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0·合肥质检)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湖北B.吉林

C.山东D.江苏

2.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非农产业发达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D.山地面积广阔

3.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①加大惠农力度②扩大垦荒规模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20·广东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此完成4~6题。

4.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B.资源

C.气候D.文化

5.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和市场

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政策和税收优惠

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6.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

A.海运繁荣B.产业集聚

C.科技创新D.市场广阔

(2020·福州质检)下图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据此完成7~8题。

7.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原因是()

A.三省交界,交通便利

B.河流众多,人口稠密

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

D.气候适宜,森林茂密

8.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

①修缮回迁②调控客流量③规划重建④整体搬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0·梅州调研)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示意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年份

河网密度

/(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

系数

河流曲度

1960 3.73 11.55 3.61 1.09

1980 3.44 10.75 3.12 1.07

2000 2.93 9.29 2.25 1.06

9.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A.支流增加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宽D.河道加深

10.1980年以后比1980年以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河道淤积B.年降水量减少

C.垦荒造田D.快速城市化

1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A.汛期水位上升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两个大题,共56分)

12.(2020·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相关部门对云南省西部山区某自然村进行了农业普查,下图是该村地形剖面图,下表是该村不同海拔土地利用结构(%)。该村面积约1.5 km2,2018年户籍人口362人,常住人口286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生产的熟制逐步发生改变,大部分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海拔1 000 m附近稻田一直保持一年两熟,成为该村的基本农田。

海拔/m 700以下700~900 900~1 100 1 100以上

稻田86 91 51 0

住宅0 0 9 0

菜园0 0 22 0

其他14 9 18 100

(1)

(2)表中,该村“其他”土地包括多种利用类型,请列举其中3种主要类型。

(3)说明海拔1 000 m附近稻田成为该村基本农田的有利条件。

(4)分析该村水稻熟制改变的积极意义。

13.(2020·石家庄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及解析

1.B

2.A

3.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第2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第3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

4.A

5.A

6.C解析:第4题,湾区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海湾,具有海运优势,故A正确。第5题,外向型产业需要进口原料、加工后要大量出口产品到市场,而湾区位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在湾区。第6题,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有创新、领先的产品,则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

7.C8.A解析:第7题,图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位于河流源头位置,可判断该处位于山区而地形较封闭,与外界联系不便,使其能保留下来,故C正确。第8题,古村落的形成有其独特地理环境背景,以及“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不宜整体搬迁,规划重建;而应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加以修缮,同时还要调控来此参观的客流量来减轻对建筑物的破坏。

9.B10.D11.A解析:第9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不断降低,说明支流减少,故A项错误;河流曲度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平直,故B项正确;水面率不断下降,说明河面逐渐变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河道深浅变化,故D项错误。第10题,由表中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该流域支流减少。河道淤积是支流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错误;太湖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大,但不可能持续减少,故B项错误;垦荒造田需引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流水量,但不是流域水系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快速城市化会使河流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会直接减小河网密度、水面率和河网发育系数,从而影响水系发育,故D项正确。第11题,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水面率减小、河网发育系数降低、

河流曲度减小,会导致河网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汛期水位上升,故A项正确、D项错误;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B项错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水系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12.解析:第(1)题,根据“户籍人口362人,常住人口286人”,水稻生产的熟制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等信息,说明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使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第(2)题,图中800 m以下有一个低洼地,可能是水域;1 100 m以上为当地海拔最高处且地势较陡,同时没有稻田、住宅和菜园,可能是林地类;表中显示只有在900~1 100 m之间才有住宅,则此处其他用地应包括交通、建筑类用地。第(3)题,图中显示1 000 m处坡度较缓而利于耕作;此处有住宅、菜园,说明接近村庄,便于管理与耕作;能一年两熟,说明该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等)适宜,农产品品质更好。第(4)题,首先明确改变的含义是变为一年一熟,可从土地肥力恢复、人地矛盾缓解、稻米品质提升等角度分析;注意水稻熟制变为一年一熟,可在最适宜的季节播种、生长,同时可延长生长期而使品质得到提升。

答案:(1)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小。

(2)林地(果园、茶园),水域(草地、荒地),交通用地(建筑用地、厂房、商店)。

(3)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位于阳坡,光照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距离村庄较近,利于耕作和管理(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4)减少劳动量,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改善水稻生长期水热条件,提升稻米品质;减轻土地压力,改善土壤肥力。

13.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 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答案:(1)R 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