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卫生学(人卫版)-名词解释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卫生学(Hygiene) :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 . 生物圈(biosphere) 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2 . 环境(environment)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 . 食物链(food chain)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4 . 食物网(food web) 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

5. 生态系统(ecosystem) 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6 .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 公害(public nuisance) 指严重的环境污染

9.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1 0 . 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指进人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11.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生活污水含大量氮、磷等物质,可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溶解氧消耗增加,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指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3.环境的自净(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14.吸收(absorption) 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人血液的过程。

15、分布(distribution) 是指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16.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是指肝脏可合成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分子量为6 000?10 000、易与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结合的低分子蛋白。

17.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

1 8 .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於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

19.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20.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 经过体内的I相和II相反应,环境污染物极性增高、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泄,多数化学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的现象。

21.生物活化作用(bioactivation) 指少数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的现象

22.毒性(toxicity) 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是化学物质引起有害生物学效应的固有特性。

23.毒物(toxicant) 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少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病理性损害的化学物

24 .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是指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5 .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系是指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

2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 ,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

26. 二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1.大气圈(atmosphere) 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大气圈

2.空气离子化(air ionization) 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即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的电子与中性分子结合成为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这种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

3.室内小气候(indoor microclimate) 室内由于墙、房顶、地板、门窗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4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人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或性状发生了改变,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5. —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02、H2S、CO、CO2 等,称为一次污染物

6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0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称为二次污染物

7.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烟雾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蓄积于空气中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一种浅蓝色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8. 酸雨(acid rain) 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所有降水

9.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1 0 .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s,IP) 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

11.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指粒径≤2.5um的细颗粒

1 2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环形式联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它们各自的浓度并不高,但若干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同存在于室内时,其联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故总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 4 .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 在1976美国宾州地区的美国军团(退伍军人组织之一)年会上,与会者中暴发了一种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及肺部炎症的疾病,从病变组织中检出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因此将该菌命名为军团菌,该病称为“军团菌病”

15. 降水(fall water) 指雨雪雹水

1 6 . 地表水(surface water) 降水的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塘水库水等。

1 7 .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18. 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9.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 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21 .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的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该水湾中含甲基汞甚高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公害病

22.混凝沉淀(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难以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加以去除,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叫做混凝沉淀

23. 过滤(filtration) 是指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24.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在生物组织中的正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包括20多种

25.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 元素指那些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繁衍不可缺少的元素

26.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地方病。

27.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包括多种疾病形式,如在缺碘地区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

2 8 . 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 在较严重的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地方病。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

29.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30.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某些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高的水或暴露燃用高砷煤的空气而致的一种地方病

31. 黑脚病(black foot disease) 在台湾南部沿海砷中毒病区发现的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脚部干性坏疽。临床表现先为间隙发作性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隙性跛行,一般是大拇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

32. 克山病(Keshan disease) 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区性流行病,该病死亡率高,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

33.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人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34 . 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的痛痛病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灌田生产的含镉很高的稻米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

3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是一些可在环境中较长时间残留,并可发生长距离迁移的物质,已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日趋严重的威胁

36. Hunter-Russel 症候群(Hunter-Russel syndrome) 是水俣病最典型的特异性体征,包括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及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37 . 需氯量(chlorine demand) 因杀菌、氧化有机物及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氯量

38 . 有效氯(active chlorine) 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39. 灾害(disaster) 灾害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害发生了。

40.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 灾害由于自然界物质急剧运动形成的环境变迁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41. 灾害源性疾病疾病因灾害现象而致发或诱发的一系列疾病被称为灾害源性疾病。按照灾害源性疾病的病因、特点等分为①灾害创伤性疾病;②灾害感染性疾病;③灾害应激性疾病

1. 营养素(nutrients) 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亦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2.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人水平,RNI是以平均需要量为基础制订的

3. 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intakes,EAR ) 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人水平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即平均需要量、推荐摄人量、适宜摄人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5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衡量机体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反映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氮平衡= 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6 .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 是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最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人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通常用储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表示,其中,吸收氮= 摄入氮一(粪氮一粪内源氮);储留氮=摄入氮一(尿氮一尿内源氮)。

7.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共有8种,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对婴幼儿而言,组氨酸亦为必需氨基酸

8. 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9.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 人体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严格地说,是指w6 系的亚油酸与系的α-亚麻酸。

10.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s) 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测出的膳食纤维的组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11 低聚糖糖又称“寡糖”,是指由3?1 0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棉籽糖、水苏糖等。

12.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 也称“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成人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13.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 指含量占人体极微的元素,即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0.01%) 的元素,其中有部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必须通过食物获得

14.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指在微量元素中必须通过食物获得的元素,包括铁、锌、碘、硒、铜、锰、氟、氯、钼、鈷、镍、锡、硅、钒。

15. 生理需要量指仅能维持生理平衡或不致发生缺乏病的营养素需要量,即营养素的最低需要量。

16. 维生素尿负荷试验指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后,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测定此维生素的排出量,根据排出量的多少以判定机体该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17. 平衡膳食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BP: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机体的生理要求,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和代谢上近期或远期的紊乱

1 8. 膳食结构也称“食物结构”,是指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它表示膳食中各种食物间的组成关系。当今世界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西方“三高”型膳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第二种是东方型膳食,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第三种类型是以日本为代表,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消费比较均衡;第四种类型是地中海膳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蔬菜、水果摄入量高

19.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是目前评价营养状况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20.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 由于热能和(或)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和(或)水肿的营养缺乏病。此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严重时可使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病儿抵抗力低、易感染,死亡率高

21 .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c rate,BMR ) 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其水平用基础代谢率(BMR) 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22 . 混合喂养指用部分母乳加牛奶或奶粉补充的喂养方式。其原则:先喂母乳,再喂牛乳或代乳品。每天必须喂乳3 次以上。让婴儿按时吸吮乳头,刺激乳汁分泌

23 . 人工喂养在母乳完全不能喂养时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的喂养方式。人工喂养代乳品的要求:营养成分和热能应与母乳相似;易于消化吸收;清洁卫生,安全无菌。

24.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 从治疗的角度研究日常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即各种食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饮食配方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5.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 :经口或胃肠道置管提供营养物质至胃肠道的方法

26. 静脉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 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

27. 高渗性非酮性昏迷高血糖未及时发现及控制,大量利尿、脱水,最后昏迷

28. 要素膳(elemental diet) 要素膳是一种营养素齐全,化学成分明确,无需消化即能被肠道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渣膳食

29. 肠外营养通过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为

肠外营养支持

30.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指摄入了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31.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32.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33.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人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4. 防腐剂(preservative) 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并抑制食品中

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35. 普通膳食(normal diet) 是医院的基本膳食,接近正常人膳食

36. 软食(soft diet) 是一种质软,容易咀嚼,比普通膳食易消化的膳食

37. 半流质(semi-liquid diet) 比较稀软的,易咀嚼吞咽,易消化的膳食,为流

质至软食之间的过渡膳食

38 . 流质(liquid diet) 液体状食物或在口腔可融化为液体的食物

39. 经管营养将液状的营养物质经特定的喂养管送入胃肠道的一种临床营养方法,可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要。

40. 完全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容量大,可提供完全胃肠外营养,故中心静脉营养在临床上又称为完全静脉营养。合理使用该技术,可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维持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体重增加

41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分为B 系和G系两大类

42. 增味剂(flavour enhancer) 味剂指补充、增进、改善食品中原有的口味或滋味及提高食品风味的物质。

43.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 ) 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 .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 . 职业紧张是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3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

引起的特定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4. 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5 . 工伤(occupational injury) 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

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6.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

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7 .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

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8 . 上岗前健康检查指用人单位对准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上岗前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掌握其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

9. 定期健康检查(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 指用人单位按一定时间周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并为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

10.应急健康检査由于劳动生产过程中某些特殊情况,使劳动者遭受或可能遭受急

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称为应急健康检查

11.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

12 .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3 . 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 是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

14.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 主要以气态吸入引起组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

15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6.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

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17.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浓度

18. 变性珠蛋白小体是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珠蛋

白分子中的巯基,使珠蛋白变性,形成沉淀物出现在红细胞内,即“变性珠蛋白小体”

19 . 毒蕈碱样作用(muscarinic signs and symptoms) 用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

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A ch 与M 型受体结合,引起效应器兴奋,主要表现为心血管活动

受抑,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收缩和消化道、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等,这种作用与毒蕈碱作用相似,称为毒蕈碱样作用。

20. 烟碱样作用(nicotinic signs and symptoms) 在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后膜上,乙酰胆碱与N型受体结合,对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

终板引起的先兴奋后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烟碱相似,称为烟碱样作用。

21 .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myasthenia syndrome) 指乐果、敌敌畏等

部分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后24h?96h,在胆碱能危象后和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出现的以肌无力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

22 .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3 . 总尘指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总量。

24.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直径<5um可以进人呼吸道深部的粉尘。

25 . 粉尘分散度(dust dispersity) 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u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

26. 尘肺( pneumoconiosis) 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某些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

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7 . 粉尘沉着症指吸人锡、钡、铁等生产性粉尘后,引起肺组织产生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在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不进一步发展,X线胸片出现的阴影也可逐步消退。

28 . 矽尘作业指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尘作业

29. 矽肺(silicosis) 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0. 晚发性矽肺(delayed silicosis) 指曾经职业性接触高浓度矽尘,在脱离矽尘作业时,X 线胸片未发生明显异常,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所出现的矽肺。

31. 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人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接触的粉尘类型也不同,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引起的尘肺包括矽肺、煤肺和煤矽肺3种类型,煤工尘肺是煤矿粉尘作业工人所患尘肺的总称

32.煤斑指在煤工尘肺患者肺内所见到的主要由煤尘细胞灶和煤尘纤维灶组成的、直径在2?5mm的病理改变表现。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原发性特征性病变。

33. 石棉小体(asbestos body) 指在石棉接触者或石棉肺患者肺内检出的、铁反应呈阳性,形态多呈火柴棒状、哑铃状或串珠状的结构

34. 棉尘病(byssinosis) 是由于长期吸入棉、麻、软大麻等植物性粉尘引起,多在周末或节假日休息后再工作时出现以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星期一热”,临床上具有特征性的胸部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通气功能下降,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功能损伤,但肺部病理并无类似尘肺的纤维化改变

35 . 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 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X:或2°C 以上的作业

36 . 热辐射(heat radiation) 指温度较高的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

37 .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指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38. 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指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

39.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较长时间停留于强噪声环境,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的现象

40. 声压级指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将被测声压与基准声压的比值通过对数转换变为级的形式来表示声压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41. 响度级(loudness level) 指将声波的频率和强度这两个物理量统一起来,以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值来表示声音响度大小的主观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是昉。

42. 手臂振动病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是振动性白指,属我国法定职业病。

43. 运动病(晕动病)(motion sickness) 指接触低频率、大振幅的全身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反应症状的总称。

44. 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指频率在100?300GHz (波长范围为1?3km) 的电磁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45 .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发生核跃迁的期望数,SI单位的专名单位是贝可(Bq),暂时并用的单位是居里(Ci)。

1.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 扩大家庭由两个或更多的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组成。

3. 社区社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历史共同体,是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的历史统一,同一个社区中的人具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使自己的许多需要得到满足,由此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意识。

4 .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由于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类特殊疾病

5.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1. 三级预防不同类型的疾病,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可选择适当的预防模式。三级预防即为不同级别或水平的预防。

2.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也称病因预防,主要指疾病前期(或称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一级预防的综合措施包括针对人群或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

3.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4.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5.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 ) 指最贴近基层的基本卫生保健。从需要上来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从受益来说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从方法上来说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从学术上来说是科学可靠的;从经济上来说是人人能负担得起的;从国家来说是政府的职责; 从群众来说既是权力,又是义务;从卫生机构来说是要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的。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 人格化服务(personalized care) 重视人胜于重视病,医患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从个体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寻找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来解决问题,注重研究患者的个性并针对个性实施诊疗措施。

2. 临床预防(clinical prevention) 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在临床现场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健康维护、健康促进以及减少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3.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帮助基本上属于健康的人们达到最理想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4. 临终关怀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庭开展一系列综合性、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动作就逐渐迅速准确,其原因是() A. 神经纤维的突起逐渐形成 B. 神经纤维的分枝逐渐形成 C. 神经纤维的髓鞘逐渐形成 D. 神经纤维的接触逐渐形成 2. 下列关于脑细胞能量来源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蛋白质 B.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脂肪 C.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葡萄糖 D.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麦芽糖 3. 生长发育包括() A. 体格发育和脑发育 C. 肌肉发育和脑发育 D. 骨骼肌肉发育和精神发育 4. 语言教育形象化的作用是() A. 能够刺激右脑机能发展 B. 能够达到活化左脑的目的 C. 能够协调左右脑的作用 D. 能够有助理解和记忆 5. 婴幼儿发育最快的系统为() A. 运动系统 B. 神经系统 C. 消化系统 D. 呼吸系统 6. 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系统为() A. 内分泌系统 B. 泌尿系统 C. 运动系统 D. 生殖系统 7. 下列关于反映小儿近期生长发育状况

指标说法,正确是() A. 身长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 为灵敏的指标 B. 胸围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 B. 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为灵敏的指标

C . 肺活量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最为灵敏的指标 11 .不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方法D . 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是() 为灵敏的指标A.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8.季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豆类混食 身高增长较快和体重增长较快的季节分B.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饪,提高别是()其消化吸收率 A .春季、冬季 C.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 B . 冬季、夏季要的营养素 C . 春季、秋季D.赖氨酸对人体非常必要,在每餐D . 秋季、冬季饭菜中都要添加赖氨酸 9.下列关于儿童热能消耗的描述,正确12.下列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的是()是() A . 儿童的热能消耗与其生长发育的A.蔬菜 速度无关 B.根茎类 B . 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占儿童热C.蜂蜜 能消耗的绝大部分 D.谷类 C . 儿童和成人由于活动所需的热能 13 .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是一样的A.吃的越多,长的越胖 D .摄取食物不需要热能供给 B.纤维素可以吸收和保留水分,并 10 .儿童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刺激肠蠕动 A .基础代谢 C.使血浆胆固醇的含量升高 B . 生长发育D.膳食纤维有利于钙、锌等矿物质C . 活动的吸收

药剂学名词解释

1 绪论 1.Pharmaceutics (Pharmacy) 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 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 (Ethical) 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 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2.Suspensions 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3.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剂: 使混悬微粒絮凝时加入的电解质或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24.Emulsions 乳剂: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5.Emulsifying agents/Emulsifier: 乳化剂: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的物质26.Liniments 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27.Lotions 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28.Nasal drops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29.Ear drops 滴耳剂: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30.Gargles 含漱剂:指用于喉咙,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31.Drop dentifrices 滴牙剂: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植物学习题集 附答案

植物学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但是,藻类因为有________,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称为学名(Scientificname),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完整版)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卫生学练习 A.远视 B.近视 C.弱视 D.散光 9. 丙种球蛋白是(b ) A.自动免疫制剂 B.被动免疫制剂 C.非特异性免疫制剂 D.自然自动免疫制剂 10. 具有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症状表现的儿童可能患了( a ) A.蛔虫病B.晓虫病C 钩虫病D.鞭虫病 11. 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 c ) A.37C 以下 B.36C 以下 C.35C 以下 D.34C 以下 12. 儿童梦魇现象属于(a ) A.睡眠障碍B 情绪障碍C.品行障碍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13. 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怖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 负强化法D.消退法 14. 儿童膳食中所供热能占总热量 25%的餐点是(a ) A.早餐 B.午餐 C.午点 D.晚餐 15. 一般情况下,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 a ) A.固定B.冷敷C.止血D.把伤者移到担架上 16. 给婴幼儿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d ) A.哭闹B.饭后C.运动后D.安静后 1. 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b ) A.30厘米 B.34厘米 C.38厘米 D.42厘米 17. 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 d ) A.35C B.36C C.37C D.38C 18. 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 1?新生儿出现水肿现象往往发生在出生后 A.1 天 B.3~5 天 C.10 天 2?婴幼儿呼吸方式的特点是(b ) A.以胸式呼吸为主 C.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并重 3?儿童在出生后某一时期胸围会赶上头 围, 每小题1分,共16分) ( b ) D.30 天 B.以腹式呼吸为主 D.既不属于胸式呼吸也不属于腹式呼吸 该现象发生的时间段是( b ) C.1岁半左右 c ) D.2岁左右 4. 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 A.手长、足长 B.上下肢长度 C 身高和体重 5. 具有抗生酮作用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脂类 6. 不属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的是 A.食品被污染 D.头围和胸围 7. 不属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表现的是 ( A.面色苍黄 c ) C 碳水化合物 d ) B.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D.食用致敏食物 d ) D.水 B ?肝、脾、淋巴结肿大 C ?表情呆滞、嗜睡 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主要用来治疗( D.恶心 c )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不足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粗糙等。④片重差异超限:产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波动百分率小,并每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 次减少至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片、控释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 2、片剂的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不同辅料可提供不同功能,即稀释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等。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须根系:是指主要由或者全部由不定根及其侧根组成的根系。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称为凯氏带。 芽:芽是指分布于枝条的顶端或叶腋内,是未发育的枝条或花和花序的原始体。

最新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 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班 第二学期《幼儿卫生保健》试卷(B) 任课老师: 座号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5分) 1.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有:、、 2.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等问题。 3.人体的四大组织是、、和神经组织。 4.呼吸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5.牙齿的主要功能是 6.传染病流行环节是、、。 7. 糖类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和。 8.消化系统由和组成。其中消化管包 括、、食 管、、、和 肛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适量的接受阳光的照射,可使身体产生维生素C,以预防佝偻病() 2.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是脑垂体() 3.幼儿心脏血液排出量少,所以幼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比成人少() 4.营养是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能促进脑的发育() 5.应为幼儿选择头小,刷毛较软,较稀的儿童牙刷() 6.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抑制强于兴奋,好动不好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幼儿看书、画画时,柔和的光线应来自幼儿的左上方() 8.交感神经可使心跳减慢,副交感神经则使心跳加强() 9.唱歌、欣赏音乐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0.幼儿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条件反射

2.生长 3.肺活量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有哪些? 2.请简述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3.请简述生活作息制度的意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发生意外事故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五、论述题(12分)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六、材料分析题(12分) 李南是中班的小朋友,平时好动,经常上课捣乱,他的班主任老师对他父母说李南患有儿童多动症,你认为他的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应如何做?

药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药物: 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类与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得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得物质。按其来源分三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 药物剂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与给药部位等要求而制备得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得具体药物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药品:药物经过一定得处方与工艺制备成得制剂产品,就是可供临床使用得特殊商品。 药剂学: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得一门学科。药剂学(Pharmaceutics)就是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合理应用得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与临床医疗实践性质。 制剂工艺: 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能诊断、预防、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需要得制剂产品得过程。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就是药剂学研究得核心主要研究对象。 临床医疗实践性:药物制剂研究必须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药物剂型,设计给药途径,设计制备工艺等,最后设计得制剂产品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药物递送系统(DDS):将必要得药物,在必要得时间内递送必要得部位得新型递送技术。其目得就是提高原料药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剂辅料:就是用于生产药品与调配处方释使用得赋形剂与附加剂。药品中,除活性物质外,其她得物质均称为辅料。 药典(pharmacopoeio):就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得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家药品标准就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与其她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得永久偶极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偶极发生转动,形成异极相对取向,而产生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植物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3.细胞器 4.胞间连丝 5.细胞周期 (二)填空: 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 和三部分。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和。 4.质体是、和的总称。 5.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6.胞间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的桥梁。 7.纹孔膜是由和组成的。 8.花色素存在于细胞的中。 9.纺锤体由构成。 10.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断互换发生在期。 11.植物细胞原生质中主要的有机物有、、、。 12.植物细胞中的储藏物质主要有、、等三种。 (三)判断与改错: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性质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虎克第一次观察细胞时,因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未能发现细胞核。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检验植物细胞贮藏的油类和脂肪时,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是苏丹Ⅲ。 12.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四)选择填空: 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 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 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 A.显微结构 B.亚显微结构 C.超显微结构 D.亚细胞结构 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具双层膜结构的有(),具非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细胞壁 E.液泡 F.质膜 G.微管 H.染色体 I.高尔基体 J.内质网 K.核膜 L.核仁 4.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学前卫生学试题和标准答案(00002)

学前卫生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新生儿出现水肿现象往往发生在出生后(b) A.1天B.3~5天 C.10天 D.30天 2.婴幼儿呼吸方式的特点是(b) A.以胸式呼吸为主 B.以腹式呼吸为主 C.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并重 D.既不属于胸式呼吸也不属于腹式呼吸 3.儿童在出生后某一时期胸围会赶上头围,该现象发生的时间段是(b) A.6个月左右B.1岁左右C.1岁半左右 D.2岁左右 4.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c) A.手长、足长 B.上下肢长度 C.身高和体重 D.头围和胸围 5.具有抗生酮作用的营养素是(c) A.蛋白质B.脂类 C.碳水化合物D.水 6.不属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的是(d) A.食品被污染 B.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C.有毒化学物质被加入食品之中D.食用致敏食物 7.不属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表现的是(d) A.面色苍黄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表情呆滞、嗜睡 D.恶心8.“常规遮盖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主要用来治疗(c) A.远视B.近视C.弱视D.散光 9.丙种球蛋白是(b) A.自动免疫制剂 B.被动免疫制剂 C.非特异性免疫制剂 D.自然自动免疫制剂 10.具有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症状表现的儿童可能患了(a ) A.蛔虫病B.蛲虫病C.钩虫病D.鞭虫病 11.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c ) A.37℃以下B.36℃以下C.35℃以下 D.34℃以下 12.儿童梦魇现象属于(a) A.睡眠障碍B.情绪障碍C.品行障碍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13.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怖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A.系统脱敏法B.阳性强化法C.负强化法D.消退法 14.儿童膳食中所供热能占总热量25%的餐点是(a) A.早餐B.午餐 C.午点 D.晚餐 15.一般情况下,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a ) A.固定 B.冷敷 C.止血D.把伤者移到担架上 16.给婴幼儿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d) A.哭闹B.饭后C.运动后D.安静后 1.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b) A.30厘米 B.34厘米C.38厘米D.42厘米 17.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d ) A.35℃B.36℃C.37℃D.38℃ 18.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植物学2习题

菌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1. 寄生腐生专性腐生专性寄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转主寄生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菌丝体菌丝组织体子实体 二、填空 1. 某些低等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为_____,高等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 2. 某些真菌在环境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可以发生变态形成_____,常见的有、和。 3. 水霉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_____孢子,它具有一种独特的_____现象。 4. 子囊孢子和担孢子都是倍核相孢子;从形成方式上区分,子囊孢子是_____孢子,而担孢子是孢子。 5. 子囊菌的子实体又称为_____,它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而而高等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为。 6. 木耳为_____隔担子,银耳为_____隔担子,蘑菇为隔担子。 8. 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具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称_____。 三、问答题 1. 以火丝菌为例,简述子囊、子囊孢子和子囊果的形成过程。 2、真菌门分为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简述担孢子的形成过程? 地衣植物 填空 1. 地衣是由_____和_____组合的复合有机体,由于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 _____上、_____上、_____和_____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2. 地衣体的菌类的营养靠_____提供,藻类的水分、无机盐和CO2只好依靠_____供给,二者是关系。 3. 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由决定的。 4. 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苔藓植物

一、名词解释 孢蒴颈卵器原丝体蒴齿 二. 填空 1. 地钱的孢子散发借助于,葫芦藓的孢子散发借助于。 2. 苔藓植物的假根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其中苔纲植物的假根为_____,藓纲植物的假根为______________。 3. 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_____,属于_____—部分,具有_____作用。 4. 葫芦藓的孢子体可分成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孢蒴可分为_____、_____和 _____等结构。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_____,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_____中。另外一种营养繁殖是叶状体衰老的部分死亡腐烂,在_____处断开,个体就一分为二; 6. 葫芦藓的孢于囊中有一种行干湿性运动的促使孢子散布的构造是。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2、植物学家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 3、简述葫芦藓的生活史? 4、苔藓植物分为几个纲,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蕨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维管植物原叶体小型叶与大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叶与异形叶环带 二、填空 1. 原始蕨类的配子体通过_____作用取得营养,进化蕨类的配子体呈_____形。 2. 卷柏目与石松目的主要区别是:卷柏目茎的节处生有_____;叶的基部有____孢子_____型。 3. 真蕨亚门与其它四个亚门的显著区别是具有_____,叶幼时_____;孢子囊常集聚成。苹目、槐叶苹目与真蕨目的最大区别点是生境为_____生,孢子囊群藏于特化了的_____内,孢子_____型。 4. 蕨类植物门分为_____个亚门. 其中_____亚门是现代生存的最繁茂的一群蕨类植物,它分为_____纲、_____纲和_____纲。

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A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对出生头4—6个月的孩子,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是( ) A.牛奶 B.羊奶 C.鲜果汁 D.母乳 2.乳牙共20颗,于( )出齐。 岁半左右岁左右 岁半左右岁左右 3.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 )原则。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建立动力定型 D.保护性抑制 5.乳母饮食中除主食和多样化的副食外,还应多吃些粗食,使乳汁中有足量的(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7.在六种营养素中,可以产热的营养素有( ) 种种 种种 8.维生素C又名( ) A.硫胺素 B.胡萝卜素 C.抗坏血酸 D.叶酸 9.增进抗龋齿能力的最主要微量元素是( )

A.钙 B.氟 C.磷 D.维生素D 10.假如小儿未见流鼻血,大便呈柏油样,则表明发生了( ),应立即就诊。 A.肛门裂 B.细菌性痢疾 C.肠套叠 D.消化道出血 11.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 A.斜视 B.弱视 C.近视 D.斜视性弱视 12.计划免疫属于( )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13.( )是由空气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 C.甲型肝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 这是婴儿孤独症的( )障碍。 A.行为 B.语言 C.社会交往 D.情绪 15.肥胖症属于( ) A.心身疾病 B.营养性疾病 C.消化道疾病 D.遗传性疾病 16.在冷水浴中刺激较温和、方法简便的锻炼方法是( ) A.冷水擦身 B.冷水盥洗 C.冷水冲淋 D.冷水洗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_____ ___关”。 2.婴幼儿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面,称_______________。 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家长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可观察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保健用图是 _______________。 4.铁大部分存在于血液中,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并参与体内________的运输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