括俩个方面的含义:(1)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进行领导,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参与政权,共同执行和遵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法定程序制定的国家法律和政策。(2)指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关系中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热学》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写 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 -=,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 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 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 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 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五年级奥数 流水行船问题专项 习题

流水行船问题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 =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 船速2 水速 2 (顺水速度 ÷ + =逆水速度) 例题1、一艘客轮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在河水中逆水航行124千米,水速为每小时4千米。这艘客轮需要航行多少小时? 1、一艘船每小时行25千米,在大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已知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这艘船行完全程需要航行几小时? 2、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3、甲乙两码头相距140米,一只船从甲码头顺水驶向乙码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船到达乙码头需几小时? 例题2、静水中客船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货船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货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3小时后客船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千

米,客船几小时可以追上客船? 1、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0千米和16千米,两船先后自某港顺水开出,乙比甲早出发2小时,若水速是每小时4千米,甲开出后几小时追上乙? 2、静水中,甲船和乙船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8千米和每小时36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甲船和乙船分别从A港逆水驶向B港。甲船先行2小时,问乙船几小时后追上甲船。 3、静水中,甲船速度是每小时22千米,乙船速度是是每小时18千米,乙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2小时后甲船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求甲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例题3、一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需3小时,逆水航行要4小时,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两码头间有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