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2004

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2004
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2004

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

周永祥,阎培渝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北京100084)

摘 要:提出并区分了土壤加固、土壤稳定和土壤固化的概念,得出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既有区别,又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但它们都同属于土壤加固的范畴。综述了目前主要的土壤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其发展,包括机械力加固、热处理加固、化学加固、加筋加固和注浆加固。其中,化学加固中的土壤固化剂技术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有大量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阐述了钙基类与非钙基类固化剂的种类、特点和加固机理,分析了新型非钙基类固化剂应用现状及其原因;介绍了生物注浆加固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关键词:土壤加固技术;土壤稳定;土壤固化;土壤固化剂

中图分类号:T U4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29(2006)04-0035-06

Soil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s and their evolvement

ZH OU Y ong2xiang,Y AN Pei2y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s of s oil reinforcement,s oil stabilization and s oil s olidification were presented.and their rela2 tions were discussed.S oil stabilization and s oil s olidification,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s oil reinforcement,are tw o dif2 ferent concepts,but they have s ome same overlapped contents.Methods,principles and ev olvement of current main s oil rein forcement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mechanical reinforcement,heat treatment reinforcement, chemical reinforcement,rein forced s oil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S oil stabilizer technique included in chemical rein2 forcement has made a fast progress 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having lots of research productions and application cases. The s orts,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calcium-based and non-calcium-based s oil stabilizers were summa2 rized.The causes that new non-calcium-based s oil stabilizers can not be used widely were analyzed.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bio-grouting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too.

K ey w ords:s oil rein forcement techniques;s oil stabilization;s oil s olidification;s oil stabilizer

1 土壤加固的概念

从技术角度看,土壤加固是指通过某种措施使土壤变得更加坚固(hard)、稳固(stable)和密实(com pact)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土壤加固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比天然土更高的强度、更好的整体性和抗渗性。

目前,常与土壤加固并举的另一个概念是土壤固化,二者往往被混同使用。一般来说,土壤固化指通过某种措施将散碎状的土壤固结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性固体物质,经固化处理的土可以称为固化土,固化土与自然土的最大区别在于整体性与散碎性的区别。实际上,虽然土壤加固的一部分内容属于土壤固化,但是,土壤加固的外延显然要大于土壤固化。土壤固化也往往被称为土壤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是来源于英文“S oil Stabilization”的直译。从字面理解,土壤固化强调的是加固的坚固性和密实度,而土壤稳定强调的是加固的稳固性,意

第3卷 第4期2006年8月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J OURNA L OF RAI LWAY SCIENCE AND EN GI NEERI N G

Vol13 No14

Aug.2006

收稿日期:2006-04-2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3AA33×100)

作者简介:周永祥(1979-),男,云南呈贡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土壤固化及固化土的耐久性研究

义上有所差别。英文的“S oil Stabilization ”在很大程

度上是指降低膨胀土的胀缩变化,强调加固的稳定性。就此而言,“稳定”的含义是准确的。对于以获得坚固性和密实性而非稳定性为主要目的的土壤固化,使用土壤稳定的提法并不准确。长期以来,土壤加固、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的概念混乱,不利于技术规范化和相关规程的制定。在此,作者提出土壤加固、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概念的外延关系,如图1所示:土壤加固包含了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的内容,而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又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图1 土壤加固与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的外延关系

Fig.1Relations am ong s oil rein forcement ,s oil s olidification

and s oil stabilization

2 土壤加固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2.1 机械力加固

土壤加固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先民最早的建筑活动就涉及土壤的加固。最简单的加固方法就是物理夯实,以使含水率适当的粘土、粉土紧密结合而产生强度。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古代的版筑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在夹版中填入泥土,用杵夯实。据考证,中国古代的版筑技术,起源于距今5000多年前仰韶时代晚期的中原地区[1]。历经发展成熟后,成为古代城垣、宫殿、房屋等土木建筑的基础工程和围护结构的主要手段。版筑技术在西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被普遍使用。这种技术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在20世纪中国的农村,夯土筑墙和压实地基在水泥广泛使用之前还是农村建筑的主要方式。

限于古代的技术水平,夯实以人工为主,后来也有利用牲畜拉碾子进行碾压的,一般压实力度较小。随着机械的发明和使用,用机械强力夯实的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出现,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强夯产生的高能量冲击波和动应力在土层

某一区域形成加固区,在此区域内,土颗粒的相对运动促使气泡和(或)水分排出或压缩,从而减小孔隙体积,土壤得以压实[2-3]。

打桩法是通过振动、冲击作用将桩四周的土壤压密和挤密,达到加固的目的。古代常用打入木桩的办法加固地基,现代常用的打桩技术有土桩、灰土桩、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等,其中石灰桩还兼用了化学加固的方法。压实是加固土壤的基本手段,也是其他土壤加固方法中几乎不可缺少的环节。2.2 热处理加固

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出现了制陶技术,从此开辟了另一条粘土固化的途径———高温烧结。西周时期陶器的应用开始扩大到建筑领域,从此砖瓦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到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砖瓦的几种基本类型如筒瓦、板瓦、瓦当、大小方砖和长方砖等已大都具备[4]。“秦砖汉瓦”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陶瓷技术是固化土壤的一种特殊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一般意义上的土壤加固不同。

现场焙烧法是在不破坏土工建筑物或建筑物地基整体性的条件下,通过设在土体内的沟槽、平洞、钻孔,利用燃烧物产生的高温(600℃以上)使粘土的塑性消失,变为像砖一样的半岩石类土,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耐水性和抗冻性。因此可利用现场焙烧法加固土工建筑物和地基。利用此方法加固铁路路基和治理滑坡已有100余年历史,俄罗斯、前苏联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1956~1988年,哈巴罗夫铁路工程研究所通过大量的现场与实验室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焙烧法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5]。2.3 化学加固2.3.1 三合土

石灰的使用是古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是水泥发明之前最广泛使用的胶凝材料。我国使用石灰作为建筑材料,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古代人将石灰、碎石(或细砂)加入粘土中混和压实,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化效果,俗称三合土。这种三合土出现在公元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清代还出现了以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6]。石灰的使用产生了较好的固化效果,尤其是它较好的水稳定性是单纯依靠人工夯实所不能达到的。三合土是古代化学方法固化土壤最成功的例子。三合土因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且造价低廉而被广泛使用,一般用作地面、屋面、房基和地面垫层以及水坝。

63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8月

古人在使用石灰的同时,还掺入了有机物如糯米汁、羊桃藤汁、桐油、牛马血等形成复合胶凝材料。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有机物的掺入大大提高了土壤加固的强度,在石桥建筑史中记载,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筑石桥,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糯米汁拌“三合土”的建筑物非常坚硬[6]。

2.3.2 现代的土壤固化剂

在当今建筑和道路交通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固化方法是在常温下掺加化学土壤固化剂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这些土壤固化剂可以分为两类:钙基类固化剂和非钙基固化剂。

1)钙基类固化剂。钙基类固化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固化剂,主要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矿渣、水泥窑灰以及其他石灰类产品等。其中在路用固化材料中以石灰、水泥和粉煤灰最为常见。

石灰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粘土路基固化剂。石灰固化土具有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和施工简便等特点,因而,目前在公路路面结构中被广泛作为高级和次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和垫层。试验研究表明[7],用石灰加固粘土、腐殖土及酸性土等要比水泥优越,特别是用来加固过湿土效果尤为显著。但是石灰加固土壤往往早期强度低,强度发展慢。因此单独使用效果往往不如与其他材料如粉煤灰复合使用好。

水泥是继石灰之后在胶凝材料史上最重要的发明,而且它的使用量和应用范围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社会建筑活动的变革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早使用水泥加固土壤大约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经过80多年的发展,水泥加固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试验方法和规程[8]。由于水泥本身的适应性较强,因此水泥加固土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多样。但是水泥加固土往往收缩较大,开裂风险较高。而且,在加固某些土壤尤其是含粘粒多的土壤,水泥的加固效果往往不如那些以矿渣、钢渣、粉煤灰等火山灰材料为主要组份的土壤固化剂。

用粉煤灰固化土壤作为路基越来越普遍,通常粉煤灰必须与石灰或者水泥混合使用。虽然含有20%~30%的CaO粉煤灰具有自胶凝性,但是这些CaO中仅有一小部分是游离石灰,不足以充分激发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因而需要掺入石灰或水泥,其作用是双重的:改性粘土和激发粉煤灰。粉煤灰在石灰固化土中的关键性作用则是为不具有碱激发活性的粘土提供所需要的火山灰材料[9]。因此,石灰-火山灰综合固化效果比单纯利用石灰好。石灰粉煤灰加固土俗称二灰土,作为路面基层,除有材料来源广、经济等优点外,同石灰加固土相比更具有强度高、水稳性和抗冻性好的显著优点,而且在收缩上也较水泥加固土小。但是,二灰土一个明显的缺点是早期强度偏低,因此国内外均有研究其早强技术的工作。研究表明[10],在二灰土中少量掺加化学物质如氯化钙、硫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硅酸钠等,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其早期强度。

一般认为,钙基类固化剂的加固机理主要是钙离子交换和火山灰反应。同时,Ca(OH)2的结晶及其碳化也能增强加固效果。

2)非钙基固化剂。非钙基固化剂作为一类新型土壤固化剂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方兴未艾。这类固化剂涵盖的范围很广,产品种类繁多,固化机理各不相同。非钙基固化剂的出现,为土壤加固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从理论上讲,它可以避免出现钙基类固化剂在用于富含硫酸盐土壤时可能出现的因石膏和(或)钙矾石生成而引起的土体膨胀,这是非钙基固化剂的一个重要的技术优势。

在这类固化剂中,常见的有如下3类:离子型固化剂(ISS,I onic S oil Stabilizer),酶类(Enzyme)固化剂(国内亦称固化酶)和聚合物(P olymer)固化剂。表1列举了一些国内外市场上的非钙基固化剂产品[11,12]。

表1 非钙基固化剂产品举例

T able1Products list of s ome non-calcium-based s oil stabilizers

产品名称类型

C ondor SS离子型(磺化油)

R oadbond/R oadpacker离子型(磺化油)

ISS2500离子型

E MC2酶类

Bio-Cat酶类

Perma-Z yme(帕尔玛)酶类

S oil Seal聚合物

R oad Oyl松香脂

T op Seal聚合物

S oil Sement胶乳聚合物

C ons olid444氯化铵

20世纪60年代,国外出现了离子型土壤固化剂,我国在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并逐渐应用于堤坝和道路的修筑。离子型固化剂产品,如R oad2 bond/R oadpacker和C ondor SS,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磺化油。按照一些产品供应商的描述,其固化机理是通过磺化油在水中产生的阴阳离子与土壤颗粒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将土颗粒表面吸附的薄膜水变为自由水排出,土壤得以压实;同时,由于磺化油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一端具有憎水性,

73

第4期 周永祥,等: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

这样压实后的土壤就可以阻碍外来水分再次形成薄膜水而导致土壤膨胀疏松或泥化。但是,国外一份研究报告[11]指出,有效成分是磺化苎烯(sul2 fonated lim onene)类物质的离子型固化剂,即使以很高的用量用于固化某些土壤,微观试验显示土壤矿物的化学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试验结果难以支持离子交换的固化机理假说。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供应商推荐的掺量,甚至增加到这个掺量的10倍,也不能对某些土壤的性质如塑限、压实密度、一维自由膨胀势以及不排水三轴抗剪强度等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同样的固化剂用于一种蒙脱粘土,发现在高掺量情况下粘土晶格可以发生改变[13]。以磺化油为主要成分的离子型固化剂是一种酸性物质,不适用于pH值大于7.5的碱性土壤。可见,此类固化剂对土壤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酶类土壤固化剂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95年开始进入我国[14]。在国内出现的产品主要有帕尔玛固化酶,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推广使用。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曾为推广该产品的筑路技术而印发了《帕尔玛土壤固化酶筑路技术须知》[15]。

通常认为,酶类固化剂借助与有机分子结合生成的中间产物来与粘土晶格发生交换反应,它能打破粘土矿物的双电层结构,将其中的水分排出,促使土颗粒集聚、进一步团粒化而胶结。同时固化剂能够吸附于粘土矿物的内层和外部区域以阻止对水分的吸附[16,17]。

聚合物固化剂的作用机理通常被认为是物理的而非化学的,它并不改变粘土矿物的内层结构,而是通过裹覆土颗粒,在其表面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使得土壤颗粒集聚固化[16]。

新型非钙基类固化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在国内外都并不十分广泛,究其原因,固然有土壤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某种固化剂普适性的苛求,但以下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信息十分有限,往往对固化剂的成分和制造工艺秘而不宣,所给出的一些固化机理缺乏相应的试验证据,难以令人信服,且有一些试验结果并不支持这些机理假说;二是缺乏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相关检测报告,也缺少现场试验的详细资料,实验室的研究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场试验;三是正如上述研究报告提及的,有些固化剂产品的用量并不如供应商所宣称的那么少,加固效果也并非那么理想。因此,对于这些固化剂的选用必须十分审慎,现场应用之前应对该产品的实际加固效果进行检验。2.3.3 沥青加固

沥青加固土有热拌与冷拌之分,热拌法由于常常需要加热土壤或(和)沥青而受到限制。冷拌法则是用液体沥青加固未加热的土壤。对于粗粒土,如碎石、砂砾,沥青主要发挥其界面粘聚作用。对于粘土,由于粘土颗粒具有强大的表面能,沥青与土颗粒之间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土颗粒周围形成坚强的沥青薄膜,从而形成稳定的凝聚结构。同时裹覆在土颗粒上的沥青因有憎水性,能够阻止水分侵入,提高加固土体的水稳性。研究表明,土壤的含水量对加固土的强度和水稳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宜的水分,不仅可以削弱那些未被沥青膜裹覆的土颗粒的表面能,从而减小它们进一步吸收水分的能力,而且是沥青充分分散到土壤中并获得良好压实性的必要条件[7]。

为改善和提高沥青加固粘性土壤的效果,常常预先用石灰作为活化剂进行处理,目的是活化土颗粒的表面,降低土的亲水性,提高土的吸附能力等。液体沥青加固砂土类土壤效果不理想,而较适宜加固粘性土;乳化沥青则更适宜砂土的加固,用于粘土时,会因粘土颗粒巨大的表面能作用使得乳化沥青在某种程度上失水而变得粘稠,从而难以均匀地分散在土壤中[18]。

2.3.4 盐溶液加固

含盐量较高的土壤,即使不掺加固化剂,重塑后在干燥状态下由于盐分的胶结作用也会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工程中有采用盐溶液稳定土壤的方法。所用盐类一般为氯盐,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氯化钠等。盐分在土壤中会与土颗粒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特别是Ca2+能够减薄土壤胶体的扩散层厚度,降低其动电电位,有利于土壤的压实和团粒化。但是Na+的强烈水化能够增大扩散层厚度,因而适宜用在粘粒成分不足的土壤[7]。特别是干旱地区,氯盐的吸湿持水作用可以减轻路面的松散、扬尘。同时,盐分可以降低冰点,减轻冻害。实际中常用注盐的方法消除或减轻道路路基的冻害。我国曾注入以土、盐渣、卤水体积比为1∶1∶1配合的浆液,成功地加固了遭溶蚀的岩盐路基[19]。

在盐湖环境中的公路,可将饱和盐湖卤水与土壤、砂砾拌和压实后充当路基和路面,也可将盐壳、盐块破碎后喷洒盐水碾压筑路。凡需修补和维护处,均以浓盐水喷洒,有时也掺入级配粒料。用这种方法修筑的路面,行车时速可达60km以上,堪与沥青路面比美[20]。在青海察尔汗盐湖中,有一条长达32km被称为“万丈盐桥”的公路,全部是用当地的石盐(NaCl)修筑而成。但是这类工程最忌淡水淋溶,在淡水作用下,土体结构可能彻底崩溃。

83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8月

2.4 加筋加固

加筋加固是在土中加入筋带、钢筋、纤维、网状材料等增强筋材而形成土与筋的复合体,借助增强筋的抗拉强度以加强土壤的稳定性。人类很早以前就在自发地利用加筋技术加固土体: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用草泥修筑的墙壁和屋顶;在粘土泥浆中加入铡断的稻草或其他植物秸秆制作土坯,这种技术在我国农村中至今还在沿用;甘肃玉门一带,还保留有用砂、砾石和红柳或芦苇叠压而成的汉代长城[21]。1963年,法国工程师Henry Vidal提出了加筋土的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开创了现代加筋土技术的先河[22]。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现代加筋土技术,1979年在云南田坝矿区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加筋土挡墙[23]。20世纪50年代,土工合成材料开始应用于岩土工程中,加筋土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

加筋加固的概念比较宽泛,即以所加之“筋”而论,粗至钢筋、土钉、锚杆和桩,细至现代的各种纤维。纤维加固土对于解决现在土壤固化中普遍存在的因收缩变形而引起的开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4]。

2.5 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是采用某种措施将浆液注入土层中达到加固的目的。1802年,法国工程师Charles Beriguy首次运用注浆法修复水闸,如今注浆法成为地基加固的一种常用方法。注浆法可分为静压注浆(亦称灌浆)和高压喷射注浆。静压注浆原则上不破坏土体结构,浆液在静压下循裂缝或者孔隙而进入土层,硬化后形成固结体。高压喷射注浆法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日本,其基本方法是利用钻机带有的喷嘴喷射出的高压浆液冲击破坏土层,浆液与土壤搅拌混合后形成固结体[22]。近年来,新的注浆材料的应用,如超细水泥、粉煤灰水泥浆、硅灰水泥浆等,扩大了注浆法的应用范围。荷兰正在研究利用生物注浆(BioG routing)加固土壤的技术,他们将含有某种细菌的营养液灌注进土壤中,该种细菌能够将尿素降解产生C O2-3,在存在Ca2+的情况下,生成碳酸钙晶体沉淀在土颗粒表面,将土壤胶结[25]。据说,该技术作为“Smart S oils”技术的一种,已经成功应用于雕像的修复。

3 土壤加固技术的研究热点

1)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强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杂填土等,但是其加固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对于饱和粘土,尤其是淤泥质土壤的加固存在较大争议。

2)新型非钙基类土壤固化剂的作用机理。新型非钙基类固化剂,特别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离子型固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道路工程尤其具有技术优势,但是其作用机理难以得到更加广泛和更加透明公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土工合成材料在土壤加固中的应用及其加固机理。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新材料在土壤加固中的应用可望解决现在道路工程中使用半刚性基层引起的路面开裂问题。

4)注浆加固技术的新发展。生物注浆是注浆加固技术的一个开拓性发展,其优势在于增强了人们对固化过程的可控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利用这个生物过程去“智能地”修复和加固结构物的某些特殊部位,如一些人们难以直接修复的管道和渠道,可以在保持原结构物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实现加固和修复。其难度则在于如何有效控制菌群的分布和生长。目前,如何保证土体固结的均匀性仍然是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致 谢

感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刘华北副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刘光磊向作者提供“Smart S oils”技术的有关资讯。

参考文献:

[1]张玉石.中国古代版筑技术研究[J].中原文物,2004

(2):59-70.

ZH ANG Y u2shi.Research on the board frame constructing technique of ancient China[J].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2 na,2004(2):59-70.

[2]周世良,王 江,张明强.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

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1):65-70.

ZH OU Shi2liang,W ANGJiang,ZH ANG M ing2qiang.The ac2 tuality and prospect of the mechanism research in dynamic cons olid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25(1):65-70.

[3]张庆国,毕秀丽.强夯法加固机理与应用[M].济南:山

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

ZH ANG Qing2guo,BI X iu2li.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ns olidation[M].Ji’nan:Shandong Science& T echnology press,2003:1-5.

[4]郭建晖.中国陶瓷经济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1993.

G UO Jian2hui.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hina pottery and

93

第4期 周永祥,等: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

porcelain economy[M].X iamen:X iamen University Press, 1993.

[5]肖广源,郑书全.焙烧法加固土技术简介[J].路基工

程,1997(3):34-35.

XI AO G uang2yuan,ZHE NG Shu2quan.Brief introduction of roasting technique for s oil rein forcement[J].Subgrade Engi2 neering,1997(3):34-35.

[6]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4-5.

W ANG Y an2m ou.History of cem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05:4 -5.

[7]张登良.加固土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0.

ZH ANG Deng2liang.Principles of s oil rein forcement[M].

Beijing:People’s C ommunication Press,1990.

[8]肖 林.建筑材料水泥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XI AO Lin.Cemented s oils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M].Bei2 jing:Hydro-E lectric Press,1987.

[9]Petry T M,Little D N.Review of stabilization of clays and ex2

pansive s oils in and lightly loaded structure-histo2 ry,practice and future[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2 neering,2002,14(6):447-460.

[10]沙爱民.半刚性路面材料结构与性能[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1998:24-48.

SH A Ai2min.S tructure and per formance of semi-rigid road sur face materials[M].Beijing:People’s C ommunication Press,1998:24-48.

[11]Rauch A F,K atz L E,Liljestrand H M.A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s and efficacy of three liquid chemical s oil stabi2 lizers[E B/O L].h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19684.html,/research/ctr/ pd f-reports/1993-1-v olume1.pd f.

[12]Hardcastle J H.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expansive v ol2

canic s oils--US95,Owyhee county,Idaho[E B/O L].

h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19684.html,/niatt/publications/IT D-

Reports/J H-Report.pd f.

[13]K atz L E,Rauch A F,Liljestrand H M,et al.Mechanisms

of s oil stabilization with liquid ionic stabilizer[C]∥T ransp Res Rec,1757,T 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Washington

D C,2001:50-57.

[14]袁 军.帕尔玛筑路技术在青海平大公路中的应用

[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7):49-51.

Y UAN Jun.Application of Perma technology in Pinda high2 way Qinghai Province[J].R oad Machinery&C 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2004(7):49-51.[15]李贤中.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印发《帕尔玛土壤固化

酶筑路技术须知》[J].公路,1998(7):47.

LI X ian2zhong.Nei Menggu province printed and distributed

[J].High2

way,1998(7):47.

[16]Scholen D E.N on-standard stabilizers[R].Washington D

C:FHW A,1992.

[17]Scholen D E.S tabilizer mechanisms in nonstandard stabiliz2

ers[C]∥Proceedings of6th International C on ference on Low-V olume R oads,V ol.2,TR B.Washington D C:Na2 tional Academy Press,1995:252-260.

[18]韩 森,张登良.沥青加固土研究[J].西安公路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6(3):149-160.

H AN Sen,ZH ANG Deng2liang.A study on stabilization s oil

with bitumen[J].Journal of X i’an Highway University:Nat2 ural Science Edition,1988,6(3):149-160.

[19]李兴圣,曹建忠.盐湖路基病害综合整治经验简介

[J].路基工程,1996(5):67-70.

LI X ing2sheng,C AO Jian2zhong.S om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troubles of subgrade in salt lake area[J].Subgrade Engi2 neering,1996(5):67-70.

[20]罗伟甫.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1980:60-86.

LUO Wei2fu.Highway engineering in zone of saline s oil [M].Beijing:People’s C ommunication Press,1980:60-

86.

[21]王星华.地基处理与加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2:151.

W ANG X ing2hua.T reatment and rein forcement of foundation [M].Changsha:Central S outh University Press,2002:151.

[22]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4.

ZHE NG Jun2yi.F 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M].

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 echnology Uni2 versity Press,2004.

[23]蔡锦陶.国内加筋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J].煤矿设

计,1998(7):37-41.

C AI Jin2tao.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in forced s oil

structures in China[J].C oal M ine Design,1998(7):37-

41.

[24]陈 晔,张起森.纤维加固土路面基层的研究与应用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CHE N Y e,ZH ANG Qi2sen.Reserch and application of fiber -rein forced base[M].Beijing:People’s C ommunication Press,1995.

[25]Booster L.Research at G eodelft-BioG rout[E B/O L].

Http://w w w.citg.tudelft.nl,2006,04.

04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8月

加固行业现状与前景

建筑结构加固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传统加固技术及其特点,并对近年来 新兴的加固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一、前言 世界城市的发展已有5千多年,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的程度大多在70%-80%以上。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1%,21世纪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也已步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由现在的38.9%达到45%. 城市的蓬勃发展代表着人类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的破坏变得日益严重,自然恩赐给人类的资源日益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建筑的过度集中和无序建设,使建筑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控制建筑物的建设数量与合理规划成为现代建设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提高现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功能则成为当务之急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方法,便是对现存建筑物进行的修复与加固。 二、结构加固的现状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目前用于建筑加固改造的投资已占国家建筑业总投资的1/2以上,美国劳工部门在20 世纪末的一项产业预测报告中曾经预言:建筑维修加固业将是21 世纪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 我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房屋建筑以及城市设施数量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现存的各种建(构)筑物的总面积至少在100 亿m2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建国初期建造的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服役期大都超过50年,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一些新建成的工程项目中,由于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导致工程在建成初期就出现各种质量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建筑物,如果不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就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此,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筑的加固修复,促进了建筑加固修复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一些现有建筑中,旧的结构设计在功能上不能满足当前使用的需求,这也刺激了建筑加固修复专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旧城改造几乎成了各大、中城市的共同课题。这为建筑加固修复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三、结构加固的传统方法及特点 目前土建结构常用的几种传统加固方法主要是以下几种: 1.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即指在原结构上增加预应力构件来承担原结构上所受的部分荷载,从而提高原结构的承载能力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是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法加固效果好,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比较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另外加固后需要注意预应力钢筋的防腐问题。 2.增大截面加固法

岩土加固措施

浅述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的措施 张三 (大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岩土工程包括了隧道、边坡、地基等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穿越各类不良复杂地质区域,为保证施工质量,完全发挥建筑物的功能,必须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加固稳定处理。本文介绍了隧道、边坡、地基的加固稳定措施。 关键字:隧道,边坡,地基,加固,稳定 Stability 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cludes tunnel, slope, foundation and other large projects, inevitably traverse all kinds of bad an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area,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fully play the fun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we have to take measures to reinforce and stabilize this area.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se measures to reinforce and stabilize tunnel, slope and foundation. Key Word:tunnel, slope, foundation, reinforce, stablize 0 引言 顾宝和大师在《浅谈岩土工程的专业特点》一文中认为,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从工程实践角度,包括下列范围[1]: (1) 岩土作为支承体。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堆场、大型设备等,都建造在岩土上,岩土作为地基,作为支承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岩土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2) 岩土作为荷载或自承体。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露天矿等地面开挖,隧道、地下洞室等地下开挖,面临的是另一类稳定和变形问题。这时,岩土体担任的角色,既可能是荷载,也可能是自承体。同时,地下水的控制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 岩土作为材料。填方工程,特别是大面积高填方、填海造陆,要用大量岩土作为材料; 围堰、水坝、路堤等也用岩土为材料。这些工程除了研究其稳定和变形外,岩土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控制也是主要问题。 (4) 地质灾害的防治。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对工程构成严重威胁,防治工程必须针对具体条件和地质演化规律进行设计和施工。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 (5) 环境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的评估、废弃物的卫生填埋、土石文物的保护等,都涉及复 杂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岩土工程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上各类工程,不仅涉及天然岩土,还包括各种人工土,包括对天然土的加固和改良,利用排水、压实、加筋、改性、注浆、锚定、设置增强体等方法,改变岩土体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能。岩土工程加固和稳定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的存在于隧道、地基、边坡等大型岩土工程中。

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浅析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工程问题,在勘察过程中切不可马虎松懈,本文从软土特性出发,分析了软土工程地基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作出了勘察方法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问题勘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公路铁路的修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软土体是自然界的历史产物,它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地基条件差别巨大,根据相邻建筑物或相邻地域的地质资料来设计,一点微小的差异就可能给影响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引起重视,我们施工中充分利用信息,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工艺,避免了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附加沉降,体现了当今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全过程综合岩土工程实践理念。 一、软土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软土指的是所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的细粒土,处于软朔或流朔状态。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各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冲击平原地区。内陆主要是湖泊或山谷冲击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范围比较小。主要包含饱和软粘土包括泥炭、泥炭质土,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的

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可以达到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严重的是沿海地带的软土地基,因为厚度过大,所以固结速度比较慢;地基不均匀沉降,大多是由上部结构的特性和荷载差异所引起;地基抗剪强度低。软土上述的特点,容易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不均匀和过大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牵制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度;路基路堤还可能会随着软土地基一起产生滑动现象,从而导致路面的整体遭到破坏,鉴于软土地基潜在的种种危害性,各部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也更高地要求了地质勘察在软土地基工程的深度和广度。 二、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所述出的软土地基固有的特性以及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各程序阶段的失误,造成了所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结构损伤工程倒塌等一系列工程事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在地质勘测时深度不够,没有查清楚软土土层的分布、厚度以及一些暗沟暗塘的具体情况,造成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工程不负荷载倒塌的事故。 (二)由于地质勘察不深入,不细致,未取得的地质资料不具可靠性,以致错误的将软土判断为好的地基土,使设计也随之错误,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建造物受力结构变化,裂缝倒塌,引起工程事故。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法的特点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法 真空预压法是在地基表面铺设密封膜,通过特制的真空设备抽真空,使密封膜下砂垫层内和土体中垂直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加速孔隙水排出,从而使土体固结、强度提高的软土地基加固法。 真空预压法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其他能够 够排水固结而且能形成负超静水压力边界条件的软粘土。该法早在50年代初就已由瑞典的杰尔曼(W.kJELLMAN)提出,但直至70年代末期一直末能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科研所(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在天津新港开展现场试验研究,解决了实用密封薄膜、抽真空装置及关键施工工艺,使该法达到实用阶段,并于1982年末成功地应用于天津新港软基加固工程中。1983年该法的研究列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85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并获“六五”国家科技攻关奖;1987年2月取得国家专利权(专利号(申请号)85108820),并于1989年被评为中国专利优秀奖;“七五”期间,该法被列为国家计委重点推广新技术的第28项,同时被列为“七五”期间交通部《通达计划》推广新技术项目之一。目前,真空预压法已在港口工程、石油、化工、建筑、公用事业和机场等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加固面积已超过150万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果。 一、真空预压加固法的特点 真空预压加固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固过程中土体除产生竖向压缩外,还伴随侧向收缩,不会造成侧向挤出,特别适于超软土地基加固。 (2)一般膜下真空度可达600mmHg,等效荷重为80kPa,约相当于4.5m堆土荷载;真空预压荷重可与堆载预压荷重叠加,当需要大于80kPa的预压加固荷重时,可与堆载预压法同时使用,超出80kPa的预压荷重由堆载预压补足。 (3)真空预压荷载不会引起地基失稳,因而施工时无须控制加荷速率,荷载可一次快速施加,加固速度快,工期短。 (4)施工机具和设备简单,便于操作;施工方便,作业效率高,加固费用低,适于大规模地基加固,易于推广应用。 (5)不需要大量堆载材料,可避免材料运入、运出而造成的运输紧张、周转困难与施工干扰;施工中无噪音,无振动,不污染环境。 (6)适于狭窄地段、边坡附近的地基加固。 (7)需要充足、连续的电力供应;加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加固费用可能高于同等荷重的堆载预压。 (8)在真空预压加固过程中,加固区周围将产生向加固区内的水平变形,加固区边线以外约10m附近常发生裂缝。因此,在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注意抽真空期间地基水平变形对原有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 二、真空预压法的机理与基本性能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状态与发展

(发展战略)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状态和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 1引言 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于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和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壹直以来均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于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于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壹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关联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端头加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书(新编版)

Companies w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accidents must be stifled in the cradl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端头加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书(新编版)

端头加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书(新编版)导语:企业想要提高生产,安全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安全管理条件,企业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想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不断更新安全技术,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 交底内容: 一、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佩戴上岗工作卡。施工区域内不准赤脚、赤膊,不准穿拖鞋、高跟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2、每班带班人员是现场的安全监督员,要积极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现场不能解决,应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3、现场施工人员应做好自防、互防、联防,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每班要坚持好安全“三工制”,作业人员要做到“三不伤害”。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发生; 5、作业过程中各岗位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要随时相互联系、协调、沟通,严禁“各自为政”,不顾其它人员、设备的安危,积极排除现场的安全隐患; 6、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门吊起吊物品经过时,应避让开,等门

吊经过后才开始作业; 7、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8、做好现场的文明施工,物品摆放应整齐有序。泥浆、污水等必须按技术交底处理,严禁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二、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临时用电必须符合三相五线制规范,严禁私拉乱接,接线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和“三级用电两级保护”的要求。电源线路、电箱接线正确,绝缘可靠,接地牢固,触电保护器灵敏有效; 2、夜间施工现场照明应充足,行灯照明应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3、使用的电线、电缆必须绝缘良好,并注意悬空,严禁放在有积水、潮湿的地方; 4、所有的电器工作必须有专职的电工作业,严禁任何非电工作业; 5、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电缆、电线和用电器,用电设备,有故障时须专职电工排除,以防人员触电; 6、手持电动工具应经常检查绝缘性能,如发现绝缘性降低或有漏电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待维修好以后在投入使用。 三、漩喷桩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漩喷桩机应由专职的人员进行操作,桩机在漩喷的过程中应均

常见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一.软土的定义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 二.软土的类型:按孔隙比及有机质含量为主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称软土; 泥炭质土、泥炭,称为泥沼。 三.软土的特性 a.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35%~60%,塑性指数一般为13~30,天然容积密度为15~19KN/m3 b.透水性差。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10-8~10-7cm/s c.压缩性高。压缩系数为0.3~0.5,属于高压缩性土。 d.抗剪强度低。其快剪粘聚力在10KPa左右,快剪内摩擦角在0~5o e.具有触变性。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明显下降,甚至成流动状态。 f.流变性显著。其长期抗剪强度只有一般抗剪强度的0.4~0.8倍。 四.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主要原则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满足工期要求。 五.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 1.垫层与浅层处治。设置于路堤与软基之间的透水性垫层是地基中的孔隙水排出的通道,软土地基上修筑的路堤,其下均宜设置透水性垫层。浅层处治适用于表层软土厚度小于3m的软土路段的处理。 2、辗压实法——挖制最佳含水量,对土基分层压实,以提高强度和降低压缩性。 强夯法是以8—12t(甚至20t)的重锤,8-20m落距(最高达40m),土基进行强力夯击,利用冲击波和动应力达到加固土基的目的。 3、排水固结法——饱和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后,抗剪强度可得到提高,则达到加固的目的。 4、挤密法——土基成孔后,在孔中灌以砂、石、灰土石灰等材料,捣实成直径较大的桩体,孔隙减少,提高承载力和加固的目的。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 A.外砂井顶面应铺设砂垫层,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 B.砂井直径一般为20~30cm,软土厚大于5m; C.砂井施工方法——打入空心管法、射水法。 挤实砂(碎石)桩——是以撞击或振动的方法强力将砂、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直径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减少沉降。 生石灰桩——用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其孔径20~40cm,长在12m以内。 5、化学加固法——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制,采用压力灌或搅拌混合料等措施,使土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土的目的。 6、抛石挤淤——是强置换土的一种形式,不必抽水挖淤,施工简便。适用于软土3~4m,石块大小不小于0.3m。 7、反压护道法——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不定期定高度的护道,它运用力学平衡原理保持路基的稳定。适用于反压护道高度为1/2路堤高度。 8、土工合成材料自治——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利用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发展进程及工程应用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发展进程及工程应用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加固结课论文 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建筑加固行业发展现状做了综合阐述,指出了我国工程建设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需要加固改造建筑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从勘测设计施工及使用上各方面潜在的问题,并从根源上提了实际可行的建议,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同时文章对建筑结构加固的基本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经济效益。对于建筑纠偏本文亦有一定篇幅的讨论。最后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建筑检测;建筑加固;结构改造;加固应用;纠偏; 1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意义 1.1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性 国内外结构工程的发展过程表明,当工程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工程结构的维修改造将成为主要的建设方式。我国的工程结构,特别是建筑物则因为特殊的历史和发展方式,在许多方面更需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与维修改造。建筑物加固与维修改造的前提是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设计、施工和管理使用存在先天不足,同时由于地震、火灾等灾害的影响,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已成为我国基本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国内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的重心,已从新建工业企业转移到对已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同样,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的要求,在我国也日益迫切。 1.2实际工程中建筑需要加固改造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会出现变更用途,改变业主,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等。还有如建筑的质量问题或者使用环境恶化,接近或超过使用年限,这些都是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原因。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理;三是民用建筑已禁用木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如本人设计龙海市角美镇金山水闸,其地质条件覆盖一层10m以上厚的淤泥土层,地基处理采用边长为25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具有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 淤土层较厚地基处理还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和冲钻孔灌注桩,但两种方法灌注桩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

二是冲钻孔灌注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题。福建省龙海市发生几起灌注桩基础民用建筑不均匀沉陷,导致墙体裂缝事件,是由于施工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造成。 2、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3、灌浆法 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如福建省龙海市角美壶屿港水闸由于淤泥软基不均匀,沉陷闸基沉降最大达到0.63m,加固时采用单管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每个闸墩上、下游侧和中间各设5个灌浆孔,沿闸墩轴线两侧布孔,灌注水泥浆,成桩直径0.5m,伸

9.16洞口加固技术措施

目录 顶管洞口加固措施 (2) 一、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 2.1工程地质条件 (2) 2.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 2.3主要工程量 (3) 三、工期安排 (3) 四、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 (4) 4.1施工原理及依据 (4) 4.2施工方法 (4) 4.3施工机械设备 (8) 五、项目管理机构 (8) 5.1施工管理人员网络图 (8) 六、施工顺序 (9) 6.1施工工艺流程图 (9) 七、技术组织措施 (9) 7.1安全技术措施 (9) 7.2质量保证体系 (12)

顶管洞口加固措施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黄河北罐区事故消防水排放工程三标段 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建设地点: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黄河北罐区 第二段穿河底,管道长度295米,安装在套管中;根据国内河下穿管的施工经验和管道施工与验收规范,套管顶设在透水层(卵石层)下的深度为3-6D,本设计套管管径DN1500,管顶距透水层(卵石层)底下5.12米。 本标段工程为新建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黄河北罐区事故消防水排放工程输水管部分的第二段,为黄河北岸顶管接收井至黄河南岸顶管操作井,包括:9m×6m×25m操作井1座,6m×6m×21.61m接收井1座,DN15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约295m。 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资料:甘肃市政工程承包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表下对沉井有影响的土层情况如下(见附件勘察报告): 管道设计在河床最低处以下,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⑴杂填土①:稍湿~湿,稍密~中密,主要由粉土、碎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

软土地基加固

一、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概论概论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土木工程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己经有了极大的发展。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被加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又可分为水平增强体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各种加筋材料,如土工聚合物,金属材料格珊等形成的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体复合地基。桩体复合地基根据竖向增强体的性质又可分为三类: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 散体材料复合地基的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的,桩身材料没有粘结强度,单独不能形成桩体,只有依靠周围土体的围箍作用才能形成桩体。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散体材料的内摩擦角和周围地基土能够提供的桩侧侧阻力。散体材料复合地基的桩体主要形式为碎石碎石碎石桩,砂桩砂桩 砂桩等。 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体刚度较小,但桩体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柔性桩由部分强度高的土与其他掺合料构成,桩身强度较高。为保证桩土共同作用,通常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 刚性桩复合地基较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而且复合地基承载力具有较大的调整幅度。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破坏破坏模式不同模式不同,其承载特性及变形特性也不相同其承载特性及变形特性也不相同 其承载特性及变形特性也不相同,三类复合地基有各自的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方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周世光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周世光 发表时间:2019-05-06T14:46:55.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周世光 [导读] 不断满足建筑行业的更高要求,相信我国建筑结构加固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进行。 武汉宝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造和维修加固产业也不断提升,建筑结构加固这门新学科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行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筑物能够有效保证文明的传播和延续,建筑物的加固工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讲,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加固技术不断诞生,不断满足建筑行业的更高要求,相信我国建筑结构加固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进行。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法研究 建筑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建筑的质量的直接影响。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应先充分考虑建筑的现状,使其质量有所保障,在面对自然或人为破坏时,能够保持更强的抵抗能力。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常用到的几种加固方法,简要对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构加固的先进有效措施,望对建筑行业结构加固的工作人员有错帮助: 1、建筑结构加固的必要性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很多地区处于板块边缘地带,地动活跃,其中,大约有2/3的大城市位于地震多发区,当地建筑物时常经历地震的洗礼,损坏或重或轻,严重的可以直接报废,但损坏较轻的可以响应我国低碳环保的号召,进行结构加固,保证持续利用的强度和安全性。此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工业建筑项目完成数量有超过30万个,公用建筑项目超过60多万个,工业和民用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其中20世纪60年代建设成功的占约一半,由此可知,现阶段很多建筑物已经进入中老年时期,原先的建筑设计技术也早已被淘汰,到了必须加固和维修的地步。对于修建和加固各种建筑物,保证它的原本功能,增长其使用寿命,不但可以节省资金,还能够减少土地的征用,节约资源,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 2、建筑结构有待加固的原因 ①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不当,无法满足现状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的要求,难以应对地震,火灾,台风,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的压迫; ②对现有基础设施大量的进行鉴定,发现现有的工业或民用建筑物有待加强或改造,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征地,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新技术和新建材对旧建筑进行结构加固。 3、常见的建筑结构加固措施 ①加大截面加固法 通过对构件外部包加混凝土使得截面的增大,并配合钢筋量增大,从而达到提高构件强度和荷载承受力的作用,在我国,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能够广泛应用于梁、板、柱子、墙体等各种混凝土结构。 ②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一般利用角钢等型钢外包于构件的四角或两角,已达到构件强度和性能增加的目的。建筑行业将外包钢加固法大致分为两种: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干式外包钢加固法。 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与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胶粘法,胶粘材料可以用乳胶水泥粘贴,环氧树脂化学灌浆,保证型钢与构件整体性较高,共同受力,相当于增加了原构件的强度; 干式外包钢加固法:不同于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干式外包钢加固法不存在任何粘接在原构件与外包型钢之间,即便部分情况下需要填水泥砂浆,但单独受力,承载力的增加方式和效果不如湿式外包钢加固法。但是此方法施工简单,现场施工量较少,效果稳定比较可靠,适用于不允许提高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构件强度的切块机,主要利用在柱子,梁,桁架,弦杆,腹杆等位置的加固问题。 ③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叫做预应力加固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预加应力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从而减低结构内部原有的应力水平并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这种手法的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结构原内力,降低原结构应力,让加固后的结构表现不出滞后的应力应变现象,或是降低这种现象,使得现结构具有加固、卸载、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保证整体结构更好的共同工作,同时受力,提高结构承载力。但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不适宜高湿度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收缩徐变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要求。 ④增设支点加固法 通过增加支撑点的设立,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来改变结构内力分布,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的方法,在业内被称为增设支点加固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必要加固的情况。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但会占有部分使用空间,但能够大幅度减少结构跨度,提高结构强度并减少结构的形变。 ⑤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混凝土构件表面粘贴钢板来起到增加承载力的一种方法,粘贴过程一般利用特制的建筑结构专用胶,使加固过的结构共同受力,整体工作,相当于体外配筋的作用,同时提高构件的刚度、抗拉、抗压、抗弯、抗剪等等各项能力,但这种方法对专业的结构胶有特殊要求,必须强度够高,粘接力够强,抗老化性能好,弹性模量高且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集于一身。 ⑥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不同于以上五个加固方法,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是我国乃至世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科学材料。这种碳纤维材料一般具有高强度的耐腐蚀、耐老化能力,同时保证质量轻、非磁性等特点,有效将纤维和基体组合形成超强的复合材料,集成纤维与碳的双重优点。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纤维等纤维类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也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在土木工程项目

主体加固工程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主体加固工程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 施 体育馆局部主体加固工程 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1、体育馆结构改造设计图纸 2、实际施工现场 二、安全技术措施使用材料:

1、钢管选用①48X 3.5 Q235-A 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脚手板采用200宽50 厚木脚手板,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可调式螺旋顶丝。 三、具体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J/K-5/6、A/B-4/5加固时,需先将K轴(B轴)下侧240mm红砖墙拆除150mm并将K/J(A/B轴)两侧梁内箍筋凿出,对原梁底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新增加部分箍筋能够焊接在原有箍筋上。 因二层梁相对于二层地面标高为 4.800mm。施工时需搭设脚手架 以辅助施工。并对需凿出箍筋的梁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梁截面加大施工时,在A轴(K轴)室内一侧搭设双排脚手架。J轴(B轴)梁两侧各搭设一组双排脚手架。每组脚手架长度同梁长,每组脚手架高度为4000mm脚手架上部用脚手板满铺,外侧 脚手架管高出500mm上部绑扎密目安全网。双排间立杆宽800mm,横向间距1500mm搭设脚手架时,用200宽50厚木跳板垫放在立杆下方,防止脚手架管对原有室内地面造成损害。横杆间距1200mm脚手架两侧各一组剪刀撑,剪刀撑采用两根6000mm脚手架管。脚手架外侧设置与地面成45度角斜撑,斜撑间距1500mm 脚手架示意图如下:

脚手架剖面图 脚手架立面图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 凿梁前将梁底用大头顶丝下部套脚手架管进行支撑, 支撑间距1000mm。 2、4 轴(5 轴)/5 轴(6 轴)碳纤维加固施工时,在需施工梁两侧各搭设一组脚手架, 脚手架形式同上。 3、钢结构加固时,因室内无法使用大型吊装设备, 且钢结构单根较重,将钢结构位置确定后。在上层楼板地面打①25水钻眼4排。每排2个。每排水钻眼位置略宽于工字钢截面宽度,用①14

软土地基处理研究综述

信阳学院 项目研究(设计)规划论证报告 论文题目:珠江三角洲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及施工工艺 的研究 院系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3 学生姓名温春阳 学号 20130701192 导师姓名韩冰 2016年10月 30日

1.引言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广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除个别地段外,大多处于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表层地质层次沉积年代早,结构松软,含水量高,变形大,多为软土地基,这决定了广东省修筑高速公路的特点,即需要处理的软基路段多。在软土地区修筑高速公路,路堤地基存在稳定性差和沉降过大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道路正常使用,常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公路软基设计常用处理方法的稳定与沉降为研究对象,在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对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的选取及它们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 (1)在总结现有的常用软土勘察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及相应的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中的配套使用关系,并指出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2)对现有常用的软土地基稳定计算与沉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详细归纳了常用软土地基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指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所采用的稳定与沉降控制指标的差异性,进而计算方法的选取也不尽相同。重点介绍了桩体复合地基的稳定和沉降计算方法以及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同时将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的评价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3)通过珠江三角洲公路工程的三个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加固效果及检测情况,最后总结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 2.国内研究动态 2.1垫层与浅层处理 垫层是指地面上设置的砂垫层、砂砾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层、矿渣垫层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材料垫层。浅层处理就是把基底下一定浅层范围内的软弱土基全部或部分挖除,用砂、碎石等强度高、性能好的粒状材料回填。 丁明波(2013)认为当软土层贴近地表、土层较薄且渗透性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砂垫层,铺设砂垫层的技术关键是把砂加密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密实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应用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应用 摘要:本文从软土地基的概念和特征看手,详细介绍了工租中常用的处理技术和 几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并对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 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用 1 软土地基的概念和特征 软土地基强度低,压缩性大,且一经挠动,土体结构便被破坏,强度随之削弱。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由于地基压缩变形,造成沉降量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往往引起建筑物的破坏或使用上的不良影响。 1.1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泛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的软弱土层,主要为饱和软泥土,在天然地层剖面上,它往往与泥炭或粉砂交错沉积。软土地基指以软土为主,与粉砂、泥炭等一些其他土层相间组成的地基。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的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它一般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1.2 特征 ①软土天然含水量高,含水量一般在34%~72%之间。山区软土的含水量可达20 0%; ②天然孔隙比大,空隙比一般在1.0~1.9之间,山区孔隙比有的甚至可以达到6.0; ③压缩性高,软土的天然孔隙比决定了压缩性必然高,压编系数一般在0.5~2.0MP a,属于高压缩,有的可离达2.3MPa; 2 软土地基常见的工程问题 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4方面:①强度及稳定性问题;②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③渗漏问题;④液化问题。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4类问题之一或其中几个时,都必须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地基问题常常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3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3.1 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①建筑物的各种特征:例如体型、刚度、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料和使用要求,荷载大小、分布和种类,基础类型、布置和埋深,基地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稳定安全系数、变形容许值。 ②地基土的类别、加固深度、上部结构要求、周围环境条件;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 1 引言 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在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在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在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2 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现状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70016座/23191812延米,其中永久性桥梁552216座/22795222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1502座/270234延米、临时性桥

巷道加固措施

回风总排巷巷道加固及立井底架棚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措施审批签字

回风总排巷巷道加固及立井底架棚 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井下生产需要,根据矿统一安排,我单位需在回风暗斜井开口四岔点附近巷道及立井井底进行加固,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准备工作: 1、施工用料:由运输队负责将材料运至回风暗斜井车场处,然后由人工抬运施工材料运至用料地点。 二、永久支护 四岔点附近巷道采用锚索加挂18#槽钢进行加固,锚索间距1.5米,排距1米,每排锚索根据巷道宽度加挂槽钢,槽钢下加装100x100x8mm钢板进行支护。锚索长度7.3米,锚索外露0.3米,每根锚索采用MSZ2360锚固剂2支,MSK2360锚固剂1支,锚索锚固力为20吨。 立井井底5米范围内采用11#矿用工字钢棚进行加强支护,棚口净宽4.5米,棚距0.8米,下宽4.8米,共计6架,棚间使用20mm螺纹钢进行连锁。 加强支护完成后,对巷道进行喷浆支护,要求喷厚10cm。 三、施工顺序 施工时先对原有巷道进行加固,然后,在对剩余巷道进行扩刷至设计断面,并要边扩刷边按设计进行永久支护。 三、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打锚索时,要严格注意人员占位,所有人员严禁正对眼口站立,防止钻杆或锚索掉落伤人。 2、巷道超高搭设工作台时,要保证工作台牢固,并且工作台高度不得

超过1米,超过1米时,人员要佩戴保险带。 3、锚索安装完后至少要等30分钟方准涨拉,防止锚固剂凝固不好,影响锚固效果。 4、巷道不平整槽钢无法紧贴岩面时,可采用14mm圆钢钢带代替槽钢进行施工。 5、架设工字钢棚前,必须将原有巷道全部加固完毕,并且,要严格控制扩刷进度,够一个棚距要及时进行支护,支护完好后,方准扩刷下一断面。 6、施工立井井底段前必须,提前在立井井底设置防护网,施工人员要将工作服扎紧,并将帽带系紧,防止人员因风速过快造成意外。 7、立井井底段剩余3米时,必须在立井井底施工好工作平台将井口进行封闭后,方准继续施工,防止施工空间过小,造成人员失足。 8、立井井底段施工剩余5米时,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戴保险带,保险带必须牢固可靠,并且将保险带怪在顶部或帮部网片上。 9、架设工字钢棚时,多人作业要指定负责人,抬运工字钢要做到专人指挥、步调一致。防止配合不好,造成人员伤害。 10、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和《回风总排扩巷安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