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同步练习(人教九年级上)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同步练习(人教九年级上)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同步练习(人教九年级上)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1.(·河北)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重庆)如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写出以上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粒子的符号:①②③④⑤⑥

(2)一共表示种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3)核外电子排相同的是

(4)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4.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____个质子,_ _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填序号)。

(3)H3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课题3 1.A 2.B 3.(1)H Ne Al3+ P Cl Na+(2)6 ①④⑤(3)②③⑥ (4)②③⑥ 4.(1)3 2 (2)C (3)单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一、判断正误 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 2.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结构。()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5.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6.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二、选择题 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A. 电子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2.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内质子数 D. 核内中子数 3.有关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4.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 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 属于金属元素 5. 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6.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B、C、D、 A、 三、填空题 1.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2)表示阴离子的是; (3)表示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粒子是; (4)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易得电子的粒子是。 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或汉字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5)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6)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 (7)2S2-____________ (8)O2-____________ 3.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第4单元课题三同步优化训练

高中化学选修6同步训练 1.下列实验中没有涉及气体压强原理的是() 解析:选D。苯和水不相溶是产生分层的原因,与压强无关。 2.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选A。选项A中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中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选项C中H2S+Cu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选项D中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 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D。A项苯层中的溴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褪色;B项中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C 项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广口瓶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D项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32是否变质。选项B,不能用硫酸酸化,因为SO2-4也能与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2SO4沉淀,应选用HNO3酸化。选项C,HNO3也能将I-氧化为I2,对实验产生干扰。选项D,利用KNO3与NaCl的溶解度差异,采用结晶的方法可将KNO3除去。 5.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教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种的混合物,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 (3)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炭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完成下列各题: ①烧杯中__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炭粉不溶于稀硫酸,氧化铜溶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根据不同的现象可确定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炭粉在隔绝空气和氧化铜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可能是Cu或Cu和CuO的混合物。 答案:(1)黑色粉末是氧化铜黑色粉末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①无变化②溶液变蓝色,黑色粉末完全溶解③溶液变蓝色,仍有部分黑色不溶物 (4)①有②H2SO4③CuO+H2SO4===CuSO4+H2O

化学学科小课题总结

明确目标,细化环节 --初中化学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的几点认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本学期围绕教师进修学校“抓基础、重课堂、强校本、提素养”的工作主题,确立化学学科的校本研修主题《“过 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化学基础知识教 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现就备课、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品质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质。一堂课,一方面有主 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 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 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 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 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 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 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 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物理组校本课题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 2007--2008年 中考化学试题试题分类汇编及试题 分析 (开题报告) 单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化学组 课题负责人:明海 课题研究人员:廖俊宁明海何丽萍肖利辉曹建华刘斯仪

一、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我们学校处在一个特别时期,今年是四大名校撤销初中部以后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时间,学校面临与外面同类学校激烈竞争的局面。社会,学校,家长给毕业班老师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升学率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当前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意义: 1.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学生在学习时和老师在教学时做到事 半功倍。 2.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的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学校的指标,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前途,社会的关注等几方面决定。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改作业辛苦,学生做作业辛苦,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减负, 又要提高升学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少做题少走弯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 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去加强体育锻炼。 (二)研究的内容 1.中考考点的研究 2.本市过去几年已考题的研究 3.过去两年全国中考题的研究 4.今年中考题预测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类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人员组成: (1)课题负责人:明海初三化学备课组长中教一级 (2)课题组成员: 廖俊宁:初中部教务处主任初三教师高级教师 明海: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何丽萍: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肖莉辉: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曹建华: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刘思仪: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二)课题具体分工: 廖俊宁:负责整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第二轮专 题复习内容 明海:负责分配工作及协调成员工作,收集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三、四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 实验与科学探究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何丽萍: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五、十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肖利辉: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简答题与推断题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曹建华: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八、九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刘斯仪:搜集、整理与教材绪言及第一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三)研究步骤及主要活动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 课题组 成员课题的提出 山田中学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山田中学负责人吴友好宋斌任课化学吴友好周伟然杨昌茂宋斌戴伏佑吉集贤郭欢欢 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 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组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确定研究的小课题 行动研究计 划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研究对象:九年级学段学生 研究内容: 1.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3.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4.通过实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技 能和在新情境下概念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 2.利用成功教育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 了加深概念理解学习,再建认知结构的新途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 中的挫折和困难,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化 学学,今后选择化学学作为职业。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下的抛锚式教学作为理论指导:重视有效地设计 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有效 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著作、研究比比皆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存在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进入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强化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单一思维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取而代之,教师费尽心思、费尽精力,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在规范办学的今天,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一是在教师,二是在学生,三是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上。但关键在教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参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落实,相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4-3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胡景基

惠东县初中教案及单元检测题编写评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教案离子 作者:惠东县稔山中学胡景基

学校:稔山中学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8图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小结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 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 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提高学生参 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 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 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 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 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 拨引导,对于方案①,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 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 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 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化合物NaCl。(通过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 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挂出小黑板]原子、离子的比较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实验1-3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1-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实验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与探究]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1-6 锌的取用 实验1-7 碳酸钠粉末的取用 实验1-8 观察――往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 观察――锌粒中加入盐酸 实验1-9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1-10加热方法――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实验1-11试管和量筒的洗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课题2 氧气 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2-4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2-5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6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实验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活动与探究] 1.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氧气的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 氧气的检验 氢气的检验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实验3-2 品红在水中扩散 [活动与探究] 烧杯1盛浓氨水、烧杯2盛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课题3 水的净化 [活动与探究] 过滤液体 实验3-3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实验3-4 制取蒸馏水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调查与研究水的污染 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拓展性课题观察最轻的气体氢气流吹肥皂泡 实验3-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的形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5、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 学法指导: 1、通过对运动由宏观到微观的对比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 2、通过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稀有气体原子及其它原子的对照与 猜想归纳最外层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利用上面的延伸及离子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初步认识离子化合物。 知识链接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合作学习】: ⑴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⑵什么叫电子层。 ⑶核外所有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⑷什么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多少层,最多的有多少层?它们能量关系如何? 【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P78第三段及表4-4。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师点拨】:1-20号元素。画出He, Ne, Ar , Al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交流】: ⑴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最多排多少个电子? 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多少个电子?

⑶尝试画出13和16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学习】: ⑴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⑵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⑶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⑷元素的性质与什么关系最密切? ⑸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 2、离子的形成 【合作交流】: ⑴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结构是否稳定? ⑵ 【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79页“离子的形成”。 ⑴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⑵离子可否构成物质?如何构成? 【小组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⑴离子符号的书写。 ⑵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小结】: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课后拓展】: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理化教研组小课题论文 化学作业的批改 研究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事实上~作业批改辅导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教师既要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适时地优化作业的批改辅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该如何优化我们的作业批改~并通过作业批改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与能力。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两天~多为三四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怎样较高效的批改作业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段与措施: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互相启发~取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二、离子的形成 1.概念:因 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形成和分类。 原子 (带 电荷的离子) 原子 (带 电荷的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钠离子 ;氯离子 ;镁离子 ;硫离子 ;硫酸根离子 。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练习]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Ca 2+ 2H + 3Cl - 5.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 为例。) - [小结]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讨论] 有如右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⑴当它为原子时,X= ,原子符号为 ; ⑵当它为阳离子时,X 可能为 ,离子符号为 ; ⑶当它为阴离子时,X 可能为 ,离子符号为 。 [反馈练习] 1、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 A.Na 1+ B.OH -1 C.Al 2+ D.SO 42- 2、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 ( ) A .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 .一定是阳离子 C .一定是阴离子 D .无法确定 3.对于Fe 、Fe 2+、Fe 3+ 三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全部 4.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 .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提高题] 6.已知R 2- 核外有x 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这种元素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 A .M-x-2 B .M-2 C .x-2 D .M-x+2 7.下述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 __,属于非金属 元素的是______,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下述微粒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其中原子是_______,阳离子是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

第四单元课题3、4

第四单元课题3、4练习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B.硫酸H2SO4C.氧化铁O3Fe2 D.氢氧化钾K(OH)2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7、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8、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2 C.+3 D.+5 9、分析HCl 、X、HClO 、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A.NaCl B.Ca(ClO)2 C.Cl2 D.Cl2O3 10、已知化合物中铝元素为+3,氧元素为-2,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 能为() A.AlO B.Al2O3 C.Al3O2 D.O2Al2

11、元素R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3,若R 的化合价不变,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 A. R(SO 4)2 B. R 2S 3 C. R 2Cl 2 D. R(OH)3 12、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 .1个—氧化碳分子:Co B .2个碳酸根离子:2CO 32- C .3个亚铁离子:3Fe 3+ D .4个氢原子:2H 2 1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CO 2和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4、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 .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15、饮用水用Cl 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在已经采用高效 安全的ClO 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 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O 2是一种氧化物 B.ClO 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 C.ClO 2中含有氧气 D.一个ClO 2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 16H 31N 2PO 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化学式为C 7H 10O 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 B.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C.莽草酸分子中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 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8 17、下列方框中符合2H 2意义的示意图是( ) 18、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 2O 3,BaCO 3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 2Ba 4Cu 6O 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 A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2 Mg 12镁2X 2+12Cl 17氯782+17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习题精选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1 A.提高原子 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1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6.“绿色化学”是指()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A.无害化工产品.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D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实验A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测量B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C.推理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D.理论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3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 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B.③④)质是( C.②③.良好的绝热性AD.①②③④B.良好的导电性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C.隔水 D.熔点高.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4 )A.无机材料透气.特殊钢板耐高温B C.纳米碳板熔点高).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9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白色固体A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B.调味品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C.易溶于水(1)健康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D(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药(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染B2.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汽车C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