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8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8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8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8套本练习题适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为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特提供了20套题型相同,难度相似,本练习册没有提供答案,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37-35×2+121×3=____

2.2×73-3×58=____

3.5×(____+117)-6×41=729

4.(173+____)×7-8×29=1511

5.120÷2+53-____×112=-9967

6.2×92-3×79=____

7.54+117×196-7×53=____8.____×3+131×4=734

9.54+98×62-7×81=____10.(52-90)÷____+50=881/18 11.2×45-3×____=-11412.(190-90)÷125+50=____ 13.(____-90)÷183+50=3056/6114.2×____-3×79=-157 15.54+167×____-7×49=88016.(76+190)×7-8×____=1358 17.88-(82×____)+79=-106318.96×3+____×4=872 19.(83-90)÷____+50=243/520.2×____-3×39=-85 21.(166+40)×7-8×____=133822.2×____-3×88=-252 23.51-____×2+68×3=-124.88-(145×____)+3=-23254 25.5×(119+190)-6×____=126926.2×80-3×____=-35 27.____-96×2+60×3=4728.(____+129)×7-8×29=1252 29.6÷2+53-46×____=-827030.(14-90)÷____+50=3812/77

31.(____+136)×7-8×87=138332.5×(56+____)-6×59=71 33.88-(____×109)+75=-1237234.5×(____+121)-6×79=266 35.(199-90)÷____+50=4559/8936.88-(____×182)+43=-21527 37.____-96×2+4×3=-15938.14÷2+53-64×146=____ 39.2×54-3×____=-15940.111÷2+53-29×____=-1407/2 41.(____-78)×(65-43)=-72642.(19-78)×(65-55)=____ 43.190×3+____×4=84244.25×3+____×4=527

45.(187-78)×(65-____)=-828446.(169-90)÷____+50=2329/45 47.5×(____+42)-6×13=110748.(139-78)×(65-79)=____ 49.____×3+41×4=65950.(97-90)÷____+50=1857/37 51.(40-90)÷____+50=5000/10152.____÷2+53-33×158=-5110 53.46÷2+53-26×____=-460454.____-67×2+198×3=515 55.____÷2+53-20×121=-232956.5×(92+38)-6×64=____ 57.5×(____+175)-6×36=82458.5×(____+54)-6×82=718 59.____÷2+53-56×166=-918660.19-101×2+____×3=-6

61.164÷2+53-87×119=____62.55-21×2+8×3=____ 63.145×3+157×4=____64.(55-90)÷57+50=____ 65.5×(____+47)-6×88=46266.5×(88+165)-6×____=887 67.78÷2+53-77×____=-1022668.(171-90)÷82+50=____ 69.5-____×2+38×3=8370.(16+____)×7-8×41=260 71.(141+____)×7-8×63=100872.87-137×2+153×3=____ 73.____×3+62×4=63574.163×3+____×4=689 75.(94-78)×(65-____)=-16076.88-(36×108)+7=____ 77.(13-78)×(65-3)=____78.(197-90)÷111+50=____ 79.____-47×2+46×3=8180.54+58×____-7×41=4987 81.86×3+____×4=33482.21-160×2+191×3=____ 83.(3+43)×7-8×____=4284.54+129×53-7×39=____ 85.(112-90)÷____+50=1561/3186.(67-90)÷184+50=____ 87.(4-90)÷____+50=1764/3788.69÷2+53-5×____=-65/2 89.____-1×2+95×3=30490.(____-78)×(65-155)=-3330

91.123÷2+53-____×47=-8325/292.54+20×136-7×____=2669 93.88-(161×166)+45=____94.5×(191+44)-6×95=____ 95.47×3+103×4=____96.5×(199+91)-6×____=1192 97.5×(125+124)-6×94=____98.2×60-3×68=____

99.(____-90)÷141+50=7024/141100.51-190×2+160×3=____ 101.(____-78)×(65-137)=-1944102.(____-78)×(65-26)=2301 103.(____-90)÷178+50=4419/89104.5×(177+191)-6×____=1804 105.5×(140+87)-6×____=547106.54+135×32-7×61=____ 107.88-(138×87)+71=____108.17×3+____×4=507 109.5×(100+____)-6×61=159110.2×99-3×79=____ 111.88-(81×____)+93=-791112.2×52-3×58=____ 113.102×3+111×4=____114.(193-78)×(65-____)=-14720 115.2×42-3×33=____116.2×87-3×10=____ 117.2×____-3×65=-177118.(5-90)÷180+50=____ 119.(126+148)×7-8×____=1398120.(____-78)×(65-141)=5168

121.(114-90)÷____+50=1158/23122.(____+70)×7-8×29=1077 123.(____-78)×(65-139)=-5032124.47-____×2+109×3=262 125.(84-78)×(65-____)=-558126.88-(____×21)+15=-1073 127.(173-78)×(65-117)=____128.(90+63)×7-8×____=327 129.83×3+____×4=901130.5×(____+11)-6×95=400 131.(____-90)÷115+50=5672/115132.51-147×2+48×3=____ 133.88-(20×70)+97=____134.51-6×2+____×3=465 135.11-19×2+____×3=192136.(139+73)×7-8×5=____ 137.19×3+____×4=253138.____-91×2+13×3=-70 139.(196+161)×7-8×37=____140.41×3+157×4=____ 141.54+180×152-7×____=27393142.(187+____)×7-8×7=1456 143.54+183×114-7×73=____144.(183+____)×7-8×5=1647 145.54+86×____-7×51=16725146.54+____×18-7×1=1289 147.____÷2+53-91×16=-2685/2148.5×(182+____)-6×60=645 149.5×(135+____)-6×98=882150.(169+38)×7-8×____=753

151.45-____×2+54×3=-147152.2×____-3×16=104 153.(175-78)×(65-____)=194154.19-195×2+____×3=-215 155.5×(104+82)-6×____=876156.____×3+156×4=864 157.(100-78)×(65-____)=-990158.(103-90)÷____+50=4963/99 159.54+53×180-7×____=9503160.(____+179)×7-8×7=2499 161.95-188×2+49×3=____162.85÷2+53-96×199=____ 163.5×(68+134)-6×92=____164.2×____-3×97=-123 165.88-(____×101)+1=-4153166.(____-78)×(65-89)=-2808 167.88-(197×____)+5=-5817168.88-(75×____)+51=-7136 169.54+23×19-7×____=36170.(____-90)÷31+50=1591/31 171.88-(44×____)+19=-7021172.44÷2+53-14×____=-2291 173.25-199×2+78×3=____174.2×10-3×65=____ 175.(33-90)÷____+50=7193/145176.2×82-3×____=-10 177.(11-78)×(65-72)=____178.54+117×47-7×____=4972 179.88-(157×15)+____=-2168180.88-(104×129)+____=-13297

181.____-95×2+96×3=125182.77-182×2+____×3=-137 183.194×3+86×4=____184.5×(118+____)-6×37=603 185.2×11-3×87=____186.(____+89)×7-8×15=685 187.2×31-3×12=____188.(39+____)×7-8×99=-295 189.____×3+86×4=842190.88-(69×138)+81=____ 191.88-(14×____)+97=115192.54+14×____-7×17=1181 193.5×(171+196)-6×____=1559194.(1-78)×(65-____)=2079 195.____÷2+53-33×153=-9955/2196.40÷2+53-29×184=____ 197.88-(____×4)+21=-235198.(79-90)÷____+50=9039/181 199.(____-78)×(65-130)=3900200.2×____-3×64=-66 201.____×3+107×4=764202.(107-90)÷____+50=6667/133 203.(157+18)×7-8×63=____204.147÷2+53-79×____=-8753/2 205.____÷2+53-52×112=-5737206.(____+181)×7-8×45=1537 207.(74+17)×7-8×55=____208.(135-78)×(65-____)=2223 209.127÷2+53-71×108=____210.137×3+175×4=____

211.67-____×2+176×3=337212.7÷2+53-____×197=-6191/2 213.(85+____)×7-8×45=305214.5×(____+30)-6×27=173 215.(67-78)×(65-____)=-33216.5×(155+182)-6×____=1379 217.____×3+104×4=515218.79-182×2+117×3=____ 219.154÷2+53-54×94=____220.(38+62)×7-8×____=260 221.9-____×2+4×3=-305222.(49-78)×(65-____)=2030 223.88-(____×149)+37=-17159224.____÷2+53-21×71=-1350 225.____-171×2+187×3=282226.88-(138×156)+89=____ 227.54+____×186-7×29=9523228.5×(47+48)-6×74=____ 229.2×71-3×____=73230.44×3+____×4=416 231.2×____-3×50=-114232.(94-90)÷138+50=____ 233.____×3+140×4=827234.138÷2+53-32×39=____ 235.19÷2+53-36×60=____236.2×____-3×92=-104 237.(160-90)÷152+50=____238.59-____×2+41×3=-20 239.2×____-3×4=124240.(____-78)×(65-76)=-660

241.____÷2+53-32×144=-9097/2242.(____-90)÷91+50=638/13 243.74÷2+53-10×16=____244.(95-78)×(65-____)=629 245.5×(174+____)-6×49=891246.(129-78)×(65-166)=____ 247.54+52×____-7×43=8125248.(195+26)×7-8×____=1427 249.173÷2+53-4×168=____250.5×(____+68)-6×63=182 251.55-57×2+138×3=____252.(9+____)×7-8×79=481 253.176÷2+53-61×197=____254.(____-90)÷141+50=7120/141 255.88-(148×22)+____=-3157256.88-(167×186)+____=-30921 257.137×3+52×4=____258.2×____-3×41=-37 259.88-(99×27)+55=____260.(____-78)×(65-121)=-1792 261.(____-78)×(65-43)=2354262.5×(189+105)-6×____=1080 263.88-(154×23)+1=____264.(____+136)×7-8×37=1503 265.54+____×100-7×77=2715266.88-(56×183)+____=-10097 267.2×53-3×____=31268.88-(182×____)+51=-12419 269.188×3+134×4=____270.(136+33)×7-8×____=615

271.88-(70×____)+53=-909272.54+87×81-7×73=____ 273.____×3+147×4=834274.88-(78×199)+____=-15335 275.79-11×2+97×3=____276.2×9-3×50=____

277.____÷2+53-19×93=-3303/2278.(____+161)×7-8×15=1707 279.161÷2+53-44×____=-13285/2280.2×76-3×31=____ 281.5×(73+171)-6×____=1034282.(7+190)×7-8×____=923 283.88-(3×22)+____=105284.88-(111×____)+1=-1354 285.(65-90)÷172+50=____286.(____-78)×(65-27)=-1140 287.54+144×43-7×11=____288.(19-90)÷____+50=6229/126 289.5×(42+16)-6×____=122290.89×3+____×4=411 291.____×3+95×4=740292.(____-78)×(65-106)=1312 293.2×83-3×____=64294.118×3+____×4=802 295.65×3+____×4=407296.(38-78)×(65-____)=-1360 297.72×3+____×4=512298.2×17-3×____=-173 299.(83+165)×7-8×29=____300.54+34×120-7×____=3595

1.330

2.-28

3.78

4.76

5.90

6.-53

7.22615

8.70

9.556310.36 11.6812.254/5 13.10814.40 15.716.63 17.1518.146 19.520.16 21.1322.6 23.12824.161 25.4626.65 27.5928.83 29.18130.154

31.16132.29 33.11534.27 35.8936.119 37.2138.-9284 39.8940.28 41.4542.-590 43.6844.113 45.14146.45 47.19548.-854 49.16550.37 51.10152.102 53.18054.55 55.7656.266 57.3358.188 59.11460.59

61.-1021862.37 63.106364.2815/57 65.15166.63 67.13468.4181/82 69.1870.68 71.7572.272 73.12974.50 75.7576.-3793 77.-403078.5657/111 79.3780.90 81.1982.274 83.3584.6618 85.6286.399/8 87.3788.24 89.2190.115

91.9192.15 93.-2659394.605 95.55396.43 97.68198.-84 99.64100.151 101.105102.137 103.28104.6 105.98106.3947 107.-11847108.114 109.5110.-39 111.12112.-70 113.750114.193 115.-15116.144 117.9118.1783/36 119.65120.10

121.69122.117 123.146124.56 125.158126.56 127.-4940128.93 129.163130.183 131.12132.-99 133.-1215134.142 135.73136.1444 137.49138.73 139.2203140.751 141.3142.29 143.20405144.58 145.198146.69 147.121148.19 149.159150.87

151.177152.76 153.63154.52 155.9156.80 157.110158.99 159.13160.186 161.-134162.-38017/2 163.458164.84 165.42166.195 167.30168.97 169.65170.131 171.162172.169 173.-139174.-175 175.145176.58 177.469178.83 179.99180.31

181.27182.50 183.926184.47 185.-239186.26 187.26188.32 189.166190.-9353 191.5192.89 193.46194.92 195.37196.-5263 197.86198.181 199.18200.63 201.112202.133 203.721204.57 205.68206.90 207.197208.26 209.-15103/2210.1111

211.129212.16 213.10214.37 215.62216.51 217.33218.66 219.-4946220.55 221.163222.135 223.116224.176 225.63226.-21351 227.52228.31 229.23230.71 231.18232.3452/69 233.89234.-1126 235.-4195/2236.86 237.3835/76238.101 239.68240.138

241.13242.6 243.-70244.28 245.63246.-5151 247.161248.15 249.-1065/2250.44 251.355252.150 253.-11876254.160 255.11256.53 257.619258.43 259.-2530260.110 261.185262.65 263.-3453264.121 265.32266.63 267.25268.69 269.1100270.71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计算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 一、口算。 50+790= 18×6= 862÷2= 60÷4= 800÷4= 360×3= 138+92= 0÷6= 560-90= 6000÷3= 160×4= 3500÷7= 108×7= 80×80= 405÷5= 478+97= 260÷5≈68×12≈43÷6= 55÷6= 二、()里最大能填几? 7×()<46 ()×6<35 8×()<30 54>()×7 三、列竖式计算。 1、258+49 = 2、645-376= 3、405-316= 4、93+618= 5、56×34= 6、650÷7= 7、780÷9= 8、18×7 8= 验算:验算: 四、递等式计算。 856+72÷9 53×21-68 (86-48)×86 364÷(56÷8) 68×42+59 264-38×24 五、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48个月=()年 35天=()星期 4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厘米=()分米 138秒=()分( )秒 300公顷=()平方千米80000平方米=()公顷 1元2分=( )元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 1990是()年,2月有()天。 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1.6元=1( )6( ) 一、脱式计算。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268+29×65 315-345÷3 574÷(125-118) 948-13×52 17×36÷3 560-12×24 375÷5×24 二、在里○填上“<”、“>”或“=”。 246÷3○492÷6240÷5○246÷6600÷4○700÷5 0.2○0.020.41○0.14 3.5○3.47 1.2○0.98 1.4○1.36 1.08○0.99 3.58○3.547.01○7.10 三、列式计算。 1、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2、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3、64的14倍减去522,差是多少? 4、748与116的和是8的多少倍? 5、2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6、6个752比5172少多少? 7、25与47的和乘98,积是多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基础天天练 一、口算 6×3= 49÷7= 18÷6= 24÷8= 40÷5= 500+300= 450+500= 360-80= 9×6= 72÷8= 28÷7= 5×9= 360-30= 730-700= 18÷3= 3400-300= 120+400= 21÷7= 700+800= 9×4= 48÷6= 1200+800= 8×7= 460+400= 6×8= 6×7= 45÷5= 200+800= 24-6= 8×3= 35÷7= 3000-1500= 760+60= 27+53= 240-120= 二、知识之窗 1、1吨=()千克()千克=5000克 4吨=()千克9000千克=( )吨 ()吨= 2000千克3000克=( )千克 2.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三年级学生重30()机场跑道长约3() 桌子高85()大头针长22() 10张白纸约重2(),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三、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 1、一枝铅笔长18米。()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4、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吨。() 5、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6、一头猪重100千克。() 7、一头成年蓝鲸重30千克。() 四.计算

6吨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 2毫米=()毫米 1吨—700千克=()千克6吨—2000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吨200千克+1800千克=()吨 400分钟=()时()分150分钟=()时()分 2.在()里填上“=”、“<”、“> 2吨()960千克1000克()3千克 45克()3千克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 15吨()15千克5000千克()5吨 五、快乐ABC(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最轻的是()。 A.7000克B.2吨C.2千克 2.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00() A.米B.分米C.千米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B.克C.吨 4.我步行1小时能走5() A.千米B.分米C.厘米 5.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六·、生活多彩园(解决问题。)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计算专项练习题集锦

一、口算 32+9= 60×3= 50÷2= 22×4= 66÷6=71-7= 400÷2= 90÷3= 69÷3= 62÷2=28+17= 30×8= 800÷4= 13×2= 20×4=64-36= 31×2= 36÷3= 84÷4= 140÷7=15×4= 9×80= 15×40= 49×10= 150×2=56×10= 42×30= 30×20= 31×30= 4×60=5×60= 20×10= 8×70= 7×40= 27×30=10×10= 6×30= 150×4= 16×40= 50×30=70×3= 70-3= 60×40= 35×20= 64÷4=36+50= 40×50= 18+6= 200×30= 42×4=63-7= 230×20= 130×3= 60×50= 150÷3=260×2= 75-26= 21×40= 35×20= 15×80=300×6= 15×8= 23×30= 51÷3= 24×3=34×2= 15×5= 490÷7= 21×3= 15×6=120÷6= 25×4= 14×5= 30×60= 17×3=25×40= 125×8= 13×5= 14×4= 75×4=308×7= 105×30= 1200÷4= 5×17= 48÷3=90×6= 1400×5= 12×8= 92÷2= 150×4=3200×2= 24×20= 28×3= 6×13= 650÷5=900÷6= 10×47= 12×20= 18×2= 84÷3=1900×5= 720÷4= 50×70= 26×30= 18×4=36×20= 4×250= 160×2= 480÷2= 50×6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 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 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 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 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 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 1、一年有( )个季度, 9月在第( )季度,这个季度共有( )天。 2、有30天的月份是( ) 3、夏令营从7月24日开始到8月4日结束,一共有( )天。 4、我是( )年( )月( )日出生的,那一年是( )年。 5、暑假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 6、通常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884年、1989年、1994年、2000年、2004年中,( )是平年,( )是闰年。 7、小红生日是第二季度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 )月( )日。 8、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有( )个星期零( )天。 二、连一连。 闰年的二月份 28天是31天的月份六月 平年的二月份29天教师节 10月1日 平年2005年国庆节 9月10日 闰年2004年是30天的月份十月份 三、用竖式计算。 780÷3 513÷5 904÷5 872÷4 四、解决问题。

1、服装厂从4月28日到5月2日,一共加工了370件服装。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件服装? 2、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9千米,今年3月1日开始,3月底完工,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3、订一份《小学数学报》每月9元,订一份《电视节目报》每个季度15元。(1)订阅一份《小学数学报》全年的要多少钱? (2)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全年的要多少钱? 4、白云小学的同学去春游, 2辆大客车能够坐96人。他们学校有550人,租11辆大客车,够坐吗? 【篇二】 一、填一填(1题每空0.5分,共6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1、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我们看地图时,上面是( ),下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图书馆在学校的( )面,图书馆在公园的( )面,学校在小华家的( )面。小华从家向( )面走,到( ),再向( )方向走,能到便民超市。 3、0乘任何数都得( ),0除以( )的数都得( )。 4、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 )几次。 5、计算120÷3=( )时,想:( )。 6、一个数的3倍是300,这个数是( )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题

学习-----好资料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1分=()秒120秒=()分 180分=()时5分=()秒4时=()分 2时20分=()分75分=()时()分 3分13秒=()秒100秒=()分()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3)、爸爸每天工作8()。(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 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7、6分○60秒160分○3时4分○200秒3时○300分 250分○5时60秒○60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45分。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140分。()。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500秒②8时③100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①1×4 ② 4×1 ③20÷4

学习-----好资料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①3时30分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结束。 ①7:30 ②6:30 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上第二节。 ①9:05 ②8:75 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苍溪县黄猫乡中心小学校汪国民

2020年3月25日各单元知识点系统归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

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3、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统计 1、平均数:①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30天, 只有2月有变化。 3、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第1套本练习题适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为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特提供了20套题型相同,难度相似,本练习册没有提供答案,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141÷2+53-39×____=-7631/2 2.88-(107×63)+____=-6630 3.54+14×112-7×____=1125 4.(70+____)×7-8×55=323 5.(182-78)×(65-124)=____ 6.(52-78)×(65-85)=____ 7.54+102×61-7×43=____ 8.____×3+114×4=561 9.(105+112)×7-8×89=____10.54+155×____-7×39=14351 11.79÷2+53-59×134=____12.(18+____)×7-8×37=558 13.(20-90)÷____+50=148/314.2×____-3×90=-168 15.88-(122×55)+69=____16.(125+____)×7-8×87=1222 17.2×1-3×39=____18.2×79-3×14=____ 19.2×70-3×18=____20.51-____×2+162×3=435 21.(103-90)÷____+50=6013/12022.(34+176)×7-8×____=1126 23.54+____×11-7×71=63524.2×55-3×17=____ 25.115÷2+53-44×____=-923/226.(39-78)×(65-____)=-858 27.2×____-3×43=-4528.5×(58+44)-6×54=____ 29.54+100×____-7×89=913130.5×(162+77)-6×42=____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91039教程文件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76比( )多18;5的( )倍是65。 2、在算式□6÷8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 □最大填( )。 3、下午1:30、上午9:10和晚上8:00用24时记时法分别记作( )、( )和( )。 4、右边的长方形使是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5、找规律,450,500,550,( ),( ),( )。 6、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一位数,积最少是( )位数,最多是( )位数。 7、从8时到12时,王师傅共加工3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 )个零件。 8、用7、8、9可以摆出( )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它们相差( )。 二、计算。(12分+28分=4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60÷3 = 6×500 = 88÷4 = 1600 - 600 = 4×12 = 84÷2 = 32×2 = 93÷3 = 27 + 35 = 16 + 34 = 53 + 35 = 78 - 44 = 2、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计算每题4分,验算2分)。 70÷5 99÷6 82÷4 验算:验算: 156×4 6×305 8×420 三、解决问题。(共40分) 1、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4分)

2、 平均每组多少人?(4分) 3、一件羊毛衫是120元,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4倍。买1件这样的大衣需要多少元钱?(4分) 4、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5、希望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午去了3批学生,每批169人,下午又去了213人,这一天共有多少学生去参观?(4分) 6、小红做小红花,从上午8时到下午1时,一共做了225朵,她平均每小时做多少朵?(4分) 7、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4分) 8、渔沟中心小学三年级有 5个班,每班都是5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4分) 9、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4倍,长是24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4分) 10、渔沟小学六年级有150人,三年级的人数比六年级的2倍少40人。 三、六年级共有多少人?(4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基础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复习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大全(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 35+24= 480-70= 160+240= 340-150= 78+22= 62-14= 700+80= 350+170= 430-280= 54÷9=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57+348 802 - 633 526+274 46÷5 700 - 546 376+95 86÷9 406 – 237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8分) 1、2米=()分米4000千克=()吨 20毫米=()厘米5吨=()千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西瓜重3000()②一车西瓜重4() ③数学课本厚约8()④教室的长约8() 3、比120少80的数是( )。( )比50千克多170千克。 4、14除以3,商是(),余数是()。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6、在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9﹤70 26﹥4×()5×6﹤()

90﹥9×()()×2﹤16 ()×7﹤50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一个鸡蛋重50( )。 【① 吨② 千克③ 克】 2、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 【① 6② 7③ 8】 4、用两个长8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最大的是( )厘米。 【① 40② 36③ 24】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0分)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有65块巧克力,每8块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 3、粮店运来大米865千克,上午卖出278千克,下午卖出388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调研检测 三年级数学 时量90分钟答题95颗☆卷面5颗☆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卷面合计☆数 一.我会填空。 1.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一棵大树高5()。 ③小明身高大约是14()④这辆货车最多载货物5() 2. 8分米=()厘米()吨=5000千克 1分30秒=()秒 9000米=()千米 3.比300多54的数是(),300比54多(), 4.9的4倍是(),42是()的6倍,18是6的()倍。 5.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6.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3 4○3 4 2 4 ○3 4 1 6○1 4 2 5 ○3 5

7.小东和小明进行400米赛跑。小东用了1分13秒,小明用了1分6秒,()跑得快一些。 8.希望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丁小飞的学号编码是2011040328,他是2011年入学,班级排序为28,那么该校三年级一班王明明是2012年入学的,班级排序为16,那么他的学号编码是()。9.三(1)班有42人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和音乐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美术小组的有34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28人,()人既参加了美术小组又参加了音乐小组。 10、小明6:55从家出发去上学,30分钟到学校,小明到学校时间是() 二.我会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踢毽子的有6人,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的6倍,跳绳有12人() 2、5千克棉花比5千克铁轻。() 3、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 4、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5.把一张纸分成5份,4份就是这张纸的。() 三、我会选择。 1. 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丽跑了2圈后,还差()米就是1千米。 A. 200 B. 600 C. 800 3 4、1 8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3 8>1 8 >3 4 >1 8 1 8 >3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