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全套课件

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成绩 材料力学试题A 教研室工程力学开卷闭卷适用专业班级08机自1、2、3、4班提前期末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工程构件要正常安全的工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除()项,其他各项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A、强度条件 B、刚度条件 C、稳定性条件 D、硬度条件 2、内力和应力的关系是() A、内力大于应力 B、内力等于应力的代数和 C、内力是矢量,应力是标量 D、应力是分布内力的集度 3、根据圆轴扭转时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 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线仍为直线。 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线仍为直线。 C、形状尺寸不变,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D、形状尺寸改变,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4、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My*,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A、平衡关系,物理关系,变形几何关系; B、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C、变形几何关系,平衡关系,静力关系; D、平衡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5、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来确定积分常数。 A、平衡条件。 B、边界条件。 C、连续性条件。 D、 光滑性条件。 6、图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平均应力m、应力 幅度a分别为()。 A -10、20、10; B 30、10、20; 1 丄 C 3、20、10; D 3、10、20。 考生注意:舞弊万莫做,那样要退学,自爱当守诺,最怕错上错,若真不及格,努力下次过试题共 3页 第1页 (屁力单伸为MP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单缸柴油机曲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班级: 作者: 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 指导老师: 2007.11.05

班级 姓名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让我们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3)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 设计题目 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为[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r F = 2t F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 b ≤4, 3l =1.2r,已知数据如下表:

材料力学试卷与答案

一、低碳钢试件的拉伸图分为、、、四个阶段。(10分) 二、三角架受力如图所示。已知F=20kN,拉杆BC采用Q235圆钢,[σ钢]=140MPa,压杆AB采用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松木,[σ木]=10MPa,试用强度条件选择拉杆BC的直径d和压杆AB的横截面边长a。 n=180 r/min,材料的许用切 四、试绘制图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q、a均为已知。(15分) 2 五、图示为一外伸梁,l=2m,荷载F=8kN,材料的许用应力[σ]=150MPa,试校核该梁的正应力强度。(15分)

六、单元体应力如图所示,试计算主应力,并求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10分) e =200mm 。

八、图示圆杆直径d =100mm ,材料为Q235钢,E =200GPa ,λp =100,试求压杆的临界力F cr 。(10分) 《材料力学》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断裂阶段。 评分标准:各2.5分。 二、 d =15mm; a =34mm . 评分标准:轴力5分, d 结果5分,a 结果5分。 三、 τ=87.5MPa, 强度足够. 评分标准:T 3分,公式4分,结果3分。 四、 评分标准:受力图、支座反力5分,剪力图5分,弯矩图5分。 五、σmax =155.8MPa >[σ]=100 MPa ,但没超过许用应力的5%,安全. 评分标准:弯矩5分,截面几何参数 3分,正应力公式5分,结果2分。 六、(1)σ1=141.42 MPa ,σ=0,σ3=141.42 MPa ;(2)σr4=245 MPa 。 评分标准:主应力5分,相当应力5分。 七、σmax =0.64 MPa ,σmin =-6.04 MPa 。 F cr d 3m 1..5qa F S 图 M 图 F S 图 —— + M 图 qa 2 qa 2/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车床主轴

教学号:答辩成绩: 设计成绩: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车床主轴设计 题号: 7—8—Ⅰ—12 教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3 三、设计题目 --------------------------------------------------3 四、对主轴静定情况校核 --------------------------------------------------5 1.根据第三强度理论校核 ---- ----------------------------------------7 2.根据刚度进行校核 ---------------------------------------------8 3.疲劳强度校核 ------------------------------------------- 12 五、对主轴超静定情况校核 -------------------------------------------------13 1.根据第三强度理论校核 ---------------------------------------------15 2.根据刚度进行校核 ---------------------------------------------16 3.疲劳强度校核 ----------------------------------------------19 六、循环计算程序 ---------------------------------------------------19 七、课程设计总结 ----------------------------------------------------26

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套完整版

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套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材料力学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应力和内力有何不同。() a、应力等于内力。 b、应力等于内力的代数和。 c、应力是矢量。 d、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2、实心圆轴受扭,当其直径增加一倍时,则最大剪应力是原来的 ()

a 、21倍。 b 、41倍。 c 、81倍。 d 、 16 1倍。 3、关于剪力、弯矩的正负号与坐标的选择有无关系有以下四种说法,那种方法正确。( ) a 、它们都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 b 、它们都与坐标系的选择有关。 c 、剪力正负号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而弯矩则有关。 d 、剪力正负号与坐标系的选择有关;而弯矩则无关。 4、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是:( ) a 、适用所有弯曲问题。 b 、纯弯曲、等截面直梁。 c 、平面弯曲、弹性范围。 d 、平面弯曲、剪应力为零。 5、在压杆稳定问题中,临届力什么时候可以用P cr =π2EI /(μl )2计算。( ) a 、很长的杆。 b 、很细的杆。 c 、弹性模量小的杆。 d 、柔度大于一定数值的杆。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8分) 1、切应力τ正应力σ分别表示什么? 2、试叙述求解静不定梁的变形比较法。 三、两钢杆如图所示,已知截面积A 1=1cm 2, A 2=2cm 2;材料的弹性模量 E=210GPa,线膨胀系数α=12.5×10-61/o C 。当温度升40o C 时,试求两杆内的最大应力。(18分) ·m ,m B =7.20kN ·m ,m C =4.21kN ·m ,许 [θ]=1o /m,剪切模量G =80Gpa 。确定该轴的直径。(16分) 五、绘制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12分) m m m

材料力学试题答案

材料力学试题答案

A卷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 《材料力学》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工程力学系 考试日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10分) 1. 图中所示三角形微单元体,已知两个直角截面上 上的切应力为0 τ,则斜边截面 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分别为 。 A 、0 ,στ ττ==; B 、0,0 σττ==; C 、0 ,στ ττ=-=; D 、0 ,0 στ τ=-=。 2. 构件中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材料为低碳钢,许用应力为[]σ,正确的强度条件是 。 A 、[]σσ≤; B 、[]στσ+≤; C 、[],[][]/2σσττσ≤≤=; D 224[]στσ+≤。 3. 受扭圆轴,当横截面上的扭矩不变而直径减小一半时,该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原来的最大切应力是 d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4. 两根材料相同、抗弯刚度相同的悬臂梁I 、II 如图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I 梁和II 梁的最大挠度相同 B.II 梁的最大挠度是I 梁的2倍 0τ0 ττ σ 45 45 题 στ 题

C.II 梁的最大挠度是I 梁的4倍 D.II 梁的最大挠度是I 梁的1/2倍 2P P l I 2l II 题1-4 图 5. 现有两种压杆,一为中长杆,另一为细长杆。在计算压杆临界载荷时,如中长杆误用细长杆公式,而细长杆误用中长杆公式,其后果是 D 。 A 、两杆都安全; B 、两杆都不安全; C 、中长杆不安全,细长杆安全; D 、中长杆安全,细长杆不安全。 二、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 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时,需分 3 段进行积分。 位移边界条件 是 : ;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曲柄轴的强度设计及变形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曲柄轴的强度设计及变形计算

(导师好,课程设计是我这两天赶工的,质量不怎么好,你帮我改改,其中1.2,4.2,4.3没有完成,不知道怎么写,您帮我看看想一下,3.1的第三强度公式我感觉有点不会,您也帮着看一下。。。幸好有您这个导师,嘻嘻,感谢呀。。。祝勇哥圣诞元旦双节快乐,新春快乐假期美好。。———学生:东禹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及变形计算 单位:理学院

班级:力学 11-1 姓名:宫东禹 指导教师:宋志勇 目录 一、绪论 二、力学模型与内力分析 三、强度分析。 四、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 五、总结。

一、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结合工程实际,自行设计结构形式,并对杆件结构进行内力、应力变形位移计算等,校核杆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并对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对材料力学中分析、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由设计结构、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对之前学过的相关力学知识的全面复习,使学生的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综合运用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 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4、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进行提前锻炼。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分析思想和计算方法。 1.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 (简单的介绍你所设计的结构在工程的使用,比如哪些领域,有何作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力学-模拟试题 平行于截面 B 、垂直于截面 C 、可以与截面任意夹角 D 、与截面无关 半,贝y C 点的转角为( 0.125 e 0.5 e 2e 4.危险截面是()所在的截面。 线位移 B 、转角C 、线应变 D 、角应变 (T S 表示 B b 表示 C P 表示D 、^ 0.2 表示 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应力在屈服极限内 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沿着杆的轴线 杆件必须为矩形截面杆 9. 下列截面中,弯曲中心与其形心重合者是() A Z 字形型钢 B 、槽钢 C 、T 字形型钢 D 、等边角钢 10. 如图所示简支梁,已知 C 点转角为e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杆长增加一倍, 则C 点的转角为() C 8 e D 、16 e 、单项选择题 1. 截面上的全应力的方向( ) 2. 脆性材料的延伸率( 小于5% B 、小于等于 5% C 、大于5% D 、大于等于 5% 3. 如图所示简支梁,已知 C 点转角为e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荷载 F 减小 A 、最大面积 B 、最小面积 C 、最大应力 D 、最大内力 5. 图示单元体应力状态, x 方向的线应变 £ x 可表示为() 6. 1( y ) 1( x ) CT x 描述构件上一截面变形前后的夹角叫( 7. 塑性材料的名义屈服应力使用( 8. 拉(压)杆应力公式 F % 的应用条件是() C C

、填空题 1.用主应力表示的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是 2.已知自由落体冲击问题的动荷系数K d I对应静载荷问题的最大位移为^ jmax,则冲击问题 的最大位移可以表示为 3.图示木榫联接。横截面为正方形I边长为a I联接处长度为的名 义切应力等于2t o则木榫联接处受剪切面 O 4.主平面上的切应力等于O 5.功的互等定理的O 6.自由落体冲击问题的动荷系数为2t K 空其中 7.交变应力循环特征值r等于 8.变截面梁的主要优点是 hrrSnnrt h表示 。等强度梁的条件是 9. 一受拉弯组合变形的圆截面钢轴,若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的直径 为 d3,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直径为d4 I则d3_d4 o 10.若材料服从胡克定律,且物体的变形满足小变形,则该物体的变形能与载荷之间呈现 关 系。 三、计算题 1.水轮机主轴输出功率P = 37500 kW 转速n = 150 r/min,叶轮和主轴共重W= 300 kN , 轴向推力F = 5000 kN I主轴内外径分别为d =350 mm, D = 750 mm , [ ] = 100 MPa , 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主轴的强度。(12分) 2.图示托架I F = 20 kN I CD杆为刚杆I AB为圆管I外径D = 料为Q235 钢I 弹性模量E = 200 GPa , a =304MPa b=1.118MPa 杆的规定稳定安全因数[n st ] = 2。试校核此托架是否安全。 径d = 40 mm I =105,入S=61.4 I 材 AB 3.图示桁架各杆抗拉压刚度EA相等,试求各杆的内力。 Z 受力已知C 4.图示皮带轮传动轴尺寸 (12 分)A 5.图示外径D= 100 mm内径d 此时钢管两端不受力。已知s= 306 MPa I p= 200 MPa ‘ 失稳。(10分)管 6.求图示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监 W 轴的直径 试 D kN A B 4kN 400 1.5 ivipa,按 (8 分 d o I安装后钢管两端固定I K-1I弹性模量E = 210 GPa 温度升高多少度时钢管将 10 F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让我们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3.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课程设计的题目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6-1 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其σb=650MPa,σ-1=300MPa,τ-1=155MPa,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疲劳安全系数n=2,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说明: a) 坐标的选取均按下图6—1所示; b) 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 c) 数据表中P为直径D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P为直径为D1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1

专科《材料力学》_试卷_答案

专科《材料力学》 一、(共75题,共150分) 1. 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应力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 )。(2分) A.杆件不是等截面直杆。 B.杆件(或杆段)各横截面上的内力不仅有轴力,还有弯矩。 C.杆件(或杆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同。 D.作用于杆件的每一个外力,其作用线不全与杆件轴线相重合。 标准答案:B 2. 梁AB因强度不足,用与其材料相同、截面相同的短梁CD加固,如图所示,梁AB在D 处受到 的支座反力为( )。(2分) A.5P/4 B.P C.3P/4 D.P/2 标准答案:D 3. 在图所示结构中,如果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C三处反力的 大小( )。题3图(2分) A.都不变; 、B处反力不变,C处反力改变; C.都改变; 、B处反力改变,C处反力不变。 标准答案:C 4. 选择拉伸曲线中三个强度指标的正确名称为( )。(2分) A.①强度极限,②弹性极限,③屈服极限 B.①屈服极限,②强度极限,③比例极限 C.①屈服极限,②比例极限,③强度极限 D.①强度极限,②屈服极限,③比例极限 标准答案:D 5. 两根钢制拉杆受力如图,若杆长L2=2L1,横截面面积A2=2A1,则两杆的伸长ΔL和纵向 线应变ε之间的关系应为( )。(2分) A. B. C. D. 标准答案:B

6. 图所示受扭圆轴,正确的扭矩图为图( )。(2分) A. 标准答案:C 7. 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为( )。(2分) 图有突变,M 图光滑连续图有突变,M 图有转折 图有突变,Q 图光滑连续图有突变,Q 图有转折 标准答案:B 8.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梁上的荷载为( )。 (2分) 段无荷载,B 截面有集中力 段有集中力,BC 段有均布力 段有均布力,B 截面有集中力偶 段有均布力,A 截面有集中力偶标准答案:D 9. 变截面梁AB如图所示。梁AB在A处受到的支座反力为( )。 (2分) A.5P/4 B.P C.3P/4 D.P/2 标准答案:B 10. 材料相同的两矩形截面梁如图示,其中(B)梁是用两根高为 ,宽为b的矩形截面梁叠合而成,且相互间磨擦不计,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2分)A.强度和刚度均不相同 B.强度和刚度均相同 C.强度相同,刚度不同 D.强度不同,刚度相同 标准答案:A 11. 图示梁的正确挠曲线大致形状为( )。(2分) A. 标准答案:B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目录 一、 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2) 二、 设计题目 (2) 三、 设计内容 (3) 3.1 柴油机曲轴的受力分析 (3) 3.2 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6) 3.3 设计h 和b,校核曲柄臂强度 (6) 3. 4 校核主轴颈H —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键 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 (6) 3.5 用能量法计算A —A 截面的转角y θ,x θ (7) 3.6对计算过程的几点必要说明 (9) 3.7 改进方案 (10) 四、 计算机程序设计 (10) 4.1程序框图 (10) 4.2计算机程序 (11) 4.3输出结果 (12) 五、 设计体会 (12) 六、 参考书目 (12) 一、 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

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 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 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力学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从外力变形分析入手,分析及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 (3)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试; (5)上机计算,记录计算结果; (6)整理数据,按照要求制作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7)分析讨论设计及计算的合理性和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二、设计题目 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2t r F 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 b ≤4,3l =1.2r ,有关数据如下表:

材料力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全

精心整理 江苏科技大学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 卷) 一、 选择题(20 分 ) 1、图示刚性梁AB 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若载荷P 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A 、A 1〈A 2 B 、A 1〉A 2 C 、A 1=A 2 D 、A 1、A 2为任意 2、建立圆周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 ρρ/I 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1) 扭矩M T 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 =∫A τρρdA (2) 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 剪切虎克定律 (4) 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 =∫A ρ2dA A 、(1) B 、(1)(2) C 、(1)(2)(3) D 、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A 、提高到原来的2倍 B 、提高到原来的4倍 C 、降低到原来的1/2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题一、3图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题一、4 题一、1

D 、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 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 1/P 2=() A 、2 B 、4 C 、8 D 、16 二、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15分) 三、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转力偶矩m 的作用。设由实验测的轴表面上与轴线成450方向的正应变,试求力偶矩m 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E 、μ均为已知。(15分) 四、电动机功率为9kW ,转速为715r/min ,皮带轮直径D =250mm ,主轴外伸部分长度为l =120mm , 主轴直径d =40mm ,〔σ〕=60MPa ,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15分) 五、重量为Q 的重物自由下落在图示刚架C 点,设刚架的抗弯刚度为EI ,试求冲击时刚架D 处的垂直位移。(15分) 六、结构如图所示,P=15kN ,已知梁和杆为一种材料,E=210GPa 。梁ABC 的惯性矩I=245cm 4,等直圆杆BD 的直径D=40mm 。规定杆BD 的稳定安全系数n st =2。 求BD 杆承受的压力。 用欧拉公式判断BD 杆是否失稳。(20分) 江苏科技大学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B 卷) 二、 选择题(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题一、5图 三题图 六题图 五题图 四题图 二题图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_(b)__第二组数据轴设计说明

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 ,经高频淬火处理, 650b MPa σ=,1300MPa σ-=,1155MPa τ-=。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 过渡圆弧r 均为2mm ,疲劳安全系数n=2。 要求: 1. 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 做扭矩图及弯矩图。 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均按直径1φ的等直杆计算)。 5. 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6. 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做必要的说明。 说明: (1) 坐标的选取均按图所示。 (2) 齿轮上的力F 与节圆相切。 (3) 表中P 为直径为D 的带轮传递的功率,1P 为直径为1D 的带轮传递的功率。1G 为小 带轮的重量,2G 为大带轮的重量。 (4) 1φ为静强度条件所确定的轴径,以mm 为单位,并取偶数。 设 312 243 1.1φφφφφφ=== 设计计算数据

传动轴零件图 设计计算数据表 设计过程 1.传动轴受力简图 首先对传动轴进行受力分析,轴共受 7 个力作用,分别为皮带轮 D 对传动轴的力2和,皮带轮1对传动轴的力1和 21,齿轮2对传动轴的力 F,还有皮带轮 D 的 重力2和皮带轮1的重力G 1,且M1与M2方向相反, P/kW 1P/kW n/(r/min ) D/mm 1 D/mm 2 D/mm 2 G/N 1 G/N a/mm a(o ) 6.6 2.9 150 700 350 100 800 400 500 30

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 列公式求得: M 1=184.61NM M 2=420.16NM M= M 2- M 1=235.55NM 2.弯矩图及扭矩图 1)在 XOY 面上传动轴受力简图如下: 2)在 XOZ 面上传动轴受力简图如下: F AY

材料力学实用教材

内容简介 为适应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实验设备的更新,本书把材料力学实验分为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电测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和光弹性实验四个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主要是破坏性实验,其中包括材料拉伸弹性模量测定的机测实验;电测实验部分主要为电测实验方法和配合更新的实验设备所做的常用的电测实验,其中包括用电测方法测定拉伸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主要介绍复合材料的基本实验方法、电测实验的应用和残余应力的测试技术;光弹性实验主要介绍光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材料力学课程的配套教材,作为不单独开设实验课学校使用,也可用于开放实验室,作为独立开课的学校选用。 前言 为提高本科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适应教育部关于工科高等学校基础课力学实验教学,也为力学实验课独立开课作准备,编写了这本教材。 全书共分五章和附录。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材料力学实验的任务和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二章主要讲述材料力学实验所需的材料试验机的结构和原理,尤其把最新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操作纳入本教材,把传统的由人操作材料试验机的操作方式改为由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材料试验机的方式,真正能够达到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实验。另外详细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和几种破坏性实验。第三章主要介绍电测实验方法,也主要根据学校自己研制的多功能电测实验装置的性能,编写所能做的实验及操作方法。如果力学实验单独开课,这些实验也可增加由学生从自己粘贴应变计到设计电测桥路,到最后实现实验的目的。第四章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主要把学生在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测试中,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五章简单地描述光弹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方法,拓宽实验知识。 本书承宋显辉副教授和刘禹钦高级实验师审阅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武汉理工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的李守信、朱京扬、吴向春、周丽、张红旗、谢建雄等教师参加了本书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 限于编者的水平,教材可能有欠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5月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单缸柴油机曲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班级:441006班 作者:刘百川44100608 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 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题号:4 数据号:24 指导老师:李锋

课程设计的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有以下六项: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为[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2t r F 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 1.6h D ≤≤,2.54h b ≤≤, 3 1.2l r =。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回答下列各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已知低碳钢拉伸试件,标距mm l 1000=,直径mm d 10=,拉断后标距的长度变为mm l 1251=,断口处的直 径为mm d 0.61 =,试计算其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答:延伸率%25%100100 100 125%100001=?-=?-=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64%100))(1(%100211=?-=?-= d d A A A δ 2、试画出图示截面弯曲中心的位置。 3、梁弯曲剪应力的计算公式z z QS = τ,若要计算图示矩形截面 A 点的剪应力,试计算 z S 。 232 3 )84(41bh h h hb S z =+= 4、试定性画出图示截面截面核心的形状(不用计算)。 二、绘制该梁的剪力、弯矩图。(15分) 矩形 圆形 矩形截面中间 挖掉圆形 圆形截面中间 挖掉正方形 4

三、图示木梁的右端由钢拉杆支承。已知梁的横截面为边长等于 的正方形,q=4OKN/m,弹性模量E 1= 10GPa ;钢拉杆的横截面面积A 2=250mm 2 ,弹性模量E 2=210GPa 。试求拉杆的伸长l ?及梁中点沿铅垂方向的位移?。(14分) 解:杆受到的拉力kN q F N 402 2== m EA l F l N 00228.010 25010210310406 93=?????==?- 梁中点的挠度: m I E ql A E l F w l N c 00739.012 2 .0101038421040500114.0384521214 94 314122=? ?????+ =+=+?=?四、砖砌烟窗高m h 30=,底截面m m -的外径m d 31=,内径m d 22=,自重kN P 20001=,受 m kN q /1=的风力作用。试求:(1)烟窗底截面m m -的最大压应力;(2)若烟窗的基础埋深m h 40=, 基础及填土自重按kN P 10002=计算,土壤的许用压应力MPa 3.0][=σ,圆形基础的直径D 应为多大?(20分) 注:计算风力时,可略去烟窗直径的变化,把它看成是等截面的。 F s M m kN q /20=kN 20m kN ?160A B C m 10m 2112kN 88kN 20kN 40kNm 160kNm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聂毓琴修订 吉林大学 2005年6月

前言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高等学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力学教材,往往将杆件的变形分成几种基本形式。并针对这几种基本变形形式在各自的范围内分别独立地给予解答。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这种做法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感到这种孤立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力学的全貌,更难于利用材料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此,我们试图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不同专业的要求,从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在工程实际中选取一些较为复杂的构件,要求学生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予以解答,这样就既可以深化课堂上的知识,使知识系统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把所学过的基础课(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系统应用。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通过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可初步了解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教师来说,在拓宽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益处。在总体上可以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我们的工作还只是探索性。我们的目的不仅于课程设计本身,更着眼于材料力学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这一崭新的教学环节是我校于1987年率先开始试点,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进行了集中安排一周另四天分散和分散五周安排等方式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全校产品类专业中逐步推广成为材料力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做为教改研究项目已于1991年4月通过校级鉴定。得到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赞扬,1993年3月,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也得到国家教委理工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高度评价。并于1993年5月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作为附加项目及创新点,使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2001年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特色,2002年材料力学课程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于2005年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次修订引入了部分工程实际构件的零件图,抽象的力学简图全部由CAD绘制,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规定的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也采用了最新标准。 本书的前期工作有初日德、聂毓琴、刘寒冰、魏媛、卢衍榕、郭学东等老师参加,特别是已退休的初日德及卢衍榕教授对“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这一教改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此表示忠心感谢。 修订者:聂毓琴 2005年6月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材料力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截面上的全应力的方向( ) A 、平行于截面 B 、垂直于截面 C 、可以与截面任意夹角 D 、与截面无关 2. 脆性材料的延伸率( ) A 、小于5% B 、小于等于5% C 、大于5% D 、大于等于5% 3. 如图所示简支梁,已知C 点转角为θ。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荷载F 减小一半,则C 点的转角为( ) A 、θ B 、θ C 、θ D 、2θ 4.危险截面是()所在的截面。 A 、最大面积 B 、最小面积 C 、最大应力 D 、最大内力 5. 图示单元体应力状态,沿x 方向的线应变εx 可表示为( ) A 、E y σ B 、)(1 y x E μσσ- C 、)(1x y E μσσ- D 、G τ 6. A 、线位移 B 、转角 C 、线应变 D 7. 塑性材料的名义屈服应力使用( ) A 、σS 表示 B 、σb 表示 C 、σp 表示 D 、σ表示 8.拉(压)杆应力公式A F N =σ的应用条件是() A 、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B 、应力在屈服极限内 C 、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沿着杆的轴线 D 、杆件必须为矩形截面杆 9.下列截面中,弯曲中心与其形心重合者是() A 、Z 字形型钢 B 、槽钢 C 、T 字形型钢 D 、等边角钢 10. 如图所示简支梁,已知C 点转角为θ。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杆长增加一倍,则C 点的转角为( ) A 、2θ B 、4θ C 、8θ D 、16θ x

材料力学试卷及其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 2008 —— 2009 学年第 二 学期 《 材料力学 》课程试题 一、选择题(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3分) 1、单位长度的扭转角与( )无关。 A 扭矩 B 材料的性质 C 轴的长度 D 截面的几何性质 2、直径为D 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偶矩作用,最大许可荷载为T 。若将轴的横截面增加一倍,则其最大许可荷载为( )。 A T 2 B T 2 C T 22 D T 4 3、一水平简支梁,受到竖直向下的载荷作用,若该梁采用铸铁制成,合理的截面形状为( )。 4、校核图示铆钉联接中铆钉的剪切和挤压强度时,其剪切面积是( );挤压面积是( )。 A 2d B dt C dt π D 42d π 5、图示矩形截面,m-m 线以上部分和一下部分对形心轴z 的两个静矩的( )。 A 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同 B 绝对值相等,正负号不同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 题共 9 页 加 白纸 2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z m m C A B C D t t d P P

C 绝对值不等,正负号相同 D 绝对值不等,正负号不同 二、填空题 (每题3分) 1、影响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杆件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EA 叫做___________;圆轴发生扭转时,P GI 叫做__________;梁发生弯曲变形时,z EI 叫做____________。 3、梁受力弯曲后产生的两种形式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对于一个单元体,极值正应力所在的平面叫做__________,极值正应力也叫做________。 5、构件受力如图所示,用单元体表示A 点的应力状态(作图)。 三、图示钢轴的转速为600 n 转/分,主动轮A 的输入功率 Me Me P P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