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

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加快,智慧水务逐渐成为很多国家健全水资源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对智慧水务建设战略核心概念和重要因素的认可达成一致。本文以智慧水务在国内、国外以往实际操作为前提,归纳出我国智慧水务建设目前出现的重点问题,设计出智慧水务的建设架构,并进一步研究分析智慧水务建设的具体发展战略和主要办法,最终促进我国智慧水务建设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智慧水务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务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是新时期水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水务信息化必须抢抓发展机遇,进入智慧水务的新阶段。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是水务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发展模式的升级扩展,是质的跨越,刻不容缓。

1智慧水务的内涵

智慧水务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挖掘和广泛运用水务信息资源,实现水务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全面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智慧水务提倡将传感器嵌入并普遍连接到水源、供水及排水系统中,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

整合。智慧水务涵盖了水资源、水环境、供水、排水、防汛防涝等各个方面,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实现信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管理、模拟和预测,实现更全面的感知、更科学的决策、更主动的服务、更自主的控制和更及时的应对。

2智慧水务建设现状

伴随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水务工作也开始向“智慧水务”转型。所谓智慧水务,就是解放了传统水务工作者的实地监测工作,改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终端,从而提高水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已有很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智慧水务的建设实践,例如,美国IBM公司在智慧水资源管理方面做出的贡献,其为哥伦比亚水务局创建了一套监督系统,实现水务基础设施的率先维护,使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以色列建立的智能水务系统推动了水资源的节约、提高了城市水资源再生水的利用率。韩国KICT专家推行的区域化智能水网建设提高了城市供水效率以及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近几年,我国也进入了智慧水务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成都利用水务物联网技术,形成了智能化水务信息系统,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化管理。深圳市水务局已建成了雨水情、水资源、气象、基础工情、供水水质、污水水质、水土保持、政务信息和视频资源为一体的水务基础数据库,实现水务数据资源“一数据

一源”。武汉市已建立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对污水处理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3智慧水务建设路径

3.1提高智慧水务系统硬件资源利用水平

由于许多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承担建设任务的企业开发水平不同,因此使用了较多的难以相互匹配的水务产品,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务系统硬件资源利用水平就成为提高水务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硬件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力度,及时更换老化或落后的水务设施,在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对水务系统硬件设施进行投资。

3.2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共同运作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为智慧水务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促使更多的想象变为现实,比如采集信息的掌握程度、感知数据的全面性、传输时间的无限性以及应用更具串联性等,更有利于人们更全面、系统的规划、管控水务工作,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水务部门和政府、水供应企业和社会间的相互联系,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和运用的准确性、高效性和灵动性。信息技术也由被动管控转化为水务管理,推进了水务工作环节的优化工作,为最终形成准确、高效、全面、全时段的水务管理模式提供有力基础。

3.3提高城市水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

当下,水务发展愈发趋向于智能化,精细化。过去数据冗杂,条块分割的粗放式经营已难以适应水务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智慧水务通过智能化供水调度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从而实现整个水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以及智能化。

3.4污水回用与雨洪利用系统

污水回用与雨洪利用系统即可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可减轻水污染,可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顺应了“智慧水务”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污水回用与雨洪利用系统涵盖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再生水利用系统与雨水资源化系统等。主要包括水质监测设备、信息采集系统、执行操作系统、以及人际界面设备等共同对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操作,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雨水用于锅炉设备、循环用水、市政用水等,可实现有效的水污染处理效果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的消耗。

4智慧水务发展战略

智慧水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其在信息时代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其以社会公众为基础核心,将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在一些突发性的水务事件管理、水务结构设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提升了各项水务工作质量和水务服务水平。

4.1智慧水务发展原则

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水务系统涵盖了各种平台以及软件,其多为基础性的支撑系统、数据融合分析系统、业务平台等,这些单个的

业务系统并不是智慧型的水务管理系统。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整合处理,通过统一的规划处理、分布的实施开展、合理的资源利用,加强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才可以凸显整个智慧水务的效果。在实践中,一要加强对智慧水务标准的控制,构建完善的技术规范以及制度要求;二要强化流程管理,实现智慧水务的集成化发展;三要融合各项信息技术,提供简单便捷的客户服务体验;四要保障先进性。

4.2智慧水务发展重点

智慧水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以及智能化设备进行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各项水务信息进行系统的监控处理,强化信息收集并深入挖掘,实现智能化发展,在应用中充分展示功能模块,进而为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为洪涝预警以及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3智慧水务的目标

首先应该打造先进、互联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基础环境,保障水务集团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互联互通。其次,建设适用、高效、敏捷的应用系统,促进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业务集成协同,推动水务集团的集约化管控,助力分析决策能力的建设。最后完善信息治理体系,建立高效的信息运营和服务能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水务企业与业务对象之间互联互通,按需交互。对各业务对象,业务资源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敏捷、

高效管理。从描述性到预测性、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低频度到高频度、从长周期到实时,都实现智能的决策。

结语

智慧水务融合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建设完善智慧水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将有助于提升水务建设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防涝减灾、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等方面发挥的技术保障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各地水司的不断实践过程中,智慧水务的建设也必将不断创新,在城市管理中凸显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