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1、头颅CT扫扌苗:平扫显示颅各层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如常,脑沟、裂不宽,脑中线结构居中。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2、胸部CT扫扌苗: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

位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未

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3、腰椎椎间盘CT扫描:平扫各层显示L3/4 -L5/S1椎间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存在。黄韧带无肥厚,两侧腰大肌对称无肿胀。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定位片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

意见:L3-S1腰椎(颈椎、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4、上腹部CT扫描:平扫显示肝未见异常密度灶,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肝外胆管无扩。胆囊不大,壁不厚,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脾不大,质均匀。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未见异常。

5、垂体CT扫描:增强扫描显示垂体体积无增大,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垂体柄居中,两侧海绵窦对称,鞍上池无受压,骨窗观察蝶鞍及邻近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

6、眼眶CT扫描:平扫显示眼球环壁完整,球未见异常密度灶,眼肌对称未见增粗及异

常变细,视神经未见异常密度灶,眶脂肪间隙清晰,骨窗观察眼眶壁、视神经管、眶上裂、

眶下裂未见破坏扩大。

意见:眼眶CT扫描未见异常。

7、鼻窦部CT扫描(冠状面):平扫显示双侧鼻腔对称,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双侧上、中、下鼻甲无肥厚,鼻道通畅,双侧上颌窦开口通畅,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对称无变,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气化良好,粘膜无增厚,未见异常局灶性密度异常。骨窗显示颅底、各组鼻窦壁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8、中耳乳突CT扫描:平扫骨窗显示双侧乳突气化良好,密度无增高,小房间隙清晰,双侧听道对称无扩大,中耳骨质结构完整,鼓室无增大,听小骨未见破坏。

意见:双侧中耳乳突CT扫描未见异常

9、男性盆腔CT扫描:平扫显示前列腺无增大,表面光滑,密度均匀。增强后前列腺强化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未见高密度灶。膀胱精囊角呈锐角。盆腔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10、女性盆腔CT扫描:平扫显示子宫表面光滑无增大,宫体密度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

无增厚,未见高密度灶。盆腔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增强后

子宫强化均匀。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11、肾区CT扫描:平扫显示两侧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大小无异常。两肾轮廓清楚、平滑, 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无扩大,未见高密度灶,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椎旁软组织无肿

胀。增强后双侧肾、肾上腺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双侧肾、肾上腺CT扫描未见异常。

12、正常膝关节:膝关节扫描示双侧关节间隙正常,无明显狭窄及增宽,关节面光滑,关节腔无积液,双侧、外侧前后半月板形态正常,边缘规整,周围肌肉无异常,矢状面示前后交叉韧带形态未见异常。

影像报告书写6大要素:

1、病灶的部位:病灶的部位是最重要的为第1要素,是定位诊断的基础。

2、病灶的大小和数目:病灶的大小和数目也是十分重要的,病变的大小、多少往往和诊断有密切关

系,同时对于手术是至关重要的。

3、病灶的形态:病灶的形态和病变的性质关系较密切,良、恶性病变病灶形态不同。病灶

的形态与病理基础有关,如:渗出---片状、云雾状等;增殖---结节状,斑点状;肿瘤---肿块等........

4、病灶的密度(回声、信号):密度或回声、信号的基础是病变组织成分,所以病灶的密度或回

声、信号反应的是组织结构的重要信息。

5、病灶的边缘:病灶边缘的与病变生长的方式、病变有无包膜、良恶性有关。

6、病灶周围情况:病灶周围情况是十分重要的要素,对于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很有意义,同

时为评估病变围起到关键作用

左/右/双侧肾结石。

平扫于左/右/双侧肾盂可见斑块状致密高密度影,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毛糙,左/右/双侧肾盂轻/中/重度扩积水,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积水。

双侧肾脏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双侧肾脏对称,位于脊柱两侧,大小正常,皮髓质分辨清楚,肾实质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双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扩,肾周脂肪囊清楚,肾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双侧肾脏及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双侧肾脏对称,位于脊柱两侧,大小正常,皮髓质分辨清楚,肾实质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双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扩,肾周脂肪囊清楚,肾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及异常密度影,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膀胱外脂肪间隙正常,盆腔示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右/双侧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并肾盂输尿管积水。

平扫示左/右/双侧输尿管上/中/下段平面可见一类圆形致密高密度影,直径约为cm,此平面以上左/右/双侧输尿管及肾盂轻/中/重度扩积水。双肾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膀胱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膀胱癌。

膀胱充盈良好/欠佳,膀胱左/右/后壁局灶性增厚,并可见菜花状软组织密度影突入膀胱,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可见斑点状致密钙化灶,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延迟增强扫扫描肿块表现为膀胱造影剂充盈缺损,膀胱壁外缘尚光滑/不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楚/不清楚,膀胱精囊三角区正常/消失。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其它结构未见明显侵犯。

左/右侧肾上极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错构瘤。

于左/右侧肾上极见一不规则形/类圆形病灶,大小约为

cmX

cm ,CT值为

Hu,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轻度强化,正常肾脏明显强化,对比明显,肾周及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

左/右肾实质巨大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肾母细胞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

移。

左/右侧肾体积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可见一较大不规则型占位性病变,

边界欠清,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低/等密度,信号欠均匀,其可见更低密度囊变坏死区,正常肾实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及肾实质期正常肾脏明显环强化。病灶突破肾脂肪囊。腹主动脉周围可见直径约为1cm肿大淋巴结。

左/右肾实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肾细胞癌。

左/右侧肾体积增大,表面不规则隆起,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欠

清,大小约为X

X

cm,病灶不规则,平扫呈低/等密度,信号欠均匀,其可见更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及肾实质期正常肾脏明显强化,病灶与正常肾脏对比增强。病灶未突破肾脂肪囊。肾筋膜尚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右肾实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肾细胞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左/右侧肾体积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隆起,可见一较大不规则型占位性病

变,边界欠清,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低/等密度,信号欠均匀,其可见更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及肾实质期正常肾脏明显强化,病灶与正常肾脏对比增强。病灶突破肾脂肪囊,肾盂肾盏变形。腹主动脉周围可见直径约为1cm肿大淋巴结。

左/右肾肾囊肿。

于左/右侧肾上/中/下极肾实质可见一类圆形小病灶,直径约为cm,边界清楚锐利,平扫呈水样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正常肾脏明显强化,对比明显,病灶边界更清楚。肾盂肾盏无异常。

左/右/双侧肾脏多发肾囊肿。

于左/右/双侧肾实质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灶,部分突出肾外,最大者约为X X cm,平扫呈水样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强化,正常肾实质明显强化,对比明显,病灶边界更清楚,肾旁及肾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左/右/双侧肾及输尿管改变,符合肾、输尿管结核

扫描示左/右/双侧肾盏扩呈水样低密度,肾盂不扩,在扩积水的肾盏可见散

在点、块状高密度钙化,肾皮质变薄,增强扫描后正常肾实质呈明显强化,左/右/双侧输尿管轻度扩,管壁明显增厚。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左/右/双侧肾盂积水。

扫描示左/右/双侧肾体积增大,肾盂明显扩积水,呈水样低密度,肾实质变

薄,但肾实质未见明显高密度结石影及其它异常密度影,输尿管无/亦扩。输尿管行程中未见明显高密度结石影。

1.左/右侧附件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卵巢癌。

2..腹水及盆腔积液

于左/右侧附件区可见一不规则形病灶,大小约为

X

X

cm,其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呈囊性低密度,部分呈实性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

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囊壁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子宫、膀胱明显受压移位,盆腔及下腹部可见少/大量积液。

左/右侧附件区囊性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卵巢囊腺瘤。

于左/右侧附件区可见一类圆形病灶,大小约为

X

cm,平扫呈低密度/等密度,其密度尚均匀/欠均匀,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后包膜及其分隔有强化,边界尚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对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密度无异常,盆腔其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X

左/右侧附件区囊性病灶,性质考虑为卵巢囊肿。

于左/右侧附件区可见一类圆形病灶,大小约为

X

X

cm,平扫呈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密度均匀,边界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对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密度无异常,盆腔其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1.前列腺形状不规则,其外周带小结节影,性质考虑为前列腺癌。

2.盆腔淋巴结及髂骨转移。

扫描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局部隆起,于前列腺外周带见一小结节影,大小约为X X cm,增扫呈等/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后结节呈中度强化,左/右侧膀胱精囊角变浅/消失,盆腔可见一直径约为1cm左右的淋巴结,左/右侧髂骨骨质破坏。

前列腺体积增大,考虑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扫描示前腺列体积增大,大小为:左右径cm,上下径cm,前后径cm,耻骨联合上10cm 处仍可见前列腺,部分突入膀胱,前列腺外形尚正常,边界清楚, 呈等密度,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双侧膀胱精囊角对称、正常,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盆腔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均匀,前列腺大小形态属于正常围,呈等密度,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双侧精囊腺对称,大小形态正常,膀胱精囊角对称,直肠造影剂充盈良好,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正常。盆壁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