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知识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知识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知识 (新版)沪教版

第4章 认 识 化 学 变 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 燃烧是一种 、 的 的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

足三个条件:(1) ;(2) ;

(3) 。

2.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有:(1) ;

(2) ;(3) 。

3.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 ,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和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 ,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 等有毒气体和小的 等物质。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产生 ;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产生 。

4.一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有 ,是因为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 结合,使之丧失 功能。

5.如果 的燃烧发生在 的空间内,短时间聚积 ,使气体的 ,就会引起爆炸。

6.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 。在使用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

7.灭火通常有三种方法:(1) ;(2) ;

(3) 。

8.写出下列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9.被困火灾区,要采取措施自救,如用 ,防止 、 身子 或 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10.常用的灭火器材有 灭火器、 灭火器、 灭火器等,其中只能用于一般火灾的是 灭火器,可用于油气类火灾的是 灭火器,而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起火只能用

灭火器灭火。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无数实验证明,。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都。

2.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是各物质的、元素的、原子的、、

;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分子的,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

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1.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1);

(2);

(3)。

3.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

(2)。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碳酸氢铵,反应;

(2)加热铜绿[Cu2(OH)2CO3] ,反应;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5)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

(6)硫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8)加热高锰酸钾,反应;

(9)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10)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

(11)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1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反应;

(14)加热碳酸,反应;

(15)电解水,反应;

(1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17)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

(1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有剧毒,是因为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输氧功能。

4.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有:(1)可燃物本身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6.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在使用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7.灭火通常有三种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2)隔绝氧气;(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8.写出下列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禁止烟火 禁止放鞭炮 禁止吸烟 当心火灾 禁止带火种 当心爆炸

9.被困火灾区,要采取措施自救,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防止烟尘、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10.常用的灭火器材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其中只能用于一般火灾的是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油气类火灾的是干粉灭火器,而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起火只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保持不变。

2.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是各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种类、

分子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数目关系;

(3)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碳酸氢铵:NH 4HCO 3 NH 3↑+H 2O+CO 2↑,分解反应;

(2)加热铜绿[Cu 2(OH)2CO 3]:Cu 2(OH)2CO 3 2CuO+H 2O+CO 2↑,分解反应;

(3)2Mg+O 2 2MgO ,化合反应;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 2P 2O 5,化合反应;

(5)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O 2 CO 2,化合反应; (6)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 SO

2,化合反应;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 Fe 3O 4,化合反应;

(8)加热高锰酸钾:2K MnO 4 K 2MnO

4+MnO 2+O 2↑,分解反应; (9)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分解反应; (10)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 3 2KCl+3O 2↑,分解反应; (11)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 2+Ca(OH)2==CaCO 3↓+H 2O ;

(1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 2+H 2O == H 2CO 3,化合反应;

(14)加热碳酸: H 2CO 3 CO 2↑

+H 2O ,分解反应; (15)电解水:2H 2O 2H

2↑+O 2↑,分解反应; (1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2H 2O ,化合反应;

(17)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2C+O 2 2CO ,化合反应;

(1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O 2 2CO 2,化合反应

点燃 点燃 MnO 2 △ △ 点燃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认识化学变化》精品(同课异构)教案(市一等奖) (1)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 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 二、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本质 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预习导航: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的的,等于 后的的。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 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在() A、主要指物理变化 B、主要指化学变化 C、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的变化 D、主要指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细沙; 实验药品: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组间交流。 3、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4、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5、依照设计方案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然后讨论、归纳,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6、大量的科学实验都得出了与大家类似的结果,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二:说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2、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2、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3、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4、师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以及“密闭的环境”。 5、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备注 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 使学生形成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并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相互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微观形象思维,宏观联系微观的意识,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七、效果评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汇总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燃烧条件: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2.条件: (同时具备)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烧不坏的手绢 4.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碳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①O2充足:C+O2(充足) CO2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习题

第四章作业 1.下列化学式和名称都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2 B. 氢氧化钠——NaOH C. 氯化氨——NH4Cl D. 氧化铁——FeO 2.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A.用高压水枪灭火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3.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 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C.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 D.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禁用农药,保护水源B.焚烧垃圾,净化环境 C.植树造林,防沙降尘D.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6.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B.粉碎煤块 C.减少空气通入量 D.增加煤的用量 7.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8.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两者中氧气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九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 (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 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和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13、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我们同学的义务。下列属于伪科学的是( ) 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 D.以煤为原料制造药品 2. 小明同学从222点燃2H +O 2H O 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④2份 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水;⑤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3.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C. 8 g 干冰变为8g 二氧化碳气体 D. 5 mL 氧气与5 mL 氮气混合得到10 mL 混合气 4. 乙硫醇(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222点燃2X+9O 4CO +2SO +6H O ,则X 是( ) A. C 4H 12S 2 B. C 2H 6S C. C 2H 6O 2 D. C 2H 6 5. 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6. 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 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7.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8. 用下列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检测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相应的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 P2O5 化合反应 B.探究水的组成:H2O O2+H2 分解反应 C.工业制氧气:H2O2O2+H2O 分解反应 D.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氧化反应 2 .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 3 . 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时,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Hg+O22HgO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2H2O2H2↑ +O2↑

D.天然气炉具火焰呈黄色,且锅底出现黑色:CH4+O2C↓+2H2O 4 .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性质不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5 .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H4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充分燃烧只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单质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6 . 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H2O="=="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 B.2H2O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都属于d 7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都用到的一种物质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石灰石D.锌粒 8 . 某合金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 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 和Fe B.Cu和C C.Zn和Cu D.Mg 和Al 9 . 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我国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业:火药、造纸、烧瓷器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炭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冷而干的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用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 H2O的量增多(吸入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 ..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 ..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 ....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二)测体积--量筒(没有零刻度,一般能精确到0.1mL)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若仰视,实际体积比读数大;若俯视,实际体积比读数小。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选择量筒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最接近且要大于所测体积)。 (三)称重量--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左物右码”(若放反,则实际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2)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 ........的药品(如NaOH),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称量定物质,先放物质;称量一定量物质,先放砝码。(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灭。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五)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溶解)引流;(过滤)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蒸发)蘸取(测pH值)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基础练习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Mn-55 Zn-65 Ca-20 Cl-35.5 第I卷选择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身处“火海”的高楼内,在自救时不可取的方法是() A.撞破玻璃呼吸新鲜空气 B.从窗口跳下 C.用湿毛巾捂鼻,沿墙根爬出火灾处 D.拨打119求救 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6.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根本原因是 ( )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相对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3CaO+CO2↑ B.NH4HCO3 NH3↑+CO2↑+H2O C.Mg+O2 MgO2 D.4P+5O2 2P2O5 8.下列事实:①汽油挥发,质量减少;②红磷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增加;③硫酸铜溶液

初三化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课后我们需要自己花时间来消化这些知识点。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三化学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三种制取方法的比较 (2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带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3 )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一、是化学式?

第四章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二、科学素养: 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引言]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新授] [活动与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酸钙和盐酸反应 [讨论与思考]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讨论与思考]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 [练习] 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 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 B、44克 C、56克 D、100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基础知识清单 (一)、物质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黑色固体: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铁粉、二氧化锰 黄色固体:硫磺 蓝色溶液:硫酸铜等可溶性铜盐 黄色溶液:硫酸铁、氯化铁等可溶性铁盐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固体盐:硫酸钡、氯化银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物质:碳酸钙、碳酸钡等不溶性碳酸盐; 不溶性碱:蓝色氢氧化铜、红褐色氢氧化铁、白色氢氧化镁(都溶于酸)(二)、物质用途小结 CO2: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参与光合作用;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 CaCO3:建筑材料 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 CuSO4:农业杀菌剂、波尔多液、泳池消毒 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 H2: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CO:能源、冶炼金属、煤气中毒 CH3COOH:调味、(厨房中可用其区别食盐和纯碱、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C2H5OH:实验室常用到燃料 HCl(盐酸溶液):帮助消化,除铁锈 (三):物质俗称: CaO:生石灰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Na2CO3:纯碱(不是碱)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干冰:(不是冰)固体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2H5OH:酒精 (四)、物质之最: 密度最小的气体,最清洁的燃料: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 1、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内容说明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燃烧定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化学反应 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使可燃物与空 盖灭气隔离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纸箱着火可用水浇降温,使可燃物物质隔离 灭与空气隔离 灭火原理2、隔绝空气或氧气 森林着火可将大火清除可燃物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 蔓延前方 下 的树木砍 掉 图书档案用二氧化隔绝空气,降低 着火碳灭火温度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 3、达到着火点 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3、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点燃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 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4、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3)含义: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认识化学变化同步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铁生锈后质量变大 D、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质量不变 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3、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4、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 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 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Al-27,O-16)() A、27:32:102 B、27:24:13 C、4:3:2 D、108:96:204 6、镁在空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的是(Mg-24,O-16)() A、4g镁和1g氧气发生反应生成5g氧化镁 B、3g镁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C、2.5g镁与2.5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D、2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7、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C、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8、“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N2H6 B、N2H4 C、NH2 D、N2H4O2 二、填空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 和。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 表示。生成的气体符号为 “”,难溶的沉淀符号是 “”。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教学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学习目标】 1、巩固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2、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梳理】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变;元素的不变;元素的不变。微观上:原子的不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不变。“两个一定改变”:改变,改变。“两个可能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可能改变。 典型例题: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

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B.C6H1206C.C6H10O5D.C5H6O2 3、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0克,水72克,则柠檬醛的组成中: ( ) A.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你被困在火灾现场时,下列措施①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④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可采取的是( ) A.①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4、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5、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