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2.异染性:改变染料自身颜色的现象称为异染性。

3.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5.微绒毛:一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6.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较微绒毛粗且长。

7.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8.半桥粒: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在上皮细胞一侧具有桥粒一半的结构。

9.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回细胞质形成许多内褶。

10.基质: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体,即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 I带+A带+1/2 I带)。

12.横桥: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

13.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是由肌膜向计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

14.终池: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汇合为环行扁囊。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称为闰盘。

17.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表明细胞体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18.轴丘:细胞体发出轴突的起始部有一圆锥状浅染区。

19.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话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0.轴索: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

21.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之间没有髓鞘,轴膜裸露。

22.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

23.血-脑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外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周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外,某些部位还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

25.心房钠尿肽:电镜下,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肽。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6.小结帽:近被膜侧的小淋巴细胞常聚集成帽状结构。

27.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

28.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的结构为肠绒毛。

29.中央乳糜管:绒毛中轴的固有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

30.窦周间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间隙。(窦周间隙内充满经肝血窦壁渗透的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间隙内。窦周间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31.支气管树: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

32.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33.肺泡隔: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34.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

35.尘细胞:在吞噬了吸入的尘粒后的肺泡巨噬细胞。

36.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呈颗粒状。

37.肾小叶:每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38.肾单位:每个肾小体和一条与它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39.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位于血管极处的管壁中膜平滑肌特化而成的上皮细胞(细胞呈立方形,细胞质内含分泌颗粒,颗粒内含肾素。肾素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功能是分泌肾素)。

40.黄体: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的颗粒层细胞和内膜层细胞在垂体分泌的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41.闭锁卵泡:指退化的卵泡。

42.褶壁:黏膜和黏膜下层向外的突起。

填空/简答题: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4种细胞为: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

2.细胞连接的4种形式: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3.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

4.疏松结缔组织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血细胞。

5.纤维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6.肌组织分为3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7.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3种分子组成。

8.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9.神经元特有的细胞器:尼氏体,神经原纤维,脂褐素。

10.根据细胞突起数量分类: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11.根据神径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

12.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13.化学突触由3部分组成: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突触间隙。

14.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15.感觉神经末梢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16.有被囊神经末梢分为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3种类型。

17.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18.心壁从内向外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19.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束,房室束及其分支。

20.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21.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22.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及扁桃体。

23.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24.皮质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等构成。

25.脾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及边缘区。

26.脾索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浆细胞及其他各种血细胞。

27.消化管壁的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

28.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

29.胃底腺主要由5种细胞组成: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

30.小肠的黏膜肌层由内环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

31.淋巴组织在十二指肠,空肠常形成孤立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在回肠,几个淋巴小结常集合一起称为集合淋巴小结。

32.消化系统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3.腺泡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和混合性3种类型。

34.人胰岛内分泌细胞主要有A,B,D,PP 4种类型。

35.肝小叶包括一条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等结构。

36.肝细胞有3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

37.门管区内主要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38.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组成。

39.肺呼吸部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组成。

40.肺泡上皮由I型肺泡细胞和‖型肺泡细胞组成。

41.气-血屏障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1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细胞。

42.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43.肾小体包括血管球和肾小囊。

44.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

45.集合小管系包括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乳头管。

46.近端小管包括近端小管曲部和近端小管直部。

47.远端小管包括远端小管直部和远端小管曲部。

48.髓袢包括近端小管直部和远端小管直部。

49.滤过膜(滤过屏障)3层结构: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共同基膜和足细胞突起之间的裂孔膜。

50.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51.睾丸包括鞘膜脏层,白膜,血管膜。

52.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组成。

53.生精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精子的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54.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单层或多层卵泡细胞组成。

55.卵泡发育的4个时期: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56.上皮组织的特点:排列紧密,形态规则,有少量的间质;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没有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57.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58.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数量少,无极性,有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功能:支持连接,防御保护和营养,修复。

59.巨噬细胞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分泌功能,趋化性定向运动。

60.表皮由深至浅分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61.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

62.淋巴细胞分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63.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培育T细胞,并向周围淋巴器官输送T细胞。

64.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液产生T,B细胞,参与机体免疫。

65.脾的功能:过滤血液,造血,贮存血液,免疫功能。

66.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

67.食管上1/3段骨骼肌;下1/3段为平滑肌;中l/3段则两者兼具。

68.固有层内含有许多直管状的肠腺,腺上皮内含吸收细胞,大量杯状细胞,少量干细胞和

内分泌细胞,无潘氏细胞。

69.阑尾的管腔小而不规则;肠腺短而少;固有层内淋巴组织丰富,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多并突入黏膜下层,使得黏膜肌不甚完整。肌层薄,外膜为浆膜。

70.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4种类型的功能:

A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0%,有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升高;

B细胞:占细胞总数的75%,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降低,(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D细胞:占细胞总数的5%,分泌生长抑素,调节A,B细胞功能;

PP细胞:分泌胰多肽,可抑制胰消化酶分泌和胆汁排出。

71.血窦面与胆小管面有微绒毛,肝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

72.肺的表面被覆由间皮和结缔组成的浆膜。

73.心肌膜大致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3层。

74.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嗅部。

75.气管与支气管结构相似,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3层。

单选:

1.嗜碱性:细胞核,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

嗜酸性:细胞外基质,溶酶体,线粒体,胶原纤维。

2.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显示多糖的化学反应,它的终产物为紫红色。

3.免疫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是以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

4.细胞膜由呈“两暗夹一明”的内,中,外3层结构组成。

5.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内吞作用,胞吐作用);信息转导。

6.HE染色时细胞核因含有DNA和RNA而具有嗜碱性。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4部分构成。

7.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8.染色质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9.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贮存核糖体。

10.细胞的分裂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主要的分裂分式),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1.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具有润滑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被覆上皮的类型和分布

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13.中间连接具有牢固的连接作用。

14.桥粒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

15.缝隙连接又名通信连接。

16.质膜内褶分部于部分肾小管和唾液腺分泌管等处上皮细胞基底面。有利于加快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17.结缔组织起源于人胚中胚层间充质。

18.固有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和营养,修复的功能。

19.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呈星状扁平多突起,细胞边缘不清楚;细胞核大,呈椭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微嗜碱性,内含与产生蛋白多糖有关的PAS阳性颗粒,电镜下,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可产生纤维和基质。

20.当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时,其细胞体变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变小,呈长扁圆形,染色深,此时称纤维细胞。在手术创伤时纤维细胞再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加速纤维和基质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

21.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又称为组织细胞。细胞核较成纤维细胞核略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核仁不明显,细胞质较丰富,功能活跃时内许多颗粒或空泡。电镜下,细胞质内含大量的溶酶体,吞噬体和吞饮小泡,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的粗面质网和线粒体等。

22.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呈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丰富,多聚集在核周并向核中心排列,形似车轮状;细胞质嗜碱性,在近细胞核处有一浅染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细胞质内嗜碱性物质为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或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24.肥大细胞的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且小,染色浅,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此颗粒具有异染性。肥大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25.肥大细胞的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质含白三烯,它们在过敏反应中分别与抗凝血,扩张毛细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有关。

26.基质中多糖分子中有较多的透明质酸,其具有异染性。透明质酸可使基质形成一种分子筛,从而阻止侵入机体的物质扩散,但某些病毒和细胞能分泌透明质酸酶,溶解基质,而使它们在体内扩散。

27.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重吸收骨能力。

28.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来源于骨髓的巨核细胞。

29.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暗带中部有一条染色浅的H带。

30.闰盘位于Z线水平,在横向连接的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在纵向连接部分有缝隙连接。

31.相邻平滑肌纤维之间有缝隙连接。

32.肌浆网的功能是调节肌浆内钙离子浓度。

33.骨骼肌纤维收缩的结果:肌节的I带和H带缩窄,A带长度不变,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

34.神经元具有接受体外刺激,传导神经冲动,整合信息的功能。

35.树突功能: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给细胞体。

36.下丘脑与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是加压素和催产素。

37.树突棘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络的主要部位。

38.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是施万细胞同心圆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39.触觉小体有感受触觉的功能。

40.环层小体感受振动,张力,压觉。

41.肌梭有调节骨骼肌纤维的张力,属本体感受器。

42.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细胞质内含有吞饮小泡。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43.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44.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内分泌腺内。

45.毛细血管是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血窦有利于巨噬细胞行使吞噬功能。

46.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中动脉管壁平滑肌纤维丰富)。

47.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再往外是由弹性蛋白组成的内弹性膜。中动脉内弹性膜明显,是内膜和中膜的分界,也是中动脉与大动脉的区别。

48.中动脉中膜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组成。

49.大动脉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平滑肌)。

50.心脏收缩时大动脉扩张,心脏舒张时大动脉借其管壁的弹性回缩,使动脉血流得以连续流动。

51.微动脉内膜的内皮外只有极薄的内皮下层,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纤维组成,外膜较薄。

52.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其表面为内皮,中心是结缔组织。

53.微循环是指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它是血夜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54.心瓣膜包括房室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其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

55.T细胞:弥散淋巴组织,胸腺细胞,深层皮质,动脉周围淋巴鞘,

56.B细胞:淋巴小结,淋巴滤泡,浅层皮质,髓索,

57.淋巴结表面被覆由薄层较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

58.深层皮质(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通过,其结构特点为管腔明显,内皮呈立方形,可见淋巴细胞出入,此处是血液内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59.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特点为:扁平连续的内皮细胞围成窦壁,外侧紧贴被膜,内侧紧贴淋巴组织。

60.红髓分为脾血窦和脾索。

61.边缘区结构疏松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一些T,B细胞,以B细胞较多。该区具有很强的吞噬滤过作用。

62.血液由脾索经血窦进入脾血窦。

64.小肠里面有杯状细胞,胃上皮没有杯状细胞,如果有就是胃癌。

65.食管黏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在食管与胃贲门交界处骤然转变为胃黏膜的单层柱状上皮,是食管癌的易发部位。

66.食管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外膜为纤维膜。

67.胃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

68.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以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上皮细胞的侵蚀。

69.壁细胞能分泌盐酸,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成为胃蛋白酶;壁细胞还能分泌内因子,并能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入血。若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导致恶性贫血。

70.小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71.小肠的杯状细胞分泌黏膜,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72.帕内特细胞又称潘氏细胞是小肠内特有的细胞。细胞是锥体形,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的基部,顶部细胞质内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73.中央乳糜管周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74.闰管管壁为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

75.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对食物起重要的消化水解作用;内分泌部调节糖类的代谢。

76.贮脂细胞主要功能是贮存维生素A和产生细胞外基质。

77.小叶间动脉腔小壁厚;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78.肝的功能:合成与贮存,分泌胆汁,解毒功能,防御功能,造血功能。

79.呼吸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80.静脉丛可温暖和湿润吸入空气。

81.上皮组织唯一的感觉神经元是嗅细胞的双极神经元。分布于支持细胞之间,其树突伸至上皮游离面,末端发出细长的嗅毛。具有感觉化学刺激的功能,是嗅觉感受器。

82.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数目最多。杯状细胞顶部细胞质内含大量的黏原颗粒。排出的黏液分布在纤毛顶端,可将吸入的物质黏着,再经纤毛摆动推向咽部咳出,净化吸入的空气。上皮内含具有分泌功能的小颗粒细胞。

83.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进入肺泡内气流量。在病理状况下,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引起呼吸困难,称为支气管哮喘。

84.肺泡管内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膨大;肺泡囊无结节状膨大。

85.II型肺胞细胞:嗜锇性板层小体内的物质以胞吐方十之释出,均匀地涂布于肺泡上皮表面,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

肺泡隔内含有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网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密集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丰富的弹性纤维使肺具有弹性。

86.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有利于其滤过功能。球内系膜细胞通合成,分泌,吞噬,收缩等活动,调节原尿的滤过。

87.肾小囊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

88.肾小管由单层上皮围成,有重吸收原尿中某些成分和排泌等作用。

89.近端小管曲部,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校内,起于肾小体尿极,盘曲于肾小体附近。细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电镜下,刷状缘为细胞表面细长而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细胞游离面得表面积。

90.近端小管是对原尿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91.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此段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92.致密斑能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中的纳离子浓度,调节远端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最终调节血钠浓度。

93.球外系膜细胞在球旁复合体的功能活动中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

94.睾丸的白膜为致密结缔组织。

95.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睾丸间质。

96.生精小管主要由特殊的复层生精上皮构成。肌样细胞收缩时有助于精子的排出。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组成。

97.精子最原始的细胞为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98.精子尾部又称为鞭毛,是精子的运动装置,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4部分。

99.支持细胞的功能: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参与形成血-生精小管屏障;对生精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吞噬和消化精子形成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残余物质;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分泌激动素和抑制素,调节FSH的合成和分泌。

100.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维护生精作用,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对代谢的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骨的生长,钙磷沉积,红细胞生成有重要作用。

101.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和(雄)性激素。

102.新生儿两侧卵巢有70~200万个原始卵泡,幼年时有30~40万个原始卵泡,青春期约有4万个原始卵泡,至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

103.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生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肫和一个很小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留于分裂中期。

104.卵泡具有分泌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

105.卵泡膜分泌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106.排卵时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

107.排卵:次级软骨C,放射冠,透明带。

108.女性子宫脱落的是功能层。

第八版妇产科学知识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二章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妊娠末期达7-10cm。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输卵管:8-11,间质部(最窄、最厚、易出血)、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拾卵)。 邻近器官:尿道、膀胱、直肠、阑尾、输尿管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青春期第一性征变化是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 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性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月经血呈暗红色,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粘稠,不凝血,但有血块。 卵巢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双重功能:即产生卵子并排卵、分泌性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雌激素1) 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 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3 )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井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井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6) 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7 ) 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 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9) 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漪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1)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4)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 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 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佳膝激素分泌。 8) 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 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9 )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子宫内膜周期:增殖期(主要受E作用,月经周期第5-14日)、分泌期(E,P的共同作用,月经周期第15-28日)、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本章重点: 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 (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组织学技术简介 1、光镜技术 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μm 厚)、染色、封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 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 2、电镜技术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上皮组织 本章要点: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 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 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 一、概述: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 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 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 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二)分类与功能 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 2、腺上皮-构成腺体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二、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 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 其它:肺泡、肾小囊 2、单层立方上皮 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 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 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 分布:呼吸道 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 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 6、变移上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题.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 1. 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 浅层皮质 B. 淋巴小结 C. 副皮质区 D.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 髓索 2. 排卵时: A. 卵细胞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B.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C. 卵细胞和透明带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D.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E.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3.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 E. 上皮获取营养的方式 4. 胸腺皮质与髓质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 胸腺细胞多,上皮性网状细胞少 B. 胸腺细胞少,上皮性网状细胞多

C.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少 D.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多 E. 有胸腺小体 5. 称为嗜银性纤维的是: A. 网状纤维 B. 胶原纤维 C. 弹性纤维 D. 胶原原纤维 E. 胶原纤维束 6. 称为外周阻力血管的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中静脉 E. 小静脉 7. 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 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 肌浆网形成 E.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8.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其肌节的变化是: A. 仅I 带缩短

B. 仅A带缩短 C. 仅H 带缩短 D. I带、A带均缩短 E. I带、H带均缩短 9. 胃粘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等的侵蚀,是因为: A. 胃液中的酶只是一种酶原,尚无分解消化作用 B. 上皮细胞分泌含有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具有保护作用 C. 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 D.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表面粘液层构成的胃粘液屏障作用 E. 以上都正确 10. 将复层扁平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A. 紧密连接 B. 中间连接 C. 桥粒 D. 半桥粒 E. 缝隙连接 11. 哪一项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 A. 绒毛 B. 微绒毛 C. 小肠腺 D. 柱状细胞 E. 环形皱襞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与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与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 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 2、上皮细胞得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 上皮细胞得侧面就是细胞得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得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得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得最佳方法就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得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与传递细胞收缩力得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得胞质面有较厚得致密物质构成得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与支持作用。 (3)桥粒就是一种很牢固得连接,在易受摩擦得皮肤、食管等部位得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与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与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得分化与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得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与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得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得性质,外分泌腺得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与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 (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得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得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与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与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就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一)细胞(光镜、电镜、结构特点、标志功能) 1、成纤维细胞最多 光镜下: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得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与发达得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度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理论试题 (9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使用) 姓名学号班 级成绩 一、问答题:计30分 1. 试述黄体的形成,黄体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10分 2. 试述电镜下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分布。10分 3. 试述人胚中肠袢旋转过程及中、后肠衍生的器官。10分 二、名词解释:(共计18.0分) 4. 肝小叶(定义及组成):3分 5. 气-血屏障(组成):3分 6. 突触(定义及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3分 7. 闰盘(位置及结构):3分 8. 角膜(结构组成):3分 9. 淋巴小结(细胞组成及次级淋巴小结的结构特点):3分 三、英译中名词:(共计2.0分、每题0.2分) 10. serous alveoli 11. epidermis 12. implantation 13. renal corpuscle 14. hepatic lobule 15. morula 16. leukocyte 17. presynaptic element 18. spermatozoon 19. foramen ovale 四、选择题(共40题,计20.0分,每题0.5分) A型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填入括号中),得分20. 以下关于睾丸间质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内分泌细胞 B、细胞成群分布 C、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嗜酸性较强 D、具有分泌肽类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E、所分泌的激素可维持男性性征和性功能 21. 以下各结构均来自内胚层,除了() A、肝细胞B、肺泡上皮C、甲状腺滤泡上皮 D、子宫上皮E、食道上皮 22. 唇裂畸形是由于() A、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愈合不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染色方 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 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 Microvillus :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 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 Cilium :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 便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 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 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 9. 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 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

最新妇产科重点知识总结大汇总【给力版】

1、分娩: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周≤妊娠〈3周;足月产:37周≤妊娠〈42周;过期产:妊娠≥42周 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4、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腹作用。 5、骨盆平面分为: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6、软产道分为: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7、临产前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8、生理缩复环: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隆状突起。 9、双顶径:是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约9.3cm。 10、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11、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2、枕左前胎产式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 13、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矢状缝坐落在盆骨入口斜径。俯屈时,借肛提肌阻力用杠杆原理形成,此时,枕额径已变成枕囟前下径。 14、先兆流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15、假临产的特点: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时间不规律,强度不增加;2)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6.临产的诊断标准: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2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3宫口扩张;4胎先露下降. 17、总产程世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过程。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第二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1-2h,经产小于1h。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过程,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8、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前羊水100ml) 19、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世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需4h。活跃期又分为加速器,最大加速器,减速器。 2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21、胎头拔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的过程。 胎头着冠是指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的过程。 22、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内容及意义 appar score是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决定抢救方法,并预测预后。评分内容: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每项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总分7分以上,只要进行一般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23、胎盘剥离的征象包括;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上; 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量; 4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24、若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应排空膀胱后,再轻轻按压子

最新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组胚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间皮(end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 平上皮。 2.内皮(mes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 上皮。 3.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 微细指状突起。功能: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扩大细 胞的吸收面积。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 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5.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 缝隙连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时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6.缝隙连接(了解):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功能:可供细胞 相互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 胞的分化和增殖。 7.质膜内褶(了解):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 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光镜下称为基底纵纹。电 镜下,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 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8.组织液:是指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基质中的液体。 9.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在软骨组织中部,由同一个幼稚 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一群软骨细胞,通常为2~8个,称同源细胞群。 10.骨单位(osteon):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以中央管为中心,同 心圆状排列的数十层骨板组成,是长骨骨干内起支持作用的主要 结构单位。 1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结果。 12.骨髓象:临床上将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即观察各系血细胞在 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分类计数,称为骨髓象。 13.闰盘(intercalated disc):连接心肌纤维的结构。光镜下为深染的 粗线,电镜下,横向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有缝隙连接。 14.肌节(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 I 带+A带+1/2 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5.横小管:或称T小管,是肌质向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行 与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16.三联体(triad):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17.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神经细胞内的丝状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模拟试题2

>>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 模拟试题2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 浅层皮质 B. 淋巴小结 C. 副皮质区 D.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 髓索 2. 排卵时: A. 卵细胞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B.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C. 卵细胞和透明带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D.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E.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表面排出 3.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 E. 上皮获取营养的方式 4. 胸腺皮质与髓质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 胸腺细胞多,上皮性网状细胞少 B. 胸腺细胞少,上皮性网状细胞多 C.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少 D. 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均较多 E. 有胸腺小体 5. 称为嗜银性纤维的是: A. 网状纤维 B. 胶原纤维 C. 弹性纤维 D. 胶原原纤维 E. 胶原纤维束 6. 称为外周阻力血管的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中静脉 E. 小静脉

7. 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 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 肌浆网形成 E.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8.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其肌节的变化是: A. 仅I带缩短 B. 仅A带缩短 C. 仅H带缩短 D. I带、A带均缩短 E. I带、H带均缩短 9. 胃粘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等的侵蚀,是因为: A. 胃液中的酶只是一种酶原,尚无分解消化作用 B. 上皮细胞分泌含有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具有保护作用 C. 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 D.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表面粘液层构成的胃粘液屏障作用 E. 以上都正确 10.将复层扁平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A. 紧密连接 B. 中间连接 C. 桥粒 D. 半桥粒 E. 缝隙连接 11.哪一项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 A. 绒毛 B. 微绒毛 C. 小肠腺 D. 柱状细胞 E. 环形皱襞 12.哪一项不是变移上皮的特点? A. 分布于大部分泌尿管道的腔面 B. 属于复层立方上皮 C. 表层的一个细胞可覆盖中间层的几个细胞 D. 上皮各处厚薄不一,因其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常起伏不平 E. 上皮形态常随所在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变化 13.哪一个器官的粘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 A. 胃 B. 空肠 C. 回肠 D. 结肠 E. 十二指肠 14.肺的呼吸部包括: A. 肺泡、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仅供参考!!!!!)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题及答案(九)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不包括() A.柱状细胞数量最多B.属于单层上皮 C.上皮游离面均有纤毛D.所有细胞都附着于基膜上 E.内含杯状细胞 2.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D.室管膜细胞 E.施万细胞 3.下列哪项细胞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 A.半桥粒B.缝隙连接 C.中间连接D.紧密连接 E.桥粒 4.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是() A.合成和分泌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分泌生物活性物质D.吞噬体 E.变形运动 5.胞质内含异染性嗜碱性颗粒的细胞是() A.脂肪细胞B.巨噬细胞 C.间充质细胞D.肥大细胞 E.浆细胞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 A.杯状细胞B.小颗粒细胞 C.Ⅰ型肺泡细胞D.Ⅱ型肺泡细胞 E.克拉拉细胞 7.骨密质的主要构成单位是()

A.外环骨板B.骨单位 C.内环骨板D.间骨板 E.骨小梁 8.下列哪个部位的上皮称内皮() A.胃黏膜B.呼吸道内膜 C.肾小管上皮D.肠上皮 E.心内膜 9.严重肾疾病引起的贫血是由于() A.铁供应不足B.血浆蛋白降低 C.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下降D.叶酸缺乏 E.维生素缺乏 10.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原B.盐酸 C.内因子D.粘液 E.组胺 11.骨板的组成主要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12.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B.细胞排列和结构有极性 C.细胞基部均附着于基膜上D.细胞游离面有不同的特殊结构E.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13.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特殊的感觉神经元 14.胆小管位于() A.肝血窦和肝板之间B.肝细胞之间 C.肝血窦之间D.肝板之间 E.肝小叶之间 15.骨骼肌纤维内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组织学与胚胎学 总结 消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生

颜面的发生 一、鳃器官 鳃弓胚体头部两侧柱状隆起6对 鳃沟相邻鳃弓之间的沟5对 咽囊咽壁内胚层向外凸出5对 鳃膜鳃沟底的外胚层和咽囊顶的内胚层相贴 二、颜面的发生 1、额鼻突:额、鼻梁、鼻尖、鼻中隔 左左一对内侧鼻突:人中、上唇的正中 鼻板→鼻窝→原始鼻腔、外鼻孔 右右一对外侧鼻突:鼻翼、鼻外侧部分 第1对鳃弓 上颌突1对,与同侧内侧鼻突愈合,形成上颌和上唇外侧部分 下颌突1对,愈合形成下颌、下唇 三、腭的发生 1对外侧腭突:左右上颌突向原始口腔长出两个水平方向的中胚层突起1对正中腭突:左右内侧鼻突向内生长 外侧腭突形成腭的大部 正中腭突形成腭前部的一小部分(门齿孔) 前部—硬腭后部—软腭软腭后端—悬雍垂 四、畸形 1、唇裂:上颌突未与同侧的内侧鼻突相并合 2、腭裂:左右外侧腭突未能愈合,常伴唇裂 3、面斜裂:上颌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融合,鼻泪管往往暴露在表面

五、咽的形成和咽囊的衍化 (一)咽:前肠头端的膨大部分,背腹扁平,前端较宽,后端较狭窄(二)咽囊的衍化 I 中耳、咽鼓管 II 扁桃体的隐窝及其上皮 III腹侧-胸腺;背侧-下一对甲状旁腺 IV 腹侧-退化,形成后鳃体;背侧-上一对甲状旁腺 V 小,后鳃体,部分N嵴细胞迁入,再至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六、甲状腺的发生 咽底部,内胚层上皮增生→甲状腺憩室→甲状舌管(盲管)→甲状腺盲孔:甲状舌管退化,起始处留有一前凹。 畸形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或未退化 消化系统的发生 一、原始消化管 1、前肠:咽、食管、胃、总胆管开口处以上的十二指肠、肝、胆、胰 2、中肠:总胆管以下的小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右2/3横结肠 3、后肠:左1/3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上段 二、食管的发生 增长:心脏位置下降,颈部伸长 上皮:单层柱状→复层 管腔;闭塞→重新出现 畸形:食管闭锁或狭窄 三、胃的发生 梭形膨大背侧→胃大弯,背系膜→网膜囊、大网膜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本试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院系: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将其填入答题卡中,每题两分。) 1、不含细胞器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肌细胞 2.肌节由()组成 A.1/2A带+I带+1/2A带 B.1/2I带+A带+1/2I带 C.A带+I带+Z带 D.A带+1/2I带+Z带 3.下列关于尼氏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尼氏体代表神经元具有极其活跃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B.又称嗜染质,光镜下呈强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结构。 C.当有害因素消除或损伤修复时,尼氏体不可复原。 D.当神经元受损、过度疲劳和衰老时,均可引起尼氏体数量的减少、解体甚至消失。 4.关于中动脉下面那一项是错误的() A、又称为肌性动脉 B、内弹性膜不明显 C、中膜无弹性膜

D、有调节各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5.浆细胞来源于() A.T细胞 B.单核细胞 C.B淋巴细胞 D.NK细胞 6.下列关于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脾能储备一定量的血,当机体需要时,可将储存的血液排入血循环。 B.脾在胚胎早期是造血器官,其后演变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C.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增加 D.脾的被膜和小梁的平滑肌收缩可以调节脾的血量 7.构成胰岛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D细胞 D.PP细胞 E. 以上都是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 A.小颗粒细胞 B.I型肺泡细胞 C.II型肺泡细胞 D.肺巨噬细胞 9.关于肺巨噬细胞的描述何者为错? A.由单核细胞演化而来。 B.吞噬尘埃颗粒的称尘细胞 C.肺淤血时称心力衰竭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 μ 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一一色深 电子密度低一一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一透明一包埋一*b切片一染色一圭寸片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岀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 详见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1. 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