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总结

陈情表总结
陈情表总结

陈情表总结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只疾病丧死)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晚有儿息(古义:子;今义:呼吸时进出的气)

4.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赴任;今义:飞跑)

5.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6.沐浴清化(古义:指蒙受;今义:洗澡)

7.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泛指读书人)

8.臣以供养无主(古义:无人主持;今义:不知所属)

9.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上级报告)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不重要)

11.臣之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指身心劳苦;求人做事的客套话)

三、一词多义

1.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为)

臣具以表闻(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2.矜:犹蒙矜育(怜惜)

不矜名节(自夸)

3.拜:谨拜表以闻(拜上)

拜臣郎中(授官)

4.见:慈父见背(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可译为“我”)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能见之(看见)

四、词类活用

1.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2.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里)

6.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7.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8.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离)

10.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使......闻)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能见之

今臣亡国贱俘

2.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3.倒装句

历职郎署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省略句

愿乞终养

谨拜表以闻

阿房宫赋总结

一、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各种建筑都向中心区攒聚,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3.齐楚之精英(古义:本味事物的精华部分,此比喻金玉珍宝;今义:常比喻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怜悯)

二、一词多义

1.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

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焉: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4.而: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谁得而灭族也(表顺承)

三、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北;向西)

2.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3.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4.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廊腰缦回(名词作状语,像腰一样;像缦带一样)

6.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弹弦,这里指演奏乐曲)

7.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金银珠宝)

9.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意动用法,把......看做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石子)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为鉴)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动用法,为......哀)

滕王阁序总结

一、通假字

1.俨骖非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指云气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古今异义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古义:在;今义:保持;保全;连接)

2.北海虽赊(古义:远;今义:欠)

3.是所望于群公(古义:表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

4.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心意)

5.俨骖非于上路(古义:大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6.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困难;今义:贫穷)

三、一词多义

1.引: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恭疏短引(序)

2.穷:穷岛屿之萦回(极)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四、词类活用

1.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看,望)

2.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4.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5.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

6.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7.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8.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逃)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渔歌唱晚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3.倒装句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延参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

兰亭集序总结

一、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趣通“取”)

二、古今异义

1.少长咸集(古义:都;今义:有盐味)

2.列坐其次(古义:两个词,其,代词;次,旁边,水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4.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5.夫人之相与(古义:两个词,夫,句首发语词;人,指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

1.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长,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2.一:若合一契(一个)

其致一也(一样)

固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

3.以:引以为流觞曲水(连词,表承接)

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连词,因)

4.之:及其所之既倦(往、到达)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指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夫人之相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5.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

当其欣于所遇(对)

终期于尽(引出动作行为对象)

四、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

2.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3.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围绕)

4.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5.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作名词,眼睛;耳朵)

6.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

7.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放纵、奔驰)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9.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修契事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倒装句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3.省略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勾践灭吴游侠列传总结

一、通假字

1.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3.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娶”)

4.将免者以告(免同“娩”,生育,临产)

5.三年释其政(政通“征”,指赋税徭役)

6.而摩厉之于义(摩厉同“磨砺”,磨练)

7.无不餔也(餔通“哺”,给人食物吃)

8.无不歠也(歠通“啜”,给人水喝)

9.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同“岂”,难道)

10.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1.振人不赡(振同“赈”,救济)

12.以躯以躯借交报仇(借通“藉”,帮助)

13.与人饮,使之嚼(嚼通“醮”,喝干杯中酒)

14.解家贫,不中訾(訾同“赀”,资材,钱财)

15.敖而无足数者(敖通“傲”傲慢无礼)

16.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乡同“向”,以前)

17.衣不完采(采通“彩”,花纹)

18.乃阴属尉使曰(属通“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

1.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义:武士;今义:比喻坏人党羽)

2.苟得闻子1大2夫之言(1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用于人的通称,或专指儿子。2古义:官名;今义:医生)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中原地区)

4.丈夫二十不取(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丈夫)

5.生丈夫(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丈夫)

6.十年不收于国(古义:国内人民;今义:常用于指“国家”)

7.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古义:平常的人;今义:平庸的人,贬义)

8.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古义:逃跑;今义:死去)

9.是吾德不修也(古义:不周到;今义:不修饰,不修理)

10.诸公以故严重之(古义:非常敬重;今义:程度很深)

11.解布衣为任侠行权(古义:作威作福;今义:行使权力,弄权)

12.状貌不及中人(古义:普通人;今义:中间人)

1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古义:管理;今义:知道)

14.言侠者皆引以为名(古义:两个词,把......作为;今义:一个词,

认为)

三、词类活用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名词作动词,穿)

2.必庙礼之(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

3.请得解客舍养之(名词作状语,在别处)

4.又郊败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用法,使......退却)

6.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用法,使......洁;使......美;使......饱)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动用法,使......感到羞耻)

8.遂去其贼(使动用法,使......离开)

9.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动用法,使......做帝王的奴隶)

10.怪之,问其故(意动用法,以......为怪)

11.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意动用法,以......为耻)

12.人貌荣名(意动用法,以......作为容貌)

13.请报之(为动用法,为......报仇)

14.而可无死乎(为动用法,为......死)

四、一词多义

1.为: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介词,替)

及解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动词,转变)

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动词,做)

穷治所犯,为解所杀(介词,被)

杀者亦境绝,莫知为谁(判断动词,是)2.乃:问其故,乃解使脱之(副词,竟然)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判断动词,是)

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副词,于是、就)

久之,乃得解(副词,才)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国之孺子之游者(定语后置)

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甚己之私(主谓倒装)

乃号令于三军(状语后置)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状语后置)

勾践说于国人曰(状语后置)

2.省略句

寡人请更

乃解使脱之

人又杀之阙下

置其母家室夏阳

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3.判断句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4.被动句

居邑屋至不见敬

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洛阳牡丹记总结

一、通假字

1.列第不出三已下(已通“以”)

2.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直通“值”,价值)

二、古今异义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古义:提及,重视;今义:牙齿)

2.土人皆取以为薪(古义:柴草,柴火;今义:薪水,工资)

3.使马上不动摇(古义:摇晃,摇动;今义:意志不坚定)

4.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5.不宜限其中以自私(古义:偏私谁;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

6.然未闻有以名著者(古义:两个词,名,名目;著,著称。今义:有价值的出名著作)

三、一词多义

1.虽: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即使)

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虽然)

2.而:而洛阳人不甚惜(转折连词,却、但、可是)

而越之花以远罕识(顺接连词,可不译)

四、词类活用

1.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名词作动词,以物垫衬)

2.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名词作动词,栽培、种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2.被动句

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3.省略句

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使马上不动摇

4.倒装句

接花工尤著者(定语后置)

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

《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夙遭闵凶(通“悯”,闵凶,忧伤的事)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通“又”) 二、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的境地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12.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故老,旧臣 13.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度过 14.保卒余年使动用法,使……保全 15.臣侍汤药名词作动词,喝水吃药 16.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17.历职郞署名词作动词,任职 1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 19.诏书特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下诏 20.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2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用作状语,在外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用作状语,在内 三、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九岁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正式建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诉,诉说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臣欲奉诏奔驰极速上路,奔走效力迅速地跑 拜臣郎中尚书部的属官中医医生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微不足道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臣亡国贱俘 2、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则告诉不许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且臣少仕伪朝 4.宾语前置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慈父见背 五、一词多义 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因为 于 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向 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高二年级语文课文翻译及知识点:《陈情表》(Word版)

高二年级语文课文翻译及知识点:《陈情表》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

陈情表 文言知识整理。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通“又”) 二、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科举考试的初级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诉,诉说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赶快向前,奔走效力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上书部的属官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10、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太子的属官清洗马匹 12、寻蒙国恩不久寻找 三、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12、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3、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4、外期极功强近之亲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四、一词多义 1、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2、于 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 3、之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助词,的 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少 少多疾病年岁小 解鞍少驻初程稍稍 少仕伪朝年青时 一时多少豪杰多少 5、志 舅夺母志志向 听臣微志愿望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志 6、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回答7、婴 夙婴疾病缠绕,被缠绕 举婴,欲投之河婴孩 8、矜 犹蒙矜育怜惜 不矜名节自夸 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悯臣孤弱怜惜,悲痛 10、薄 门衰祚薄浅薄 日薄西山迫近,靠近 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 11、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一定的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约会 良剑期乎断希望,要求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陈情表》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练习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练习 (一)通假字,请加点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二)词类活用,请加点解释,并指出活用类型。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则刘病日笃。 4.夙遭闵凶。 5.猥以微贱。 6.臣少多疾病。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8.臣少仕伪朝。 9.历职郎署。 10.谨拜表以闻。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文言固定句式,加点指出句式固定处,并翻译。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2.有所希冀。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四)翻译并指出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五)省略句、判断句,翻译并指出句式 1.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实为狼狈。 3.本图宦达。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②拜臣为郎中。③除臣为洗马。 6. ①具以表闻之。②拜表以闻之。 (六)状语后置句 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七)请根据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成语 1.孤独困苦,无依无靠。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舐犊。 8.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

《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

《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 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7. 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8. 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0.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1.臣之进退。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 12.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3.无以终余年。终:使动用法,使……终。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孝廉,秀才:名词作动词, 做孝廉,做秀才。 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4.拜臣(为)郎中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句 6.且臣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7.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8.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9.但以刘日薄西山省略句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恩情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陈情表第一课时答案

《陈情表》预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一、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二、文体知识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三、字音整理: 臣以险衅()终鲜()兄弟期功强()近门衰祚()薄常在床蓐()猥()以微贱除臣洗()马逮()奉圣朝 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四、文章内容整体感知 1)谁向谁陈情? 2)陈什么情? 四、内容框架 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自己与祖母“更相为命”的情状,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处在“报国恩”和“徇私情”不可兼顾的两难之中,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1.1 陈情表 教案第一课时(鲁人必修三)

1.1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带读,学生诵读,解决文中的字音、字形问题;指导学生较好的把握文章的音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研读课文,了解行文思路,解读李密所陈之“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继续指导学生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步骤 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文章所陈之“情” 4. 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疏通文本,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重难点 1.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他所陈述的几种“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作者所陈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由此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封建人才的培养目标:“完人”——遵守“三纲五常” 五常:仁义礼(等级制度)智(学识)信(忠)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封建人才个人修养:“孝悌”——温良恭俭让 二. 初步感知文本 1.学生集体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应(yìng)门期(jī)功强(qiǎng)近 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生当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刘病日笃(dǔ)更(gēng)相为命 2.教师带读,矫正读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音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真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三.文本分析 1.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请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简单解读,教师补充完善。 李密处于新旧政权的交替时期。他本为蜀汉旧臣,地方名流,对世人影响较大,后因政权更迭沦为西晋俘虏,晋武帝重其才华,召其入仕。李密怕引发非议,日后为官不顺,为了避免出仕带来的问题,他打算等人心稳定后再寻入仕。此时,李密一方面想避其风头,另一方面需自保,毕竟拒绝入朝为官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矛盾使李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李密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他能找到合理的借口吗?结局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入文本,学习李密的《陈情表》,看看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2. 点明主旨 李密的《陈情表》实为辞职书,他的真实目的就是:“辞不赴命” 3.解读标题 陈:陈述;情:实情;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4. 分析李密用哪几种“实情”打动了晋武帝 (1)家事——“同情” 孤弱:孤,父死母嫁;弱,少多病,九岁不行。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零丁……既无……晚有…… 内外均无人:外无……内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刘氏:夙婴疾病……未曾废离 作者采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孤弱、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人物形象,用形象来感人。 对比手法的使用:刘氏悯臣孤弱←→刘夙婴疾病;孤弱←→晚有儿息 (2)赞扬当朝(圣朝,政治清明)——“进退两难”之情 前太守:察臣孝廉借口 辞不赴任—————臣以供养无主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形容词作动词,加重(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陈情表 复习学案 (含答案+被动句知识点)

《陈情表》学案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险衅()祚()薄应()门之童猥()以微贱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拔擢()宠命优渥() 二.通假字 夙遭闵凶闵通() 常在床蓐蓐通() 零丁孤苦零丁通() 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 三.古今异义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古: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古:今:飞跑 ③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今:对别人说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古:今:数量小 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古:今:身心劳苦 四.重点虚词 1、以: ①臣以险衅(); ②臣以供养无主(); ③谨拜表以闻(); ④猥以微贱();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臣具以表闻(); 五.重点实词 1、行: 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2、矜: ①犹蒙矜育(); ②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3、至: ①至微至陋(); ②无以至今日(); 4、见: ①慈父见背();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 5、亲: ①躬亲抚养();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日: ①日薄西山(); ②报养刘之日短(); ③而刘病日笃() 7、当: ①当侍东宫(); ②死当结草(); 8、薄: ①日薄西山(); ②门衰祚薄(); 9、拜: ①拜臣郎中(); ②谨拜表以闻();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1、夙: ①夙遭闵凶(); ②夙夜忧叹() 六.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 3. 则刘病日笃。日:() 4. 夙遭闵凶。闵凶:() 5. 猥以微贱。微贱:()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 【积累运用】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 二、实词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1. 行 (1)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走,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3伯 (1)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4.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5.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敬词。 7.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8.息 (1)晚有儿息。子,名词。 (2)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9.朝 (1)朝廷,名词。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 (2)早晨,名词。朝不虑夕。 10.薄 (1)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陈情表(第一课时)

. . . . . , “ , 陈情表(一) 【学习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2.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 3.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现代汉语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自主学习 1.解题。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密的《陈情表》等。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 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李密,西晋文学家。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 官。公元 263 年,司马昭灭蜀汉,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 其中之一。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 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 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 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 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 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陈情表》选自 ,本书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定,所以又名 ,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2.给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 ) 夙( )遭闵( )凶 门衰祚( )薄 床蓐( ) ★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1 ——《人生礼赞》《朗费罗诗选》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晏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体会作者理性地表达诉求的艺术 2 . 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挈,廓清思维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成功的原因。 (二)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切入、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忍弃之不顾。李密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本文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范例,学好了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在第一、二课时里,我们完成了关于文意的理解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文言现象学习,本课重点是赏析文本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李密面对天子的指责,面对城头频繁变幻大王旗帜的局势,居然成功的说服了靠野蛮杀戮起家的晋武帝,原因何在?《古文观止》是这样描述《陈情表》的。(展示)历叙情事 ,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 , 嘉其诚款 , 赐奴婢二人 , 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 , 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如果我们从中找到他打动人心的两个关键字,你觉得是什么?(真,诚)他的真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整理

《陈情表》文言知识点归纳 【积累运用】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 二、实词 (一)指出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1. 行 (1)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走,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3伯 (1)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4.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5.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敬词。 7.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8.息 (1)晚有儿息。子,名词。 (2)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9.朝 (1)朝廷,名词。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 (2)早晨,名词。朝不虑夕。 10.薄 (1)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今义:①今天此义。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今义:今天此义。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今义:多指小。 11. 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 三、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 1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4)的,助词。(5)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2.于 (1)急于星火。比,介词。

陈情表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陈情表 一、文学常识 李密(224—287?)晋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被其祖母刘氏收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曾出使吴国,吴人称其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始三年(267)李密44岁,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事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去官后为本州大中正。 《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在此表中,李密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应诏的苦衷,把处境和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写得婉转凄恻。文章的语言尤具特色,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都形象而又生动,词意真切,传为千古名句,转为成语。此文见《三国志·蜀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萧统《文选》,后来各种选本多加采录,是中国古代散文名篇。李密另著有《述理论》10篇,已佚。此外,尚存两篇短文片断,残诗1首。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二、原文及译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又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通假又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下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那年,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让她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体弱多病,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下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家门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没依靠地自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陈情表》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0、晚有儿息息:子 1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12、逮奉圣朝逮:及,至 13、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4、寻蒙国恩寻:不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2、终鲜兄弟没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