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政治

绝密★启用前 定陶一中高三历史试卷之 必修一现代中国政治基础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5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1、 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 2、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从图中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最终被拘留。下面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④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取得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6、我国之所以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国家力量的大大削弱 B.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7、“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82年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中国(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 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9、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目的是( )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10、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了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温家宝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动情地吟诵这首诗歌。 这反映出( ) ①于右任希望国民党反攻大陆 ②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国民党的关系,希望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④于右任先生是一位爱国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凡是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2、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以下属于“民主存量”的是( ) A.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建立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D.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 13、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A.孙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苏明:“一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 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4、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 这表明( ) 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 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

3页

15、2015年春节前后,持续近两年的所谓香港“占中”事件,

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这表明( )

A.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D.香港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16

A.政治协商会议

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华妇女联合会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

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的我国国家政治制度是什么?

2.我国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是什么方针?具有什么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7年8月5日,

斗争会议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辞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

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

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本法。

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

三、综合题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香港问题的由来。

2.香港地区已于年月日回归祖国。

3.中国政府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4.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C项,材料中的报道只是客观评述新中国成立这一事件,并没有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欢呼,也没有体现反华倾向。故A、C项错误。B项,依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再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故B项正确。D项,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与新中国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关系友好,如果是苏联官方则会表达出对新中国成立的颂扬,但该报道客观中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A。考生可能主观臆断认为该报道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但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答案:A

解析:“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可以体现①,“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体现出②,“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能体现④,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故排除③,选A。

3.答案:A

解析:题中示意图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此时应为1949年至1954年,故①正确;此时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②正确;③应出现于 1954年宪法颁布后,这一时期国家的最髙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④出现于1956年底,故答案为A项。

【知识梳理】1949年10月—1954年9月,新中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履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统一战线职能。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新时期的法制建设。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属于平反冤假错案的范围,①错误;材料与推行村民自治制度无关,②错误。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材料中文字“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等信息可知,新中国实行的这一制度必定与民族关系有关,据此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此选择B。

8.答案:A

解析: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B、C、 D三项明显错误。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材料中“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说明邓小平对当时中国法制和民主极不满意,也就是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

A项中不是材料主旨;

B项中法律没有体现;

D项中民众错误。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0.答案:A

解析:①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信息。

11.答案:C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A项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C项正确;我国只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题干可知,“民主存量”指的是1949年到1978年的史实,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出台是在1998年,故A项错误;建立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56年,后来不断进行完善,故B项正确;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故C项错误;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是在1997年,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以创设新情境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一国两制” 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4.答案:C

解析:后蒙思想家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治,中国开始实践其思想是在近代时期,故A项错误;无记名投票取代举手表决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的全部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城乡平等,但不是民主建设的根本,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题干中香港“占中”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自行沉寂,说明了“ 一国两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任何反对者的活动、言论都将是毫无效果的行为。

16.答案:C

解析:这张荣誉证书颁发的时间为1953年。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召开,代表也不是“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并非“普选”产生,故B项错误;1953年地方通过“普选”建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做准备,故C项正确;中华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49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二、材料题

17.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组织。

2.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8.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制度尚不健全;“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

三、综合题

19.答案:1.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③1898年英国强行租借新界。

2.1997; 7; 1;

3.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发展较快,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4.标志着中国人民洗刷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对澳门的顺利回归有着积极的影响。

答案第1页,总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