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知识点问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知识点问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知识点问答

(第二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一章》

1保尔为何“违心”地不去丽达处补课

答:因为保尔接到丽达打来的电话,说来谈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晚上,保尔走到丽达宿舍前,推开门发现丽达正抱着一位名叫达维德·乌斯季诺维奇的军人,这让保尔从心头起了一种怨妒的心情,在这种不悦心情的引导下,保尔只是冷冷丢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出宿舍,心里很是失落,独自一人品尝这失落的痛苦,减少与丽达见面的机会,而且保尔对事业很忠诚,认为眼前这时候不是谈恋爱的时候,也就“违心”地不去丽达处补课。

2、简述保尔和丽达乘坐火车的经历。

答:保尔装作本区特勤处的,向一个胖女人要票,然后清理了窗边的杂物,把丽达拉进了车,车上的人开始骂他,有个人打他,他很愤怒,打了莫季卡,车厢安静下来,保尔叫老上司检查车厢里的人的票,车厢换了一批人,然后他们就坐在车厢的角落

3.革命胜利了,红色政权面临哪两大难题

答:革命胜利了,红色政权面临着匪帮未完全消灭和木材,粮食供应不足这两大难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二章》

1. 修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至少写五点)

答:修铁路遇到了这些困难:1.条件恶劣,如居住条件差,天气自然条件恶劣 2.修路困难,天气逐渐转冷,路面变成冻土,难以修路,且还有土坡等地理问题困扰3.粮食不足,且衣物早已破烂不堪4.匪帮的不停侵扰,干扰铁路部队铺设铁路、运输木柴5.伤寒病的传播,感染并杀死了许多健壮有为青年。

2.丽达为何决定离开,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去

答:丽达误以为保尔已经被伤寒夺取性命,所以丽达为此感到悲痛,也使丽达发现了真情,使她也更热情地投入到革命工作当中,她想离开这个伤心地,所以她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去。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出自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朱赫来说道。朱赫来在冰天雪地里见到保尔及他的同伴凭借顽强毅力修筑时说了这句话。

4、保尔投身修路工作的表现。

答:保尔修铁路时只穿了一件单衣,天寒地冻中不顾疾病辛苦挖铁路,最后还病倒了,体现出了保尔顽强的品质,钢铁般的意志,为理想而现身的精神。

5、保尔得了什么病

答:他得了伤寒并发的大叶性肺炎。

6、谁送保尔一件短皮袄她与保尔是怎样的感情。

答:丽达送的。他们有着同志间互相爱慕的友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

1.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是什么

答: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是:1.与波兰白军战斗腿受伤,感染伤寒2.严肃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保尔,回家养病3.打仗时,脑袋被流弹打中,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却因受伤陷入昏迷,人事不醒4.在修建铁路时,顶着病,冒着大雪修筑,却最终患了格鲁布性肺炎兼伤寒,所幸医治及时才从鬼门关前拉回来。

2.保尔在烈士墓前说的名言是

答:保尔在烈士墓前说的名言是: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了—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保尔如何处理“菲金”事件体现他什么个性

答:保尔对于“菲金”事件的处理是:保尔从考勤簿中发现团员的不负责,无纪律已占了多数,菲金只是这些现象的一个缩影,保尔认为会导致“菲金”之事的发生不在菲金本人,而在我们自己,这是我们的过程因为我们非但没有严肃地与这种坏事斗争,反拿这个做借口来袒护菲金那样的人,所以保尔认为这类事件应当从严落实,所以保尔提议把菲金从共青团开除出去,并把他的事情公布于众。从中体现了保尔公正有原则,思想成熟,办事谨慎,不讲私情,以事业为重的个性。

1. 简述保尔与安娜遇匪的过程。

答:深夜的时候,保尔和安娜开完市苏维埃全体会议,走在回家的路上。快到家的时候,安娜因为害怕,一直拉着保尔的手。保尔刚把手抽回来,就被一个土匪头子掐住了脖子,土匪头子的枪口对准了保尔;安娜被另一个匪徒拖到旁边的倒塌的房子里,她拼命抵抗着两个匪徒,可还是被制服了。土匪头子急于去欺负安娜,小看了保尔,放他离开。在他转身的瞬间,保尔开枪打中了他,接着带着安娜离开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四章》

1.叙述因地界问题而发生的械斗。

答:两个村的人因为地界问题在没有理性的厮杀,有几个人已经满身是血地倒在地上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截长镰刀柄,正在追赶一个满脸是血的青年,保尔的马撞倒了他。另一个农民正使劲地踹他倒在地上的敌手。保尔驾马冲进人群里,并不断放枪,才把人们驱散。

2. 保尔为何决定戒烟

答:因为当时有人争论说:习惯比人的意志要厉害,一经养成就难以克服,抽烟就是个例子。接着大家就议论纷纭。保尔最终也在塔利亚再三鼓动下,发表了对自己习惯的意见。可茨维塔耶夫却借此嘲讽保尔,笑他爱说漂亮话,并拿保尔做文章。保尔听后,把嘴边的烟拿下并揉成碎末,他发誓从今以后绝不抽烟,并希望大家能够督促他,把爱骂人的坏习惯一并改掉。

3、参加演习时,保尔遇上丘扎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参加演习时,保尔遇上丘扎宁,他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

4、格里沙为何牺牲

答:格里沙开始“卡”这帮走私犯的“脖子”,准备将这些走私犯押送至法庭,却在夜里惨遭走私犯磨坊主和他女婿的暗杀,壮烈牺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五章》

1、革命队伍内产生哪两派之间的斗争

答:革命队伍内部产生了由潘克拉托夫等优秀团员组成的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多数派和由杜巴瓦等异端分子组成的支持孟什维克的少数派。双方争吵都很厉害。最后多数派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矛盾并以人数之多战胜了所谓的少数派。

2、列宁逝世后哪些先进人物入了党

答:列宁逝世后,还有波利托夫斯基、阿尔青、勃鲁扎克等大批有先进意识的工人成了布尔什维克。

3、简述阿尔青的平生。

答:阿尔青小时候时,父母吵架,将他送到工厂,之后他受到了老板,老板娘与包工头的虐

待与欺凌,逃了回家,又送入香肠店,因没工钱又逃了回家,然后遇到好心钳工当下手,又拿起了枪,参加革命,战争结束后又忙于家事。列宁的逝世激发了他的先进思想,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六章》

1、保尔与丽达重逢,丽达境况如何保尔当初为何做出愚蠢的决定

答:保尔与丽达在旅馆的音乐厅重逢,丽达现在是乌克兰中央委员,而且丽达现在也成家了,生了一个小女孩,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保尔当初做出愚蠢的决定是因为保尔当初读了《牛虻》一书后,被其的革命浪漫主义深深感动,给保尔留下难忘的印象,也让保尔做这种为革命献身的革命者精神,所以保尔将革命放在第一位。保尔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群体的事业相比,所以保尔故用牛虻的方式,中断了他和丽达的学习和友谊,做这愚蠢的决定。

2.保尔为何要去克里木疗养

答:因为保尔长期工作和他曾经多次受伤,导致保尔落下疾病,经医师的检查,发现保尔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损伤。医务委员会认为保尔应当立即休假,去克里木长期疗养,并进一步认真治疗,否则怕保尔的神经系统因长期劳作而发生严重后果。

3. 保尔痛打法伊洛的原因是什么

答:保尔突然痛打法伊洛的原因:法伊洛是一个酒鬼见了长的不错的姑娘就追。法伊洛爱吹牛,夸大自己,切法伊洛对自己的许诺不守信,又不要受惩罚,故为所欲为。最让保尔痛恨的是:法伊洛把保尔的朋友——州妇女部主任,给弄到手了,且还在那炫耀,这令保尔十分恼火。所以动手打了法伊洛。

4.保尔的主要病魔不在双脚,在哪里

答: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

5.保尔为何没被编辑部录取

答:因为编辑工作必须具备广泛文学与语言方面的知识,但他与成员的半个小时的谈话中,他知识贫乏,他写的一篇文章里,有三十多处修辞错误,还有不少拼写错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七章》

1经诊断,保尔病情最坏结果是什么

答:经诊断,保尔病情最坏结果是保尔体内的致命炎症正在发作,且目前无药可治,保尔正面临着完全瘫痪的悲剧,没有法子能阻止病情发作。

2保尔怎样遇上达雅她家家境如何

答:保尔是收到母亲的来信叫保尔去看望他的老朋友——阿莉比娜·丘查姆,并在阿莉比亚家里遇上了达雅。,她家家境贫穷,且家庭不和,家中的老头子求查姆专横暴虐,压制全家扼杀任何主动精神,剥夺所有自由,而儿子乔治也不断剥削他的母亲和他的姐妹,好逸恶劳,达雅和她姐妹同情他们的母亲,一家人显得格格不入。

3、保尔为何离开疗养院

答:因为他们要在反动派有新的行动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岗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八章》

1、保尔为何想开枪自杀,最终为何又打消念头

答:因为保尔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他失去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他再也无法与战友们一起并肩战斗了,眼看自己病情日益恶化,保尔才起了开枪自杀的念头,可保尔最终以钢铁般的顽强意志战胜了软弱也战胜了自我,他认为活着有困难就自杀,是最懦弱的做法,应当尽自己一切努力,去战胜这种生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所以保尔又打消自杀的念头。

2、在保尔的帮助下他的妻子达雅在政治上取得了哪些进步

答:在保尔的帮助下,他的妻子达雅在政治上取得这些进步:经过保尔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达雅成功被选为市苏维埃的委员,从此经过党的不断栽培及达雅每天早出晚归的办事,她再次成功作为候补党员,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同时达雅在政治思想上也越来越成熟,这令保尔感到十分欣喜。

3.概述保尔最终的身体状况)

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九章》

1. 保尔创作时失明的他如何写字

答:失明的他写字是在一个用硬纸板在其中刻出一些空行来,然后保尔按着空行一行一行慢慢写下去。

2. 保尔创作的作品是什么

答:《暴风雨所诞生的》

3.在发表之前保尔收了一次什么样的打击

答:在发表之前受到的打击是保尔第一次写小说把前三章寄到敖德萨,给那边的老同志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称赞的回答,原稿却在寄回来的途中被邮局遗失了,这表明保尔六个月来的心血白费了,一切都要重头开始,这无疑是对保尔一个极大的打击。

4、加莉亚成为保尔的秘书,帮助他进行文学创作。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耘(yún) 稚(zhì) 漪(yī) 倭(wō) 逛(guàng) 篝(g ōu) 旖(yǐ) 旎(nǐ) 顷(qǐng) 玷(diàn) 秉(bǐng) 眷(juàn) (2)难写的字 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 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 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 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 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 (3)多音字 供横 晃壳 燕斗

分折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榆树锄头承认 水瓢阴凉冷艳幽芳郑重宝贵眷恋 圆滚滚明晃晃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 清光四溢相映成趣离乡背井美妙绝伦 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良辰美景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万里长城风欺雪压低头折节(2)近义词 四时~四季童孙~儿童信口~随口 漂亮~美丽瞎闹~胡闹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随意~任意圆滚滚~圆溜溜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大概~大致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盼望~渴望威风~威严 徘徊~踌躇气派~气势澄澈~清澈 闪耀~闪烁幽芳~幽香玷污~侮辱 稀罕~稀奇郑重~慎重秉性~性格 眷恋~依恋 (3)反义词

昼?夜晓?晚寒?暖新鲜?陈腐 承认?否认自由?禁锢黑暗?光明 阴凉?燥热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广阔?狭窄夸大?缩小平凡?出众 冰凉?火热爱惜?糟蹋训斥?赞扬 清白?污浊秀气?粗笨衰老?年轻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个大花园一朵花一个小毛球一个果园 一棵樱桃树一顶大草帽一个黄瓜一只大蜻蜓一朵倭瓜花一个绿蚂蚱一条腿一只白蝴蝶 一个月亮一轮明月一颗泪珠一幅墨梅图 一枝画梅一只金鸡一块手绢一颗心 ②修饰词 圆而粗的柱子风光旖旎的莱蒙湖 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心爱的小月亮 冰凉的泪珠慈祥的外祖父最宝贵的画 雪白的细亚麻布血色的梅花眷恋祖国的心 长长地叹一口气早早地起了床郑重地递给 ③动词 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点起篝火刮去污迹

生活与哲学_第一单元_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错误观点:哲学是正确的科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①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5.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6.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 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 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 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 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 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 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 二、形近字组词 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 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

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 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 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 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 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 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 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 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 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 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沉思(凝思)洒脱(潇洒) 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分辨(争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精彩(出色) 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1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志》等。 诗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庄男男女女都在忙着干各自的事情。 小孩子还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种瓜。【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荷香芬芳,伴你成长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诗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 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的含义 1、含义: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⑵、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⑶、哲 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三个关系: 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是 自觉形成的。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⑵、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区别:⑴、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 ⑵、任务不同:哲学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本质,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和特殊 本质:⑶、功能不同:哲学提供根本方法的指导,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㈠、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的唯一标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或如上面表述) 2、唯物主义: ⑴、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先于意识而产生。(也是唯物主义的共性。) ⑵、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观点(区别):对物质的理解不同。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带题)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黄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第5课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商朝,建都。后来,商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第6课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a.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 b.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4、统治手段: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他任用为相,提出口号,并在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晋楚之争中,在泌之战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的是。 5.由晋分裂成、、,加上原有的、、、,并称为。 6.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 7、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8课 1.春秋时期,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使代替集体耕作,促进了新兴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4、问答:a.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b.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第9课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提纲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7、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8、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3、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4、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问答题: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 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 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 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 学问。 (2)联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本原(此点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此点分为________________) 6.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决定_______,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 、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认识书P8页上的地图 2、表格: 第3课华夏之祖 1、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都城--------------------兴衰过程---------------------------善用人才 夏(1) 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世袭制(2) 启 公元前1600年在桀统治时灭亡(4) -------------------------------------------------------------------------------------------------------------- 商殷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在纣统治时灭亡(4) ---------------------------------------------------------------------------------------------------------------------- 周文王姜尚 西周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 (3) 公元前771年在幽统治时灭亡(4) --------------------------------------------------------------------------------------------------------------------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 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a/西周的分封制 ①原因: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西周的等级制 ①原因:随分封制的产生而产生。 ②内容:书P24“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2017届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理解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 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图形的变换包括:、、。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