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

1 什么叫信息、数据?它们有何区别?信息有何特点?

答: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映。对于计算机而言,数据是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为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是描述实体或对象的唯一工具。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种数学符号的集合,只有在其上加上某种特定的含义,它才代表某一实体或现象,这时数据才变成信息。信息的特点:

①客观性②适用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

2 什么叫空间数据、地图?举例说明空间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答:空间数据是以点、线、面等方式采用编码技术对空间物体进行特征描述及在物体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地图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空间模型,是反映地理实体的图形,是对地理实体简化和再现。空间数据主要有点、线、面三种类型。例如,地图上的点可以是矿点、采样点、高程点、地物点和城镇等;线可以是地质界线、铁路、公路、河流等;面可以是土壤类型、水体、岩石类型等。

3 什么叫地理信息、地学信息、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答: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区别: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地学信息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点。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本身不同,地学信息不但没有限度,而且会爆炸式地增长。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为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问答系统。空间信息系统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有显著区别的信息系统,因为它所要采集、管理、处理和更新的是空间信息。

4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答: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以时间发展为序列,可分为60年代起始发展阶段、70年代发展巩固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和9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GIS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仪,开始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对GIS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于1985年开始筹建国家资源与环境系统实验室,是一个新型的开放性研究实验室,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

5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学科系统间的关系。

答:GIS与地图学的关系:GIS是以地图数据库(主要来自地图)为基础,其最终产品之一也是地图,因此它与地图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地理学的信息载体,同样具有存储分析和显示(表示)的功能。由地图学到地图学与GIS结合,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GIS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GIS是地图学理论、方法与功能的延伸,地图学与GIS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空间信息处理的科学,只不过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地图学与GIS之间一个最有力的连接是通过地图可视化工具与它们的潜力来增加GIS的数据综合和分析能力。GIS与一般事务数据库的关系: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通过属性来管理和检索,其优点是存储和管理有效,查询和检索方便,但数据表示不直观,不能描述图形拓扑关系,一般没有空间概念,即使存贮了图形,也只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GIS能处理空间数据,其工作过程主要是处理空间实体的位置、空间关系及空间实体的属性。GIS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关系: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对GIS的产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GIS出现进一步为地图制图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它必将引起地图制图过程深刻变化,成为现代地图制图主要手段,GIS应用于地图制图,可实现地图图形数字化,建立图形和属性两类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库。但GIS系统不同于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主要考虑可视材料的显示和处理,考虑地形、地物和各种专题要素在图上的表示,并且以数字形式对它们进行存贮、管理,最后通过绘图仪输出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强调的是图形表示,GIS既注重实体的空间分布又强调它们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质量,强调的是信息及其操作。数字地图是GIS的数据源,也是GIS表达形式,计算机地图制图是GIS重要组成部分。G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关系:GIS与CAD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两者都有空间坐标,都能把目标和参考系统联系起来,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D 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它的图形功能尤其是三维图形功能极强,属性库功能相对要弱,采用的一般是几何坐标系。而GIS处理的多为自然目标,有分维特征(海岸线、地形等高线等),因而图形处理的难度大,GIS的属性库内容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图形属性的相互作用十分频繁,且多具有专业化特征,GIS采用的多是大地坐标,必须有较强的多层次空间叠置分析功能,GIS的数据量大,数据输入方式多样化,所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具有专业化特征。因此一个功能较全的CAD,并不完全适合于完成GIS任务。

6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的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地理信息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应用分析软件三部分。地理空间数据是GIS的操作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地理空间数据实质上就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人是地理信息系统中重要构成因素,GIS不同于一幅地图,需要人进行系统组织、管理、维护和数据更新、系统扩充完善、应用程序开发,并采用地理分析模型提取多种信息。

7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答:资源清查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并通过系统的统计和覆盖分析功能,按多种边界和属性条件,提供区域多种条件组合形式的资源统计和进行原始数据的快速再现。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例,可以输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面积,按不同高程带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等,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又如中国西南地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置了三个功能子系统,即数据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图形系统。资源数据存储了1500多项300多万个。该系统提供了一系列资源分析与评价模型、资源预测预报及西南地区资源合理开发配置模型。该系统可绘制草场资源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各地县产值统计图、农作物产量统计图、交通规划图、重大项目规划图等不同的专业图。

第2章空间数据结构

答:将工作区域的平面表象按一定分解力作行和列的规则划分,形成许多格网,每个网格单元称为像素,即像元。

灰度值是根据所表示实体的表象信息差异对各像元的表示。

栅格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像元阵列,即像元按矩阵形式的集合,栅格中1.什么叫像元、灰度值、栅格数据?

的每个像元是栅格数据中最基本的信息存储单元,其坐标位置可以用行号和列号确定。

2.举例说明栅格数据层的概念。

答:地理数据在栅格数据结构中必须分层组织存储,每一层构成单一的属性数据层或专题信息层,例如同样以线性特征表示的地理要素,河流可以组织为一个层,道路可以作为另一层,同样以多边形特征表示的地理要素,湖泊可以作为一个层,房屋可以作为另一层,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以确定需要建立哪些层及需要建立哪些描述性属性。

3 栅格数据如何以数组的形式进行存储?

答:二维数组是把栅格数据中各像素的值对应于二维数组相应的各元素加以存储的方式,适合于灰度级大的浓淡图像的存储以及在通用计算机中的处理,所以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采用二维数组的方式中,还有组合方式和比特面方式。组合方式是在计算机的一个字长中存储多个像素的方式。比特面方式,就是把数据存储到能按比特进行存取的二维数组(可以理解为1比特/1字)即比特面中的方式。

如果给栅格数据内的全体像素赋予按照某一顺序的一维的连续号码,则能够把栅格数据存储到一维数组中。其次,也有不是存储栅格数据全体,而只是把应该存储的像素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则存储到一维数组中去的方法。

4 栅格数据有哪几种组织方法?各自有何优缺点?

答:栅格数据的组织方法:(1)以像元为记录的序列。(2)以层为基础。(3)以层为基础,但每一层内则以多边形(也称制图单元)为序记录多边形的属性值和充满多边形的各像元的坐标。

优缺点:这三种方法中(1)节省了许多存储空间,因为N层中实际只存储了一层的像元坐标;方法(3)则节省了许多用于存储属性的空间,同一属性的制图单元的n个像元只记录一次属性值。它实际上是地图分析软件包中所使用的分级

结构,这种多像元对应一种属性值的多对一的关系,相当于把相同属性的像元排列在一起,使地图分析和制图处理较为方便;方法(2)则是每层每个像元一一记录,它的形式最为简单。

5 栅格数据如何进行取值?

答:中心归属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网格中心点对应的面域属性值来确定。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网格中线(水平或垂直)的大部分长度所对应的面域的属性值来确定。

面积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以在该网格单元中占据最大面积的属性值来确定。

重要性法:根据栅格内不同地物的重要性程度,选取特别重要的空间实体决定对应的栅格单元值,如稀有金属矿产区,其所在区域尽管面积很小或不位于中心,也应采取保留的原则。

6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每种方法是如何进行压缩的?答: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主要有:(1)链式编码(2)行程编码(3)块式编码(4)四叉树编码

(1)链式编码:由某一原点开始并按某些基本方向确定的单位矢量链。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南=3,西=2,北=1等,还应确定某一点为原点。

(2)行程编码: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即按(属性值,重复个数)编码

(3)块式编码:块式编码是将行程编码扩大到二维的情况,把多边形范围划分成由像元组成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4)四叉树编码: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将图像区域按四个大小相同的象限四等分,每个象限又可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是否继续等分为次一层的四个象限,无论分割到哪一层象限,只要子象限上仅含一种属性代码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少数几种属性时,则停止继续分割。否则就一直分割到单个像元为止。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按照象限递归分割的原则所分图像区域的栅格阵列应为2n×2n(n为分割的层数)的形式。

7 什么叫矢量数据?点、线、面实体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矢量数据就是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矢量数据结构是一种最常见的图形数据结构,主要用于表示地图图形元素几何数据之间及其与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点实体:在矢量数据结构中,除点实体的(x,y)坐标外还应存储其它一些与点实体有关的数据来描述点实体的类型、制图符号和显示要求等。

线实体:线实体可以定义为直线元素组成的各种线性要素,直线元素由两对x,y坐标定义。最简单的线实体只存储它的起止点坐标、属性、显示符等有关数据。面实体:多边形(也就是面实体)矢量编码,不但要表示位置和属性,更重要的是能表达区域的拓扑特征,如形状、邻域和层次结构等,以便恢复这些基本的空间单元可以作为专题图的资料进行显示和操作,由于要表示的信息十分丰富,基于多边形的运算多而复杂,因此多边形矢量编码比点和线实体的矢量编码要复杂得多,也更为重要。

8 什么叫拓扑关系?举例说明拓扑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答: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9 举例说明实体式数据结构。它有何缺点?

答:实体式数据结构是指,一个区域或一幅地图可以划分成许多多边形,每个多边形由一条或若干条弧段组成,每条弧段由一串有序的x,y坐标对组成,每条弧段的两端点为结点,每个结点连接两条以上的弧段,多边形矢量编码主要用于表示空间图形为多边形的面状要素,每个多边形在数据库中是相互独立、分开存储的。例如用于行政区、土地类型、植被分布等。其缺点是:

(1)邻接多边形的公共边被数字化和存储两次,结点在数据库中被多次记录。不仅造成数据冗余,而且容易造成数据结构的破坏,引起严重的匹配误差,如狭长多边形及裂隙的产生。(2)每个多边形自成体系,缺少有关邻域关系的信息。(3)不能解决“洞”和“岛”之类的多边形嵌套问题,岛只作为单个的图形建造,没有与外包多边形的联系。

(4)没有方便方法来检查多边形边界的拓扑关系正确与否,如有无不完整的多边形(死点)或拓扑学上不能接受的环(奇异多边形)。

10 举例说明索引式数据结构、DIME数据结构、链状双重独立式数据结构。答:索引式数据结构是指根据多边形边界索引文件,来检索多边形边界的坐标数据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双重独立地图编码,简称DIME结构(Dual Independent Map Encoding)。它是由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起来的为人口调查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拓扑编码方法,是一种把几何量度信息(直角坐标)与拓扑逻辑信息结合起来的系统。也可用于土地利用等多种信息系统的编辑和分析,是GIS发展早期使用的一种拓扑编码方式。链状双重独立式数据结构是DIME数据结构的一种改进。在DIME中,一条边只能用直线端点的序号及相邻的面域来表示,而在链状数据结构中,一条边可以由许多点组成,这样在寻找两个多边形之间的公共界线时,只要查询链名就行,与这条界线的长短和复杂程度无关。

11 地理数据的显式和隐式表示有何区别?

答:(1)隐式(矢量)表示法用于存储地理事物的数据量较少,即需要的存储空间少(矢量表示的x,y坐标和连接指示字较少而栅格表示需要的像元较多);(2)矢量法比栅格法(显式)要精美得多。栅格法要达到相同的分辨率,格网要非常小才行,这就需要更多的x,y坐标;(3)矢量法中的连接信息使数据搜索能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栅格法则能方便地改变地理事物的形状和大小,因为栅格数据修改只包括清除某些旧值和输入新值两个步骤。而矢量数据的修改除改变坐标值外,还需要重建连接关系(指示字)。

12 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对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进行有效的选择?

答:在GIS建立过程中,应根据应用目的要求、实际应用特点、可能获得的数据精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配制情况,在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人们最熟悉的图形表达形式,对于线划地图来说,用矢量数据来记录往往比用栅格数据节省存贮空间。相互连接的线网络或多边形网络则只有矢量数据结构模式才能做到,因此矢量结构更有利于网络分析(交通网,供、排水网,煤气管道,电缆等)和制图应用。矢量数据表示的数据精度高,并易于附加上对制图物体的属性所作的分门别类的描述。矢量数据只能在矢量式数据绘图机上输出。目前解析几何被频繁地应用于矢量数据的处理中,对于一些直接与点位有关的处理以及有现成数学公式可循的针对个别符号的操作计算,用矢量数据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矢量数据便于产生各个独立的制图物体,并便于存贮各图形元素间的关系信息。

栅格数据结构是一种影像数据结构,适用于遥感图像的处理。它与制图物体的空

间分布特征有着简单、直观而严格的对应关系,对于制图物体空间位置的可探性强,并为应用机器视觉提供了可能性,对于探测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栅格数据最为便捷。多边形数据结构的计算方法中常常采用栅格选择方案,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栅格方案还更有效。例如,多边形周长、面积、总和、平均值的计算、从一点出发的半径等在栅格数据结构中都减化为简单的计数操作。又因为栅格坐标是规则的,删除和提取数据都可按位置确定窗口来实现,比矢量数据结构方便得多。最近以矢量数据结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栅格算法表明存在着一种比以前想象中更为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某些栅格结构曾经存在的问题。例如,栅格结构的数据存储量过大的问题可用压缩方法使其减少。

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大范围小比例的自然资源、环境、农业、林业、地质等区域问题的研究,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战略性布局研究等,使用栅格模型比较合适。城市分区或详细规划、土地管理、公用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矢量模型比较合适。当然,也可以把两种模型混合起来使用,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两种方式的地图。

13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其对应空间数据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主要包括三维矢量模型,三维体元模型和三维混合数据模型。

三维矢量模型将三维空间中的实体抽象为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元素,然后以这四种基本几何元素的集合来构造更复杂的对象。以起点、终点来限定其边界;以一组型值曲线来限定其形状;以一组曲面来限定其边界和形状。体元模型可以按体元的面数分为四面体、六面体、棱柱体和多面体共四种类型,也可以根据体元的规整性分为规则体元和非规则体元两大类。

基于面模型的构模方法优点是便于显示和数据更新,不足之处是难以进行空间分析。基于体模型的构模方法优点是易于进行空间操作和分析,但存储空间大,计算速度慢。混合模型的目的则是综合面模型和体模型的优点,以及综合规则体元与非规则体元的优点,取长补短。

第3章GIS的地理数学基础

1 什么是地图投影,它与GIS的关系如何

答:将地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而使其误差最小的各种投影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其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的坐标(φ,λ)与平面上对应的坐标(x,y)之间的函数关系。地图投影对GIS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是渗透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如数据输入,其数据包括地图投影数据;数据处理,需要对投影进行变换;数据应用中的检索、空间分析依据数据库投影数据;输出应有相应投影的地图。

2 地图投影的变形包括哪些?

答:地图投影的变形,通常可分为长度、面积和角度三种变形,其中长度变形是其它变形的基础。

3 地图投影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它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地图投影的分类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基本上可以依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性质进行分类。

(1)根据地图投影的变形(内蕴的特征)分类

根据地图投影中可能引入的变形的性质,可以分为等角、等面积和任意(其中包括等距离)投影。

(2)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相关位置分类

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将投影区分为正轴投影(极点在两地极上,或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一致)、横轴投影(极点在赤道上,或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垂直)及斜轴投影(极点既不在两地极上又不在赤道上,或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斜交)。

4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和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答:是因为:

(1)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中大于等于1∶50万的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地理数学基础;

(2)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其分幅与国际百万分之一所采用的分幅一致;

(3)我国大部分省区图多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4)正轴等角圆锥投影中,地球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大圆航线)表现为近于直线,这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信息量度的正确实施。

因此,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中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和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既适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5 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性质、变形分布规律及其用途。

答:高斯投影从几何概念上分析,它是一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我们把地球看成是地球椭球体,假想用一个椭圆筒横套在其上,使筒与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相切,椭圆筒的中心轴位于赤道上,按等角条件将地球表面投影到椭圆筒上,然后将椭圆筒展开成平面,这就是高斯投影。高斯投影的基本条件(性质)为:(1)中央经线(椭圆筒和地球椭球体的切线)和赤道投影成垂直相交的直线;(2)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即经纬线投影后仍正交);

(3)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变形分布规律:

(1)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2)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3)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

6 高斯-克吕格投影中为什么要采取分带投影的方法?

答:分析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可知,其投影变形最大值在赤道和投影边缘经线的交点上。经差为±3°时,长度变形为1.38‰,3°带范围内最大长度变形为0.38‰。为了控制投影变形不致过大,保证地形图精度,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方法,即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7 1:10万的某图幅的图号为I-50-87,请计算该图幅所在的高斯投影的投影带号及投影带的中央经线?

答:该图幅所在的高斯投影的投影带号为:50-30=20,投影带的中央经线L0=20*60-30=1170。

8 什么是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我国新编百万分之一地图为何要采用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

答:假想一个圆锥其轴与地球椭球旋转轴重合地套在椭球上,按等角的条件把地球椭球上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沿一条母线(经线)将圆锥面切开展成平面,这就是正轴等角圆锥投影。

我国新编的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的原因是:

(1)我国位于中纬,应采用正轴圆锥投影;

(2)地形图应采用等角投影;

(3)采用双标准纬线的相割比采用单标准纬线的相切,其投影变形小而均匀。

9 实现地图投影转换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首先找出从一种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关系式,是实现投影变换的基础,实现这种关系式的方法有反解变换法、正解变换法和数值变换法。

第4章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入

1 GIS有哪些数据来源?数据标准化主要指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GIS的主要数据源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数字资料、文字报告。

数据标准化主要是指:统一的地理基础、统一的分类编码原则、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统一的地理基础:地理基础是地理信息数据表达格式与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以及统一的地理编码系统。统一的分类编码原则:国家规范组建议信息分类体系采用宏观的全国分类系统与详细专业系统之间相递归的分类方案,即低一级的分类系统必须能归并和综合到高一级分类系统中去。

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制定的数据交换格式应尽量简单实用,能独立于数据提供者和用户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硬软件环境,数据格式应便于修改扩充和维护,便于同国内外重要的GIS软件数据格式进行交换,保证较强的通用性。

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我国现已研究和制定了两个技术规程:图形数据采集技术规程和摄影测量数据采集的技术规程。规程中对设备要求、作业步骤、质量控制、数据记录格式、数据库管理及产品验收都作了详细规定。

2 空间数据输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自如何进行操作?

答:键盘输入:将图形元素点、线、面实体的地理位置数据(各种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文件或程序中去。

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数字化有两种基本方式:点方式和流方式。点方式数字化时,只要将游标十字丝交点对准数字化原图上要数字化的点,按下游标上相应的按键,记录该点x、y坐标。每记录一次坐标,操作员需要按键一次。流方式数字化时,将游标十字丝交点沿曲线从起点移动到终点,让它以等时间间隔或等距离间隔方式记录曲线上一系列密集的离散点坐标,操作员无需对每个点都按键一次,仅在曲线的始点和终点各按一次相应的按键即可。扫描数字化仪输入:扫描数字化前准备:原图准备,选择数据记录格式,选择光孔的孔径,计算坐标差。栅格扫描数据到矢量数据的转化:手工编辑,矢量线化、数据识别,手工编辑。现有数据转换:在技术上须解决分类、编码、格式等标准化问题。

3 手扶跟踪数字化误差主要有哪些来源?如何提高数字化精度?

答:数字化精度受数字化仪误差、数字化方式、操作人员人为误差、编稿原图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选择数字化仪时要根据既经济实用又能满足精度要求为原则,选择适当的数字化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要过度疲劳。

4 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数字化主要有哪些区别?

答:手扶跟踪数字化方法,速度慢、精度低、作业劳动强度大,利用扫描仪进行数据输入比手工数字化约快5倍~10倍。数字化仪在处理少量地图时比使用扫描仪合算些,但扫描仪在快速、经济地处理山区地形图时比手工数字化有效。

5 非空间数据如何输入?如何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

答:非空间属性数据的输入,少量数据可在图形的适当位置键入,大量输入时的常用方法是,将属性数据首先输入一个顺序文件,经编辑、检查无误后转存数据库的相应文件或表格。

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连接的较好方法是用特殊程序把非空间属性数据与已数字化的点、线、面空间实体连接在一起。

6 在GIS系统中,不同阶段的数据,主要有哪些误差来源?

答:见下表:

误差来源

测量人差(对中误差、读数误差、平差误差)、仪器差(不完善、缺乏检校、未作改正)、环境影响(气候、气压、温度、磁场、信号干扰、风、光源)、GPS数据误差(信号精度、接收机精度、定位方法、处理算法、坐标变换、轨道信号等)等

遥感仪器差(摄影平台、传感器的结构及稳定性、信号数字化、光电转换、分辨率)、解译误差

展绘控制点、编绘、清绘、综合、复制、套色等

输入原稿质量、操作员人为误差(经验技能、生理因素、工作态度)、纸张变形、数字化仪精度、数字化方式等

处理几何改正、坐标变换、投影变换、数据编辑、数据格式转换、拓扑匹配、地图叠置等

比例尺误差、输出设备误差、媒质不稳定等

使

用户错误理解信息造成的误差、不正确地使用信息造成的误差等

第5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

1 数据处理这一步骤在使用GIS系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数据处理是建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与纠正,其中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校验及纠正、空间数据的误差校正等;另一方面是对输入的图形数据进行整饰处理,以使这些图形数据能满足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应用要求,其中包括:对矢量数据的压缩与光滑处理、拓扑关系的建立、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图形的线性变换和投影变换、地图符号的设计及调用、图框的生成、地图裁剪以及图幅拼接等等。

2 误差校正和图形编辑有何区别?各用于什么情况?

答:数据编辑又叫数字化编辑,它是指对地图资料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编辑加工,其主要目的是在改正数据差错的同时,相应地改正数字化资料的图形。因图纸变形和数字化过程的随机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必须经过几何校正或称误差校正。

3 一般GIS系统中有哪几个坐标系?在什么情况下需做它们之间的转换?

答:一般有三种坐标系。

(1) 世界坐标系(WC-World Coordinate System)

世界坐标系是指用户坐标系。世界坐标系通常为直角坐标系,一般由用户自己选定,与机器设备无关。图形输入到数据库时所依据的就是这种坐标系,图形输出时应当仍然用用户所使用的坐标系,因为图形输出是面向用户的。用户坐标空间一般为实数域,理论上是连续的、无限的。作业区的左下角的坐标值通常为非零值。

(2) 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NDC-Normalized Database Coordinate System)

在图形输入时,其数据来源可能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它们的椭球参数、投影方式、比例尺以及单位等的不同。而图形输出时,又可能会由于用户的需求不一样,要求输出结果用不同的椭球参数、不同的投影方式、不同的比例尺、不同的单位等。为了在库中能统一管理,通常在地图数据库中使用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即在库中将使用统一的椭球参数、投影方式、比例尺和单位等。

(3) 设备坐标系(DC-Device Coordinate System)

设备坐标系是物理设备的I/O空间。每一种图形设备都有其独有的坐标系,在数字化仪上对地图或其它图形数字化时,由于数字化仪的游标器给出的是设备台面坐标(也叫相对坐标),而不是该图所依据的投影坐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从DC到WC的变换,使得一幅图的数据,特别是多幅有关联的图幅的数据位于一个统一的理论参考系中。在屏幕上显示图形或在绘图机上绘图时,则要作另一种坐标变换。

4 图形编辑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1)利用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将存在地图数据库中的图形数据(文件)装入内存。

(2)开窗显示图形数据、检查错误之处。

(3)数字化定位和编辑修改。

(4)若在编辑工作中出现误操作,可用系统提供的多级功能,改正误操作。(5)当所有编辑工作完成后,再利用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将编辑好的图形数据存储到地图数据库中。

5 什么是图元捕捉?点、线、面图元捕捉分别采用什么方法?

答:图元捕捉是一种图形数据处理方法,为了捕捉点、线、面的实体。

点的捕捉:点捕捉的实质是判断选择点S(x,y)是否在圆或设定的矩形之内。线元的捕捉:选择点的光标点坐标S(x,y)到线元的各直线段之间的距离d1,d2,d3,…中,如有一个距离di

面元的捕捉:多边形的捕捉实际上是判断选择点S(x,y)是否在多边形内。首先查所选点S(x,y)是否在多边形的外接矩阵内,如不在,则不可能捕捉到,如在,有可能捕捉到,再进一步判断所选点S(x,y)是否在该多边形之内。

6 线元端点匹配起什么作用?通常怎样实现?

答:节点匹配:线元或弧段端点间的匹配。

节点匹配的方法有:节点移动;用鼠标拉一个矩形或圆,将落入其中的节点坐标吻合在一起;求交点;自动匹配。

节点与线匹配:线元或弧段端点和另一线元或弧段中间某点匹配。

节点与线匹配的方法有:节点移动;使用线段求交;使用自动编辑的方法,在给定容差内,将它们自动求交并吻合在一起。

7 多边形自动生成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什么拓扑关系?怎样建立?

答:区域和弧段的关联关系、区域和区域的包含关系、弧段与弧段的邻接关系及弧段与节点的关联关系等。

一般来说,建立拓扑关系有两种方法:手工建立和自动建立。自动建立面域、弧段及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多采用弧段跟踪法。

8 为什么要做数据压缩和数据光滑?它们的基本原理各是什么?不同的方法对处理后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答:在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后,有时为了减少数据的存贮量节省存贮空间,加快后继处理速度,把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有用的、有条理的、精炼而简单的信息的过程,这就称为数据简化或数据压缩。曲线光滑是假想曲线(或接近它们的曲线)为一组离散点,寻找形式比较简单、性能良好的曲线解析式。曲线光滑有两种方式:插值方式与逼近方式,前者所得到的曲线通过原先给定的离散点;而后者的曲线与所给的离散点相当“接近”。

9 图形变换中的投影变换和地图投影变换各是什么含义?它们各用于什么情况?

答:对于输入计算机中的图形数据,有时因为比例尺不符,或为了实现地图的合成与排版,需要对这些图形数据进行几何变换(线性变换),可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此外,地理信息系统所要表达、管理以及分析的对象是空间实体,为了能在二维空间(屏幕或绘图仪)上表示三维物体,就需进行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变换,这种变换称为投影变换。

10 为什么需要进行图幅拼接?怎样实现?

答:采用分幅管理空间数据造成了一个空间实体会分属于多个图幅,对于整个空间不能保证正确的拓扑关系。要做到既能按分幅数字化录入、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又能够将分属不同图幅的同一目标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以利于对整个空间数据进行正确的检索、分析和统计等功能的实现,要进行图幅拼接。

在相邻图幅的边缘部分,要进行图幅数据边缘匹配处理。图幅接边的步骤:创建或打开图库文件——添加库类——输入图幅——图幅接边——图幅检索。

11 GIS系统中,为什么需做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之间的转换?这些转换有哪些算法?

答: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里,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各有千秋,它们互为补充,必要时互相转换,这是由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方式以及这两种数据格式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

进行线段的栅格化,主要有八方向栅格化和全路径栅格化两种算法。

对面域进行栅格化,可用种子点填充算法和扫描线种子点填充算法。

线状栅格影像的矢量化一般采用两种算法思想:细化矢量化和非细化矢量化。对于面状栅格数据进行矢量化,只要通过逐行扫描,先找到一个要素集合的边缘点,然后沿面状要素的边缘跟踪,直到整个面域的边界(包括外沿及可能的各内沿)跟踪结束(即封闭)为止。在跟踪过程中记录下个象素的坐标。

第6章空间数据管理

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 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何特点?答: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内容和数据之间联系的工具,它是衡量数据库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设计一个好的数据模型。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模型。

层次数据库结构特别适用于文献目录、土壤分类、部门机构等分级数据的组织。例如全国—省—县—乡是一棵十分标准的有向树,其中“全国”是根节点,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单元都是子节点。这种数据模型的优点是层次和关系清楚,检索路线明确。层次模型不能表示多对多的联系,这是令人遗憾的缺陷。在GIS中,若采用这种层次模型将难以顾及公共点、线数据共享和实体元素间的拓扑关系,导致数据冗余度增加,而且给拓扑查询带来困难。

网络数据库结构特别适用于数据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的情况,除了上面说的图形数据外,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消耗联系也可以很方便地用网状结构来表示。网络数据库结构的缺点是:由于数据间联系要通过指针表示,指针数据项的存在使数据量大大增加,当数据间关系复杂时指针部分会占大量数据库存贮空间。另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指针也必须随着变化。因此,网络数据库中指针的建立和维护可能成为相当大的额外负担。

关系数据库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结构特别灵活,可满足所有用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询问要求;关系数据还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入和删除数据都非常方便。关系模型用于设计地理属性数据的模型较为适宜。因为在目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难以描述的,只能独立地建立多个关系表,例如:地形关系,包含的属性有高度、坡度、坡向,其基本存贮单元可以是栅格方式或地形表面的三角面;人口关系,含的属性有人的数量、男女人口数、劳动力、抚养人口数等。基本存贮单元通常是对应于某一级的行政区划单元。面向对象的定义是指无论怎样复杂的事例都可以准确地由一个对象表示。每个对象都是包含了数据集和操作集的实体,即是说,面向对象的模型具有封装性的特点。

3 地图数据模型中,图形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有哪几种连接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图形数据与专题属性数据的连接基本上有4种方式:

(1)图形数据与专题属性数据分别管理:这种方式没有集中控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有两种管理形式:一是属性数据是作为图形数据记录的一部分进行存贮的。这种方案只有当属性数据量不大的个别情况下才是有用的。大量的属性数据加载于图形记录上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的普遍延长。当然,主要的缺点在于属性数据的存取必须经由图形记录才能进行。二是用单向指针指向属性数据,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属性数据多少不受限制,且对图形数据没有什么坏影响。缺点是仅有从图形到属性的单向指针,因此,互相参照是非常麻烦的,并且容易出错。(2)对通用DBMS扩展以增加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对通用DBMS进行必要的扩充,以增加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同一个DBMS 管理之下。这种方法使空间和属性数据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还便于利用某些DBMS产品的现成功能(如:多用户的控制,客户机/服务器的运行模式等),但

为了使空间数据适应关系模型,需牺牲软件运行的效率。

(3)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具有统一的结构:此结构中有双向指针参照,且由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控制,使灵活性和应用范围均大为提高。这一方案能满足许多部门在建立信息系统时的要求。

(4)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自成体系:此方案为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彼此独立地实现系统优化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以进一步适合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处理方法。这里属性数据有其专用的数据库系统,很多情况下是用于事务管理的商业数据库,并且在它基础上建立了能够从属性到图形的反向参照功能。

4 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有什么优势?主要用到哪些技术?

答: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具备了文件系统所不具备的工具,同时还可以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主要用到的技术包括: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结构、空间数据库引擎、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访问模型和关系化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

5 通常实体间都有哪些逻辑关系?怎样表示它们?

答:建立实体间关系是数据结构的主要任务,在大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中,通常我们必须建立两种直接关系,即定性(分层或分类关系)和定位(开窗处理)关系。视需要与可能,可建立第三种关系——拓扑关系。

定性关系的建立就是按照物体的分类标志来组织数据文件。这里可通过两种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来组织数据文件。

定位关系是物体间的空间关系之一,是一种面向位置的数据结构。它用近似的方法表示物体间的接近度。建立定位关系的目的是为地图数据库系统配备定位(开窗)检索的功能。地图数据处理的特征之一是经常要按给定的空间范围进行分块考察与处理。为此,在建立地图数据库时需要用一个平行于坐标轴的正方形数学网格覆盖在整个数据库数值空间上,将后者离散化为密集栅格的集合,以建立制图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物体与栅格的关系可用栅格索引亦可用变长指针法表示。

6 空间索引在空间数据管理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空间索引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空间索引的目的是为了在GIS系统中快速定位到所选中的空间要素,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主要的空间索引技术包括:矩形范围索引、单元格网索引、R树索引、四叉树编码索引和多级索引。

矩形范围索引:该索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无须预知整个空间要素的空间范围,就能很容易地建立空间索引。

单元格网索引:需要预测整个空间要素所在空间范围,然后根据此范围建立空间索引,一旦空间要素需要超出此范围,则需重新建立索引。在整个空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索引的维护工作比较容易。

R树索引:具有其他索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按数据来组织索引结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无须预知整个空间要素所在空间范围,就能建立空间索引。

四叉树编码索引:基于网格划分的四叉树索引与网格索引有些类似,都是多对多的形式;线性可排序四叉树节点和空间要素的对应关系为一对多。

多级索引:索引分割单元格网索引优势在于原理简单,查询效率高,索引维护相

对比较简单,但是该索引也继承了网格索引的缺陷。

7 什么是元数据?主要有哪些内容?起什么作用?

答:空间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在地理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达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

主要内容:

(1)空间元数据

(2)标准部分: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集继承信息,空间数据表示信息,空间参照系信息,实体和属性信息,发行信息,空间元数据参考信息

(3)引用部分:引用信息,时间范围信息,联系信息,地址信息作用:

(1)用来组织和管理空间信息,并挖掘空间信息资源

(2)帮助数据所有者查询所需空间信息

(3)维护和延续一个机构对数据的投资

(4)用来建立空间信息的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中心

(5)提供数据转换方面的信息

8 为什么要研究和使用时空数据模型?主要有哪些数据模型?各有什么特点?答:现实世界的数据不仅与空间相关,而且与时间相关,许多应用领域要求GIS 能提供完善的时序分析功能,高效地回答与时间相关的各类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全面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即所谓时态GIS。

主要的数据模型包括:时间作为新的一维,连续快照模型,基态修正法和时空复合模型。

特点:

时间作为新的一维:时间作为信息空间中的新的一维;

连续快照模型:该模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当应用模型变化频繁且数据量较大时,系统效率急剧下降,此外,较难处理时空对象间的时态关系;

基态修正法:每个对象只需存储一次,每变化一次,只有很小的数据量需要存储;时空复合模型:时空单元中的时空过程可用关系表来表达,从而达到用静态的属性表表达动态的时空变化过程的目的。

第8章空间分析

1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CAC)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CAC)的主要区别是GIS提供了对原始空间数据实施转换以回答特定查询的能力,而这些变换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空间数据的利用和分析,即空间分析能力。

2 空间分析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答:空间分析大致有以下步骤:

(1)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分析的目的定义了你打算利用地理数据库回答什么问题,而标准则具体规定了你将如何利用GIS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

(2)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数据准备在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GIS用户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建立地理数据库。在做空间分析之前,地理数据库还可能要作一些修改,如转换单位、略去数据库中的某些部分等。这个阶段往往要生成新的属性数据库或在原有数据库中增加新的属性项。对于数据准备的要求随研究对象而异。

在进行分析之前,对数据准备进行全面的考虑,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完成工作。(3)进行空间分析操作:为了得到所需数据,可能需要进行许多操作(检索提取、缓冲、叠置等),每一步的空间操作都用来满足步骤一中所提出的一项标准。(4)准备表格分析的数据:大多数分析都要求利用空间操作得到一个(或一组)最终的数据层,然后就必须准备用于分析的数据,包括空间和属性数据。所生成的层的属性表包括了利用逻辑表达式和算术表达式进行表格分析的信息。通常必须将进行分析时所需要的数据项加到属性表中。

(5)进行表格分析:利用逻辑表达式和算术表达式,可以对在步骤三中进行的空间操作所获得的新的属性关系进行分析。在本步骤中,将利用步骤一中所确定的标准,定义一系列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来对所得到的地理数据库进行操作。(6)结果的评价和解释:当你通过表格分析获得了一个答案,你就必须对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该结果是否提供了可靠而又有意义的答案?这是一个重要的验证步骤,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请一些有关专家来帮助你解译和验证结果。

(7)如有必要,改进分析:如果感到你的分析还有局限性和缺点,你可以进一步改善,返回适当的步骤重新分析。

(8)产生最终的结果图和表格报告:空间分析的成果往往表现为图件或报表。图件对于凸显地理关系是最好不过的,而报表则用于概括表格数据并记录计算结果。

3 都有哪些空间量算?它们与哪些空间分析有关?

答:(1)长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三维空间中线到线的空间距离,线目标的长度计算

(2)角度量算

(3)任意多边形面积量算

(4)分布中心的计算:算术平均中心,加权平均中心,中位中心,极值中心

4 8.1节所举例子中列出了以下公园选址的标准:

(1)公园的位置既要交通便利又要环境安静,也就是说距主要公路的距离要适当。

(2)公园应设计成环绕一个天然的小河流。

(3)使公园的可利用面积最大,公园中应很少或没有沿河流分布的沼泽地。

假设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几层数据:穿过研究区的公路(线要素层)、位于研究区内的河段(线要素层,用分类级别CLASS标识,CLASS为2的河段,其特性适合于建立公园)、位于研究区内的沼泽地(区要素层)。我们的目的是确定一些具体的河段,作为建立公共郊游公园的可能位置。为了达到上述三条选址标准,应进行哪些空间操作

答:(1)需要对公里进行缓冲区分析,以求得与公路适当距离的区域;

(2)将这些区域与CLASS=2的河流段进行叠加分析;

(3)对所得区域进行面积计算,并找到最大的区域为所得结果

5 如果利用本节中讨论的网络数据模型来模拟城市公路的分布和公路间的连接关系,如何表现单行道?如何表示禁止向某方向转弯的路口?如何表示发生阻塞的路口?

答:(1)各公里段为网线,交叉路口为节点;

(2)表示单行道的网线需有附加元素:障碍。

(3)表示禁止向某方向转弯的路口节点,其应有附加元素:转向表,用以表示

转向的阻碍强度。

(4)若某路口发生阻塞,则该节点的阻碍系数为最大。

7 为什么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

答:利用计算机解决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时,为了能较好地模拟实际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必须建立地理系统的数学模型。

8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分为哪几步?

答: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分下列七步:

(1)了解建模对象的实际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模目标

(2)分解模拟对象

(3)数据处理

(4)图形显示,曲线拟合

(5)模型建立

(6)模型的验证

(7)预测和决策

9 常见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常见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它们的区别在:

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从统计意义上将各影响要素的信息压缩到若干合成因子上,从而使模型大大地简化。因子权重的确定是建立评价模型的重要步骤,权重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评价模型的正确性,而通常的因子权重的确定依赖较多的主观判断。层次分析法是综合众人意见,科学地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的简单而有效的数学手段。隶属度反映因子内各类别对评价目标的不同影响,依据不同因子内的变化情况确定,常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或其它高次函数形式计算。聚类分析可根据地理实体之间影响要素的相似程度,采用某种与权重和隶属度有关的距离指标,将评价区域划分若干类别;判别分析类似于遥感图像处理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各要素的权重和隶属度,采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将各地理实体判归最可能的评价等级或以某个数据值所示的等级序列上。

第9章数字高程模型

1 什么叫数字高程模型(DEM)?其数据分布有何特征?

答: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也是地形形状大小起伏的数字描述。DEM的核心是的地形表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和一套对地表提供连续描述的算法,最基本的DEM由一系列地面点x,y位置及其相联系的高程Z所组成,用数学函数式表达是:Z=f(x,y),(x,y)∈DEM所在的区域。由于数据观测方法和获取途径不同,DEM数据分布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可以分成两类:格网数据和离散数据。格网数据把DEM覆盖区划分成规则格网,每个网格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用相应矩阵元素的行列号来实现网格点的二维地理空间定位,第三维为特性值,可以是高程和属性。但当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无法得到所有地理位置上观测场值,也不可能按规则网获取数据时,得到的就是离散数据,它表示的是不规则分布的离散样点平面坐标,第三维仍为高程和属性特征值。

2 什么叫DEM数据网格化?网格尺寸如何确定?

答:将离散DEM数据经插值计算转换为格网DEM数据的过程称为DEM数据

网格化。

一般情况下,样点的密度基本上决定了网格点密度。网格点数宜大于或接近于样点数。在采集优选点的情况下,可考虑:n

3 主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哪几种?各自如何进行插值?

答: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五种:

(1)移动平均法:任一点上场的趋势分量,可以从该点一定邻域内其他各点的值及其分布特点平均求得。

(2)距离平方倒数加权法:某点的估计值与周围已知点值的距离平方的倒数成一定的关系,以空间位置的加权平均来计算。

(3)趋势面拟合技术:用函数所代表的面来逼近(或拟合)现象特征的趋势变化。

(4)样条函数:将数据平面分成若干单元,在每一单元上用低阶多项式,通常为三次多项式构造一个局剖曲面,对单元内的数据点进行最佳拟合,并使由局部曲面组成的整个表面连续。

(5)克立金法:根据相邻变量的值、利用变差函数所揭示的区域化变量的内在联系来估计空间变量数值的方法。

4 试述格拉茨地面模型的基本思想。

答:将像元尺寸适合的格网覆盖在包含山脊线、谷底线的等高线数字图像上,凡是位于或接近某一等高线的像元都赋予该等高线的高程值,其他像元赋予-1。获得-1值的像元在栅格数据库的矩阵子集中进行插值,按已分配高程的像元高差的简单函数,计算窗口内的局部最大坡度。然后将各窗口内的坡度分成四类,从最陡的一类开始给未分配高程的像元分配高程值,其他坡度类别重复相同的分配过程。平坦地区则在所有DEM的非平坦部分都计算完后再单独计算。

5 高程矩阵如何建立,有何优缺点?

答:高程数据直接由解析立体测图仪从立体航空像片上定量测量,还可以由规则或不规则离散数据点内插产生。

高程矩阵有利于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和山地阴影以及自动描绘流域轮廓等,但也有如下缺点:在地形简单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如不改变格网大小,无法适用于起伏负责程度不同的地区;对于某些特种计算如视线计算,过分依赖格网轴线。

6 什么叫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它是如何建立的?有何优点?

答:不规则三角网由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练成的三角网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的密度和位置。

不规则三角网有人工和自动两种建立方法。前者在测量资料的基础上,人工构成三角形时,以可能最短的边来构成三角形,并保证每条边位于地面上而不是悬空通过或贯穿地球表面。三角网的自动建立,首先在所有可能的线段中寻找最短的一条,用它作为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线。选出到这条基线两端的距离之和为最小的那一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接着,搜索次最短线段作为下一个三角形的基线。这样可使作为先前生成的三角形的一部分而被存贮起来的诸边不再被选取为基线。再寻找一个顶点,把新发现的各边存贮起来,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数据点被三角形的各边都连接起来为止。在决定新三角形任何一条边(包括基线)以前,要检查它是否不与已存贮的任何一条边或任何一条地性线相交,如果发生

这种情况,正在予以考虑的那条边就被放弃而去搜索另一条。

优点:不规则三角网与高程矩阵不同之处是能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因而能克服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区产生数据冗余的问题。对于某些类型运算比建立在数字等高线基础上的系统更有效。同时还能按地形特征点如山脊、山谷及其它重要地形特征获得DEM数据。

7 DEM有几种主要的数据源?如何进行采样?

答:地表的高程数据通常用航测仪器从立体航空像片上获取,在航测方法不能即时供给数据时,现有地形图的数字化也是常用的方式。此外,地面测量、声纳测量、雷达和扫描仪数据也可作为DEM的数据来源。

计算机分析过程是在前一次采样数据中选择相邻的9个点作为窗口,计算沿行或列方向邻接点之间的一阶和二阶差分。由于差分中包括了地面曲率信息,因此可按曲率信息选取阈值。如果曲率超过阈值时就有必要进行另一级格网密度的采样。先进采样法在无云层覆盖、无人工地物和地形起伏变化不突然(无陡坎)地区的航片上实施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地形起伏变化特别复杂且多陡崖地区的采样必须用混合采样法才能保征精度。在陡崖区用手工描绘出需进行选择性采样的范围并用手工进行采样,其余地区则进行自动采样。半自动采样法和混合采样法对地形突变地区而言都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必须选择多种采样方法才能按需要获得全部地形数据。先进采样法及混合采样法获取的数据必须自动转换成统一的高程矩阵。

8 试述DEM主要用途。

答:数字高程模型有许多用途,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用途是:

(1)在国家数据库中存储数字地形图的高程数据;

(2)计算道路设计、其它民用和军事工程中挖填土石方量;

(3)为军事目的(武器导向系统、驾驶训练)的地表景观设计与规划(土地景观构筑)等显示地形的三维图形;

(4)越野通视情况分析(也是为了军事和土地景观规划等目的);

(5)规划道路线路、坝址选择等;

(6)不同地面的比较和统计分析;

(7)计算坡度、坡向图,用于地貌晕渲的坡度剖面图。帮助地貌分析,估计浸蚀和径流等;(8)显示专题信息或将地形起伏数据与专题数据如土壤、土地利用、植被等进行组合分析的基础;

9 DEM三维表达有哪些方法?

答:常用的DEM的三维表达包括立体等高线图、线框透视图、立体透视图,以及各种地形模型与图像数据叠加而形成的地形景观等。

10 DEM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对误差进行分析评价?

答:DEM误差的产生与DEM的生产过程密切相关。DEM的生产一般经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内插建模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把DEM误差分为数据源误差和内插建模误差。原始数据的采集误差:主要来自原始资料的误差、采点误差误差、人为误差、采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等。内插建模误差:在建立DEM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内插计算和建模处理,内插点的计算高程总是与实际量测高程之间存在差异,称为内插计算及建模误差。

DEM的精度评定可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理论分析,二种是试验检测,三种是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DEM精度评定模型有检查点法、剖面法等。

通信原理课后答案3

9.9 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单位: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采用自然二进制码) 解(1)已知抽样脉冲值 它位于第7段序号为3的量化级,因此输出码组为 量化误差为635-(512+3*32)=27 (2) 对应的11位均匀量化码为010******** 9-10采用13折线A律编码电路,设接收端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并已知段内码改用折叠二进码: (l) 试问译码器输出为多少量化单位; (2) 试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解(1)接收端收到的码组 由C1=0知,信号为负值;由段落码知,信号样值位于第6段,起点电平为256,量化间隔为16;由段内码码器输出为C5C6C7C8 =0011 采用折叠码) C5C6C7C8 =0011 采用折叠码,对应自然二进制码为0100 可知,信号样值位于第6段的第5级(序号为4),故译码器输出为 256416162328 (/) I=-+?+=- (2)均匀量化11位码为00101001000 9.11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95量化单位: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试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解(1)因为样值为负值.所以极性码

又因64 (26)< 95 < 128,所以码组位于第四段,段落码为 量化间隔为4。由于95=64 +7 *4 +3,所以段内码为 故编码器输出为 量化误差为3个单位。 (2)对应的均匀量化11位码为(92=64 +7 *4) 9.13 对10路带宽均为300Hz-3400Hz的模拟信号进行PCM时分复用传输。设抽样速率为8000Hz,抽样后进行8级量化,并编为自然二进制码,码元波形是宽度为 的矩形脉冲,且占空比为1。试求传输此时分复用PCM信号所需的奈奎斯特基带带宽。 解由抽样频率s f= 8kHz,可知抽样间隔 对10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每路占用时间为 又对抽样信号8级量化,故需要3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占用时间为 因为占空比为1,所以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 故传输此时分复用PCM信号所需的奈奎斯特基带带宽为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

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内表压为130 kPa 。若在大气压力为75 kPa 的高原地区操作吸收塔,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表压的读数应为多少? 解:KPa .1563753.231KPa 3.2311303.101=-=-==+=+=a a p p p p p p 绝表表绝 1-6 为测得某容器内的压力,采用如图所示的U 形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已知该液体密度为900kg/m 3,h=0.8m,R=0.45m 。试计算容器中液面上方的表压。 解: kPa Pa gm ρgR ρp gh ρgh ρp 53529742.70632.600378 .081.990045.081.9106.133 00==-=??-???=-==+ 1-10.硫酸流经由大小管组成的串联管路,其尺寸分别为φ76×4mm 和φ57×3.5mm 。已知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 3,体积流量为9m 3/h,试分别计算硫酸在大管和小管中的(1)质量流量;(2)平均流速;(3)质量流速。 解: (1) 大管: mm 476?φ (2) 小管: mm 5.357?φ 质量流量不变 h kg m s /164792= 或: s m d d u u /27.1)50 68 (69.0)( 222112=== 1-11. 如附图所示,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与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且高位槽中液面恒定。现要求料液以1m/s 的流速在管内流动,设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20J/kg (不包括出口),试确定高位槽中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 解: 以高位槽液面为1-1’面,管出口内侧为2-2’面,在1-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通信原理课后答案1

习题解答(一) 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 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 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 P A =1/5,P B =1/4,P C =1/4,P D =3/10 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5.19810 10985 .1) /(985.110 3log 10341log 4141log 4151log 51)] ()[log ()(2)/(20010102 /10/52)/(24log log ) (1 log )1(3 2222123 222 s bit t I R bit x P x P x H s bit t I R m s m s t bit M x P I b n i i i b =?≈?=≈----=-==?=?==?=?====-=-∑则:符号)(则:符号) (符号)(间为:传输每个符号占用的时符号解: 1-5 国际莫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 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1/3: (1) 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 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符号) ) (故 。划出现的概率为, ,所以点出现的概率为出现概率的因为划出现的概率是点解:/(81.024 1 415.0432) (241 log log ) (415.043 log log 4/14/33/1)1(22112222212121bit I P I P H bit P I bit P I P P =?+?=+==-=-=≈-=-=== 1-6 设一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字符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出现的概率为1/224。信息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试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1-9 如果二进制独立等概信号,码元宽度为0.5ms ,求R B 和R b ;有四进制信号,码元宽度为0.5ms ,求传码率R B 和独立等概时的传信率R b 。

化工原理作业答案

化工原理作业答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Pa ,乙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 kPa ,在甲地区的某真空设备上装有一个真空表,其读数为20 kPa 。若改在乙地区操作,真空表的读数为多少才能维持该设备的的绝对压力与甲地 区 操 作 时相同? 解:(1)设备内绝对压力 绝压=大气压-真空度= ()kPa 3.65Pa 1020103.8533=?-? (2)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绝压=()kPa 03.36Pa 103.651033.10133=?-? 5.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 1=500 mm ,R 2=8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100 mm 。试求A 、B 两点的表压力。 解:(1)A 点的压力 ()(表)Pa 101.165Pa 08.081.9136001.081.9100042汞3水A ?=??+??=+=gR gR p ρρ (2)B 点的压力 13.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2将储罐1中的有机混合液送至精馏塔3的中部进行分离。已知储罐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压力为? Pa 。流体密度为800 kg/m 3。精馏塔进口处的塔内压力为? Pa ,进料口高于储罐内的液面8 m ,输送管道直径为φ68 mm ?4 mm ,进料量为20 m 3/h 。料液流经全部管道的能量损失为70 J/kg ,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在截面-A A '和截面-B 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得 19.用泵将2×104 kg/h 的溶液自反应器送至高位槽(见本题附图)。反应器液面上方保持×103 Pa 的真空度,高位槽液面上方为大气压。管道为φ76 mm ×4 mm 的钢管, 总长 为35 m ,管线上有两个全开的闸阀、一个孔板流量计(局部阻力系数为4)、五个标准弯头。反应器内液面与管路出口的距离为17 m 。若泵的效率 为,求泵的轴功率。(已知溶液的密度为1073 kg/m 3,黏度为? Pa ?s 。管壁绝对粗糙度可取为0.3 mm 。) 解:在反应器液面1-1,与管路出口内侧截面2-2,间列机械能衡算方程,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得 22b1b2121e 2f 22u u p p gz W gz h ρρ +++=+++∑ (1) 式中 z 1=0,z 2=17 m ,u b1≈0 p 1=×103 Pa (表),p 2=0 (表)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1),并整理得

通信原理课后作业答案(最新整理)

第一次作业────第二章 2.1消息源以概率发送5种消息 16/1,16/1,8/1,4/1,2/154321=====P P P P P 符号。若每个消息符号出现是独立的,求每个消息符号的54321,,,,m m m m m 信息量。 解:bit P m P m I 1log )(log )(12121=-=-=bit P m P m I 2log )(log )(22222=-=-=bit P m P m I 3log )(log )(32323=-=-=bit P m P m I 4log )(log )(42424=-=-=bit P m P m I 4log )(log )(52525=-=-=2.3一个离散信号源每毫秒发出4种符号中的一个,各相互独立符号出现的概率 分别为。求该信号源的平均信息量与信息速率。 1.0, 2.0, 3.0, 4.0解: nit/s 85.1279)(R nit,1.27985)(: ,(tet)/s 83.555)(R (tet),0.55583)(: ,10bit/s 44.1846)(R bit,1.84644)(: ,2) 1.0log 1.0 2.0log 2.0 3.0log 3.0 4.0log 4.0() (log )()(1=========+++-=-=∑=t X H X H e t X H X H t X H X H x p x p X H N i i i 分别为平均信息量与信息速率为底时以哈哈分别为平均信息量与信息速率为底时以分别为平均信息量与信息速率为底时以2.6已知非对称二进制信道,输入符号的概率为 =???? ??2211,,P x P x ???? ? ??431,41,0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及答案6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3、空间数据元数据 4、Web地理信息系统 5、数字地形模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比较地理信息系统和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简述栅格数据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路;写出右图所示栅格数据的游程长度编码 (第二大题第3小题图) 4、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说出右图所示地图投影的名称 (第二大题第4小题图) 5、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三、论述题(共50分) 1、结合下图谈谈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本小题15分)

2、请就根据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和空间分析方法,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设计解决技术流程(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答题):(本小题15分) 1)城市A计划将道路R由原来的10米拓宽为30米,请列出所有需要拆迁居民的信息 2)B县计划对辖区内大于15度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地图中标识出所有需要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 3、针对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了解的问题(生活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政府办公等均可以),设计一个应用3S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尽可能将你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个解决方案的细节中(如采用需要使用融合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增强,使用空间叠置分析对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等)(本小题20分) 可以作为参考的案例:在对湿地环境的研究工作中,用GPS测量湿地的精确范围,通过遥感影像对湿地水环境及周边环境信息进行解译提取,采用GIS技术对湿地环境进行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空间数据模型 2、元数据 3、空间插值算法 4、地图投影 5、地理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比较 3、画图表示右图所示矢量数据的多边形-边树状索引

化工原理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 问题1. 什么是连续性假定? 质点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条件? 答1.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是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问题2. 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 答2.前者描述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后者描述空间任意定点的状态。 问题3.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温度上升, 气体粘度上升, 而液体粘度下降? 答3.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问题4. 静压强有什么特性? 答4.静压强的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

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②作用于任意点所有不同方位的静压强在数值上相等;③压强各向传递。 问题 5. 图示一玻璃容器内装有水,容器底面积为8×10-3m2,水和容器总重10N。 (1)试画出容器内部受力示意图(用箭头的长短和方向表示受力大小和方向); (2)试估计容器底部内侧、外侧所受的压力分别为多少?哪一侧的压力大?为什么? 题5附图题6附图 答5.1)图略,受力箭头垂直于壁面、上小下

大。 2)内部压强p=ρgh=1000×9.81×0.5=4.91kPa ; 外部压强p=F/A=10/0.008=1.25kPa<内部压强4.91kPa 。 因为容器内壁给了流体向下的力,使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 问题 6. 图示两密闭容器内盛有同种液体,各接一U 形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 1、R 2,两压差计间 用一橡皮管相连接,现将容器A 连同U 形压差计一起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试问读数R 1与R 2有何变化?(说明理由) 答6.容器A 的液体势能下降,使它与容器B 的液体势能差减小,从而R 2减小。R 1不变,因为该 U 形管两边同时降低,势能差不变。 问题7. 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 答7.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Δp=H(ρ冷-ρ热)g ,所以H 增加,压差增加,拔风量大。 问题8. 什么叫均匀分布? 什么叫均匀流段? 答8.前者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后者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问题9.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1 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密------------------------------封--------------------------线------------------------------------ 课程名称(含档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代号*** 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层次(本、专)本科考试方式(开、闭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空1分) 1、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2、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位置、条件、、模式 和。 3、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 中心点。在确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 __________方法,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B,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栅格单元的代码为D,则利用了__________方法来确定栅格代码的。 4、在使用射线法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时,若射线通过多边形的或,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二、单选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 A、ArcView B、ArcSED C、MapXtreme D、MapObject 2、在我国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中,一共定义了种集合对象。 A.3 B.4 C.5 D.6

3、若某线段的两个端点均在多边形内,则此线段与多边形的关系为:。 A.相交 B.包含 C.邻接 D.无法判断 4、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GIS网络分析的功能。 A.流分析 B.动态分段 C.资源分配 D.路由分析 5、已知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4,5),则AB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A.3 B.4 C.5 D.6 三、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地理信息 第1 页(共2 页) 2、空外接圆准则 3、再分类 4、数字地面模型 四、问答题(本题总分45分) 1、空间数据质量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8分) 2、对于下图中的两个线实体A、B,分别用四交模型和九交模型描述它们的拓扑关系。(10分) 3、现在要对某栅格图像进行基于十进制Morton码的线性四叉树压缩:(15分) 1)计算栅格图像第10行13列处(起始行列号均为0)的十进制Morton码; 2)相比自上而下的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压缩编码有哪有优点?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1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引言 1.1 学习指导 1.1.1 要点 本章的要点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信系统是指传递消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含信道)的总和。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1)一般模型 以图1-1所示的功能框图来表示。 图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信源所产生的信息可以是声音、图像或文本。信息源一般包含变换器,将信源的输出变换成电信号。例如,用作变换器的话筒,可以将语音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而摄像机则将图像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这些设备输出的信号一般称为基带信号。在接收端,使用类似的变换器就可以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用户的形式,如声音信号、图像等。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将原始基带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物理信道或其他传输介质传输的形式。例如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中,通信部门规定了各发射台的频率范围,因此,发射机必须将待发送的信息信号转换到适合的频率范围来发送,以便与分配给此发射机的频率相匹配。这样,由多个无线电台发送的信号就不会彼此干扰。又如果信道是光纤组成的,那么发送设备就要将处理好的基带信号转换光波信号再发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中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信道。信道用于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发送到接收端的物理介质。信道可以分为两大类: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和海水。有线信道有双绞电话线、同轴电缆及光纤等。信道对不同种类的信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但都会对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产生衰减,信道中的噪声和由不理想接收机引入的噪声会引起接收信号的失真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的功能是恢复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消息信号。使用和发送端相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王国庆陈兰英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2003

上 册 一、选择题 1、 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 (1) 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C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2) 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D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解:(1) 由 2 22322642d lu u d l du u d l h f ρμμ ρλ= ??=??= 得 1624 4 212 212 212212121 2==??? ? ??=????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由 2222u d l d f u d l h f ? ??? ? ??=??=ελ 得 322 55 2121421 2211221 2==??? ?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水由高位槽流入贮水池,若水管总长(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缩 短25%,而高位槽水面与贮水池水面的位差保持不变,假定流体完全湍流流动(即流动在阻力平方区)不变,则水的流量变为原来的 A 。 A .1.155倍 B .1.165倍 C .1.175倍 D .1.185倍 解:由 f h u p gz u p gz ∑+++=++2 22 2 22211 1ρρ 得 21f f h h ∑=∑ 所以 ()()2 222222 11 1u d l l u d l l e e ?+?=?+? λλ 又由完全湍流流动 得 ?? ? ??=d f ελ

《通信原理》樊昌信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解答 《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 第一章 概论 1.3 某个信息源由A 、B 、C 、D 等4个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分别用二进制码组00、01、10、11表示。若每个二进制码元用宽度为5ms 的脉冲传输,试分别求出在下列条件下的平均信息速率。 (1) 这4个符号等概率出现; (2) 这4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4、1/4、3/16、5/16。 解: 每秒可传输的二进制位为: () 20010513=?÷- 每个符号需要2位二进制,故每秒可传输的符号数为: 1002200=÷ (1) 4个符号等概率出现时每个符号包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bit 24log 2= 故平均信息速率为: s b R b /2002100=?= (2)每个符号包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bit 977.11651log 1651631log 163411log 41411log 412222=+++ 故平均信息速率为: s b R b /7.197977.1100=?= 1.6 设一个信号源输出四进制等概率信号,其码元宽度为125s μ。试求码元速率和信 息速率。 解:码元速率为: () baud R B 80001012516=?÷=- 信息速率为: s kb R R B b /16280004log 2=?== 第二章 信号 2.2 设一个随机过程X (t )可以表示成: ()() ∞<<∞-+=t t t X θπ2cos 2 其中θ在(0,2π)之间服从均匀分布,判断它是功率信号还是能量信号?并求出其功率谱密度或能量谱密度。 解:它的能量无限,功率有界,所以是一个功率信号。 ` ()[]()[]()()() πτθ πτθππτπθπ θπτ πθπππ 2cos 4224cos 2cos 2 2122cos 22cos 220 20 =+++= ? +++=? ?d t d t t 由维纳-辛钦关系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 B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GIS软件开发是整个GIS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主要的开发路线有结构化开发方法 (SP)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集成式开发策略。 2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大体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三类。 3 .面向对象方法的数据抽象技术包括分类、概括、、等。 4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采用基元及其组合来表示三维空间 目标,并且这些基元本身能够用较简单的数学解析函数描述,二是采用________ 模型来表示三维空间特征及其属性的非均衡变化。 5 ?专题地图的制图表示方法比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定点符号法、等值线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 DIME 2 . OpenGIS 3 . GIS互操作 4 .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 5 .空间索引 6.规则格网模型 7. DTM 空间拟合&叠置分析(Overlay Analysis )9.空 间数据质量10. 3S集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 A地形分析B缓冲区分析C逻辑运算D叠置分析 2以下哪种方法是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用: A空间内插B空间拟合C射线法D维数变化 3.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起步。 A.60年代初; B.70年代初; C.80年代初; D.90年代初 4. 以下分析方法中不属于空间统计分类分析的是()。 A.地形分析; B.主成分分析;C?系统聚类分析;D?判别分析 5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MORTONM D)码值为:()(行列下标从0开始) A 57 B 50 C54 D36

通信原理习题答案

5-10 某线性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为20dB,输出噪声功率为 9 10W ,由发射机输出端到解调器输 入端之间总的传输损耗为100dB,试求: (1)DSB/SC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2)SSB/SC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解:设发射机输出功率为S T ,解调器输入信号功率为Si,则传输损耗K= S T /S i=100(dB). (1)DSB/SC的制度增益G=2,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相干解调时:Ni=4No 因此,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发射机输出功率: (2)SSB/SC制度增益G=1,则 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发射机输出功率: 6-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 1 1 0 0 1 0 0 0 1 1 1 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解:各波形如下图所示:

单极性波形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E 双极性波形 +E -E 单极性归零波形 +E 0 双极性归零波形 +E 0 -E 二进制差分波形 +E 0 +3E +E -E -3E 四电平波形 6-8已知信息代码为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求相应的AMI 码及HDB3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 码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 3码 +1 0 -1 信息码 +1 0 -1

化工原理作业答案 (1)

Pa ,乙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 kPa ,在甲地区的某真空设备上装有一个真空表,其读数为20 kPa 。若改在乙地区操作,真空表的读数为多少才能维持该设备的的绝对压力与甲地区操作时相同? 解:(1)设备内绝对压力 绝压=大气压-真空度= ()kPa 3.65Pa 1020103.8533=?-? (2)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绝压=()kPa 03.36Pa 103.651033.10133=?-? 5.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 1=500 mm , R 2=8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 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100 mm 。试求A 、B 两点的表压力。 解:(1)A 点的压力 ()(表)Pa 101.165Pa 08.081.9136001.081.9100042汞3水A ?=??+??=+=gR gR p ρρ

(2)B 点的压力 13.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2将储罐1中的有机混合液送至精馏塔3的中部进行分离。已知储罐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压力为? Pa 。流体密度为800 kg/m 3。精馏塔进口处的塔内压力为? Pa ,进料口高于储罐内的液面8 m ,输送管道直径为φ68 mm ?4 mm ,进料量为20 m 3/h 。料液流经全部管道的能量损失为70 J/kg ,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在截面-A A '和截面-B 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得 19.用泵将2×104 kg/h 的溶液自反应器送至高位槽(见本题附图)。反应器液面上方保持×103 Pa 的真空度,高位槽液面上方为大气压。管道为φ76 mm ×4 mm 的钢管,总长为35 m ,管线上有两个全开的闸阀、一个孔板流量计(局部阻力系数为4)、五个标准弯头。反应器内液面与管路出口的距离为17 m 。若泵的效率为,求泵的轴功率。(已知溶液的密度为1073 kg/m 3,黏度为? Pa ?s 。管壁绝对粗糙度可取为 mm 。) 解:在反应器液面1-1,与管路出口内侧截面2-2,间列机械能衡算方程,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得 22b1b2121e 2f 22u u p p gz W gz h ρρ +++=+++∑ (1) 式中 z 1=0,z 2=17 m ,u b1≈0 p 1=×103 Pa (表),p 2=0 (表)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1),并整理得 =×17+24312.+1073109.253?+f h ∑=+f h ∑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 的地理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 的物理外壳。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对于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GIS ,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

《通信原理》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通信?通信系统是如何分类的? 1.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优缺点是什么? 1.4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并说明各个环节的作 用? 1.5对于二进制信息源,在等概发送时,每一符号所包含的信息量是 否等于其平均信息量? 1.6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1.7设英文字母中A,B,C,D出现的概率各为0.001,0.023,0.003, 0.115,试分别求出它们的信息量。 1.8已知某四进制信源{0,1,2,3},当每个符号独立出现时,对应 的概率为P 0,P 1 ,P 2 ,P 3 ,且P +P 1 +P 2 +P 3 =1。 (1)试计算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指出每个符号的概率为多少时,平均信息量最大,其值为多少? 1.9已知二进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为4800bit/s,若码元速率不变,试问 变换成四进制和八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率各为多少? 1.10在强干扰环境下,某电台在5min内共接收到正确信息量为 355Mbit,假定系统信息速率为1200kbit/s。 (1)试问系统误码率P b 是多少?

(2)若具体指出系统所传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P 值是否改 b 变?为什么? (3)若假定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系统码元传输速率为 是多少/ 1200kBaud,则P b 1.11设一信息源的输出为由256个不同符号组成,其中32个出现的 概率为1/64,其余224个出现的概率为1/448。信息源每秒发出24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试计算该信息源发送信息的平均速率及最大可能的信息速率。 1.12二进制数字信号一以速率200bit/s传输,对此通信系统连续进行 2h的误码测试,结果发现15bit差错。问该系统的误码率为多少? 如果要求误码率在1*107-以下,原则上应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2.1 判断一个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条件? 2.2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什么特点? 2.3 窄带高斯噪声的三种表示方式是什么? 2.4 窄带高斯白噪声中的“窄带”、“高斯”、“白”的含义各是什么? 2.5 高斯过程通过线性系统时,输出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如何? 输出过程和输入过程的数学期望及功率谱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6 设变量ε的分布为正态分布,E(ε)=2,D(ε)=1,求ε〈2的

化工原理作业答案解析

3.已知甲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85.3 kPa ,乙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101.33 kPa ,在甲地区的某真空设备上装有一个真空表,其读数为20 kPa 。若改在乙地区操作,真空表的读数为多少才能维持该设备的的绝对压力与甲地区操作时相同? 解:(1)设备内绝对压力 绝压=大气压-真空度= () kPa 3.65Pa 1020103.8533=?-? (2)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绝压=() kPa 03.36Pa 103.651033.10133=?-? 5.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 1=500 mm ,R 2=8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100 mm 。试求A 、B 两点的表压力。 解:(1)A 点的压力 ()(表) Pa 101.165Pa 08.081.9136001.081.9100042汞3水A ?=??+??=+=gR gR p ρρ (2)B 点的压力 () (表) Pa 107.836Pa 5.081.91360010165.14 4 1 汞A B ?=??+?=+=gR p p ρ 13.如本题附图所示,用泵2将储罐1中的有机混合液送至精馏塔3的中部进行分离。已知储罐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压 力为1.0133?105 Pa 。流体密度为800 kg/m 3 。精馏塔进口处的塔 内压力为1.21?105 Pa ,进料口高于储罐内的液面8 m ,输送管 道直径为φ68 mm ?4 mm ,进料量为20 m 3 /h 。料液流经全部管道的能量损失为70 J/kg ,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在截面-A A '和截面-B 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得 22 1122 1e 2f 22 p u p u gZ W gZ h ρρ+++=+++∑ ()s m 966.1m 004.02068.04 14.33600204πkg J 700m 0.8Pa 1021.1Pa 100133.12 22f 1125251=?-?=== =≈=-?=?=∑ d V A V u h u Z Z p p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一个实用的GIS 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 5 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数据结构建立的基本过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可利用仿射变换进行,根据图形变换原理,得出含有6个参数的坐标变换公式,需要知道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对控制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才能求得上述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利用4个以上的点来进行。 5、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于图像的矢量化方法中,可利用剥皮法进行“细化”,剥皮过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DEM 中可以提取出各地表单元的坡向,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 表示__________方向的倾斜,B 表示___________方向的倾斜。 8、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常常可以以线代面,通过求算出剖面线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动绘出所需要的地形剖面图。 二、 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 1、.以下不属于GIS 输出设备的为( )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2、以下不属于拓扑数据结构的特点为( ) A. 点是相互独立的,点连成线,线构成面; B .弧段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 B y A x z z z z y z z z z x x y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n n j i j i **arctan ) ()(arctan arctan ,1,,11,1,,11,11,,,??=--+?--+?==++++++++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