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炔烃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烯烃、炔烃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烯烃、炔烃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第2课时烯烃、炔烃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见学生用书P013

学习目标练法指导

1.初步了解烯烃、炔烃的命名。2.了解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按照命名步骤对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进行命名是熟练掌握系统命名法的关键。

1.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2,4-戊二烯

B.3-甲基-1,3-戊二烯

C.1,2-二甲基-1,3-丁二烯

D.3,4-二甲基-1,3-丁二烯

答案 B

解析烯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双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也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写名称时还要注明官能团的位置。

2.下列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2-甲基-4-乙基戊烷 B.2,3-二乙基-1-戊烯

C.2-甲基-3-丁炔D.对二甲苯

答案 B

解析先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碳骨架结构,再用系统命名法正确命名并与已知名称对照。

A项:,正确名称为2,4-二甲基己烷。

B项:,名称为2,3-二乙基-1-戊烯。C 项:,名称为3-甲基-1-丁炔。

D项:,名称为1,4-二甲苯。

3.下面选项中是2,3-二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的是() 答案 C

解析依据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或给四个选项分别命名,找出与题目相同名称的结构简式。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碳碳双键在2号位上,且2,3号碳上分别连有1个甲基,故其结构简式应为

4.下列关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苯的同系物命名时必须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

B.二甲苯可以以邻、间、对这种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

C.二甲苯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

D.分子式是C8H10的苯的同系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解析苯的同系物命名时通常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当苯的同系物比较复杂时,也可以把苯环作为取代基——苯基。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2,5,5-三甲基己烷

C.2,3-二甲基丁烯D.3-甲基-1-戊炔

答案 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可先按题给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再用系统命名法予以重新命名,最后判断题给名称是否正确。

选项A中物质的结构为

主链上碳原子数为6而不是5,正确名称应是3,3,4-三甲基己烷。

选项B中物质的结构为

根据给主链碳原子编号时应使支链编号的序号和最小的原则,正确命名应是2,2,5-三甲基己烷。

选项中C中物质的结构既可为

也可为,其名称未指明双键的位置,因而无法确定其结构,选项C不正确。

选项D中物质的结构为

符合命名规则。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答案 D

解析A中主链选错;B中应从三键靠近的一端开始编号;C应为对二甲苯。

7.根据烯烃、炔烃的命名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2-甲基-2-戊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4)某烯烃的错误命名是2-甲基-4-乙基-2-戊烯,那么它的正确命名应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3-二甲基-1-丁炔

(2)2-甲基-1-丁烯

(3)

(4)2,4-二甲基-2-己烯

解析(1)、(2)根据烯烃、炔烃的命名原则,选主链,编碳号,具体编号分别如下:

然后再确定支链的位置,正确命名。

(3)根据名称写出结构简式,依据命名规则重新命名进行验证。

(4)先依据错误名称写出结构简式,然后重新命名。

———课/堂/效/果·题/组/检/测———题组一烯烃、炔烃的命名

1.某有机物的结构表达式为,其名称是()

A.5-乙基-2-己烯B.3-甲基庚烯

C.3-甲基-5-庚烯D.5-甲基-2-庚烯

答案 D

解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展开为

,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编号,故其名称为5-甲基-2-庚烯。

2.对的命名正确的是() A.3-异丁基-2-戊烷

B.4-甲基-3-乙基-2-己烯

C.3-甲基-4-丙烯基己烷

D.2,3-二乙基-3-戊烯

答案 B

解析先判断这种物质是烯烃,必须找含有双键的最长的碳链为

主链。

3.对下列烯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2-甲基-2-丁烯

B.2,2-二甲基-1,3-丁二烯

C.2-甲基-3-戊烯

D.2-乙基-1-丙烯

答案 A

解析B项,2号碳价键数为5,错误;C项,编号错误;D项,选错主链。

4.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地表示碳氢化合物,键线式表示的物质是()

A.丁烷B.丙烷

C.1-丁烯D.丙烯

答案 C

解析该键线式表示的有机物是CH3CH2CH===CH2,是1-丁烯。

5.小明同学的作业本中出现了“4-甲基-4-己炔”的命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命名完全正确,烃的结构简式为

B.小明给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不正确,应命名为“3-甲基-2-己炔”

C.该烃不存在,根据上述名称无法写出合理的结构简式

D.小明的命名不正确,可能是将双键错看成三键,应命名为“4-甲基-4-己烯”

答案 C

解析根据名称写出的结构简式

中,左数第四个碳原子成键数目超过4,因此该烃实际上不存在。即使改为“4-甲基-4-己烯”,其编号也是错误的。

6.已知的键线式可写作

,某有机物的键线式为,其名称正确的是()

A.5-乙基-2-己烯B.2-甲基庚烯

C.3-甲基-5-庚烯D.5-甲基-2-庚烯

答案 D

解析选碳碳双键所在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从距双键近的一端开始。

题组二芳香烃的命名

7.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乙苯B.对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邻二甲苯

答案 B

解析首先写出C8H10的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然后再根据苯环上的等效氢原子数目判断一氯代物的种类。

8.下列有关1,2,4-三甲苯和丙苯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系物

B.互为同分异构体

C.均为芳香烃

D.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相等

答案 A

解析1,2,4-三甲苯的结构简式为,丙苯的

结构简式为,由此可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B、C项正确。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D项正确。

———课/后/巩/固·快/速/提/能———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 D

解析选项A中的有机物应命名为1,2,4-三甲苯,原名称未遵循取代基位次之和最小的原则;B项中有机物的名称应为2,2,4-三甲基戊烷;炔类物质命名时,应从离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编号,故C 中有机物应命名为3-甲基-1-丁炔;2,2-二甲基丁烷去掉2个氢原子,只能得到一种烯烃,即(CH3)3CCH===CH2,名称为3,3-二甲基-1-丁烯,D正确。

2.下列名称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2-甲基-4-乙基-1-己烯

C.3-甲基-2-戊烯

D.3,3-二甲基-2-戊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答案 D

解析根据碳四价原则可知选项D中有机物不可能存在。

3.某烃与氢气发生反应后能生成(CH3)2CHCH2CH3,则该烃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丁烯D.2-甲基-1,3-丁二烯

答案 C

4.(双选)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是()

A.3,3-二甲基-1-丁炔B.2,2-二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1-丁烯D.3,3-二甲基-1-丁烯

答案AD

5.(双选)下列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式子中,其名称为3-乙基-1-戊烯的是()

答案BC

6.含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与氢气充分加成后产物的结构简式

此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答案 C

解析相当于在题干碳架结构中移动三键的位置,即找炔烃的同

分异构体,即,共有3种情况。

7.现有两种烃,甲为

,乙为

。下列有关它们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主链碳原子数都是6

B.甲、乙的主链碳原子数都是5

C.甲的名称为2-丙基-1-丁烯

D.乙的名称为3-甲基己烷

答案 D

解析甲的主链有5个碳原子,名称为2-乙基-1-戊烯,而乙的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名称为3-甲基己烷。

8.有机物按系统命名其名称为() A.1-甲基-2-乙基苯B.1-甲基-6-乙基苯

C.1-乙基-2-甲基苯D.邻甲乙苯

答案 A

解析要正确理解苯的编号,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1-甲基-

2-乙基苯,D为习惯命名。

9.(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机物: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均有错误,请用系统命名法正确命名。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①2-甲基-2-乙基丙烷

正确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甲基-4-戊烯

正确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3-二甲基-3-丙基-4-异丙基己烷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正确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甲基-3-戊炔

正确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2,5-三甲基-4-乙基己烷

②3,4-二甲基-2-乙基-1-己烯

(2)①2,2-二甲基丁烷②4-甲基-1-戊烯

③2,4-二甲基-3-乙基-4-异丙基庚烷

④4-甲基-2-戊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