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选修3苏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苏教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e9 C 12 O 16 Na 23 Mg 2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2.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3.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

..的()A.质子数B.质量数C.原子序数D.电子数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B.四氯化碳

C

.氮D.二氧化碳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6.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亚层(即该亚层的每个轨道只有1个电子, 这种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7 B.只能是15 C.是11或15 D.是11或13

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

B.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

C.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

D.X的最高化合价为+4

8.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C.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D.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价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冰(固态水)中,既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又有氢键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10.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6和8 B.16和8 C.12和9 D.11和6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12.已知锂和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性质上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LiOH加热时,不会分解 B.Li2CO3加热时,不会分解

C.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2 D.Li与稀硫酸反应生成Li2SO4

13.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g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g化合

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B.第二周期C.第Ⅳ主族D.第Ⅴ主族

14.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A.X:3s23P1 Y:3s23P5 B.X:2s22P3Y:2s22P4

C.X:3s23P1Y:3s23P4 D.X:3s2Y:2s22P3

15.膦(PH3)又答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C.PH3是强氧化剂D.PH3分子中的P—H键是非极性键

16.某物质的晶体中含有A 、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面心中

的B 元素的原子未能画出)。

晶体中A 、B 、C 的原子个数比为 ( ) A .1∶3∶1 B .2∶3∶1 C .2∶2∶1 D .1∶3∶3

17. 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

A. ns 2np 3

B. ns 2np 5

C. ns 2np 4

D. ns 2np 6

18.有主族元素X 、Y 、Z.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1;Y 原子的M 电子层有2个未成对

电子;Z 原子的最外层p 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且Z 原子的核外电子比Y 原子少8个电子.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

的是 ( ) A .X 2YZ 3

B .X 2YZ 4

C .X 2Y 2Z 3

D .XYZ 4 19.若a A m+与b B n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b=a -n -m B .离子半径A m+

C .原子半径A

D .A 的原子序数比B 大(m+n )

20.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该元素位于ⅢA 族

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 相似

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21.(5分)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Cl-17, Cl -

<2>. Fe-26,Fe 3+

<3>. Hg-80.

判断上述各元素分别属于第周_____期._______族.

22.(6分)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1

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是当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

接近40K的温度下成为超导材料的硼镁化合物。这种硼镁超导物质的晶体结构单元如右图所示:

(1)试写出这种超导材料的化学式;

(2)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晶体。

(3)分别叙述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23.(5分)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已知:

①X与Z、Y与W分别同族;

②X、Z、W分别与Y都可组成两种中学常见化合物;

③Y的阴离子与Z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这4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一种易溶于CS2溶济。

(1)写出由Y与Z两元素形成化合物Z2Y2的电子式,其化学键类型是。

(2)写出2种均由这4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4.(10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F六种微粒,其中只有C、D是分子,其余四种是离子,且每个微粒中都含有10个电子。已知A、E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六种微粒间有下列关系:

①A、B两种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C、D两种分子;

②通常状况下C的聚集状态为气态,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1 mol B离子与1 mol E离子作用可生成2 mol D分子;

④向含F离子的溶液中加入C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溶液过量沉淀也不消失,

但再加入含大量B离子或大量E离子的溶液,沉淀W都会溶解。

(1)微粒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微粒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微粒F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F与过量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种微粒中的两种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复盐,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人浓苛性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有: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c.沉淀逐渐

增多d.沉淀完全消失e.沉淀逐渐减少

①该复盐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各实验现象由先到后出现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25.(7分)A、B、C、D、E、F为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知:B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电子总数是E原子总数的1/2,F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2—与E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与D可以形成三原子化合物甲;A是非金属元素且A、C、F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乙。请回答

(1)F元素的名称是______,C单质的电子式是______,E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

(2)化合物乙中含有的三种化学键是_______键、_______键和_______键。

(3)化合物甲处于晶体时属于________晶体,E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分)已知X、Y、Z、W是短周期中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元素符号:X ;Y ;Z ;W 。

(2)X单质和Z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E分子的空间构成型为,电子式为。

(3)这四种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5∶1∶1∶3的化合物(按X、Y、Z、W的顺序),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浓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五、(本题8分)

27.(8分)第Ⅳ主族元素R,在它的化合物R(OH)n中,其质量分数为0.778,在它的另一种化合物R(OH)m中,其质量分数为0.636。

(1)试求n和m的值:

n= ,

m= ;

(2)试求R的原子量a:

a= 。

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B卷)

1.C

2.D

3.B

4.C

5.C

6.C

7. A

8.D

9.B 10.D 11.D 12.D 13.AC 14.BC 15.B 16.A 17.C 18.D 19.C 20. B 21.(1). Cl-17, [Ne]3s23p5,第三周期,ⅦA; Cl-[Ne]3s23p6.

(2). Fe-26, [Ar]3d64s2,第四周期,ⅧB; Fe3+[Ar]3d5.

(3). Hg-80, [Xe]4f145d106s2,第六周期,ⅡB.

22.(1)MgB2 (2)混合型

(3)Mg 原子之间为金属键;Mg 和B 原子之间为离子键;B 原子之间形成sp2杂化的共

价键。

23.

(1)Na +[:O:O:]2-Na +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 (2)H ++HSO 3-=H 2O+SO 2↑

24.(1)NH 4+ 水合氢离子 第3周期、 Ⅲ族

(2)+++↓⋅+43233NH 3)OH (Al O H NH 3Al (3)

-++++2

434244SO 2Al NH )SO (Al NH

a 、c 、

b 、e 、d

氯 Mg

25.(1)(2)离子 共价 配位 键

(3)分子

26.(1)H 、C 、N 、O

(2)N 2+H 2

2NH 3;三角锥形;

(3)NH 4++HCO 3-+2OH NH 3↑+2H 2O+CO 32- 27.21636.017778.017)1(==+=+m n m

a a n a a 由①和②式解得②……①……

n =2,m =4

(2)a =119(填a 的范围在118~119均可)

催化剂

加热、加压

·· ·· ·· ··

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教学案[整套]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

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例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310 B.3d10 C.3s23p63d2 D. 3s23p64s2 例4.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 B. 1s22s22p43s2 C. 1s22s22p63s23p63d44s2 D. 1s22s22p63s23p63d34s2 例5.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为3s23p4的粒子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元素符号为O 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它可与H2生成液态化合物 D.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和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史实 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课前达标】 1 .18世纪初期,_______化学家___________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______,第一次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推翻“生命力论” 3 .1965年我国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合成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 4. 目前人工合成有机物超过3000万中。 【课堂印象】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我国早期的有机化学: 2、有机化学的形成: 3、现代有机化学: 【介绍】德国化学家维勒 1828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德国年轻的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中加热无机物氰酸铵时无意中得到了尿素。 NH4CNO CO(NH2)2 第一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的生成不必借助于所谓生命力的作用。 4、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物超过4000万种。 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1 、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CO、CO2和碳酸盐外。 2 、有机物的分类 【经典例题展示】例.某含氧有机物0.5mol与1.75mol氧气混合后,可恰好完全燃烧,生

成33.6 L CO2(标准状况)和27g水,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三、有机化学的应用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 2、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药物中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1965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 【课后反刍】 1、有机化学概念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贝采利乌斯 D、门捷列夫 2、下列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的是() A、塑胶跑道 B、面包 C、植物油 D、水泥 3、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超过3000万种,从1995年开始,每年 新发现和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超过100万种。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含有H元素 B、含有O元素 C、含有C元素 D、研究的人多 4、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 B、食醋 C、甲烷 D、尿素 5、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由下列哪国科学家完成的() A、美国 B、俄国 C、中国 D、英国 6、NH4CNO与尿素的关系是() A、同种物质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7、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 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8、鉴别四氯化碳和乙醇两种有机溶剂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是最简单?书写出鉴别的原理和实验的步骤。 9、经元素分析后,发现某烃的含碳量为82.76%,氢的质量分数则为17.24%,且相对分子质量为58,试推断该烃的分子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堂十分钟练习打印稿及答案(9课时)

专题1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 排列是() A.(1)(3)(2)(5)(4)B.(1)(2)(3)(4)(5) C.(1)(5)(3)(2)(4) D.(1)(3)(5)(4)(2) 2.[双选题]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唯一产物CO2 D.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3.我国科学家前不久成功合成了3 n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下列各项中,均可产生NMR现象的是()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N、P、As、Sb、Bi D.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 5.请将各原子结构模型(或各理论)与相关的科学家及支持该理论的实验事实连接起来。 ①19世纪初道尔顿(英国) Ⅰ分子学说(一)α-粒子散射实验 ②1811年阿伏加德罗(意大利)Ⅱ元素周期律(二)氢原子光谱 ③1864年门捷列夫(俄国) Ⅲ核外电子能量量子化(三)原子化合时的比例关系 ④1904年汤姆生(英国) Ⅳ“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四)测定原子量 ⑤1911年卢瑟福(英国) Ⅴ原子学说(五)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 ⑥1913年玻尔(丹麦) Ⅵ“行星结构”原子结构模型(六)发现电子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 一、概述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将对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历史沿革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以人教版为主,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化学基础》和《化学反应原理》,选修部分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这些教材版本在当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目前,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主要有苏教版和人教版两种。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四、选修五等五个模块,其中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为必修内容,选修四、选修五为选修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选修四和选修五等五个模块,其中必修一、必修二为必修内容,选修三、选修四和选修五为选修内容。 三、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特点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大量的

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突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探究、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入一些前沿科技成果和科学概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 3. 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 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四、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教学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突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苏州高中化学教材版本的教学中,要突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探究、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意与科技发

苏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苏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下载 篇一:高中化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必修1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三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必修2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二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选修1 化学与生活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第四单元造福人类的化学药物专题三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选修3苏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苏教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e9 C 12 O 16 Na 23 Mg 2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2.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3.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 ..的()A.质子数B.质量数C.原子序数D.电子数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B.四氯化碳 C .氮D.二氧化碳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6.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亚层(即该亚层的每个轨道只有1个电子, 这种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7 B.只能是15 C.是11或15 D.是11或13 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 B.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 C.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 D.X的最高化合价为+4

苏教版教材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 教案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理性质 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晶体模型和金属键的本质 2.认识金属键与金属物理性质的辨证关系 3.能正确分析金属键的强弱 4.结合问题讨论并深化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共性 5.认识合金及其广泛应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金属键的概念及金属的物理性质 【引入】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什么组成了我们的世界呢? 学生回答:物质 讲述:对!我们的自然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翻开我们的化学课本的最后一页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不论冬天美丽的雪花,公路上漂亮的汽车。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是有这些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构成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占周期表中大多数的金属。【板书】§3-1-1 金属键与金属特性 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展示】几种金属的应用的图片,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 【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1、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 2、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之间怎样结合的? 【板书】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二、金属键 【动画演示并讲解】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晶体的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属离子通过吸引自由电子联系在一起, 形成金属晶体.经典的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 大量自由电子,金属原子则“浸泡”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之中。金属键的形象说法: “失去电子的金属离子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 模块学习评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答案】 D 2.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 【解析】最低能量状态是指符合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且满足洪特规则的状态,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元素周期表中能稳定存在且电负性相差最大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HI B.LiI C.CsF D.KI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能稳定存在的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能稳定存在的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s,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sF。 【答案】 C 4.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 .HI>HBr>HCl>HF C .MgO>H 2O>O 2>N 2 D .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解析】对于A 选项,同属于原子晶体,而熔、沸点越高,共价键越强。显然对键能而言,晶体硅<碳化硅。B 选项,同为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HF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HF 最高。C 选项,对于不同晶体,熔、沸点一般为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D 选项,生铁为合金,熔点低于纯铁。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B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 .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固态不导电而熔融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解析】 B 错;有些分子晶体的水溶液和离子晶体的水溶液均导电, C 错。 【答案】 D 6.(2018·绍兴高二质检)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4 D .碳—12原子:12 6C 【解析】 S 2- 的3p 轨道上应有6个电子。【答案】 C 7.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Ca 2+>Cl ->S 2- B .第一电离能:Si>C>N C .电负性:F>S>Mg D .热稳定性:CH 4>NH 3>H 2O 【解析】A 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S 2->Cl ->Ca 2+ ;B 项中第一电离能N>C>Si ;D 项,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热稳定性:H 2O>NH 3>CH 4。 【答案】 C 8.(2018·湖南长沙质检)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

高中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苏教版 知识点归纳

[温故知新必修2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部分内容 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中,将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列为同一周期(period),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列为同一族(group)。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4~7周期为长周期,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族,ⅠA~ⅦA族为主族,主族与0族由短周期、长周期共同构成,ⅠB~ⅦB 族为副族,副族与Ⅷ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元素周期律(the periodic law of elements)的主 得的加权平均数。通常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与其最高正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价。以下是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及最低负化合价: 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随核外电子数的递增半径递增;同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递减;同主族的元素原子或带相同电荷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递减。以下是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

径(单位:pm):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且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一些元素的性质呈现出“对角线”相似性,如元素周期表中的Li与Mg、Be与Al及B与Si。 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的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allotropism),这些单质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allotrope)。相同分子式的化合物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isomerism),这些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isomer)。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 B.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 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s轨道杂化而成的 D.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 σ键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3.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的核间距为a 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N A·a3·ρ B. C. D. 4.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 CH3CH(CH3)2 B. CH3CH2OH C. CH3CH2CHO D. CH3CHClCH2CH3 5.关于离子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晶体中的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①离子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①离子晶体中微粒间只存在异性电荷的互相吸引①离子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6.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2的分子构型() A.正四面体形 B.平面三角形 C.三角锥形 D. V形 7.水的沸点为100 ①,硫化氢的分子结构跟水相似,但它的沸点却很低,是-60.7①,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范德华力 B.共价键 C.氢键 D.相对分子质量 8.如图所示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 A. (1)和(3) B. (2)和(3) C. (1)和(4) D.只有(4) 9.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结构无关的是()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 D.良好的导热性 10.下列物质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氧化镁 B.氦 C.铜 D.液氨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师教学用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目录说明目录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师教学用书本章说明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 本章说明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教学资源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 本章说明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教学资源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2 教师参考用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说明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李俊、徐伟念、王建林、郑忠斌、胡晓萍、陈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李俊 责任绘图:李宏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