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

近几年化学学科中考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近几年中考难度)

二、试卷概况

(一)、试卷结构

表一: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题型分布(满分60分)

表二: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内容分布(满分60分)

试题的分值分布和前几年相仿,计算题的分值有所增加,增加了化学方程式的考察面,实验探究题分值略有降低。

(二)、知识点分布

一、科学探究(12-15分)----每年中考出现的知识点章节

考点一:实验技能

①、基本学生实验:

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与性质;(2010、2011年、2012年、2013

年、2015年实验探究题:发生、收集、制取方程式、仪器名称等)

2、燃烧的条件;(2010年选题第9题:燃烧条件判断及现象选择)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2011年填空题13题:配制的步骤、错误选

择、改正、误差分析等)

②、考点二:酸、碱、盐

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试验、实验创新、实验设计、步骤完成、信息处

理与加工;(201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实验探究题17-18题,利用酸碱盐的性质做综合性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信息量较大,考

察学生的对酸碱盐性质理解程度及灵活运用,学生审题及对信息的处理、

筛查等分析综合能力)

2、金属腐蚀的条件、酸碱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010年选择题13题2011

年选择题10题:考察学生腐蚀的基本条件、酸碱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相对应的性质与探究实

验(2011年选择题第6题,2013年填空题第16题)

③、增进对科学探究的正确理解(相对应的信息实验:201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实验探究题17、18题)

二:考点二:身边的化学物质(10-12分)--每年中考出现的知识点章节

①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010年第6题选择题,第17

题填空题,)

2、氧化反应、缓慢氧化(2010、2012、2013年等填空题,18题实验题

21题计算题都有涉及到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要求格式、规范、条理清晰,思路明确)

3、氧气的制取、性质、用途(201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

年实验探究题:发生、收集、制取方程式、仪器名称等)

②第4、9单元:水和溶液

1、水的组成、软硬水的区别、转化(2010年填空题:常见固液分离;

水的硬度的降低方法;)

2、常见过滤水的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馏)(2010年填空题:常

见固液分离;水的硬度的降低方法;)

3、溶解现象(2010年溶液的相关知识,溶解度;)

③第8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

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合金

2、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考点三:物质构成的奥妙(10-12分)---每年中考出现的知识点章节

①第3、4单元--物质的多样性

1、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的分类;(2010年填空题)

2、粗盐提纯

②第3、4单元为例构成的物质

1、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初步认识

2、用微观粒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知道原子的结构

③认识化学元素

1、能正确写出元素名称和化学式(2010年填空题:根据元素符号写化

学式;)

2、元素的简单分类

3、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找出指定元素

四:考点四:物质的化学变化(10-12分)---每年中考出现的知识点章节

①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重要的作用

②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和利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解释在生活中的现像

2、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③质量守恒定律

1、能正确写出反应方程式

2、利用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近几年中考最后1-2道都是计算题、

从难度上来看有所降低,但是注重格式,完整性等多方面考察)

五:考点五:化学与社会发展(10分)---每年中考出现的知识点章节

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②常见的合成材料

③化学物质与健康(六大营养物质在近几年中考中都有涉及到,难度不大,考察的面很广)

近几年中考中学生失分较多的知识点汇总

1、复杂化学式化合价计算、基本计算(质量比、个数比、质量分数、

方程式计算、识图计算);

2、气体实验(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

本实验操作、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物质转化关系

图、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验证、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化学用语(微粒符号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化学方程

式、化学术语)、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分类。

四、今后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继续加强知识点的落实。

在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卷,基础题占到了七成以上,如果能确保学生在基础题上不失分或少失分,这样才可以提高我校的平均成绩,尤其是提高后进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基础知识的落实;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每年在五月份我市要组织开展学生实验考察,那仅是很基础的实验技能,但是在中考中所体现的是综合实验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利用酸、碱、盐的性质,对信息实验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化学试题往往存在多种限定条件,因此读清题目,按要求规范答题,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后期复习中要高标准要求,抓紧细节不放松,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能力。

3、训练规范答题。

在平时的测验或在中考所反应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还有缺陷,要在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民族九年制学校王磊 一、试题概况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按要求设置,数与代数为49%(74分左右),图形与几何为37%(55分左右),统计与概率为14%(21分左右);易、中、难按5:3:2的题序定位及分配分值。 2、试题结构:1~1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8题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9~28题为解答题,分值为88分,总题量为28道题目,总分值为150分。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四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试卷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最后一题的难度略有变化,考查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①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②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

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紧扣课程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对学生的“四基”、“四能”与“核心概念”的考查得到较好的体现。 (1)、题目立足于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四基” 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成。例如:第1、3、4、5、6、13、14、17、20、21、22等题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改编而成。有些题也是学生见过的题目的合理改造而来。 (2)、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试题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另外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借此考查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背景、数据及动手绘制图形来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及复习要基于《课标》和《考试说明》。 试题以《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为依据;体现了《课标》对学生在掌握数学和通过学习数学而达到的自身发展三大方面的要求:获得“四基”、发展能力、养成科学态度。阅读《考试说明》了解中考的考点。哪些是重要考点,哪些是必考考点。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反复练习。对那些

化学初中 201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预测及近三年州统考试卷浅析近三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题分析 1)试题总体比较平稳,注重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试题能结合 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性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1)考生升学的目的(2)阿坝州学生的具体情况。 2)试卷中各部分所占分值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计:31(分)31%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计:13(分)13%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计:6(分)6%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计:13(分)13% 五、科学探究计:26(分)26% 六、计算计:11(分)11% (一)试题的特点 1.强调基础,联系实际。试题所涉及知识全面,难度适中。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在具体信息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生产、科学发展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食品安全、金属的防锈、能源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环境问题、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等多角度、多视角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2.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为突出学科特点,有关实验及实验探究题目在本次中考试题中约占26分,比值较大。 在实验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所给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评价结果的素养。以及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过程,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灵活应用性题目多。今年化学试卷题型注重应用,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应用性题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出现,给学生施展学识和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4.强调计算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化学计算题考点基本没变,难度适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答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卷面上反映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化学用语书写及计算步骤不规范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化学符号的书写是对初中化学基本化学用语掌握程度的体现。复习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化学试卷中涉及化学用语的试题2013年共有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7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与去年相比,在知识内容、题型、题量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不仅注重考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综合意识。试卷分值与去年相比,总分值120分和题型结构没有变化,兼顾了初中毕业水平考试与选拔的功能,不过相比较去年的试题,基础题难度不大,压轴题难度有所提升。 一、试题特点:整体平稳 2017年中考试题考点与前两年对比,不少题目的考察方式与近几年题型相似,具体考点如下:

二、逐题分析:难度适中 (一)选择题 选择题较容易得分,基本上是送分题,基础部分第10题与往年题型不同,内容有变化,今年重点考察的对象是特殊四边形与相似的综合应用,但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第15题往年喜欢考察找规律的题型,今年重点考察的是整体代入法。往年第16题常求阴影部分面积,而今年和去年都是考察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问题。

(三)解答题(一) 第17、18题考点与往年相同,第19题尺规作图题今年放在了解答题(二)中,而以往学生最担心的应用题今年难度有所降低,放在解答题(一)中,容易得分。 (四)解答题(二) 数据分析与几何小综合和以往考察考点相似,但难度不大,容易得分,计算量比以前略有减少。 (五)解答题(三) 解答题(三)题型与去年基本一样,内容变化不大,难度稍有提高。23题函数小综合,相比去年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广,涉及到函数解析式、中点公式、三角函数;24题几何大综合与去年难度相当,不过题型有所变化,重点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与圆的切线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综合内容,要求学生对圆中角度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对相关几何模型熟悉,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第(3)问求弧长,要求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求角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5题压轴题,为图形变换中的动点问题,把等腰三角形、矩形、特殊角度的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最值等编合在一起,同时也体现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并且本题较去年计算量有所加大,对学生的图形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卓越、博达教育专家认为,正确地做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完整的数学思维,区分度较高,具有选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思品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的考题除第1—5题是单纯时政题外,其余的第4—20题,均体现在教材内容里。也就是说,不管题目编制多么灵活,立意角度如何变化,材料怎样新颖,但最终考查的知识落脚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高于教材。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于能力方面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命题中,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出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切实从初中思品课教与学的实际出发,以便于教学中把握考试内容的确定性和导向性。 命题者不回避时政热点、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教材的重点问题,学生关注的很可能就是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突出时代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试卷评价 (一)围绕热点命题 考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的观察和理解,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该卷体现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处处反应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贴近学生实际命题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第21题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第23题的同学对捡到百元 钱的争论等。这些命题符合学生的阅历,拉近了学生与问题情境的距离,减少了审题障碍。 (三)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以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第24题,要求学生分析我国1978年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从而考查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系列知识。该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知识范围中,七年级的有:集体荣誉、完善自我、新型的师生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我国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等;八年级的有:自尊自信、自立、责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九年级的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试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更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主观性试题虽设置了一定的背景材料,但也更多地体现了源于教材、活与教材、高于教材,同教材的联系更为密切,答案也更加贴近教材,还要求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无论是客观性的选择题(1—5题除外),还是主观性的试题,都要求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果没有理论功底,只靠考场上查找资料,是不可能答好这份试卷的。 试题的设问丰富多采,题目不偏不怪,多是考生所熟悉的内容,同时题意的指向性也更为明确,主观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科学性,为考生答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有利考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效 地防止猜题押题、死记硬套所学知识,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彰显地方特色 此次命题按照中考复习研讨会精神,试题突出地方特色。如简答题22题,考到海军诞生地、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学生卷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答案的概括性不够,不够简洁明了,不能做到扣题分析,观点与材料脱节。答案要点不全,术语不准确,口语化严重,不能准确表达观点。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习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规范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和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考试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习题情况 本次试习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习题目:填空习题、判断习题、连线习题、简答习题。所出习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习题怪习题。 二、学生得分分析 ⑴填空习题。学生在做填空习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⑵判断和连线习题。这两习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⑶简答习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详细。失分情况较严重。 三、反思及建议 认真分析考试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习题: ⑴学生普遍存在审习题不认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习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习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习题的能力。

⑵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习题,灵敏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试习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考试试卷答习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习题,大约有10小习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严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是由于学生平常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 第四大类为连线习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⑺8分左右,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络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均匀得分不过半,零分考试试卷也有出现。不管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习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常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中考适应性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6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 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36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5题,15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9题,69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例为6:3:1。 5.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2、19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4、6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7题,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第24题中的方程思想,第5、16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12、15、24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数据与分析 考试基本情况 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瑛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 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 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人易误读字为主;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 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 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年杭州市科学中考试卷(答案)

2018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NaN 5·3H 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 等微粒,已知N 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 .1个N 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N5- 中共含有35个电子 2.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 nO 2)制备KMnO 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 O H 2MnO K 2KOH 4O MnO 224222+?++; ② ↑+++24242H KOH 2O KMn 2O H 2MnO K 2通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 2MnO 4中锰元素显+7价 B.K MnO 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制法中K 2MnO 4是主要原料 3.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下列属于此类植物的是( ) A.大麻 B .天麻 C.蓖麻 D.亚麻 4.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5.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 .1.2米/秒 B.24米/分 C .36千米/时 D.48分米/秒 6.在无菌条作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7.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8.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叶绿体 B.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多边形、圆柱状等 C.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 D.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壁 9.2018年,嫦娥四号探利器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着陆探测。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一定存在的是( ) A .空气 B.水 C.生物体 D.环形山 10.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 .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第10题

2012年深圳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1.选C,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考察五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选D,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的结构 分析:本题考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3.选D,9(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身体的防卫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的三道防线 4选C,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植物的一生 分析:本题考察植物花的结构和功能 5选B,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 分析:考察细胞核的具有遗传功能

6选B,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运输 分析:本题考察血液的循环特点 7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 8选B ,9(下)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9选A,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种子的萌发 分析:本题考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 10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食物的消化 分析:本题考察消化酶的三性”高效,专一,多样性”特点. 11选(B),7(上)第四章理化内容 考点:物理和化学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变化和实验仪器认识 12选A,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表示物质符号的认识 13选C, 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水的电解和元素符号 14选D,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金属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金属的活泼性 15选C,9(上)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物质的转化 分析:考察物质的转化规律和常见材料应用

16.选A,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酸碱盐 分析:本题考察酸碱盐的性质 17选B,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表示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分析:本题考察元素量的计算 18选C, 8(下)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相对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察化学基础概念的计算 19选C,化学知识小综合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酸碱性和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 20选B, 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能对应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21选D, 8(上)第四章物理内容 考点:物质的导电 分析:本题考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2选C,7(上)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常见物理量 分析:本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认识,并学会估计 23选A, 7(上)第四章物理知识 考点:六种物态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常见生活中的一些液化过程。 24选,7(下)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声音的三要素 分析:本题考察音色是由物质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谈谈今年中考的卷面情况 1、选择题得分情况:

从选择题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过半的是24、25、28、29、33、35、36题,得分率最低的是34、37题。 2、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得分情况:

0分率比较高的题为:40、41、42、47、48题,学生失分在哪里?下面我们就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二、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9,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18,比2009年稍难。纵观今年的中考试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前几年的海南中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少了,而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多了。 (一) 选择题: 24题:该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将矿泉水瓶底的标志作为载体,考查了回收标志。命题者出此题的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将化学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趣味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逐渐将STS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在所有的选择题中,24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90.1973%,说明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注重了STS的教学。类似于24题的题目还有25、29、31、33、35、46题,都是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为载体,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25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但4个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可以当堂让学生以身边的物质为例子进行判断和区分,既起到加深的记忆,又达到以身边的物质为载体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形象具体。就在刚刚学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的学生是见到什么变化都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变化?”养成了关注身边的物质变化的习惯,那么无论命题者以什么题材为载体出题,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判断。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能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取得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做题时不能认真审题,比较贪玩,念题时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题,不能用心检查题目,想当然去做题,并且在答完卷后不能认真检验校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做题习惯进行培养。(2)学生在找动物题时,不是很明白题意,并且在写发现地点时学生的拼音错误百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不够透彻,只是含糊其词。 (3)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半年,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表现在分类题上,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学生在分类时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等于提高。 四、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第二大题找动物学生理解不透彻,动物和发现地点书写不准确,学生答的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表达的不太清楚,以致失分。第四大题圈不同,圈一圈把眼睛位置不同的动物圈出来,学生不能日常生活引用到课本中。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不同程度的错了不同的题。 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坦洲实验中学邓凯 通过市平均分来判断,2012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比前几年的数学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是题型没有改变,整章试卷力求稳定,基本没有创新。而且改编试题较多,有点让人失望。不过,反过来想,对我们中考备考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因此,本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试题的传承在哪里?第二部分是试题的创新在哪里?第三部分是给2013年中考备考的个人不成熟的建议。此分析为个人意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事、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试题的传承在哪里? (一)关于“数”的试题,题型连续三年基本相同。 (二)关于“式”的试题,题型与前两年相比,有同有异,加强了化简求值与分式计算。 (三)关于“方程”的试题,题型连续三年没有改变。

(四)关于“应用题”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题序基本不变,但方程模型每年有变化。 (五)关于“函数”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 (六)关于“三角形”的试题,年年都是几何试题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

(七)关于“四边形”的试题,题型连续10年基本相同。今年略有减少 (八)关于“圆”的试题,年年都有变化。 (九)关于“图形基本变换”的试题,今年仍然考了尺规作图,而且由连续几年的“旋转”改为“轴对称”。

(十)关于“相似”的试题,今年没有考查。 (十一)关于“图形与证明”的试题,今年单独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十二)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试题,两个考点,题型一小一大,交替考查。 二、|试题的创新在哪里? 广东省以及中山市的中考数学试卷,基本是通过改编达成创新。创新的类型包括:背景创新,例如第15题;材料创新,例如第16题、第20题、第22题等;设问创新,例如第19题。由此,给我们的感觉是:改编的试题即使创新,也基本上是没有新意。 这给了我们比较有利的提示——备考有章可循;同时,我们要通过2012年试题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一种宝贵经验,即要注意把题讲活,即要注意重点题型的训练以及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年临夏州初中毕业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张有芝 本次考试由临夏州教育局统一命题。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试题简析 1.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7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关联词的运用、名著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古诗默写。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30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两篇是课内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和《过零丁洋》,另一篇是课外文言文,考察了朗读的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翻译以及对诗句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共10分。考察了学生对对联知识掌握以及对联意思的理解。 第五部分是作文,共60 分。文题是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试题包括五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30分)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23分)第四部分是综合性学习(10)40分第五部分是作文(60) 二、试卷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80%。对古诗词的默写错字较多,导致丢分较为严重。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6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某设计图的画面内容,

近三年英语中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英语中考试卷分析 一、近三年中考指导思想和命题特点 中考试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分析近三年的试题有助于获取今年的命题方向, 有助于获取中考的准确信息,有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通过语境考察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选材结合社会的热点,注重时代性和教育性。 3、试题紧密联系生活,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对近三年中考试题中各部分情况分别作出分析: 第一部分听力,主要考察学生对词汇、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也涉及学生生活,学 习及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一节听句子,选出与句子相关的图画 本节所考的图画一般是描述动作,交通等图形标志描述,气候等,多使用一般现在和和现在进行时态,下面是近三年考查到的内容: 做此节的技巧点拔: 1、仔细观察每题所提供的图画内容并找出其异同,预测录音内 容,为进一步理解录音中的信息打好基础。2、注意对主要信息的把握,纠正自己对 图画内容的错误理解,逐个排除不符合录音材料的图画。3、在听第二遍时选出正确 答案 第二节听句子,选出正确答语 本节通常考查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听到的可能是一个问句,也可能不是问句,而是固定短语。 1、先大体看三个选项,预测有可能谈到的内容 2、听前应掌握不同情景中的应答语 3、边听边读,做到眼、耳、口、手协调,善于抓情景中的关键词。

第三节听对话,回答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对话中有用信息和整体理解的能力,通常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听对话,考查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介绍、告别、打电话、访问、天气、评价、询问职业等。做本节时需要在听之前认真浏览题意,尽量猜测对话中可能涉及到的信息,从而增加对听力的理解。 第四节听短文,完成下列信息表格 纵观三年的听力材料,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答案涉及名词、数词、时间、地点以 及简单的计算。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近三年考点归纳如下: 第一节词语释义(5分),考查的重点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划线部分意思来选出最佳 答案的能力,仅通过表面意思很难选出正确的选项,其范围都不超过《英语课程标准》 和《中考英语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上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和短语。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分数分布符合考试说明要求,大致为:力学25分,电与磁学24分,光学5分,热学8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4分,方法2分。 3.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21个,占到总题量的8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

2010-2012中考试卷分析(除阅读作文)

2012: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age red bring lonely find 完成句子题答案: keep in touch with(固定搭配) neither…nor(连词)What a(感叹句) was invited(被动语态)why they are(宾语从句) 作文:如何保持健康 2011: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pity helpful rain free answer 完成句子题目答案: In fact(固定搭配)Both and(连词)How fast(感叹句) why you were(宾语从句)are cleaned(被动语态) 作文:理想的职业 2010:首字母填空题答案: miss rest empty stand gift 完成句子题目答案: it take(固定搭配,it作形式主语)If;be tired(连词if主将从现,be+adj. tire-tired-tiring)how I can(宾语从句)how bad(感叹句)were asked(被动语态) 作文:节约用水 PS:首字母填空:动词+形容词+名词 完成句子均为:一个固定搭配短语+连词+感叹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 2012单项选择答案: 1.the(冠词) 2.not to buy(非谓语动词) 3.how he did(宾语从句) 4.give up(短语) 5.must(情态动词) 6.have read(完成时) 7.best(最高级)8.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9.Everyone(合成代词) 10.which(定语从句) 2011单项选择答案: 1.the other(代词) 2.Although(连词)3.was walking(过去进行时) 4.that(定语从句) 5.writing(非谓语动词) 6.you’d better not(情态动词) 7.go(固定搭配,why not do sth.)8.much younger(比较级及修饰比较级的词) 8.isn’t she(反义疑问句)10.where(宾语从句) 2010单项选择答案: 1.everything(合成代词) 2.with(get on well with固定搭配) 3.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 4.give up(短语) 5.much colder than(比较级与原级) 6.not to bring(非谓语动词) 7. needn’t(情态动词) 8.seeing(固定搭配,what about doing sth. 介词+V.ing) 9. where(定语从句)10.is used(被动语态) PS:情态动词,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连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固定搭配,时态,代词,反义疑问句,被动语态,冠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