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生平介绍

摩尔根生平介绍
摩尔根生平介绍

遗传学名人小传(Great Geneticists)之TH摩尔根

罗静初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北京100871)

如果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那么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以果蝇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导致了遗传学的许多重大发现。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生于1866年9月25日。摩尔根自诩,加上十月怀胎,他的“实际生命”应该从1865年算起。而就在这一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基本定律。摩尔根的家乡位于美国中东部肯塔基州(Kentucky)的列克星屯市(Lexinton)。与孟德尔贫寒的家境适成对照,摩尔根出生于一个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高级军官,母亲是名门闺秀。他的大伯父约翰?亨特?摩尔根(John Hunt Morgan,1825-1864)是南北战争的陆军准将,号称“南军雷神”,可惜于摩尔根出世前2年战死疆场。

幼年的摩尔根就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贵族家庭中长大。尽管经历了刚刚结束的内战之苦,家庭经济状况依然比较宽裕。童年时期,他就酷爱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非常感兴趣,并由此确定了他一生的志向。1880年,年仅十四岁的摩尔根有幸录取为列克星屯新建的肯塔基州立学院(Kentucky State College)预科班学生,两年后进入大学本科一年级。由于学校正处于调整改建阶段,校舍十分紧张,实验设施简陋。尽管如此,摩尔根在这里选修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课程,并对囊括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在内的博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6年,摩尔根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肯塔基州立学院,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师从著名形态学家布鲁克斯(William Keith Brooks,1848-1908)。当时正值生物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年代,以观察、描述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正逐步向以实验生物学过度,摩尔根也因此而成为一名实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十分重视生物学,除哈佛大学以外,当时美国大部分院校对这一门学科还不够重视。生理学家马丁(Henry Newell Martin,1848-1896)是该校生物系主任,他主张学生应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认为重复实验是用以纠正学生浮躁习气的法宝。摩尔根有幸受到了严格的实验训练,并在伍兹霍尔(Woods Hole)海洋生物实验室进行了有关海洋蜘蛛的研究。布鲁克斯给他定的课题是搞清海蜘蛛类动物蜘蛛蟹分类学地位,但摩尔根却对海蜘蛛的胚胎发育产生了兴趣,并把结果写成了长达76页的博士论文,由。布鲁克斯推荐,全文发表在《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实验室研究报告》杂志上,据说这篇长文几乎使这份杂志破产。

1891年,在完成了有关海洋蜘蛛发育的博士论文后,摩尔根应聘到布林莫尔女子学院(Bryn Mawr College)任教。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外套扣子掉了,也不很在乎,照样穿着上班。他从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确定研究课题时,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摩尔根成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也得到了该校高材生丽莲?桑普森(Lilian Vaughan Sampson,1870-1952)的钟爱,后来成了他的终生伴侣和得力助手。在布林莫尔13年中,他发表了许多与胚胎发育和再生有关的论文。期间,他曾多次到欧洲访问,其中包括著名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动物实验室(Marine Zoological Laboratory at Naples),并于1894-1895年间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同汉斯·德里施(Hans Driesch,1867-1941)等生物学家一起研究动物发育,

为回国后建立自己的动物实验室打下了基础。1900年,他又一次访问欧洲,专程拜访了荷兰植物学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1848-1935),参观了他在阿姆斯特丹郊外希尔弗瑟姆(Hilversum)的植物园和实验室,并再次访问了那不勒斯海洋动物实验室。当时,正值德弗里斯等三位植物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律之际,整个生物界都在谈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开始思考遗传学问题,并考虑如何将它与进化、发育联系起来。

1904年,摩尔根和丽莲?桑普森结婚。丽莲不愧为一位贤妻良母,为了丈夫和孩子,她暂时放弃了实验室工作,孩子们成人之后,她又回到实验室,继续和摩尔根一起从事遗传学研究。也就在这一年,摩尔根应聘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实验动物学教授。摩尔根的教学方法独辟蹊径,他把课堂作为实验室的延伸,总是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他讲解最新研究成果时,往往兴致昂然,滔滔不绝,如同挥笔撰稿,一泻千里。教学之余,潜心从事进化论和遗传学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的24年,是摩尔根一生中值得骄傲的时期。在那里,他开始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与半个世纪前孟德尔单枪匹马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相比,摩尔根则要十分重视团队的作用。他不仅慧眼识英才,而且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精兵良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三大弟子:艾尔弗雷德·斯特蒂文特(Alfred H Sturtvant,1891-1970)、卡尔文·。布里奇斯(Calvin B Bridges,1889-1938)和荷曼·缪勒(Hermman J Muller,1890-1967)。他们合作编著的《孟德尔遗传学原理》(The Mechanism of Mendelian Heredity)于1915年出版。斯特蒂文特和布里奇斯从大学本科起就开始成了摩尔根的得力助手,并一直跟随他,在突变新种发现、果蝇染色体图谱建立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缪勒则和摩尔根的其他许多学生一样,后来自立门户。他在X-射线诱发果蝇突变方面独有建树,并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奖。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中,还包括我国遗传学先驱、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先生(1895-1991)。

在哥伦比亚大学那间不足25平方米(16x23英寸)的“果蝇屋”里,摩尔根和他的研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果说孟德尔的豌豆促成了孟德尔定律的发现,那么摩尔根的果蝇则使摩尔根获得了成功。果蝇属双翅目昆虫,饲养简便,凡能发酵的食料均能作培养基;体长仅3~4mm,一个牛奶瓶里就能装几百只;繁殖率高,平均每天可产几十个卵;生活史短,一个世代仅十来天。它只有4对染色体,形态特征明显、突变种类多,很容易观察到许多特殊性状。摩尔根所用的品系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通常有一对透明的翅膀,头部有一对漂亮的红色复眼,身上长有刚毛,这些都是容易观察到的显性性状。1909年,摩尔根突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果蝇。他和他的弟子通过一系列杂交实验,将决定眼睛颜色的基因定位于性染色体X上,并进一步肯定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确立了基因的染色体学说。此后,又发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连锁特性,建立了遗传学第三定律。他们把几百种突变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制成表示基因定位的染色体图谱,即连锁图。当摩尔根正在进行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关键时刻,恰逢他的三女儿诞生。据说,当他到医院看望分娩不久的夫人丽莲时,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白眼果蝇,直到最后才想起来问:“咱们的新生女儿这怎么样了?”

1928年,年过六旬的摩尔根应聘到加州理工学院筹建新的生物学部。欢迎会上,他风趣地说“本打算死后来加利福尼亚,因为这里的气候不错。现在应邀提前几年来了,我愿借此机会体会一下来世的天堂生活。”对于新筹建的生物学部应包括哪些学科,摩尔根有相当坚定的意见:遗传学、进化论、实验胚胎学、

普通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其它学科以后再说。他的生物学部主任任期一延再延,一直干了14年,直到76岁高龄。1945年,摩尔根胃溃疡发作,但他还是乐呵呵的,不承认胃痛,也不承认有大病。直到胃出血时才进医院,12月4日,摩尔根动脉血管破裂,这位遗传学巨人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火化,没有举行公开的追悼仪式。

摩尔根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遗传学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证明了基因是染色体的一部分;(2) 证明了孟德尔定律,发现了伴性遗传;(3) 测定了果蝇中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绘制了果蝇染色体图谱;(4) 发现了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现象。

摩尔根于1926年出版了《基因论》(The Theory of the Gene)专著,对基因这一遗传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为孟德尔学说找到了新的依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是,摩尔根还是一位伟大的实验胚胎学家,他把遗传学和胚胎学、细胞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并促使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他用了7年时间,写成了700多页的《实验胚胎学》(Experimental Embryology)一书。他一生编写了22本著作,发表了370多篇论文。他还担任过国际遗传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摩尔根的成就,完全可以和达尔文、孟德尔媲美。由于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上的贡献,摩尔根于1933年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这是第一个遗传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不过,摩尔根却没有参加当年举行的颁奖典礼,他的借口是:“鉴于这里正在组建一个新的生理学研究中心,加之不久就要开展遗传学的生化研究,本人实在无法抽身”。据说实际原因是他不喜欢衣冠楚楚的场合,更对一本正经的颁奖宴会发怵。他把奖金分成三份,一份给了布里奇斯、一份给了斯特蒂文特,一份则给了自己的孩子。在给布里奇斯和斯特蒂文特的信中写道:“随信寄上给孩子们的零用钱”。

在国际遗传学大会上,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发现,摩尔根回答:“一靠勤奋,二靠实验材料得当,三靠愿意放弃任何没有证据的假说……,最后还得靠少开些遗传学大会”。

致谢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Atherly等《遗传科学》(The Science of Genetics, Sauders, 1999)、李难等译《生命科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查阅了国内外遗传学和有关摩尔根生平的参考书,以及https://www.360docs.net/doc/da8412848.html,/jswx/wgrwzj/meg/、https://www.360docs.net/doc/da8412848.html,/~alroy/lefa/、http://www.nobel.se/等有关网站。感谢北京大学戴灼华教授对撰写本文的支持和所作的修改。

https://www.360docs.net/doc/da8412848.html,/displaynews.php?id=1027

作者简介:罗静初(通讯作者,1947),男(汉族),上海,大学,教授,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010-6275-7281,luojc@https://www.360docs.net/doc/da8412848.html,

摩尔根与遗传学:研究与教育

饶毅

孟德尔在时属奥匈帝国Brünn地方刊物发表《植物杂交实验》的1866年,摩尔根(Thomas H. Morgan,1866-1945)诞生于美国内战后破落的南方原显贵家族。摩尔根实验室的工作不仅是遗传学的一大步,而且是美国科学的里程碑,代表新世纪美国在生物学上开始系统性地领先世界。摩尔根本人通过自己的研究丰富了遗传学、通过教育培养了美国和世界的科学家。

孟德尔与摩尔根之间

1900年,孟德尔遗传学被重新发现,遗传学相关的名词、概念、方法不断涌现并得到推广,如英国的William Bateson(1861-1926)提出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学(genetics)等词汇(Bateson,1902;1905),丹麦植物学家Wilhelm Johannsen (1857-1927)提出表型、基因型和基因等词汇(Johannsen,1909)。英国于1910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美国于1916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遗传学成为一个学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Edmund Beecher Wilson(1856-1939)实验室的研究生Walter Sutton(1877-1916)、德国乌兹伯格大学的Theodor Boveri(1862-1915)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在观察和分析了染色体的行为后,提出染色体可能携带孟德尔的遗传因子。Sutton(1902)观察蚂蚱染色体的文章结束时指出:“我提请注意这样的可能性,父本和母本染色体成对地相关以及它们其后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分离…可能是孟德尔遗传律的物质基础”,他在1903年进一步阐述这一想法。

190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McClung曾提出马的附着染色体(后称X染色体)决定雄性,这是第一次提出染色体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不过具体说X与雄性相关是错的。曾名义上是摩尔根研究生的女科学家Nettie Stevens(1861-1912)于1905年提出甲壳虫的Y染色体与雄性有关,第一次正确提出染色体与具体性状的关系,雄性是XY、雌性是XX。Wilson(1905)很快验证了Stevens的结论。如果基因与染色体有关,而染色体数目少于生物性状,那么染色体上就需要含多个基因,也就应该有基因连锁(Wilson,1905;1910)。实际上,德国的Carl Correns (1900)已经观察到基因连锁。所以,在摩尔根的果蝇研究以前,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已被提出,而后人称为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学第三定律(基因连锁和交换律)的一半内容(连锁)也已存在。

在此基础上,摩尔根和他的三个学生系统地研究了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有重要贡献。

摩尔根的学术背景

摩尔根本科就学于肯德基州立学院,研究生进入美国第一个学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1890年获博士学位(Sturtevant,1959)。最初他的研究类似于当时流行的生物学工作,强于描述、弱于实验。后来他到意大利Naples动物学实验站随德国胚胎学家Hans Driesch学了新的实验胚胎学(Drieschand Morgan,1895)。他第一份教职在Bryn Mawr女子学院,1904年应Wilson邀加盟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Wilson本人是细胞学权威(以前的词汇是cytology,现称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Wilson不仅支持自己的学生Sutton,也多年支持年

轻自己十岁的摩尔根,帮安排摩尔根的教职。摩尔根如果不搬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一定会转做遗传学。Wilson曾谦称:我的最大贡献是发现摩尔根。摩尔根对Wilson心存感激,Wilson过世后,摩尔根写了纪念文章(Morgan,1940)。

摩尔根研究兴趣多样,而且有时同时关注和研究多个重要问题。他用过鱼类、两栖类等研究分类、比较、发育和再生等。1909年开始用果蝇做研究以前,他在思想上:1)反对达尔文的有关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他不反对进化论、但很反感“生存竞争”和渐变),2)反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3)反对Wilson支持的染色体遗传学说。他每一点都是错的,但在研究中获得的结果使他改变了观点,接受和支持所有三个观点,而特别发展了现代遗传学。

摩尔根的反对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发表了文章。这里仅复述他1909年对孟德尔遗传理论和方法的讥笑:

“对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中,事实被快速转化成为因子(factors)。如果一个因子不能解释事实,马上就求之于两个因子,两个还不够,有时三个可以。解释结果有时需要的高级杂耍,如果太天真地进行,可能会把我们盲目地带到一个常见的地方,结果被很好地解释了,因为发明了解释来解释它们。我们从事实反过来走到因子,然后,好哇,再用我们专门发明出来解释事实的因子来解释事实”。

他所谓的“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并非不是孟德尔的原意。摩尔根不信孟德尔,而且挖苦孟德尔通过对数字进行分析推理后提出理论的方法学,称之为“高级杂耍”(superiorjugglery)(Morgan,1909)。

摩尔根研究果蝇

1905年,摩尔根开始研究遗传学,起初用老鼠,在他经常去做研究的Woods Hole抓到过突变的老鼠,1911年发表过老鼠毛色遗传与环境的影响。摩尔根不是第一个用果蝇做研究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记载果蝇,Fallén(1823)命名“爱露”,Meigen(1830)和Loew(1862)开始用后来最常用的Drosophila melanogaster (黑腹果蝇)。二十世纪初,哈佛的昆虫学家Charles W. Woodworth在实验室用

果蝇做实验,同校的William E.Castle学后传给很多人,冷泉港的F. E. Lutz、印第安纳大学的F. Paynes都用过果蝇做研究(Kohler,1994)。

1909年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演化。他反对达尔文的随机、微小、连续变异后的自然选择,他认同荷兰生物学家Hugo de Vries跳跃性突变对新种形成的重要,认为能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突变期,以推翻渐变的观点。

摩尔根不仅概念错误,而且条件简陋、工具简单。他用了18年的实验室(以后著名的“蝇室”)不过16x23英尺,装果蝇的是牛奶瓶,用的显微镜不过把一般的放大镜架起来(Sturtevant,1965)。

起初,摩尔根的运气不好,找不到突变的果蝇。1910年的一天(月份有争议),在众多常规的(“野生型”)红眼果蝇中,他发现一只白眼果蝇,他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遗传。他把这个雄性的白眼果蝇与野生型处女雌蝇交配,获得的F1后代有1237个是红眼(还有3个白眼,摩尔根在文章中显示了数据,但提出这三个例外进一步发生了突变,不在该文继续讨论),将这些果蝇雌雄交配后获得的

F2代中:2459红眼雌蝇,1011红眼雄蝇,782白眼雄蝇。他观察到白眼全部是雄性,也就是白眼性状与性别有连锁。为了看是否白眼只能是雄性,他将第一只白眼雄蝇与F1雌蝇交配,发现后代中雌雄都有红眼和白眼,比例接近(Morgan,1910)。

在事实面前,摩尔根很快采用了孟德尔的推理以及实验设计,用了他自己一年前嘲笑的“因子”、用了Sutton、Stevens和Wilson等对性染色体的理解、也马上用了“对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者们所提倡的“杂合体”等名词和概念。

摩尔根提出假设:白眼雄蝇的精子中含决定白眼的因子。他1910年第一篇遗传学论文大体是对的,但细节有问题,他把白眼因子(W)和红眼因子(R)放在性染色体之外与它们相关(他知道白眼雄蝇果蝇确定性别的X只有一个,而他当时认为导致白眼的突变为W/W),而不是立即提出:确定红眼的因子是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在X染色体上的红眼因子突变后,携带突变的X和正常Y的雄蝇呈现白眼。他的文章读起来也就比较拗口,不如1866年孟德尔的文章,孟德尔理解很到位,无需现代翻译,主要表述都很容易读。

摩尔根确定了一个具体性状(眼睛颜色)的基因存在于特定染色体上。1910年后,摩尔根有一系列发现。不久他发现更多个性连锁的突变“残翅”(rudimentary)、“黄体”(yellow),其中黄体与白眼两个突变紧密连锁。摩尔根提出它们在同一染色体较近的位置。他于1911年发表了一篇少有的纯理论文章,没有实验数据,提出基因连锁,认为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会相连,而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传代时分离(Morgan,1911)。他发现染色体交换(cross

over),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出现交换,这是遗传重组的一个重要基础。他还发现多个突变,包括其他影响眼睛颜色的突变,以及影响其他性状的突变。

摩尔根的学生

摩尔根不仅自己有开创性研究,也发现、支持和培养了有特色的学生。蝇室有几个常规的学生、还有无固定座位常进常出的学生,摩尔根并不指定课题,人人做自己的研究,自由交流,每年夏天实验室到马萨诸塞州的WoodsHole海边度假做研究。

在遗传学研究方面,他最重要的三位学生是Alfred Sturtevant(1891-1970)、CalvinBridges (1889-1938)、和Hermann Joseph Muller(1890-1967)。摩尔根在哥伦比亚大学24年期间只在1909年教过“动物学导论”,学生中有Sturtevant 和Bridges。

农民的孩子Sturtevant第一篇论文是追踪自己家里马的毛色与遗传的关系。比他大16岁、任教于哥大Barnard学院的哥哥鼓励他去图书馆查资料、也鼓励他带着问题去找摩尔根教授,摩尔根建议他将结果发表(Sturtevant,1910),并让他于1910年进自己实验室。1911年,Sturtevant突然想到基因连锁的紧密程度可以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来表示,通过重组发生频率推出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当天他不做大学作业,一个晚上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遗传图谱,文章在1913年发表于《实验动物学杂志》(Sturtevant,1913)。因为他的灵机一动,出了这张图谱很有用,而价格远低于近百年后几个国家出很多钱、而少动脑筋的做出的图谱。Sturtevant也是摩尔根实验室相对比较平稳的人,他培养的学生较多,1965年总结的《遗传学简史》广为阅读(Sturtevant,1965)。

Bridges两岁丧母三岁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大学期间因经济原因到摩尔根实验室做技术员,从洗牛奶瓶开始,也管制造果蝇食物。但他不满足于打工,改进了研究果蝇的基本技术(包括麻醉方法、灯光等),且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他用几万张卡片,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从眼色开始,他发现了多种突变并确定了它们的染色体定位,成为摩尔根的研究生。1914年他的研究生论文以简报形式发表于Science(Bridges,1914),1916年全文发表于《遗传学》杂志第一期第一页,通过研究不分离(non-disjunction)最后确证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Bridges,1916)。Bridges还对果蝇性决定提出了正确的理解: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比例为一的确定雌性、X与常染色体比例1:2的为雄性,在果蝇Y染色体其实不参与性别决定。因为Bridges心脏病而英年早逝,摩尔根白发人送黑发人为Bridges写了纪念文章总结其生平和工作。

Muller通过哥伦比亚大学生的生物学俱乐部认识了Sturtevant和Bridges,得知摩尔根的研究。他在Cornell做硕士后于1912年加入摩尔根实验室完成博士论文,独立后也用果蝇做了很多研究。

到1914年,摩尔根和学生发现的多个基因可以分成4个相连锁的组,对应于果蝇4套染色体。到1915年,他们完全可以用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遗传学。以实验和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后,摩尔根、Sturtevant、Muller和Bridges 四人出版了《孟德尔遗传的机理》一书(Morgan et al., 1915)。此书加上1916年Bridges的文章,使多数人接受他们的理论,虽然英国的Bateson到1916年还表示难以相信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丹麦的Johannsen到1926年才接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摩尔根193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但当年没去领奖。引人猜想是否他后怕自己用的方法其实正是自己曾在1909年嘲笑过的孟德尔方法(数字吻合),或者因为1933年发现果蝇唾液腺有多线染色体(polytenechromosomes)后,他的理论推导立即面临物理的检验,所以他在看到答案后于1934年才更安心地领奖。多线染色体的形成是DNA复制很多倍以后,细胞却不分裂,这样本来只有一套DNA的单条染色体被放大很多倍而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albiani(1881)发现昆虫唾液腺有多线染色体。Heitz和Bauer(1933)发现多线染色体有些区域染色深、有些浅,形成有规则的染色条带(bands)。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猜想条带与基因的关系,能检验基因是否只是通过数字关联而推出的理论模型、还是确有物质基础。Painter(1933)发现条带密的部分与含基因多相关,而他特别重要的发现是:遗传连锁图逆转时(reversal of linkage map)染色体条带也逆转;遗传谱易位(translocation)时伴随条带易位,遗传缺失时条带也缺失。这些结果强烈地支持染色体确实是基因的物质基础。Bridges(1935、1938)更详细地描述了果蝇的多线染色体。Bridges做的图谱,其后几十年,都是科学家们参考的标准。

1934年,摩尔根放心地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他将奖金分给自己、Sturtevant 和Bridges三家的孩子。

摩尔根的学术传承

摩尔根通过他的科学研究、他的学生、他领导的生物系影响美国和世界的科学。

摩尔根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密立肯(Robert Millikan,1868-1953)的邀请,于1928年创建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部,一个小而精的系多年领先世界。他直接影响了George Beadle(1903-1989),后者于1931至1936年在加州理工做博士后研究果蝇的遗传重组,其间(可能由摩尔根个人收入为Beadle提供工资)到巴黎一年研究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Beadle研究眼色的工作起初受Sturtevant 工作的影响,Beadle与Boris Ephrussi在1935和1936年从果蝇获得的结果已经开始提出基因与化学反应的关系(Beadle and Ephrussi,1936),意识到可能基因直接控制酶,最后Beadle在斯坦福大学与Edward Tatum(1909-1975)进一步合作,用红色面包霉(Neurospora)研究后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概念(Beadle and Tatum,1941),开创生化遗传学,1946年Beadle继摩尔根任加州理工生物学部主任,1958年获诺贝尔奖。

摩尔根影响的著名生物学家还有1927年来自苏联的Theodosius Dobzhansky,跟随摩尔根到加州理工学院多年,1937年出版遗传学与演化论结合的代表性作品之一(Dobzhansky,1937)。

摩尔根实验室发现多个影响发育的基因,以后他们的学生和其他人的研究,奠定了发育遗传学,其中最著名的是Sturtevant的学生Edward Lewis对双胸复合体的研究。

未分享摩尔根奖金的学生Muller于1927年证明X光可以诱导基因突变、其作用与X射线的剂量相关(Muller,1927),获得1946年的诺贝尔奖。他另一重要工作,是1918年提出和制造平衡致死系,非常方便维持隐性致死突变的果蝇品系(Muller,1918)。这种染色体本身不仅携带致死突变(如图中蓝色所示平衡染色体带的灰色致死突变),

而且含有多重倒位(inversion),如果与另一条染色体重组也是致死,所以研究者希望跟踪的染色体与平衡染色体配对后,可以不用每代再挑果蝇,因为活着的后代都是被跟踪的染色体对平衡染色体。其他多数模式动物迄今无平衡致死系,

每代需多费时间和精力,比如跟踪老鼠的隐性致死突变需要收集未交配的老鼠,割尾巴提取DNA做基因型分析,每代反复如此工作繁琐。所以,Muller的发明近百年来省了果蝇研究者的苦力。

Muller与摩尔根关系不如其他两位学生,他比较介意功劳的归属,有个单子写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实验室其他人的。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到德克萨斯州工作期间也与同事发生同类争论。Muller的政治立场左倾到与美国社会不融洽。1932年到1936年,同情共产主义的Muller在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工作,李森科主义推行的伪科学流行后,Muller与之发生冲突,借口参加西班牙内战离开苏联,在西班牙期间曾与白求恩同事。到1937年,Muller既回不去苏联、也回不了美国,幸亏英国生物学家Julian Huxley的帮助转到英国。以前邀请Muller赴苏联的遗传学研究所所长N. I. Vavilov抵制李森科主义,于1940年被捕、1941年被判处死刑、1942年改为二十年徒刑、1943年死于监狱。李森科主义泛滥的结果不仅损害了当时俄国生物学,而且俄国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几十年落后于世界、今天也落后于中国。

Muller于1940年回到美国,这时立场已是反共的Muller在美国还被怀疑亲共,从而不容易找好的教职,前几年工作不稳定,到1945年任Indiana大学Bloomington分校教授。他阴差阳错任教此校,影响了遗传学过渡到分子生物学。因为欧洲不利于犹太人工作,意大利生物学家Salvador Luria(1912-1991,1969年诺贝尔医学奖)也任教该校,使Bloomington同时有两位重要的遗传学家。而学业不突出、起初爱好鸟类学的年轻人James D. Watson(1928-)于1947年自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因为上不了加州理工学院、只能到Bloomington念研究生,Watson说是被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uller所吸引。Watson到Bloomington

后知道1943年的Luria-Delbrück实验(Luria and Delbrück,1943),学了细菌遗传学,成为Luria的第一位研究生,加入了当时以Delbrück和Luria为核心的新兴的噬菌体小组(The Phage Group),毕业后Watson去北欧而英国,1953年与Francis 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他的遗传学背景来自印第安纳大学。

摩尔根的妻子是一个特例。Lilian Morgan(1870-1952)的家谱可以追踪到“五月花号”,她于1887年入Bryn Mawr女子学院,1891年毕业,EB Wilson介绍她认识摩尔根。她到欧洲留学一年后回Bryn Mawr,从1894年至1906年,她独立发表多篇发育和再生方面的研究论文。1904年三十四岁时,她与三十八岁的摩尔根结婚,婚后继续研究再生。从1906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到第四个孩子幼小时期,她虽有佣人,但她在家。1921年第四个孩子十岁后,五十岁的她重返研究一线,在摩尔根实验室独立做果蝇研究。从1906年到1922年间隔16年无论文后,她从1922年至1947年再发表十二篇论文(Keenan,1983;Sturtevant,

1965)。其中1921年2月12日发现一种突变的雌果蝇,经过分析,确认其两个X染色体相连(attached X),摩尔根夫人1922年发表文章报道此果蝇,成为果蝇遗传学一个工具。

摩尔根学派对中国有直接影响。摩尔根在女子学院的研究生Alice Boring于1923年至1950年任教燕京大学,不仅影响中国的生物学,且影响协和医学院通过燕京生物系入学的医学生。1922年陈祯在摩尔根实验室学习,1926年李汝祺在Bridges指导后获博士学位、陈子英在Sturtevant指导后获博士学位。李汝祺(1927)研究了Notch基因突变,确定其致死期为胚胎。李汝祺回国后将自己在燕京大学的硕士生谈家桢推荐到摩尔根实验室,谈于1936年在Dobzhansky指导后获博士学位。李汝祺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

Muller在五十年代初期伸手救援过受李森科主义迫害的李景钧,李从北大农学院农学系合并到中国农大后,遭当时的党总支书记迫害,出逃香港后无身份证明,Muller个人提供信件并赴香港带李见美国领事馆人员,使李能赴美任教。

当然,今天在中国工作的遗传学家与摩尔根学术谱系有关的科研人员不仅限于北大,而有更多。

致谢:感谢骆利群、林海凡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Bateson W (1902). "The Facts of Heredity in the Lightof Mendel's

Discovery." Reports to the Evolution Committee of the RoyalSociety 1:125-160.

Bateson W, Saunders ER, and Punnett RC (1905) Experimentalstudies in the

physiology of heredity. Reportsto Evol. Comm. Royal Soc. 2:1–131.

BeadleGW, Ephrussi B (1936)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ye pigments in Drosophila asstudied by transplantation. Genetics 21:225-47.

Beadle GW, Tatum EL (1941). Genetic control of biochemicalreactions in

Neurospora. PNAS27:499-506.

Bridges CB (1914) Direct proof through non-disjunction thatthe sex linked genes of Drosophila are borne on the X-chromosome. Science 40:107-109.

Bridges CB (1916) Non-disjunction as proof of the chromosometheory of

heredity. Genetics 1:1-52.

Bridges CB (1916) Non-disjunction as proof of the chromosometheory of heredity (concluded). Genetics 1:107-163.

Bridges CB (1935) Salivary chromosome maps: with a key tothe banding of the chromosome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J. Hered.26:60-64.

Correns CG (1900). Mendels regel ber das Erhalten derNachkommenschaft der Rassenbastarde. Ber. deutsch. Bot. Ges. 18:158-168.

Dobzhansky Th (1937). Genetics and the Origina ofSpec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Driesch H, and Morgan TH (1895) Zur analysis der erstenentwickelungstadien des ctenophoreneis. I. Von der entwickelung einzelnerctenophorenblastomeren; II.

Von der entwickelung ungefurchter eier

mitprotoplasmadefekten. Arch.Entwicklungsmech. 2:204–226.

Johannsen W (1909) Elemente derexakten Erblichkeitslehre. Gustav Fischer, Jena.

Keenan, Katherine (1983). Lilian Vaughan Morgan (1870-1952): herlife and work. American Zoologist23:867–876.

Kohler RE (1994) Lords of the Fly: Drosophila Genetics and theExperimental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Luria SE, Delbrück M(1943). Mutations of bacteria from virus sensitivity to virus resistance. Genetics 28:491-511.

McClung CE (1901). Notes on the accessory chromosome. Anat. Anz 20:220-226. Morgan TH (1909). What are “factors” in Mendelian explanations? American BreedersAssociation Reports 5:365-369.

Morgan TH (1910) Sex-link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 Science32:120-122. Morgan TH (1911) Random segregation versus coupling inMendelian inheritance. Science 34:384.

Morgan TH (1911). Chromosomes and associative inheritance. Science34:636-638. Morgan TH and Lynch CJ (1912). The linkage of two factorsin Drosophila that are not sex linked. Biological Bulletin of the Woods Hole.23:33-42.

Morgan AH, Sturtevant AH, Muller HM, and Bridges CB (1915).The mechanisms of Mendelian heredity. Henry Holt & Co., New York.

MorganTH (1940). Edmund Beecher Wilson. 1856-1939. Obituary Notice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3:123–126.

Morgan, LV 1922. Non-criss-cross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Biological Bulletin 42:267-274.

Muller, HJ (1918). Genetic variability, twin hybrids, andconstant hybrids, in a case of balanced lethal factors. Genetics3:422–499.

Muller HJ (1927). Artificial transmutation of the gene. Science46:84-87.

Painter TS (1933)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chromosomerearrangements and the plotting of chromosome maps. Science 78:585-586.

Stevens NM (1905). Studies in spermatogenesis with especialreference to the “accessory chromosome”.Carn.Inst. Wash. Publ. 36:3-32.

Sturtevant, AH (1910). On the inheritance of color in theAmerican harness horse. Biol. Bull. 19: 204–216.

Sturtevant AH (1913) The linear arrangement of sixsex-linked factors in Drosophila as shown by mode of association. J. Exp.Zool. 14: 39-45.

Sturtevant AH (1959) Thomas Hunt Morgan, 1866–1945. Biograph. Memoirs Nat. Acad. Sci. 33:283–325.

Sturtevant AH (1965) The fly room. Am Sci 53:303-307.

Sturtevant AH (1965). A History of Genetics. Harper &Row, NY.

Sutton WS (1902).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chromosome groupin Brachystola magna. Biol. Bull. 4:24-39.

Sutton WS (1903)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 Biol. Bull.4: 231-251.

Wilson EB (1905) Studies on chromosomes. I. The behavior ofthe idiochromosomes in Hemiptera. J Exp Zool 2:371-405.

Wilson EB (1910) The chromosomes in relation to thedetermination of sex in insects. Science 22:500-502.

本文2013年5月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饶毅(2013). 摩尔根与遗传学:研究与教育.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43:1-7. 《南方周末》以“果蝇的宇宙”为题发表删节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饶毅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a8412848.html,/blog-2237-687093.html

女人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女人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一、假如爱情 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 灵魂的哲学与博——司汤达《红与黑》 越过爱情,看见春暧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关——岩井俊二《情书》 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 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 我深深爱着,我深深绝望着——杜拉斯《情人》 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 二、生命本真 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 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

被枝丫割破喉咙后的哀鸣——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值得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再翅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生佝寂寞,死的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 青春恋爱物语——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 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三、诗意盎然 天籁微语——泰戈尔《飞鸟集》 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 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 爱,我们曾共同用有——叶芝《当你老了》 你最荚的气质足自由——惠特曼《草叶集》

张謇简介

张謇先生其人: 张謇,乳名长泰。先生少时就西亭从宋紫卿学。15岁时改名张育才,字树人。16岁时为秀才。至浦口为庆军统领吴长庆办理公文。24岁时改名为謇,字季直。光绪二十年春赴京应试,高中状元,授翰林修撰。先生于甲午战争之后回归故里,谋求兴实业、办教育以求存亡。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几经周折,于光绪25年建成“大生纱厂”。投产后,年年盈利,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于光绪二十九年建成全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先生于通州积极推行地方自治,致力地方建设。在20世纪初的十年内不断开设大生分厂,以及油厂、面厂、染织公司,还参与建办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等。但此后,随着军阀连年混战以及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虽然张謇为争取企业生存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但终究不能实现。在巨大的压力下,张謇晚年的思想趋向保守,郁郁不乐。于民国15年8月24日病逝于南通。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近乎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 张謇先生作为近代的实业家、教育家,为当时南通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先生早在百年前就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晰而前卫的规划理念,包括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他实业救国的发展战略,大大地推动了当时南通市工业化的进程,并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使得那时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让南通城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少数为外国人所熟知的城市。 同时先生在近代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大厦之将倾,出色的把握了时代潮流,面对全国的腐朽不堪,面对外强内辱的中国,面对强权,他始终坚持“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作风,百折不饶始终不渝的追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地方自治”三大目标,为南通、为江苏、也为全中国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现代化成果。 基于张謇对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而胡适也认为张謇先生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 张謇先生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他虽看似平凡,却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座城市,开创了一个时代。 对于先生,我们能做的,只有致敬。

阿·费·洛谢夫所代表的俄罗斯精神的复兴

2012年第1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2, №1 总第35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35 阿·费·洛谢夫所代表的俄罗斯精神的复兴1 阿·阿·塔霍—戈基王希悦译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提 要:本文介绍了洛谢夫生平及其主要创作,在线性梳理中见出其学术成就及思想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作为哲学家、美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的洛谢夫体现出的俄罗斯思想及俄罗斯精神内涵。 关键词:洛谢夫;生平与创作;俄罗斯思想;俄罗斯精神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1893年9月23日生于俄罗斯南方城市新切尔卡斯克。他的父亲费奥多尔·彼得罗维奇是位典型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学数学教师)、具有天赋的音乐家(小提琴手、乐队指挥),因为对放荡不羁的无序生活的向往,他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他离家出走,抛弃了妻子娜塔利娅·阿列克谢耶夫娜以及年幼的儿子。仅有一次,已经成为16岁青年的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才见到父亲一面,同时他懂得了自童年起母亲就是他的依靠。母亲是位严守规范的女性,她无私地爱着儿子,为了儿子在中学毕业后可以去莫斯科的大学读书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经常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古典中学时期的生活。这里有出色的教师讲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但丁、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等人的作品。这里有著名的语文学家捷林斯基的朋友捷克人米克什,正是他唤起了洛谢夫对古代语言、希腊语、拉丁语的终生热爱。学校的都监允许洛谢夫自由地进出剧院,在那里还是中学生的洛谢夫就已经多次欣赏过来省里巡回演出、由著名演员出演的众多古典剧目(莎士比亚、席勒、易卜生2、梅特林克3、契诃夫等人的作品)。年轻的洛谢夫还经常从《环球世界》、《自然与人》、《知识学报》等杂志上做摘抄,着迷地阅读法国天文学家卡米尔·弗拉马里昂的小说,天文的星空对洛谢夫来说是第一个无尽的形象,“无尽”这一概念后来成为了他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中学校长弗罗洛夫敏锐地注意到年轻人对弗·索洛维约夫哲学的兴趣,亲自询问他作为奖励需要哪些书籍,并在升入中学的最高年级时向他赠送了索洛维约夫的8卷本文集。当时由卡尔波夫教授翻译的柏拉图的作品也出现在中学生洛谢夫的藏书之列。在中学学习的同时,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也在私立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老师斯塔吉是意大利人、佛罗伦萨音乐学院的获奖者,因命运的捉弄使他流落到俄罗斯的南方。据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回忆,临近中学毕业时,他已经打算成为哲学家兼语文学家,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1911年他考入莫斯科皇家大学(以获得金质奖章的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同时在历史语文系的哲学及古典语文学两个分部学习,并于1915年毕业。1914年,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被派往柏林进行科学调研,他曾在那里的皇家图书馆工作,听过瓦格纳的歌剧,但是战争中断了学业,他不得不提前回国。对于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的大学毕业论文《埃斯库

XXX同志生平介绍

XXX同志生平介绍 XXX同志,男,汉族,19XX年2月出生于XX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4月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年1月13日2点10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3岁。 1951年4月至1952年2月,XX县XX区XX乡财粮; 1952年3月至1954年6月,XX县XX区政府文书; 1954年7月至1955年9月,XX县纪委干事; 1955年10月至1956年6月,XX县委党训班副主任; 1956年7月至1956年12月,XX省委党校学习; 1957年1月至1958年1月,XX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8年2月至1958年7月,XX县XX乡党委书记; 1958年8月至1961年6月,XX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1年7月至1965年6月,XX县民政科科长; 1965年7月至1966年8月,X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66年9月至1970年1月,XX县XX公社党委书记; 1970年2月至1971年7月,XX县XX公社党委副主任; 1971年8月至1977年8月,XX县大XX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7年9月至1978年6月,XX县XX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8年7月至1979年1月,XX县劳动局局长;

1979年2月至1980年12月,XX县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 1980年12月至1982年4月,X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82年5月至1985年9月,县直机关党委书记; 1985年10月至1988年4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制科科长; 1988年5月至1990年8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1990年9月至1992年9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科级协理员; 1992年10月光荣退休。 XXX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勤劳奉献。少年时代,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饱经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他始终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在XX长达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始终以忘我的精神,团结同志,关心下级,在工作过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XXX同志在担任乡镇区委领导职务期间,心系群众,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忧,造福了一方百姓,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从事人民检察工作,他不为金钱所惑,不被权势所屈,不为人情所扰,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秉公执法, 勤政为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从事人大工作,他作风正派,深入履职,注重实效,全力推动XX民主法治建设进程。退休后,他仍关心关注XX这方土地,不遗余力地支持XX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建言献策,积极参

三分钟个人自我介绍范文

三分钟个人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那么怎么自我介绍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三分钟个人自我介绍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三分钟自我介绍1 我叫小陈,今年11岁。我家里有4口人,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的外表嘛,说不上是英俊,但也不算丑。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浓眉大眼,两只耳朵长在两旁,一个小嘴镶嵌在脸蛋中央,一个小嘴长在鼻子下面。我每天都是一个笑脸,即使有烦恼我也不会说出来。 我呀,有时候也很马虎。比如在数学这一方面,举个例子说明:125×30=3750。用简便的方法就是125×3=375。我先这样算出结果,直接把“375”当成了得数,把积缩小了10倍。有时候,我还会把加法算成乘法,把乘法算成加法呢! 我写完了作业,根本就不检查,才造成了许多错误。如果我检查了,有时候还会照着原来的抄写一遍。当然是为了节省脑子嘛。我决定,以后要认真检查作业,保证没有错误才行。 我这个人爱看电视,所以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电视身上了。有时候,我吃饭也要看着电视,看书也看着电视。一开始,

我以为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可是接下来一考虑,还是一件事情也没有做好。爸爸因此还给我订了一条规则:如果五年级上学期考考不到满分,不准看电视。我想:我以后要少看电视,把精力要用在学习上。 我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我以后要改正这些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要改变自我,做一个新的我。 你们现在认识我了吧?喜欢我吗? 三分钟自我介绍2 我叫___,今年26岁。__年7月我从__师范学校艺师美术专业计划内自费毕业。由于从__年起国家不再对自费生包分配,使我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失之交臂。幸好,当时河西马厂完小师资不足,经人介绍,我在该完小担任了一年的临时代课教师。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虽然代课工资很低,但听着同学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我原想,即使不能转正,只要学校需要,就是当一辈子代课教师我也心甘情愿。不料,__年起国家开始清退临时工和代课教师,接到了学校的口头通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张謇事迹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是光绪年间状元。授翰林院编修。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始陆续创办包括南通大生纱厂在内的多家企业。1902年起,又兴办各种文教事业。1913年任袁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袁阴谋推行帝制,张謇辞归乡里,继续其文教、实业建设。 众所周知,张謇是以晚清状元的身份进入历史视野的,他是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张謇在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岁才功成名就。但却在第二年便辞职返乡,转而经商。中国士大夫阶层历来以"学而优则仕"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张謇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来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有许多启发和映射现实的意义。 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

地把张謇称为"商人"。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当时的南通城就像一个试验田,张謇在这里培植他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张謇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受挫后苦心经营的小王国。它因张謇而起,也终于随张謇而落,令人景仰,却也发人深省。 他是一位来自清朝末年的平民状元。他一生为国为民,创办学校370多所,以纱厂为主体的企业40余个,创造了数十个全国第一,是中国历代653位状元中独一无二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謇的一生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段民族文化,张謇的成才之路、创业之路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借鉴意义。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 目录 现代主义概述 第一节象征主义 第二节表现主义 现代主义概述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 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 流小说等。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 艺术表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 物。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 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 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于是,他们开始

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 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 果。一些浪漫主义作家以后转向了象征主义,如波德莱尔、马拉美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些作家,像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内宇宙,现代主义作家则大大发展了这种倾向。 ?(二)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处在急剧的文化转型时期。世界的混乱、战争的恐怖、社 会道德的衰落,使人们深感失望与不安,作为西方精神支柱的传统文化观念开始崩溃,表现出了虚无主义的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方面表现出来: 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 对立; 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 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三)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第一,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对主观真实和内倾性的刻意追求,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最新-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 精品

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 篇一: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某某同志生平介绍各位亲朋、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原**县**局局长某某同志遗体告别。 某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下午*时不幸逝世,享年**岁。 某某同志系**省**县**乡人,生于***年*月,****年*月参加工作。 历任***局办事员;***县局科科员;***县****局股长、秘书、办公室主任……***局局长等职。 某某同志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局,****事业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某某同志为人忠厚、平易近人;生活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事业有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某某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本份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为社会多做贡献,以慰某某同志在天之灵。 某某同志请您安息吧!篇二: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某某同志是某市某单位职工,中国共产党党员,因车祸抢救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时分在某医院不幸逝世,终年岁。 某某同志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于某市,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市某学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某单位工作,某年调至某市某单位,某年某月任某职务,某年某月兼任某科科长。 某年某月因年龄关系任某科主任科员。 某某同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某某同志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在担任某科负责人期间,他加强管理,经常深入一线,主动做好服务,积极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10篇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10篇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1 我叫黄莉莉,今年十岁,在XX路小学四年级学习。因为我是属猴的,爸爸妈妈希望我的名字里也有一片幽静美丽的树林,生机盎然,就给我起了个莉莉这个名字。我生活在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4口之家,有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我热爱体育,凡是体育课上的体育项目我都喜欢。我还是我们学校长绳队的队员,每年都会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的跳长绳比赛,而且每次都能拿到相当不错的战绩。业余时间我还喜欢吹萨克斯,学了刚好一年,吹得不错。 我做事用心,愿意帮助同学,结交朋友,大家都喜欢我的爽朗的笑声。当然我也有缺点,比如有时会马虎,不过我正在改呢! 很高兴在这里认识了这么多的新同学,希望在少年领袖的舞台上,我们都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叫莉莉,记住我吧!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2 我叫刘佳涵。中秋佳节的佳,涵养的涵,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成为一个胸襟宽广学识渊博的人。我来自大连XX中学小学部三年级。别看我身高只有1米30,我的爱好可是特别广泛呢,喜欢唱歌跳舞弹钢琴,我的舞蹈表演还得过金牌和奖状呢!另外,我还是个体育爱好者,参加过好多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呢。 别看我这么多的兴趣爱好,学习上我更是毫不含糊,各科考试成绩从来都没下过90分。我来到少年领袖口才学校就是想锻炼一下自

己的胆量,提升我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这个阶段的强化训练,让自己成为一个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好孩子。我知道只要坚持就能够做到。请大家记住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叫,刘佳涵,大家都和我做朋友吧!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 3 我是广昌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XXX,我有一双大而明亮的丹凤眼,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换牙后我长出两颗超大的门牙,而且很像兔牙,所以照相时我只能抿着嘴笑。我兴趣广泛,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名着,喜欢下象棋,喜欢游泳,特别喜欢画画,我画的画还上了展板报呢,同学们都夸我是画画小天才。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我要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画下来! 小学生个人自我介绍模板4 嗨!大家好!我叫胡林琛,“胡”当然是爸爸的姓,“林”是奶奶的姓,奶奶说她的姓要在我的名字里“独占一方”,姓王的妈妈也不甘示弱,还好,妈妈野心小,只占一个角落,不然,我的名字就叫“胡林王”了。 别看我个子小,可有时候我也像个“小大人”。记得有一次,夏羽立送给我一块茯苓饼,我一回到家,就让爷爷咬一口,让奶奶也咬一口,他们乐得哈哈笑,直夸我长大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看见桌上的伏苓饼,口水直流,就对我说:“让我吃一口吧!”我板着脸说:“不行,吃饭时,怎么能吃零食呢”妈妈只得乖乖地吃饭了。你说我像个“小大人”吗 我小小的脑袋里还有许多个“为什么”,比如我每次看排球赛,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1 总经理您好,很荣幸能得到本次面谈机会,首先我对自己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本人某某某,某某年毕业于某某大学。已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工作上独挡一面,应用自如,并积累了丰富的金融行业管理经验和各行业财经审计案例,为公司领导层出谋划策、规避风险;另外,从容应对税务、审计等外部监管,并能善于沟通,协调好与其之间的良好关系。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2 我叫刘畅,刘畅的刘,刘畅的畅。上幼年时曾作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当个播音员、或者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我最大的梦想。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学播音,练演讲,说相声,打快板,表演舞蹈,主持节目。我参加爸爸所在部队的春节文艺晚会,我表演的快板书绕口令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我深深的知道,作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沮丧;会有收获的幸福,但更多的是耕耘的艰辛。但我有勇气、有决心去面对这一切。于是,今

天,我站在了同学们中间。 我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渴望展翅高飞,渴望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我想,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未来的四年里,由各位老师的倾情传授,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 好诗好画好山水,乡曲乡音乡情美,一曲龙船调,回绕洞庭北。两江汇流,三镇鼎立,九省通衢。我的家乡是湖北省的省会美丽的江城武汉。亲不够的是巍然屹立黄鹤楼,看不够的是晴川芳草鹦鹉洲,唱不够的是长堤画廊铺锦绣,爱不够的是东湖碧波荡温柔。 故乡不仅美丽,而且深邃。挥却世纪的风烟,掀开岁月的史册,美丽的江城,孕育了多少民族的精英、革命的先辈;谱写过多少传世的诗章、不朽的赞歌。在她的身边,辛亥革命的钩刺挑落了封建君主最后一顶皇冠;在她的胸前,无产阶级的铁锤迸出罢工怒潮的钢花铁火。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是中国近代革命史最权威的见证。 看不尽那里沧桑的叠映,讲不完那里历史的厚重,那截江流曾载走多少不屈的呐喊,那片土地曾淹没多少不死的英灵。那里曾飘走惆怅万千的孤帆远影,那里曾响起捣毁帝制的激烈炮声。那里的人民曾倾城出动,和祖国一起迎来新生;那里的人民曾充满豪情,欢呼改革大潮澎湃汹涌。今天,那里的大地已是硕果累累,那里的蓝天已是万里碧空,那就我可爱的家武汉市武昌城。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的叙述,可使您跃跃欲试?我的描

张謇的介绍 中英文

J简介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张謇社会改良实践的失败:安一域而无以安天下 核心提示:一生追求政治改良,渴望社会进步的张謇,晚年却生活在军阀割据混战,专制黑暗超过前清的魍魉社会之中,其心情非常痛苦、抑郁。但是这位赤诚的爱国者,还是力尽所能,坚持不懈地反对战乱,为争取和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休战呼吁。 本文摘自:《张謇传》,作者:刘培林张德义,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1912年— 1921年的10年间,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1918年—1921年4年间,大生纱厂在海门常乐镇南扩建第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XX年被评为全

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个人简单自我介绍范文合集-最新范文

个人简单自我介绍范文合集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我介绍 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个人自我介绍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1 各位考官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我叫....,今年..岁.汉族,法学本科.我平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以前在___实习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外地求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体育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2 我叫_,现在在高密市开发区埠口小学五年级学习,今年11岁。我家里有4口人,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的外表嘛,说不上是英俊,但也不算丑。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浓眉大眼,两只耳朵长在两旁,

一个小嘴镶嵌在脸蛋中央,一个小嘴长在鼻子下面。我每天都是一个笑脸,即使有烦恼我也不会说出来。有个乐天助人的特点。记得有一次,我们中午放学,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见一个老奶奶身上背着很多东西,走不动了。我马上跑过去,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今天老奶奶去走亲家,由于亲家给的礼物太多,老奶奶累得走不动了。于是我对她说:“老奶奶,我帮助你把东西背回家吧!”老奶奶高兴地回答说:“好,好。谢谢你,小朋友。”我一边背着东西一边搀扶着老奶奶。不一会儿,就到了老奶奶家。我把东西放到老奶奶的屋子里,老奶奶直夸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听了,心里甜蜜蜜的。我也有一个爱好,爱看书。记得有一天上午,妈妈叫我剥蚕豆,我答应了。我一边剥蚕豆一边看书,妈妈看见了,哈哈大笑。我疑惑不解地说:“妈妈,你笑什么?”妈妈回答说:“你自已看一看吧!”我连忙低下头一看,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我把豆壳和豆肉混在一起了。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缺点。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全神贯注。 我呀,有时候也很马虎。比如在数学这一方面,举个例子说明:125×30=3750。用简便的方法就是125×3=375。我先这样算出结果,直接把“375”当成了得数,把积缩小了10倍。有时候,我还会把加法算成乘法,把乘法算成加法呢!我写完了作业,根本就不检查,才造成了许多错误。如果我检查了,有时候还会照着原来的抄写一遍。当然是为了节省脑子嘛。我决定,以后要认真检查作业,保证没有错误才行。我这个人爱看电视,所以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电视身上了。有时候,我吃饭也要看着电视,看书也看着电视。一开始,我以为是一举

南通简介

南通简介 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南通782万江海儿女,代表南通**旅行社欢迎各位领导光临南通观光指导,我姓,来自**旅行社,很荣幸今天由我为大家作讲解服务。 不知道大家一路风尘来到南通,咱们这座江北小城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了解南通呀,您首先要记住南通的“一、二、三、四、五”,一,就是“中国近第一城”,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泰斗、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曾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中写道:在实践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从1895至1925年,在中国实业家张謇推动下,南通为了发展近代工业和航运。。。。进行了近代市政建设。文中提到这位对南通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张謇为何许人也?那么过会大家参观完张謇纪念馆后就能了解到这位清末状元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现在我们正走在城山路上,城山路故名思意:即是城区通往江边狼五山的路,车行驶的右边是南通著名的三塔之一的“文峰塔”,其塔为六角木结构建筑,当时是为兴盛地方文风而修建的一座古塔,因而取名为“文峰塔”。前面我们过了怡桥左边这个是南通的人民公园,原属于南通博物苑,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一个点。前面大家看见这座桥称为“长桥”,你也许在纳闷了,这桥也叫长桥?南通流传着四怪:狼山无狼,观音山无山,长桥不长,南通南不通。别看这座小桥现在不起眼,在古代它的确是通州城内最长的桥,原来是南城门外护城河上的吊桥,南面正对狼山、大江,故又名“江山门”。这条南大街是南通目前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门前,请各位带好贵重物品下车参观。 (参观张謇纪念馆) (由纪念馆出来经濠西路文化宫、总工会前往博物苑)各位,参观完了张謇纪念馆,您对张謇先生多少有了一点了解吧,咱们现在再去南通博物苑看看究竟对南通历史经济发展起到怎样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车行驶右边的这座旧建筑是南通市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建于50年代初,系陈毅元帅亲自题字。它位于早年的北公园的位置,原先有座双层八角形小亭,名叫万流亭。由于以前城市比较小,北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到这游玩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我们左手边濠河畔的这座铜像则是由张謇先生聘请的国外水利专家克莱特,他对南通的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最终长眠在这片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上。张謇这位清末状元,中国早期的实业家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新主张,在南通创工厂,兴实业,办教育,开农垦,他充分意识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他于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国人自办的民间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我们称其为博物苑而不是博物馆,这正体现了博物苑园馆一体,园林与馆舍相融合的特点。 (参观博物苑) 通过参观博物苑的有关史实和展品,对南通的历史发展咱们可以说看到了冰山一角,那还想进一步了解南通现在的发展,过会我们要参观城市博物馆馆就可以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途经濠南路)现在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如太师椅般雄健稳重的大楼建筑是在原址兴建的五星级有斐饭店,1914年张氏兄弟招集股本成立的有斐旅馆合资有限公司是南通第一家集旅馆、浴室、酒菜、弹子房经营为一体的商业单位。这片荷花满池的地方就是南通原来五公园中的“南公园”,这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有士坝与外界相通,岛上有座五开间中式楼房,原名千龄观,是张謇1920年为其兄张(祭言)70寿辰所建。当时张氏兄弟邀请了城内耆宿名流数十人前来庆寿,年龄总和超过了千岁,故名“千龄观”。现在已改为招待所,饭店了。(途经西被闸)现在我们行车经过的这座闸名叫西被闸,是南通最早的水利枢纽工程,由克莱特设计制造 (国际大厦出发前往狼山)现在我们驱车前往今天上午参观的一个重头戏,狼山。此间行车大概需要三十分钟,借这段时间我再对各位介绍一下南通的概况。 南通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中段,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入海口北岸,位于沿海经济带及长江

德彪西生平

德彪西,C 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生平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生于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昂莱。双亲经营一家小陶瓷店,后破产倒闭。父亲又因参加巴黎公社起义而被监禁,这使德彪西的幼年生活动荡不安。少年时从莫泰夫人学钢琴,1872年10月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事A.F.马蒙泰尔、A.拉维尼亚克、E迪朗等。1880年底转入E.吉罗的作曲班,并开始了初期的创作活动。1880、1881年两次利用暑假去俄国任富孀梅克夫人的家庭教师,并随她去意大利、奥地利旅行,接触到俄罗斯音乐。他对П.И.柴科夫斯基兴趣不大,但深受М.П.穆索尔斯基的影响。1884年德彪西以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1885年去罗马进修,1887年返回巴黎。80年代末接受了多方面的影响,如两次去拜罗伊特观看R.瓦格纳的歌剧,聆听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爪哇佳美兰乐队的演奏,以及与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们交往等等,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产生了一系列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同时,还为《蓝色评论》《音乐评论》《法国水星》《里昂音乐评论》等报刊写作颇有见地的文章,表露了他的音乐美学观。1907年开始,德彪西不停地到国外旅行,先后在布鲁塞尔、伦敦维也纳、罗马、布达佩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监督上演他的歌剧,亲自指挥和演奏他的作品。也是在这时,他开始患了致命的直肠癌,创作量大大减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憎恨战争,表示要创造音乐美去代替被敌人破坏的美,决定写作6首不同乐器及各种组合的奏鸣曲,以体现他对法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但仅完成3首,在备受疾病折磨之后,于1918年3月25日逝世于巴黎。创作德彪西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1890 年前)尽管早期曾写过康塔塔《浪子》、交响组曲《春天》(1887)、康塔塔《被选上的姑娘》(1887~1888)、钢琴乐队的《幻想曲》(1889~1890)等,但因尚未发表,影响不大。中期(1890~1910)这是德彪西创作的成熟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完成于这20年。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2~1902)是根据比利时诗人M.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写成。音乐加强了戏剧中深沉静寂的气氛和宿命论的暗淡色彩。声乐部分没有咏叹调和激昂的歌唱,全部用近似于朗诵的音调写成;乐队音响柔和,配器精美,起到与诗歌结合、衬托诗意和渲染气氛作用。晚期(1910~1918)由于健康和战争的原因,德彪西晚期的创作量减少,并有好几部作品由友人A.卡普莱C.科什兰配器完成。主要作品有神秘剧《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1911),3部芭蕾音乐《卡玛》(1912)、《游戏》(1913)、《玩具箱》(1913)、歌曲《马拉梅的三首诗》(1913)、《十二首钢琴练习曲》(1915)以及3首室内乐奏鸣曲等。这些作品体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音乐语言的继续复杂化,突破了传统的和声与形式的约束,出现了多调式因素,另一种是回复到法兰西古典器乐曲的传统道路,两者都预示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德彪西是法国最富于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独特的、被称之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是:音乐较少激情,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它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在音乐语言方面,德彪西的曲调多以片断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对称的发展。和声常用带色彩效果的不协和音(附加音、七度音、九度音等)及平行和弦,尽量减弱功能,增强色彩。德彪西的音乐虽然以调性为基础,但是大大扩展了调域的范围,除大、小调外,还常用各种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节奏不规则地细分,使音乐显得模糊朦胧,但在有的作品中则形成一种宽广而富于生气的律动。他的管弦乐音响细腻,配器精致,爱用未经搀杂的原色,音量总是节制的,呈现出闪烁透明的色彩。结构上,故意使句子的轮廓和形式的各部分界线不清,但结构的内部发展仍有一定的逻辑,许多乐曲都可看出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德彪西的创作视野比较狭窄,对自然景物画面的描绘,引起人们遐想的声音,对早已消逝的梦境的回忆以及某些生活场景的再现等,是他作品内容的主要领域。在这一范畴中德彪西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成就。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简短

个人自我介绍范文简短 自我介绍要看场合,根据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话术。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个人自我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自我介绍1 大家好,我叫陈奕钿,对于刚刚踏进中学的校门的我来说,相信一定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对我很陌生,现在,就让我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我有两只像宝石一样的眼睛,镶再脸上;一双有点耳聋的耳朵长在头的两侧;一排洁白的牙齿藏在一张不太爱说话的嘴巴里。 我的优点是爱动脑筋。平时时,我时常会动动脑筋,耍耍小聪明,自己创作出一些小玩意儿。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也不例外。我的缺点就是粗心。在的时候,我常常会把一些自己明明会的题目给写错。不过,现在我已经在很的改正掉这一缺点了。 个人自我介绍2 我是一个小学生,叫石东旻,今年六年级。如果你到班里来找我,你只要找到个子最小,稍有一点儿胖的那个人就是我。同学们给我取了两个外号:一个叫“小石头”,一个叫“矮个子”。

我十分喜欢玩电脑,是个十足的“电脑迷”。每一个周末,一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我连忙跳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往楼上冲,迅速地打开电脑,津津有味地玩起来。有时玩电脑把作业给忘记了。有时爸爸一连几次叫我下去吃中饭。可是我跟本没有听到爸爸的叫声。有时玩的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吓得旁边的人以为我得了什么病。在玩电脑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渴不饿。有几次因为爸爸妈妈晚上在加班,我都会玩到深夜,就趴在电脑前睡着了。 个人自我介绍3 大家好,我叫史歆怡,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特别的我” 弯弯的眉毛下有着一对大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巧的嘴巴时常微笑着,我是个很有爱心的文静女孩。 妈妈说我名字中的“歆”,代表了她们对我的宠爱,也希望我长大后是个有爱心的女孩。不用长大后我现在就已经是个有爱心的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我长大后我把这种喜爱给了我们家养的小狗——毛毛。 毛毛每天早晨6点会准时叫我起床,我给它套好狗绳,就遛狗去了,回到家后,我给它吃饭;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它出去玩,我把球扔给它,它会把球捡回来,放在我的面前;有时,它不高兴时,就哼两下,我总会把它抱起来,摸着它的毛,不一会儿,它就睡着了;毛毛总是那么可爱,我总是那么喜欢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