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白猫杯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高中组初赛试卷及复习资料

hda白猫杯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高中组初赛试卷及复习资料
hda白猫杯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高中组初赛试卷及复习资料

20XX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

高中组试卷

编号区(县) 学校年级姓名

考试须知:

1. 答题时间为90 分钟。迟到超过10分钟者不得进场。45分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2. 试题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应使用黑色或蓝色的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答题,用红色笔或

铅笔所作的答案一概作废无效。

3.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试卷纸上方指定位置,写在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4.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5. 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

6. 答题须用的相对原子质量请从下表中查找。

一、填充题(在空格内填上正确答案,共53分)

1.“白猫牌”漂水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已日渐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呈无色,pH大于7,且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试推测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在市场上销售的含磷酸盐的洗衣粉如今几乎已全部被环保型无磷洗衣粉所取代,后者用一种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代替磷酸盐,该替代品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所含氮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通常是:首先用溶液将其

吸收、氧化,然后用有机试剂使其发色,经过发色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消光度,最后根据消光度确定其含量。这种测定氮氧化物的方法称为________法, 为使氮氧化物氧化, 常用的氧化剂是。

4.埋藏在地下的矿石,经长年累月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其成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金属的硫化物矿在流经其表面的溪水的作用下,会逐渐转化成水化的氧化物矿。以黄铁矿为例,当溪水流过其表面时,在含氧溪水的作用下,先发生部分氧化、溶解,使溪水变成酸性,并含有一定浓度的Fe2+离子和SO42-离子。当这些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时,可与含氧溪水进一步发生氧化作用,转化成不溶的[FeO(OH)](即Fe2O3·H2O)而沉淀在小溪的底部,这就是针铁矿。而溪水的酸性也随之增大。这样,溪水下面的黄铁矿在经历若干年代之后,就变成了针铁矿。试填写:

(1)黄铁矿在含氧溪水作用下被氧化、溶解,形成含Fe2+离子和SO42-离子的溪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Fe2+离子的溪水进一步氧化,形成针铁矿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如果黄铁矿全部转化为FeO(OH) 和H+,那么要使溪水的pH降到4.0(假设溪水原始的pH值为7.0),每升溪水需消耗FeS2的物质的量为mol。

5.为了消除民众中的碘缺乏病,国家卫生部曾于上世纪后期作出“商品食盐中必须加碘”的规定。当时允许加入食盐的碘质是碘化钾和碘酸钾(现在碘化钾已经不用)。

(1)某人因缺乏化学知识,把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加碘食盐混放在一起。有一

天烹调一个菜肴时,他同时使用了食盐、醋、糖等调味佐料,结果发现锅中竟然冒出了紫红色蒸气!出于情急,他立即熄灭了炉火,并将所烧的菜肴倒掉。问:

①此人看到的紫红色蒸气是(填化学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所烧的菜肴有必要倒掉吗?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③从上述事实中我们可获得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加碘食盐(一种是加碘酸钾的,另一种是加碘化钾的),你能在不加任何试剂的前提下加以识别吗?其识别的方法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一架托盘天平调节到平衡状态。取两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放置在该天平的两个秤盘上,再往两烧杯中各注入60 mL 5 mol / L盐酸。然后再向左盘烧杯中加入a g CaCO3粉末,右盘烧杯中则加入x g NaHCO3粉末。为使两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则:

①当a ≤15时,x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下同);

②当15 < a ≤18.6时,x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a >18.6时,x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产物,做了相同的实验

他们都使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先通入SO2气体,然后

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结果发现木条能复燃。在解释此实验现象时,两小组的同学发生了争论: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

Na2SO3和O2,他们认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因为O2可将Na2SO3氧化为Na2SO4。

将反应后B中的固体溶于水

?

?

?→

?溶液

2

BaCl

白色沉淀

?

?→

?稀硝酸

观察白色沉淀是否完全

溶解,然后作出相应的

结论

?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经指导老师向他们指出该方案的不合理处后,他们对方案作了两点修改:①继续

通入SO2直到Na2O2完全反应为止;②稀硝酸改用稀盐酸。

在他们一致同意这个新方案后,就做起了实验。实验带来的却是他们事先没有想

到的结果: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后,既没有气体生成,沉淀也不溶解。这表明Na2O2与SO2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事实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右图反映了A ~ K以及X、Y等13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大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上生产X的主要反应之一。请根据以上线索填写: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B有元素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物质。若B中F的质量分数为71.97%,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若B中F的质量分数为95.85%, 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B发生的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化学反应: “2A B + 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但B、D的起始浓度均为零。现将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 ~20分时段内的平均速率(v A)为mol/(L·min)。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______分钟后达到平衡状态,由此可推测实验2中所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在10分~30分时段内v1_______v3(填“>”、“=”或“<”,下同),且C31.0mol/L。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氰化物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之一,对CN-敏感的人们甚至只要摄入0.001g即可致命。因此含CN-离子的废水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后才得排放。处理CN-的常用方法是氯氧化法。氯气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如果氯气过量,还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完全无毒的氮气。

(1) 如果将CN-离子处理到氰酸盐,发生如下反应:KCN + 2 KOH + Cl2→KOCN + 2 KCl + H2O;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2) 若通入过量的氯气,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氮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 KOH + Cl2→CO2+ N2+ KCl + H2O

(3) 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2 m3含KCN 850 mg / L的废水。

①若将CN-离子转化到KOCN, 每天要消耗液氯___________g;

②若将CN-离子氧化为无毒物质,则每天至少需液氯kg。

11.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图所示的物质间的变化。

H2O

明矾KOH溶液溶液A沉淀_Δ_ E

____ B __电解_

F 溶液C

孔雀石△G D

H2O

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各字母所代表化学物质的化学式:F________;C________; B________。

(2)明矾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G和D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两者的混合物在引燃后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流程图中每生成a molD,同时必生成___________molE

二、简答题(共47 分)

1.某同学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科学工作能力,与一个科研单位协作做一个课题。他承担的任务是用萃取法分离Zr和Hf两种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元素。其具体的工作是摸索用磷酸三丁酯萃取混合溶液分离ZrO2+、HfO2+ 两种离子的最佳条件。当他把所有的试剂、用品准备齐全并急于进行实验时,一时却找不到做萃取、分液需用的仪器———分液漏斗。他正在为此而焦急!现请你用下列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和用品,帮他设计组装一个分液器,以解除他的燃眉之急。画出你设计的分液器的装配图,并说明如何使用。

2.在一本化学实验的书籍中看到一段关于“硝酸的实验室制法”的记载:

『在曲颈甑里加入30 g硝酸钾和25 mL 75%的硫酸(密度1.67g / cm3),小心加热。在烧瓶中收集到的液体即为硝酸。实验装置如下图:

请回答以上实验的有关问题:

(1)作者建议实验中用30 g硝酸钾和25 mL 75 %的硫酸,两者的用量是否匹配合理?为什么?

(2)作者选用曲颈甑而不用烧瓶做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

(3)作者对“小心加热”这四个字既用了黑体,又加了粗底线。你认为,他向你传达了哪些重要信息?作者为何如此重视这些信息?

(4)文献记载:“硝酸是无色的”,但本实验中得到的硝酸却总是带一点浅黄色,这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可将此浅黄色除掉。

(5)本实验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布置做以下实验: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再以此氯气制备氯水并验证干燥的氯气有、无漂白性。实验报告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整套实验装置按其作用区分,应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写出每一部分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选择何种气体发生装置?如果发生装置中不用浓盐酸而改用浓硫酸,是否能制得氯气?写出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怎样才能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

(4)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考虑,应选择怎样的氯气溶解装置?尾气应怎样吸收?画出这一部分的装置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的名称。

4.将100 mL 8 mol / L硫酸加入到12.6 g无水亚硫酸钠固体中以制取SO2气体。若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剩余的含+4价硫元素的各种物质的总浓度为0.2 mol / L,又假定溶液总体积不变,并忽略容器及导管中的气体体积,求:

(1)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

(2)收集到SO2气体多少毫升(STP)?

(3)上述制备反应中,Na2SO3的转化率是多少?

20XX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 每一空格均为1分( 若有例外另行标明 ),共53分 ]

1.(本题共1分) 饱和了Cl 2的NaClO 溶液(若答“NaClO ”也给分)

2.(本题共1分) Na 2O ?2SiO 2?Al 2O 3?nH 2O

3.(本题共3分) NO (或“一氧化氮”),比色法,三氧化铬(CrO 3)

4.(本题共3分)(1)2 FeS 2 + 7 O 2 + 2H 2O → 2 Fe 2+ + 4 SO 42-

+ 4 H +

(2)4 Fe 2+ + O 2 + 6 H 2O → 4 FeO (OH)↓+ 8 H +

(3)2.5×10-5

5.(本题共7分)(1)① I 2; IO 3-+ 5 I -+ 6 CH 3COOH →3 I 2 + 6 CH 3COO -+ 3 H 2O (醋酸若写成“H +”,不给分);② 无; 因微量的I 2无毒;③ KI 和KIO 3不能混合存放,否则可能导致“I ”的流失。

(2) 只要将两种加碘盐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就可加以识别;在空气中水蒸气和阳光的作用下,KI 会被空气中O 2缓慢氧化而产生I 2 ,将固体染成棕色。而KIO 3 在空气中无变化(1分);4 KI + O 2 + 2 H 2 O →2 I 2 + 4 KOH (1分)

6.(本题共3分) ①x = 1.176阿②x = 2.1 a - 13.86

③x = a + 6.6

7.(本题共7分)(1)2 Na 2O 2 + 2 SO 2 → 2 Na 2SO 3 + O 2(2)不合理;①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②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有

Na 2O 2 残留,它溶于水后也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白色沉淀不溶解。

(3)根本不生成Na 2SO 3 和O 2这两种物质;Na 2O 2 + SO 2→ Na 2SO 4;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不可随意地书写反应产物;也不可模仿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产物(例如模仿“CO 2 + Na 2O → Na 2CO 3 + O 2”,书写出以下的错误化学方程式:“SO 2 + Na 2O 2→ Na 2SO 3 + O 2”)。

8.(本题共9分)(1)H 2O , N 2 ,Ag , HCl ;

(2)4NH 3+5O 2 4NO +6H 2O (3)AgN 3,Ag 3N ; 〈1〉2 AgN 3 → 2 Ag + 3 N 2 〈2〉2 Ag 3N → 6 Ag + N 2

9.(本题共8分)(1)0.013 ;(2)1.0 ;20 ;有催化剂存在;(3)<;>;(4)吸热;温度升高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 表明平衡向右移动。

10.(本题共5分)(1)碳(或C ); (2)

(注意:配平1分,标出电子数与方向1分) (3) ① 1860;② 4.65。

11.(本题共6分)(1)CO 2 ;KHCO 3;Al 2O 3'(2)Al 3+ + 4OH -??

→ AlO 2-+ 2H 2O (3) 3CuO + 2Al ???

→高温

3Cu +Al 2O 3(4)3 a / 2。

二、简答题(共47分)

1.(本题共7分)分液器设计图(仪器搭配正确3分,绘图质量1分,共4分)

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液体倒入漏斗,静置分层。(1分)待液体清晰分层后,用手指挤捏乳胶管中的玻璃珠,使下层的液体从乳胶管流入烧杯,(1分)上层的液体则由漏斗的上端倒出。(1分)

2.(本题共17分)(1)合理。(1分)

根据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NO3 + H2SO4→ H NO3 + KHSO4

通过计算可知,30g硝酸钾完全反应需要75 %的硫酸约23.2 mL。(1分)现在取25 mL,表明硫酸略过量。此过量是必要的,目的是确保硝酸钾完全反应。(1分)

(2)曲颈甑既是反应容器,(1分)又由于其出口的瓶颈又细又长,可以直接插入到接受容器的口中,因而又具有导气管的作用。(1分)因此选用了曲颈甑,就可以避免使用橡皮塞、橡皮管等连接件(1分),使制得的硝酸更纯净,(1分)而且绝无漏气之虞。(1分)

(3)作者在告诫我们:注意控制温度,加热不宜过猛!(1分)因为硝酸的热稳定性

差,受热容易分解。(1分)这不仅导致产物损失,而且分解生成的气体又污染了空气。(1分)(4)产物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中溶有少量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所致。(1分)可

以略加稀释,二氧化氮自然会转化为硝酸。(1分)

(5) 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采取措施,防止氮氧化物的外泄。(1分)氮氧化物有毒,而在这个实验中要做到氮氧化物绝对不外泄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法:①控制反应温度,最好不要超过100℃;(1分)②要做到均匀加热。局部过热会导致过热区域的HNO3大量分解而外泄。为避免局部过热,可采用水浴加热。(1分)③实验放在通

风橱内进行。(1分)

3.(本题共15分)(1)应包括五部分:①气体发生装置;(1分)

②气体净化装置;(1分)③验证有、无漂白性的装置;(1分)④

制备氯水的装置;(1分)⑤尾气吸收装置。(1分)

(2)应选择需加热的、固—液反应的制气装置。(1分)能制得氯

气;(1分)因漂白粉中既含有ClO-,又含有Cl-(1分);ClO-+

Cl-+ 2 H + → Cl2 + H2O(1分)

(3)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1分)和水蒸气(1分);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1分)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水。(1分)

(4)制备氯水的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如右图:(两个装置各1分,共2分)

4.(本题共8分)(1)m (S) = [(0.2 mol / L ×0.1 L)(1分)+ ( 0.1 L ×8 mol / L)(1分)]×32 g / mol(1分)

=26.2g (1分)

(2)V (SO2) = [(12.6 g÷126 g / mol )-(0.2 mol / L ×0.1L) ](1分)×22.4 L / mol (1分)= 0.08 mol ×22.4 L / mol =1.792 L =1792 mL (1分)

(3)α=( 0.08 ÷0.1) ×100 % = 80 %(1分)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 最新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 初中组决赛试卷 编号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试卷分三大类,判断题为24分,填空题为分,简答题为分,总分为100分] 入其中, 以免造成衣服局部变色。 2 .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剂活性的蛋白质。它们无论在常温或是高温下,都可以大大加快物质反应的速度。 3 . 面粉可根据其面筋含量的高低而分为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前者适宜于做馒头、面包等软韧性食品, 后者适宜于做饼干、香脆饼等松脆性食品。 4 . 由于地球上淡水资源不足,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国家、1 / 3 的人口面临水荒的威胁。解决这一问题的两大途径是:①实现海水的淡化处理②寻找和种植适应海水盐度的植物。 5 . 纤维素与淀粉一样, 也是长链分子的碳水化合物。营养学家指出, 食物中适当增加纤维素含量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这是由于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含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消化成葡萄糖, 从而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缘故。 6 . 节日里燃放烟花时, 其中的部分火药先被点燃, 所产生的热能推动烟花中剩余的物质顺着封闭的细管笔直向上冲去, 然后在空中炸开! 由于在空中爆炸的炸药中混入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钠、硝酸铜等等金属化合物, 因此产生了绚丽多彩的彩花。 7 . 为了维持人体中水的平衡, 必须严格地控制水的摄入量, 使其恰好等于水的排出量。为此目的,一般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昼夜需要饮用2000 ~ 2500毫升的水。 8 . 水是一种中性的物质, 因此常温下蒸馏水(很纯净的水)的pH值一定是7。 9 . 人体摄入的六大类营养素中, 属于供能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相同质量的前提下, 供能最多的物质是脂肪。 10 . 气象的数据表明, 地球气候有日益变暖的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遏制温室效应, 防止全球性的灾害发生, 作为第一步应首先贯彻、落实自2018年2月16日起生效的《京都议定书》。 11 . 牙膏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不同品牌、不同功效的牙膏, 配方也各不相同。但保湿剂、胶粘剂、摩擦剂、发泡剂、香味剂、稳定剂、防龋剂等是所有牙膏中共同的、必须具备的组成成份。 12 . 平常缺少锻炼的人一旦做了剧烈运动, 第二天起就会感到肌肉酸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剧烈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多, 则发生氧化反应的葡萄糖也多, 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来不及从体内排出, 以致造成二氧化碳(碳酸)在肌肉内大量积聚而感到酸痛。这种现象只有等到肌肉中二氧化碳慢慢地排出后才能消除。 二、填空题(共分)

高中化学会考试卷(2020年)含答案

考试样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 —l, C-12,0—16, Na-23, 31—35.5 , Mn —55 O 试卷I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 ? 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2010上海世 博会的亮点之一。其中“低排放”主要指减少排放 A .N 2 B .O 2 C. CO 2 D. SO 2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化石燃料主要是 A.水煤气 B.天然气 C.焦炉气 D.石油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A. Mgo B. H 2SO 4 C. NaaH D. CaCO 3 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金属镁 C ?氧气 D.氯化钠 5.下列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A.2Na+2H 2O ——2NaOH + H 1 ↑ B. Cl 2 +H 2Ox- IHCl + HClO C.2F 2 +2HUO ——4HF + O 2 D. SO 2 +H 2O-- -k H 2SO 3

6. 下列关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种分散系均呈红褐色 B. 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半透膜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在1 ~ IOOnm 之间 D. 可用丁达尔效应加以鉴别 7. 下列各项中,表达错误的是 ? ? c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符号=C D.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 =CH 2 8.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C12 B. NaCl C. H 2O D. NaOH 9.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不涉及的物质: ? ? ? A. H 2SO 4 B. MgCl 2 C. Ca(OH)2 D. HCl 10.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 .Cu 2+ 、CT B. H + S Cr 、C0;? C. Ba 2+ ,Na + 、SO 「 D.H ?K + 、0H~ ∏.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的是该元素原子的 A.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 B.C1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十 2 8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试卷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1.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其中盛放剧毒药品的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是(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蒸馏水时,为了防止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内加入几片碎瓷片B.稀释浓硫酸时,常把水加入到盛浓硫酸的烧杯中 C.做CO还原Fe 2O 3 实验时,为防止CO污染环境,实验完毕,常先停止通CO, 再停止加热 D.在用水吸收HCl气体时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液面下 3.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 NH 3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B.常温常压下,80g S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C.标准状况下,22.4L H 2中所含原子数为N A D.一定条件下,56g铁粉与足量的Cl 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 2O的质量为18g/mol B.CH 4 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 2 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5.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 4 )为炒菜提供热量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醋酸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Mg(OH) 2 ] 6.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 B.高碳钢 C.水银 D.黄铜 8.下列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钠 B.钨 C.铁 D.钠钾合金 9.下列说法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钠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 B.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它们被作为食用碱 C.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反应一定不含钾元素,因为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D.FeSO 4可以防止油炸食物被氧化,因为FeSO 4 具有还原性 10.下列有关常见的几种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B.Al 2O 3 可用作耐火材料 C.Fe 2O 3 可用红色油漆和涂料 D.Na 2O 2 、CuO、FeO都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都生成相应的碱 11、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把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Cu2++2Na=Cu+2Na+ B.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OH—+HCO 3—=CO 2 ↑+H 2 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2H+=Ca2++CO 2 ↑+H 2 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2Fe2++Cl 2 =2Fe3++2Cl— 13.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含有Cu2+ C.苹果汁含有OH- D.苹果汁含有Na+ 14.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白猫杯初赛

2010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中组) 浦东赛区成绩册 一等奖(36名) 建平中学西校王张顺建平中学西校包瑞靖建平中学西校岑宇昊 建平中学西校李星辉建平中学西校孙元成建平中学西校张昊 建平中学西校陈子青建平中学西校马赫德建平中学西校吕筱惠 建平中学西校张开建平中学西校蔡正宇高桥东陆学校马梓翔 浦东外国语学校陈稼丰浦东外国语学校杨逸文浦东外国语学校陆静怡 浦东外国语学校柳洋浦东外国语学校何文清浦东外国语学校刘昉元 浦东外国语学校王子欣浦东外国语学校丁一成南汇第一中学马乐懿 进才中学北校封越罗山中学房碧奇五三中学蔡家元 张江集团学校王浩南张江集团学校王习也川中华夏西校徐傅雷 金苹果双语学校沈依诗金苹果双语学校许辰璋浦教院实验中学化宇杰 致远中学杜晨致远中学罗家豪上南中学北校陈晓蕾 上海新竹园中学陈诺上海新竹园中学吴涵宇建平实验中学袁铭晟 二等奖(72名) 建平中学西校周易建平中学西校程秋潮建平中学西校牧启成 建平中学西校林雅凡建平中学西校顾欣建平中学西校张嘉恒 建平中学西校何家萱建平中学西校王子昂建平中学西校闫格 建平中学西校钟润洲罗山中学李昱鹏罗山中学李润超 罗山中学李子阳罗山中学秦宇扬罗山中学沈泽天 罗山中学刁予悦罗山中学袁启晗罗山中学毕钰 浦东外国语学校涂哲玮浦东外国语学校钱颖婷浦东外国语学校朱玉 浦东外国语学校庄诚浦东外国语学校尹晟宇浦东外国语学校胡越宸 浦东外国语学校丁羲民张江集团学校张明嘉张江集团学校吕逸飞 张江集团学校艾英杰张江集团学校甘睿张江集团学校陈睿杰 张江集团学校卢韵雯张江集团学校陈紫璇北蔡中学王晶 北蔡中学赵正北蔡中学杨曼莉北蔡中学龚照炎 南汇第一中学潘泽宇南汇第一中学龚子言南汇第一中学姚嘉豪 南汇第一中学潘阅上海新竹园中学谢逸凡上海新竹园中学李昌炫 上海新竹园中学王雨晨致远中学金程昊致远中学虞吉鸿 致远中学王亦凡洋泾中学东校梅珽洋泾中学东校周晶瑶 川中华夏西校杨思晨进才中学北校曹天宇南汇实验学校陈芷基 金苹果双语学校胡月莲浦东模范中学俞泽秀澧溪中学许嘉诚 金杨中学鲍秋怡金杨中学周世昆建平实验中学褚家祺 浦泾中学胡嘉琪陆行中学南校张嘉豪上海市实验学校李子翀 南汇第二中学连韡亨南汇第二中学黄喆南汇第二中学徐姚安 东昌中学南校陈哲宇傅雷中学陈渠奕市实验中学东校杨轶杰 航头学校莫琦新陆中学徐鑫裕华洋外国语学校刘济杰 下沙学校任春波进才实验学校桂怿霖育人中学赵佳芸 三等奖(162名)

2014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高中组试卷

2014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高中组试卷

2014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 高中组试卷 参赛者须知: 1.答题时间为90 分钟。迟到超过15分钟者不得进场。开赛后前45分钟内不得离场。规定时间到,立即把试卷整理好放置在桌面上(背面向上),迅速离场。 2.竞赛答案全部书写在试卷纸上,应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凡用红色笔或铅笔所书写的答案一概作废无效。 3.姓名、准考证号码和学校名称等必须填写在试卷上方指定的位置,写在它处者按废卷处理。 4.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5.本试卷共6页(其中4页是试卷纸,2页是答题纸),满分为100分。 6.答题须用相对原子质量请从下表中查找。有效数字根据题目要求确定。 1

2 H 1.008 He 4.003 Li 6.941 Be 9.012 B 10.81 C 12.01 N 14.01 O 16.00 F 19.00 Ne 20.18 Na 22.99 Mg 24.31 Al 26.98 Si 28.09 P 30.97 S 32.07 Cl 35.45 Ar 39.95 K 39.10 Ca 40.08 Sc 44.96 Ti 47.88 V 50.94 Cr 52.00 Mn 54.94 Fe 55.85 Co 58.93 Ni 58.69 Cu 63.55 Zn 65.39 Ga 69.72 Ge 72.61 As 74.92 Se 78.96 Br 79.90 Kr 83.80 Rb 85.47 Sr 87.62 Y 88.91 Zr 91.22 Nb 92.91 Mo 95.94 Tc [98] Ru 101.1 Rh 102.9 Pd 106.4 Ag 107.9 Cd 112.4 In 114.8 Sn 118.7 Sb 121.8 Te 127.6 I 126.9 Xe 131.3 Cs 132.9 Ba 137.3 La-L u Hf 178.5 Ta 180.9 W 183.8 Re 186.2 Os 190.2 Ir 192.2 Pt 195.1 Au 197.0 Hg 200.6 Tl 204.4 Pb 207.2 Bi 209.0 Po [210] At [210] Rn [222] Fr [223] Ra [226] Ac-L a 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1 ~ 2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内,共28分) 1.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品,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产品。几乎渗透一切经济领域。被称为 A .工业血液 B .工业味精 C .工业粮食 D .工业催化剂 2.小张同学查阅资料后可知:叠氮酸(HN 3)与醋酸酸性相似。请根据小张同学查得资料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HN 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 3)>c(H +)>c(N 3-)>c(OH -) B .HN 3与NH 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 .NaN 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N 3 -) >c(OH -)>c(H + ) D .N 3-与CO 2是等电子体 3.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化学等级考试卷参考答案.doc

2018年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化学等级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㈠(本题15分) 21. 5 SiO 2 (4) 22. 两者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但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而锂只有二层,所以钠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小于锂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故钠原子更容易失电子,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锂强。(2) 23. 21 () c CO 0.005 mol/(L·min) (4) 1128.8244/()0.005min 20min g L g mol CO mol L υ--÷= =?? 24. 放热 a <b 根据平衡原理,改变一个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就向着削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因为是削弱,所以b 的浓度稍大。 (2+1+2) ㈡(本题15分) 25. Na 2FeO 4 + 2KOH → K 2FeO 4↓ + 2NaOH (2) 26. 4 10 → 2 3 4 10 0.6 mol (3+2) 3.3612 0.622.4/3 L mol L mol ?= 27. Fe 3+ + 3H 2O Fe(OH)3 + 3H + Fe 3+ 水解显酸性,加入少量硫酸,能抑制铁离子 的水解。 (2) 28. FeSO 4/Fe 2+ 取少量需检验的溶液,滴入几滴KSCN 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则耗完; 若溶液显血红色,则还有Fe 3+ 。 (2+2) 29. < (2) ㈢(本题15分)(2+2+2+2+2+2+3) 30. CH 2CH 3 CHCH 3Cl CH 2 + NaCl +H 2O 31. 硝化/取代 NaOH/H 2O ,加热 32. 保护醇羟基不被氧化。

{高中试卷}高一化学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化学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Cu—64 Al—27 N—14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NaHSO4(B)NaOH (C)O2(D)H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时氧化还原反应③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在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3:1 (D)1:3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O2+C=2CO (B)CaCO3=CaO+CO2↑ (C)CaO+H2O=Ca(OH)2(D)NH3+HCl=NH4Cl 5、与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eSO4+2NaOH=Fe(OH)2↓+Na2SO4 (B)2Fe (NO3)3+3Mg(OH)2=2Fe(OH)3↓+3Mg (NO3)2 (C)Fe2 (SO4)3+3Ba(OH)2=2Fe(OH)3↓+3BaSO4↓ (D)Fe2 (SO4)3+6NaOH=2Fe(OH)3↓+3Na2SO4 6、下列各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Mg2+、OH-、Cl-(B)Cu2+、Ba2+、NO3-、SO42- (C)Na+、Mg2+、CO32-、SO42-(D)H+、K+、Cl-、NO3- 7、下列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SO4+BaCl2=2NaCl+BaSO4↓ (B)4Fe(OH)2+O2+2H2O=4Fe(OH)3↓(C)FeCl3+3KOH=Fe(OH)3↓+3 KCl (D)CuCl2+2NaOH=Cu(OH)2↓+2NaCl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O3+2H+=2Na2++SO2↑+H2O

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考试须知: 1.竞赛时间为60分钟。迟到超过15分钟者不得进场。30分钟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向上)和答题纸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2.竞赛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的圆珠笔或钢笔书写,用红色笔或铅笔或没有写在答题纸上的所有答案一概作废无效。 3.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它处者按废卷处理。 4.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5.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 一.是非题(正确的在答题纸表格内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3分,共30分)1.居里夫人花费4年多时间,历尽艰辛,从沥青铀矿中提取镭和钋。 2.1826年8月14日,法国化学家李比希宣布他发现了新元素——溴。 3.食品防腐剂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并能防止脚气病等。 4.豆腐中含有维生素B 3 5.第一个发现水是一种化合物的科学家是普利斯特里。 6.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7.用洗衣粉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8.铜元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造血过程。氟元素可以预防龋齿。 9.“点石成金”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10.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破坏水产资源。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尽管每个人都离不开穿衣吃饭,而衣服和粮食又离不开农业。但是,大多数化学家不愿意从事农业研究。有一个化学家对农业感兴趣,转而研究农业化学。结果发明了钾肥、磷肥,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这个化学家名字是 A.拉瓦锡 B.李比希 C.牛顿 D.道尔顿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以下关于现在使用的镜子的制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是在玻璃的背面镀一层铝 B.大多数是在玻璃的背面镀一层银 C.大多数是在玻璃的背面镀一层水银 D.大多数是在玻璃的背面镀一层镁 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上海化学高一期末考试卷(试卷及答案)

上海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用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Fe-6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 1.属于电解质的是 A.盐酸B.食盐C.铜D.酒精2.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否全部电离B.能否导电 C.能否溶于水D.导电能力强弱 3.配制0.15mol/L的碳酸钠溶液250mL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滴管B.烧杯C.电子天平D.量筒 4.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 2O+H2O H3O++OH-B.NH3·H2O→NH4++ OH- C.H 2SO42H++ SO42-D.NaOH→Na++ O2-+ H+ 5.某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 A.Cl-B.CO32-C.Ba2+D.NH4+ 6.判断溶液一定为中性的依据是 A.c(OH-)=1×10-7 mol/L B.c(H+)=1×10-7 mol/L C.c(OH-)=c(H+)D.pH=7 7.明矾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在水中会发生 A.中和反应B.水解反应C.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8.配制FeCl3溶液,可将FeCl3固体溶解在 A.稀盐酸B.蒸馏水C.稀硫酸D.食盐水 9.与氮元素有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结构式:∶N≡N∶B.氮分子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电子式:D.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10.室温时pH=2的溶液是 A.0.02mol/L盐酸B.0.01mol/LNaOH溶液 C.0.01mol/L醋酸D.0.005mol/L硫酸 11.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A.一定存在SO42-B.一定存在Ag+ C.可能存在SO42-D.一定不存在SO42-

苏教版高一化学期末试卷

苏教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Al-27 Ca-40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 B、石英钟表 C、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 2、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NO C、NO2 D、SO2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 B、蔗糖 C、H2SO4 D、NaCl 4、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H B、Cl2 C、NO2 D、NO 5、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萃取 B、沉淀 C、蒸馏 D、过滤 6、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氧化亚铜作制造红色玻璃的颜料 B、氢氧化钠可作色素的吸附剂 C、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8、下列物品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 B、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D、用品红试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9、向下列各物品的水溶液中滴加稀H2SO4或MgCl2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BaCl2 B、Ba(OH)2 C、Na2CO3 D、KOH 10、(此题四星级学校学生不做)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SiO2+2C 高温Si +2CO↑(2) Si +2Cl2加热SiCl4 (3)SiCl4+2H2高温Si +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3)为置换反应 B、(1)(2)(3)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2)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

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初中组试卷A

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 初中组试卷A 编号区(县)学校年级姓名 考试须知: 1、竞赛时间为90分钟。迟到超过15分钟者不得进场。30分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2、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答题,用红色笔或铅笔所作的答案一概作废无效。 3、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试卷纸上方指定位置,写在它处者按废卷处理。 4、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5、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加酶(佳美)洗衣粉,不能用沸水冲泡的原因是…………………………()(A)洗涤剂分解(B)酶失去活性(C)洗衣粉中的起泡剂失效(D)以上都是 2、下列各项环保问题中,属于酸雨带来的危害是………………………………() (A)湖泊,河流酸化(B)建筑物、金属制品遭到腐蚀 (C)雕塑被腐蚀(D)以上都是

3、腐烂的白菜不能吃,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大量的………………………………() (A)亚硝胺(B)亚硝酸(C)H2S (D)亚硝酸盐 4、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 (A)碳酸氢钠与酒石酸(B)碳酸钠与酒石酸 (C)碳酸钠与硅酸(D)碳酸氢钠与硅酸 5、铜制器皿上刻字画,可以用下列哪一种溶液来处理铜表面………..…. ….() (A)FeCl2溶液(B)Pb(NO3)2溶液 (C)稀盐酸(D)浓FeCl3溶液 6、在盛有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置数天后,看到的现象是……………………………………………………….()(A)晶体部分溶解(B)晶体形状和质量都不变 (C)晶体质量不变,形状改变(D)晶体质量减少,形状改变了 7、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 (A)SiH4(B)H2(C)CO (D)CH4 8、我国三峡水利工程所提供的清洁、价廉、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控制…………………………………() ①温室效应②白色污染③SO2污染④烟尘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数种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 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当人体胃酸过多时适合食用的食物是………………………………() (A)葡萄(B)苹果(C)牛奶(D)鸡蛋清 10、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吸烟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因此CO进入血液会导致人体内缺氧。(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二、填空题(共43分) 1、“五钠”是含磷洗衣粉中常用的一种助剂,其分子式为,其中磷的化合价是。 2、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其灯管里充入了各种特殊的气体,接通电源后就能发出各种

往年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往年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跳墙那些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 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其余各大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硫 B.氯 C.铝 D.镁 2.下列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N2 B.Cl2 C.Br2 D.I2 3.钼可用于制导导弹,钼的同位素94Mo所含的中子数是 42 A.42 B.47 C.52 D.94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aOH B.CH3COOH C.H2O D.CO2 5.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物质是 A.KI B.I2 C.KIO3 D.HI 6.不属于石油分馏产品的是 A.石蜡 B.天然气 C.汽油 D.沥青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 B.SO2 C.Cl2 D.HCl 8.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下列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溴 B.硫化氢 C.品红 D.氢氧化钙 9.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 B.冰融化 C.氯化铵溶于水 D.氢氧化钠溶于水10.分离苯和水,应选用的装置是

11.25℃时,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 A.2 B.5 C.9 D.12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2(g)2HI(g),0~5min内H2的浓度减少了0.1mol/L, 则在这段时间内用HI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min)]为 A.0.01 B.0.04 C.0.2 D.0.5 13.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是 A.锌电极是正电极 B.锌电极得到电子 C.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D.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存在大量H+、Br—和C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 A.OH— B.Ag+ C.CO32— D.NO3— 15.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铝溶液反应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16.右图是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B.生成1molHCl(g)需吸收92.3KJ的能量 C.H2(g) + Cl2(g) → 2HCl(g) + 184.6KJ D.H2(g) + Cl2(g) → 2HCl(g) + Q (Q>184.6KJ) 17.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碘化钾 B.甲基橙 C.硝酸银 D.硫酸钠18.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s) + H 2O(g)CO(g) + H2(g),一定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i—59 S—32 P—31 Cu—64 C—12 Fe—56 Cr—52 卷Ⅰ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硬币制作时,钢芯应该做 A. 正极 B. 负极 C. 阳极 D. 阴极 2.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规律结论 A 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用亚硫酸溶液无法制取硫酸溶液 B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越快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升高温度,Na2O的生成速率加快 C 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Fe3+的氧化性弱于Cu2+ D K sp小的沉淀易向K sp更小的沉淀转化CaSO4悬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可生成CaCO3沉淀 A. 氯化铝 B. 碳酸氢钠 C. 硫酸亚铁 D. 碳酸钠 4. 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 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4(s)+5O2(g)=P4O10(s) ΔH=-745.8kJ·mol-1 B. 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 红磷比白磷稳定 D. 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已知HF、CH3COOH均为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为HF>CH3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浓度均为0.1mol·L-1的NaF、CH3COONa溶液相比较,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强 B. 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 NaF溶液中含有Na+、F-、H+、OH-、H2O、HF六种微粒 D. NaF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F-)变大 6.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Mn-55 Fe-56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至12题每题2分,13至20题每题3分,共48分) 1.化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物质世界的重要科学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以减少环境污染,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 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烃类 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C.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煤的干馏、煤气化和煤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 化工原料 D.工业上利用金属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如电解法冶炼铝、热还 原法冶炼铁、热分解法冶炼铜 2.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X、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1 B.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C.X、Y的简单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3.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 2(t -BuNO) ΔH=+50.5 kJ?mol-1,Ea=90.4 kJ?mol-1。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4.反应A(g)+B(g)→C(g) Δ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 ΔH1,②X(g)→C(g) Δ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g )+B(g)→X(g)的活化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ΔH2>0 B.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 C.E2是反应②的活化能 D.ΔH=E1-E2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②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③一定量的锌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量,可向其中加入KNO3溶液。④汽车尾气中的NO 和CO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⑤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⑦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⑧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精品】上海市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初赛初中试题

2005年上海市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初赛初中试题

2005年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 初中组初赛试卷 编号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试卷共三大题,判断题为24分,填空题为80分,简答题为16分,总分为120分] 一、判断题( 下列各题的内容,正确的请在下表内打“√”,错误的则打“×”。) 洗衣粉溶解, 然后再将润湿的衣服投入其中, 以免造成衣服局部变色。 2.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剂活性的蛋白质。它们无论在常温或是高温下,都可以大大加快物质反应的速度。 3. 面粉可根据其面筋含量的高低而分为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前者适宜于做馒头、面包等软、韧性食品, 后者适宜于做饼干、香脆饼等松、脆性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由于地球上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以致世界上大约 有一半的国家、1 / 3 的人口面临水荒的威胁。解决这 一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两大途径是:①实现海水的淡化处 理②寻找和种植适应海水盐度的植物。 5. 纤维素与淀粉一样, 也是长链分子的碳水化合物。营养学家指出, 食物中适当增加纤维素含量有利于 人体的健康。这是由于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含有能够分 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消化成葡萄糖, 从而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的缘故。 6. 节日里燃放烟花时, 其中的部分火药先被点燃, 所产生的热能推动烟花中剩余的物质笔直向上冲去, 接 着余下的炸药在空中炸开! 由于在空中爆炸的炸药中混 入了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钠、硝酸铜等等金属化合物, 因此产生了绚丽多彩的彩花。 7. 为了维持人体中水的平衡, 必须严格地控制水的 摄入量, 使其恰好等于水的排出量。为此目的,一般一 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昼夜需要饮用2000 ~ 2500毫升的 水。 8. 水是一种中性的物质, 因此常温下蒸馏水(很纯 净的水)的pH值一定是7。 9. 气象的数据表明, 地球气候有日益变暖的趋势。 目前普遍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为了遏制温室效应, 防止全球性的灾害发生, 作为第一 步应首先贯彻、落实自2005年2月16日起生效的《京 都议定书》。 10. 在人体摄入的六大类营养素中, 属于供能的物 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相同质量的前提下, 供能最多的物质是脂肪。 11. 牙膏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不同品牌、不同 功效的牙膏, 配方也各不相同。但保湿剂、胶粘剂、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高考)化学试卷((最新整理)

1182019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计40 分) 1.元素295Og 中文名为(气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是118 B. 中子数是295 C. 质量数是117 D. 第六周期0 族元素 2.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次氯酸漂白 B. 盐酸除锈 C. 石油分馏 D. 煤干馏 3.下列反应只需破坏共价键的是() A.晶体硅熔化 B. 碘升华 C. 熔融Al2O3 D. NaCl 溶于水 4.下列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Cu 加入氯化铁 B. Zn 加入硫酸 C. H2通入灼热氧化铜 D. 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 5. 25℃时,0.005mol/L Ba(OH)2中H+浓度是() A. 1×10-12mol/L B. 1×10-13m ol/L C. 5×10-12mol/L D. 5×10-13m ol/L 6.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l Cl C Cl Cl CH3 B.C H CH CH3 CH3 CH3 C.CH3 D. CH2CH C CH 7.已知有一种烃的结构类似自行车,简称“自行车烃”,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 与环己烷为同系物 8.聚异戊二烯CH 2CH3 C CH CH 2 的单体是() n A. CH3 B. (CH ) C CH CH CH2 C CH CH2 2 2 2 C. (CH3)2C CH CH2 D. CH2CH3 C CH CH2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10.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 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11.关于离子化合物NH5(H 有正价和负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为+5 价 B. 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C. 阴离子为8 电子稳定结构 D. 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1

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命题人:杨学军审题人:刘旭红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32 Cu:64 第I卷(总计54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个小题3分,合计30分) 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A.温室效应——CO2B.光化学污染——NO2 C.酸雨——SO2D.臭氧层破坏——CO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O2B.CH4C.CO2D.SO2 3.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D.H2SO4 4.下列气体中,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Cl2B.O2 C.SO2D.NO2 5.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 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 6.下列试剂能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的是()A.Na2SiO3溶液B.KMnO4溶液 C.氢氟酸D.NaOH溶液 7.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过滤,此时滤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有()A.AlO2—B.Cu2+C.Al3+D.Mg2+ 8.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K+、Na+、HCO3—、OH—B.Fe2+、NO3—、Cl—、Na+ C.Al3+、Mg2+、NO3—、OH—D.H+、K+、Cl—、SiO32— 10.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②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