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及考点

初三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及考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含碳量生铁:2%~4.3%

钢:0.03%~2%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盐+ H2↑

3、金属+ 盐→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XH2O)(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涂凡士林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或无水时,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加入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加入溶剂)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陡升型、平缓型、陡降型)

陡升型(例KNO3,提纯方法: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平缓型(例NaCl,提纯方法:蒸发结晶法)

陡降型(例Ca(OH)2,蒸发结晶法或升温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C%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S/(S+100)×100%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且m浓+ m水=m稀)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 第八单元《金属》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盐+ H2↑ 3、金属+ 盐→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2020初三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2020初三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_两大类。其中的纯金属是纯净物,合金是混合物。导电性、导热性最强的金属是_银,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汞,硬度最高的金属是_铬。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2、用途性质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延展性 3、钢、生铁是铁合金,_钢_的含碳量比生铁低。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现象:铜片上留有被刻画的痕迹。结论:黄铜比铜硬。硬铝和铝相互刻划,现象:铝片上留有被刻画的痕迹。结论:硬铝比铝硬。焊锡用作焊接金属_ ,伍德合金用作保险丝,均是因为熔点低 _。 4、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_活动性_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_快_。②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酸生成氢气。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 Ca Na _除外。 5、金属化学性质(1)金属+氧气。镁、铝在_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需要在_点燃或_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而真金不怕火炼。(2)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现象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镁反应最快,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镁条很快消失_,放出大量的热。Mg+2HCl==MgCl2+H2↑Mg+ H2SO4==MgSO4+H2↑锌反应较快,有大量的气泡产生。Z n+2HCl==ZnCl2+H2↑ Zn+ H2SO4==ZnSO4+ H2↑铁缓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铜不反应[结论]:由上表可反映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_ Mg>Zn>Fe >Cu 。 (3) 金属+盐溶液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和硫酸铜溶液铝丝表面生成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铜+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2AgNO3==Cu(NO3)2+2Ag铜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结论]:由上表可反映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_ Al>Cu >Ag 。 6、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金属的种类、_接触面积_、酸的浓度_等。 7、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氧气和水__同时接触。防锈措施_涂油__、_刷漆_、镀铬_等。试管实验操作(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现象A放入铁钉,放入包有干燥剂的棉花,并塞上塞子。无明显变化B放入铁钉,使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无明显变化C放入铁钉,铁钉部分浸没在水中、铁钉生锈 8、炼铁原理_3CO+Fe2O32Fe+3 CO2(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 ① 粉末由红变黑② 生成的气体使_石灰水浑浊操作目的1)先通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及考点

初三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及考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含碳量生铁:2%~4.3% 钢:0.03%~2%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盐+ H2↑ 3、金属+ 盐→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XH2O)(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涂凡士林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九单元 知识点荟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九单元知识点荟萃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具有导电性、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特性: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常温下汞是液体,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二、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特点:合金颜色更鲜艳,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但熔点更低。 注意:钢、生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H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1、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铝不易生锈的原因: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单换单。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二、铁的冶炼 1、实验原理:Fe 2O 3 +3CO高温2Fe+3CO 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3、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迟到早退。CO:早到迟退。 开始时先通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结束时继续通CO,只到玻璃管冷却,防止高温下铁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并防止倒吸澄清石灰水。 ②尾气中含有CO,CO有毒,直接排放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的条件:铁同时接触水和氧气(或空气)。 2、防锈方法:涂油、刷漆、镀锌、镀铬、制成不锈钢。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金属 (1)铁:(纯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在冶金工业中被称为黑色金属) (2)铜:是一种紫红色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3)铝: 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比较良好。 铝的耐腐蚀性能比较好,通常铝在空气中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防止内部铝的继续氧化。 (4)钛: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 2、金属特性:(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二、合金: 1、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 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 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2、合金的优点: 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 (1)镁和氧气反应: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结论:2Mg+O22MgO (2)铝和氧气反应:(常温) 4Al+3O2=2Al2O3(白色固体粉末) (3)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结论:3Fe+2O2Fe3O4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才会生锈(电化学反应) 铁锈:红棕色(红色)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Fe2O3 试验: 试验分析现象 铁钉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 接触 生锈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用油封住液面 铁钉只与水接触基本无明显变化 铁钉放入干燥的试管 中,塞上胶塞: 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无明显变化

有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有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化学需要大量的记背,无论是反映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特性等,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所有方程式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纯金属 合金 2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 “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金属通性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所以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本身常以阳离子形态存在于化合物中。它们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一般呈碱性) 2、金属+ 酸→ 盐+ H2↑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a.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b.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d.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资料 第一节金属资料 金属资料:金属资料包含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彩(大部分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 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曲折、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当前生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金属的分类 黑色金属:往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往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之外的其余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独一的决定要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 时,还需要考虑价钱、资源、能否雅观、使用能否便利,以及废料能否易于回收和 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要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钱便宜 钨——灯丝——熔点高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必定方法所合成的拥有金属特征的 物质。 合金是混淆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当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化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有的合金: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生铁钢黄铜青铜 含碳量含碳量 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成分 %~ 2% 2%~%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 拥有抗锈蚀性能。 紫铜是纯铜熔点低拥有形状记忆 备注见下 生铁较脆,钢铁拥有韧性。效应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钛和钛合金:被以为是 21世纪的重要金属资料,钛合金与人体拥有优秀的“相容性”, 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长处:① 熔点高、密度小;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 抗腐化 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一样的原由:含碳量不一样。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2Mg+O2MgO 4Al+3O 2=2Al 2O3 铝的抗腐化性能好的原由: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响,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进而阻挡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响,但在湿润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响:3Fe+2O Fe3O42Cu+O 22CuO 金即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 金属与酸的反响:开朗金属+酸→盐+ H2↑ 描绘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假如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响,必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 变化;② 反响放热,可是只有镁和酸反响时放热现象显然。 置换反响: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是置 换反响。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响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 价。 常有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次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金属的地点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位于氢前方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能够用浓硫酸 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位于前方的金属能把位于后边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 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切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响生成碱和氢气,而后碱和盐反响。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响: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次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响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响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 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淆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响,反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八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性和差异性,了解不同金属的不同用途;知道物质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丰富程度、废料是否容易回收、是否环保等因素。 2.认识到: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制得合金,合金的很多性能都优于纯金属。 3.知道生铁、锰钢、不锈钢、青铜、黄铜、硬铝、焊锡等重要合金是混合物,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 教材重点 1.常见金属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⑴铁、铜等金属不同于碳、磷、氧气、氢气等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为:易导电、易导热、延 展性好、有光泽、硬度大、强度大、密度大、熔点高等。如:导线多用金属主要因为金属有良好导电性;炊具多用金属制造主要因为金属有良好导热性;用铝箔和锡箔包装食品,说明铝和锡有良好延展性。 ⑵常见金属颜色: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但铜是红色,金是黄色,铁粉.和银粉.是黑色。 ①银、铜、铝中导电性最强的是银,其次是铜,但远距离高压输电线常用铝。生活生产 中,导线多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原因是铜导电性也很好且造价比银低很多。 ②铅、铁、铝中密度较大的是铅,密度最小的是铝,所以飞机多用铝合金制造,铅球外 壳是铁但内部是铅。 ③上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最低的是锡,所以灯丝常用钨制,保险丝和焊条常用锡 制。注意,生活中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温度计中的汞(常温下即为银白色液体)。

④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最小的是铅。门把手和水龙头表面通常镀的金属是铬,主要原因是铬硬度大耐磨、耐腐蚀;铅球外壳用铁不用铅,原因是铁硬度比铅大,撞击不易变形。刀具多用铁制而不用铝制,主要原因是铁硬度比铝大,刀刃耐磨、锋利。 2.常见合金种类、性质和用途: ⑴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表8—2)。 ①合金都是混合物。 ②能选出合金:下列属于合金的是ACDFH I J L M O P 。 A.钢 B.Fe 2O 3 C.硬铝 D.黄铜 E.铁矿石 F.生铁 G. CuO H. 18K 黄金 I.不锈钢 J.钛合金 K.铁锈 L.青铜 M.白铜 N. Al 2O 3 O.焊锡 P.锰钢 ⑵常见铁合金是生铁和钢,其差异是生铁含碳量比钢高(生铁含碳2%~4.3%,钢含碳 0.03%~2%)。故,百炼成钢的目的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其反应为C+O 2══CO 2;生 铁和钢与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后,残留的黑色固体是木炭粉。(铁能跟酸反应) ⑶合金性质实验8—1的结论: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大;合金的熔点比其纯金属低。 ⑷根据各合金用途推测其性能(各记住两点):①做防盗门、自行车架、铁轨、坦克装甲的锰钢:硬度大、强度大、韧性好;②制造手术刀和炊具的不锈钢:硬度大、强度大、耐腐蚀、无毒;③制造机器零件和仪表的黄铜:耐腐蚀、易加工、硬度大、强度大;④制造飞机和铝合金门窗的硬铝:耐腐蚀、密度小、硬度大、强度大;⑤做首饰品和钱币的金属:有美丽光泽、耐磨、耐腐蚀、无毒;⑥制造飞机、轮船、火箭、人造骨骼、牙齿的钛合金:硬度大、强度大、耐腐蚀、可塑性好、无毒。 3.材料分类:生产中常见材料有金属材料(如菜刀、汽车)、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玻璃和陶瓷)、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塑料、橡胶、腈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如人工合成的塑料,腈纶、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后两种材料是第十二单元才能学的,当然还有木材(如桌椅、家具)。 5.外延小结: ⑴常见的耐腐蚀的金属有金、银、铬、铝、锌、钛等,耐腐蚀的合金有不锈钢、铝合金、 钛合金。 ⑵区分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汉字偏旁多为“钅”;非金属汉字偏旁多为“石、氵、气” [金属单质]:汞、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银、铂、金; [非金属单质]:石墨、金刚石、木炭、活性炭、硫、磷、氮气、氧气、氢气、溴水。 [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 ⑶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组成和构成发生了改变,导致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抗腐蚀性比纯金属强,因此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1.生活中由生铁铸造的物品有:部分的暖气片、炉盖、铁锅;而常见的剪刀、刀具、锤子、钳子、铁锹都是由钢铸造的,利用了钢硬度大、强度大等特点。 2.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并非只有性质,还要考虑到:价格、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容易回点燃 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 方 法 提 炼 / 规 律 总 结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 色,金呈黄色); ⏹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 金属之最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 钨——灯丝——熔点高 ⏹ 铬——电镀——硬度大 ⏹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 汞——体温计液柱 ⏹ 银——保温瓶内胆 ⏹ 铝——“银粉”、锡箔纸 ●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 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注:合金是混合物)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2Mg +O 2 ==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O 3 4Al +3O 2 ==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 1、金属材料

3Fe + 2 O2点燃 Fe3O4 2Cu + O2△ 2CuO 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1)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2、金属+ 酸== 盐+ 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 + Mg == MgSO4 + H2↑ 2HCl + Mg == MgCl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3H2SO4 + 2Al == Al2(SO4)3 + 3H2↑ 6HCl + 2Al == 2AlCl3+ 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Zn == ZnSO4 + H2↑ 2HCl +Zn == ZnCl2 +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这也是“湿法冶铜”的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种类分别是单质与化合物。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课题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C + O2点燃CO2 C + CO2 2CO 3CO + Fe2O32Fe + 3CO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书上图8-20需注意: (1)实验开始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高温高温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八单元复习小结 姓名: 一、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元素符号表示) 二、金属材料包括和。铁的合金包括和。 它们的区别为: 三、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和氧气 (1)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2)铝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和酸生成盐和氢气(盐: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 条件:金属为金属,酸为(氢前金属置换氢。) (1)铁和稀盐酸反应现象:,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 方程式: (2)镁和稀硫酸反应现象:,方程式: 3、金属和盐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 条件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前换后盐盐必溶。) (1)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 三、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说出原因: 1、铜和稀硫酸: 2、铜和硝酸银溶液: 3、铝和稀盐酸: 4、铁和氯化铜溶液: 5、锌和硫酸亚铁溶液: 6、锌和硫酸铝溶液: 四、金属(铁)的冶炼 1、工业上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焦炭的用途: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产生热量 石灰石的用途:将二氧化硅变为炉渣除去。 (2)原理: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以赤铁矿为例的化学方程式: (3)设备:高炉 (4)产物:生铁。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口的原因: 2、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装置:

(2)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药品 ③点燃尖嘴管处的酒精灯,通入一氧化碳 ④点燃酒精喷灯,③和④步骤能不能交换, 为什么先通入一氧化碳: 实验完毕,⑤后⑥ 目的: (3)实验现象: (4)化学方程式: (5)装置后面酒精灯的作用:,现象: (6)该实验制得的产品和工业炼铁制得的产品区别为: 五、金属的锈蚀和保护 1、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为:,铁生锈属于氧化。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3、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六、含杂质的计算 含杂质的计算: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物质的纯度=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 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既混合物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法一: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 法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铁全部来自于铁矿石中的氧化物。 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 七、重庆近几年中考试题。 1.(10年)有关铝、铁、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的是铁 C.铝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铜可以用来做电线 2.(10年4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⑵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用它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性能优良的劳保防护服,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填序号)。 A.耐腐蚀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 ⑶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种麦片必须真空保存,原因是 。 3.(11年4分)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 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硬度最大的金属铬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金属的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钨灯丝熔点高铬电镀硬度大铁菜刀、镰刀、锤子等汞体温计液柱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常见的合金: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成分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抗锈蚀性能。备注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生铁常制成暖气片。紫铜是纯铜熔点低见下具有形状记忆效应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2022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涉及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 金属,也也许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旳,★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旳金属材料。考点2 金属旳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他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均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别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别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旳导电性和导热性最佳; 2.锇旳密度最大; 3.锂旳密度最小; 4.钨旳熔点最高; 5.汞旳熔点最低; 6.铬旳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旳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旳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旳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旳性质与物质旳用途之间旳关系(4页) 1.物质旳性质决定物质旳用途,而物质旳用途又反映出物质旳性质。 2.物质旳性质很大限度上决定了物质旳用途。但这不是唯一旳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旳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与否美观、使用与否便利,以及废料与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旳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旳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旳混合物。 (2)合金旳诸多性能与构成它们旳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旳用

途。 (3)平常使用旳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构成构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性质旳变化。 2.合金旳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旳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旳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构成它们旳纯金属性质比较。 下面是★黄铜和铜片,硬铝和铝旳有关性质比较: 4.几种常用合金 (1)铁合金:重要涉及生铁和钢,它们旳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旳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旳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长它们旳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营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3)铜合金:黄铜:铜、锌旳合金;青铜:铜、锡旳合金;白铜:铜、镍旳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觉得是21世纪旳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秀旳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旳外壳等。 考点6 ★金属与氧气旳反映(9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