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活动总结

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活动总结
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活动总结

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活动总结

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活动总结

游先烈故居忆革命情怀树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份。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革命先烈的精神是无限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前人精神将是我们民族振兴的最具价值的资源。

活动目的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到绍兴,参观了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故居和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故居。这次党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对党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激励我局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发扬传统,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活动经过

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越文化中心。绍兴以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著称于世,虽无名山大川,却有稽山鉴水,钟灵毓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会稽山,“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鉴湖等构成了令人神往的水乡自然景观,人称“东方威尼斯”。绍兴向以“鱼米之乡”著称,更以“人杰地灵”、“名人荟萃”而闻名。大禹治水计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书法圣人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游,巾帼英雄秋瑾,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等等英才辈出,引人景仰。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天,沿着前人当年的足迹,我们走进绍兴,来这片孕育过无数英豪的热土,感受她自有的风情,解读她特有的文化。我们首先参观了秋瑾故居。他位于绍兴城内塔山脚下,坐北朝南,木构筑,深五进,均为阴阳分瓦硬山造,是一座较典型的江南民居。故居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故居”匾额。1988年,秋瑾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浓郁的鲁迅文化,满目都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单位、社会团体等,如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等等,还有各种各样以鲁迅作品为店名的旅游纪念品商店。

鲁迅纪念馆,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季节,莘莘学子来这里缅怀先生的战斗历程,学习先生的崇高人格;大批徜徉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的游客,更会感受到鲁迅故乡浓浓的鲁迅氛围。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鲁迅,从鲁迅身上吸取忧国忧民、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身体力行。

活动体会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近代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转折时期。在这历史的交叉点上,站立起了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他在对民族文化深刻研究的基础上,以敏锐的眼光,广博的胸怀,研究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发现传统文化的痼疾,发现阻碍我们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深层的文化心理制约机制,提出了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许多观点,成为一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旗手。他的这些思想对21世纪的中国,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来说,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对传统文化既要澄清和改造,又要“择取”和“承传”。传统文化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在吸收、借鉴、继承传统文化时,难免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地权衡利弊,进行改革,这是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惟一出路。建设新文化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新文化决不可能“突然从天而降”,而是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抗”与“对立”中,在澄清与批判的过程中“择取”和“承传”有益的“遗产”。鲁迅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观点,启迪我们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

二、对待西方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世界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自己文化的优长,所以才能在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弱点和不足,需要在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树立拿来主义精神。拿来主义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既不一概排斥,也不会全盘继承,而是占有、挑选,分清什么是鱼翅,什么是鸦片,什么是烟枪和烟灯,也就是分清中外文化遗产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从而分别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不同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在学习西方文化时,系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做到贯通中西,实现西方文化中国化。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对待西方文化观,启迪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必须科学把握开放性即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些优秀文化成果。实行对外开放的文化政策,为我们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和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和对策,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就必定能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三、建设中国新文化重在“立人”,在于重塑“民族魂”。鲁迅选择了从“立人”到建立“人国”的奋斗道路,从启蒙教育、思想革命入手,着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以提高国民素质,重铸民族魂。鲁迅关于中国新文化建设重在“立人”和重铸“民族魂”的思想启迪我们:建

设当代先进文化,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落脚点,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文化的发展,而鲁迅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资源,他的思想架构了中国的新文化,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以动力。鲁迅造就的文化资源、精神资源、民族资源是无限的,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15日,参加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参观了淞沪会战等红色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长征精神和真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5篇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5篇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1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里游作文。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这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而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小饭桌上乘凉,我耳边似乎还有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迷,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书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每到一个地方,就感觉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叙事作文《鲁迅故里游作文》。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的循着鲁迅的描述,探寻他当年读书的气氛。“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间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走进去,我们看到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这书桌极其普通,但却蕴涵着特别的含义,因为这是鲁迅因故迟到后,受到塾师的严厉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现出鲁迅一笔一画的刻字与勤逸学习的'画面。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贪婪

的搜索着鲁迅的气息,这里毕竟是鲁迅生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窄窄的青石板上,雨依然在下,一样的细,一样的小,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点轻轻落上去,裂开了以道道细微的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毡帽,手持青蒿的船家带领下,离开了这座文化古镇,但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在我心中荡漾。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2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的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而这条街上的鲁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场所。 我们来到大门口,门口有一堵墙,墙上画着鲁迅抽烟的图画。在这堵墙的前面,有几个儿童雕像,他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边是乌篷船码头,小河上,乌篷船晃晃悠悠地荡着,这已经成为绍兴的一道风景。 石板路旁边就是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石板路两旁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黄酒店,有工艺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数绍兴黄酒了,那里的黄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个人就喝了一瓶。我们正在鲁迅纪念馆游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让我们猝不及防,一瞬间就淋成了落汤鸡。

参观博物馆总结

参观博物馆总结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参观博物馆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参观“省博物馆”活动总结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㈠活动目的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而对我们这个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所知甚少,因为我们没有开设这门课,因此去学习的人也少的可怜。综观历史风云那都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们不能丢掉。因此我们通过去博物官来开阔一下我们的视野,重温历史的天空历史的风云,进而也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充一下我们的思维。

㈡活动过程 20xx年11月26号我们和谐社与生化院环保协会的成员集合,一起去参观云南省博物管。大家都很积极兴奋,我想大家毕竟都没去过这样的历史博物管吧,因此兴趣应该比较浓厚一点,大家都提前来到这里集合,看来是等不及了吧,呵呵。 有周海猛和生化院环保协会的负责人组织带领我们踏上了旅途。我们到达了博物馆,在与工作人员联系后,他们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负责人员给我带来了2个解说员,由她们带领我们参观并给我们解说其中的东西。 两位解说员先带我们到了滇国历史博物,滇国的来源,滇国的历史。漂亮的解说员从前言和著名的滇王金印给我们讲起…从战争,生活,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博物反映着当时的一切,解说员细心的给我们说着各个方面的知识,我们津津有味的听着,好奇的看着每一件东西。记录着… 而这里面最宝贵的是一个叫《牛虎铜案》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而大家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件博物。 这里参观完以后,解说员有带我们到了南诏与大理的宗教博物陈列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南诏大理佛教的兴盛时期。这里有许多佛教信仰的东西和祭祀用的物品,真是看了让人产生神仙的想法啊,呵呵。那就合影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康家集初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现就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我校学本期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我校设立了第二课堂。并且把书法设立在了里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二、我校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红歌比赛。 我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举办“建党节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激发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 2.开展“感恩祖国”文艺汇演。 国庆节,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助力临洮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提升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

感。 3.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比赛。 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4.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打造品牌和亮点,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开展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5.“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9月10日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我校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学期来,我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校园红色文化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校组织和开展“传承 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行动主题活动。1、使我校的德育教育更加富有实效性,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 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的历史和传统;2、使学生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3、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4、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 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 二、活动步骤: 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4.4~4.5)参观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第二阶段:( 4.10~4.11)观看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红色影片; 第三阶段:( 4.16~4.17)参观海阳地雷战纪念馆; 第四阶段:( 4.22~4.23)以“红色记忆”为中心开展主题班会。 三、活动内容: 1、参观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以级部为单位,班主任带领并组织本班级学生到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开展“重温红

色记忆”活动,让学生追溯海阳红色光辉历程,激发团员青年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2、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学唱红色歌曲 根据“百年树人 ---电影阳光行”,学生投票选出最喜爱的红色电影,教师将影片下载后,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学生统一观看,写一篇观后感并在班级内进行最美“红星少年”的评选活动;3、参观地雷战纪念馆 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以级部为单位,班主任带领并组织本班级学生到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参观,开展“重温红色记忆”活动,让学生追溯海阳红色光辉历程,激发团员青年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4、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中心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组织形式上、内容的选择上给予指导、点拨;学生周末放假期间查找一些与“红色”相关的资料(烈士介绍),学唱一首红色歌曲,班会时进行活动汇报和展示;各班级要拍摄活动照片和视频资料。 四、活动要求: 1、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学校充分运用校会、班会等宣传阵地,突 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注重培养、树立典型。各班级在富有特色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中,注意发现、培养典型的人物和典型故事。挖掘、培育、宣传典型,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熟悉的典型影响熟悉人,营造浓厚的争创先进的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有感 2018-01-16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有感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M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有感 2014年11月15日,在教研室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相关成员一起参观了北京鲁迅博物馆。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活动总结-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活动总结-参观九一八纪 念馆有感 九一八到了,各地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日子,呼吁大家“勿忘国耻”。下面是XXxx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活动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活动总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九一八事变发生XX周年及南京大屠杀发生XX周年,进一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实际的纪念活动当中,从实践中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XX-X中队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参观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缅怀抗日英烈,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共筑中国梦。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XX-X中队指导员吴锶先后带领学生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朝阳赵尚志烈士纪念馆、大连日俄监狱、大连万忠墓等抗战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日本在侵略中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鼓励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多和馆内工作人员及其他游客交流,从而对这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来激励广大学

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强不息,奋发上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扩大实践育人的效果,中队充分利用微博、XX等新媒体形式和手段,定期上传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想,将整个活动的开展真实全面地呈现在师生面前,从而形成参与者与更多学生的互动。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自己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提升,并愿意更多的参与到这类活动中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活动总结 X月X日,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学校组织我们去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学习。 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过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的爱国教育活动。那时还小,加上父辈给我讲过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便是带着对小日本的愤恨前往。进了纪念馆,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只记得一个大大的九月十八号的日历碑,还有里面的些许场景,便记不起什么了。多年之后的现在,自己也长大了,知道的东西多了,故地重游,虽说也是带着满腔的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不过,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了。 路程不算遥远,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抬头,天阴沉沉的,为我们这次行程抹上了一丝悲凉的色调。外面多了一些新发掘的石碑,这应该是我上次来未见到过的吧。随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2000字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2000字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 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 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先后去南京、日本。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 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 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 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 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 漫金山”等,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 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

红色文化活动总结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活 动 总 结 机械工程学院14级机械自动化2班 2015年5月9日

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总结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一、活动名称: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二、活动时间: 2015年5月9日 三、活动地点: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四、主办方: 14级机械A1412班班委、团支部 五、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红色文化,让同学们真正的了解红色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热爱,我班积极的响应了学校红色文化月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本班同学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学习的活动。 六、活动目的: 举办此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月的目的在于把红色文化更有力的普及到大学生当中去,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自觉肩负起继承并发展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的承担起历史的发展重任。

该活动有利于深化我班学生红色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有利于在全班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有利于促使我班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七、活动总结: 1.前期积极准备,明确相应目标 为了积极的响应学校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我班根据学校有关的指导意见、本班的实际情况,详细 的策划了本次活动,并安排了相应的人员负责本次活动 的安全,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的感触都很深刻。 2.丰富内容,营造了红色文化进班级的氛围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摒弃了传统的班级讲座形式,开展了课外的参观学习活动,是同学们更加深 刻的以第一印象感官的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史, 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易,并在活动结束后 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让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 为本班营造了红色文化的氛围,使同学们的精神得 到了一次提高。 3.参观学习,夯实红色文化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活动,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得到了深刻的体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的把红色文化 做下去,还要充分的利用江西的特色红色文化资

鲁迅故里导游词三篇

鲁迅故里导游词三篇 篇一:鲁迅故里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 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一一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 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 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 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 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 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 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 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篇二:鲁迅故里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 家相识,我是 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 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 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 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 积近2000平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 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 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 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参观鲁迅故居感受

鲁迅,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今日的我们为他骄傲、自豪。我们要跟着他的足迹向前走,寻找他的伟大之处究竟这何方。 为了寻找这位伟人的足迹我们小组来到了北京鲁迅故居。总体来说,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为救苦难的国家,在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鲁迅存在的意义和伟大之处在我看来,是反抗。没有反抗,这惨淡的人生和世界也就无法呈现出它惨淡的真相。突围,战斗,韧性,不宽恕。鲁迅确实是反抗者的榜样,不屈服的英雄。不过另一方面,和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同,我觉得恰恰要背对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存在。如同鲁迅所认为的,黑暗是现实,光明只能是未来。可是面对着黑暗,圆睁双眼,要对着黑暗做批判,通过批判黑暗,希望光明的实现,不真实。人生总是黑暗的,饥饿,死亡,压迫,仇恨,批判者自批判,然而现实既然如此,它便永远如此,“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在现实的存在面前丧失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比赛总结

经典篇目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隔河头中学樊金伟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有如下几点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字串7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我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希望在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努力,将形式不断地多样化,趣味化,让永恒的经典永远的记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老师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灵魂,我敬爱鲁迅先生,喜欢他犀利的文字和不屈的脊梁。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梅。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弃医从文,先生是深刻之人,无往而不深刻,对人对事对景,都能直透内心,挖出深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先生以医学、文艺来疗治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病苦,向自我剖析,不放过世间任何的丑陋和黑暗,对国家、民族始终保有忧切之心。我想起了先生的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想,处在五四时期的青年鲁迅是幸福的吧,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先生能够不囿于书屋,投入到社会汹涌的洪流,著书论作,为民族的命运呐喊,唤醒整个民族,用匕首般的笔刺向敌人的喉咙,置个人于度外。如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红色文化活动总结

红色文化活动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活 动 总 结 机械工程学院 14级机械自动化2班 2015年5月9日

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总结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一、活动名称: 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二、活动时间: 2015年5月9日 三、活动地点: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四、主办方: 14级机械A1412班班委、团支部 五、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红色文化,让同学们真正的了解红色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热爱,我班积极的响应了学校红色文化月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本班同学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学习的活动。 六、活动目的: 举办此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月的目的在于把红色文化更有力的普及到大学生当中去,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自觉肩负起继承并发展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的承担起历史的发展重任。

该活动有利于深化我班学生红色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有利于在全班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有利于促使我班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七、活动总结: 1.前期积极准备,明确相应目标 为了积极的响应学校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我班根据学校有关的指导意见、本班的实际情 况,详细的策划了本次活动,并安排了相应的人员负 责本次活动的安全,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的 感触都很深刻。 2.丰富内容,营造了红色文化进班级的氛围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摒弃了传统的班级讲座形式,开展了课外的参观学习活动,是同学们更加深 刻的以第一印象感官的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史, 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易,并在活动结束后 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让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 为本班营造了红色文化的氛围,使同学们的精神得 到了一次提高。 3.参观学习,夯实红色文化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活动,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得到了深刻的体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的把红色 文化做下去,还要充分的利用江西的特色红色文

清明节参观革命纪念馆活动总结

清明节参观革命纪念馆活动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节日,为了在这一个日子里,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给广大的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国贸2班同学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参观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活动。 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们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更好地体会与学习“奉献,互助,进步,友爱”的志愿者精神。 一、活动简介: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 (二)、活动意义: 我们生活在在和平之中,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甘洒热血的烈士们。在清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组织全体同学参观武夷山革命纪念馆,通过怀念烈士来增加爱国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的体会和学习爱国精神。 (三)、活动时间: 2016年04月02日 (四)、活动地点:闽北革命纪念馆 (五)、参加人员: 10级国贸2班全体同学 二、活动进程回顾:

1.下午在班委的组织下集体在校门口集合出发 2.到达闽北革命纪念馆 同学们踏入位于武夷山市区列宁公园内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闽北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7月,1988年7月建成开馆。馆舍为宫殿式半框架结构,占地面积3322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有7个展室144米延长展线及配套设施。整个展馆分大厅、展厅、书法厅三个部分。展厅是该馆的主体,在144米展线上,按闽北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闽北英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等7个部分,布置260多个版面,展现闽北革命胜迹大观。展橱里珍藏200余件历史文献、文物。 3. 同学们在赏析陈毅和毛泽东的题词 同学们在馆内参观各个展厅,在纪念馆门柱横梁上,悬挂着方毅书写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巨匾。整个展馆分大厅、展厅、书法厅三个部分。同学们分别赏析了陈毅和毛泽东的题词并照相留念。 4.参观展橱里珍藏200余件历史文献、文物。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1949年闽北人民,特别是崇安人民在近30年革命斗争中留下的革命文物210余件,陈列图表、照片320余幅,文献资料220余件。真实地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北人民

8篇最全鲁迅故居导游词

8篇最全鲁迅故居导游词 导游词多讲究积累,看的多,写的多,自然也就能写的好。因此要多看别人写的优秀的导游词,多练习,就知道才能知道导游词要怎么写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鲁迅故里导游词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鲁迅故居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鲁迅故居导游词(二): 鲁迅故里导游词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参观北京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北京鲁迅纪念馆有感 五月十八日,我们参加党校提高班的一行人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感触颇深。 北京鲁迅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故居内。1956年十月十九日落成开放,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纪念馆内的鲁迅故居(原为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为三开间小四合院,是鲁迅先生1923年底购买,1924年春天亲自设计改建的一座四合院。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先生在此居住,是鲁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后一处住所。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这座普通的小四合院是鲁迅故居中保存最完好,唯一对外开放的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按照参观顺序,先后参观了展览厅和鲁迅故居。我们走进陈列厅,慢慢走进鲁迅世界馆里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的生平事迹。站在仿真三味书屋前, 我仿佛看了碧绿菜畦,光滑市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桑椹,又仿佛听了油蛉低唱蟋蟀们琴声。站在鲁迅先生照片前,注视着始终坚定犀利目光,我仿佛看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奋笔疾书战斗场面,仿佛听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对鲁迅的生平事迹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对鲁迅先生有了更为崇敬的感情。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问及《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之后,我们参观了他的故居,青灰砖墙、朱红门窗,院内有鲁迅亲手种植的白丁香,已经历了9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枝繁叶茂。故居中展示的日用品,都是鲁迅及其家人使用过的原物。这些房间均已按照当年鲁迅居住时的情景进行复原陈设。风格古朴,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参观结束了,我却被鲁迅先生的崇高人格所震撼,被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学时对中国人在看到同胞们被外国侵略者残忍杀害却麻木不仁的举动觉得十分悲愤,他痛感于医治麻木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躯体病痛,便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想要唤醒国民愚昧麻木的思想意识,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他的强烈爱国意识,民族意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学习的。 鲁迅写下的一篇篇尖锐的文章就是对反动思想铿锵有力的碰击那一个个人物塑像都是鲁迅和蔼可亲的写照。从他的眼睛他的神情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在深深的思考,为民众觉悟而思考,为民族革命道路而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怎样拯救国人的思想,让昏睡的民众觉醒”他忧中华之忧。在我认为鲁迅先生不是老死的也不是病死的,他是思考过度操劳而死,在他的心里装着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一句句发人深思意义重大的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和希望国人觉悟的深刻教导。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光辉一生,斗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工作。他爱憎分明,敢怒敢言。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也要像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