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题

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3.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

10. 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辩证法思想

13.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实践的

1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实践性

1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20.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2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方式

2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实践的观点

2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

2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25.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2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27.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相对性

28.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2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法国启蒙思想

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1.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直接动力

3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理论付诸实践

3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5.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6.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理论联系实际

38.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实践——认识——实践

39.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永恒发展的观点

40.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物质性

41.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42. 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参加社会实践

43.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是相对的

44. 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4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直接动力

4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客观实在性

47.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2答题

1.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或落后的标志是: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

3.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世界是统一的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1.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3.它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力 4.它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C.1、2、4

5.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参加社会实践

6.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和静止不可以截然分开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⑤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B.①②③④

7.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⑤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离:C.①②③④

8. 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9.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D.③④⑤

9.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D.③④⑤

10.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11. 国家的实质是: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12.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B.唯心主义的

13. 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①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历史条件的限制③绝对真理无限性的限制④客体可知性的限制⑤主体经验、认识水平的限制:D.①②⑤

14.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下列哪一个不是其起决定作用的原因: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

15. 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①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②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③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④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⑤社会的历史的活动:A.②③④⑤

16. 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①劳动对象②劳动资料③科学技术④劳动者:D.①②④

17.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运动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①事物本身发展的复杂性②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有个认识过程③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个过程④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条件的历史性⑤认识能力的局限性:A.①③④⑤

18.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农民兴修水利工程②渔民出海捕鱼③钢铁工人冶炼钢铁④科学家做物理实验⑤文艺演员表演节目:B.①②③④

19.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

20. 人们的思想观念、动机目的、计划理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

21.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2. 真理的性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①对世界某一个范围、部分的认识②对运动的一个过程阶段的认识③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④对事物有限度的、近似正确的认识⑤包含有错误成分的认识: B.①②③④

23.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①电磁场、引力场②阶级、国家、政党③生产力、生产关系④城市建设规划⑤国家的方针、政策:D.①②③

24.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B.社会实践

26. 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D.实践活动

27.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28. 生产关系是指: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时间是()①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②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③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⑤绝对不变的:C.①③④

30. 生产力是指: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31. 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①③④

32. 人类一切知识、认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3.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4. 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C.客观物质世界

35.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①心外无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④理在事先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A.①②⑤

36.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7. 科学证明,人脑是:C.思维的器官

38.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④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⑤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素:D.②③④⑤

40.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真理具有相对性

41.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42.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①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②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④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⑤意识受世界观的决定和支配:A.①②③

43.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 1.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3.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4.产品分配关系及由它所决定的消费关系:B.2、3、4

44.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①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②从实际出发③理性认识被人民群众掌握④要通过中介环节⑤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C.①②③④⑤

45.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D.①

②③④

46.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有()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⑤意识是人脑天赋的产物:B.①②③④

4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3答题

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2.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观点:D.形而上学

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4.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B.可以改变的

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C.唯心主义的观点

6.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7. 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9.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10.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11.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B.恩格斯

12. 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4.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5.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6. 在可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A.客观性

17.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8.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19. “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说法是()观点:D.唯物辩证法

2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C.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干

22.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3.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2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5.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B.唯心主义观点

26.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27. 相对静止是指: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规律:B.对立统一

30.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C.①②

31.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32. 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人本主义④科学主义⑤非理性主义:C.③④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5.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指: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36. 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7. 新事物是指()的事物:D.符合发展规律

3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D.①②③④

39. 时间和空间是: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40.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1.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社会实践

4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4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45. 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C.机械决定论

4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

47.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8.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B.生产方式的反映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4答题

1.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B.社会分工

3. 生产价格的构成是: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4. 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5. 42. 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C.150%,300%

6.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成正比例关系

7.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8.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10. 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2. 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个人联合”

13. 劳动二重性是指: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4. 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C.劳动资料

15.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部门利润率通常:B.更低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提高

19.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交换价值

20. 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D.100万,500%

21.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创造出剩余价值

22.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生产阶段

23. 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24. 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5.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6.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7.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利己主义

2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I(v+m)=IIc

2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0. 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31.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32.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D.最终用途

33. 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34. 纸币的发行:B.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35. 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36.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平均利润

37. 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相当于平均利润

38.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扩大再生产

39.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D.价值规律

40.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B.按相反方向变化

4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42. 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C.相对价值形式

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国家制度

44.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股东会

45.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C.m

46.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金融寡头

4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8. 垄断低价一般是: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49. 下列关于垄断价格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D.它增加了价值总量

50.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B.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

51.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52.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价值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次作业答题

1.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C.商品资本职能

2.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会掩盖剥削,是因为它直接表现为: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5.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7.劳动交换和经济>经济联系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依次是: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

8.下述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或两次劳动

9.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是:C.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生产相对过剩

11.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3.金融资本是: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14.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7.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

18.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是工人:C.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

19.不变资本是指: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2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C.生产资本

2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C.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2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价值

2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A.使用价值

24.属于生产资本的是: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5.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工人:C.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26.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27.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必要劳动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不变

29.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30. 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B.使用价值

31.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3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I[v+⊿v+(m/x)]=II(c+⊿c)

33.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3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是: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35.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D.创造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构成的

4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劳动力成为商品

4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4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D.跨国公司

4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50.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能够给垄断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52.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4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C.W‘-G’。G-W…P…W‘

3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

46Ⅰ(v +m)=Ⅱc是: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4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9.甲国购买乙国的先进技术用黄金支付,这里黄金执行的是:C.世界货币职能

51.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

43.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7.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可表示为:B.c+v

3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37.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C.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的推动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次作业答题

A型题:

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D.资源配置全球化

2.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C.马克思主义理论

3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B.现代无产阶级

4.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

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6.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B.劳动力成为商品

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9.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D.流通手段职能

10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11.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12.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A.劳动对象

13.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14.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1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共产主义者同盟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按需分配

17.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1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19.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20.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B.新殖民主义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3.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2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所有制基础不同

26.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7.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9.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31.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2.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B.工农联盟

3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3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

35.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共产党宣言》

36.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7.商品二因素是指:B.使用价值和价值

38.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9.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4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马克思主义政党

42.生产相对过剩是: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4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4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45.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46.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D.劳动力

47.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B.流通手段职能

4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成正比

49.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50.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52.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3.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54.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B.无形磨损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北语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答案

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 A.《兰亭集序》 B.《颜勤礼碑》 C.《古诗四帖》 D.《乐毅论》 答案:A 2.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 A.旋律优美 B.节奏粗犷 C.声情并茂 D.理性精神 答案:D 3.司马迁被誉为 A.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B.中国历史学之父 C.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D.纪传体之父 答案:B 4.戏曲的角色分行有 A.文、武、丑、净 B.红、白、黑、花 C.丑、净、旦、生 D.显、隐、单、偶 答案:C 5.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 B.汉 C.隋 D.唐 答案:B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

7.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 A.藏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C 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9.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 A.儒表道里 B.儒表佛里 C.儒佛合一 D.儒佛道合一 答案:B 10.“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 A.诚恳待人 B.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C.诚实做人做事 D.真诚讲信誉 答案:B 11.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 A.“造字之本” B.“六用” C.“六体” D.“六书” 答案:D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1)识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 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 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

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 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