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渊明田园作品的思想内容

论述陶渊明田园作品的思想内容
论述陶渊明田园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诗最有价值的是归隐后所写的山水田园诗,其思想意义在于:对和平安宁、恬静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污浊喧嚣、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的厌弃紧密相连;从躬耕的生活实践出发,歌颂劳动,表露农民的思想感情;归隐而不忘政治现实,流露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不满情绪。陶渊明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他的诗以很多的篇什歌咏隐逸,描写田园,因此称他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都是恰当的。陶渊明诗歌中的田园景象,被他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不过“隐逸”还不能说明陶渊明的全部思想,“田园”也不能代表他的全部诗篇。鲁迅就曾举出《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句说明陶诗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又举《述酒》一篇说明陶渊明也关心政治,对於世事并未遗忘。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他也写过《桃花源诗》谈他的政治理想,向往於没有剥削的社会。这确是陶诗的重耍一面,绝不能忽略。此外还须注意到陶渊明歌咏隐逸的诗也并非全属“飘飘然”,描写田园的诗也并非都是“静穆”的;往往是冲淡中有勃郁,达观里有执著,也必须善为辨别。山水、友朋、耕耘、收获,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内容。“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平淡地写来,随处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他也写到饥寒、辛苦,但并不为此忧戚。因为经过思想斗争,已经安心了。他说“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安贫守贱便成了他的信条。写得较频繁的是饮酒,在饮酒的描写中有时表现友朋之乐,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类;有时是劳动後的一点安慰,如“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之类;也有时是为讽刺而言酒,如《饮酒》(“羲农去我久”)一首,在“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之下忽然写道,“若复不

快饮,空负头上巾。”好像与上文不相连接,其实是说“六籍”中的道理已经被某些人抛弃乾净,那我除了饮酒,还有什堋事可做呢?原是很深的讽刺。所以接著又说“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以醉人自解,更显出讽刺语气。又如《饮酒》第十三首“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云云,对於热中仕进者的讽刺更属显然。此外,陶渊明的饮酒有时也不兔是安於现状的麻醉。如“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之类,分明是醉乡的歌颂了。至於“欲言无馀和,挥杯劝孤影”云云,则说明陶渊明在农村有时也不免有精神上寂寞之感,不得不用酒来消解。

4.试述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入诗,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鼻祖。陶诗浑厚的意境,白描的手法,自然纯朴的风格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诗人所取法。陶渊明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内容的平淡自然、情感的亲切淳真是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陶诗的内容多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也均为人们熟知习见。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这些诗句读来就感亲切。陶诗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更重要的是感情的淳真。他描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从来不躲闪、不伪饰,与读者真诚相见。如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他“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的人伦之乐、他“夏日常抱饥”的困苦均坦诚写出,不避丑拙,自然而然流露出旷达的胸怀。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其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是陶诗的又一突出特点。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影星描写,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而是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化”,以意写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陶诗不仅善以白描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而且常常带有一种特有的理趣。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等等都含有一定的哲理。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和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

俗,令人回味无穷。最后,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例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等,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不作任何修饰,韵味又十分深厚。陶诗的语言平淡、本色,但绝不是浅薄粗俗。诗人看似普通的“农家语”,实则都是经过艺术提炼,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许多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中的“贮”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总之,陶渊明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久传不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