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计算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习题及答案

欢迎共阅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编号点

丝前

方向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

K+

高差

中数

注上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 0.793 后5 1.384 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后—前

2

ZD1

A 2.121 2.196 后6 1.934 6.621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后—前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水平度盘

读数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一测回值

°′″

平均值

°′″

O 1 左

A 01200

B 914500 右 A 1801130

B 2714500

2

A 901148

B 1814454

A 2701212

B 145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44.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测站数

高差值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调整值m

BM1

N1

N2

N3

N4

BM1

实测高差∑h=已知高差=H

-H

=0

高差闭合差f h=容许闭合差f h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3.?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目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指标

竖盘形式

O M

左81184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右2784130

N

左1240330

右2355654

4.?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30.012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264.580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β1=170°24′30″;2)右角:β2=165°2五、计算题

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A

16 +3.334

43.564 1

14 -2.418

2

8 -0.389

3

13

-2.053 B 41.987

辅助计算:

3.?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计算结果:

α23= α32= R 23= α34= α43= R 34= α42=

α24=

R 42=

4.?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

视线高程 (m )

高程

(m )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 5 1.426 417.628

K4+980 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 1.62 +060 2.30 ZD 1 0.876 2.402 +080 2.42 +092.4 1.87 +100 0.32

ZD 2 1.286 2.004

+120 3.15 +140 3.04 +160 0.94 +180 1.88 +200 2.00 ZD 3

2.186

5.?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设四边形角度闭合差为,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

,和,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

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五、计算题

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l1=528.46m±0.21m;l2=517.25m±0.16m。试比较这两段距离之和

及之差的精度。

2.????已知αCB=290°50′10″,如图所示,求αAB、αED。

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试求B、C、D三点的坐标。(取为至㎝)

点号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增量计算

值(m)

改正后增

量(m)

坐标值

△x △y △x △y x y

A

125°30′30″105.2

2

500.000 500.000

B

53°18′43″80.18

C

306°19′15″129.3 4

D

215°53′17″78.16 A

辅助计算:f x=

f y= f D= K=

X

D Ad AB

C

B

4.????如图,仪器安置在A点,要测定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α=17°02′,视距间隔=1.37m,

量得仪器高i=1.32m,目标高l=2.00m,已知A点高程为HA=80.643m,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五、计算题

1.????设拟测设AB的水平距离D0=18m,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0.115m。精密丈量时所

用钢尺的名义长度L0=30m,实际长度L=29.997m,膨胀系数α=1.25×10-5,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20℃。求在4℃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O=65.321m仪器高i=1.542m指标差x=-1′

测站点碎

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水平角

°′

竖直角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 P 0.325 1.236 9106 6524

3.?????

?如图,已知αAB=150°30′42″,αCD=28°44′02″,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fβ容=±40″)4.????已知M、N为已知控制点,XM=15.245m,YM=56.356m,XN=34.235m,YN=34.791m,P点为测

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2)简述测设的步骤;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

测站盘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O

左 A 1120954

右 A 2475030

2.??????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3.??????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αCB=124°15′,求αBA和αCA。

?4.????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αy=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的内业计算

测测站高差栏高程备注

点数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BM1 56.324

7 3.564

1

9 -11.231

2

3 6.589

3

11 3.254

4

8 5.247

BM

2

63.785

Σ

辅助计算:fh=

fh允=±12=

精度评定:

2.完成下列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计算

测站盘

水平方向读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AOB

O 左

A 00106

B 1810954 右

A 1800054

B 11000

3.视距测量中,已知测站点HO=65.349m,量得仪器高i=1.457m,测点为P点,观测得:视距读数为0.492m,中丝读数为1.214m,竖盘读数为95°06′(顺时钟注记),竖盘指标差为+1′,计算平距和P点的高程。

4.如图,已知点1(56.241,31.021)m ,点2(78.149,69.473)m ,D23=112.230m ,β2=112°25′06",β3=109°24′54",β4=89°54′30", 试求:α23、α34、α45、及点3的坐标。

5.已知M 、N 为已知控制点,XM=15.245m ,YM=56.356m ,XN=34.235m ,YN=34.791m,P 点为测设点,XP=43.784m,YP=100.006m,现以M 点为测站点,N 为 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 点,试: (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 ; (2)简述测设的步骤;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

表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

计算 测站高

H O =65.321m 仪器高i=1.542m 指标差x=-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水平角 °′

竖直角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 P 0.325 1.236 9106 6524

点名 路线长度(Km ) 实测高差(m )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

高程(m ) A 8.0 +3.334

43.564

1

7.0

-2.418

2

4.0

-0.389

3

6.5

-2.053 B 41.987

辅助计算:

Q

0.582

1.513

8825

9830

3.如图所示,已知

,观测角为:,,

,求方位角

?五、计算题

1.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计算取到秒)。

测 站 竖盘 位

置 测 点

水平度盘读

数 半测回角值 一则回角

值 各测回平均角

值 o′″

o′″

o′″

o′″

O

左 A 00530

B 1201824 右

A 1800542

B 3001830 O

左 A 900418

B 2101706 右

A 2700424

B 301724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 O =65.321m 仪器高i=1.542m 指标差x=-60″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水平角

°′

竖直角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

P 0.325 1.236 9106 6524

Q 0.582 1.513 8825 9830

3.已知,请按图中所注观测角值推算BC,CD,DE边方位角。

B

C

D

4.完成下列闭合导线计算表,取位到mm。

点名坐标

方位

°′″

距离

(m)

△X

(m)

△Y

(m)

改正

△X

(m)

改正后

△Y

(m)

坐标(m)

X Y

1 1253

000 105.33

-61.165

500.000 500.000

2

5318 42 80.180

+64.29

6

3

3061

914 129.34

+76.608

4

2155 316 78.160

-45.81

7

1 500.000 500.000 ∑

辅助计算:

4 1

?

略图:

5.如图所示,水准点BM0的高程为44.856米,1,2,3点为待求高程点,各测段高差及测站数均标注图中,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试计算各点高程。

4.控制点M、N的坐标已知,其值分别为:X M=233.468m,Y M=367.457m,X N=314.366m,Y N=300.245m,若P点为测设点,X P=200.000m,Y P=300.000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P点,试:

(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和D;(2)简述测设的步骤。

五、填空题

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2.如下图所示,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137°48′,各观测角标在图中,推算CD、DE边的方位角。(10分)

3.今用钢尺丈量得三段距离:S1=60.25m±6cm,S2=80.30m±7cm,S3=102.50m±8cm,距离

S4=(S1+S2+S3)/3,分别计算S4的距离值、中误差和相对误差。(10分)

4.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X A=1011.358m,Y A=1185.395m;点B的坐标为

X B=883.122m,Y B=1284.855m。

1)设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BC间距离D BC=50.000m,计算C点的坐标。(8分)2)设D点的设计坐标为(1100.000m,1100.000m),试计算在A点测设D点的测设元素,并简要叙述放样D点的步骤。(10分)

答案及解析

五、计算题

5.

1.?6°带:N=19,λ=111°;3°带:N=38,λ=114°。

2.?计算结果如下表:

编号点

丝前

方向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

K+

高差

中数

注上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m)

视距差

d

∑d

1 BM1

1.571 0.793 后5 1.384 6.171 0

+0.83

2

K5=

ZD1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1 4.787 K 6= 4.687

37.4 37.6 后—前

+0.833 +0.932 +1 -0.2 -0.2

2

ZD1 A

2.121

2.196 后6 1.934 6.621 0 -0.074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1 37.4 37.5 后—前

-0.074 -0.175 +1

-0.1

-0.3

3.?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站 测回数

盘位 目

水平度盘读数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一测回值 °′″ 平均值 °′″

O

1

左 A 01200 913300

913315

913309

B 914500 右

A 1801130 913330

B 2714500 2

左 A 901148 913306

913303

B 1814454 右

A 2701212 913300

B

14512

4.?33.58m ;353°05′52″;∠NMA=52°40′35″。

5.五、计算题

1.半径在10km 的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计算结果如下表: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BM 1 10 2.134 +10 2.144 44.313

N 1

46.457

8

1.424

+8

1.432

N247.889

8 -1.787 +8 -1.779

N346.110

11 -1.714 +12 -1.702

N444.408

12 -0.108 +13 -0.095

BM144.313

49 -0.051 +51 0

实测高差∑h=-0.051m已知高差=H

终-H

=0

高差闭合差f h=-0.051m容许闭合差f h容==±70mm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mm

3.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站目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指标

差″

竖盘形

O M

左811842 84118

84124 +6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右2784130 84130

N

左1240330 -340330

-340318 +12 右2355654 -340306

4.D=264.686m。

5.α1=9°35′30″为左转角;α2=14°34′24″为右转角。

五、计算题

1.?相对误差:k1=1/1200,k2=1/3590,因为相对误差k1>k2;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精确。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d1=126.73m,d2=357.28m。

2.?计算表格如下: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A

16 +3.334 -16 +3.318

43.564 1 46.882

14 -2.418 -14 -2.432

2 44.450

8 -0.389 -8 -0.397

3 44.053

13 -2.053 -13 -2.066

B 41.987 ∑51 -1.526 -51 -1.577

辅助计算:

-1.526-(41.987-43.564)=+51mm±85mm

3.?计算结果如下:

α23=80°52′54″

α32=260°52′54″R23=80°52′54″

α34=199°35′34″α43=19°35′34″R34=19°35′34″α42=318°25′40″α24=138°25′40″R42=41°34′20″4.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点

水准尺读数(m)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中视前视

BM5 1.426 419.054 417.628

K4+980 0.87 418.18

K5+000 1.56 417.49

+020 4.25 414.80

+040 1.62 417.43

+060 2.30 416.75

ZD10.876 2.402 417.528 416.652

+080 2.42 415.11

+092.4 1.87 415.66

+100 0.32 417.21

ZD2 1.286 2.004 416.810 415.524

+120 3.15 413.66

+140 3.04 413.77

+160 0.94 415.87

+180 1.88 414.93

+200 2.00 414.81

ZD3 2.186 414.624

5.;。

五、计算题

1.两段距离的中误差m1=m2=±0.26m。由于第一段距离比第二段长,所以第一段的相对中误差小于第二段的相对中误差。

2.αAB =89°20′30″、αED =313°20′10″。

3.计算结果如下表: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 增量计算值(m ) 改正后增量(m ) 坐标值 △x △y △x △y x

y

A 125°30′30″

105.22

-61.11 +85.65 -61.13 +85.67 500.000 500.000 B

438.87 585.67 53°18′43″ 80.18 +47.90 +64.30 +47.88 +64.32 C

486.75 649.99 306°19′15″ 129.3

4 +76.61 -104.21 +76.59 -104.19 D 563.34

545.80

215°53′17″

78.16 -63.32 -45.82

-63.34

-45.80

A 500.000 500.000 ∑

392.90

+0.08

-0.08

辅助计算:f x =+0.08

f y =-0.08 f D =0.113 K=1/3400

X

D

Ad AB C B

4. 水平距离:D=12

5.24米;高程H M =118.334米 五、计算题 1.D=18.0051米。 2.计算如下:

测站高程HO=65.321m 仪器高i=1.542m 指标差x=-1′

测站点碎

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水平角

°′

竖直角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 P 0.325 1.236 9106 6524 105 32.488 0.920 66.241

3.αB1=65°42′47″;α12=146°23′12″;α2C=108°33′12″。

4.1)β=104°38′04″;D=52.152m

2)测设步骤:

a.计算出测设元素;

b.在M点安置好仪器,以N点为后视点向右边放样出角度β;

c.在β角的方向线上,从M点开始放样出距离D,定出p点。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

测站盘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O 左 A 1120954 -320954

-320942 右 A 2475030 -320930

2.(1)计算高差闭合差:

△h=H BM2-H BM1=157.732–163.751=-6.019m

∑h=-3.001–4.740+1.719==-6.022m

f h=∑h-△h=-6.022–(-6.019)=-0.003m=-3mm (2)分配闭合差,计算改正数

∑L=1.4+6.3+3.5=11.2km

v1=-(L1/∑L)*f h=0mm

v2=-(L2/∑L)*f h=2mm

v3=-(L3/∑L)*f h=1mm

(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的高程

H P=H BM1+h1+v1=163.751–3.001+0=160.750m

H Q=H P+h2+v2=160.750–4.740+(0.002)=160.750–4.738=156.012m

或H Q=H BM2+(h3+v3)=157.732–1.719–0.001=160.750–4.738=156.012m

3.αBA=244°31′04″;αCA=197°26′36″。

4.T=68.71m;L=13

5.09m;E=7.77m;D=2.33m。JD=K3+182.76;ZY=K3+114.05;YZ=K3+249.14;QZ=K3+181.60。

五、计算题

1.计算如下表:

测点测站

高差栏

高程备注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BM1 56.324

7 3.564 +7 3.571

1 59.895

9 -11.231 +9 -11.222

2 48.673

3 6.589 +3 6.592

3 55.265

11 3.254 +11 3.265

4 58.530

8 5.247 +8 5.255

BM

2

63.785

Σ

辅助计算:fh=-38

fh允=±

12=±73mm 精度评定:该路线合格。

?2.计算如下表:

测站盘

水平方向读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AOB

O 左

A 00106

1810848

1810957

B 1810954

A 1800054

1810906

B 11000

3.解:D=0.492*100*cos2(5°06′++1′)=48.809m

Hp=65.349+D*tan5°07′+1.457-1.214=69.962m

4.解:

α12=arctan(38.452/21.908)=60°19′40"

α23=60°19′40"+360-112°25′06"-180°=127°54′34"

α34=127°54′34"+109°24′54"+180=57°19′28"

α45=57°19′28"+360-89°54′30"-180=147°24′58"

x3=78.149+112.230*cos127°54′34"=9.193

y3=69.473+112.230*sin127°54′34"=158.020m

?5.1)β=104°38′04″;D=52.152m

2)测设步骤:

a.计算出测设元素;

b.在M点安置好仪器,以N点为后视点向右边放样出角度β;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最新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Alan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

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 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 轴,向为正,以赤道为y轴向为正。北,东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经度,纬 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一般用h表示。A,B两点之间的 高差记为。高差, h AB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椭球体,6371 8.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首子午面,二面 9.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与所组成的角度。球面法线, 赤道平面 10.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 碎部,步步检核 11.测量学的任务是、和监测。测绘,测设 12.某点的经纬度为123°28', 45°12',该点在高斯6°投影带的带号为,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51,123° 1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向移动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测量学_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000=464m ,==d D Mm m 2000×=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cos236°41′49″=-67.922m , =?1B y ×sin236°41′49″=-103.389m 。 =?12x ×cos155°35′33″=-89.702m , =?12y ×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 2997.425m =1y 2031.876m =2x 2907.723m =2y 2072.581m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291 46 36 8、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1 18 42 8 41 18 6 8 41 24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测量学_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 A.1956黄海高程系 B.1956年黄海高程系 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 A.1954北京坐标系 B. 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 D.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 轴,向东为正 B.y 轴,向东为正 C.x 轴,向北为正 D.y 轴,向北为正 1-3、A 点的高斯坐标为=A x 112240m ,=A y 19343800m ,则A 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1-4、在( D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 100km B 50km C 25km D 10km 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 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 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1-7、地理坐标分为( A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A 28 B 29 C 27 D 30 1-9、高斯投影属于( C )。 A 等面积投影 B 等距离投影 C 等角投影 D 等长度投影 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B )。 A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B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C x 与y 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D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第2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2-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D )位数。 A 5 B 3 C 2 D 4 2-4、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 B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就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1、384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0、417前60、551 5、239 后—前 2 ZD1 2、1212、196后61、9346、621 1、7471、821前52、0086、796 后—前

A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 O 1 左 A0 12 00 B91 45 00右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左 A90 11 48 B181 44 54右 A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测量学考试题库(附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 (4)绝对高程(5)相对高程 填空题 (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 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 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 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