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复习过程

七年级生物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复习过程
七年级生物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复习过程

七年级生物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况圣明(江西上高三中 336400)

[复习要求]

1.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2.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3.突破有机物积累计算的难点,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复习难点] 有机物积累的计算。

[教学用具]投影仪,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设疑探索,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过程: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投影:思考题一:右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填出图中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过程、结构或物质。

①②

③④

A B

C D

⑵此图显示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哪几步?

⑶③过程进行的条件是。从图③过程可知,①和②之间的关系

是。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如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得

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2.C4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思考题二:C4植物叶片中为什么只有维管束鞘细胞出现淀粉粒?在光照较强的夏季中午,玉米与小麦哪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一些?

学生回答: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复习归

纳:

⑴途径:

⑵特点:C4途径发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3途径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两者共同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

⑶意义:大大提高了固定CO2的能力。

3.其他生物的光合作用:

提问:除绿色植物外,还有没有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回答:略

归纳: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CO2+2H2S ——(CH2O)+2S+H2O

提问: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异同 ?

学生回答:略

小结:①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CO2+2H2A—— (CH2O)+H2O+2A ②影响光合作用的自然因素有:光照、温度、CO2浓度、水分等;影响光合作用的生物因素主要是光合作用的面积;从中可找出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二、呼吸作用过程

投影:思考题三:土豆在空气中贮

藏了1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1

周,最后又置于空气中贮藏。在实

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下图显示了实验结果。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A.乙醇

B.乙醛

C.乳酸

D.丙酮酸

讲述: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要分辨两者的异同,明确作用过程,从而掌握其实质,详见下表: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过程阶

①C6H12O6——

2C3H4O3(丙酮酸)+2[2H]+2ATP

②2C3H4O3+6H2O——---

6CO2+10[2H]+2ATP

③12[2H]+6O2--------

12H2O+34ATP

①与有氧呼吸①同

②2C3H4O3+2[2H]------

2C3H6O3(乳酸)+2ATP

2C3H6O3-----------

2C2H5OH+2CO2+2ATP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场所①在细胞质基质中,②、③分别

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①、②都在细胞质基质中

物质变化分解有机物需氧参与,分解彻

底,终产物是无机小分子

分解有机物不需氧参与,不彻底,

产物为小分子有机物

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多,2870kJ/mol,其中

1255kJ/mol转移到ATP,

1615kJ/mol热能散失

释放能量少,乳酸发酵

196.65kJ/mol,酒精发酵

225.94kJ/mol,均有61.05kJ/mol合

成ATP

联系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进化发展而来,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三、有机物积累的计算

投影:思考题四: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h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A.765mg

B.1485mg

C.315mg

D.540mg

30℃15℃

黑暗一定光照10h 黑暗下5h

释放O2640mg 释放CO2220mg 5h释放110mgCO2

讲述: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外界环境中光、温度、水、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此时生物体能进行什么生理活动,速率如何。

在光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无光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即决定有机物的积累数量。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一是来自本身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同理,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在光照时,来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的一部分,黑暗时,来自外界环境,

即实际消耗的CO2的量=吸收的CO2的量+相同温度黑暗条件下释放的CO2的量。

(二)练与讲:

1.高等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的生成和彻底氧化分解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

①线粒体②细胞质基质③核糖体④叶绿体⑤内质网⑥高尔基体

A.①②③B.③①⑤C.④②①D.③②⑥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答案投影,针对讲解。(下同)2.图3-39表示一农田中一昼夜温度变化

Ⅰ、光照强度变化Ⅱ、植物吸收CO2的变

化Ⅲ的数量关系。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Ⅲ与时间轴交点c、e预示光合作用吸

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a点的数值变化主要与夜间低温有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从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e点有机物合成停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提高CO2浓度、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等

3.下列化学反应式中(a)表示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的细菌进行的碳素同化反应,(b)表示硝化细菌进行的亚硝酸的氧化反应

(a)6CO2+12H2O+能量→C6H12O6+6H2O+6O2

(b)2HNO2+O2→2HNO3+能量

如果把C6H12O6、HNO2、HNO3的式量分别用A、B、C表示,(a)(b)反应式的能量值分别用x、y表示,假定(b)式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式(a),那么亚硝酸细菌制造180g葡萄糖,所需HNO2的最低量是()

A.(2By/Ax)×180g B.(2Cx/Ay)×180g

C.(Ax/2By)×180g D.(2Bx/Ay)×180g

4.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短期内细胞中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突然增加, C6H12O6减少

B.C3与C6H12O6都减少

C.C3与C6H12O6都增加

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

5.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实验图解:

请分析实验结果:

⑴装置C中产生含碳有

机物是由于在装置A中结构[ ] 进行了反应,为在结构[ ] 中进行反应提供了等物质的缘故。

⑵装置B中不能产生含14C的有机物,主要是结构①中缺少

和。

⑶适当增强,增加,以及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从而提高含碳的有机物的产量,并能产生较多。

⑷此实验说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

6.测知某绿色植物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共释放出13.44m3的O2(标准状况下),试求:

(1)该植物在某段时间内所能积累C6H12O6的物质的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参照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2870kJ,求该植物在上述某段时间内所能储存的太阳能有多少千焦?

(3)若将此植物在上述过程中储存的太阳能全部转变成电能,则可供40W 灯泡正常照明多少小时?

(4)假设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仅为葡萄糖,呼吸作用利用的有机物也只有葡萄糖。将某植株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了180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40mg。

①若测得这株植物在上述充足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225mg,则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mg。

②其他条件不变,将此植物置于光下1h,再置于黑暗条件下4h,此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具体数值为___________mg。

(三)小结

植物体的有机物和能量代谢主要是通过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复习其过程,

理解其实质,从而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四)提升训练(课外完成)

1.如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图是玉米植株代谢过程,分析图后回答:

⑴图中C、E表示的物质分别是:C 、E

⑵图中M物质形成的场所是

⑶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它是在中产生的。

⑷图中未表示出的使①正常进行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⑸写出①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能反应式。

3.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如下图A所示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下,测定叶绿体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不同光照条件下每小时CO2的吸收量;图B 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

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每小时CO2的释放量。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⑴在温

度为30℃,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为μ

g/h/10g;在温度为15℃,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强度为μg/h/10g;在光照强度相同,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是因为受光合作用的过程的限制。

⑵离体线粒体在温度在15℃和30℃时的呼吸作用强度分别为μg/h/10g和

μg/h/10g。

⑶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30℃条

件下的叶肉细胞内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的光照强度为勒克斯,此时

光合作用正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呼吸作用所释放出的CO2正好用于。

⑷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温度为

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时,光照10h,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温度也为

30℃时,10g叶肉组织一昼夜能积累葡萄糖μg。如果黑暗条件下的温度平

均为15℃,则10g叶肉组织积累葡萄糖μg。

⑸根据⑷计算的结果,你如何解释种在新疆吐鲁蕃的哈密瓜比种在江苏的品

质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①酶未必都是蛋白质;未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 合成原料未必都是氨基酸;其合成场所未必都是核糖体 ②酶未必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③酶一定只能起催化作用(无其他功能) 2、酶的特性 ⑴.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失活。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分析:加入酶B 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 或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分析:(1)甲、乙曲线表明: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1 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以充足的光照,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36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据实验测定,该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30mg。回答: (1)上述条件下,光照时细胞呼吸的强度与黑暗时细胞呼吸的强度_____(相等) (2)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_mg。(24.55 mg ) (3) 若在一昼夜中给4小时光照、20小时黑暗,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是 A 增加B减少 C 不变 D 先减后增 2、(8分)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 (1)在25 ℃条件下,若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条件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葡萄糖 g。(0.06) (2)在25 ℃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制造葡萄糖 g。(0.09) (3)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g.( 0.39) (4)从以上计算可知,种在新疆地区的西瓜比种在江浙一带的甜,其原因之一是。(昼夜温差大、积累葡萄糖多) 3、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 mol葡萄糖,藻类每星期消耗0.12 mol葡萄糖。现在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净产量为0.03 mol。这一溶液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 A.0.03 mol B.0.60 mol C.1.32 mol D.0.18 mol 4、在光合作用下,要保持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数量不变,同时合成1mol葡萄糖,暗反应中将产生多少摩尔三碳化合物 A 2mol B 4mol C 6mol D 12mol 1 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A.765 mg B.1485 mg C.315 mg D.540 mg 6、有一瓶子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之比是3:5,这是因为 A 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 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 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 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7、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13-3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新颖 完整 教学

新颖优质可下载完整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第1 页共12 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二氧化碳 2. 下图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3.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 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结果是: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不变色,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⑤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图中的叶片,是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再夹上黑纸片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从植株上取下的,用酒精除去这片叶的叶绿素后,滴上碘液,叶片上仅在夹黑纸片的位置不呈现蓝

褐色,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A、产生淀粉 B、需要二氧化碳 C、产生氧气 D、需要叶绿素 6. 如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叶 B、有白斑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 D、全绿色的叶 7. 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 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 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8. 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9. 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 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关系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过程及关系 【复习目标】 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活动一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物质变化的几个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b 过程进行需要的还原剂和能量来自于 。 (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有 。 (3)能产生ATP 的过程有 ,其中产生最多的过程是 。 (4)夏季中午,植物气孔关闭,最先受影响的过程是 。 (5)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与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相比,释放的总能量更多的是 。 (6)将植物培养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和突然停止CO 2 在下图中画出C 5和C 3化合物的变化趋势。 例1.下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乙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撤去光照 撤去CO 2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 活动二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下列为叶肉细胞在不同条件下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判断各自所处的条件,并在图⑤中找到图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点或线段。 ①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②表示,对应图⑤中的段; ③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④表示,对应图⑤中的。2.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 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作业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含叶绿素最多的细胞是() A、海绵细胞 B、栅栏细胞 C、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 3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3.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美感 B、增加水中的氧气 C、提供鱼饵 D、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4.从蛇吃蛙,蛙吃虫,虫吃草可以看出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蛙 B、虫 C、草 D、阳光 5.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内,其原因是() A、气孔没有开放 B、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C、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D、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脂肪层 6.如果把韭黄移到阳光下生长,过几天以后,韭黄将()(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A、不变 B、死亡 C、变绿 D、变白 7.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皮细胞及其外壁上的角质层均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B 、筛管为光合作用输送原料 C、椰肉中含有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8. 光合作用的过程发生在() A、所有活细胞中 D、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叶肉细胞中 C、叶的细胞中 9.下列反应式中正确表达了光合作用的是() A、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B、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D 10.下列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①为动物和人提供了食物来源②促进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④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氧气的性质是() A、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起来 B、能使火熄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义)及其知识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复习大纲: (一)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二)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1.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基质和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5—外膜6---内膜7---类囊体8----叶绿体基质 9---叶绿体基粒 (要求学生学会画简略的结构图) ①叶绿体外膜: 外膜的渗透性很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 ②叶绿体内膜: 内外膜间隙约为10~20nm,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等可通过内膜,ATP、ADP己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够过内膜较慢,蔗糖不可以通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才可以通过内膜。(联系膜的选择透过性) ③类囊体: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有光合色素,又称光合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6:4)。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 ④基粒: 定义: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盘状类囊体堆叠而成的摞状结构 特征:叶绿体基粒有许多囊状结构薄膜组成,表面有很多色素,是色素的载体。叶绿体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重叠而成,因而又称囊状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有膜片层相连。叶绿体基质中越有40~60个叶绿体基粒。 化学成分:蛋白质,磷脂分子,酶。 ④基质: 内膜和类囊体之间的空间,主要成分有:酶,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DNA,RNA,核糖体) 2.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内膜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外膜2---内膜3---嵴4---线粒体基质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综合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综合分析 1.密闭装置法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甲装置中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液)可为光合作用提供CO2,乙装置中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 (2)测定原理 ①甲、乙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均是由O2含量的变化引起的。 ②甲装置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植物O2的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若液滴向左移动,则为负值)。 ③乙装置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为植物O2的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①将甲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相对距离(m),计算净光合速率。 ②将乙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相对距离(n),计算呼吸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n。 (4)对照实验:为防止气压、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若液滴移动,则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例题1、请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D:NaHCO3缓冲液 (2)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厘米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克,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克/小时。假设每天光照15个小时,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克(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答案】(1)右移左移(2) 12 84 2.圆叶片上浮法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

目的多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资料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少数酶是。 2、酶的特性 ⑴.: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将。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

(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 +);P—;~—。 (2) ATP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⑴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式: (2)ATP的形成途径有 植物:和。 动物:。 三、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第三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3、请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植物:。动物:。4、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其中主要是温度。现在简单谈谈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温度 温度是通过影响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 氧气浓度 在氧气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活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特别是0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其命题思路和考查的知识范围、水平要求等能够看出,新陈代谢是复习的重点;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很大、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所以在07年的复习备考中,关于本专题的复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第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在复习本节内容时,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个彻底的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水平变化为主线,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第二、强化高考热点题型的训练,提升解题水平。高考热点题型有:⑴实验设计类题型、⑵曲线图题型、⑶表格类题型等。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选择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题目实行训练分析,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培养理解水平、获取信息的水平、实验设计的水平和综合应用水平。第三、建构解题模型,精选变式习题。研究高考试题对生物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分析2006年高考试题,能够得出解题的思路,平时复习题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规律,这样才能精选出贴近高考试题的变式习题或模拟题,以提升复习效率。 典例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C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升 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变式1-1.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 们的含义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实行光合作用,也实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实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1-2.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准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七年级(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华理大附中 赵运高 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近几年上海高考题中光合作用计算题的分析、归纳,理顺所学知识的 逻辑关系,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并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 力和应试技巧。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过程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增强对 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也增强学生投身生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设置一些疑问启发式教学,以习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 教学媒体:主要运用PPT 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介绍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进而让同学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 CO 2 +12H 2O →C 6H 12O 6+6H 2O+6O 2 并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和反应式可知: 光 叶绿体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如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1、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什么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问题2、为什么农业生产上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问题3、为什么在冬季时野外的植物生长速度总会减慢? 而大棚作物的产量却依然很高? 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了有机物和O2,贮存了能量,这与我们的农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如何,需要多强光照才能保证其产量,温室栽培要供应多少气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供氧若通过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来补充,那需要培养多少小球藻才合适呢?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而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题目一直是上海高考题的一大特色,在全国有很大的引领作用,而且这一特色要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三)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 例1、(06上海).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lOO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OO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 通过该例题的分析,以及以往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在解决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会从题干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图表来表达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9.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产生CO2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H]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等五大作用

光合作用 光(条件)二氧化碳+水 (贮存能量)+氧气【产物】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 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哪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无机物转变为淀粉等 复杂的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a.制造有机物 b.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 含量的相对稳定 c.贮存能量(如石油,煤炭,天然气) 4. 5.①葡萄行间种植草莓属 于立体种植,在_空间__和__时间__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_增产_、增收__的目的。②种植玉米时,株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该要__合理密植____。③温室帐篷里白天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呼吸作用 +水+能量 6.萌发种 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7.实验: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把种子密封放 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再用燃烧的蜡烛检验玻璃杯里是否有氧气。

①请描述实验现象。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熄灭了,乙瓶继续燃烧 ②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种子是否具有生命力对照组是什么?甲。 ③实验装置放在冰箱里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温度过低,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弱,实验现象不明显 8.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①该实验不够完备,还需添加什么装置? 还需添加一个实验组,装置如上图,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 ②该实验的三个原理是什么?萌发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加水排气法,将气体压到试管中。 ③描述实验现象。上图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①该实验为什么要用保温瓶?保温,防止瓶内温度受外界影响,影响实验结果 ②看图,哪幅图的种子具有生命力?甲 10.呼吸作用的概念是什么?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11.呼吸作用过程包括什么变化?a。物质转变。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1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为成热量散失。 13.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_动力____. 14.凡是_具有生命力的_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__无时无刻__ 萌发的种子 澄 清 石 灰 水

2007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2007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江阴二中编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 境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 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 B.a、d代表C3植物,b、c代表C4植物 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 D.b、d代表C3植物,a、c代养C4植物 2.两种相似的被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植物Ⅰ接受全日照光照,植物Ⅱ仅接受到7%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实验结束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横切,如下图,试判断 A.植物Ⅰ的光合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光合作用速率低 B.植物Ⅰ的呼吸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呼吸作用速率低 C.植物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相似的速率 D.光照强度增加使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降 3.下面的曲线以及说明中,不正确 ...的是 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 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 α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 β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 ①.I ②.Ⅱ ③.Ⅲ ④.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右图表示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A.甲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B.a点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的数值越小,其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就越弱 D.d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暗反应

5.( 分)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据其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 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 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 .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 。其原因 。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6.在不同季节或一天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一般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外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进行,请利用下列装置图和计时器,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一)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放置在阳光下; ②调节自动控温器,将水温调节到15℃,观察 记录此温下的 ,重复测3次。 ③再将温度分别控制到 。 (二)预期实验结果: 请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7.下列曲线表明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的实 验结果。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 藻。溶液X 是完全培养液,而溶液Y 则缺镁。 (1)在X 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B 时,溶液中的 氧气浓度基本不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 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C 时,氧气的释放速度近于达到最大,在光照强度继续增大时,释放氧气的速度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请解释引起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图中C 点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缺镁的培养液Y 培养绿藻,在相同的条件下,推测绿藻释放氧气的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曲线的形式补画在图中,并叙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活动小组用大豆作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分析回答: (1)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如何变化? CO 2 O 2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46.4 35.2 6.4 38.9 65.5 67.2 30℃ 59.8 41.4 8.8 56.6 100 102 40℃ 48.2 17.3 7.1 42.4 74.2 7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