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

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8. 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是

A. —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然

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

7:00 7:00 B .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

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 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 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 确的是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 表中数据回答11?12题。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

丙乙甲

13.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盆地

B.平原 C 海洋 D.高原 14. 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A.地壳

B.上地幔

C.内核

D.下地幔

15. 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

1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16?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a 代表岩浆岩

B.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

C.①表示变质作用

D.若b 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 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 -- 沉积岩 ② ------ 侵入岩 ③ ----- 变质岩 ④ ----- 岩浆

A. ①②BE C.③④D.②④

18. 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①

B.③一⑤一①一③

C.③一①一④一②

D.②一④一①一⑤ 19.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

⑤ a

岩浆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造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C.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 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塑而成 20. 在三圈环流中,处于上升气流的位置是

A.南北纬30°附近地区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极地附近

D.副热带地区

21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22. 下列四图,表示北半球信风的是

23.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A .被陆地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

被陆地低压切断 D .被陆地上的高压

切断

24. 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升高 B.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暖峰有关 C. 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D. 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25. 下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A .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 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 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

A B C D

① ②

D.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27. 在下列海洋等温线图中,表示南半球大洋东岸洋流分布的是

A B C

28.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

A. 全球环境力求保持协调一致

B.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C.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D. 自然状况相同的若干区域

29. 在我国大陆东部,坐汽车从北向南,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

30. 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分布规律的是

A .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 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31.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A.冬春多,北部少B.夏秋多,南部少

C.冬春少,西部少

D.夏秋少,东部少

32. 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2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模式的是 A . C . B .

暖流

寒流

——

D .

D

C.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

33.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34.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3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 .科技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 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据此回答36?38 题。

36.大量民工曾经涌人广东的主要原因是

A .广东文化教育水平高B. 民工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D .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37.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 .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民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D.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38.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A .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B.促进广东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C.延缓广东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9.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功能用地 B.住宅区功能用地

C.工业区功能用地

D.文化区功能用地

40.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②城市环境的优劣③距离市中心远近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B ?①③C?③④ D ?②③

41.下列城市的排序,符合交通?宗教.资源顺序的是

A.石家庄大庆拉萨

B.株洲麦地那匹兹堡

C.伯明翰郑州麦加

D.拉萨合肥大同

42.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设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设在大道汇合处,这说明

A.水源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

B.气候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

C.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

D.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影响显

读某产业可能建厂的地点与成本分析表”,回答43?44题。

43.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4.如果该公司吸引了外资进行投资,那么,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啤酒厂②服装企业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电子工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5.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

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

D.山区冲积扇

46.下图是一组表示以煤为原料或燃料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去向的关系示意图。依据图示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是钢铁工业,②是电力工业,③是化学工业 B. ①是化学工业,②是电力工业,③是钢铁工业 C. ①是电力工业,②是纺织工业,③是化学工业 D. ①是化学工业,②是钢铁工业,③是电力工业

47. 美国把许多电子工业装配企业迁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

了: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

和住房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 ④传播新技术、工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48. 下列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

A .中国东北的大豆

B .埃及的棉花

C .古巴的甘蔗

D .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49.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说明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 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50. 以下环境冋题中属于生态破坏冋题的是

A. 土壤污染

B.酸雨

C . 土地荒漠化

D.水资源短缺

二、综合题(共50分)

51. (共11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煤气厂

合成纤维「

.发电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

____________ 此图A点是_____________ 时

(2) ____________________ B点在A点的_____ 方向,正值 (节气),昼长为小

时。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物体从A点向B 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又向______

偏,这是地球_____________ 动的结果。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叫

一个________ 日。

52.(共9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为

(2 )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 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

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

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D.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比较好。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_ 地,

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 。

(5)下列地区的形成中,与该地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 ___________

A.东非大裂谷

B.华山

C.渭河平原

D.喜马拉雅山

53.(共11分)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其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移,冬季移。

(2)图中北半球节气:AC

(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甲是乙是

(4)下列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哪一幅图表示的时间相吻合?

气压蒂和凤带的率节变化圏

气压带

区口凤带

①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进入多雨的湿季。()

②上海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时间。()

③西伯利亚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天气。()

54.(共9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鱼沙

漠草

地农

田河

湖城

市乡

村沙

(1)图中城市中可能较早形成的是、城市,原因为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风景名胜0 5km

A ?平原地形B.气候暖湿C.资源丰富D.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D城市适于发展

工业,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55.(共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在该城市配置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力发电厂、服装

厂,应分别配置在A、B、C、D、E中的哪一点比较合适,并简要说明

理由

化工厂应在

火电厂应在

服装厂应在

钢铁厂应在

(1)自来水厂应在________ 理由

(2)

(3)

(5)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B A C B B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B B D A B B B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D B C C C A 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A C C B C B B C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D D B A A A B C C

二、综合题(共50分)

51.(共11分)(1)(23.5°S, 120°W)90° 16

(2)正北冬至8

(3)左右自转

(4)24太阳日

52.(共9分)⑴背斜向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沉积作用 A

(3)甲(4)乙甲(5)D

53.(共11分)(1)太阳直射点北南

(2)夏至日冬至日

(3)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4)①A②C③C④A

54.(共9 分)( 1) B、C 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临河,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优越)

( 2) C

( 3)石油资源丰富铁路运输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钢铁旅游55.(共10 分)

( 1) 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 2) A 由于污染严重,应在下风向,河流下游

( 3) D 能源产地,在垂直风向的郊外

( 4) B 无污染

( 5) E 接近原料产地,在垂直风向的郊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