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相反相成: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相反相成: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相反相成: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和对立的事物或方面有时却互相促进,推动对方的运动,从而使事物得到发展。这就是“相反相成”。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相反相成”的方面。妥当地处理它们的关系,对于揭示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建立健全作文教学“新秩序”,使作文教学从多耗少效的低迷状态中走出,进而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绩效,都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笔者从中择取三对关系进行论述,希望引起大家对作文教学更多方面、更多“关系”的兴趣和探索。

一、“有序”与“无序”

作文教学的“序”不只是一种“需要”,它还是一种“规定”。仅以教学大纲初中部分为例,它要求学生在这三年中分别掌握一般记叙文、简单说明文、初步议论文和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写法。作为学生写作“范本”之一的语文教材,它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路子选择、编辑各类文章的。这是就大处着眼,是“大序”;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还要注意建构和体现出一定的“小序”,如我在教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时,仅“写人”一项就安排了“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通过多件事写一个人”、“通过一件事写多个人”、“通过多件事写多个人”、“以写多个人衬写一个人”、“以写一个人衬写多个人”、“在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写多个人”等一些练习。这种安排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等认知规律,也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学习(写作)心理的

发展相“合拍”,因此,是组织教学的可靠依据,也是我着力达成的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如上所述的“大序”和“小序”为准绳组织训练,这样,作文教学才是踏踏实实的,当然也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不可否认,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大面积的“无序”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原因无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大多数教师没有致力于研究作文流程,开发学生作文心理,因而理不出一个“头绪”;客观方面,关键在中学写作教材建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有关写作要求、知识等处在单元“附录”的位置),各地的实验教材(如江苏省统一使用的洪宗礼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作了一些探索,但无疑还处在“拓荒”阶段。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认为,当前作文教学不尽人意,“无序”是“难辞其咎”的。

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当然包括书面表达能力)提出的要求呼唤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也呼唤我们尽快建立作文教学合理的、有效的“序”。但是,还必须认识到,对作文教学的“序”不应该作机械的、简单的处理。以为花几天时间坐下来搞一个“序”,然后按部就班进行训练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显然是非常肤浅的。

——“学不躐等”固然不错,然而文章习得的层级性不像数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那样分明,“懂”与“不懂”、“能”与“不能”难以界定,往往处于混沌的状态。单就体裁而言,就很难说初一的学生只会写记叙文,他或许也能写介绍某一事理、工序一类的说明文,阐明一个原理发表一个意见的论说文。如某初

一老师在新学年之初,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他准备家访。他要学生用作文的形式给老师指路,并说说家庭概况,命题为《向您介绍我的家》。结果,这些还没“正经八百”学过说明文的学生却写出了不少有内容、有条理的好文章,在无意识中还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写作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操”,它特别需要有“灵感”至少是某种“感受”的出现。而这些东西不像计算机预定的程序那样由着师生随时“调用”,它们总是“不期而遇”。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或许会产生“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为完好的定型不可”(叶圣陶语)的欲念,教师应为其掘出一个“口子”,使此种稍纵即逝的“感受”得以“喷发”。

——“创作”是写作的至上境界。一般地说,不把常用文体的基本功打扎实,是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取得成就的,这正如要“跑”须先学“走”。但在写作实际中,我们也能看到例外情形。80年代末,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学生频频于多种报刊发表诗歌,在比赛中得奖,四川省《星星》杂志还专题登了他的作品及其介绍。他后来被扬州师院中文系作为特招生录取。但他的课堂作文却不拔尖,有时甚至在班级居中下游水平。这种看似令人费解的现象其实“情有可原”;高中生平时作文所要驱动和凭借的多是常规性的逻辑思维,而诗歌主要是丰富的形象思维的结晶,在思维的天宇下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人未见得也是理性王国的“骄子”。(形象、逻辑两种思维模式并非作简单的线性发展。)再说,诗歌的最大的特质是创新,这就决定着“少年诗人”

不甘在教师命题作文的制约和要求内循规蹈矩,他总是要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方式去挥洒他的性情,去表现他的“不俗”,其结果与“命题期待”之间难免脱节。如果死守“欲跑先走”的教条,对这一些独具禀赋的学生过多限制甚至横加指责,那么,教师在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学生的“坚实脚步”之前,也许已经于善意中戕杀了学生的“才气”,让早已放飞的雏鹰折了翅。

二、“近焦”与“远焦”

中学生作文要不要反映学校、家庭之外的社会生活,要不要触及社会生活中的“焦点”,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作文无疑是语言习得的“训练房”,而语言又是一定的文化载体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所谓“表情达意”,就是表达对周边环境的看法和体认,表达对人生、社会,对世态人情等的思考和领悟,归根到底地说,就是要铸造和形成完整和完美的人格。这就决定着我们不能回避一些“焦点”性的事件或问题;相反,也要通过作文的途径将它们纳入学生的“视网”之内和“思维场”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媒体的多样化和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也为此提供了切实的可能。说现代中学生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是毫不为过的;而这些信息其实就是作文最丰富也最有效的“材料源”。一些学生慨叹“三点一线”的生活使自己写作时常“无米下锅”,这与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关注正在发生的事”(中央电视台《新闻故事》栏目广告语)不无关系。一位特级教师在高三复习非常紧张的时候仍然坚持每周用半个小时让学生“发布”各种社会新闻,他的这种培养学生对时事敏锐的触角和启发学生

“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语)的努力可以说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贫血症”并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人”的明智之举。

再从学生的心理趋向看,他们大多“志存高远”,也希望通过作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他们一般不“看好”、不喜欢诸如“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之类的作文训练;以为这给小学生做还差不多,它表现了命题者对中学生的“稚化”认识。学生有关注社会“热点”的情意倾向,他们愿意在作文中塑造“事事关心”,“铁肩担道义”等的形象,这不正是我们实现作文“近焦”所必备的“情商”吗?

即使从应试的角度,我们也能充分地感受到作文训练“近焦”的必要性。1987年,上海市高考试题是《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应该说,这道试题难度不大,学生选择好了一个角度之后也有话可讲,可是阅卷结果却出人意外,有不少学生竟不知道“今天”(1987年7月7日)是“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50周年纪念日,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有的虽然有所知晓,但也只懂一点皮毛,所以无“感”可发,或者有“感”难发。无独有偶,1997年我们南通市中考作文题是《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学生答卷情况亦不妙,因为他们对此事关心不够,“介入”更少。而在这两次考试之前,都有不少教师预言,绝不会考到“焦点”事件上来,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为此给(要)学生“备料”。从“功利”目的出发,却无“功”可建,无“利”可收,我想,这一教训对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意义是远远超过作文和考试本身的。

言及“近焦”,我们也要反对庸俗化和绝对化的理解——

首先,尽管此前和此中,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还争论不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和非常准确的界定,但对它不是也不应、不能成为政治(教育)的附庸这一点,大家的看法应该说是一致的,人们早已厌倦了无端地把语文课和作文训练当作政治和时事“晴雨表”的作法。

作文不是政治“宣传品”。其次,作文也不是能够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歌诗”是文学的,这“文章”也不等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狭义上的“文章”(实用文体),它也是文学。文学所能承载和实现的直指“焦点”。批判社会,祛邪扶正等重任和功能恐怕不是一般作文所能胜任的;何况,文学除了教育功用之外,还有审美、怡情等等功用,有了对作文这种“返朴归真”的认识,我们就不再一味强调作文对社会重大(中心)事件的“仰视”和“攀附”,我们也就会以容纳甚至欣赏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那些抒写“小我”所见所闻所感的平实文字。

再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冶炼、人格铸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的参与与共建。其中政治课以及学校组织的专门德育活动理所当然地起着最为主要和关键的作用。我们说,不去涉及时事,不能激起学生对“国事、天下事”之热情的政治课不是好的政治课;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不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摆到首位,不能在这两个层面上使学生有所长进的作文课是背本趋末的,自然也不是好的作文

课——易言之,一篇好的学生作文可以是“远焦”的,是没有多少“教育意义”的,却不能没有得体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和清通的思维脉络;至少就学生当前来说,是“近焦”还是“远焦”,这必须“服从、服务”于语言表现、思维表达的需要。

到这里,我们已经部分阐述了如何看待和处理“近焦”与“远焦”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说:

学生的阅历、思想水平的多寡、高下跟作文与社会“焦点”之间的距离这两者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高年级的学生习作要跟自己生活的“圈子”远些,与社会“焦点”却要近些;反之亦然,叫初三学生议论重庆慕江虹桥垮塌案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和让高三学生议论如何杜绝随地吐痰现象,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这些都不尽合时宜。但试着“倒个个儿”,情形就不一样了。

一种现象、一个问题是不是“焦点”,并非一成不变的。笔者曾请学生作文思考“追星热”冷却的意义,许多同学从“星”本身的价值,从社会发展对人审美需求、审美素质的无形刺激和促进,从中学生的心理嬗变等一些角度综合论述,写出了较有见地、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可见,只要具备“发现者”的犀利眼光,又善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远焦”的事情也可以接近焦点”,成为“焦点”。

“人贵直,文贵曲”,教师命题也要尽力避免直奔“焦点”,尽量追求含蓄蕴藉的效果。文革前的高考几乎每年都直接切入“焦点”,如1958年的《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拙的事实材料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思考5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思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部分老师对写作教学感到茫然,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往往认为作文课的收获、启迪不多,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读课标就会发现它已经给了我们具体的引导。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因此,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最有效果的“药引子”。有了写作兴趣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写作欲望诱发起来并保持住写作的激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作:或在写作前用各种方式激发写作冲动,或在评讲课堂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佳作或精彩句段,或者选出佳作编写作文集或汇编精彩句段,或在班级园地开辟专栏发表;经常向报社、向有关杂志推荐学生作品。如此种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大大提高并保持写作的激情。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让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形成长久的兴趣,就会充满热情,激活思路,挥洒自如。所以从兴趣的角度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写,就能够写出好文章。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写作个性就是这些特质表现于书面的言语方式。世界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同一个题目作文也没有相同的写作。学生写作个性就是在写作教学中,要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想自己所想,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个性感受、体验和思考。 这样,作文就放射出写作个性的光芒。我们常说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不仅培养了学习做真人,而且这一要求促进了写作的个性表达。从教师角度来说,选材、立意、结构、时间、取材范围等,不管哪一方面,教师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尤其立意应当允许多样性,立意的指向要多元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个性,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改变旧的评价标准和批改模式,批改要宽容。批改作文时应该善于发现亮点,以尊重学生劳动,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 要培养学生写作个性,还要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身独有的见闻、感受、想法。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感受;启发学生

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

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都侧重于“改”,而忽略“评”,这没有把握住“评改”的基本内涵。实际上,“评改”是“评”和“改”两个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语,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作文之“评改”,不仅要从字词、语法、逻辑的角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修改不适当的地方,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评论与评价。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要进行适度地批评与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文的评改一些看法。 一、认清本质,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评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评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困惑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困惑 我比较重视作文教学,觉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其它问题就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了。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近四年来,我的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自己有意识地写些小诗、小文、小说之类的文章了;那些一开始惧怕写作文或者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同学也开始喜欢写作文了;一些写作水平很差,尤其是刚开始只写几行字而写不成篇的同学,现在也能写出语句较流畅,符合要求,600字以上的作文了。总体来说,我感觉我的学生整体写作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没有一个掉队的学生或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了。 我是如何做的呢?我感觉以下这几个方面我做得比较好,正是这方面的练习与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提高了不少。 一、一周一次的作文课必定用来写作文。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作文课就是用来写作文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并没有用在作文上,而是把作文课改成了赶课,采用两周一次作文。我比较重视作文教学,我想,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作文写好了,那理解力也就会更强,做阅读题也更容易,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更强,所以,我宁愿不赶课,也不占用这两节课。即使到了初四,我仍坚持每周写作文,我的学生现在都已养成了习惯。有时不写,有些学生还会有意见呢。 二、作文练习系统化。代初一时,我对四年学生的写作就有了系统的计划。初一重点练命题作文,接触话题作文;初二练半命题作文;初三练新材料作文;初四综合练习。在这个大框架下,每学年或每学期再制定一些不同的小目标和具体措施,做成小系统。比如,针对初一学生写不够字数的情况,我先让他们练习写够600字。针对观察力不强,无事可写的情况,又让他们练习写身边的人和事。初一上学期,我就让他们练习了一系列的写人文章,比如,写同桌,写同班同学,写校友,写各个任课教师,写父母,写其它亲人等等。到第二学期,才让他们练习到写陌生人。这些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写小事却能以小见大,也是一种不小的能力了。再比如,初二重点练半命题作文时,我又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设置题目,语言如何生动,如何打动人等等方面的方法。而且除了记叙文外,还让他们学写了说明文。又比如,初三练习材料作文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学写议论文,这样就把写作的类型和文体结合起来了。现在初四阶段,我让学生综合练习,每次作文出的都是选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最拿用的文体,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这些系统化的训练,就避免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或者只跟着教材后面的写作实践走却没有系统化训练的弊病。我感觉,如果只是上作文课,却没有目的的上,去随便上,或者只给学生布置完作文题目写就行了,这样的作文课就不是真正的作文课,因为它没有效率,反而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三、充分利用作文课。每周的作文课坚持要上,但也不是随便上,要有具体的目标、方法和步骤。虽然每次练习的内容不同,但我一般是这样上的:第一节课是学习,后一节课是实践。第一节课一般要评讲上次的作文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选两到三篇优秀作文给学生读,以便让学生借鉴。然后围绕本节作文课练习的重点,教一些写作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如何让文章生动起来,就先介绍如何做,有哪些方法等)。然后读一些示范作文。一般到这时,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审题的结果。审到了什么,写作时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如果有意见,学生还可以再讨论,互相交流。这时就完成了作文的审题和构思阶段。第二节学生就开始动笔写,必须在下课之前交,目的是训练他们的快速作文能力。到现在为止,学生都能完成,个别学生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而且按要求完成,质量还比较高。 三、常动笔,每天一篇日记。写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水平提高,必须常动笔。为了让学生常练笔,我就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初一时写得比较少也比较短,随着年级的递增,字数也递增。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日记,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我不再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练习,我都尽量在课堂上完成。通过写日记,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每次写作文时做到有事可写,有话可写。有新颖独特的事写,就避免了作文中出现的空话大话等问题。我的学生作文,都能做到以真取胜,以真打动人,我非常喜欢读,改作文实际上也成了我的一大乐趣了。升入初四,课程比较紧张,但我宁愿放弃其它作业,也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不过略作了些调整,如果实在当天无事可写,学生也可改为摘抄一篇优秀文章。 四、重视积累,每周读一本书。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写作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所以,不进行大量的阅读,去谈提高语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只也只能空谈,即便有时出了成绩,也只会是暂时的。学生头脑中空空,能写出什么文章来呢?没有厚重的积淀,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积累,何来语文能力呢?所以,我比较重视让学生多阅读。初一至初三,我每周都挤出一节课时间专门让学生阅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名著,读报刊杂志等等。如果有好句子,也让学生背下来。这些积累,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大大提高,几乎每个同学的每篇作文都能找到一些精彩的句子,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还有好多可圈可点的精彩地方。初四后,由于复习任务比较重,这节阅读课就取消了,但我让他们阅读,只是换到了双休日,我双休日的语文作业就是让他们读课外书。 五、把课文当例文学习写作方法。对于一些文学味很浓的文章,学完每篇课文后,我都让学生总结在写作上对他们的启发,或可借鉴的地方。因为我感觉既然文章能打动人,能吸引人,写作上定会有吸取的地方。哪些地方打动读者了,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除了读优美的句子外,我还经常让学生找出动人点,找出动人的原因,然后让他们在写作上加以运用。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作文写作加以联系,学生又多了一条练习写作的途径。 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四年来,一直坚持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出来,看看对同行有没有什么启发,另外,对我自己也是一种督促和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困惑。这个困惑就是:作文虽然也强调个性,但不同于文学创作,如果学生写得太个性化,怕有些比较传统的老师改卷时会判低分,所以在作文写作的指导上,我一方面要求学生创新,另一方面又有些顾虑。自己不敢大胆放开让学生写,学生也不敢太大胆地放开写,总感觉束缚了手脚。所以怎样做到既创新,让学生发挥个性,又能写出符合考试作文要求,符合改卷老师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大难题。有时我就困惑,到底让学生写应试作文,还是发挥学生特长,让他们写个性化的作文呢?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我是省作协会员,发表过不少文章,还出过书,可以说,我指导的学生作文水平不低,但我却不敢说,中考时他们就能得到高分,即便正常发挥,我也不敢打包票。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实际问题,我真的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引导写即兴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 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展现出 他们激情的一面。所以,教师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 作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苏州地区夏天经常会下起雷阵雨。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 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 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 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雷雨过后,我稍做准备,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 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我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感受暴雨》的书面作文,大家普遍完成 得很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 忽视。 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 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到了中高年级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成了关键。学生若有了写话的兴趣或作文的自信心,书面表达能力就会速提高。要实现这 个目标,前提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获得面表达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 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

作文教学思考

作文教学思考 一、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有别于口头表达,它要求使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语言的组织要比口头表达更严密,逻辑性更强。如何组词、构段、成篇?这些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从何而来,如何“植入”学生头脑?答案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二、三学段的作文训练称为“习作”,“习”即学习模仿的意思。学习模仿的是别人所写的好文章,那就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和课外自由广泛的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是有意识的从课文中习得作文的营养: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范式等,这种习得有时需要有教师的分析点拨引导,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习得,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用心地去朗读课文,甚至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就会印在学生脑中,日积月累就丰富起来了。在表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们如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改革自己的阅读教学,教师的分析讲解尽可能少一些,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篇,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从400篇左右的课文中汲取丰富的作文营养! 课外的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更多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是学会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观察、品味和思考,这一点对学生的作文极其重要,这种观察、品味和思考是否敏锐、高尚、全面、深刻直接决定学生作文内容的质量。一个学生如果能博览群书,他就会比别人更注意观察生活、自然、社会,就会更喜欢思考,也会有更多独特的发现、感悟和见解,表达的欲望比别人更强烈,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放在阅读教学时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沿袭这样的模式:教师布置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多是放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这个时间段。很多教师主要是是从审题、选材、表达技巧等方面去说,由于时间不多,教师能做到的也就是泛泛地说说而已,对学生写好作文帮助不大,有效性不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要想让学生明白“内容具体”“语句生动准确”等等,就要在阅读教学时注意“读写结合”,抓住课文里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就叫“内容具体”,那就叫“语句生动准确”“过渡自然巧妙”。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去做,因为阅读课的课时是最多的,所以就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就会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中学会怎样写作文。 三、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动笔写作文前教师应做什么?多数教师是从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去指导学生,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市金秀县潘海珍老师的“情境再现,自主作文”课题研究给我很大的启发。在学生动笔作文前,她会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过程、体验生活、有所感悟,然后顺势让学生动笔写作文。我有机会观摩了她执教的几节作文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表达的欲望很强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所写的作文内容都比较具体,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特别真实。不少教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写出来的作文都比较好。 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源于作者强烈的情感驱动。作文前教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情动”起来,让他们想说、想写。教师干巴巴的有关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导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愿望。试想,在作文课前学生上的也许是数学课、体育课,学生此时也许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情境中,这时却叫他们动笔写一篇作文,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然多数学生这时是心不甘情

作文教学与反思

作文教学与反思 蒋祥惠教学内容: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教学要求: 1、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写它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活动等生活习性,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题目自拟,写后认真修改。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的重难点: 观与写 教前准备: 学生:①有目的地观察某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好观察记录; ②查阅有关某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摘录。 教师:①小白兔、小鸭子、小鱼鱼②下水文《令人敬佩的母鸡》。 教学过程: 1、齐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目的,理解“特点”一词。 2、复习本单元描写动物的一些方法。 如:

(通过复习让学生再一次了解写动物的一些方法,抓特点,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明贬实褒,前后对比等修辞方法)。 3、新作指导: (一)观 (1)实物观察:小白免(观察、思考、讨论、表述) ①从整体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白兔? (温顺、乖巧、可爱、美丽) ②逐个部位观察,(如:皮毛、颜色、耳朵、眼睛、嘴巴、前后肢、脚、尾巴各是什么样的?) ③它喜欢的食物是什么?走路时怎样?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 ④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胆小、温顺、机灵) ⑤结合平时的观察举例说说。 ⑥你写小白兔是为了反映什么?表达什么? ⑦在老师的启导下,边观边说,然后指名表述。 (2)出示实物:小鸭子、小金鱼、迁移拓展让学生自由说。 (二)写 过渡:同学们,在刚才的观察动物的表述中,你了解到了写动物的一些什么方法吗? (生答后归纳板书) ①先总写动物的特点(可爱、调皮……)。 ②次分写动物的外表、习性、活动。 a、外形:▲写出具体的形态(样子、毛、颜色、质地、给人的感觉)。

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挠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以下是“”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等等诸多问题让老师们在对待作文教学上倍感棘手。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在进行探索,就我个人认为提高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拔河比赛、“六一”汇演,我们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讲故事比赛”,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参观访问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等,使他们接受教育,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在有活动进行之前,提示观察要点,提出写作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亲身体验。例如有一次写家乡景色的作文,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家乡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阳广场、北关公园、六和塔,一边讲解一边 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这样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思路清晰。总之,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1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1篇 昨晚受朋友之托,要我给他小孩的考试作文给点评点评。信任难却,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尽力做好,让别人满意。 作文材料大意是“做对的事与把事情做对,哪一个更重要”,只要在“做对的事”和“把事情做对”中任意选择一个更重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实在无法把道理说清说透,结合生活中某一个或某一类现象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感悟,也不失为一篇不错的应试作文。 从标题“西天取经”来看,似乎是记叙类文章,根本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再看文章,一直到最后倒数第二小节才提到西天取经,且与做对的事或把事情做对哪一个更重要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再看看开头,由头很不错,某外国人违章停车,理应受到处罚,巡警按法办事这是做对的事,但是出于现实考虑,人性的彰显又使得巡警得知司机患了疾病,情况特殊,“用温度温暖人间”。实际上他把事情做对了。议论文写作观点不能太含蓄,要有点题意识,在阅卷现场,那么短的时间内,不容许阅卷老师细细分析揣摩。该同学缺乏点题意识。 紧接着应该对这个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感悟道理。“用温度温暖人间”是把事情做对还是做对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思维很不清晰。 紧扣由头分析,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把事情做对比做对事情更有价值,思路也很顺畅,可就是不能让阅卷老师从文本中看出来,缺乏点题意识。在做事之前,怎么知道事情本身的对错呢?比如服从上级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至于上级命令是对还是错,谁知道呢?唯有坚决执行命令,把事情做对(好)。不忘初衷是做对的事吗? 整体感觉,小孩的思维信马由缰,零散琐碎,不能紧扣由头材料分析,感悟。何不将文中的由头材料换成中国材料:男子驾着私家车载着将要分娩的妻子飞奔向人民医院,结果闯红灯了,被交警拦下了, 要罚款,要接受教育。交警了解实情后,警车开道,一直护送到人民医院,直到婴儿出世,母子(女)平安,这时交警才对违章男子进行教育和相关处理。 法与情矛盾时怎么办?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按法办事是做对的事;人性关怀是把事情做对,哪个更有价值?人性执法是不是更好?从中得出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再上升为普遍化的道理。法律无情人有情,把事情做对更有价值。这类文章应该是这样的思路。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矛盾都是“情”与“理”的矛盾。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情。 如果以“西天取经”为由头,就要论述凡是符合唐僧旨意的就是对的,孙悟空降魔除妖,不合唐僧法眼,就是做错了事,要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殊不知,正是孙悟空的保驾护航,取经途中把事情做好,才取得西天真经。孰是孰非不言自明。以此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化虚为实,由实到虚,思考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凭借小孩的阅读积累,语言基本功和语文素养,拿个二类分是应该不成问题的。可现实的作文却难过45分!小孩感到无所适从,毫无招数。没有招数却是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听说读写这四大语文能力中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能力。但现今很多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畏惧和茫然之感,老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一提作文便头疼,这在很大程度困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工作实践,对现在的作文现状和解决方法做了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作文现状分析 (一)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学生怕作文,厌作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通过我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烦心的事情,不好写,写不好,提到作文便头皮发麻,可见畏难情绪之甚。 2.外延阻塞,泉源短缺 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周遭事物熟视无睹,也不愿参加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生活单调,孤陋寡闻,头脑空空,言之无物,作文成为无源之水,在写作时,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为了应付检查,只好胡 编乱造,或者空喊几句口号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很多时候觉得心里有话说,但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即使勉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倒出来往往也是硬挤强凑平淡干瘪毫无新意可言的。 3.擅走捷径,惰性严重 有的学生作文动机不纯,懒得动脑,一味贪易,于是乎走上了不劳而获的“捷径”,从“作文选”上抄袭一篇冒充自己的作文或是东挪一段,西移一句拼凑而成。而由于当今作文书种类繁多,老师识不了“庐山真面目”而给予好评,从而使学生自以为找到了作文制胜法宝而沾沾自喜,惰性愈演愈烈,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4.阅读不广,知识面窄 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库存量也少或是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加之报刊杂志又少,学生除了课本就很少有其他课外书籍可供阅读,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积累甚微。这样写作时,也就只能昏昏而不能昭昭了。 (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灌多导少 在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中,那种“教师讲作文理论--学生写--教师改”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鲜有新的花样,且习惯孤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不善于把每个单元的课文分析与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联系起来,教学过程支离破碎,从而导致学生对枯燥的作文理论产生厌烦情绪,使之起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还有些老师甚至将文章头怎么开、中间写什么、尾怎么结都和盘灌输给学生,他们用自己僵化的思想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学生只得机械式地按老师煞费苦心的构想写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大都“依葫芦画瓢”,

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德阳市旌阳区通江学校米君 【摘要】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人”与“文”更是严重分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提倡“本色作文”,强调“本色”二字。同时本色作文教学强调打好基础,逐步提高,课堂为经,生活为纬,多读古典文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作文教学只有回归本质,才能教活学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本色生活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模式化,学生按照老师教的固定格式进行作文,压制了个性;二是成人化倾向,世故之气压倒了纯真的童心,三是知识化,作文教学成了作文知识的累积,忽视了能力培养,这是语文教学中“本”与“色”的分离。也使学生想象匮乏、情感压抑,直接导致了“苦于作文”的教学现状,于是众多有识之士才提出了“本色作文”教学理论。 本色作文强调“本色”二字,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和作文评价标准,以引导学生“观察真生活,抒写真性情,表达真自我”为原则,标志着作文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本色化,学生一旦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把感情投射进去,才会乐于表达。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本色化,使学生真正做到本色作文呢?个人认为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基础,逐步提高 作文,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我们可以就生活写作文,平时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作为以后作文的素材。而如今的作文教学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长,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从基础抓起。基础是什么?就是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我们认为,现在的学生对于写记叙文是没有的多大问题的。可还是有一些学生到现在记叙文仍然是连基本的六要素都没有齐全,甚至到了初三,本应产生质的飞跃的学生作文却没有产生飞跃,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本是为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在自由王国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有文采、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来,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成了四不象,教师苦无对策。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不牢,东拼西凑,合成这样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而要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记叙文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以记叙文的训练为主,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记叙文所适用的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最能锻炼、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所以,记叙文练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议论文是中学作文的另一个

中考作文教学实践课的反思5页

中考作文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笔者结合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遥远的眼神”,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作文实践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题目把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使作文课变得富有吸引力。 一、解析题目抓住灵魂 2013年苏州中考作文题目是“遥远的眼神”,当我提出让学生们写这个作文题目时,很多学生有些傻眼,感觉这个题目过于抽象。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弄清题目涵义,紧紧围绕题目写作,才能写出中心明确主题突出的作文。我注重将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们认真读题,向学生们提出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引导他们展开积极思考,我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作为教师,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以正确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写作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我偏重于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主题、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用笔表达。 我还意识到做好题目解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题眼是“眼神”,那么考生必须围绕“眼神”来写,且由于“眼神”为名词,按经验最好写记叙文、散文,来表现眼神的内涵,且学生必须选对角度,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体现作文的主旨。可如何让学生们明白这一点呢?我发动大家进行分组讨论,让大家自由发言,学生们爱表现的天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对题目的看法。有的学生指出,“眼神”应该理解成“看法”,可以是亲人的眼神、教师的眼神或朋友的眼神,表达他们对

自己的期望。有的学生认为也可以写一些伟人和模范人物的眼神,这样的眼神才更有震撼力,才能激励自己健康成长。有的学生说:“可以写偏远地区学生因家贫不能读书,极力表现他们那种渴望读书的眼神”,有的学生说:“可以写因环境被破坏时小鸟可怜的眼神,表达对环境保护的渴望和憧憬之情”。还有学生认为,“遥远”并非仅指地理距离的遥远,应该还包括时间或思维空间方面的遥远,这种看法无疑很有见地和创新性,悟出了题目的引申含义,对题目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我根据不同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了升华,不失时机地指出“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但写作时,一定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这样作文才会有激情有内涵,大家还可尝试回忆过去的事,紧扣眼神来写,如果写现代必须在空间上要有距离,这样才会与题目暗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分析,大家对题目的内涵和写作主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感性体验提纲挈领 在课堂上,考虑到学生形象性和感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顺应学生对动画较感兴趣,专门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与“眼神”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让他们了解了蒙娜丽莎、缪斯女神和一些政治家的眼神,并让学生分析不同眼神的差别,赋予学生以感性体验。对于作文课来说,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采取措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积极性,全力打破封闭式写作的格局,在作文中展现和张扬个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中的人、事物,在丰富的生活现象寻找写作的灵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1、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 2、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 3、缺乏想象力。 4、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即便如此,作文教学也要“知难而上”,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作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读写结合,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新编教材更注重于单元整合,从单元前的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作文训练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专题而安排,可以说是“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这样,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就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每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对作者是如何进行布局谋篇的及写作的特点和方法进行剖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选材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具体而生动的。如:学习《燕子》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来写,首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燕子可爱机灵的外形特点,接着写燕子融入春光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最后描写了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势展示其动态之美与燕子停歇在电线上时的静态之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光的赞美之情!这样持之以恒地引导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汲取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在习作训练中可让学生适当摹仿,并在摹仿中寻求创新 绘画可从临摹开始,学生习作也一样可从摹仿开始。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写文章就是在自觉不自觉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及方法,再加上不断的创新而独具风格的。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摹仿写,就好比给学生一根拐杖,他们在慢慢的摸索中学到如何布局谋篇、以及如何去组织写作素材。如指导学生写“介绍我自己”时。让学生学习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从而启发学生思路,学生就会明白:介绍自己可以从外貌、衣着、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来考虑去写。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介绍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是多角度地介绍自己。 三、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写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篇 01 【摘要】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体验学习是人类基本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是从体验生活开始的。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本文就体验式作文训练回归生活本源做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回归体验生活本源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动了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 “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性构思 “生活世界”是个关系世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学生置于这种关系世界之中,是动态生成的。只有把一切知识的、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过程之中,才真正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为知识而知识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关照人,所谓的人文关怀也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因此,人的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雅斯贝尔斯的一个观点说明了这一点,即“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小学作文训练更是如此,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才能让学生真正表达和感悟生命体验。 加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因此,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体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活跃的、剧烈的,生活着就是体验着,体验着才是生活的真正存在。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让学生学会体验,感悟生活,体悟社会,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体验

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05T09:35:40.560Z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供稿作者:刘艳[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但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重阅读,轻写作;重理解,轻运用;重应试,轻积累刘艳湖北省竹山县张振武小学(442200)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但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重阅读,轻写作;重理解,轻运用;重应试,轻积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讲作文,有的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通观现有的语文教材,作文知识要么散见于各单元中,要么立题太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再观实际的作文教学,教师们用的课时不多,每学期按大纲规定的完成8篇,训练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鉴于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我们的整体作文教学水平。 1大刀阔斧的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其关键在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家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理应大刀阔斧的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1)各校应成立作文教学课改小组,由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担任组长,制定长期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2)调整语文课时,每周安排至少1-2节课进行作文教学辅导,形成一个稳定的作文教学的训练机制。 (3)走出去,请进来,强强联手,搞好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供丰厚的后勤保障。 2打造个性张扬的作文教学风格 俗话说:“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邓小平曾说过:“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作文教学同出一辙,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个性,达到了应有的训练要求,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你就是超级赢家。特级教师武琼独创的“15分钟快速作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作文教学训练的一种极致,一种完美。我想,作为新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信心比她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3构建以点带面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毕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并不是尽善尽美,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普及作文教学知识,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构建一个作文教学示范点,带动广大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点面结合,这样既可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也可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这应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的。 4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多角度选择作文题材。小学生由于阅历尚浅,视野未够开阔,他们的写作,较多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但这些题材他们经常在写,难免有“炒冷饭”之嫌,教师宜引导他们学会搜集、记录自已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挖掘、开发这些题材的内蕴和表现价值,力求写出新意。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学生还会自发地从书刊杂志中获取写作灵感,借鉴写作题材,甚至凭自已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虚构题材。这些无可厚非,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基于生活进行创作,不要流于假、大、空,不要陷于荒诞怪异,更不可抄袭盗用他人作文。他们的笔触,容易穿越最贴近的校园和家庭,直探向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这与影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件可喜的事。不过,很多同学的作文选材无新意,无个性,雷同现象颇多,教师在指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取材的同时,还应强化学生对各生活领域的参与热情,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开生活之源,并铸炼生花妙笔,用以记录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片段。 4.2灵活的命题方式。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了命题方式的科学性,既不放任自流,同时又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个性化发挥。教师应在命题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开放、灵活一点,追求趣味性和创意,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4.3开放写作文体。最近几年,考试作文不断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已的写作特长。此外,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也有一定关系。小学学生的写作更倾向于追求新奇有趣,生动形象,更偏重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相对不足。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先放后收,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文体入手,不断获取成功的写作体验,并利用学生对各种新鲜知识的好奇心,逐渐过渡到掌握其他各种文体。 4.4精心的作文指导课。现在作文指导课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有时这种“讲”会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让他们无所适从;而写作前过多的宣读范文,又容易造成写作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写作积累不够深厚,很多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选择和运用材料上,具体表现为题材匮乏、用错材料、剪材不当等方面,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欢迎教师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但要求点到化即止,点拨为主。他们对指导课呼声最高的是“激发兴趣,引起写作欲望”,较多学生反映现有的写作指导课太少,要么是利用零碎时间走过场,要么是枯燥乏味,单调沉闷,对写作帮助不大。 4.5细化作文批改和讲评。精批细改仍为师生习惯接受和使用的批改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常常是高耗低效,不利于将教师从沉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也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反馈和交流。不赞成同学间互改的原因大多是认为有的同学不太负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作文。这种信息反馈量大的批改方式其实很有利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耐心指点评改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责任心和能力。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尝试各种批改方式。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的思想一直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性的写作环境中,由此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如能以读促写,双管齐抓,加强对写作教学的投入,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勤于耕耘,播种聪慧而有灵性的种子,必定能收获累累硕果。愿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探索中发现,在失败中进取,在积淀中提高,超越自我,挑战考场满分作文,创造作文教学的又一个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