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摩尔热容: 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称

为摩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2.比热容:质量为1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

称为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3.比容:单位质量(即1kg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3/kg)。

4.格波:由于晶体中的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晶格中一个质点的微振动会引起

临近质点随之振动。因相邻质点间的振动存在着一定的位相差,故晶格振动会在晶体中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而形成“格波”。

5.声子(Phonon): 声子是晶体中晶格集体激发的准粒子,就是晶格振动中的简谐振子的能

量量子。

6.德拜特征温度: 德拜模型认为: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低频弹性波的振动,声频支的频率

具有0~ωmax分布,其中,最大频率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德拜温度θD,即θD=?ωmax/k。

7.示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是在测定热分析曲线(即加热温度

T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曲线)的同时,利用示差热电偶测定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待测试样和标准试样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ΔT~T(t),从而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8.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用示差方法测量加热或冷却

过程中,将试样和标准样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时,所需要补充的热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

9.热稳定性(抗热振性):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热冲击)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10.塞贝克效应: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在两接头处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

将有电势及电流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11.玻尔帖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还要

在两接头处出现吸热或放出热量Q的现象。

12.迈斯纳效应:若在常温下将超导体先放入磁场内,则有磁力线穿过超导体;然后再将超导

体冷却至Tc以下,发现磁产从超导体内被排出,即超导体内无磁场B=0。即超导体具有完全的抗磁性。

13.铁电体:具有电畴结构和电滞回线的晶体。

14.铁电性: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的方向可因外电场的作用而反

向,晶体的这种特性称为铁电性。

15.自发极化: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晶体中存在着由于电偶极子的有序排列而产生的极化。

16.压电效应:在某些晶体(主要是离子晶体)的一定方向施加机械力作用时,晶体的两端表

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且束缚电荷的密度与施加的外力大小成正比,这种由机械效应转换成电效应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热膨胀:微观机理

弹性与内耗: 1.弹性理论;2.滞弹性内耗机制(驰豫理论的基本思想)

三,基本规律(含影响因素)

热学:热容的实验规律,影响热容的因素及规律(温度,组织转变,结构相变,合金成分等)

电学: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影响导电性的因素

磁学:M-T曲线;磁化规律;影响铁磁性的因素(组织敏感参量和组织不敏感参量)

热膨胀:热膨胀的实验规律;常见材料(如钢组织)的膨胀规律

弹性与内耗:内耗的实验测定;斯诺克内耗实验

四,实验测量方法与原理

热学:热容的测定及热分析方法

磁学:磁性的测量方法及原理(如矫顽力等)

热膨胀:热膨胀的测量方法

弹性与内耗:弹性模量及内耗的测量原理;碳在α-Fe 中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的测定.

<<材料物理性能>>内容简介

第一章. 材料的热性能

由于材料和制品往往要应用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很多使用场合还对它们的热性能有着

特定的要求,因此热学性能也是材料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固体材料的一些热性能如比热,热膨胀、热传导等都直接与晶格振动有关,因此我们首

先介绍热力学与统计力学一些概念和晶格振动的有关内容。

1 材料的热容

热容的概念:

热容的定义:物体在温度升高1K 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作该物体的热容.

摩尔热容: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 所需要的能量,它反

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比热容:质量为1kg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比容:单位质量(即1kg 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 3/kg )。

物体的热容还与它的热过程性质有关,假如加热过程是恒压条件下进行的,所测定的热容称为恒压热容(C P )。假如加热过程是在保持物体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则所测定的热容称为恒容热容(C V )。由于恒压加热过程中,物体除温度升高外,还要对外界作功(膨胀功),所以每提高1K 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即C P >C V ,

1.1晶态固体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

晶体的热容,元素的热容定律——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等于

25J/K·mol”。实际上大部分元素的原子热容都接近25 J/K·mol ,特别在高温时符合得更好。

根据晶格振动理论,一个摩尔固体中有N 个原子,总能量为:

E = 3NkT=3RT 式中 N —阿佛加德罗常数;T —绝对温度(‘K);k —波尔茨曼常数;R =8.314(J/k·mol)—气体普适常数。

按热容的定义,有: Cv= (dE/dT)v = 3NkB = 3R =24.91 J/(mol.K)

1.2晶态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1.2.1 爱因斯坦模型

爱因斯坦提出的假设是:晶体中所有原子都以相同的频率振动,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且

每个振子都是独立的振子。

??? ??=???

? ??-??? ??=??? ????=kT Nkf e e kT Nk T E C e kT kT v v ωωωωηηηη31322当 T >> θE 时: Nk T e T NT c E T E v E

3322≈??? ????? ??=θθθ=3R 这就是杜隆—珀替定律的形式。

当T 趋于零时,C V 逐渐减小,当T =0时,C V =0,这都是爱因斯坦模型与实验相符之处,但

是在低温下,当T << θE 时:T E v E

e T Nk c θ

θ-??

? ??=23这样C V 依指数律随温度而变化,这比实验测定的曲线下降得更快了些,导致差异的原因是爱因斯坦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假设,实际晶体中各原子的振动不是彼此独立地以单一的频率振动着的,原子振动间有着耦合作用,而当温度很低时,这一效应尤其显著。

1.2.2德拜的比热模型

德拜考虑到了晶体中原子的相互作用。德拜模型认为:

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弹性波的振动,即较长

的声频支在低温下的振动;由于声频支的波长远大于晶格常数,故可将晶体当成是连续介质,声频支也是连续的,频率具有0~ωmax ;

高于ωmax 的频率在光频支范围,对热容贡献很小,

可忽略

??

? ??=T Nkf c D D v θ3 max 11max 1076.0ωωθ-?≈=k D η 式中ΘD —德拜特征温度;()dx e x e T T f T x x D D D D ?-???? ??=??? ??θθθ024313, 一德拜比热函数;

根据上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① 当温度较高时,即T>>θD ,C V ≈3R 这即是杜隆—珀替定律。

② 当温度很低时,即T<<θD ,则经计算:3

4512???? ??=D v T Nk c θπ 这表明了当T 趋于0K 时,C V 与T 3成比例地趋于零,这也就是著名的德拜T 立方定律。

1.2.3无机材料的热容 (见课件)

1.3 影响热容的因素影响无机材料热容的因素:

影响金属热容的因素:

1. 自由电子对金属材料热容的贡献:

=C l V, m+ C e V, m= αT3 + γT

在低温下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热容: C

V, m

在极低或极高温度下,电子热容的贡献不可忽略.热容系数α , γ由低温热容实验测定.2. 合金成分对热容的影响: 合金的热容是每个组元热容与其质量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即 C = x1C1 + x2C2+…+x n C n。_____奈曼-考普(Neuman-Kopp)定律

高温下该定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金属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和固溶体。热处理能改变合金的组织,但对合金高温下的热容没有明显影响。该定律对铁磁合金不适用。

3. 相变时的金属热容变化:

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转变:热效应

(一)熔化和凝固:熔点T m C液态﹥C固态

(二)一级相变:在恒温恒压下,除有体积变化外,H和Q发生突变,伴随相变潜热发生,C p热容无限大。一级相变的特征是有体积突变;有相变潜热。如果是等温转变则相变时焓的变化有突变,热容趋于无限大。如纯金属的三态变化,同素异构转变,共晶,包晶转变,固态的共析转变等。

(三)二级相变:相变在一个有限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变化,焓也变化,但不突变。热容在转变温度附近也有剧烈变化,但为有限值。二级相变的特征是无体积突变和相变潜热,但膨胀系数和比热容有突变。这类相变包括磁性转变,部分材料的有序无序转变(有人认为部分转变属于一级相变),超导转变。

(四)亚稳态组织转变:亚稳态转变为稳态时要放出热量,从而导致热容曲线向下拐折(不可逆转变, 如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回火转变,形变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等。)

(五)研究有序-无序转变:Ni3Fe合金即存在有序-无序转变,又存在铁磁-顺磁转变,它们度将出现热容峰。当无序态Ni3Fe合金加热到350~470℃温区时,合金发生部分有序化并放出潜热使热容量Cp降低,这个热效应的大小正比于虚线下部阴影部分(Cp降低导致的Cp-t所包围)的面积;加热到470℃以上时,发生吸热的无序转变,热效应大小可以按虚线上部面积定量。如果Ni3Fe合金在加热前为有序态,随加热温度增高,比热容显著增高,表示从完全有序到完全无序过程的吸热效应。在590℃的吸热峰为铁磁-顺磁转变的热容峰(被有序化热效应所掩盖)。

1.4热容的测量与热分析 (详细见课件)

2. 材料的热膨胀

2.1热膨胀系数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假设物体原来的长度为l 0,温度升高Δt 后长度增量为Δl ,实验指出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线膨胀系数: T l l l ?=?α0

(2.1) α l 称为线膨胀系数. 物体体积随温度的增长可表示为:体膨胀系数:

T V V V ?=?α0 (2.2) α V 称为体膨胀系数,相当于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大。

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的关系: l v αα3=

几种典型材料的线膨胀系数(RT): 石英玻璃: α l ~0.5×10-6 /K ;石英晶体: α l ~12×10-6 /K ;铁: α

l ~12 ×

10-6 /K ; 高温纳灯所用的封接导电材料: 金属铌 αl = 7.8×10-6 /K ; Al2O3灯管 αl = 8×10-6/K 。

2.2 固体材料热膨胀的物理本质:原子的非简谐振动

2.3热膨胀和其它性能的关系

2.3.1膨胀系数与热容的关系

2.3.2膨胀系数α与熔点T m 的关系

格律乃森还提出了固体热膨胀的极限方程,即一般纯金属从0 K 加热到熔点T m ,相对膨胀量约为6%。实际可写成: T m αV = (V T m -V 0)/V 0 = C 其中, V Tm 和V 0 分别为熔点和0K 时金属的体积。 C 为常数,多数立方和六方晶格金属取0.06 ~ 0.076。

即固态金属的体热膨胀极限方程: (VTm-V0)/V0 = C ≈ 6% ~ 6.7%。

线膨胀系数和熔点的关系可有经验公式: αl Tm ≈ 0.022

2.3.3 膨胀系数α与德拜温度ΘD 的关系:α l = b/(V 2/3AγΘD 2

)。

原子间结合力与ΘD 2成正比,结合力越大,德拜温度越高,膨胀系数越小。

2.3.4 热膨胀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IA 族元素的α值随Z 增加而增大,其余A 族元素的α值则随Z 增加而

减小.这与键有关. 碱金属α值高,过渡族元素α值低.与原子结合力有关.

2.4 影响膨胀性能的因素

2.4.1 1.相变的影响:

一级相变的特征是:体积发生突变,伴有相变潜热,膨胀系数在转变点无限大。如三态转变,同素异构转变等属于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无体积突变和相变潜热,但膨胀系数和比热容有突变。

1. 晶型转变:室温下ZrO2晶体是单斜晶型。温度高于1000度时转为四方晶型,体积收缩

4%。严重影响应用。加入MgO,CaO, Y2O3等稳定剂后,在高温与ZrO2形成立方晶型

的固溶体。不到2000度不发生晶型转变。

2. 有序-无序转变: Cu-Zn 合金成分接近CuZn 时,形成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的固溶体,低温

时为有序状态,铜原子在每个单胞的结点上,锌原子在中心。随T 升高逐渐转变为无序,吸收热量。属于二级相变。当Au-Cu 有序合金加热到300℃时有序开始破坏。达480℃时

完全无序化。拐折点对应有序无序转变的上临界温度,常称有序-无序转变温度。有序-无序转变也伴随着膨胀系数的变化,因此膨胀曲线出现拐折。有序结构会使合金原子之间的结合增强,因此,有序化导致膨胀系数变小。

3.铁磁性转变:

多数金属和合金的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热容一样按T3规律变化。铁磁金属和合金会出现反常膨胀。目前解释是磁致伸缩抵消了合金的热膨胀。具有负反常膨胀特性合金可用于获得膨胀系数为零或负值的因瓦(Invar)合金,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变的可伐合金(Kovar alloy)。

2.4.2不同结构的物质:

原子间结合力与ΘD2成正比,结合力越大,德拜温度越高,膨胀系数越小。

对于相同组成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膨胀系数也不同。通常结构紧密的晶体,膨胀系数都较大,而类似于无定形的玻璃,则往往有较小的膨胀系数。

多晶石英的αl值为12 ×10-6/K;而无定型石英玻璃的α值只有0.5 ×10-6/K。

改错:

1.对于石墨而言,平行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小于垂直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

答:错;对于石墨而言,平行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小(大)于垂直于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

2.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要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小。

答:错;石英晶体的膨胀系数要比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小(大)。

2.4.3 钢组织的膨胀特性

?钢的膨胀特性取决于组成相的性质和数量。

?钢组织中马氏体比容最大,奥氏体最小,铁素体和珠光体居中。而马氏体,珠光体和奥氏体的比容都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比容有固定值。

?钢的线膨胀系数则相反,奥氏体最大,铁素体和珠光体次之,马氏体最小。

改错:

在同一钢的组织中奥氏体的比容最大(小),马氏体的比容最小(大)

2.5膨胀的测量

1.光学膨胀仪

标样功能:在普通光学膨胀仪中,标准样的功能是指示和跟踪待测试样的温度.

示差光学膨胀仪中,标准样的功能是除了指示温度和跟踪待测试样的温度外,还有将试样内部组织未转变前的膨胀量抵消,将膨胀量的测量范围缩小,以提高放大倍数和测量的灵敏度。标准样的要求:其膨胀量与温度成正比;在测量范围内无相变,不易氧化;导热系数接近待测样。与试样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标准样的选择:

较低温度方围研究有色金属和合金时,常用铜和铝纯金属做标准样;

研究钢材时,研究钢的标样可采用皮洛斯合金(PYROS alloy)(Ni80%-Cr16%-W4%).稳定性好,1000度以下无相变,膨胀系数由12.27×10-6/K均匀增加到21 . 24×10-6/K。较石英传动杆的线膨胀系数约0.5×10-6/K。

2. 电测式膨胀仪将膨胀量转换为电讯号,然后进行电讯号的记录,数据处理和画出膨胀曲线。(包括应变电阻式膨胀仪,电容式膨胀仪和电感式膨胀仪) 。

电感式膨胀仪:

组成:初级,次级线圈和磁芯构成。初级和次级线圈绕在同一绝缘管上, 次级线圈由两段完全相同的绕组反向的先圈串接而成。它们相对初级线圈完全对称。磁芯处在中间位置时,反接的次级线圈的感生电动势相互抵消。磁芯偏离中间位置差动变压器信号与磁芯偏离量呈线性关系。

原理:采用差动变压器原理将试样的膨胀量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倍数可达到6000倍)。

特点:试样可采用真空高频加热,加热速度可控制在500℃/s以下范围。试样冷却可以选用小电流加热﹑自然冷却﹑和强力喷气冷却三种冷却方式。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易于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近年来,较为先进的全自动快速膨胀仪膨胀量转换采用的就是差动变压器原理。

缺点:易受电磁因素的干扰。变压器电源采用200~400Hz以防止工业网的干扰。

3.机械式膨胀仪(1).千分表式膨胀仪

(2). 杠杆式膨胀仪

将膨胀量转移到千分表或利用杠杆作用放大.

2.6 膨胀分析的应用(组织转变→体积效应)

2.6.1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膨胀曲线分析及组织转变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的加热膨胀曲线分为共析转变和自由铁素体溶解两个阶段。奥氏体的比容比珠光

体小,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使试样的长度产生明显收缩,导致膨胀曲线陡直下降。自由铁素体逐渐溶解于奥氏体,致使曲线缓慢降低。

●共析钢的加热膨胀曲线上的陡直下降十分显著,表明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数量增多,体

积收缩效应也随之增大。

●过共析钢在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以后曲线斜率增大,这是由于奥氏体的膨胀系数比珠光体

大。过共析钢中有二次渗碳体存在,二次渗碳体不断溶解,使奥氏体的含碳量不断增高,比热容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膨胀曲线在高温区出现明显的拐折,拐折点的温度对应于Ac cm 和Ar cm。

膨胀曲线见书P29-图1.32

2.6.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动力学曲线分析

2.6.3 钢的冷却膨胀曲线分析

例1.金刚石为碳的一种晶体结构,其晶格常数a=0.357 nm,当它转变成石墨(ρ=2.25g/cm3)结构时,求其体积改变百分数?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为复式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共含有8个碳原子。

解:金刚石的密度:ρ=(8×12)/((0.357×10-7)3×6.02×1023)=3.503(g/cm3)

1g金刚石的体积(比容)V1=1/3.503=0.285 (cm3/g);1g石墨的体积V2=1/2.25=0.444(cm3/g);故由金刚石转变成石墨结构时体积膨胀=(V2-V1)/V1=(0.444-0.285)/0.285=55.8%

例2.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volume that occurs when BCC iron is heated and changes to FCC iron.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BCC iron is 2.863 A and of FCC iron is 3.591 A

Volume of BCC cell = a3 = 2.8633 = 23.467×10-30(m3)

Volume of FCC cell = a3 = 3.5913 = 46.307×10-30 (m3)

But the FCC unit cell contains four atoms and the BCC unit cell contains only two atoms. Two BCC unit cells with a total volume of 46.934 will contain 4 atoms. Volume change/atom = (46.307 -46.934)/46.934 = -1.34% Steel contracts on heating!!

3. 材料的热传导与热稳定性

1. 基本概念: 热传导; 热导率(λ); 热扩散率(α)

2. 基本规律: ? 傅立叶(Fourier )定律: 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λ导热能力。

魏德曼-弗兰兹定律: 3.固体材料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固体导热: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能量的载体:电子(德布罗意波);声子(格波):声频波的量子;光子(电磁波)

金属:主要是电子导热为主;合金/半导体:电子/声子导热;绝缘体:声子导热。

热导率λ与热阻率ω的关系为λ=1/ω。

4.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2)显微结构的影响;(3)化学组成的影响;(4)

气孔的影响。

5. 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稳态方法: (1)1. 热流法导热仪;(2)保护热流法导热仪;(3)保护热板法导热仪:

动态(瞬时)测量法:(1)热线法;(2)激光闪射法。

6. 材料的热稳定性

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

1. 提高应力强度σ,减小弹性模量E

2. 提高材料的热导率

3. 减小材料的膨胀系数

4. 减少材料表面热传递系数

5. 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

第二章 材料的电导

2.1电导的物理现象

2.1.1 电导的宏观参量

电流密度 J=E/ρ=Eσ (2.1)

式中ρ=R(S/L),为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的倒数定义为电导率σ,即σ=1/ρ。

电导率的基本表达式:σ = nq μ (2.2)

其中:σ 为电导率,n 为载流子的浓度,q 为载流子的电荷量,μ为载流子的迁移率。

载流子:电子,离子。

电子电导:载流子为电子(或电子空穴)的电导称为电子电导;

离子电导:载流子为离子(或离子空位)的电导称为离子电导。

无机材料中的载流子可以有电子和电子空穴,阴、阳离子空位和阴、阳离子填隙,而金属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

dx

dT S dt dQ λ-=LT

=σλ

2.2 晶体的能带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及导电性。

金属导体的能带:价带与导带重叠而无禁带,或价带没填满而形成导带。此时处在导带的价电子就是自由电子,即使在温度很低时也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

半导体的能带:满价带和空导带,且有禁带。禁带宽度较小(如锗ΔE g = 0.72 eV;硅Si 的ΔE g = 1.1 eV;ZnO:ΔE g = 3.37 eV)室温下导电能力弱(室温电子热运动能量:kT=1.38×10-23J/K×300K/(1.6×10-19)=26×10-3eV=26meV)。

绝缘体的能带:满价带和空导带,且有禁带。禁带宽度较宽(如金刚石的ΔE g = 6 eV;MgO:ΔE g = 7.7 eV),基本无导电能力。

根据能带理论,晶体中并非所有电子,也并非所有价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只有导带中的

电子或价带顶部的空穴才能参与导电。在具有严格周期性势场的理想晶体中的载流子,在绝

对零度下的运动像理想气体分子在真空中的运动一样,不受阻力,迁移率为无限大。当周期

性势场受到破坏,载流子的运动才受到阻力的作用,其原因是载流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各

种因素的散射。本小节以散射的概念为基础分析讨论电子的迁移率的本质。

改错:

1.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比绝缘体的大。答:错;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比绝缘体的大(小)。

散射的两个原因:

1、晶格散射:晶格振动引起的散射叫做晶格散射;温度越高,晶格振动越强对载流子的晶格

散射也将增强,迁移率降低。

2、离子杂质散射:离子杂质散射的影响与掺杂浓度有关,掺杂越多,载流子和电离杂质相

遇而被散射的机会也就越多。温度越高,散射作用越弱。高掺杂时,温度越高,迁移率越小。

2.3 影响电子电导的因素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有温度、杂质及缺陷。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

1.温度:温度是强烈影响材料物理性能的外部因素。一般而言:

电子电导:金属材料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原因:因温度对有效电子数影响不大,

加热使点阵热振动加剧,电子散射几率增加,电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减小。

离子电导:离子晶体型陶瓷材料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原因:热缺陷增多。

2.冷加工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冷加工形变使金属电阻增大:如:冷加工变形使金属如(Fe,Cu,Ag,Al等)的电阻率增加2% ~ 6%,只有W,Mo,Sn可分别增加30%,~50%,15%,20%,90%;一般单相固溶体经冷加工

可增加10%~20%,而有序固溶体则增加100%甚至更高。而(Ni-Cr, Ni-Cu-Zn, Fe-Cr-Al等合

金形成K状态,使电阻下降。

3.热处理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退火产生回复和再结晶可使电阻下降。但退火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时,再结晶生成很细小晶粒,晶界面缺陷反使R大。淬火产生缺陷使R增大。

4.固溶体合金的导电性

固溶体的导电性:

●高导电性金属溶入低导电性溶剂中也使固溶体电阻增高。

●二元合金最大电阻率在50%处;铁磁性和强顺磁性固溶体有异。

●贵金属(Cu,Ag,Au)与过渡族金属组成固溶体,电阻也异常高(价电子转移到过渡族金属的

d-或f-壳层中。有效导电电子数减少。

●有序化有利于改善离子电场的规整性,减少电子散射。

不均匀固溶体(K状态)的电阻:(Ni-Cr, Ni-Cu-Zn, Fe-Cr-Al等合金形成K状态:

现象:冷加工使电阻明显降低,但回火反而使电阻升高。

原因: 原子偏聚尺寸与电子平均自由程可以比拟, 产生附加散射使电阻增大。

5.碳钢的电阻:

随含碳量和热处理工艺不同而变:淬火态比退火态电阻高。淬火态组织是碳在α-铁中的固溶体,含碳量越高,淬火后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固溶的碳就越多。

6.超导电性

超导体的性能:完全的导电性,完全的抗磁性(迈斯纳效应)。

影响超导态的三个性能指标:超导转变温度T c;超导临界磁场H c(T)=H c(0)[1-(T/T c)2]; 超导临界电流I c= c ? r ? H c/2.其中,c为光速,r为试样截面半径。

7.电阻的测量:ρ=RS/L

分类:

?高阻测量(R > 107Ω) ,选用兆欧表(粗测),冲击检流计(精测)。

?中阻测量(R:102~106Ω) ,用万用表,欧姆表,单电桥法(精测)。

?半导体用直流四探针法。

?金属及合金电阻(R:10-6~102Ω) ,双电桥或电位差计。

重点掌握金属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含电路图),测量步骤及计算公式。

8.电阻分析的应用:

?碳钢的回火;

?Al-Cu合金的时效;

?Cu3Au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化;

?测定固溶体溶解度曲线;

9. 热电性能

●三个基本热电效应:

塞贝克效应(1821年发现); 珀耳帖效应(1834年发现); 汤姆逊效应(1854年发现).

在珀耳帖效应中,如果电流方向与接触电势同向时,接触端则放热;如果电流方向与接触端电势反向时则吸热。在汤姆逊效应中,如果电流方向与温差电势方向相同时,则有热流流出导体;如果电流方向与温差电势方向相反时,则有热流流入导体。

●影响热电势的因素(合金元素,温度,组织转变,有序-无序转变,钢的含碳量及热处理

的影响,

●热电势的测量

●热电性分析的应用

热电子效应

10. 压电性与铁电性

正压电效应:在某些晶体(主要是离子晶体)的一定方向施加机械力作用时,晶体的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且束缚电荷的密度与施加的外力大小成正比,这种由机械效应转换成电效应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置于外电场中,由于外电场的作用引起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从而导致电介质发生形变(形变与所加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种由电效应转换成机械效应的过程称为逆压电效应。

晶体的介电性:电场作用引起电介质产生极化的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与施加电场呈正比:P= εo χeE

铁电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自发极化能重新取向,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呈电滞回线特征。(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

铁电体:具有电畴结构和电滞回线的晶体。

11.热释电效应

12.光电性,磁电性

一. 外光电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光电效应能否产生,取决于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该物质表面的电子逸出功。这意味着每一种物质都有一个对应的光频阀值,称为红限频率(对应的光波长称为临界波长)。

?f光线< f红限, 再大的光强也不能导致电子发射;

?f光线> f红限,微弱的光线即可导致电子发射。

习题1. 光电管的光电子发射面受到λ = 2537 ?的光照射,所放出的电子最大能量为2.5 eV,试求材料的逸出功。注:h = 6.626×10-34J?s;c = 3×108 m/s;q=1.6×10-19 库仑。

λ+

φ

hc/

=E

二.内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内光电效应,它多发生于半导体内。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内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

效应两类:

1.光电导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导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过程: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价带中的电子受到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的光子轰击,并使其由价带越过禁带跃入导带,使材料中导带内的电子和价带内的空穴浓度增加,从而使电导率变大。

本征吸收: 半导体吸收光子的能量使价带中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在价带中留下空穴,产

生等量的电子与空穴,这种吸收过程叫本征吸收。

产生本征吸收的条件:入射光子的能量(hν)至少要等于材料的禁带宽度E g 。

即hν ≥ E g 。从而有ν0≥E g /h , λ0 ≤ hc/E g = 1.24μm·eV/E g ,h :普朗克常数;c :光速;ν0:材料的频率阈值;λ0:材料的波长阈值

习题2. 已知Ge 和Si 的禁带宽度分别为0.72 eV 和1.1 eV ,试求光照下本证Ge 和Si 发生光电效应时所需光的最小波长?

习题3. 某功函数为2.5 eV 的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1)这个面吸收红光(λ红=760 nm )或紫

光((λ紫=380 nm )时,能发出光电子吗?(2) 用波长为185 nm 的紫外光照射时,从表面

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是多少电子伏特eV ?

2.光生伏特效应

? 在光线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光生伏特效应。

? 基于该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改错:

1.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所产生的光生电位差与PN 结原内建电位差相同。

答:错;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所产生的光生电位差与PN 结原内建电位差相同(反)。

第三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一, 基本参量

分子电流理论 磁荷(等效)理论 相互关系 磁矩:S I P m ??= 磁偶极矩:l m j m ??= m m P j ??0μ= 磁化强度:V p m ∑= 磁极化强度:V j J m m ∑=?? M J ??0μ= 磁场强度:H 磁感应强度:B )(0M H B ???+=μ

磁化率:χ=M/H 磁导率:μ=B/H )1(0χμμ+=

二,基本关系 m m P j ??0μ=; M J ??0μ=; )(0M H B ???+=μ ; )1(0χμμ+=

三,单位换算 SI : )(0M H B ???+=μ CGS :M H B ???πμ40+=

B: T; H : A/m ; M : A/m B :G(Gauss); H :Oe; M : emu/cm 3 ;

(特斯拉)

或Wb/m 2

B: 1T=104 G;

H: 1×103 A/m=4π Oe;

M: 1×103 A/m= emu/cm 3 ;

四、常见铁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参数

饱和磁化强度Ms 、饱和磁极化强度Js 、饱和磁感应强度Bs :

注:本表数值取自《材料科学导论》(2002)p278

Ms (kA/m ) Js=μ0Ms (T ) Tc (K )

0 K RT 0 K RT

Fe : 1740 1700 2.19 2.14 1043

Co : 1430 1400 1.8 1.76 1395

Ni : 510 487 0.64 0.61 631

Gd : 2010 --- 2.53 ---- 293

Dy:2920 ---- 3.67 ---- 88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Co:K u1:410 kJ/m3;K u2:100-143 kJ/m3;

Fe:K1: 42~48 kJ/m3;K2:12~15 kJ/m3;

Ni:K1: -3~-5.4 kJ/m3;K2:-2.5~5 kJ/m3;

SmCo5:K u1:15500 kJ/m3;

Nd2Fe14B:K1: 5000 kJ/m3;K2:660 kJ/m3;

例1.牌号为1J46的冷轧铁镍软磁薄带的饱和磁化强度为M s = 11.9×105 A·m-1,则饱和磁极化强度J s为______________ T (特斯拉),沿薄膜法向的退磁场H d为__________________ A·m-1,最大矫顽力H c = 20 A/m,相当于H c = ______________ Oe (奥斯特)。(注:μ0 = 4π×10-7 H·m-1)。

3.1磁矩和磁化强度

3.1.1磁矩

(1)定义: 磁矩是表示磁体本质的一个物理量。任何一个封闭的电流都具有磁矩m。其方向与环形电流法线的方向一致,其大小为电流与封闭环形的面积的乘积IΔS。

(2)原子磁矩

物质是原子核和电子的集合体,要理解物质的磁性起源,就要考虑原子具有的磁矩。现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原子中的磁矩。

①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 μl = (l(l+1))1/2μB

②电子自旋产生的磁矩: μs = (S(S+1))1/2μB

③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的磁矩<<电子(轨道+自旋)磁矩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摄影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2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行姿态出现较大倾斜即像片有倾斜,地面有起伏时,便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在理想情况下的构像,产生了位置的差异,这一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4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5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相邻两像片的重叠度 6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 7像片的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f,x0,y0 8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9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10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2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 填空 1、4D 产品是指 DEM 、DLG 、DRG 、DOM 。 2、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3、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4、模拟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 5、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6、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改正主要包括底片变形改正,摄影机物镜畸变差改正,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7、共线方程表达的是像点、投影中心与地面点之间关系。 8、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9、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称航线弯曲。 10、航摄像片为量测像片,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11、地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2、在像空间坐标系中,像点的z 坐标值都为-f 。 13、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 、Ys 、Zs ):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三个角元素(?、ω、κ) ) :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 14、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 15、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是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处理立体像对,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信息。 16、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 、y 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17、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于核面内。 18、解析绝对定向需要量测 2 个平高和 1 个高程以上的控制点,一般是在模型四个角布设四个控制点。 1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 20、像底点上不存在投影差,但存在倾斜误差。倾斜航片上等比线上点的倾斜误差等于零。 21、立体模型空间相对定向时,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 22、某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为(x,y),摄影仪主距为f ,则该点在像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y ,-f )。 23、摄影测量采用的五种常用坐标系中,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 222 v w b b φωκ、、、、22211ωκ?κ?、、、、

建筑学基础知识

3、墙体 (1)墙体的分类: 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砖墙、1砖墙、2砖墙等。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墙)490mm、(称50墙)λ 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λ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λ (3)过梁与圈梁 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1.5M),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λ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λ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λ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楼层高度、层数、地基等状况确定。 4、地面与楼板 (1)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其基本组成有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还设有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构造层次。每层楼板上的面层通常叫楼面,楼板所起的作用类似地面中的垫层和基层。 面层: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直接接触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地面与楼面表层。λ 垫层:在面层之下、基层之上,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至基层。λ 基层:垫层下面的土层就是基层。λ 地面的种类: 整体地面:其面层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水泥沙浆地面、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砂浆地面等λ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摄影测量学考试复习.docx

4D 产品是指DEM、DLG、DRG、DOM。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照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按远近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镜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按用途口J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不同分为连续邃戒与里独像对 摄影机的主距:航空摄影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之比。摄影像片的影像比例尺处处均不相等 3?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而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2 ?制定航摄计划: 1.确定摄区范围; 2.选择航摄仪; 3.确定航摄仪的比例尺;4,确定摄影航高;5,需要像片数,F1期等。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2?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1.影像的色调,2.像片的重叠,3.像片倾角,4.航线弯曲,5,像片旋角 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目的:保 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 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 7?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 2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 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3.对于一张航摄像片其内外方位元素为内外方位元素均为常数, 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 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及像主点o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兀。,儿 9?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角元素:确定像空间坐标系的三轴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方向。 14 ?像点在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变换关系: U X坷a2 a3X V=R y—久b2伏y W-f°1 C2°3-f 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 14 ?摄影基线:同一航线内相邻两摄站的连线 15?核线:核面与像片的交线,核线会聚于核点 16?核面:摄影基线与地而点所作平而 17.同名像点:地面上一点在相邻两张像片上的构像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第一章各类建筑得功能组合 一、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得核心问题就是建筑得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得功能与空间组成 各种性质与类型得公共建筑一般都就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就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就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就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得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得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得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得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得形式、大小与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与功能关系得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得高度、宽度与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得作用。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得采光与满足防火得要求。建筑得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与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得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得问题,特别就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得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得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得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得目得。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得“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得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得“主”与“次” 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得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功能分区得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得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得传达室、医院得挂号室等, 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瞧却要安排在主要得位置上。此外,分析空间得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得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也有妥善配置得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2)空间得“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得“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得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得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得位置上。 (3)空间联系得“内”与“外” 公共建筑得各种使用空间中,有得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得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得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得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得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得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得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得区域。 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就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得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得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得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就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得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与立体得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就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门图l-1-1所示)。 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得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得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门图ll电所示人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习题与解答

目录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 2 材料的热学性能 (12) 3 材料的光学性能 (17) 4 材料的电导性能 (20) 5 材料的磁学性能 (29) 6 材料的功能转换性能 (37)

1材料的力学性能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长度为25cm并受到4500N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 2.4mm,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根据题意可得下表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2一试样长40cm,宽10cm,厚1cm,受到应力为1000N拉力,其氏模量为3.5×109 N/m2,能伸长多少厘米? 解: 拉伸前后圆杆相关参数表 ) ( 0114 .0 10 5.3 10 10 1 40 1000 9 4 0cm E A l F l E l l= ? ? ? ? ? = ? ? = ? = ? = ? - σ ε 10 909 .4 0? 0851 .0 1 = - = ? = A A l l ε 名义应变

1-3一材料在室温时的氏模量为3.5×108 N/m 2,泊松比为0.35,计算其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解:根据 可知: 1-4试证明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正比于拉伸试样所做的功。 证: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V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 )21(3)1(2μμ-=+=B G E ) (130)(103.1)35.01(2105.3)1(288MPa Pa E G ≈?=+?=+=μ剪切模量) (390)(109.3) 7.01(3105.3)21(388 MPa Pa E B ≈?=-?=-=μ体积模量. ,.,1 1 2 1 212 12 1 2 1 21 S W VS d V ld A Fdl W W S W V Fdl V l dl A F d S l l l l l l ∝====∝= ===???? ? ?亦即做功或者: 亦即面积εεεεεεεσεσεσ)(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1()()(0)0() 1)(()1()(10 //0 ----= =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τ;;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 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摄影测量学 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比例尺: 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 摄影航高: 相对航高: 绝对航高: 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 影像的色调、 像片倾角(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α= 0 时为最理想的情形) 像片重叠: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一定的重叠 航线弯曲:一条航线内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 像片旋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的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像片旋角过大会减小立体相对的有效观察范围 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 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距摄影中心f )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距摄影中心f )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主点o 为原点) 像空间坐标系(x 、y 、-f)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 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YZ (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左手系 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 内方位元素: x 0,y 0,f 作用: 1、像点的框标坐标系向像空间坐标系的改化; 2、确定摄影光束的形状; 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线元素(X S ,Y S ,Z S ) 角元素(航向倾角?、 旁向倾角ω、 像片旋角κ) 共线条件方程(摄影中心、像点、地面点) 像点位移: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 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像点位于等比线上,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等比线上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向着等角点 等比线下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背向等角点 (1) 当 时,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 (2)当 ,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一、二像限) (3)当 ,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三、四像限) (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 像片纠正: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影像变形改正 因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 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x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33322233311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