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交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英文名称: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工商管理

二、培养对象

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②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财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基本技能的,③能在工程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④具有成长力的应用型人才,并达到会计师资格水平。

四、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知识要求

.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的英语、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

.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

.掌握工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

.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准则制度、技术标准和国际惯例,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

.掌握社会、历史、政治等人文知识,了解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二)能力要求

.具有较高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能力;

.具有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具有正确利用现代办公技术或相关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与更新能力、较高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运用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

.了解国家政策,树立正确世界观;

.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健全的体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两年半。(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三至第六个学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及业务技能操作,在第七个学期撰写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欲取得双学士学位证书,总学分不得低于学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

金融学、经济学、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内容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汽车及其相关车辆的设计、制造、与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工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维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进行汽车产品设计和试验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掌握一定的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经营与现代管理知识; 3、接受车辆设计、制造及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 理工科在读二年级本科学生。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底盘)、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专用汽车原理及设计、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修理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汽车运行实习、汽车构造拆装实验周、汽车制造工艺实习、汽车控制技术实验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该辅修专业的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构成。教学总学分及各部分课程学分分配如下。 计划教学总学分:217学分 其中:1.必修课:90学分 2.自修课:20学分 3.学分互认:107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见附表。

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辅修双学士学位双专业试行办法

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辅修双学士学位(双专业)试行办法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我校外语教学和多学科办学优势,促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拟在本科教育中试行双学士学位(双专业)制,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统招本科在籍学生均可在学习主修专业时,申请辅修其他专业,在学习年限内修够规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颁发双学士学位。具体办法如下: 一、开设范围与申请条件 1.双学士学位(以下简称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主修专业)的同时,申请学习另一学科门类专业(辅修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全部学分要求后,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获得另一专业的学士学位。 2.双专业是指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本学科另一专业,完成其学分要求,可颁发该专业的辅修证书。 3.凡我校统招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已修课程成绩良好,学习勤奋,学有余力者均可申请。 二、培养方案与学分要求 1.拟开设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教学单位于每年12 月1日前,提出下一年度双学位(双专业)的招生专业、专业介绍和招生计划,报教务处审核,并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2.已获准开设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教学单位(简称双学位开课单位)在学校批准后4周内将所开双学位(双专业)专业培养方案上报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3.辅修双学位的总学分由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学位论文学分构成,原则上外语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非外语专业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 辅修双专业的总学分由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学分构成,原则上外语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非外语专业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三、申请程序 1.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于每年3月初在网上报名,下载并填写《西安外国语大学辅修双学士学位专业修读申请表》或《西安外国语大学辅修双专业修读申请表》。每个学生只限申请一个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专业。 2.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开课单位对申请者的资格进行初审,并将初审合格学生名单报教务处。 3.教务处将根据招生计划和学生报名情况,择优录取。被录取学生应于规定时间缴纳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相关费用,并到开课单位注册,未按时缴费注册的学生,视为自动放弃双学位学习资格。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示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造就适应新世纪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 2.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历教育 3.学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学生毕业可适应的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适应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海关,宾馆,商场,会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工作,也能够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熟练掌握工商管理及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中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外语四级水平,并具

有较强的语言表示能力。 (3)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考取非专业人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在校期间要取得学院规定的公共和专业技能训练合格证书(或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税务师等工商管理类所需的资质证书)。 (5)具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示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获得过关证书)以上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要撰写毕业论文并经过答辩。 (7)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3.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具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作风严谨、吃苦耐劳的工作素质。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4)奋发向上,具有开拓创业的精神。 四、教学总体安排和时间分配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德精业,守正出新”的价值观,肩负“植根管理实践,探索商学前沿,培养卓越商才,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适应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或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中从事管理与相关领域科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 系统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企业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分析和评价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能力,并能够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 3.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应用一门外国语,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4.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管理实务方面的应用软件,对企业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5.了解经济管理领域的学科研究前沿与企业实践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6.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7.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熟悉工商管理领域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与双专业培养计划为同时攻读其它专业(学位)的学生开设。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能到科研部门和高、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到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及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有关说明 1、授予学士学位要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学生须完成以下先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 4、此外毕业论文是必修实践环节之一,不得申请免修。

四、主要学科及相关学科 1、主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 五、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学生须修满47.5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19.5学分,专业课22 学分,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利用四个学期完成学习。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如下

西南科技大学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西南科技大学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为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继续推行主辅修制,并新制定双学位制,在《西南科技大学辅修专业实施办法》基础上进行修订,特制订本办法。 一、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教学要求 (一)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院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由该专业所在学院参照该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研究制定,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后交教务处审核,经核准后实施。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均实行学分制管理。 辅修专业必修课应在4—6门,不应低于15学分,不超过20学分。辅修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5学分,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双学位的课程可在辅修课程基础上增加5—8门,其中文科不低于55学分、理工科不低于60学分。 (二)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教学形式如下: 1、学生以网上选课方式选择自己该学期要修读的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 2、对辅修/双学位学生超过20以上的课程,可单独组织开课。对辅修/双学位学生少于20人的课程,学生可到其它主修专业插班听课。 3、如果辅修/双学位专业必修课和学生主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内容相同,学生可以申请免修。 4、如果辅修/双学位专业选修课和学生主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内容相同,学生不得选修。 二、学生选修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要求 在校本科学生(专科起点本科除外)修满第一年全部课程后,成绩优良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对某辅修专业有特别兴趣并有一定基础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成绩优良,且平均学分绩点达2.5及以上,并且未受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可申请修读第二学位。 辅修/双学位一般应跨学科门类修读,即在我校现有的理学、工学、文学、经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 2.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制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4个创新创业学分为免费学分。实行弹性学年制,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特殊原因者,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学制3年。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管理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课程33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包含经济大类课程6学分,管理大类课程10.5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43学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企业管理专业(120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不含市场营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运营管理: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5.投资管理: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项目管理、资产市场运作等方面研究。 6.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2.5年。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现代经济学(3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 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 C类: 企业战略管理(2学分)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学分) D类: 计量经济学(2学分) 运营管理(2学分) 国际经济学(2学分) 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2学分) 企业跨国经营研究(2学分)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2学分) 高级营销管理(2学分) 营销战略(2学分) 企业资源计划(2学分) 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2学分) 供应链管理(2学分) 复杂性管理(2学分) 管理咨询(2学分) 管理沟通(2学分) 技术创新管理(2学分) 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四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原理、企业理财学。 六、培养方式

会计学双学位与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双学位与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制订)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会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和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会计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能力,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 1.1 基础性知识 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下属的专业,会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扎实的知识背景。 1.2 专业性知识 在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后,学生需要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国际惯例。 1.3 通识性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 学生还需要具备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并运用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适当的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 2.能力 2.1知识获取能力 包括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并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2知识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为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2.3 创新创业能力

大连海事大学双学位管理办法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速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继续实行主辅修制并开设双学士学位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辅修或双学士学位专业。为规范辅修和双学位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简介 (一)辅修专业是指已修读主修本科专业的本科学生,又修读另外一个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双学位是指已修读并获得主修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又修读并获得另一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 (三)开办辅修专业、双学位种类 学校本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设立的辅修和双学士学位专业主要有:自动化、环境工程、物流管理、海事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社会工作、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日语、应用物理学等专业(院、系可根据每年人才需求对所开专业进行微调)。教务处于每年四月网上公布所开设的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招收名额。 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要求 (一)开设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比照该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经教务处核准后实施。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均实行学分制管理。 辅修专业必修课设5—8门,辅修结业须取得25学分左右,不得低于22学分; 双学位专业课程可在辅修课基础上再增加3门左右,双学位毕业须取得40学分左右,不得低于36学分(含毕业论文环节10学分)。 辅修和双学位专业与主修专业所开课程和环节的相同部分,由学生提出免修申请。相同部分是指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都一致,经开课单位核准后准予免修。修读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学生,申请免修课程学分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五分之一。 (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教学形式:由开课单位根据开课计划单独排课。由开课单位组织学生上课。 三、学生修读辅修或双学位专业的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培养重点在于将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全球化视野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向我国工商界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生力量,持续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本专业主要从组织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管理技能专项开发和综合实践演练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在我国工商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中担任财务分析师、运营管理者、营销管理者、生产管理者、管理顾问、区域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职业经理人以及类似的职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具备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可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拥有数学与英语基础,通晓国内外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2)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 (3)在工商管理方面获得系统性训练,成为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质、全球视野和创业精神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 (4)具有扎实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现代管理技术; (5)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6)掌握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方法,具有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并具有应用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1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及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文化知识; 2.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 3.具备本专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 4.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5.具备获取新知识、自身发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6年,标准学制4年 学分要求:177学分 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 七、实践性教学安排 学生于第2、4学期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完成调查报告一篇;第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4周),完成专业实习报告一篇;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篇;第7~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在学习期间,主要的专业实践有: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物流管理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等。 八、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在学习期间,原则上要求通过国家英语4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或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通过与经济管理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九、毕业条件及必要的说明

工程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管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2.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法、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工程估价与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CAD实训、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设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实践应用、工程项目招投标等。

七校联合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管理规定

★七校联合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管理规定 七校联合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管理规定 第一条总则 根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办学协议书》和《联合办学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近两年来联合办学的管理经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 1.辅修专业指学生根据个人的志趣和发展的需要,择定其他学校的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 2.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指通过参加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的学习所获得的学位。 3.双学位指通过参加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习所获得的学位。 第三条组织与管理 1.“七校联合办学”执行机构为“七校联合办学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成员由各学校的教务处(部)长组成,各学校的教务处(部)长按序轮流担任联合办学协调小组秘书长,任期一年。 2.七校联合办学秘书长单位职责:①定期召开联合办学协调小组工作会议;②进一步修改、完善辅修管理规定。③公布每年开设专业及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学习要求等信息;④汇总并通报辅修数据和信息,发布各类通知;⑤负责“七校联合办学”的宣传与报道;⑥协调解决相关事件。 第四条课程、学分、学制 1.各高校依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定50学分为该专业的双学位课程学分供其他高校学生辅修学习。 2.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的教学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至四年级下学期结束。在此期间共5个学期的双修日与2个暑假均可用于教学。 3.根据湖北省教育厅鄂教高[2000]028号文件规定,跨校攻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可适当延长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五条申请参加跨校辅修学习的条件 1.申请人必须为各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二年级在读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且无记过及记过以上处分; 2.学生选择的辅修专业原则上应和主修专业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与主修专业相近的专业不能作为辅修专业; 3.学生在校期间只允许申请辅修一个专业; 4.各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对报名条件作进一步的要求,具体以各学校的报名通知为准。 第六条教学管理 1.辅修学生的学籍由学生所在学校和辅修学校的教务部(处)共同管理。学生参加跨校辅修学习的报名、缴费等手续在所在学校进行,并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务部(处)负责提供详细的学生信息(学生所在学校的学号、姓名、性别、主修专业全称、身份证号、籍贯及教育部要求的学生数码照片电子档案)给各辅修学校(开课学校)教务部(处)。学生所在学校需归档保存辅修学校提供的学生成绩单。 2.获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并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获得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证书。其中辅修结业原则上要求修满培养计划中的25学分以上,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及双学位要求修满50学分以上。如果对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等有特殊要求的,请在学生报名时作出说明,并由学生所在学校提供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ccounting,Financial Management,Marketing,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一、业务培养目标 1、Educational Objectives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战略规划、形象设计、生产运作、物流规划与供应链管理等专门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规划与经营管理工作,并能独立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特别能创新、特别能竞争,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的应用性、专业性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Specialty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ims at fostering advanced talents who master all kinds of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economics, law, corporate strategy planning, corporate imagine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have competence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various companies, undertakings and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At the same time, its graduates, with special aptitude for hard working,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严谨务实,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具备职业经理人潜质,能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结构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工商管理的惯例和规则; 3、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能力结构 1、具备从事企业管理业务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获取管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政治立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4、具有科学态度、理性思维、人文素养。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学制:4年 2、修业年限:3 - 6年 四、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条件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修满最低学分167.5分,其中必修学分95分,选修学分48分,实践教学学分26.5分。 学位授予: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 六、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修业年限: 学制:两年。 三、毕业学分及学位授予(注:辅修专业原则上在25-30学分左右;辅修双学位专业在50-60学分之间(含毕业设计),要求不低于50学分。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安排: 注:1.课堂教学 2.专题讲座3.自学4.双语教学5.多媒体网络 6.实验或实践

五、主要课程简介(注:介绍主干课程3——4门)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启动学生新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其基本内容为:(1)载荷和应力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强度、表面强度、刚度、冲击强度;机械零件的振动稳定性;机械零件的可靠性。(2)疲劳断裂特征;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3)摩擦 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磨损;流体摩擦润滑;润滑剂、添加剂。(4)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材料和 精度;螺纹联接的拧紧和防松;单个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5)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成形联接;过盈联接。(6) 带传动的形式、特点和应用;带和带轮;带传动的几何计算;带传动的计算基础;V 带传动设计;带传动的张紧装置。(7)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基本要求、主要参数、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载荷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直齿锥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效率和润滑;齿轮结构。(8)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 分类和精度等级的选择、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结构;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几何计算、受力分析和效率计算、强度计算;蜗杆轴挠度计算;温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润滑。(9)链传动的特点、 种类和应用、零件和材料、运动特性、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计算;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张紧方法;链传动的润滑。(10)轴的分类、材料和设计的主要问题;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轴的临界转速简介;提高轴的强度、刚度和减轻重量的措施。(11)轴承的用途和分类;径向滑动轴 承的主要类型;滑动轴承的材料;轴瓦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及条件性计算;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式及径向轴承的计算。(12)滚动轴承的构造、材料和特点、类型和选择、代号、力分析、失效和计算准则、动载荷和寿命计算、静载荷计算、极限转速、组合结构设计、润滑和密封。(13)联轴 器、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14)弹簧的功用和种类;弹簧的材料和制造;弹簧工作原理;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 参考书目: [1]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3] 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类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工艺知识,为后续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加工 制造及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工艺技术基础,了解有关加工方法的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好本学科、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其基本内容为:(1)铸造的定义、

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数理基础与工程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经济管理实践训练,胜任技术经济分析、资产评估与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分析、项目咨询策划、市场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创新型管理人才。 本专业依托首都建设和学校建筑土木类学科优势,培养服务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于首都城乡建设的管理类专业人才,能够在建筑和房地产领域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投融资机构、咨询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从事经营、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运营等实务的管理人才。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主干课程 1.主干基础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 2.主干专业课程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战略管理、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策划、项目投资与融资、财政与税收、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大作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财务管理大作业、房地产项目策划实践、数据分析技巧与应用实践、营销现场实践、虚拟企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践、企业管理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 参照北京建筑大学本科学生学业修读管理规定及学士学位授予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应达到16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8.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5学分。 七、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设计与应用开发方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知识面丰富,择业面宽,能在IT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学习和培养,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逻辑与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具有对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3.掌握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与技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相关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能力。 三、双学位毕业要求 选本专业为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学科基础课12.5学分,专业课17.5学分,专业方向课10学分,完成规定的4个学分的集中性实践及6个学分的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合格颁发辅修双学位专业证书,符合学位条例可授予辅修专业双学位证书。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B、数字系统逻辑设计基础B、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B、计算机组成原理B、操作系统原理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前端开发技术、项目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B。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第五学期,1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第六学期,3周)、毕业设计(论文)(第七学期3周+第八学期3周,共6周)共10周。 六、学制和学分 学制:两年半。 学分:50学分。 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特别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在企业一般经理管理,员工招聘,组织设计,组织及员工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管理领域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rings up senior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s wh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economy with systematic knowledge in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being able to undertak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nterprise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is major demands student to be capable of applying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discover, analyze and re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meanwhile, potential ability for self-development is also necessary.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 2.掌握运作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复杂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和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