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复习全本(无删节)


中国电影史

一、尝试时期(1905——1923)

总体介绍: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基本特点是先驱者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谈不上经营方针。
重点讲解——
1、《定军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历史意义:
①: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
②:影片为戏曲内容,为影戏的发展传统奠定了开端,为使电影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2、丰泰照相馆——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它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之后又陆续拍摄了七八部戏曲纪录片。这些戏曲短片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下以较原始的方式拍摄的。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短片视觉效果并不理想。但由于它是本土传统艺术与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由于1909年的大火,丰泰的拍片活动也告终止。

3、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4、《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于1903年共同导演。它以喜剧的笔触叙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过程,并通过对这种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它已经开始体现出某种叙事潜能,是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5、《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堪称本阶段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影片用妙趣横生的细节安排,肯定和赞美了“劳工”的美好品质。尽管在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上仍保留着舞台化的痕迹,但在镜头调度上力图突破舞台思维的羁绊。它是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基本终结的标志。

6、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
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张石川)、《劳工之爱情》(张石川)、《庄子试妻》(黎民伟)。
主要功绩:①:建立了本土电影的雏形,尤其是言情与武打片类型;②:开创了主流影戏,教化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